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教案

东莞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二语文组

《方山子传》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还记得高一时候学过的传记单元吗?请同学们回忆有关传记的一些知识。

二【作者介绍】

苏轼(1037

-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二【写作动机】

作者选择某人作为传主,一定是对方的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三【研读课文】

结合注释疏通文章大意。

闾里:lǘ 乡里

宗: 尊奉

遇:赏识

屋:帽顶

适:适逢,恰好

矍然:惊讶的样子

所以:„„的原因

妻子:妻子和儿女

耸然:惊奇的样子

独念:私下里想

使:放纵

有:同“又”

因:趁机

精悍:精明强干

见:同“现”

岂:怎么

世有勋阀:世代有功勋 阀:功劳

使:假使

显闻:显赫的名声

等:等同,相类似

岂:难道

阳:同“佯”,假装

傥:或许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二【研读课文】

1、 鉴赏提示可知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作者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呢? 明确:

(1)是他与常人不同的生活道路:

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

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

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

(2)是生活态度的独特: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

(3是待人接物的方式: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

(4)是其家庭情况及其大气、大方的行为作风:

a.世有勋阀,岁得帛千匹。

b.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c.第一自然段简介方山了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

2、第一自然段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

明确: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3、在第二、三自然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寻常的隐逸之辈,两次邂逅所见有何不同? 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4、思考: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

明确:这既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因为他是过来的,所以见怪不惊。又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打击诬蔑苏轼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

5、第三自然段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倒叙方山子少年时豪侠之气)

6、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

明确:为了突出其“异”于常人之处,甘心放弃显赫的家世而庵居蔬食必有其自得之处。作者在此极度赞颂方山子超脱世俗的高尚美德,直接赞语仅最后“此岂无得而然哉”!

最后作者以光、黄其他“阳狂垢污”的异人来反衬方山子,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所谓异人的“阳狂”之行乃是一种掩饰,是为了压抑心中的激情,平息心中的矛盾。方山子不也正是如此吗?作者以疑似的口吻问他是否见过“阳狂垢污”的异人,其实,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异人。

四【概括主旨】

表彰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借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

五【艺术鉴赏】

1、把叙事、描写、议论融为一体;

2、奇妙的构思;

3、奇妙的语言;

4、隐约的折射。

六【课堂小结】

【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

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韁\\\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东莞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二语文组

《方山子传》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还记得高一时候学过的传记单元吗?请同学们回忆有关传记的一些知识。

二【作者介绍】

苏轼(1037

-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二【写作动机】

作者选择某人作为传主,一定是对方的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三【研读课文】

结合注释疏通文章大意。

闾里:lǘ 乡里

宗: 尊奉

遇:赏识

屋:帽顶

适:适逢,恰好

矍然:惊讶的样子

所以:„„的原因

妻子:妻子和儿女

耸然:惊奇的样子

独念:私下里想

使:放纵

有:同“又”

因:趁机

精悍:精明强干

见:同“现”

岂:怎么

世有勋阀:世代有功勋 阀:功劳

使:假使

显闻:显赫的名声

等:等同,相类似

岂:难道

阳:同“佯”,假装

傥:或许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二【研读课文】

1、 鉴赏提示可知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作者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呢? 明确:

(1)是他与常人不同的生活道路:

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

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

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

(2)是生活态度的独特: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

(3是待人接物的方式: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

(4)是其家庭情况及其大气、大方的行为作风:

a.世有勋阀,岁得帛千匹。

b.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c.第一自然段简介方山了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

2、第一自然段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

明确: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3、在第二、三自然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寻常的隐逸之辈,两次邂逅所见有何不同? 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4、思考: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

明确:这既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因为他是过来的,所以见怪不惊。又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打击诬蔑苏轼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

5、第三自然段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倒叙方山子少年时豪侠之气)

6、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

明确:为了突出其“异”于常人之处,甘心放弃显赫的家世而庵居蔬食必有其自得之处。作者在此极度赞颂方山子超脱世俗的高尚美德,直接赞语仅最后“此岂无得而然哉”!

最后作者以光、黄其他“阳狂垢污”的异人来反衬方山子,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所谓异人的“阳狂”之行乃是一种掩饰,是为了压抑心中的激情,平息心中的矛盾。方山子不也正是如此吗?作者以疑似的口吻问他是否见过“阳狂垢污”的异人,其实,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异人。

四【概括主旨】

表彰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借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

五【艺术鉴赏】

1、把叙事、描写、议论融为一体;

2、奇妙的构思;

3、奇妙的语言;

4、隐约的折射。

六【课堂小结】

【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

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韁\\\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相关内容

  • 方山子传苏轼
  • 方山子传 ----苏轼 一.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 文言特殊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学习作者着力选取人物活动的几组有价值的特写镜头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明确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提高鉴赏能力. ...

  • 尾矿库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 尾矿库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预案编号:四方山铁矿[2009-003] (2011年修订) 预案编制人:辛春生 高同明 孟相森 尾矿库防汛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保证通化县四方山铁矿尾矿库安全运行,对其重大突发灾难性事故高效有序的实施应急救援,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人民群众 ...

  • [方山子传][大铁椎传]对应翻译
  • <方山子传>对应翻译 ① 方山子,光.黄 间 隐人也.少 时 慕 朱家.郭解为人, 闾里之侠 皆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年轻时仰慕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 宗:尊奉,尊崇.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驰骋当世:在当代施展怀抱.不遇:不得志,不被赏识.遇,得志,见赏. 宗 ...

  • 二十四山分金断
  • 二十四山分金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四山分金断 壬山丙向正针火局: 壬山丙向正针.用丁亥辛亥分金,坐危宿十五度半,向张宿十八度为火局. 本局宜艮山峰高出文人,如前峰高,众房均发,丑山辰山高,长房得财.若左水流到右面,水出辛戌方,为正旺 ...

  • "寿阳旅游"编书"福山寿水"
  • 寿阳旅游 引言"游帝师故里.品福寿文化" 寿阳建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名胜遗存较多,旅游资源丰富.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人文资源,造就了寿阳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为进一步发挥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业,寿阳确立了以"游帝师故里.品福寿文化&quo ...

  • 学校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与标准
  • 关于方山二中教师整顿情况的报告 针对我校部分教师出勤不出力且有部分教师外出.兼职打工严重影响学校教学质量.损坏学校形象的现象,学校领导多次组织会议对相关人员采取以下措施: 1.要求所有在册教师全部上岗,并实行签到制. 2.全校实行岗位绩效管理.(附教师绩效管理办法) 3.对外出打工.兼职代课打工的教 ...

  • 实鉴定评语
  • 按照学校与学院的有关要求和指示,文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的我按照自己的选择和决定来到浠水白莲镇中学进行为期6周的教育实习活动.实习期间,在学校各位领导和有关老师以及学校其他相关人员的帮助.指导下,我顺利地完成了教育实习任务.下面,就此期间自己在教学实习等方面的工作做一个简单的自我鉴定: 一.教学工作见习 ...

  • 苏轼散文拾珠
  • 苏轼散文拾珠 作者:李才保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4年第06期 [摘要]品读苏轼的散文 ,如在海边漫步,轻轻地踩着软软的沙,远眺天水一色,近观一叶兰舟.当浪花朵朵向岸边排来时,可以惊喜地发现, 一枚枚精致玲珑的珍珠珊珊可爱地摆在你的眼前,它们闪烁迷人的亮光,美不胜收.他的散文, ...

  • 9.17白 方山乡提升计生家庭发展能力
  • 方山乡提升计生家庭发展能力 白树有 方山乡以提升计生家庭发展能力为导向,深入开展"送技术.送关怀.送政策.送文化.送健康"活动,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送技术解"难".帮助农村计生家庭发展地膜粮食.中药材种植.小尾寒羊养殖等.乡党委.政府邀请农牧专家召开农牧业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