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课《宗教旅游资源开发与欣赏》课程作
业
宁夏宗教旅游资源开发评述
作者:章丽
学号:[1**********]0
任课教师:马治鸾
二〇一三年五月二十三日
宁夏宗教旅游资源开发评述
一、宁夏宗教资源概况
1.1宁夏回族风情——独特的民俗旅游资源
有“中国穆斯林省”之称的宁夏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也是中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早在宋代就有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在宁夏经商定居。到了清乾隆年间,“宁夏至平凉千余里尽系回庄”。1958年10月根据国家民族政策,成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截止1997年末宁夏回族人口达179.72万人。回族在全国98%的市县均有分布,这些散居的回民一般都以宁夏为故乡,可以说宁夏对全国700多万回民有着很大的影响,并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回族在历史上的形成过程中始终以伊斯兰教为纽带。伊斯兰教是一个传播广泛、具有巨大的世界性宗教,特的兴起和发展在世界文明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现在全世界伊斯兰教信徒有10亿多人,有穆斯林的国家有90多个,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或伊斯兰教掌握着国家政权的就有40多个。宁夏回族与伊斯兰世界的交往十分密切。自1984年宁夏面向伊斯兰世界开放以来,先后有10多个国家的代表团合适者访问了宁夏,宁夏伊斯兰代表团也陆续出访了阿拉伯等国家,并收到了很高的礼遇和高规格的接待。
宁夏回族由于信仰伊斯兰教,其风俗习惯伸手伊斯兰教的影响,伊斯兰文化特征及为典型,除教义上规定的条款以及念经、礼拜、静修等宗教仪式外,伊斯兰教的许多利益都已转化为回族的风俗习惯。同时,由于回族散居各地,与各兄弟名族交叉居住,在历史上不断有其他民族的成语加入回族行列,这些民族的某些风俗习惯也很自然的被带进回族之中,年长日久,经过演变成为回族风俗习惯的一部分。总之,回族在宗教、建筑、服饰服装、姓氏习俗、语言、饮食、礼仪、婚丧习俗、文娱方式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回族服饰主要标志在头部。男
子喜戴白色圆帽,讲究的还在原貌上次上精美图案。回族妇女常带盖头;一般老年妇女戴白色; 中年妇女戴黑色;未婚女子带绿色。老汉爱穿白色衬衫,外套黑坎肩。老年妇女习惯扎裤腿。山区回族妇女爱穿绣花鞋等。
(图为展示宁夏妇女帽饰)
再如宁夏清真寺建筑大多具有中国宫殿式古典建筑特征,也有不少为纯粹阿拉伯式,或带有浓郁的阿拉伯建筑艺术色彩。宁夏现有清真寺两千多座,遍布山川城乡,为开拓国际国内穆斯林旅游提供了物质载体。宁夏回族人民独特的风俗、多彩的生活,肃穆的清真寺,虔诚的穆斯林,庄严而热烈的各种回族传统节日等,为素有“回族之乡”的宁夏山川增添了独具特色的塞上风情,为开展宁夏民俗风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纳家户清真寺——永宁县纳家户清真寺,坐落在永宁县城西2公里杨和乡纳家户村。该村在历史上即是一个闻名遐迩的回族村庄。据《陕西通志》记载:元初,贵族瞻思丁. 纳速拉丁,子孙甚多,分为纳、速、拉、丁四姓,居留各省,故宁夏有纳家户,长安有拉家村,今宁夏纳氏最盛,该寺初建匾文(已佚)曰:“吾家弃秦移居西夏”,现纳姓回民是明代由陕西移居纳家户的,大殿面阔20米、深43米,可容纳1500人同时礼拜。)
(
宁夏同心清真寺——位于宁夏同心县旧城西北角的高地上,是宁夏现存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一座伊斯兰教建筑。相传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从照壁、礼拜殿脊檩处墨书题词看,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和光绪三十三年(1907)曾两次重修。)
1.2宁夏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
1.2.1 物态类回族民俗文化旅游
(1)民居建筑文化。住宅及其它建筑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往往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东南沿海的清真寺在建筑风格上以阿拉伯式见长,内地的清真寺主要为汉式庙宇型和汉式宫殿式建筑,而西北地区的宁夏,清真寺建筑则兼有阿拉伯式和汉式宫殿式及庙宇型的三种建筑风格。
(2)饮食文化。回族严格遵守伊斯兰教经典中规定的食物禁忌,不吃猪肉、自死动物、动物的血及内脏等。
1.2.2 动态类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1)回族民间舞蹈。宁夏回族的民间舞蹈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表现出了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既有在其他省普遍流传的舞蹈,也有本地区独有的舞蹈。宁夏迄今仍流传有舞蹈一百二十余个,如流传于银南地区中宁县鸣沙乡一带的宴席曲、汤瓶舞、奔放的踏脚舞等。
(2)节庆会典。穆斯林有许多宗教节日,其中以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最为著名。
1.1.3 语态类回族民俗文化旅游
(1)民歌艺术。宁夏南部山区的回族青年喜欢花儿,妇女喜欢吹口弦。花儿是回族人民喜爱的一种高腔山歌,被公认为最具代表的性的回族民歌,被专家
们称为“西部民谣的瑰宝”。
(2)民间谚语和歇后语。回族民间谚语和歇后语是回族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结晶。
1.1.4 心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1)宗教信仰。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的宗教信仰主要是伊斯兰教伊斯兰的基本信条是信仰安拉为宇宙独一无二的真主。
(2)民间传说。宁夏回族群众中流传的民间传说内容十分广泛,如有关伊斯兰宗教的传说,有关于穆罕默德的传说及地方风物传说。
二、宁夏宗教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宁夏作为全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民俗旅游资源,在独具特色的回乡风情中,无论是回族的清真饮食还是服饰及节日礼俗对外界均有很强的
吸引力。但目前宁夏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处在探索起步阶段,宁夏丰厚的民俗旅游资源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利用。近年来,宁夏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围绕“西夏古都”、“塞上江南”和“回族风情”三个特色开发了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旅游项目。
2.1 宁夏回乡特色不足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受城市化的进程和现代化的影响,宁夏的回乡风情的物象特征体现不足,除清真寺和清真饭店外,展示回乡风情的建筑文化的载体与典型城市景观十分缺乏,同时从穆斯林的衣着及宁夏旅游市场商品开发方面来看,也很少见于回族风俗文化有关的回族旅游资源,所以说素有中国“穆斯林”之省的宁夏,缺乏应有的民族文化个性,与国内其他城市很少有区别。
2.2 宁夏回族名俗文化旅游景点的吸引力弱
首先,旅游景点很少。在宁夏专门反应回族风情的旅游景点寥寥无几。目前,开发也只停留在观光旅游这一层。宁夏2000多座清真寺分布在全国各地,在建筑风格上雷同很多,对游客的吸引力弱,没有新鲜感。其次,内容单调。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满足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还想获得身心的愉悦和知识的增长。但目前宁夏回族民俗旅游资源没有深度挖掘,活动项目少,旅游内容单一,而且现有的仅限于参观,没有参与性,没有对游客形成很强的吸引力,是民俗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大打折扣。在这知名度低,因大多游客都冲着“东方金字塔”西夏王陵和“塞上江南”的沙湖而来。二专门冲回族风情的游玩的游客较少。
2.3 穆斯林的禁忌影响游客市场的亲和力
穆斯林的行为禁忌较多,客观上对无信仰,不习惯禁忌的国内外游客带来一
定的约束和不便,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产品对旅游市场的亲和力。加上伊斯兰教文化的内敛性,各种宗教活动几乎都是在室内完成的,并且以家庭为单位。文化上不张扬性造成对外界其他民族的排斥性。
2.4 社会经济基础差,资金与人力资源严重短缺
宁夏社会经济基础薄弱,作为一个省域而言宁夏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相当低。这对旅游业规模增长构成制约,并且会影响旅游业的整体效益,减弱和损害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社会经济基础差必然导致旅游开发的资金投入较少,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旅游产业发展面临严重的人力资源短缺。
三、宁夏宗教旅游开发策略
3.1 近期首先开发银川及周边旅游市场
3.1.1 银川回族文化旅游资源区
银川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塞上名城,又是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是宁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此银川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主体是回乡首府。南关清真寺作为银川市的第一大清真寺和海外穆斯林聚会之地,要进行建设和必要包装,营造伊斯兰文化氛围。近期应建设伊斯兰文化广场,回族民俗文化街,在开发伊斯兰文化广场时,应建设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兴庆区,广场周围树立古兰经中的经典台词、宣传牌,增加能突出民族特色的雕塑等,而且要形成回汉是一家,回汉大团结为主体的场景。这样使广场丰富多彩,再见伊斯兰文化广场的同时在他毗邻的位置建设回族民俗文化街,开发浓浓的民族色彩和乡土色彩的民俗旅游产品。
3.1.2 永宁纳家户回族文化村和中华回乡文化园旅游区
永宁纳家户回族文化村在历史上是一个闻名遐迩的回族村庄。纳家户清真寺是目前全区最大的礼拜大殿,殿前邦克楼建筑高大,是中国最大的邦克楼,也
是永宁回族群众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义务承担者全区各地、市、县回族阿訇的培养教育工作。纳家户村现已被国家确定为中国民族文化村。中华回乡园是中国第一家以回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为主题的景区,也是宁夏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是国内,区内唯一一处中国回族文化习俗的陈列展示场所,是一次创办新兴文化旅游产业的有益尝试。中华回乡文化园为西部地区民族文化建设和文化景点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采。随着中华回乡文化园的回族博物馆的开馆,该园其他建设也相继开工,如园区礼仪大殿、演艺厅、穆斯林风味餐饮中心、购物街店等。
(图为银川中华回乡园博物馆)
3.2 中期开发宁夏中南地区回族民俗文化旅游市场
3.2.1 吴忠旅游区
吴忠是宁夏中部的交通枢纽,商货繁荣。自古就是重要的商铺,素有早码云集的农产品集聚散地。近年来随着农贸市场活动异常活跃繁荣,吴忠市农贸市场西北地区最大的农贸交易中心,同时吴忠的涝河桥是中国最大的清真牛羊肉屠宰批发市场。开发吴忠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应定位在吴忠利通区,应以体验回民生活,参与清真食品的制作了解吴忠农贸市场回民交易方式为主。
3.2.2 同心清真寺旅游区
同心清真大寺位于宁夏中部宁夏回族人口最多的同心县。同心清真寺也是宁夏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物,是全国现有的十大古老清真寺之一。1936年,中央红军在这里成立了回族历史上第一个革命政权——陕甘宁省预海县回民自治政府,被誉为“回民解放”的新生。
3.2.3 泾源回族山寨风情旅游区
泾源是全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因处于泾河之源而得名,处在宁夏最南端,六盘山东麓,东南级西南同甘肃为邻,与兰州、西安等距。这一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有老龙潭、凉殿峡、荷花苑等名胜古迹,这些景点被游客称为“中国小九寨”。在近期开发本区旅游资源时应结合六盘山区生态旅游开发项目的实施,搞好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远期在凉殿峡建立回族文化寨,一方面将强泾源旅游区的特色,一方面与当地优美,奇特秀丽的山水风光等旅游资源结合起来,以发挥整体组合优势。在开发回族文化时,应以民俗表演为主,如泾源传统的踏脚物、花儿、口弦等回族文体艺术。
(图为宁夏凉殿峡)
(图为宁夏老龙潭)
三、总结
民俗文化发展带动了旅游业的兴旺,旅游业也同时也促进了民俗文化交流与发展,民俗文化的发展又为旅游业提供了重要的旅游资源。而且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各地政府都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推动了各地经济的发展。作为一位地地道道的宁夏人,认为宁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具有丰富的旅游优势及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而且宁夏作为全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宗教优势吸引全国甚至全球穆斯林游客从而推动宁夏的发展。但是,旅游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开发的同时还应注重保护自然资源,取之有道才能做到取之无“结”。最后也欢迎老师及更多的同学到宁夏观光旅游体验西北风情以及极具魅力的回族民俗风情。
参考文献
1. 钟敬文。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
2. 张广瑞。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实现与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学刊
3. 赵玉宗,李东和,黄明丽。国外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研究综述。
4. 潘秋玲,李文生。我国近年来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综述。
5. 陶雨芳。对开发宁夏回族旅游文化资源的一些思考
6. 石惠春,程国栋。宁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公选课《宗教旅游资源开发与欣赏》课程作
业
宁夏宗教旅游资源开发评述
作者:章丽
学号:[1**********]0
任课教师:马治鸾
二〇一三年五月二十三日
宁夏宗教旅游资源开发评述
一、宁夏宗教资源概况
1.1宁夏回族风情——独特的民俗旅游资源
有“中国穆斯林省”之称的宁夏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也是中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早在宋代就有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在宁夏经商定居。到了清乾隆年间,“宁夏至平凉千余里尽系回庄”。1958年10月根据国家民族政策,成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截止1997年末宁夏回族人口达179.72万人。回族在全国98%的市县均有分布,这些散居的回民一般都以宁夏为故乡,可以说宁夏对全国700多万回民有着很大的影响,并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回族在历史上的形成过程中始终以伊斯兰教为纽带。伊斯兰教是一个传播广泛、具有巨大的世界性宗教,特的兴起和发展在世界文明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现在全世界伊斯兰教信徒有10亿多人,有穆斯林的国家有90多个,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或伊斯兰教掌握着国家政权的就有40多个。宁夏回族与伊斯兰世界的交往十分密切。自1984年宁夏面向伊斯兰世界开放以来,先后有10多个国家的代表团合适者访问了宁夏,宁夏伊斯兰代表团也陆续出访了阿拉伯等国家,并收到了很高的礼遇和高规格的接待。
宁夏回族由于信仰伊斯兰教,其风俗习惯伸手伊斯兰教的影响,伊斯兰文化特征及为典型,除教义上规定的条款以及念经、礼拜、静修等宗教仪式外,伊斯兰教的许多利益都已转化为回族的风俗习惯。同时,由于回族散居各地,与各兄弟名族交叉居住,在历史上不断有其他民族的成语加入回族行列,这些民族的某些风俗习惯也很自然的被带进回族之中,年长日久,经过演变成为回族风俗习惯的一部分。总之,回族在宗教、建筑、服饰服装、姓氏习俗、语言、饮食、礼仪、婚丧习俗、文娱方式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回族服饰主要标志在头部。男
子喜戴白色圆帽,讲究的还在原貌上次上精美图案。回族妇女常带盖头;一般老年妇女戴白色; 中年妇女戴黑色;未婚女子带绿色。老汉爱穿白色衬衫,外套黑坎肩。老年妇女习惯扎裤腿。山区回族妇女爱穿绣花鞋等。
(图为展示宁夏妇女帽饰)
再如宁夏清真寺建筑大多具有中国宫殿式古典建筑特征,也有不少为纯粹阿拉伯式,或带有浓郁的阿拉伯建筑艺术色彩。宁夏现有清真寺两千多座,遍布山川城乡,为开拓国际国内穆斯林旅游提供了物质载体。宁夏回族人民独特的风俗、多彩的生活,肃穆的清真寺,虔诚的穆斯林,庄严而热烈的各种回族传统节日等,为素有“回族之乡”的宁夏山川增添了独具特色的塞上风情,为开展宁夏民俗风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纳家户清真寺——永宁县纳家户清真寺,坐落在永宁县城西2公里杨和乡纳家户村。该村在历史上即是一个闻名遐迩的回族村庄。据《陕西通志》记载:元初,贵族瞻思丁. 纳速拉丁,子孙甚多,分为纳、速、拉、丁四姓,居留各省,故宁夏有纳家户,长安有拉家村,今宁夏纳氏最盛,该寺初建匾文(已佚)曰:“吾家弃秦移居西夏”,现纳姓回民是明代由陕西移居纳家户的,大殿面阔20米、深43米,可容纳1500人同时礼拜。)
(
宁夏同心清真寺——位于宁夏同心县旧城西北角的高地上,是宁夏现存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一座伊斯兰教建筑。相传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从照壁、礼拜殿脊檩处墨书题词看,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和光绪三十三年(1907)曾两次重修。)
1.2宁夏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
1.2.1 物态类回族民俗文化旅游
(1)民居建筑文化。住宅及其它建筑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往往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东南沿海的清真寺在建筑风格上以阿拉伯式见长,内地的清真寺主要为汉式庙宇型和汉式宫殿式建筑,而西北地区的宁夏,清真寺建筑则兼有阿拉伯式和汉式宫殿式及庙宇型的三种建筑风格。
(2)饮食文化。回族严格遵守伊斯兰教经典中规定的食物禁忌,不吃猪肉、自死动物、动物的血及内脏等。
1.2.2 动态类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1)回族民间舞蹈。宁夏回族的民间舞蹈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表现出了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既有在其他省普遍流传的舞蹈,也有本地区独有的舞蹈。宁夏迄今仍流传有舞蹈一百二十余个,如流传于银南地区中宁县鸣沙乡一带的宴席曲、汤瓶舞、奔放的踏脚舞等。
(2)节庆会典。穆斯林有许多宗教节日,其中以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最为著名。
1.1.3 语态类回族民俗文化旅游
(1)民歌艺术。宁夏南部山区的回族青年喜欢花儿,妇女喜欢吹口弦。花儿是回族人民喜爱的一种高腔山歌,被公认为最具代表的性的回族民歌,被专家
们称为“西部民谣的瑰宝”。
(2)民间谚语和歇后语。回族民间谚语和歇后语是回族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结晶。
1.1.4 心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1)宗教信仰。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的宗教信仰主要是伊斯兰教伊斯兰的基本信条是信仰安拉为宇宙独一无二的真主。
(2)民间传说。宁夏回族群众中流传的民间传说内容十分广泛,如有关伊斯兰宗教的传说,有关于穆罕默德的传说及地方风物传说。
二、宁夏宗教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宁夏作为全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民俗旅游资源,在独具特色的回乡风情中,无论是回族的清真饮食还是服饰及节日礼俗对外界均有很强的
吸引力。但目前宁夏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处在探索起步阶段,宁夏丰厚的民俗旅游资源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利用。近年来,宁夏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围绕“西夏古都”、“塞上江南”和“回族风情”三个特色开发了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旅游项目。
2.1 宁夏回乡特色不足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受城市化的进程和现代化的影响,宁夏的回乡风情的物象特征体现不足,除清真寺和清真饭店外,展示回乡风情的建筑文化的载体与典型城市景观十分缺乏,同时从穆斯林的衣着及宁夏旅游市场商品开发方面来看,也很少见于回族风俗文化有关的回族旅游资源,所以说素有中国“穆斯林”之省的宁夏,缺乏应有的民族文化个性,与国内其他城市很少有区别。
2.2 宁夏回族名俗文化旅游景点的吸引力弱
首先,旅游景点很少。在宁夏专门反应回族风情的旅游景点寥寥无几。目前,开发也只停留在观光旅游这一层。宁夏2000多座清真寺分布在全国各地,在建筑风格上雷同很多,对游客的吸引力弱,没有新鲜感。其次,内容单调。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满足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还想获得身心的愉悦和知识的增长。但目前宁夏回族民俗旅游资源没有深度挖掘,活动项目少,旅游内容单一,而且现有的仅限于参观,没有参与性,没有对游客形成很强的吸引力,是民俗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大打折扣。在这知名度低,因大多游客都冲着“东方金字塔”西夏王陵和“塞上江南”的沙湖而来。二专门冲回族风情的游玩的游客较少。
2.3 穆斯林的禁忌影响游客市场的亲和力
穆斯林的行为禁忌较多,客观上对无信仰,不习惯禁忌的国内外游客带来一
定的约束和不便,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产品对旅游市场的亲和力。加上伊斯兰教文化的内敛性,各种宗教活动几乎都是在室内完成的,并且以家庭为单位。文化上不张扬性造成对外界其他民族的排斥性。
2.4 社会经济基础差,资金与人力资源严重短缺
宁夏社会经济基础薄弱,作为一个省域而言宁夏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相当低。这对旅游业规模增长构成制约,并且会影响旅游业的整体效益,减弱和损害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社会经济基础差必然导致旅游开发的资金投入较少,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旅游产业发展面临严重的人力资源短缺。
三、宁夏宗教旅游开发策略
3.1 近期首先开发银川及周边旅游市场
3.1.1 银川回族文化旅游资源区
银川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塞上名城,又是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是宁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此银川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主体是回乡首府。南关清真寺作为银川市的第一大清真寺和海外穆斯林聚会之地,要进行建设和必要包装,营造伊斯兰文化氛围。近期应建设伊斯兰文化广场,回族民俗文化街,在开发伊斯兰文化广场时,应建设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兴庆区,广场周围树立古兰经中的经典台词、宣传牌,增加能突出民族特色的雕塑等,而且要形成回汉是一家,回汉大团结为主体的场景。这样使广场丰富多彩,再见伊斯兰文化广场的同时在他毗邻的位置建设回族民俗文化街,开发浓浓的民族色彩和乡土色彩的民俗旅游产品。
3.1.2 永宁纳家户回族文化村和中华回乡文化园旅游区
永宁纳家户回族文化村在历史上是一个闻名遐迩的回族村庄。纳家户清真寺是目前全区最大的礼拜大殿,殿前邦克楼建筑高大,是中国最大的邦克楼,也
是永宁回族群众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义务承担者全区各地、市、县回族阿訇的培养教育工作。纳家户村现已被国家确定为中国民族文化村。中华回乡园是中国第一家以回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为主题的景区,也是宁夏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是国内,区内唯一一处中国回族文化习俗的陈列展示场所,是一次创办新兴文化旅游产业的有益尝试。中华回乡文化园为西部地区民族文化建设和文化景点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采。随着中华回乡文化园的回族博物馆的开馆,该园其他建设也相继开工,如园区礼仪大殿、演艺厅、穆斯林风味餐饮中心、购物街店等。
(图为银川中华回乡园博物馆)
3.2 中期开发宁夏中南地区回族民俗文化旅游市场
3.2.1 吴忠旅游区
吴忠是宁夏中部的交通枢纽,商货繁荣。自古就是重要的商铺,素有早码云集的农产品集聚散地。近年来随着农贸市场活动异常活跃繁荣,吴忠市农贸市场西北地区最大的农贸交易中心,同时吴忠的涝河桥是中国最大的清真牛羊肉屠宰批发市场。开发吴忠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应定位在吴忠利通区,应以体验回民生活,参与清真食品的制作了解吴忠农贸市场回民交易方式为主。
3.2.2 同心清真寺旅游区
同心清真大寺位于宁夏中部宁夏回族人口最多的同心县。同心清真寺也是宁夏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物,是全国现有的十大古老清真寺之一。1936年,中央红军在这里成立了回族历史上第一个革命政权——陕甘宁省预海县回民自治政府,被誉为“回民解放”的新生。
3.2.3 泾源回族山寨风情旅游区
泾源是全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因处于泾河之源而得名,处在宁夏最南端,六盘山东麓,东南级西南同甘肃为邻,与兰州、西安等距。这一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有老龙潭、凉殿峡、荷花苑等名胜古迹,这些景点被游客称为“中国小九寨”。在近期开发本区旅游资源时应结合六盘山区生态旅游开发项目的实施,搞好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远期在凉殿峡建立回族文化寨,一方面将强泾源旅游区的特色,一方面与当地优美,奇特秀丽的山水风光等旅游资源结合起来,以发挥整体组合优势。在开发回族文化时,应以民俗表演为主,如泾源传统的踏脚物、花儿、口弦等回族文体艺术。
(图为宁夏凉殿峡)
(图为宁夏老龙潭)
三、总结
民俗文化发展带动了旅游业的兴旺,旅游业也同时也促进了民俗文化交流与发展,民俗文化的发展又为旅游业提供了重要的旅游资源。而且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各地政府都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推动了各地经济的发展。作为一位地地道道的宁夏人,认为宁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具有丰富的旅游优势及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而且宁夏作为全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宗教优势吸引全国甚至全球穆斯林游客从而推动宁夏的发展。但是,旅游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开发的同时还应注重保护自然资源,取之有道才能做到取之无“结”。最后也欢迎老师及更多的同学到宁夏观光旅游体验西北风情以及极具魅力的回族民俗风情。
参考文献
1. 钟敬文。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
2. 张广瑞。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实现与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学刊
3. 赵玉宗,李东和,黄明丽。国外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研究综述。
4. 潘秋玲,李文生。我国近年来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综述。
5. 陶雨芳。对开发宁夏回族旅游文化资源的一些思考
6. 石惠春,程国栋。宁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