关于新时期技工学校德育模式的探讨

技工学校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技工学校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修养、塑造完美健康的人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自我教育――高校德育新视角

从技工学校德育自我教育的心理活动过程来说,自我教育包括自我导向、自我管理、自我实现、自我体验四个过程。

1. 自我导向是道德自我教育的方向。自我导向是技校学生根据社会客观要求,确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和奋斗目标。

2. 自我管理与自我实现是道德自我教育的核心。自我管理是自我拟定自我教育计划,确定自我教育的具体步骤,并对自我教育的进程进行有力的监控; 自我实现是自觉地刻苦锻炼,使自我的道德行为成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3. 自我体验是道德自我教育的延伸。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品德行为实现后,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评价后的情感体验。品德组成的基本成分有:品德认知、品德情感、品德动机、品德意志、品德行为、品德自我评价。

二、新时期技工学校德育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审视当今技校学生的精神风貌和道德状况,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的技工学校德育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1. 德育内容滞后。随着人类社会的变革,教育的目标、任务和技校学生的成长规律、思想特点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而我国学校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德育内容陈旧的现象。技工学校德育内容不仅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而且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如果德育内容不随之变化,就与技校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相隔离,道德内容变成了没有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抽象物,技校学生很难从自身结构和需要中找到与之相符的契合点,无法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

2. 德育观念保守。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根深蒂固,认为德育就等于“教训人”,因而在德育过程中常采用“灌输――监督――奖罚”的教育模式。德育工作过多地注重“守规”,注重于固定行为规范的传授和训练,不注重道德困惑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抵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的培养,缺乏现实生活本真的教育。

3. 德育教育方法陈旧。在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影响下,一些教育者往往凭借“师长”身份,以“我训你服”的态度对待学生,多采用“灌输”的教育方法,教育效果收效甚微。在当前主体与法律意识凸现的新形势下,“管得过死”的德育教育方法显然达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同时,“德育量化”现象大量存在,一些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高度细化的量化打分,做错了事扣分,做对了事加分,经常被扣分的学生对德育产生了无所谓的态度,为加分而做事的风气得到助长。“管得过死”与“德育量化”现象,均表现出德育工作中急功近利的一面,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 德育主体模糊。教育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和教育影响,这三要素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育过程,缺一不可。传统的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教育观受到了一致批判,但在学校德育现实中,讲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奉行的却是“见物不见人”的德育理念、“灌输式”的德育方法,造成了主体缺失的既定事实。

三、自我教育对新时期技工学校德育的启示

1. 更新德育内容――实现对传统德育内容的扬弃,而不是盲目的批判。对马列主义的信仰,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精神等涉及到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始终是德育的核心内容。同时,要更加关注诚信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就业问题等当代技校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从而体现共自我教育的自我导向层次。

2. 转变德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技校德育工作要从技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

成才的需要出发,更好地实现技校学生的根本利益,解决“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自我教育的德育,提倡技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并将自我意识与“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的问题相结合,既达到了培养人才的目的,同时也体现了技校学生自我教育的自我实现层次。

3. 创新德育方法――实现从“强制性”到“民主性”、从“被动性”到“主动性”、从“灌输性”到“实践性”的转向。要实现这些目标,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摒除易误导技校学生的德育动机外化的量化式德育方法,另一方面是发挥技校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体现其自我教育的自我管理层次。

4. 明确德育主体――实现从“学生主体”到“双主体”的主体际性关系的转变。传统德育中教师主体或学生主体的德育观严重滞后于现代教育理念,主客体哲学观指导下的传统德育实践越来越脱离当前社会的实践需求。以主体际性哲学观为出发点的促进自我教育的德育将出现双主体,一个是作为促进者的教师主体,一个是自我教育的学习者主体。双主体的互动关系,才是主体际性的关系。在促进者主体与学习主体间的互动活动中,体现了自我教育的自我体验层次。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认为,教育这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由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协同活动构成的。德育因其实践性、体验性等特征,自我教育的方式显得尤其重要。自我教育是教育对象――学生按照客观要求,遵循自身身心发展规律,确立“做人”目标,塑造自己,完善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人。

参考文献

[1]庄和美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新模式的构想[J].探索,2006,(3)。

[2]林如 高校德育的新理念[J].教育评论,2007,(2)。

技工学校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技工学校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修养、塑造完美健康的人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自我教育――高校德育新视角

从技工学校德育自我教育的心理活动过程来说,自我教育包括自我导向、自我管理、自我实现、自我体验四个过程。

1. 自我导向是道德自我教育的方向。自我导向是技校学生根据社会客观要求,确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和奋斗目标。

2. 自我管理与自我实现是道德自我教育的核心。自我管理是自我拟定自我教育计划,确定自我教育的具体步骤,并对自我教育的进程进行有力的监控; 自我实现是自觉地刻苦锻炼,使自我的道德行为成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3. 自我体验是道德自我教育的延伸。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品德行为实现后,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评价后的情感体验。品德组成的基本成分有:品德认知、品德情感、品德动机、品德意志、品德行为、品德自我评价。

二、新时期技工学校德育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审视当今技校学生的精神风貌和道德状况,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的技工学校德育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1. 德育内容滞后。随着人类社会的变革,教育的目标、任务和技校学生的成长规律、思想特点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而我国学校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德育内容陈旧的现象。技工学校德育内容不仅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而且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如果德育内容不随之变化,就与技校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相隔离,道德内容变成了没有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抽象物,技校学生很难从自身结构和需要中找到与之相符的契合点,无法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

2. 德育观念保守。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根深蒂固,认为德育就等于“教训人”,因而在德育过程中常采用“灌输――监督――奖罚”的教育模式。德育工作过多地注重“守规”,注重于固定行为规范的传授和训练,不注重道德困惑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抵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的培养,缺乏现实生活本真的教育。

3. 德育教育方法陈旧。在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影响下,一些教育者往往凭借“师长”身份,以“我训你服”的态度对待学生,多采用“灌输”的教育方法,教育效果收效甚微。在当前主体与法律意识凸现的新形势下,“管得过死”的德育教育方法显然达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同时,“德育量化”现象大量存在,一些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高度细化的量化打分,做错了事扣分,做对了事加分,经常被扣分的学生对德育产生了无所谓的态度,为加分而做事的风气得到助长。“管得过死”与“德育量化”现象,均表现出德育工作中急功近利的一面,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 德育主体模糊。教育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和教育影响,这三要素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育过程,缺一不可。传统的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教育观受到了一致批判,但在学校德育现实中,讲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奉行的却是“见物不见人”的德育理念、“灌输式”的德育方法,造成了主体缺失的既定事实。

三、自我教育对新时期技工学校德育的启示

1. 更新德育内容――实现对传统德育内容的扬弃,而不是盲目的批判。对马列主义的信仰,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精神等涉及到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始终是德育的核心内容。同时,要更加关注诚信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就业问题等当代技校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从而体现共自我教育的自我导向层次。

2. 转变德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技校德育工作要从技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

成才的需要出发,更好地实现技校学生的根本利益,解决“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自我教育的德育,提倡技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并将自我意识与“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的问题相结合,既达到了培养人才的目的,同时也体现了技校学生自我教育的自我实现层次。

3. 创新德育方法――实现从“强制性”到“民主性”、从“被动性”到“主动性”、从“灌输性”到“实践性”的转向。要实现这些目标,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摒除易误导技校学生的德育动机外化的量化式德育方法,另一方面是发挥技校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体现其自我教育的自我管理层次。

4. 明确德育主体――实现从“学生主体”到“双主体”的主体际性关系的转变。传统德育中教师主体或学生主体的德育观严重滞后于现代教育理念,主客体哲学观指导下的传统德育实践越来越脱离当前社会的实践需求。以主体际性哲学观为出发点的促进自我教育的德育将出现双主体,一个是作为促进者的教师主体,一个是自我教育的学习者主体。双主体的互动关系,才是主体际性的关系。在促进者主体与学习主体间的互动活动中,体现了自我教育的自我体验层次。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认为,教育这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由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协同活动构成的。德育因其实践性、体验性等特征,自我教育的方式显得尤其重要。自我教育是教育对象――学生按照客观要求,遵循自身身心发展规律,确立“做人”目标,塑造自己,完善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人。

参考文献

[1]庄和美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新模式的构想[J].探索,2006,(3)。

[2]林如 高校德育的新理念[J].教育评论,2007,(2)。


相关内容

  • 2008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
  • 2009年第4期(总第351期 ) EDUCA TIONAL RESEARCH No. 4,2009General ,No. 351 2008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 本刊编辑部 2008年, 全国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教育改革创新迈出新步伐, 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国家中 ...

  •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建设困惑与探索
  •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面临较多困惑.只有紧抓德育课程素质提升.职业发展.终身学习三大功能,走合理定位.改革创新.建章立制之路,方能走出困境.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困惑:功能: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 ...

  • 2014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汇报材料
  • 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汇报材料 一.学校基本情况 坡中小学创建于1963年,位于长葛市坡胡镇镇政府所在地,地理环境优越.目前占地7200平方米,生均29㎡,建筑面积1320平方米,生均5.41㎡,现有教学班8个,在校学生244人,每班平均30人,无超大班额现象.学校现有教职工21人,本科学历10人,大专学 ...

  •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
  •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 之子课题 目标管理培养学生责任感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辽宁省 营口市 第七中学 内容摘要: 关键词: 责任感 培养 发展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辽宁子课题的目标管理培养学生责任感 ...

  • 关于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教学的研究
  • 华中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关于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教学的研究 姓名:张琰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教育管理 指导教师:杜时忠 20071101 ⑨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THESIS 内容摘要 德育主题活动教学是针对传统德育教学的改革,它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塑造,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方法和 ...

  • 家长学校资 料 汇 编
  • XX 小学家长学校 资 料 汇 编 XX 小学家长学校 2012.6 前 言 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民族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家长学校是指导家庭教育的主渠道,是密切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桥梁.办好家长学校对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理论修养.改进家庭教 ...

  • 学校德育的功利化倾向及其成因分析
  • 作者:单振涛 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8年02期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展示和发挥,而市场经济则将个人从对指令性计划.行政命令和长官意志的人格依附中解放出来,人的独特个性和创造才能将得到高扬.可以说,缺乏独立人格.鲜明个性和创造活力的人,将被现代社会所淘汰.顺应时代要求 ...

  • 高职院校中层职能部门执行力探究
  • 第9卷第4期2009年12月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NanjingInstituteofIndustryTechnology V01.9.No.4Dec.,2009 文章编号:1671-4644(2009)03-0092-02 高职院校中层职能部门执行力探究 崔新明 (南京x- ...

  • 学生思想品德情况调查
  • 学生思想品德情况调查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并掌握青少年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调查目的与方式方法 为了考察.分析和探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生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