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探究

  【摘要】科学、合理的评价策略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去获得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本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简要谈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研究。  【关键词】评价意识;评价方式;考试机制;电子档案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一直以来困扰和制约着信息技术课教学水平的提高,而有效的评价方式既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又能使学生真正获得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掌握实际操作,提高综合能力。根据多年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评价策略。  一、教师要有评价意识,巧用激励性的语言,及时的评价学生  与其他课程教学相比,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更具有实践性、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和协作性,尤其是实践性、创新性,更为突出,显示了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特殊性。新课程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有更好的专业技能和课堂驾驭能力。一方面要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这样就有助于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监控,让教师清楚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做到扬长避短,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有关教育心理学表明:学生的兴趣源于学习实践。因此,在实践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和喜爱。  二、善于利用课堂作品,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  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激发兴趣,由兴趣催生学生的创作激情。而其创作的作品,要尽可能多给其展示的机会,在展示中让学生对自己作品制作过程或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解释,而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作品,采用灵活的评价方式及时进行评价,更主要的是还要突出学生这个主体,就是要让学生采用互评、自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其实,评价过程是一次学生进一步有效地学习的过程。在展示过程中,要求其他所有学生一边认真听讲,一边按评价标准为作品打分,学生作品成绩由三部分构成(班级同学平均分、自己评分、教师评分)全体学生为其打分的平均分、自评得分、教师评分)。作品展示的过程也是学生能力展示的过程,在展示中,全班同学对所有作品进行反复修改,力求做得最好,作品展示实际上是一次同学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作品展示是人文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的交汇。  三、跟踪学生的发展过程,建立学生电子档案袋  为便于对学生发展的过程的评价,针对网络对资源管理方便的特点,教师可以建立、收集并保存学生发展过程中能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为每个学生建立成果型电子档案袋,系统客观地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表现。  电子档案袋就是利用网络软件,学生注册后,将在网络服务器中为每位学生建立一个以家校通号码为名的电子档案袋。教师把教学过程中布置的作业、安排的任务和学生完成的情况或完成的过程等相关信息存入电子档案袋。电子档案袋反映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整个学习阶段的发展状态:既有取得的进步,也有存在的不足。它既可作为学生成长和进步的记录,也可以作为评定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水平的一个依据。  四、善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在教学中主张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实现自我反馈。同时也不忽略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的作用。教师评价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一种引导,而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评价,可以引发价值观、文化、以及思维等的碰撞和汇集,通过这种碰撞和汇集,更有助于他们在认知层次上趋于完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将三种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评价就会更科学、更合理、更客观。网络教学在强化学习自主性的同时,本身就为自我评价提供了便利的“硬件平台”,如集成化的学习环境,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等,使学习者和学习效果之间有了更直接的联系。  五、重视考试评价机制,更好的发展学生个性  重视考试评价机制,改变传统考试方式,发挥考试的导向、调控和激励功能,让素质教育走进课堂。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的考试主要看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性、探究性,主体发展情况,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探索能力的提高情况,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及操作技能训练,通过多方面以各种方式综合评价。例如,可以采用上机方式,考核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能力,答卷完后提交服务器,由服务器自动阅卷评估学生成绩。这种考试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既考了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又体现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考试的现代性。  科学、合理的考试评价机制,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信息素养,还能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更主要的是能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的多元智能的综合提高带来激励效用。  探究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对于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在计算机教育课中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及应用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我们善于去尝试,计算机教学的春天就会来的更早。  参考文献:  [1] 贾利娴.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法与实践[J]. 山西教育,2004,(17)  [2] 钱云花,王基一.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法[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03)

  【摘要】科学、合理的评价策略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去获得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本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简要谈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研究。  【关键词】评价意识;评价方式;考试机制;电子档案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一直以来困扰和制约着信息技术课教学水平的提高,而有效的评价方式既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又能使学生真正获得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掌握实际操作,提高综合能力。根据多年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评价策略。  一、教师要有评价意识,巧用激励性的语言,及时的评价学生  与其他课程教学相比,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更具有实践性、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和协作性,尤其是实践性、创新性,更为突出,显示了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特殊性。新课程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有更好的专业技能和课堂驾驭能力。一方面要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这样就有助于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监控,让教师清楚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做到扬长避短,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有关教育心理学表明:学生的兴趣源于学习实践。因此,在实践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和喜爱。  二、善于利用课堂作品,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  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激发兴趣,由兴趣催生学生的创作激情。而其创作的作品,要尽可能多给其展示的机会,在展示中让学生对自己作品制作过程或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解释,而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作品,采用灵活的评价方式及时进行评价,更主要的是还要突出学生这个主体,就是要让学生采用互评、自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其实,评价过程是一次学生进一步有效地学习的过程。在展示过程中,要求其他所有学生一边认真听讲,一边按评价标准为作品打分,学生作品成绩由三部分构成(班级同学平均分、自己评分、教师评分)全体学生为其打分的平均分、自评得分、教师评分)。作品展示的过程也是学生能力展示的过程,在展示中,全班同学对所有作品进行反复修改,力求做得最好,作品展示实际上是一次同学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作品展示是人文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的交汇。  三、跟踪学生的发展过程,建立学生电子档案袋  为便于对学生发展的过程的评价,针对网络对资源管理方便的特点,教师可以建立、收集并保存学生发展过程中能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为每个学生建立成果型电子档案袋,系统客观地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表现。  电子档案袋就是利用网络软件,学生注册后,将在网络服务器中为每位学生建立一个以家校通号码为名的电子档案袋。教师把教学过程中布置的作业、安排的任务和学生完成的情况或完成的过程等相关信息存入电子档案袋。电子档案袋反映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整个学习阶段的发展状态:既有取得的进步,也有存在的不足。它既可作为学生成长和进步的记录,也可以作为评定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水平的一个依据。  四、善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在教学中主张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实现自我反馈。同时也不忽略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的作用。教师评价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一种引导,而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评价,可以引发价值观、文化、以及思维等的碰撞和汇集,通过这种碰撞和汇集,更有助于他们在认知层次上趋于完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将三种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评价就会更科学、更合理、更客观。网络教学在强化学习自主性的同时,本身就为自我评价提供了便利的“硬件平台”,如集成化的学习环境,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等,使学习者和学习效果之间有了更直接的联系。  五、重视考试评价机制,更好的发展学生个性  重视考试评价机制,改变传统考试方式,发挥考试的导向、调控和激励功能,让素质教育走进课堂。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的考试主要看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性、探究性,主体发展情况,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探索能力的提高情况,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及操作技能训练,通过多方面以各种方式综合评价。例如,可以采用上机方式,考核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能力,答卷完后提交服务器,由服务器自动阅卷评估学生成绩。这种考试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既考了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又体现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考试的现代性。  科学、合理的考试评价机制,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信息素养,还能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更主要的是能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的多元智能的综合提高带来激励效用。  探究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对于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在计算机教育课中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及应用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我们善于去尝试,计算机教学的春天就会来的更早。  参考文献:  [1] 贾利娴.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法与实践[J]. 山西教育,2004,(17)  [2] 钱云花,王基一.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法[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03)


相关内容

  • 子课题及微型课题选题参考
  • 一.微型课题选题意见 1."小",即课题确定要小. "小"有两个层面:一是针对本校.本班.本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最烦恼.最困惑.最亟须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形成"小"课题:二是广大教师可以在学校主课题框架下结合自身特点和相关教育 ...

  • 微型课题选题指南
  • 微型课题选题指南 一.德育研究 1.高中主题教育活动系列建设研究 2.青少年自我表现心理及教育实践研究 3.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研究 4.贴近中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 5.运用综合素质评价提高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实践研究 6.中学生诚信教育实践研究 7.青少年法制教育与预防犯罪问题研 ...

  • 小微课题选题指南
  • 日照市教育学会2013年度小(微)课题选题指南 <指南>说明: 1.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本<指南>为课题立项工作服务,促进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课题. 2.课题指南项目不等同于课题名称,应用和落实的过程应是进一步分解和细化的过程. 3.课题指南仅为学校和广 ...

  •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初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连动式.兼语式的汉英比较 新教材新特点引发新思考新探索 英语非谓语动词的表层结构与深层意义 高中英语问题式教学初探 ...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文学教育以本原面目--中学文学教育本体阐释 语文课程标准研究 ...

  • 教师教育管理论文选题参考大全
  • 教师教育管理论文选题参考大全 论文编号 论 文 题 目 001 如何对我国青少年开展青春期教育 002 学校.家庭.同伴在青春期性教育中作用的调查研究 003 学校预防艾滋病不同教育模式效果评价的研究 004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问卷的初步编制 005 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的探究 006 瑞典中学性教育的 ...

  • 小学语文学科_3
  • (一)新课程实施 1.案例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2.课程意识的全面体现和落实 3.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新颖作业设计 4.防止低年级识字回生的研究 5.扩大阅读量与增加学习负担的辩证关系 6.综合性与学科性贯通的综合研究 7.基础落实与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8.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的研究 9.小学语文课堂评价 ...

  • 平原一中教师小课题研究指南
  • 教师小课题研究指南 一. 什么是教师小课题研究? "教师小课题研究",也叫教师个人课题研究.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种有别于"学术派"的非正式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小课题研究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热点或难点问题,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贴近教学,贴近 ...

  • 一.小学语文学科
  • 小学各学科科研课题题目参考 (一)校本教研 1.语文素养与教学艺术同步提高的实践研究 2.语文教研组活动新模式的构建与运作 3.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研究 4.建立校内语文教学协作组的研究 5.建立校内骨干教师教学沙龙的实践 6.提高备课实效性的研究 7.备课质量评价的新探索 8.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