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说课稿

《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是环境与地理科学系08级地理科学一班的于田田,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接下来,我会从教学背景分析,教法策略,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评价五个方面来对我的教学设计加以说明。

一、首先,第一块是教学背景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教材位置来看:本节内容被编者放置于第一章中,也就是开启学习整本书的“大门”,就能很充分的证明其发挥着基础作用。

从内容体系来看:地球的自传和公转运动是日夜交替,时差变化,三圈环流,四季更替等等众多地理自然现象产生的最本质原因。因此,本节内容是其他章节内容学习的基础,只有真正把握了本节的内容,才能顺利的学习随后的章节。

2.课时安排

由于本课题下又分为三个子标题,分别是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与时差、地球公转与季节。我将用两个课时讲完这三个内容,而我所讲授的是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3.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高一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初中两年的地理学习中只是做了比较浅显的了解和认识,空间感知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而本章内容是高中地理知识体系的开端和基础,我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主动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并进行对比分析

⑵理解地球的整体运动状态,熟悉地球的运动规律。

能力目标:

⑴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自主制作地球运动模型,提高空间立体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⑵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学习兴趣,养成自主思维习惯。

5.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在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特点对比分析。通过引导,让学生按照地球运动的旋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这四个方面进行对比。

教学难点

地球在宇宙中的自转与公转运动是同时进行的,并且存在着一定规律。对于空间思维能力并不是很强的高一新生来说,这是比较难的。因此,我采用了多媒体动画演示法,学生自主实践法,来处理这个难点,强化学生的空间立体感。

二、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的教法主要有:

讲解法 简明扼要地向学生传授内容纲要,便于学生正确把握纲要知识。

谈话法 通过问答式谈话提问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法 用地球仪以及地理模型和多媒体动画做演示,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真实性。 地图法 在黑板上画出地球运动简易图能够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技能,发展记忆力和空间

思维能力。

讨论教学法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说学法

本节课的学法主要有:

自主学习法 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根据已有的知识框架进行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己总结

知识要点。

合作探究法 在自主学习之后,同其他小组成员积极进行交流和探讨,各抒己见。 实践操作法 小组协作,利用地球模型将地球运动状态,自主演示出来。

四、说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在进入正课之前,我会将第一二节的内容与第三节串联起来,让学生对第一章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并强调这节内容是深入学习地球的开端,让学生意识到这这节内容的重要性。(2分钟)

【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我利用提问式导入的方法,提问学生“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吗?”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利用14页的阅读材料来加以论证“地球时刻在运动”的正确论断。紧接着再问“如果是运动的,那他又是怎么运动的呢?”这一问题,进而引入今天的新课:地球的运动。(3分钟)

【进入主题】根据教材安排,我们首先学习的是第一部分: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介绍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分为自转和公转两种,然后逐一进行讲解。主要内容包括地球自转旋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15分钟)其中在讲解地球自转方向时,让学生利用在课前准备好的乒乓球做地球模型,(实践操作法)以便于在学生正确理解地球北逆南顺的自转规律的同时,弥补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不足。而在讲解地球自转周期和速度时,利用地图法,让学生运用地球模型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个人的空间想象能力,两者相结合,真正理解1太阳日和1恒星日,线速度和角速度各自之间的区别。

在这些知识讲解完之后,我运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团结协作,自主找出14页“读图思考”中问题的答案,最后让各小组展示结论,有不同意见的可进行短暂的小组辩论活动。(5分钟)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会鼓励学生小组按照学习地球自转的知识框架,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法),总结出地球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十五页的活动,首先是根据之前的学习填出自转与公转特点对比表,再让每组学生运用自己准备的地球和太阳模型,演示(演示法)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10分钟)

最后用多媒体演示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让学生在原有的想象模型上加以核对和校准。(5分钟)

【小结】在这节课的最后,我会用5分钟的时间,对本节课的内容做一简单的总结和回顾,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让学生对知识有整体的把握。(5分钟)

五、最后说教学效果评价

本节课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同时,这节课也很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终使得学生们在快乐探索中寻找知识,丰富了学生的课堂生活,培养了学生的积极的情感态度。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是环境与地理科学系08级地理科学一班的于田田,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接下来,我会从教学背景分析,教法策略,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评价五个方面来对我的教学设计加以说明。

一、首先,第一块是教学背景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教材位置来看:本节内容被编者放置于第一章中,也就是开启学习整本书的“大门”,就能很充分的证明其发挥着基础作用。

从内容体系来看:地球的自传和公转运动是日夜交替,时差变化,三圈环流,四季更替等等众多地理自然现象产生的最本质原因。因此,本节内容是其他章节内容学习的基础,只有真正把握了本节的内容,才能顺利的学习随后的章节。

2.课时安排

由于本课题下又分为三个子标题,分别是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与时差、地球公转与季节。我将用两个课时讲完这三个内容,而我所讲授的是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3.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高一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初中两年的地理学习中只是做了比较浅显的了解和认识,空间感知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而本章内容是高中地理知识体系的开端和基础,我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主动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并进行对比分析

⑵理解地球的整体运动状态,熟悉地球的运动规律。

能力目标:

⑴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自主制作地球运动模型,提高空间立体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⑵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学习兴趣,养成自主思维习惯。

5.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在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特点对比分析。通过引导,让学生按照地球运动的旋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这四个方面进行对比。

教学难点

地球在宇宙中的自转与公转运动是同时进行的,并且存在着一定规律。对于空间思维能力并不是很强的高一新生来说,这是比较难的。因此,我采用了多媒体动画演示法,学生自主实践法,来处理这个难点,强化学生的空间立体感。

二、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的教法主要有:

讲解法 简明扼要地向学生传授内容纲要,便于学生正确把握纲要知识。

谈话法 通过问答式谈话提问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法 用地球仪以及地理模型和多媒体动画做演示,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真实性。 地图法 在黑板上画出地球运动简易图能够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技能,发展记忆力和空间

思维能力。

讨论教学法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说学法

本节课的学法主要有:

自主学习法 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根据已有的知识框架进行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己总结

知识要点。

合作探究法 在自主学习之后,同其他小组成员积极进行交流和探讨,各抒己见。 实践操作法 小组协作,利用地球模型将地球运动状态,自主演示出来。

四、说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在进入正课之前,我会将第一二节的内容与第三节串联起来,让学生对第一章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并强调这节内容是深入学习地球的开端,让学生意识到这这节内容的重要性。(2分钟)

【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我利用提问式导入的方法,提问学生“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吗?”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利用14页的阅读材料来加以论证“地球时刻在运动”的正确论断。紧接着再问“如果是运动的,那他又是怎么运动的呢?”这一问题,进而引入今天的新课:地球的运动。(3分钟)

【进入主题】根据教材安排,我们首先学习的是第一部分: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介绍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分为自转和公转两种,然后逐一进行讲解。主要内容包括地球自转旋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15分钟)其中在讲解地球自转方向时,让学生利用在课前准备好的乒乓球做地球模型,(实践操作法)以便于在学生正确理解地球北逆南顺的自转规律的同时,弥补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不足。而在讲解地球自转周期和速度时,利用地图法,让学生运用地球模型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个人的空间想象能力,两者相结合,真正理解1太阳日和1恒星日,线速度和角速度各自之间的区别。

在这些知识讲解完之后,我运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团结协作,自主找出14页“读图思考”中问题的答案,最后让各小组展示结论,有不同意见的可进行短暂的小组辩论活动。(5分钟)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会鼓励学生小组按照学习地球自转的知识框架,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法),总结出地球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十五页的活动,首先是根据之前的学习填出自转与公转特点对比表,再让每组学生运用自己准备的地球和太阳模型,演示(演示法)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10分钟)

最后用多媒体演示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让学生在原有的想象模型上加以核对和校准。(5分钟)

【小结】在这节课的最后,我会用5分钟的时间,对本节课的内容做一简单的总结和回顾,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让学生对知识有整体的把握。(5分钟)

五、最后说教学效果评价

本节课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同时,这节课也很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终使得学生们在快乐探索中寻找知识,丰富了学生的课堂生活,培养了学生的积极的情感态度。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内容

  • 地球的运动
  • 让地球"动"起来 让学生在"动"中学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一般特点: 概念(旋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 2. 理解地球公转轨道特点. 3.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关系 ...

  •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三等奖获奖作品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陈 孟 渗透点:教科版教材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设计思想:本课设计通过创设一系列具有探索性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主动地走进地理课堂,去探知未知的地理世界,感 ...

  • 万有引力经典综合课件
  • 基础知识回顾 1.开普勒三定律 1)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 ...

  • 双星及多星问题
  • 双星及多星问题 1.在天体运动中,将两颗彼此相距较近的行星称为双星.它们在相互的万有引力作用下间距保持不变,并沿半径不同的同心圆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如果双星间距为L,质量分别为M1和M2,试计算:(1)双星的轨道半径:(2)双星的运行周期:(3)双星的线速度. 2.两颗靠得较近的天体叫双星,它们以两 ...

  • 高中物理天体运动(超经典)
  • 天体运动(经典版) 一.开普勒运动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于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

  •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11
  • >教学设计 乾佑中学 鱼洋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可能没有引起大家太多的注意,如:为什么会有日出日落?为什么日出自东,日落向西?(因为地球的自转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大家知道这些现象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引起的,那么地球是怎样进行自转运动的?自转运动又是怎样产 ...

  • 万有引力与航天--经典题型及解析
  • 一.求天体的质量(或密度) 1.根据天体表面上物体的重力近似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由mg=GMm 得 R 2 R 2g M =. 式中M .g .R 分别表示天体的质量.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和天体的半G 径. 已知一名宇航员到达一个星球, 在该星 球的赤道上用弹簧秤测量一物体的重力为G 1, 在 ...

  • 求天体质量
  • 求中心天体的质量题型 1.宇航员站在一星球表面上高为h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测得其水平的距离为L,该星球的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 (1)求该星球的质量M (2)求该星球的密度 2.已知卫星绕地球运动周期T和轨道半径r,地球半径为R. 求:(1)地球的质量?(2 ...

  • 万有引力与航天教案
  •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一.教材分析 1. 总体概述 经典力学的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在此基础上诞生的万有引力定律更是树立了人们对物理学的尊敬和兴趣.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可说是承前启后,承前是针对本模块第二主题"圆周运动"而言,是其涉及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启后是指它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