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溪土楼游记
初溪土楼群位于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初溪村,曾被美国卫星探测到,误认为是飞碟或者是导弹基地。
2011年10月28日下午,我们公司一行38人在导游的带领下驱车前往初溪村。从下洋镇到初溪土楼,山路崎岖,让我们疲惫不堪。但是经过一阵颠簸之后,接连扑入眼帘的一座又一座恰似飞碟的土楼,让我的目光突然为之一亮,疲惫的神情忽然变得振奋起来。
初溪村是坐落于群山之中的村落。为了俯瞰全景,我们随同导游登上了半山腰的观景台。从那里往对面的村落看,可谓一览无遗,景色甚好。三座圆形的土楼和一座方形的土楼依傍着小溪,一字排开,气势不凡。其他的土楼则在这些土楼后面,错落有致地往山坡上延伸,土楼与土楼之间有或宽或窄的菜地,间或还有一些树木。夹杂在土楼群中间的还有一座白色的圆形土楼,因为周围的土楼均是土的原色,这座白色的土楼便更显突出。更与众不同的是,白色的外墙上还隐约可见空调。听导游一番介绍后,才知道这座土楼的年龄很小,是新加坡华侨几年前回来才盖的。现在土楼被用做旅馆,供游人住宿。
既然是来游玩,当然不能只在观景台观看远景。随后,我们来到对外开放的集庆楼参观。集庆楼是徐氏三世祖于明朝永乐十七年(1419年)兴建的,距今已有580余年,是永定县现存的圆楼中年代久远又结构特殊的一座。一般的圆楼,小的设置两处公共楼梯,大的设置四处楼梯,底层相通且层层环廊通达,相互往来,十分方便。惟独这座集庆楼别出心裁,从底层的灶间开始,每户人家从一层到第四层,都各自安排楼梯,各层的通道也用木板隔开,七十二道楼梯把全楼分割成七十二个独立的单元。这种聚族而居又彼此独立的模式,在动荡年代里,既避免了一般土楼过度公共性的缺点,又消除了单门独户的恐惧心理,实在是公私兼顾、两全其美的创造性设计。
如今,集庆楼已被开发改造成博物馆,里面摆放着许多展现客家生活文化的物品。老式的纺车、残旧的簸箕、古旧的木床……一件件古老残旧的文物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客家人和谐温馨的生活场景。但是,在其中一个展厅的玻璃展柜里的黄金大蟒蛇却让我的心颤了一下,因为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背景下,它的存在无疑会使整个博物馆显得极不协调。的确,黄金大蟒蛇的出现让游客开了眼界,可是作为本该在大自然中享受自己生活的生灵,被无端地拘禁在这里,
失去了应有的自由,实在不公平。就算每天有吃有喝,但是,失去了自由和行动能力,这种生活绝对不是蟒蛇所想要的。据了解,它是村民从山林里捡回来的,可是为什么会出现在这样博物馆里呢?让人深思……
游了一番福建土楼,让我对客家建筑的文化有了更为深刻了解的同时,身心也得到了释放;游玩过程中的欢声笑语、和谐的氛围,更让我对公司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居佳人,加油!
初溪土楼游记
初溪土楼群位于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初溪村,曾被美国卫星探测到,误认为是飞碟或者是导弹基地。
2011年10月28日下午,我们公司一行38人在导游的带领下驱车前往初溪村。从下洋镇到初溪土楼,山路崎岖,让我们疲惫不堪。但是经过一阵颠簸之后,接连扑入眼帘的一座又一座恰似飞碟的土楼,让我的目光突然为之一亮,疲惫的神情忽然变得振奋起来。
初溪村是坐落于群山之中的村落。为了俯瞰全景,我们随同导游登上了半山腰的观景台。从那里往对面的村落看,可谓一览无遗,景色甚好。三座圆形的土楼和一座方形的土楼依傍着小溪,一字排开,气势不凡。其他的土楼则在这些土楼后面,错落有致地往山坡上延伸,土楼与土楼之间有或宽或窄的菜地,间或还有一些树木。夹杂在土楼群中间的还有一座白色的圆形土楼,因为周围的土楼均是土的原色,这座白色的土楼便更显突出。更与众不同的是,白色的外墙上还隐约可见空调。听导游一番介绍后,才知道这座土楼的年龄很小,是新加坡华侨几年前回来才盖的。现在土楼被用做旅馆,供游人住宿。
既然是来游玩,当然不能只在观景台观看远景。随后,我们来到对外开放的集庆楼参观。集庆楼是徐氏三世祖于明朝永乐十七年(1419年)兴建的,距今已有580余年,是永定县现存的圆楼中年代久远又结构特殊的一座。一般的圆楼,小的设置两处公共楼梯,大的设置四处楼梯,底层相通且层层环廊通达,相互往来,十分方便。惟独这座集庆楼别出心裁,从底层的灶间开始,每户人家从一层到第四层,都各自安排楼梯,各层的通道也用木板隔开,七十二道楼梯把全楼分割成七十二个独立的单元。这种聚族而居又彼此独立的模式,在动荡年代里,既避免了一般土楼过度公共性的缺点,又消除了单门独户的恐惧心理,实在是公私兼顾、两全其美的创造性设计。
如今,集庆楼已被开发改造成博物馆,里面摆放着许多展现客家生活文化的物品。老式的纺车、残旧的簸箕、古旧的木床……一件件古老残旧的文物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客家人和谐温馨的生活场景。但是,在其中一个展厅的玻璃展柜里的黄金大蟒蛇却让我的心颤了一下,因为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背景下,它的存在无疑会使整个博物馆显得极不协调。的确,黄金大蟒蛇的出现让游客开了眼界,可是作为本该在大自然中享受自己生活的生灵,被无端地拘禁在这里,
失去了应有的自由,实在不公平。就算每天有吃有喝,但是,失去了自由和行动能力,这种生活绝对不是蟒蛇所想要的。据了解,它是村民从山林里捡回来的,可是为什么会出现在这样博物馆里呢?让人深思……
游了一番福建土楼,让我对客家建筑的文化有了更为深刻了解的同时,身心也得到了释放;游玩过程中的欢声笑语、和谐的氛围,更让我对公司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居佳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