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测试 姓名___________
一、请你来当小裁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5分)
1. 液体是没有固定形状的。 ( )
2. 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科学。 ( )
3. 分类时,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相同。 ( )
4. 篮球始终漂浮在水面上,不管用什么方法都不能让它沉入水底。( )
5. 一瓶矿泉水大约有5毫升。 ( )
6. 铁块比水重,在水中下沉,所以用铁制成的船不能浮在水面上。( )
7. 使用温度计时,正确的做法是用手拿住温度计中间部分。 ( )
8.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可以接触容器壁。( )
9. 一杯热水,在自然条件下从热到冷,温度是随时间均匀变化的。( )
10. 测量人体温度就要用到体温计。 ( )
11.地球上水资源丰富,浪费点没有关系。 ( )
12.对于一杯不知名的液体,可以直接尝一尝,来辨别它。 ( )
13.玩具的特点包括它的大小、形状、颜色、性能等。 ( )
14.人们对垃圾分类,主要是为了运输方便。 ( )
15.用漏斗的宽口对着蜡烛的火焰不容易将蜡烛吹灭。 ( )
二、填空(每空2分,共30分)
1.常温常压下,水是( )、( )、( )、(
2、水变成冰时,温度在( )℃左右。
3、水能沿着有微细孔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要做“( ) ”。
4、分类是( )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 的结果就不相同。 )的液体。 )不同,分类
5、不倒翁的外形特点是上( )下( ),底面形状是( ),不倒翁的重量集中在底部,这是不倒翁不容易倒的原因。
6、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就是( )。
7、( )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一般用( )作单位,用( )表示。
三、选择直通车:选择一个正确的选项填在( )(10分)
1. 许多物体底盘都做得很重,这是为了使它们( )。
A. 有较大的惯性 B. 坚固耐用 C. 立的更稳
2. 给文具分类,我们可以确定( )个标准。
A、1个 B、 2 个 C、很多
3.我们平常喝的牛奶是( )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4.下列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 )。
A.泡沫板 B玻璃球 C小木块 D塑料薄膜
5.以下物体属于固体的是( ) 。
A.果汁 B酱油 C木块
6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有( )
A.直尺 B天平 C量筒
7. 测量人体温度的专用仪器是( )。
A. 水温计 B. 温度计 C.体温计
8.下面( )不是温度计的组成部分
A.液泡 B电子显示屏 C刻度 D玻璃管
9,从周围的世界中获得信息最多的是( ).
A.眼睛 B 耳朵 C 鼻子 D 舌头
10.用橡皮筋悬挂重物,浸入水中前橡皮筋的长度是10厘米,浸入水中后它的长度有可能是( )。
A.9厘米 B 11厘米 C 12厘米
四、请你将与感官有关的用线连起来:(10分)
眼睛 物体的冷热、轻重
耳朵 物体的气味
鼻子 声音的大小、强弱
舌头 食物的味道
手 物体的大小、颜色
五、我来读数:(共10分,每空2分)
1、根据提示的温度,写出前两幅图温度计所示温度的读数和写法,画出最后一幅图温度计中液面的高度。
读作 读作 -4℃
记作
六、科学与生活(25分)
1、请你给下列物品制定一个标准进行分类:(8分)
床 电饭锅 电视 铝壶 沙发 衣柜 电脑 铁锅
2、下面的材料哪些可以发生毛细现象?哪些不能?(8分)
木条、实心玻璃棒、布条、报纸、吸水纸、铁丝、
记作
3. 想一想,为什么在水中能很容易地把一个人举起来,而在陆地上却很困难?(9分)
三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试题答案
一、请你来当小裁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5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二、填空(每空2分,共30分)
1.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 2. 0 3. 毛细现象 4.科学研究,标准 5. 轻 重 半球形 6. 水的浮力 7. 量筒 毫升 ml
三、选择直通车:选择一个正确的选项填在( )(10分)
1. C 2. C 3. B 4. B 5. C 6. C 7. C 8. B 9. A 10.A
四、请你将与感官有关的用线连起来:(10分)
1、根据提示的温度,写出前两幅图温度计所示温度的读数和写法,画出最后一幅图温度计中液面的高度。10分 每一个空2分
读作 34摄氏度 读作 零下10摄氏度 -4℃ 记作 34℃ 记作 -10℃
六、科学与生活(25分)
1、8分 酌情给分
2、下面的材料哪些可以发生毛细现象?哪些不能?(8分)
发生毛细现象的有:木条、布条、报纸、吸水纸
不能发生毛细现象的有:实心玻璃棒、铁丝
3. 想一想,为什么在水中能很容易地把一个人举起来,而在陆地上却很困难?情给分
9分) 酌(
三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测试 姓名___________
一、请你来当小裁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5分)
1. 液体是没有固定形状的。 ( )
2. 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科学。 ( )
3. 分类时,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相同。 ( )
4. 篮球始终漂浮在水面上,不管用什么方法都不能让它沉入水底。( )
5. 一瓶矿泉水大约有5毫升。 ( )
6. 铁块比水重,在水中下沉,所以用铁制成的船不能浮在水面上。( )
7. 使用温度计时,正确的做法是用手拿住温度计中间部分。 ( )
8.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可以接触容器壁。( )
9. 一杯热水,在自然条件下从热到冷,温度是随时间均匀变化的。( )
10. 测量人体温度就要用到体温计。 ( )
11.地球上水资源丰富,浪费点没有关系。 ( )
12.对于一杯不知名的液体,可以直接尝一尝,来辨别它。 ( )
13.玩具的特点包括它的大小、形状、颜色、性能等。 ( )
14.人们对垃圾分类,主要是为了运输方便。 ( )
15.用漏斗的宽口对着蜡烛的火焰不容易将蜡烛吹灭。 ( )
二、填空(每空2分,共30分)
1.常温常压下,水是( )、( )、( )、(
2、水变成冰时,温度在( )℃左右。
3、水能沿着有微细孔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要做“( ) ”。
4、分类是( )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 的结果就不相同。 )的液体。 )不同,分类
5、不倒翁的外形特点是上( )下( ),底面形状是( ),不倒翁的重量集中在底部,这是不倒翁不容易倒的原因。
6、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就是( )。
7、( )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一般用( )作单位,用( )表示。
三、选择直通车:选择一个正确的选项填在( )(10分)
1. 许多物体底盘都做得很重,这是为了使它们( )。
A. 有较大的惯性 B. 坚固耐用 C. 立的更稳
2. 给文具分类,我们可以确定( )个标准。
A、1个 B、 2 个 C、很多
3.我们平常喝的牛奶是( )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4.下列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 )。
A.泡沫板 B玻璃球 C小木块 D塑料薄膜
5.以下物体属于固体的是( ) 。
A.果汁 B酱油 C木块
6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有( )
A.直尺 B天平 C量筒
7. 测量人体温度的专用仪器是( )。
A. 水温计 B. 温度计 C.体温计
8.下面( )不是温度计的组成部分
A.液泡 B电子显示屏 C刻度 D玻璃管
9,从周围的世界中获得信息最多的是( ).
A.眼睛 B 耳朵 C 鼻子 D 舌头
10.用橡皮筋悬挂重物,浸入水中前橡皮筋的长度是10厘米,浸入水中后它的长度有可能是( )。
A.9厘米 B 11厘米 C 12厘米
四、请你将与感官有关的用线连起来:(10分)
眼睛 物体的冷热、轻重
耳朵 物体的气味
鼻子 声音的大小、强弱
舌头 食物的味道
手 物体的大小、颜色
五、我来读数:(共10分,每空2分)
1、根据提示的温度,写出前两幅图温度计所示温度的读数和写法,画出最后一幅图温度计中液面的高度。
读作 读作 -4℃
记作
六、科学与生活(25分)
1、请你给下列物品制定一个标准进行分类:(8分)
床 电饭锅 电视 铝壶 沙发 衣柜 电脑 铁锅
2、下面的材料哪些可以发生毛细现象?哪些不能?(8分)
木条、实心玻璃棒、布条、报纸、吸水纸、铁丝、
记作
3. 想一想,为什么在水中能很容易地把一个人举起来,而在陆地上却很困难?(9分)
三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试题答案
一、请你来当小裁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5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二、填空(每空2分,共30分)
1.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 2. 0 3. 毛细现象 4.科学研究,标准 5. 轻 重 半球形 6. 水的浮力 7. 量筒 毫升 ml
三、选择直通车:选择一个正确的选项填在( )(10分)
1. C 2. C 3. B 4. B 5. C 6. C 7. C 8. B 9. A 10.A
四、请你将与感官有关的用线连起来:(10分)
1、根据提示的温度,写出前两幅图温度计所示温度的读数和写法,画出最后一幅图温度计中液面的高度。10分 每一个空2分
读作 34摄氏度 读作 零下10摄氏度 -4℃ 记作 34℃ 记作 -10℃
六、科学与生活(25分)
1、8分 酌情给分
2、下面的材料哪些可以发生毛细现象?哪些不能?(8分)
发生毛细现象的有:木条、布条、报纸、吸水纸
不能发生毛细现象的有:实心玻璃棒、铁丝
3. 想一想,为什么在水中能很容易地把一个人举起来,而在陆地上却很困难?情给分
9分) 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