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热点辨析)

日 报

周 报

杂 志

人民日报 2016年07月13日 星期三

往期回顾

人民网检索

数字报用户中心

返回目录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16)

澄清模糊认识 解决关键问题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热点辨析)

张泽涛

《 人民日报 》( 2016年07月13日   07 版)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是司法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指在坚持司法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的前提下,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以法院审判为中心,对于关涉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通过法庭审判进行裁决。当前,推进这项改革还需要澄清一些模糊认识,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更好发挥审判在促进司法公正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些人认为,以审判为中心就是庭审实质化。这是不全面的。庭审实质化是指对案件事实和被告人的定罪量刑都必须通过庭审的方式予以认定。毋庸置疑,庭审实质化是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然而,审判阶段除了法庭审判,还包括庭前准备和庭下活动等,这些无疑也属于以审判为中心的内容。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以审判为中心等同于庭审实质化。

也有一些人认为,以审判为中心与司法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相矛盾。这也是一种模糊认识。事实上,二者是辩证统一的。首先,以审判为中心明确了互相配合的具体要求。以审判为中心要求侦查、审查起诉服务于审判,不仅收集证据、审查起诉、提起公诉等应当按照审判的要求和标准进行,而且开庭审理时,侦查人员有义务配合检察机关履行举证责任。这无疑是互相配合的具体化。其次,以审判为中心意味着审判在刑事诉讼中处于不同于侦查、审查起诉的中心地位,侦查、审查起诉活动要受到审判活动的制约。如果侦查、审查起诉活动不符合审判的要求和标准,那么必须服从法院的裁决。这正是互相制约的要义所在。可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体现的恰恰是司法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

从我国当前司法实践出发,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应着重解决好以下三方面问题。

切实扭转庭前会议实体化倾向。庭前会议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增设的一项制度,是指由法官在开庭前就案件的程序性问题集中听取控辩双方意见,确定庭审重点,保证庭审质量。然而,由于刑事诉讼法对庭前会议的规定过于原则,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一些案件中对被告人的定罪量刑在庭前会议中已经形成预判,庭审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这样一来,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就会落空。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扭转庭前会议实体化倾向,实现由审判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权责机制。具体而言,应明确将庭前会议的事项限定为程序性事项,并且可以尝试庭前会议主持者与法庭审判者分离,庭前会议的召集、主持由庭前审查法官负责,而法庭审判则由庭审法官负责。

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由辩护律师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切实有效的辩护,是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的重要保障。但目前司法实践中还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辩护律师的案例。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首先,扩展死刑案件法律援助的适用阶段,将死刑案件的法律援助向后延伸至死刑复核和执行程序。其次,扩大法律援助的案件范围。刑事诉讼法对法律援助的范围仅限于无期徒刑、死刑案件,对于其他可能判处有期徒刑的重罪案件则不适用,这在实践中不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考虑到我国法律援助资源还不充分的现状,可以将法律援助范围扩大至被告人可能被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罚的案件。

贯彻直接言词原则。以审判为中心要求把定案证据在法庭上出示并质证,这恰是直接言词原则的要义所在。当前,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证人出庭作证的条件规定比较严苛,在实践中为证人不出庭作证打开了方便之门。据统计数据显示,一些地方刑事案件中证人出庭率不到1%。因此,可以通过立法解释修改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以更好贯彻直接言词原则。

(作者为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

我要评报  | 关于人民日报社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日 报

周 报

杂 志

人民日报 2016年07月13日 星期三

往期回顾

人民网检索

数字报用户中心

返回目录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16)

澄清模糊认识 解决关键问题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热点辨析)

张泽涛

《 人民日报 》( 2016年07月13日   07 版)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是司法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指在坚持司法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的前提下,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以法院审判为中心,对于关涉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通过法庭审判进行裁决。当前,推进这项改革还需要澄清一些模糊认识,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更好发挥审判在促进司法公正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些人认为,以审判为中心就是庭审实质化。这是不全面的。庭审实质化是指对案件事实和被告人的定罪量刑都必须通过庭审的方式予以认定。毋庸置疑,庭审实质化是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然而,审判阶段除了法庭审判,还包括庭前准备和庭下活动等,这些无疑也属于以审判为中心的内容。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以审判为中心等同于庭审实质化。

也有一些人认为,以审判为中心与司法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相矛盾。这也是一种模糊认识。事实上,二者是辩证统一的。首先,以审判为中心明确了互相配合的具体要求。以审判为中心要求侦查、审查起诉服务于审判,不仅收集证据、审查起诉、提起公诉等应当按照审判的要求和标准进行,而且开庭审理时,侦查人员有义务配合检察机关履行举证责任。这无疑是互相配合的具体化。其次,以审判为中心意味着审判在刑事诉讼中处于不同于侦查、审查起诉的中心地位,侦查、审查起诉活动要受到审判活动的制约。如果侦查、审查起诉活动不符合审判的要求和标准,那么必须服从法院的裁决。这正是互相制约的要义所在。可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体现的恰恰是司法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

从我国当前司法实践出发,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应着重解决好以下三方面问题。

切实扭转庭前会议实体化倾向。庭前会议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增设的一项制度,是指由法官在开庭前就案件的程序性问题集中听取控辩双方意见,确定庭审重点,保证庭审质量。然而,由于刑事诉讼法对庭前会议的规定过于原则,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一些案件中对被告人的定罪量刑在庭前会议中已经形成预判,庭审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这样一来,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就会落空。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扭转庭前会议实体化倾向,实现由审判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权责机制。具体而言,应明确将庭前会议的事项限定为程序性事项,并且可以尝试庭前会议主持者与法庭审判者分离,庭前会议的召集、主持由庭前审查法官负责,而法庭审判则由庭审法官负责。

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由辩护律师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切实有效的辩护,是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的重要保障。但目前司法实践中还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辩护律师的案例。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首先,扩展死刑案件法律援助的适用阶段,将死刑案件的法律援助向后延伸至死刑复核和执行程序。其次,扩大法律援助的案件范围。刑事诉讼法对法律援助的范围仅限于无期徒刑、死刑案件,对于其他可能判处有期徒刑的重罪案件则不适用,这在实践中不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考虑到我国法律援助资源还不充分的现状,可以将法律援助范围扩大至被告人可能被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罚的案件。

贯彻直接言词原则。以审判为中心要求把定案证据在法庭上出示并质证,这恰是直接言词原则的要义所在。当前,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证人出庭作证的条件规定比较严苛,在实践中为证人不出庭作证打开了方便之门。据统计数据显示,一些地方刑事案件中证人出庭率不到1%。因此,可以通过立法解释修改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以更好贯彻直接言词原则。

(作者为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

我要评报  | 关于人民日报社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相关内容

  • 法院工作计划
  • ****年法院工作总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旗委的中心工作抓好审判,以"公正与效率"为主题,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以法院改革为动力,全面提高法官整体素质:以强化内部管理为手段,加强法官队伍建设, ...

  •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刑事庭审的影响
  •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刑事庭审 的影响 摘 要: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必将对今后的证据收集.法庭调查与辩论等刑事诉讼的各环节产生深远影响.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对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内涵提出自己的见解:其次,重点阐述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刑事庭审产生的影响:最后,结合自身的亲身经 ...

  • 2012年中国法治进程巡礼
  • 2012年,是中国法治建设全面推进.稳健发展的一年,也是法治亮点频频出现的一年,"全面推进"这个词比较准确地概括了2012年中国法治进程的主题.首先,党的十八大报告奏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主旋律,提出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q ...

  • 刑事诉讼法学:关注前沿问题 推动理论创新
  • 卞建林 谢澍 卞建林 ◇有学者提出,我国刑事审判方式并非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受多重因素限制,体现出明显的混合性.过渡性和变动性.综合考虑制度路径.立法技术.法治环境等因素,宜确立直接言词原则和维持卷宗移送主义,并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经验,细化直接言词原则的例外情形和加强案卷移送制度自身 ...

  • 司法公开汇报
  • 司法公开党务公开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今天,省纪委领导到我院检查指导工作,是对我院工作莫大的的鞭策和鼓舞,我代表全体干警,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法院1993年建院,现有在职干警 人,设 个庭科室局.人民法庭.近年来,我院按照最高院<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审判公开的 ...

  • 五部门[推进以审判为中心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意见]
  • (原标题:五部门负责人解读<推进以审判为中心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意见>)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 题:依法惩罚犯罪 切实保障人权--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有关负责人解读<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 新华社记者邹伟.陈菲.罗沙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 ...

  • 通海法院构建西部小法院审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公正与效率”是二十一世纪法院的两大主题,作为现代司法的两项基本目标,公正和效率是对立统一的,理想的模式是通过正当、快捷的程序得到“公正”的结果。从法院自身来考察,司法人员的素质和高科技的保障是基础,还有一个非常根本的方面是法院内部的管理模式,特别是在特定的国家权力架构和有限的司法资源条件下,法院的 ...

  • 法院安全保卫工作总结
  • 20xx年,在县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和上级法院的指导下,我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努力践行“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规范审判活动,提升审判水平,提高审判能力,深化审判改革,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建设,发挥审判 ...

  • 上半年法院工作总结
  • 上半年,在院党组和分管院长的正确领导下,在本院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庭紧密结合“人民法官为人民”和“创业服务年”主题实践活动,围绕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要求,能动司法,服务大局,妥善审理各类民商事案件,有针对性的开展调研工作,努力改革审判管理和抓好队伍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