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先生及其相关作品

西北作家贾平凹,他自觉不自觉地以家乡商州的人文地理、自然风光、历史现实为创作的背景,并且越来越广阔、深入地表现着时代剧变中家乡的民情风俗、社会心理、个人命运的变迁,刻画着乡里人的性格与灵魂。他散文创作中的地域文化意识,主要是秦汉文化意识。他的《黄土高原》、《秦腔》、《专三边》、《商州初录》、《商州又录》等散文,从文化的深度揭示了人们的生存世相,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表现了商州人生命力的质朴、坚韧、绵长。《黄土高原》一文,全景式地写出了陕北高啄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自然景貌。它从“绳一般地缠起来”的路,沙质的土,写到人们冬日吃饭的情景,婚丧红白喜事,乃至村头小店等,对它们都写得既概括、跳跃,又具体、内在。高原的粗犷、开阔,人民的勤劳、淳朴,种种特质皆如诗如画地展现了出来。

从《秦腔》中知道了,这八百里秦川,老孺皆能演唱的秦腔,有着与秦川广漠旷远的地理同构的旋律,内化着秦川公牛的力度,早已与秦川农民的生活融为一体。待黄昏降临,秦腔在这地平线上激扬起来,相撞开去时,我们会随着作者一道慨叹:“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通过写秦腔,自然写出了秦川人的懔悍粗犷、单纯而复杂的心境,它弥补了我们由于地域阻隔造成的人文地理和民俗学上的欠缺,拓宽了我们对本民族历史的感性认知视野。

在《走三边》即走定边、靖边、安边,作者抓住沿途奇特的所见所闻,以行踪为线,用纪实性写法,抒发了对陕北“三边”辽阔、富饶、美丽、粗犷的礼赞之情、倾爱之情。一幅幅独特的动态西北风景画,不仅活画出了黄土高原独特的地域环境色调,而又着力渗透了作家自己的感情氛围,把景色、情感和人物都活灵活现地立在读者的脑际中。

贾平凹在写山写水写人物的散文中,无不充满着黄土的气息、秦腔的旋律、汉唐的雄风,在参与秦川尤其是商州山地文化的艺术改造和重建中,贯注着他特有的文化意识和审美价值取向,这是因为贾平凹生于斯长于斯,充分了解这一方土地并得之于心、寓之于文的结果。如他的《老西安——历史的记忆》系列散文,从1999年《美文》第9期开始“闪亮登场”。在西安已经居住了27年的贾平凹,看来对西安的大街小巷、千门万户,甚至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所蕴涵和掩藏着的历史文化意蕴不仅了如指掌,而且成竹在胸。作者娓娓地述说了西安的人文历史及其变迁过程。

主要作品:

《商州》《逛山》《兵娃》《姐妹本纪》《早晨的歌》《油月亮》《白夜》《土门》《山地笔记》《腊月·正月》《小月前本》《天狗》《高老庄》《州河》《黑氏》《怀念狼》 《新时期文学名著丛书. 贾平凹卷》《故里》《匪事》《酒》《病相报告》《秦腔》《高兴》《情劫》《丑石》《祭父》《好读书》《静虚记》《贾平凹自选集》《古炉》《带灯》《泉》《太阳路》《商州散记》《晚唱》《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地平线》

延伸: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2年发表作品《二月杏》。 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废都》。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凭借《古炉》 ,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散文集:

《爱的踪迹》《心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

《空白》《平凹文论集》《学着活》

《坐佛》《朋友》《我的小桃树》《静水深流》 《平凹与三毛》《我是农民》《天气》《敲门》

《饺子馆》《走虫》《月迹》 《艺术家韩起祥》《做个自在人》

《走山东》《说话》

《商州三录》《造一座房子住梦》

《访兰》

西北作家贾平凹,他自觉不自觉地以家乡商州的人文地理、自然风光、历史现实为创作的背景,并且越来越广阔、深入地表现着时代剧变中家乡的民情风俗、社会心理、个人命运的变迁,刻画着乡里人的性格与灵魂。他散文创作中的地域文化意识,主要是秦汉文化意识。他的《黄土高原》、《秦腔》、《专三边》、《商州初录》、《商州又录》等散文,从文化的深度揭示了人们的生存世相,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表现了商州人生命力的质朴、坚韧、绵长。《黄土高原》一文,全景式地写出了陕北高啄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自然景貌。它从“绳一般地缠起来”的路,沙质的土,写到人们冬日吃饭的情景,婚丧红白喜事,乃至村头小店等,对它们都写得既概括、跳跃,又具体、内在。高原的粗犷、开阔,人民的勤劳、淳朴,种种特质皆如诗如画地展现了出来。

从《秦腔》中知道了,这八百里秦川,老孺皆能演唱的秦腔,有着与秦川广漠旷远的地理同构的旋律,内化着秦川公牛的力度,早已与秦川农民的生活融为一体。待黄昏降临,秦腔在这地平线上激扬起来,相撞开去时,我们会随着作者一道慨叹:“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通过写秦腔,自然写出了秦川人的懔悍粗犷、单纯而复杂的心境,它弥补了我们由于地域阻隔造成的人文地理和民俗学上的欠缺,拓宽了我们对本民族历史的感性认知视野。

在《走三边》即走定边、靖边、安边,作者抓住沿途奇特的所见所闻,以行踪为线,用纪实性写法,抒发了对陕北“三边”辽阔、富饶、美丽、粗犷的礼赞之情、倾爱之情。一幅幅独特的动态西北风景画,不仅活画出了黄土高原独特的地域环境色调,而又着力渗透了作家自己的感情氛围,把景色、情感和人物都活灵活现地立在读者的脑际中。

贾平凹在写山写水写人物的散文中,无不充满着黄土的气息、秦腔的旋律、汉唐的雄风,在参与秦川尤其是商州山地文化的艺术改造和重建中,贯注着他特有的文化意识和审美价值取向,这是因为贾平凹生于斯长于斯,充分了解这一方土地并得之于心、寓之于文的结果。如他的《老西安——历史的记忆》系列散文,从1999年《美文》第9期开始“闪亮登场”。在西安已经居住了27年的贾平凹,看来对西安的大街小巷、千门万户,甚至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所蕴涵和掩藏着的历史文化意蕴不仅了如指掌,而且成竹在胸。作者娓娓地述说了西安的人文历史及其变迁过程。

主要作品:

《商州》《逛山》《兵娃》《姐妹本纪》《早晨的歌》《油月亮》《白夜》《土门》《山地笔记》《腊月·正月》《小月前本》《天狗》《高老庄》《州河》《黑氏》《怀念狼》 《新时期文学名著丛书. 贾平凹卷》《故里》《匪事》《酒》《病相报告》《秦腔》《高兴》《情劫》《丑石》《祭父》《好读书》《静虚记》《贾平凹自选集》《古炉》《带灯》《泉》《太阳路》《商州散记》《晚唱》《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地平线》

延伸: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2年发表作品《二月杏》。 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废都》。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凭借《古炉》 ,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散文集:

《爱的踪迹》《心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

《空白》《平凹文论集》《学着活》

《坐佛》《朋友》《我的小桃树》《静水深流》 《平凹与三毛》《我是农民》《天气》《敲门》

《饺子馆》《走虫》《月迹》 《艺术家韩起祥》《做个自在人》

《走山东》《说话》

《商州三录》《造一座房子住梦》

《访兰》


相关内容

  • 贾平凹的西方文学观及其创作意义
  • 第24卷第3期2010年6月 商洛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gluo University Vo1.24No.3Jun. 2010 贾平凹的西方文学观及其创作意义 席忍学 (商洛学院中文系,陕西商洛726000) 摘要:贾平凹认为西方文学具有大境界,西方文学重在分析人性,西方文学采用焦 ...

  • 贾平凹先生有什么作品
  • 贾平凹(jiǎp íngw ā) ,原名贾平娃,1952年2月21日出生 ,中国当代作家.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现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其作品<月迹>已经收入鄂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苏教版七年级下,北师大版四年级下. 贾平凹出生于并 ...

  • 贾平凹散文探微
  • 贾平凹散文探微 ­沙 月 ­序 2001年5月11日下午,整理了关于贾平凹散文的一束杂感,忽然有了一种失落:单纯地挑剔他人的疵点,实在是一种心理缺陷.若用作警示自己,便不失为一种评判能力.单纯地帮助作者提高评判无疑是一种善举,为自己的提高而学习则又是一种带刺的宽容.博大和谦恭了.我属于什么呢? ­ ...

  • 现代文学家与作品
  • |举报|字号 订阅 中国现代当代作家作品一览表                   (本表按因序排列,黄字为代表作品) (本表没有的作家作品可查表二) 阿  城钟阿城 <棋王><孩子王><树王> <威尼斯日记><会餐><树桩>& ...

  • 读贾平凹先生的[带灯]
  • 读贾平凹先生的<带灯> 在当代作家中,我比较偏好贾平凹先生的书籍,源于两个原因,一是他是西北作家,地缘上与我所处的陇东地区相接,他的作品温暖质朴.富有美感,充满文化气息,尤其是他对商州.秦川人情风物的独到摹写,充满奇诡的想象力,透射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韵,在艺术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二是他的 ...

  • 曾离诺贝尔文学奖很近的中国作家
  • 曾离诺贝尔文学奖很近的中国作家 (即有机会,不是一定) 1.沈从文(争论最小,最接近诺贝尔文学奖) 无缘原因:沈从文于1988年去世.后被提名. 具体原因:把他的作品译成瑞典文的倪尔思·奥洛夫·埃里克松在悼念文章中写道:"1988年秋瑞典出版的两本选集都引起了人们对沈从文作品的很大兴趣,很 ...

  • 陶渊明文学作品中的玄学思想
  • 陶渊明文学作品中的玄学思想 陈明 秘渊绢思想之新与深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两:一楚人生态度,二逶创榨态 度.陶渊明人生态度的总体特征是崇尚自然.在看待生命问题上,他委远大化.顺其自然.表现虫起煞无绥戆清旷风度:在彦鸶囊活阂题上,饿责身尚囊,遗影取神,表瑰蠢应物而不累于物的处世风貌:雀看待归耕问题上,他 ...

  • 现代人精神生活的浮世绘
  • 现代人精神生活的浮世绘 贾平凹经历了接踵而来的灾难写了这本"苦难之作"<废都>,他用这本书写下了无法向人说清的苦难,又是这本灵魂破碎的书安妥了他苦难的生命.他没想到这本书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而这场大波也不理会他个人精神上的苦恼和寄托. < 废都>的艺术成就 ...

  • 贾平凹博物馆
  • 提名人:李晓峰 提名理由: 贾平凹文学艺术馆是在校园内极为普通的一座二层砖混旧建筑(70年代所建印刷厂)基础上改扩建而成.作者通过对原建筑东南侧增加一系列充满起伏和韵律感的廊道空间处理,让钢架.玻璃和混凝土这些新元素与老建筑的清水砖墙浑然一体,展现出一处充满魅力和喜剧感的光影世界.这样一座似旧又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