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湿地公园

市园林局局长詹林介绍,由WAA 景观设计公司设计的解放公园改造方案有三大亮点:人工湿地、园景街景相融和植物提升。

该方案规划建设一块面积2公顷的人工湿地,建成后,解放公园将成为国内首个“人工湿地公园”。

修复公园的自然水系统。新增的人工湿地将净化公园现有水 ; 设计方案通过引入人工湿地,

体的水质,并提供一处独特景致,提升公园的趣味性。

该方案因地制宜改造公园3个大门,使之成为和周围街道景色相互融合的公共绿色空间。改造后的3个大门将成为3个新的城市公共广场,提供饮食销售服务以及动态的城市空间,为市民提供一个放松和休闲的场地。

公园1号门将成为棕榈庭院广场,向街道敞开,几何形广场的主色调为绿、蓝两色,水面和棕榈树形成动态的“公共空间”。广场主要景观是亭子和高高的棕榈树。

公园2号门将改建为樱桃山广场,利用原有的樱桃树,沿水修建人行道,强化景色和意趣。

公园3号门将变成桂花广场,在现有的桂花树下增加矮灌木花卉和适当的护根物以及地面覆盖植物,修建人行道路,提供休息区,营建小型的硬地健身场所。

方案调整了公园植物,使解放公园真正变成一个“大花园”。

方案设计主持人———加拿大园林专家文森特介绍,通过设计空间序列的变化,游客将从入口的开放空间进入一个浓密种植的树林,这里有灌木和多年生草花,将布置各种形式的花卉区:英国混合花坛种植区、四季花卉区、花灌木和观赏植物园。公园还将提供开放的草坪,人们可以自由进入活动。

改造工程将大量引进常绿植物,营建有层次的灌木层,种植多年生和一年生的草花以及敞开的草坪区,通过乔、灌、花、木、草的不同搭配构成不同景色、各种使用空间和一年四季的不同趣味。植物调整后,公园的植物品种将从原有的144种增加到200余种。

解放公园

建成开放于1953年的解放公园,将再现18岁少女般的美丽容颜。昨日正式启动的整体改造工程, 将还市民一个全新的闹市生态休闲公园。

解放公园是江城最大的综合性城市公园,去年“十一”前经局部改造后免费开放,但园内基础设施陈旧、水体污染严重、植物层次和色彩不丰富,观赏性不够。武汉市因此决定全面改造。

按照改造方案,公园将拆除园内75%的游乐项目、露天剧院等旧建筑物和商业设施, 形成新的九大景观功能分区。其中,打通园内湖泊水系, 使死水活起来, 达到自然净化湖水的目的,是这次生态改造的核心。

到明年国庆节开放前,解放公园将呈现出“湖中清泉潺潺流,湖岸护坡绿油油,林间红花绿叶衬,蝴蝶翩翩花丛中”的俏模样。

新解放公园将是啥模样

死水变活

解放公园人工湖泊水带8万平方米,因不能流动,加上周边生活污水排入,水体泛绿发黑,水质4-5级。改造工程决定在公园二号门附近兴建一个面积2万平方米的人工湿地, 内筑梯形拦水坝,种植吸污能力强的的水生植物。

用2-3台电力水泵将湖水抽进人工湿地蓄水池中。池中的水经过一道道拦水坝下流。如此往复循环,死水变活水,使水质得到自然净化。据称,较脏的湖水在蓄水池中滞留7天左右流出后,水质可达到2级左右(饮用水的标准)。

生态驳岸

湖泊两侧将采用自然泥土缓坡,上种一层绿茵茵的厚草皮,点缀各种花灌木,与周围园林景观协调一致。

丰富植被

解放公园现有植物品种140多种。改造后将增加四季观叶、观花植物,植物种类将达200多种。上有参天大树,中层繁花似锦,地面芳草萋萋,构成立体的植物生态群落。

开放格局

将公园1、2、3号门入口打开,建成公共广场,其中1号门广场1万余平方米;临街围墙也将拆除,与道路连成一片,真正使公园成为城市的绿色开放空间。

文化娱乐

公园中部将形成整个公园的“动区”:原儿童戏水乐园扩建改造成标准游泳池;原电影院改造成多个小型放映厅,形成环境优美的文化演出休闲场所。

详情请看:http://bbs.cnhan.com/viewthread.php?tid=173148

在由武汉市发改委和长江日报联合主办的“辉煌60年·武汉市十大经典工程”评选活动中,解放公园高票当选“武汉市十大经典工程”。近日,带着当选后的喜悦,解放公园管理处主任张登其接受了长江日报记者的访谈,畅谈了解放公园的历史和现在,介绍了解放公园

“在市园林局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四个一流’为工作目标”的管理理念。记者特将此次访谈的内容整理撰写出来,以飨读者。 解放公园前身是汉口最早的西商跑马场,时间可以追溯到1905年。此前这里是市区北郊一块尚未开发的荒地,为汉口“地皮大王”刘歆生所据。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曾经的洋商跑马场重新回到中国人民的手里,帝国主义者“跑马圈地”的屈辱史就此终结。

1952年,翻身得解放的武汉人民在这片备受帝国主义“铁蹄”践踏的土地上铲下了第一锹土,兴建“武汉市第一苗圃”, 解放公园的“绿史”由此翻开崭新的第一页。按照规划,他们还将利用跑马场的这个中心地带,掘湖堆山,栽林布草,建造武汉市第一座属于自己的大型公园。经过几年的建设,1957年5月16日,作为武汉市内公园的奠基之作,解放公园全面建成,正式对外售票接纳游客,武汉市从此有了一个树成林、草成坪、生态自然、空气新鲜的景点,武汉人民也从此有了一个赏心悦目、休闲娱乐的场所。

光阴荏苒,时间飞逝,在其后的20年里,解放公园也和我们的共和国一样,沐浴了阳光,也经历了风雨。

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解放公园焕发生机,发展步入了天—— 1978年,筹建倚石园,1986年5月1日完工对外展出;

1979年11月,20株由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赠送的樱花树经国家林业部安排,落户解放公园;

1986年,解放公园整体改建规划出台,包括功能分区、景色分区、艺术布局、水系规划、植物配置等9个部分;

1996年,荒废多年的解放公园露天电影院拆违换绿,铺设了350平方米草坪,建成植物观赏区;

2004年1月29日,解放公园一号门前300米长、约8000平方米的经营性建筑被拆除,建设景观绿地15400平方米,拆墙透绿工作正式启动。

2005年11月10日,按照加拿大园林专家文森特·艾思林等的改造修复方案,解放公园正式拉开整体改造的序幕;

2006年,经过改造的解放公园建成了我市首个人工湿地景观,园中10公顷水域实现自我循环,自我净化。公园拥有植物种类410余种,绿地率高达85%,成为武汉市区最大的自然生态公园。在武汉建设“两型”社会的今天,解放公园再次成为武汉发展的见证者。 从洋商跑马玩乐的“飞地”到人民群众修身养性的公园,从人造的游乐场所到自然天成的湿地景观,解放公园最终实现了回归人民、回归自然的本质属性。

占地面积达46万平方米,座落于汉口解放公园路与永清路之间、解放大道北侧的解放公园,是武汉市绿地面积最大的综合性公园,被形象地喻为“城市绿肺”。

同市内其他公园相比,改造后的解放公园有三大特色。

第一,湿地系统生态环保。

解放公园改造中,为了净化8公顷水面水质,园林专家根据公园实际设计了10公顷的生态湿地系统。系统由两个人工湖、4条大小不一的渠道、1个过滤池、60余种水生植物以及间隔水系统的缀花草坪坡地组成。该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将公园湖水从19.7米标高的溢水口附近水域由泵站提升到20.5米标高的两个蓄水湖,再通过4条渠道,缓缓经过净化水域,沉淀过滤,水生植物进一步吸收水中污染物,达到净化目的,最后通过重力落差跌入大湖。从规划设计上讲,每一滴水净化需要7天时间,每年循环2—3次。通过生态湿地,10公顷湖水能够不断地循环,达到游泳的水质标准。

解放公园生态湿地不仅能够净化水质,而且具有观赏效果。湿地中种植着挺水、浮水、沉水3类水生植物。眺望人工湖远端,芦苇挺出水面,间或传来水鸟鸣叫。“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千古名句中的“蒹葭”,正是荻苇、芦苇的合称;近岸处,一丛丛再力花、香蒲风中婆娑;水渠中,慈姑冒出数只墨绿的茎干,干上一片绿叶,形酷似燕尾,水面点缀着非洲王莲、睡莲等各样浮水植物;俯身探望,水中隐约可见苦草、光叶眼子菜、金鱼藻一类沉水植物。湖岸坡地草坪上镶嵌了片片太阳花,高大挺拔的棕榈树和水杉倒影湖中,水陆植物浑然天成。湿地上还修建栈道,行在栈桥上,如同行在水面上,形成亲近水体、亲近植物、亲近自然的人景融合。

第二,园景街景融为一体。

改造后,公园3个大门及周边区域建成3个城市绿化开敞空间,使公园景观同街道景观融为一体,增强了与公园相邻的解放大道、解放公园路及永清路三条道路的景观效果—— 解放大道入口处的乐春广场(原一号门),以花岗岩铺装,其间栽植高大乔木,构成现代、简约的城市与公园融合空间;

解放公园路入口处的涵虚广场(原二号门),保留原门楼建筑,拆除周边围墙,修建亲水的木制栈道,局部形成滨湖特色的城市道路景观;

永清小路入口处的逸兴广场(原三号门),扩大与城市道路接口部分,形成由400多株大桂花树合围而成的密林草坡,成为一个幽静区域,为游人提供休憩场所。

解放公园与公共街道的“无缝对接”,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曾经深藏园中的山、水、园林及绿地都成了城市的公共景观,而城市街区中的一草一木也成了公园的一部分,当你行走其中,分不清是在“园内”还是“园外”。

第三,植物多样性与立体性相融。

改造后,解放公园的植物种类由144种增至410余种,乔、灌、花、草搭配种植,多种色叶植物大量栽植,一改过去单调模式。除了公园原有的悬铃木、池杉、斗球等乔灌花木外,还从国外引进了美洲铁线蕨、地中海迷迭香、南欧千鸟花、非洲天门冬、西伯利亚白花蓍草。国内的一些奇花异草,如四川荷叶铁线蕨、云南地涌金莲,也在这里争奇斗艳。如今的解放公园,植物层次更加丰富多彩,园林季像更加明显突出,园林景观更加绚烂多姿,宛如城市中心的一个“大花园”。

解放公园在进行“水体改造”、展示人工湿地景观的同时,又将“生物多样性”真实展现在人们身边。二者的完美融合给游人带来趣味性、多样性,也使公园具备了科普教育功能,解放公园也由此成为国内首家公园内集环保实用、游览观赏、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城市公园,一个兼博物馆、实验室、花园环境为一体的科普之园。其规模宏大的西式园景设计、整体划一的原木亲水平台等,与传统中式园林的小桥流水、一步一景相互融合、相映成趣,更符合现代人的赏景游乐趣味。

改造后的解放公园是湿地净一水、湖中环一岛、三门嵌入城、一线串九区,形成东敞、南雅、西幽、北静、中旺的新格局。

改造后的解放公园,管理思路由注重经济效应转变为注重社会效应、环境效应,彰显人文、和谐、人本、环保等诸多时代主题,努力满足市民的精神生活需求,构建和谐公园。 解放公园改造三年来,先后承办多次大型花展,如武汉市政府主办的“魅力江城

——2007年花卉展示周”、“奥运来了——2008武汉花卉展”、辉煌六十年——2009武汉花卉展”、举办第二十一届中国荷花展和三届武汉园林郁金香花展。

“辉煌六十年——2009武汉花卉展”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武汉市绿化委员会、武汉市园林局、武汉晚报共同承办。共展出41组大型扎景、200多万盆花卉,花展为期22天,

吸引了逾50余万游客观赏,是武汉市迄今为止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花艺盛世。中央电视台主动来公园进行直播,报道花展盛况。

2009年公园的“快乐文化广场”组织“迎新春文艺演出”“中老年文艺精品汇

演”“六一儿童专场”“江岸区2009全民健身日庆祝活动”“歌唱祖国大型红歌会”“邂逅爱情国庆姻缘会”等大型演出18次,逐步打造成为吸引社会广泛参与树立公园文化形象,提升公园文化档次的新文化品牌。

良好的生态园林环境和景观,也吸引社会各界纷纷选择在解放公园举办大型活动。公园相继承办了“武汉市万名白领相亲会”、“江岸区第16届金秋读书节”、“湖北省暨武汉市第二届社会科学普及周”“原生态湖北曲艺专场”等大型活动,彰显了文化艺术和生态环保的游园新特色。

解放公园的建设与改造书写了中国公园建设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不断提升着武汉市的绿化品位。今天的解放公园不仅仅是“供公众游憩休闲的场所”,更是一个彰显时代主题、弘扬时尚元素的大舞台。它改变了人们关于传统公园的概念,彰显出生态、人文、和谐、人本、环境保护等诸多时代主题,是真正的“经典”。

与民和谐相处近60年,与民同乐近60年,解放公园赢得了广大武汉市民的口碑与热爱。 2009年9月—12月,为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中共武汉市委、市人民政府领导同意,武汉市发改委和长江日报共同举办了“辉煌60年·武汉十大经典工程”评选。

“武汉十大经典工程”评选组委会遴选出60个已经建成的、具有代表性的武汉重点工程,作为本次活动的参评对象。评选分群众投票和专家评议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市民从60个候选工程中选出20个项目;第二阶段,由专家从20个初选项目中评出“武汉十大经典工程”。

历时两个多月的层层遴选,经过l0余万市民踊跃投票,解放公园以高票当选为“武汉十大经典工程”。

2009年12月11日,中共武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袁善腊,中共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朱毅等,分别为解放公园等荣膺“武汉十大经典工程”称号的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颁发了“武汉十大经典工程”奖牌和证书。

解放公园,以经典的方式镌刻在武汉人民的心中!

解放公园,以经典的方式飘扬在武汉历史的天空!

“月湖3号人工湿地简介”的牌子,这才解开了刚才的谜团。

原来月湖是治理污染的试验区。水上青绿色的漂浮物是治污用的伊乐藻。湖心种植的美人蕉和空心菜也是起净化水质的作用。最有意思的要数这个“月湖3号人工湿地”了,它由一条导流明渠、一个植物花卉区和一个排水口构成。来自东月湖的水沿着明渠流入花卉区,污染物经过生物吸附后除净,清水再排入小月湖。

参加第13届世界湖泊大会的45个国家的1500余名权威专家和政府官员代表云集汉阳,考察月湖城中湿地技术。主要考察的月湖3号人工湿地系统,位于琴台大剧院旁的荷花塘、梅子山东南角和小月湖北端长江广场边。该工程采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日处理水量2000-3000吨,共有三个并联处理单元:其中下行池种植兼具净化和景观效果的大型植物,上行池表面种植草皮和灌木,布置步道、栈桥、明渠等设施,使净化功能与景观功能相协调,污染的湖水经过此湿地系统,水质将得到明显改善。各国专家对该工程的设计原理和运行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目前,位于梅子山东南角的月湖2号人工湿地也即将投入运行,建设面积10060平方米,设计日处理水量为5000—7000吨。

据碧水公司项目代表车涛介绍,湿地中将布设曲折的出水明沟,沟中铺设鹅卵石,形成“溪流宛转”的景致。另外,有木板搭建栈桥跨越湿地;湿地边缘,还将镶上“汀步”,即在石板上,点缀黑色、米黄色卵石形成道路;湿地表面,将种植有吸附污染微粒的鸢尾、美人蕉等。 该湿地采用复合垂直流工艺,湖水在湿地中循环,通过砂石过滤层滤掉水中污染物,并以植物吸附污染微粒,水体得到净化,水生植物获得良好的水质环境,湖泊恢复自净功能。据悉,月湖还将在2005年前,建成两块湿地,面积分别为1.4万平方米和1.2万平方米。 据介绍,月湖投入水体修复的工程预算为900万元,除修建湿地外,还将通过建人工浮岛、投放生物净化剂、种植人工水草等立体方式,修复湖泊水质。

武汉月湖3号人工湿地成干地

水生所:水位太低所致,设计没问题 水务局:将再建两个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既然建起来了,就要发挥作用,如今变成了干地,令人有些痛心。” ——市人大代表许惠根 本报讯(记者 王荣海 通讯员 郑肖凡)本要建成人工湿地来截污,但却成了人工干地。昨日,武汉市人大代表在月湖视察污染治理情况时发现,新建的人工湿地已成了干涸之地,月湖水治理还需要继续加强。 湿地建了 却未能发挥作用 昨日上午,记者随武汉市人大代表武昌代表团第一组的代表来到月湖看到,月湖周边的景观工程已经建完,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游玩。但是,湖泊边却仍然有一些污染废弃物。而长江广场旁的3号人工湿地,于2004年已经建成,它由一条导流明渠、一个植物花卉区和一个排水口构成,占地4000平方米。按照设计,在月湖3号人工湿地,来自东月湖的水沿着明渠流入花卉区,污染物经过生物吸附后除净,清水再排入小月湖。不过,昨日记者看到,人工湿地连接月湖的地下管道已无法引到水。 “人工湿地既然建起来了,就要发挥作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看到好好的人工湿地成了干地,武汉市人大代表许惠根有些痛心。和许惠根一起,很多人大代表都建议,生态修复工程要能真正地发挥出作用。 水生所:月湖水位太低所致 中科院水生所水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吴振斌介绍,从2002年,武汉市同科技部签订了项目协议,“月湖生态修复示范工程”

作为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课题,按照设计在两年前就应该完成,但是,由于截污还不够,月湖的水质还没有得到彻底的修复。吴振斌说,由于月湖水位太低,人工湿地建起来后,位于长江广场旁边的人工湿地并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去年8月,武汉月湖70%的湖水换成了汉江的水,水质立即连升两级,由劣五类升至四类。而前不久,武汉市环保局发布环境公报称,月湖的水质出现微降。月湖的水质为何有所下降?据介绍,目前,在月湖周边还有几处排污口,仍然在排放污水。吴振斌表示,该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设计没有问题,一项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还需要一个过程才能体现出来,“要治理水污染,关键是要截污,从污染源头堵住。” 水务局:管网建设正在协调 从2002年开始,武汉市就开始对月湖进行生态修复。现在6年过去了,月湖的水污染还没有得到完全控制。对此,武汉市水务局副总工程师张军花表示,目前,在武汉市一些老城区,由于历史原因,污水通道和雨水管道没有分开,再加上排污收集管网系统不全,到最后雨水、污水就通过地面直接流到湖泊和河流,自然也就影响了湖水的质量,以至于出现反复的现象。对于月湖水生态修复及其管网配套建设问题,张军花透露,武汉市水务等部门已在协调。据介绍,在月湖还要规划建设两个人工湿地。其中位于梅子山东南脚的二号人工湿地,可用面积为10060平方米,设计处理水量为5000~7000吨/天,已具备运行条件。远期将在月湖西北岸规划建设一块面积约为14000平方米的人工湿地,如建成并投入运行,月湖整体水质将大大提升。

本要建成人工湿地来截污,但却成了人工干地昨日,武汉市人大代表在月湖视察污染治理情况时发现,新建的人工湿地已成了干涸之地,月湖水治理还需要继续加强

.... 吴振斌表示,该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设计没有问题,一项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还需要一个过程才能体现出来,“要治理水污染,关键是要截污,从污染源头堵住”

水务局:管网建设正在协调

.... 从2002年开始,武汉市就开始对月湖进行生态修复现在6年过去了,月湖的水污染还没有得到完全控制对此,武汉市水务局副总工程师张军花表示,目前,在武汉市一些老城区,由于历史原因,污水通道和雨水管道没有分开,再加上排污收集管网系统不全,到最后雨水、污水就通过地面直接流到湖泊和河流,自然也就影响了湖水的质量,以至于出现反复的现象

.... 对于月湖水生态修复及其管网配套建设问题,张军花透露,武汉市水务等部门已在协调

据介绍,在月湖还要规划建设两个人工湿地其中位于梅子山东南脚的二号人工湿地,可用面积为10060平方米,设计处理水量为5000~7000吨/天,已具备运行条件远期将在月湖西北岸规划建设一块面积约为14000平方米的人工湿地,如建成并投入运行,月湖整体水质将大大提升

市园林局局长詹林介绍,由WAA 景观设计公司设计的解放公园改造方案有三大亮点:人工湿地、园景街景相融和植物提升。

该方案规划建设一块面积2公顷的人工湿地,建成后,解放公园将成为国内首个“人工湿地公园”。

修复公园的自然水系统。新增的人工湿地将净化公园现有水 ; 设计方案通过引入人工湿地,

体的水质,并提供一处独特景致,提升公园的趣味性。

该方案因地制宜改造公园3个大门,使之成为和周围街道景色相互融合的公共绿色空间。改造后的3个大门将成为3个新的城市公共广场,提供饮食销售服务以及动态的城市空间,为市民提供一个放松和休闲的场地。

公园1号门将成为棕榈庭院广场,向街道敞开,几何形广场的主色调为绿、蓝两色,水面和棕榈树形成动态的“公共空间”。广场主要景观是亭子和高高的棕榈树。

公园2号门将改建为樱桃山广场,利用原有的樱桃树,沿水修建人行道,强化景色和意趣。

公园3号门将变成桂花广场,在现有的桂花树下增加矮灌木花卉和适当的护根物以及地面覆盖植物,修建人行道路,提供休息区,营建小型的硬地健身场所。

方案调整了公园植物,使解放公园真正变成一个“大花园”。

方案设计主持人———加拿大园林专家文森特介绍,通过设计空间序列的变化,游客将从入口的开放空间进入一个浓密种植的树林,这里有灌木和多年生草花,将布置各种形式的花卉区:英国混合花坛种植区、四季花卉区、花灌木和观赏植物园。公园还将提供开放的草坪,人们可以自由进入活动。

改造工程将大量引进常绿植物,营建有层次的灌木层,种植多年生和一年生的草花以及敞开的草坪区,通过乔、灌、花、木、草的不同搭配构成不同景色、各种使用空间和一年四季的不同趣味。植物调整后,公园的植物品种将从原有的144种增加到200余种。

解放公园

建成开放于1953年的解放公园,将再现18岁少女般的美丽容颜。昨日正式启动的整体改造工程, 将还市民一个全新的闹市生态休闲公园。

解放公园是江城最大的综合性城市公园,去年“十一”前经局部改造后免费开放,但园内基础设施陈旧、水体污染严重、植物层次和色彩不丰富,观赏性不够。武汉市因此决定全面改造。

按照改造方案,公园将拆除园内75%的游乐项目、露天剧院等旧建筑物和商业设施, 形成新的九大景观功能分区。其中,打通园内湖泊水系, 使死水活起来, 达到自然净化湖水的目的,是这次生态改造的核心。

到明年国庆节开放前,解放公园将呈现出“湖中清泉潺潺流,湖岸护坡绿油油,林间红花绿叶衬,蝴蝶翩翩花丛中”的俏模样。

新解放公园将是啥模样

死水变活

解放公园人工湖泊水带8万平方米,因不能流动,加上周边生活污水排入,水体泛绿发黑,水质4-5级。改造工程决定在公园二号门附近兴建一个面积2万平方米的人工湿地, 内筑梯形拦水坝,种植吸污能力强的的水生植物。

用2-3台电力水泵将湖水抽进人工湿地蓄水池中。池中的水经过一道道拦水坝下流。如此往复循环,死水变活水,使水质得到自然净化。据称,较脏的湖水在蓄水池中滞留7天左右流出后,水质可达到2级左右(饮用水的标准)。

生态驳岸

湖泊两侧将采用自然泥土缓坡,上种一层绿茵茵的厚草皮,点缀各种花灌木,与周围园林景观协调一致。

丰富植被

解放公园现有植物品种140多种。改造后将增加四季观叶、观花植物,植物种类将达200多种。上有参天大树,中层繁花似锦,地面芳草萋萋,构成立体的植物生态群落。

开放格局

将公园1、2、3号门入口打开,建成公共广场,其中1号门广场1万余平方米;临街围墙也将拆除,与道路连成一片,真正使公园成为城市的绿色开放空间。

文化娱乐

公园中部将形成整个公园的“动区”:原儿童戏水乐园扩建改造成标准游泳池;原电影院改造成多个小型放映厅,形成环境优美的文化演出休闲场所。

详情请看:http://bbs.cnhan.com/viewthread.php?tid=173148

在由武汉市发改委和长江日报联合主办的“辉煌60年·武汉市十大经典工程”评选活动中,解放公园高票当选“武汉市十大经典工程”。近日,带着当选后的喜悦,解放公园管理处主任张登其接受了长江日报记者的访谈,畅谈了解放公园的历史和现在,介绍了解放公园

“在市园林局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四个一流’为工作目标”的管理理念。记者特将此次访谈的内容整理撰写出来,以飨读者。 解放公园前身是汉口最早的西商跑马场,时间可以追溯到1905年。此前这里是市区北郊一块尚未开发的荒地,为汉口“地皮大王”刘歆生所据。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曾经的洋商跑马场重新回到中国人民的手里,帝国主义者“跑马圈地”的屈辱史就此终结。

1952年,翻身得解放的武汉人民在这片备受帝国主义“铁蹄”践踏的土地上铲下了第一锹土,兴建“武汉市第一苗圃”, 解放公园的“绿史”由此翻开崭新的第一页。按照规划,他们还将利用跑马场的这个中心地带,掘湖堆山,栽林布草,建造武汉市第一座属于自己的大型公园。经过几年的建设,1957年5月16日,作为武汉市内公园的奠基之作,解放公园全面建成,正式对外售票接纳游客,武汉市从此有了一个树成林、草成坪、生态自然、空气新鲜的景点,武汉人民也从此有了一个赏心悦目、休闲娱乐的场所。

光阴荏苒,时间飞逝,在其后的20年里,解放公园也和我们的共和国一样,沐浴了阳光,也经历了风雨。

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解放公园焕发生机,发展步入了天—— 1978年,筹建倚石园,1986年5月1日完工对外展出;

1979年11月,20株由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赠送的樱花树经国家林业部安排,落户解放公园;

1986年,解放公园整体改建规划出台,包括功能分区、景色分区、艺术布局、水系规划、植物配置等9个部分;

1996年,荒废多年的解放公园露天电影院拆违换绿,铺设了350平方米草坪,建成植物观赏区;

2004年1月29日,解放公园一号门前300米长、约8000平方米的经营性建筑被拆除,建设景观绿地15400平方米,拆墙透绿工作正式启动。

2005年11月10日,按照加拿大园林专家文森特·艾思林等的改造修复方案,解放公园正式拉开整体改造的序幕;

2006年,经过改造的解放公园建成了我市首个人工湿地景观,园中10公顷水域实现自我循环,自我净化。公园拥有植物种类410余种,绿地率高达85%,成为武汉市区最大的自然生态公园。在武汉建设“两型”社会的今天,解放公园再次成为武汉发展的见证者。 从洋商跑马玩乐的“飞地”到人民群众修身养性的公园,从人造的游乐场所到自然天成的湿地景观,解放公园最终实现了回归人民、回归自然的本质属性。

占地面积达46万平方米,座落于汉口解放公园路与永清路之间、解放大道北侧的解放公园,是武汉市绿地面积最大的综合性公园,被形象地喻为“城市绿肺”。

同市内其他公园相比,改造后的解放公园有三大特色。

第一,湿地系统生态环保。

解放公园改造中,为了净化8公顷水面水质,园林专家根据公园实际设计了10公顷的生态湿地系统。系统由两个人工湖、4条大小不一的渠道、1个过滤池、60余种水生植物以及间隔水系统的缀花草坪坡地组成。该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将公园湖水从19.7米标高的溢水口附近水域由泵站提升到20.5米标高的两个蓄水湖,再通过4条渠道,缓缓经过净化水域,沉淀过滤,水生植物进一步吸收水中污染物,达到净化目的,最后通过重力落差跌入大湖。从规划设计上讲,每一滴水净化需要7天时间,每年循环2—3次。通过生态湿地,10公顷湖水能够不断地循环,达到游泳的水质标准。

解放公园生态湿地不仅能够净化水质,而且具有观赏效果。湿地中种植着挺水、浮水、沉水3类水生植物。眺望人工湖远端,芦苇挺出水面,间或传来水鸟鸣叫。“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千古名句中的“蒹葭”,正是荻苇、芦苇的合称;近岸处,一丛丛再力花、香蒲风中婆娑;水渠中,慈姑冒出数只墨绿的茎干,干上一片绿叶,形酷似燕尾,水面点缀着非洲王莲、睡莲等各样浮水植物;俯身探望,水中隐约可见苦草、光叶眼子菜、金鱼藻一类沉水植物。湖岸坡地草坪上镶嵌了片片太阳花,高大挺拔的棕榈树和水杉倒影湖中,水陆植物浑然天成。湿地上还修建栈道,行在栈桥上,如同行在水面上,形成亲近水体、亲近植物、亲近自然的人景融合。

第二,园景街景融为一体。

改造后,公园3个大门及周边区域建成3个城市绿化开敞空间,使公园景观同街道景观融为一体,增强了与公园相邻的解放大道、解放公园路及永清路三条道路的景观效果—— 解放大道入口处的乐春广场(原一号门),以花岗岩铺装,其间栽植高大乔木,构成现代、简约的城市与公园融合空间;

解放公园路入口处的涵虚广场(原二号门),保留原门楼建筑,拆除周边围墙,修建亲水的木制栈道,局部形成滨湖特色的城市道路景观;

永清小路入口处的逸兴广场(原三号门),扩大与城市道路接口部分,形成由400多株大桂花树合围而成的密林草坡,成为一个幽静区域,为游人提供休憩场所。

解放公园与公共街道的“无缝对接”,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曾经深藏园中的山、水、园林及绿地都成了城市的公共景观,而城市街区中的一草一木也成了公园的一部分,当你行走其中,分不清是在“园内”还是“园外”。

第三,植物多样性与立体性相融。

改造后,解放公园的植物种类由144种增至410余种,乔、灌、花、草搭配种植,多种色叶植物大量栽植,一改过去单调模式。除了公园原有的悬铃木、池杉、斗球等乔灌花木外,还从国外引进了美洲铁线蕨、地中海迷迭香、南欧千鸟花、非洲天门冬、西伯利亚白花蓍草。国内的一些奇花异草,如四川荷叶铁线蕨、云南地涌金莲,也在这里争奇斗艳。如今的解放公园,植物层次更加丰富多彩,园林季像更加明显突出,园林景观更加绚烂多姿,宛如城市中心的一个“大花园”。

解放公园在进行“水体改造”、展示人工湿地景观的同时,又将“生物多样性”真实展现在人们身边。二者的完美融合给游人带来趣味性、多样性,也使公园具备了科普教育功能,解放公园也由此成为国内首家公园内集环保实用、游览观赏、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城市公园,一个兼博物馆、实验室、花园环境为一体的科普之园。其规模宏大的西式园景设计、整体划一的原木亲水平台等,与传统中式园林的小桥流水、一步一景相互融合、相映成趣,更符合现代人的赏景游乐趣味。

改造后的解放公园是湿地净一水、湖中环一岛、三门嵌入城、一线串九区,形成东敞、南雅、西幽、北静、中旺的新格局。

改造后的解放公园,管理思路由注重经济效应转变为注重社会效应、环境效应,彰显人文、和谐、人本、环保等诸多时代主题,努力满足市民的精神生活需求,构建和谐公园。 解放公园改造三年来,先后承办多次大型花展,如武汉市政府主办的“魅力江城

——2007年花卉展示周”、“奥运来了——2008武汉花卉展”、辉煌六十年——2009武汉花卉展”、举办第二十一届中国荷花展和三届武汉园林郁金香花展。

“辉煌六十年——2009武汉花卉展”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武汉市绿化委员会、武汉市园林局、武汉晚报共同承办。共展出41组大型扎景、200多万盆花卉,花展为期22天,

吸引了逾50余万游客观赏,是武汉市迄今为止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花艺盛世。中央电视台主动来公园进行直播,报道花展盛况。

2009年公园的“快乐文化广场”组织“迎新春文艺演出”“中老年文艺精品汇

演”“六一儿童专场”“江岸区2009全民健身日庆祝活动”“歌唱祖国大型红歌会”“邂逅爱情国庆姻缘会”等大型演出18次,逐步打造成为吸引社会广泛参与树立公园文化形象,提升公园文化档次的新文化品牌。

良好的生态园林环境和景观,也吸引社会各界纷纷选择在解放公园举办大型活动。公园相继承办了“武汉市万名白领相亲会”、“江岸区第16届金秋读书节”、“湖北省暨武汉市第二届社会科学普及周”“原生态湖北曲艺专场”等大型活动,彰显了文化艺术和生态环保的游园新特色。

解放公园的建设与改造书写了中国公园建设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不断提升着武汉市的绿化品位。今天的解放公园不仅仅是“供公众游憩休闲的场所”,更是一个彰显时代主题、弘扬时尚元素的大舞台。它改变了人们关于传统公园的概念,彰显出生态、人文、和谐、人本、环境保护等诸多时代主题,是真正的“经典”。

与民和谐相处近60年,与民同乐近60年,解放公园赢得了广大武汉市民的口碑与热爱。 2009年9月—12月,为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中共武汉市委、市人民政府领导同意,武汉市发改委和长江日报共同举办了“辉煌60年·武汉十大经典工程”评选。

“武汉十大经典工程”评选组委会遴选出60个已经建成的、具有代表性的武汉重点工程,作为本次活动的参评对象。评选分群众投票和专家评议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市民从60个候选工程中选出20个项目;第二阶段,由专家从20个初选项目中评出“武汉十大经典工程”。

历时两个多月的层层遴选,经过l0余万市民踊跃投票,解放公园以高票当选为“武汉十大经典工程”。

2009年12月11日,中共武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袁善腊,中共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朱毅等,分别为解放公园等荣膺“武汉十大经典工程”称号的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颁发了“武汉十大经典工程”奖牌和证书。

解放公园,以经典的方式镌刻在武汉人民的心中!

解放公园,以经典的方式飘扬在武汉历史的天空!

“月湖3号人工湿地简介”的牌子,这才解开了刚才的谜团。

原来月湖是治理污染的试验区。水上青绿色的漂浮物是治污用的伊乐藻。湖心种植的美人蕉和空心菜也是起净化水质的作用。最有意思的要数这个“月湖3号人工湿地”了,它由一条导流明渠、一个植物花卉区和一个排水口构成。来自东月湖的水沿着明渠流入花卉区,污染物经过生物吸附后除净,清水再排入小月湖。

参加第13届世界湖泊大会的45个国家的1500余名权威专家和政府官员代表云集汉阳,考察月湖城中湿地技术。主要考察的月湖3号人工湿地系统,位于琴台大剧院旁的荷花塘、梅子山东南角和小月湖北端长江广场边。该工程采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日处理水量2000-3000吨,共有三个并联处理单元:其中下行池种植兼具净化和景观效果的大型植物,上行池表面种植草皮和灌木,布置步道、栈桥、明渠等设施,使净化功能与景观功能相协调,污染的湖水经过此湿地系统,水质将得到明显改善。各国专家对该工程的设计原理和运行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目前,位于梅子山东南角的月湖2号人工湿地也即将投入运行,建设面积10060平方米,设计日处理水量为5000—7000吨。

据碧水公司项目代表车涛介绍,湿地中将布设曲折的出水明沟,沟中铺设鹅卵石,形成“溪流宛转”的景致。另外,有木板搭建栈桥跨越湿地;湿地边缘,还将镶上“汀步”,即在石板上,点缀黑色、米黄色卵石形成道路;湿地表面,将种植有吸附污染微粒的鸢尾、美人蕉等。 该湿地采用复合垂直流工艺,湖水在湿地中循环,通过砂石过滤层滤掉水中污染物,并以植物吸附污染微粒,水体得到净化,水生植物获得良好的水质环境,湖泊恢复自净功能。据悉,月湖还将在2005年前,建成两块湿地,面积分别为1.4万平方米和1.2万平方米。 据介绍,月湖投入水体修复的工程预算为900万元,除修建湿地外,还将通过建人工浮岛、投放生物净化剂、种植人工水草等立体方式,修复湖泊水质。

武汉月湖3号人工湿地成干地

水生所:水位太低所致,设计没问题 水务局:将再建两个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既然建起来了,就要发挥作用,如今变成了干地,令人有些痛心。” ——市人大代表许惠根 本报讯(记者 王荣海 通讯员 郑肖凡)本要建成人工湿地来截污,但却成了人工干地。昨日,武汉市人大代表在月湖视察污染治理情况时发现,新建的人工湿地已成了干涸之地,月湖水治理还需要继续加强。 湿地建了 却未能发挥作用 昨日上午,记者随武汉市人大代表武昌代表团第一组的代表来到月湖看到,月湖周边的景观工程已经建完,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游玩。但是,湖泊边却仍然有一些污染废弃物。而长江广场旁的3号人工湿地,于2004年已经建成,它由一条导流明渠、一个植物花卉区和一个排水口构成,占地4000平方米。按照设计,在月湖3号人工湿地,来自东月湖的水沿着明渠流入花卉区,污染物经过生物吸附后除净,清水再排入小月湖。不过,昨日记者看到,人工湿地连接月湖的地下管道已无法引到水。 “人工湿地既然建起来了,就要发挥作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看到好好的人工湿地成了干地,武汉市人大代表许惠根有些痛心。和许惠根一起,很多人大代表都建议,生态修复工程要能真正地发挥出作用。 水生所:月湖水位太低所致 中科院水生所水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吴振斌介绍,从2002年,武汉市同科技部签订了项目协议,“月湖生态修复示范工程”

作为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课题,按照设计在两年前就应该完成,但是,由于截污还不够,月湖的水质还没有得到彻底的修复。吴振斌说,由于月湖水位太低,人工湿地建起来后,位于长江广场旁边的人工湿地并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去年8月,武汉月湖70%的湖水换成了汉江的水,水质立即连升两级,由劣五类升至四类。而前不久,武汉市环保局发布环境公报称,月湖的水质出现微降。月湖的水质为何有所下降?据介绍,目前,在月湖周边还有几处排污口,仍然在排放污水。吴振斌表示,该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设计没有问题,一项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还需要一个过程才能体现出来,“要治理水污染,关键是要截污,从污染源头堵住。” 水务局:管网建设正在协调 从2002年开始,武汉市就开始对月湖进行生态修复。现在6年过去了,月湖的水污染还没有得到完全控制。对此,武汉市水务局副总工程师张军花表示,目前,在武汉市一些老城区,由于历史原因,污水通道和雨水管道没有分开,再加上排污收集管网系统不全,到最后雨水、污水就通过地面直接流到湖泊和河流,自然也就影响了湖水的质量,以至于出现反复的现象。对于月湖水生态修复及其管网配套建设问题,张军花透露,武汉市水务等部门已在协调。据介绍,在月湖还要规划建设两个人工湿地。其中位于梅子山东南脚的二号人工湿地,可用面积为10060平方米,设计处理水量为5000~7000吨/天,已具备运行条件。远期将在月湖西北岸规划建设一块面积约为14000平方米的人工湿地,如建成并投入运行,月湖整体水质将大大提升。

本要建成人工湿地来截污,但却成了人工干地昨日,武汉市人大代表在月湖视察污染治理情况时发现,新建的人工湿地已成了干涸之地,月湖水治理还需要继续加强

.... 吴振斌表示,该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设计没有问题,一项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还需要一个过程才能体现出来,“要治理水污染,关键是要截污,从污染源头堵住”

水务局:管网建设正在协调

.... 从2002年开始,武汉市就开始对月湖进行生态修复现在6年过去了,月湖的水污染还没有得到完全控制对此,武汉市水务局副总工程师张军花表示,目前,在武汉市一些老城区,由于历史原因,污水通道和雨水管道没有分开,再加上排污收集管网系统不全,到最后雨水、污水就通过地面直接流到湖泊和河流,自然也就影响了湖水的质量,以至于出现反复的现象

.... 对于月湖水生态修复及其管网配套建设问题,张军花透露,武汉市水务等部门已在协调

据介绍,在月湖还要规划建设两个人工湿地其中位于梅子山东南脚的二号人工湿地,可用面积为10060平方米,设计处理水量为5000~7000吨/天,已具备运行条件远期将在月湖西北岸规划建设一块面积约为14000平方米的人工湿地,如建成并投入运行,月湖整体水质将大大提升


相关内容

  • 文化旅游地产项目案例
  • 文旅项目案例 深圳: 东部华侨城(大型综合度假区) 占地9平方公里,以"让都市人回归自然"为宗旨,定位于建设成为集生态旅游.娱乐休闲.郊野度假.户外运动等多个主题于一体的综合性都市型山地主题休闲度假区. 欢乐海岸(大型综合度假区) 占地面积约125万平方米,将主题商业与滨海旅游. ...

  • 武汉好玩的地方
  • 武汉有什么景点 武汉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发表时间: 2011-07-22 16:14:01 来源:同程网 浏览量:9008 武汉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得名,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因唐朝大诗人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而得"江城&quo ...

  • 崇明岛自驾旅游攻略
  • 崇明岛自驾旅游攻略 上海的崇明岛,地势平坦,景观如同江南田地,初到崇明岛的人,甚至感觉不到已到了岛上.一片片绿油油的庄稼.一道道灌溉用的水渠,村落密布,道路交错,并无一般海岛的荒凉感觉.全岛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产富饶,是有名的旅游鱼米之乡.崇明岛水洁风清,到处都有未经人工斧凿的天然旅游风光.近年来 ...

  • 武汉夏季50大游玩好去处!抓住夏天的尾巴出去浪~
  • 1 东湖凌波门 " 爱她,就带她去武大看海." 找个不太晒的地方坐着把脚伸进湖里,静静坐着就很有意境.亲水吹风好不惬意~不过大家上桥观赏风景时要注意安全哦! 地址:武昌区 八一路483号武汉大学凌波门 2 府河湿地 这是一个被忽略的世外桃源,假期出游的和小清新拍照的好地方!这里超 ...

  • 生态城,绿色生活的理想追求("美好城市 幸福家园"系列报道·低碳城市)
  • 生态城,绿色生活的理想追求("美好城市 幸福家园"系列报道·低碳城市) 本报记者 郭嘉< 人民日报 >( 2010年05月26日   20 版) 名家有约 江泽慧,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竹藤组织(INBAR)董事会联合主席,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中国林学 ...

  • 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
  • <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 第224号 <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已经2012年2月20日市人民政府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 市长 唐良智 二0一二年三月十六日 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生态 ...

  • 请森林回家-"湖北省关注森林"颁奖晚会串词
  • 请森林回家 --"湖北省关注森林"颁奖晚会串词 (2011年12月30日晚7:30) 1. 舞蹈<神农架的梆鼓敲起来>(神农架林区选送节目) 江涛: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许戈辉: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 合:晚上好! 许戈辉:我是凤凰卫视主持人许戈辉 江涛:我是湖北广播 ...

  • 我眼中的森林公园
  • 我眼中的"健康佳园"摄影比赛方案 铁岭市龙山房地产开发公司将主办 "我眼中的健康佳园"摄影比赛 由铁岭市龙山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的健康佳园自选址以来,以其优美的湖光山色,便利的交通优势,贴近市民的经营理念,越来越为广大的市民所熟知和喜爱.特别是近几年,借助九峰城 ...

  • 国字号森林氧吧,贵州占了5席!趁天气好,小黔黔告诉你怎么去
  • 近日,在武汉国际园林博览园区举行的2015年中国森林旅游节"中国森林氧吧论坛"上,首批评选出37个"中国森林氧吧",贵州独占5席--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毕节国家森林公园.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和三都尧人山国家森林公园. 另据小黔黔打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