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巧渡金沙江皎平渡口忆过往

红军巧渡金沙江 皎平渡口忆过往,会理难忘鱼水情

皎平渡大桥1991年竣工通车,横跨金沙江,让川滇相连。

37名船工助红军巧渡金沙江

在会理县红军长征纪念馆,讲解员毕学娟说起“红军巧渡金沙江”这一段历史时,她把我们领到了一幅图前。图片是一些老人的照片,上面写着“共和国不会忘记帮助红军渡江的三十七名船工”,这些船工是张朝寿、张朝满、李正芳、周启龙„„

红军渡江纪念碑

正是这37名船工在金沙江的惊涛中奋力摇桨,用7条小船,连续九昼夜,将3万中央红军安全渡过金沙江。

此前的形势是这样的–1935年4月29日,中央军委在云南寻甸县发出了关于中央红军从云南北渡金沙江入川,在川西建立苏区根据地的指示。不过得知红军动向后,蒋介石急令金沙江巧家至元谋各渡口毁船封渡;同时催令各路敌军于5月8日前赶到金沙江边,妄图将红军“追至江边解决”。当时的红军“前有天堑,后有追兵”,如不能抢在敌人到达之前渡江,势必落入背水一战的危局。此时渡江成为关键。

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未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皎平渡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有了船,谁来摆渡?

周启龙是在皎平渡为中央红军摆渡的一名船工

周启龙是在皎平渡为中央红军摆渡的一名船工,周庭荣是他小儿子,今年已经81岁。他向我们回忆了父亲给他经常讲起的那段过往。

周启龙的小儿子周庭荣还记得父亲给他说过当时红军给船工是一天三块大洋 当时船工们由于此前没见过红军,尤其看红军还拿着枪,都有点害怕,不少都躲到附近大山的山洞里。不过红军对他们说:“不要怕,我们是穷人的队伍,现在找船渡江,以后我们还要回来给你们分土地。”红军的“待人和气,给钱公道”被周启龙等船工看在眼里,于是大家纷纷下山,在皎平渡口前前后后共有37名船工为红军摆渡。当时船工是每3人一班,每次换班能歇1小时,人歇船不歇。船工昼夜摆渡十分辛苦,红军便想方设法改善船工伙食。周庭荣还记得父亲给他说过当时红军给船工是一天三块大洋,“已经不少了嘛。”

补白“看到演金沙江的事就觉得特别亲切”

如今周庭荣老人依然住在皎平渡口附近,日子过得安详。去探访他的那一天,正好下大雨,宅在家里的老人逗着家里养的猫,很是开心。他说,如果天气好,他就会到江边看看,“现在经常看关于红军的电视剧,看到里面演金沙江的事就觉得特别亲切。”

3万人马过江却未损一兵一卒,红军创造了奇迹。

告别周庭荣老人,会理县通安镇中武山村村长龙桂权带我们来到皎平渡北岸的山洞。这些山洞开凿于清末民初,是曾经马帮行旅宿营歇脚的地方,不过在红军来到金沙江时,这洞口前的小小平台就成为了红军的临时渡江指挥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都住在洞内,山洞低矮、幽深,可见当时红军处在怎样的困境。而今的人们为了纪念当时的长征,这些山洞也成为人们追忆的地方。 如今这些山洞被称为“红军洞”。站在“红军洞”前遥望,对岸江边一块凸起的圆石引人注目。当地人说,那就是有名的“将军石”。看着这“将军石”,当年刘伯承站在石头上组织红军过江的情形仿佛就在眼前,“3万人马过江却未损一兵一卒,红军创造了奇迹!”

用辣子面给红军治感冒

1935年5月8日至15日,红军围攻会理城,虽未攻克,但确保了会理会议的成功召开及全军的休整。在这期间,红军将士走遍了会理31个乡镇。

《红军从咱会理过》这首歌唱出了红军与百姓间最真最深的感情,歌词中这样写道:“千军万马入川来,铁流滚滚震山河。红军播下星星火,世世代代有传说。”

乡亲们想了个土办法,用辣椒和面粉制作一种“辣子面”给发烧的战士吃,捂出一身汗,病就好多了。

通安镇四方街旁边的一处小院,91岁高龄的康秉琦老人在这里居住,她是如今会理县唯一健在的见过红军的人。81年前,红军到通安时,她还是个10岁的小姑娘。康秉琦老人说,关于红军的事情好多人都问过她,她也说过很多次,但都不觉得烦,因为“红军的事要让大家都记住,他们是好人。”她唯一抱歉的是自己的普通话不好。

刚开始和不少人一样,康秉琦一家听说红军来了也往附近的山上跑,都躲起来,因为“敌人拼命造谣,说红军杀人如麻,要把女人抢去垫脚上马。”老人还记得那时候正是要摘蚕豆的时候,“躲了几天,大家都想出来看看红军是什么样的人。”在回村子的路上,康秉琦遇到了红军。当时红军手里提着一些瓜子,看到康秉琦就叫住她:“小鬼,来点瓜子吃。”刚开始,康秉琦不敢接。红军见状说:“我们是好人,你们拿去吃吧。”听到这儿,康秉琦接过瓜子吃起来。而后的日

子,红军还给她家送过饭,饭里面还有肉,“当时吃到肉觉得很香。”看到红军如此可亲,不少乡亲和康秉琦一样都下山回家,因为他们发现红军一点儿都不可怕。

大家伙儿开始自发地为红军补衣服、打草鞋,当时10岁的康秉琦还帮红军洗起了衣服,“当时哪里有什么洗衣粉,就把木头烧成灰,然后用这灰给红军洗衣服,别说,洗得还挺干净。”给红军洗衣服之后,红军还给康秉琦银元,这让老人现在回想起来都很激动,“当时半块银元就可以买好大一堆花生哦。”康秉琦老人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红军吃得差,而且缺医少药,有的红军战士感冒发烧,无法得到治疗。为此,乡亲们想出了一个土办法,就是用辣椒和面粉,制作一种“辣子面”给发烧的战士吃,捂出一身汗,病就好多了,“就是那种特别辣的海椒,当时这个方法还挺管用的。”

补白百姓“藏品”满深情

上世纪70年代,会理县为筹建红军长征纪念馆征集文物。当时老百姓纷纷送来自家的“藏品”,有红军战士给老百姓送米的竹提篼,红军从村民那里借用的木盆、瓷缸,红军临走前送给村民的剪刀,写着宣传标语的门板„„

“金沙水拍云崖暖”描述的是1935年红军在凉山州会理县渡过金沙江天险,由滇入川北上的情形。

在会理县红军长征纪念馆,我们看到这些“藏品”。在门板上写着这样的标语:“帮助红军打天下,工人农民一齐出头,白军士兵都得解放。”“四川的工农群众团结起来,组织抗捐军,不交一切苛捐杂税。”“红军不损害人民的利益。” 毕学娟说虽然她讲解多次,但每一次讲解,每一次看到这些标语、这些物品,都能感受到红军与百姓间最真最深的感情。

红军巧渡金沙江 皎平渡口忆过往,会理难忘鱼水情

皎平渡大桥1991年竣工通车,横跨金沙江,让川滇相连。

37名船工助红军巧渡金沙江

在会理县红军长征纪念馆,讲解员毕学娟说起“红军巧渡金沙江”这一段历史时,她把我们领到了一幅图前。图片是一些老人的照片,上面写着“共和国不会忘记帮助红军渡江的三十七名船工”,这些船工是张朝寿、张朝满、李正芳、周启龙„„

红军渡江纪念碑

正是这37名船工在金沙江的惊涛中奋力摇桨,用7条小船,连续九昼夜,将3万中央红军安全渡过金沙江。

此前的形势是这样的–1935年4月29日,中央军委在云南寻甸县发出了关于中央红军从云南北渡金沙江入川,在川西建立苏区根据地的指示。不过得知红军动向后,蒋介石急令金沙江巧家至元谋各渡口毁船封渡;同时催令各路敌军于5月8日前赶到金沙江边,妄图将红军“追至江边解决”。当时的红军“前有天堑,后有追兵”,如不能抢在敌人到达之前渡江,势必落入背水一战的危局。此时渡江成为关键。

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未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皎平渡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有了船,谁来摆渡?

周启龙是在皎平渡为中央红军摆渡的一名船工

周启龙是在皎平渡为中央红军摆渡的一名船工,周庭荣是他小儿子,今年已经81岁。他向我们回忆了父亲给他经常讲起的那段过往。

周启龙的小儿子周庭荣还记得父亲给他说过当时红军给船工是一天三块大洋 当时船工们由于此前没见过红军,尤其看红军还拿着枪,都有点害怕,不少都躲到附近大山的山洞里。不过红军对他们说:“不要怕,我们是穷人的队伍,现在找船渡江,以后我们还要回来给你们分土地。”红军的“待人和气,给钱公道”被周启龙等船工看在眼里,于是大家纷纷下山,在皎平渡口前前后后共有37名船工为红军摆渡。当时船工是每3人一班,每次换班能歇1小时,人歇船不歇。船工昼夜摆渡十分辛苦,红军便想方设法改善船工伙食。周庭荣还记得父亲给他说过当时红军给船工是一天三块大洋,“已经不少了嘛。”

补白“看到演金沙江的事就觉得特别亲切”

如今周庭荣老人依然住在皎平渡口附近,日子过得安详。去探访他的那一天,正好下大雨,宅在家里的老人逗着家里养的猫,很是开心。他说,如果天气好,他就会到江边看看,“现在经常看关于红军的电视剧,看到里面演金沙江的事就觉得特别亲切。”

3万人马过江却未损一兵一卒,红军创造了奇迹。

告别周庭荣老人,会理县通安镇中武山村村长龙桂权带我们来到皎平渡北岸的山洞。这些山洞开凿于清末民初,是曾经马帮行旅宿营歇脚的地方,不过在红军来到金沙江时,这洞口前的小小平台就成为了红军的临时渡江指挥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都住在洞内,山洞低矮、幽深,可见当时红军处在怎样的困境。而今的人们为了纪念当时的长征,这些山洞也成为人们追忆的地方。 如今这些山洞被称为“红军洞”。站在“红军洞”前遥望,对岸江边一块凸起的圆石引人注目。当地人说,那就是有名的“将军石”。看着这“将军石”,当年刘伯承站在石头上组织红军过江的情形仿佛就在眼前,“3万人马过江却未损一兵一卒,红军创造了奇迹!”

用辣子面给红军治感冒

1935年5月8日至15日,红军围攻会理城,虽未攻克,但确保了会理会议的成功召开及全军的休整。在这期间,红军将士走遍了会理31个乡镇。

《红军从咱会理过》这首歌唱出了红军与百姓间最真最深的感情,歌词中这样写道:“千军万马入川来,铁流滚滚震山河。红军播下星星火,世世代代有传说。”

乡亲们想了个土办法,用辣椒和面粉制作一种“辣子面”给发烧的战士吃,捂出一身汗,病就好多了。

通安镇四方街旁边的一处小院,91岁高龄的康秉琦老人在这里居住,她是如今会理县唯一健在的见过红军的人。81年前,红军到通安时,她还是个10岁的小姑娘。康秉琦老人说,关于红军的事情好多人都问过她,她也说过很多次,但都不觉得烦,因为“红军的事要让大家都记住,他们是好人。”她唯一抱歉的是自己的普通话不好。

刚开始和不少人一样,康秉琦一家听说红军来了也往附近的山上跑,都躲起来,因为“敌人拼命造谣,说红军杀人如麻,要把女人抢去垫脚上马。”老人还记得那时候正是要摘蚕豆的时候,“躲了几天,大家都想出来看看红军是什么样的人。”在回村子的路上,康秉琦遇到了红军。当时红军手里提着一些瓜子,看到康秉琦就叫住她:“小鬼,来点瓜子吃。”刚开始,康秉琦不敢接。红军见状说:“我们是好人,你们拿去吃吧。”听到这儿,康秉琦接过瓜子吃起来。而后的日

子,红军还给她家送过饭,饭里面还有肉,“当时吃到肉觉得很香。”看到红军如此可亲,不少乡亲和康秉琦一样都下山回家,因为他们发现红军一点儿都不可怕。

大家伙儿开始自发地为红军补衣服、打草鞋,当时10岁的康秉琦还帮红军洗起了衣服,“当时哪里有什么洗衣粉,就把木头烧成灰,然后用这灰给红军洗衣服,别说,洗得还挺干净。”给红军洗衣服之后,红军还给康秉琦银元,这让老人现在回想起来都很激动,“当时半块银元就可以买好大一堆花生哦。”康秉琦老人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红军吃得差,而且缺医少药,有的红军战士感冒发烧,无法得到治疗。为此,乡亲们想出了一个土办法,就是用辣椒和面粉,制作一种“辣子面”给发烧的战士吃,捂出一身汗,病就好多了,“就是那种特别辣的海椒,当时这个方法还挺管用的。”

补白百姓“藏品”满深情

上世纪70年代,会理县为筹建红军长征纪念馆征集文物。当时老百姓纷纷送来自家的“藏品”,有红军战士给老百姓送米的竹提篼,红军从村民那里借用的木盆、瓷缸,红军临走前送给村民的剪刀,写着宣传标语的门板„„

“金沙水拍云崖暖”描述的是1935年红军在凉山州会理县渡过金沙江天险,由滇入川北上的情形。

在会理县红军长征纪念馆,我们看到这些“藏品”。在门板上写着这样的标语:“帮助红军打天下,工人农民一齐出头,白军士兵都得解放。”“四川的工农群众团结起来,组织抗捐军,不交一切苛捐杂税。”“红军不损害人民的利益。” 毕学娟说虽然她讲解多次,但每一次讲解,每一次看到这些标语、这些物品,都能感受到红军与百姓间最真最深的感情。


相关内容

  • 顾全大局 协同作战(上)
  • 红军长征中,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领导和指挥下,克服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粉碎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图谋,实现了全党全军和沿途各族人民的革命大团结,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团结战斗的光辉篇章. 懋功战斗,迎接中共中央北上 5月下旬,红四方面军为策应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北上 ...

  • 四渡赤水战役
  • 四渡赤水战役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俘敌3600余人.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 ...

  • 感受长征途中的一场重写历史的强渡
  • 感受长征途中的"英雄气场",寻访强渡大渡河的"红一师" 一场重写历史的强渡(长征记忆·寻访红军部队) 本报记者 袁新文 张 璁 < 人民日报 >( 2016年10月14日 01 版) 距今四川雅安石棉县城11公里处,有一狭长的谷地,大渡河与松林河穿 ...

  • 弘扬红军长征精神
  • 弘扬红军长征精神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2006年9月20日 (一)红军长征的伟大革命精神 今年是中国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中央苏区向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实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驱两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红军翻越18条山脉,其中五条是高四千 ...

  • 将台堡:最后的会师
  • 1935年11月19日,红军第二.六军团1.7万余人,由湖南桑植县刘家坪等地出发,历时十一个月又三天,行程两万多里,转战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陕西8省,历经110次战斗,于1936年10月22日在将台堡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毛泽东曾赞扬红二方面军说:你们一万人,走过来还有一万人 ...

  • 抗日小故事
  •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1947年1月12日,盘踞在大象镇的敌人和地主武装,忽然包围了云周西村,封锁了所有路口,抓住了当时村中惟一的共产党员.区干部,也是年纪最小的一个--刘胡兰,想从她口中得到敌人需要的东西,但敌人的利诱和威胁都失败了,但他们并不死心,妄图用血腥的屠杀逼迫刘胡兰投降.在大庙西侧广场上放 ...

  • 长征景点导游词
  • 现在我们面对的河流就是赤水河。赤水河古称安乐水,在贵州、四川两省边境。赤水河有“美酒河”之誉。河面滩滩相持、湍急异常;两岸崇山峻岭、逶迤起伏,峭壁悬岩、各具峥嵘,河边杨柳婀娜,榕树雄奇,景色秀美。 赤水河中游最狭窄险要的峡谷要数吴公岩十里长滩,是进行攀岩探险、漂流探险的最佳去处。1935年1-3月中 ...

  • 贺龙妙招抢渡金沙江
  • 在千难万险的长征中,抢渡金沙江是关乎红军生死命运的重要一关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5/view-18800.htm 根据贺龙的命令,红二.六军团悄悄地从敌人两个纵队的夹缝中跳出包围圈,兼程疾进,在昭通.成宁之间穿过国民党孙渡纵队的防线,直奔普渡河,1936年4月6日,攻 ...

  • 红色旅游之赤水游有感
  • 红色旅游之赤水游有感 江津德感中心医院内一科 程小静 我一直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有着特别的崇敬之心情,2011年5月份我院为庆 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组织全院党员干部探访当年"四渡赤水出奇兵"的赤水市,我 终于有了一个去赤水的机会,这使我感到非常高兴. 从江津出发先经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