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签合同的法律效力

倒签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

倒签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已经建立事实劳动关系一段时间后补签劳动合同的现象。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倒签劳动合同后,不能再主张二倍工资。理由如下:

一、法律法规规定对劳动争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协商解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以上法律规定说明,对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当事人双方可以自愿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达成的和解协议受法律的保护。

二、《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以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第一款的相关规定不具有强制性。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以上条款都仅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当支付劳动者二倍工资,而非必须支付二倍工资。这是是一种引导性的、有条件义务性法律规范,而不是排他

性的、无条件义务性法律规范,可见,二倍工资的规定并不具有强制性,当事人双方可以自愿协商解决。

三、倒签劳动合同符合民法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的过程,是双方自愿协商并达成共识的过程,无论是从用工开始就订立的合同,还是事实劳动关系成立后补签的合同(即倒签合同),只要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都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

事实上,对于倒签合同,法律也并没有明文规定无效,只要双方协商一致,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由于倒签劳动合同的期限已经涵盖了未签劳动合同的期间,劳动者在同意倒签劳动合同的时候,不仅仅是补签一个劳动合同,而且也意味着要对是否放弃双倍工资请求权作出决定。在补签劳动合同时,如果没有同时提出支付二倍工资的请求,即表明双方已就未签劳动合同的期间达成了和解协议,劳动者原谅了用人单位的过错,已对未签劳动合同的期间进行了追认,表明劳动者已放弃了要求用人单位支付二倍工资的权利。劳动者的行为符合民法关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

四、支付二倍工资请求权成立的构成要件之一 必须是用人单位主观上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者要求支付二倍工资,必须是用人单位主观上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即在劳动者提出二倍工资请求时,用人单位一直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意思和行动,双方只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反之,如果双方已经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就不能再要求支付

二倍工资。虽然《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第一款将“二倍工资”与“补签合同”视作用人单位的并列责任,劳动者可以同时提出请求,但由于已经签订的劳动合同涵盖了未签劳动合同的期间(即倒签合同),劳动者对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间予以了追认,并达成了一致的共识,这种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的共识,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具备了法律效力,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任何一方对其中的条款进行变更或是撤销,都必须与对方进行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否则就构成违约,违约方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劳动者在已追认了未签劳动合同的期间,并与用人单位达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条款之后,在没有与用人单位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又对该条款予以否认,必然应当承担对自己不利的后果。

五、正确理解二倍工资惩罚原则,有利于建立健全有序的劳动用工制度。

制定二倍工资惩罚原则的本意是促使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及时签订劳动合同,惩罚不签订或不及时签订的行为。最主要的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有序的劳动用工制度。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按照诚实守信的原则倒签劳动合同,实施相关合作,并未给劳动者的权益造成实质上的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已经得到了及时保护,既然用人单位已经用实际行动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就不应该对其以改正了的错误进行再次追究,否则就偏离了法治的方向,也是一种对健全有序的劳动用工制度的伤害。

倒签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

倒签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已经建立事实劳动关系一段时间后补签劳动合同的现象。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倒签劳动合同后,不能再主张二倍工资。理由如下:

一、法律法规规定对劳动争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协商解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以上法律规定说明,对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当事人双方可以自愿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达成的和解协议受法律的保护。

二、《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以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第一款的相关规定不具有强制性。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以上条款都仅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当支付劳动者二倍工资,而非必须支付二倍工资。这是是一种引导性的、有条件义务性法律规范,而不是排他

性的、无条件义务性法律规范,可见,二倍工资的规定并不具有强制性,当事人双方可以自愿协商解决。

三、倒签劳动合同符合民法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的过程,是双方自愿协商并达成共识的过程,无论是从用工开始就订立的合同,还是事实劳动关系成立后补签的合同(即倒签合同),只要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都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

事实上,对于倒签合同,法律也并没有明文规定无效,只要双方协商一致,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由于倒签劳动合同的期限已经涵盖了未签劳动合同的期间,劳动者在同意倒签劳动合同的时候,不仅仅是补签一个劳动合同,而且也意味着要对是否放弃双倍工资请求权作出决定。在补签劳动合同时,如果没有同时提出支付二倍工资的请求,即表明双方已就未签劳动合同的期间达成了和解协议,劳动者原谅了用人单位的过错,已对未签劳动合同的期间进行了追认,表明劳动者已放弃了要求用人单位支付二倍工资的权利。劳动者的行为符合民法关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

四、支付二倍工资请求权成立的构成要件之一 必须是用人单位主观上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者要求支付二倍工资,必须是用人单位主观上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即在劳动者提出二倍工资请求时,用人单位一直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意思和行动,双方只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反之,如果双方已经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就不能再要求支付

二倍工资。虽然《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第一款将“二倍工资”与“补签合同”视作用人单位的并列责任,劳动者可以同时提出请求,但由于已经签订的劳动合同涵盖了未签劳动合同的期间(即倒签合同),劳动者对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间予以了追认,并达成了一致的共识,这种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的共识,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具备了法律效力,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任何一方对其中的条款进行变更或是撤销,都必须与对方进行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否则就构成违约,违约方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劳动者在已追认了未签劳动合同的期间,并与用人单位达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条款之后,在没有与用人单位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又对该条款予以否认,必然应当承担对自己不利的后果。

五、正确理解二倍工资惩罚原则,有利于建立健全有序的劳动用工制度。

制定二倍工资惩罚原则的本意是促使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及时签订劳动合同,惩罚不签订或不及时签订的行为。最主要的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有序的劳动用工制度。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按照诚实守信的原则倒签劳动合同,实施相关合作,并未给劳动者的权益造成实质上的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已经得到了及时保护,既然用人单位已经用实际行动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就不应该对其以改正了的错误进行再次追究,否则就偏离了法治的方向,也是一种对健全有序的劳动用工制度的伤害。


相关内容

  • 论合同的效力
  • 论合同的效力 摘要:合同有效与无效是指已成立的合同是否符合民事法律行为代码构成要件,即是否依法成立,是一种法律评价.有效合同发生何种范围的法律约束力,还要视合同是否生效而定.合同的生效既是一种事实判断,也是一种法律评价是否具有应实际履行合同约定义务的法律约束力. 关键词:合同的效力:有效合同:无效合 ...

  • 合同法学习资料
  • <合同法>学习资料.教学大纲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合同法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 学 时: 学 分: 二. 适用层次.专业 网络法学本科 三.教学目的.要求 合同法在本科教学中为2个学分,是法学专业设立的一门基本的必修课程.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交易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市 ...

  • 论无效合同的判断标准_王利明
  • 特别策划:合同效力问题研究 编辑提示:合同效力是合同法的核心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经过立法.学说.判例以及司法解释的共同努力,我国逐步形成了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合同效力制度.由于合同效力同时关涉私法自治的精神和国家管制的实现,因此近年来,行政审批与合同效力.强制规范与合同效力.无权处分与合同效力等问 ...

  • 论合同无效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认定
  • 摘 要: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司法解释对强制性规定进一步明确为"效力性强制性规定".至于如何认定"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在吸收以前学者积极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判断"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方法. 关键词:效力性规定;悖法性;策源 ...

  • 无效合同与效力未定合同有什么区别区别两者有何现实意义
  • 一.讨论提纲:1.无效合同与效力未定合同的概念.2.无效合同与效力未定合同的分类. 3.两者产生的后果.4.区别两者有何意义.5.无效合同与效力未定合同的区别. 二.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下列合同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 ...

  • 律伴普法--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 律伴普法--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合同是用来约束合作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文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签订各种各样的合同来维护自己的权利.那么,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有哪些呢?今天,律伴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合同的效力 合同效力,指依法成立受法律保护的合同,对合 ...

  • 批准生效合同若干问题探讨_杨永清
  • 批准生效合同若干问题探讨 杨永清* 内容提要批准生效合同在批准前,合同未生效,但其中的报批义务本身并不需要经批准而生效.批准生 "效力待定合同".批准生效合同的效力可能出现三种不同的情形:批准前,合同未生效:批准后,效合同宜归入 合同有效:行政主管机关明确不予批准的,或者根据案件 ...

  • 合同无效的法律认定
  •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合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说是经济贸易的桥梁和纽带,是商品流通过程中最主要的法律形式.同时,合同还是解决经济纠纷最有力的证据.一份有效的合同可以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还可以规范市场主体及其交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 合同无效 合同无 ...

  • 违约责任条款地位论
  • [期刊名称] <法学> 违约责任条款地位论 [英文标题] The position of the clause of breach of contract liabilities [作者] 张驰[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学院 [分类] 合同法[中文关键词] 违约责任条款 独立性 适用依据 [ ...

  • 律师分析|企业印章的法律效力
  • [文章导读]企业在对外交往中离不开印章.上文已经介绍了企业印章的种类,那么,企业印章有何法律效力?本文将讲述这个问题,希望对您有帮助. 在与外界发生法律关系的过程中,印章起着在形式上代表单位意志的作用.无论日常的交往,还是法院对纠纷的审查判断中,依据盖章认定有关文件的效力进而确定有关权利义务的归属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