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门诊; 静脉输液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8-090-01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也是门诊治疗中常见的给药方式。通过静脉输液,可及时快速的补充体液、电解质,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还可以输入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虽看似简单,却有不少技巧。不仅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患纠纷。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除按正规操作程序外,还要认真观察学习,探讨静脉输液的技巧问题,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现将多年来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总结以下一些技巧。 1如何配制药物 配制液体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应遵循药物配伍禁忌规律,防止输液反应的发生。护士在加药前必须对每位输液患者的静脉用药进行评估,判断液体间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每个新药使用前先认真阅读说明书,对尚有配伍禁忌存在的中药制剂和抗生素之间使用等渗液冲洗输液管,以避免药物在输液管内混合。同时还要注意检查药物是否需要遮光。 1.1配制安瓶类药物配制安瓶类药物时先用酒精棉签消毒沙轮及安瓶上部,锯开安瓶上部1/4周,切忌用物品敲开安瓶。在抽液时针头应置于安瓶中部,以避免污染。 1.2配制粉剂药物配制粉剂药物时,可用注射器注入输液瓶10~20 ml空气,再回抽液体注入粉剂瓶中,最好4~8 ml,待药粉充分溶解后,将注射器内空气推入小部分在药瓶内,回抽药液注入输液瓶内,既可省力又可避免药物浪费。当药液注入输液瓶后,将注射器在输液瓶内回抽10~20 ml空气,再将输液器插入液瓶内,避免液体不下降而造成针头阻塞。 2如何排除气体 排气时把茂菲氏滴管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当液体流入茂菲氏滴管满1/2~2/3时,右手食指和中指将茂菲氏滴管上端输液管返折,同时迅速将茂菲氏管倒转回来,并轻轻挤压茂菲氏滴管,使液体缓慢向下排出至输液针头2~3滴即可,关上调节器达到排气目的。既节省了时间,又不浪费药液,还节约了护理人员的操作时间。 3输液前与患者的沟通 门诊护士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操作技术,还要有与患者沟通的能力。绝大多数患者对打针、输液都有恐惧怕疼感,出现紧张、躲闪,甚至有个别患者不愿意配合等。护士应通过微笑、热情等交谈方式分散其注意力,切忌说患者的血管如何不好、看不见、摸不着等,要对患者做好输液前的解释工作。遇到小儿输液时更需耐心解释,讲道理,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取得良好地配合。 4如何选择血管 选择血管应遵循“先远后近,先浅后深,先细后粗,先手后足,先难后易”的原则,做到计划性、长期性。尽量避免重复一处穿刺,以免加重疼痛感。造成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易渗出。避开关节处及肢体内侧血管。血管选择的正确与否是决定“一针见血”的重要因素。 4.1年老体弱患者手足静脉输液法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疾病的患者,手足静脉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穿刺困难。所以要选择有弹性、粗直的血管,以在光洁、无瘢痕的皮肤处进针为宜。进针应采种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逐渐进针。 4.2小儿头皮静脉逆行输液法小儿具有皮肤娇嫩,穿刺时由于哭闹使整个头部及面部发红、血管细小弯曲,管壁较薄的特点。1个月~2岁患儿输液首选头皮静脉,穿刺前应先刮去血管周围头发,擦干汗液,以利胶布粘贴。3~6岁患儿输液选择手背或足背静脉,应避开关节位置。 5穿刺及固定针头 穿刺前应仔细了解血管的特点,看清走向,摸清深浅和粗细。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不用握拳,自然放松。进行四肢静脉注射时穿刺皮肤以40°~45°快速进针为宜,整个过程不要停顿,控制在1 s之内,减少针头在皮肤内的穿行面积及时间,使患者减轻疼痛感并减少疼痛的时间。 5.1成年患者穿刺与固定操作者左手拇指握患者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最好,这样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血管有分叉,应在血管下0.5 cm处进针,以35°角快速刺入皮下后稍放平针头,当针尖已压着血管时针体角度再稍抬高25°,快、稳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徐徐进入少许。固定时先撕开输液贴末端保护膜的一个小角贴于治疗盘上,然后把未贴于治疗盘上的两条一起撕下贴于针柄和针眼上,最后一条固定,这样不仅提高了输液速度也加强了无菌操作。 5.2小儿头皮穿刺与固定小儿头皮穿刺时针斜面与皮肤角度以10°左右为宜,在进入皮下继续穿刺时,速度宜慢,过快易刺破血管。见回血后停止进针,穿刺成功后,固定是非常重要的。应避开前额及眉毛以免影响患儿面部活动。一般患儿输液都有惧怕、哭闹等特点,稍不注意就出现输液贴脱落。所以将输液管固定于患儿一侧耳朵上置于脑后,避免看到。如果头皮静脉不易找到,则选用踝静脉或足背静脉,用小夹板固定。 6如何控制滴速 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发现,输液过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发生变化。 6.1由于开始穿刺时针头斜面与血管壁相贴,当时滴速不快,输液中因患者体位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结果自行变化。 6.2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既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6.3有些患者输液时希望尽快滴完,特别是临近吃饭或需大小便时其心情更加迫切,此时患者常自行或请求工作为员将滴速调快,为避免发生意外,护士需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过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等严重后果。 7巡视病人 在输液过程中应经常巡视病人,注意用药手反应,观察穿刺部位情况,发现药物渗出到皮下组织时应及时处理。 7.1老年人反应较迟钝,加上有的患者没有家属陪伴,由于翻身或活动时针头滑出血管外,没有及时发现,局部红肿,渗出血管外。 7.2小儿输液时应重点对家长做好宣教,家长不要搂抱、摇动患儿,不要在头部加盖衣服,照看好患儿的手以防抓掉头皮针或输液管。可给孩子讲故事,分散其注意力,在床上玩耍活动或大小便时,手足保持平行、放低,防止血液反流,堵塞针头。 8更换液体 更换液体或加入其他药物时,应先将瓶口向上插输液器,街片刻排除空气后再倒挂在输液架上,这样可避免液体由通气管溢出,从而减少药物治疗量而影响治疗效果,避免造成药液浪费和预防滴管内液体降低或流空,使空气进入静脉,给患者造成空气栓塞的隐患。 9拔针与按压 当输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是拔针的最佳时期。拔针时先分离输液贴,只留下贴于针眼的那条,根据进针角度及针头走向进行拔针,针头拔出后应迅速按压,切忌边拔边揉,以避免造成血管重新出血。针尖刺入血管针眼要比皮肤肉眼所见针眼高0.5~1.5 cm,为了更好地止血,叮嘱患者用多指一起按压。凝血机制较好者要求按压2~3 min即可,对于凝血机制较差者则需按压15 min以上。当针眼完全凝血后,应告知患者勿急于用力活动血管,以免引起血管外针眼出血,出现皮下血肿。 10加快患者康复 为了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轻松愉快地输液环境,我院门诊安装大彩电、空调等设备,还为患者提供了一些报纸刊物等。分散其注意力,减少紧张情绪和疼痛、寂寞感。护士除了要热情饱满地工作态度和亲切和蔼的语言对待每一位来输液的患者,还需与患者多沟通,也是体现人性化理念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关键词]门诊; 静脉输液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8-090-01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也是门诊治疗中常见的给药方式。通过静脉输液,可及时快速的补充体液、电解质,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还可以输入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虽看似简单,却有不少技巧。不仅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患纠纷。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除按正规操作程序外,还要认真观察学习,探讨静脉输液的技巧问题,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现将多年来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总结以下一些技巧。 1如何配制药物 配制液体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应遵循药物配伍禁忌规律,防止输液反应的发生。护士在加药前必须对每位输液患者的静脉用药进行评估,判断液体间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每个新药使用前先认真阅读说明书,对尚有配伍禁忌存在的中药制剂和抗生素之间使用等渗液冲洗输液管,以避免药物在输液管内混合。同时还要注意检查药物是否需要遮光。 1.1配制安瓶类药物配制安瓶类药物时先用酒精棉签消毒沙轮及安瓶上部,锯开安瓶上部1/4周,切忌用物品敲开安瓶。在抽液时针头应置于安瓶中部,以避免污染。 1.2配制粉剂药物配制粉剂药物时,可用注射器注入输液瓶10~20 ml空气,再回抽液体注入粉剂瓶中,最好4~8 ml,待药粉充分溶解后,将注射器内空气推入小部分在药瓶内,回抽药液注入输液瓶内,既可省力又可避免药物浪费。当药液注入输液瓶后,将注射器在输液瓶内回抽10~20 ml空气,再将输液器插入液瓶内,避免液体不下降而造成针头阻塞。 2如何排除气体 排气时把茂菲氏滴管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当液体流入茂菲氏滴管满1/2~2/3时,右手食指和中指将茂菲氏滴管上端输液管返折,同时迅速将茂菲氏管倒转回来,并轻轻挤压茂菲氏滴管,使液体缓慢向下排出至输液针头2~3滴即可,关上调节器达到排气目的。既节省了时间,又不浪费药液,还节约了护理人员的操作时间。 3输液前与患者的沟通 门诊护士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操作技术,还要有与患者沟通的能力。绝大多数患者对打针、输液都有恐惧怕疼感,出现紧张、躲闪,甚至有个别患者不愿意配合等。护士应通过微笑、热情等交谈方式分散其注意力,切忌说患者的血管如何不好、看不见、摸不着等,要对患者做好输液前的解释工作。遇到小儿输液时更需耐心解释,讲道理,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取得良好地配合。 4如何选择血管 选择血管应遵循“先远后近,先浅后深,先细后粗,先手后足,先难后易”的原则,做到计划性、长期性。尽量避免重复一处穿刺,以免加重疼痛感。造成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易渗出。避开关节处及肢体内侧血管。血管选择的正确与否是决定“一针见血”的重要因素。 4.1年老体弱患者手足静脉输液法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疾病的患者,手足静脉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穿刺困难。所以要选择有弹性、粗直的血管,以在光洁、无瘢痕的皮肤处进针为宜。进针应采种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逐渐进针。 4.2小儿头皮静脉逆行输液法小儿具有皮肤娇嫩,穿刺时由于哭闹使整个头部及面部发红、血管细小弯曲,管壁较薄的特点。1个月~2岁患儿输液首选头皮静脉,穿刺前应先刮去血管周围头发,擦干汗液,以利胶布粘贴。3~6岁患儿输液选择手背或足背静脉,应避开关节位置。 5穿刺及固定针头 穿刺前应仔细了解血管的特点,看清走向,摸清深浅和粗细。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不用握拳,自然放松。进行四肢静脉注射时穿刺皮肤以40°~45°快速进针为宜,整个过程不要停顿,控制在1 s之内,减少针头在皮肤内的穿行面积及时间,使患者减轻疼痛感并减少疼痛的时间。 5.1成年患者穿刺与固定操作者左手拇指握患者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最好,这样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血管有分叉,应在血管下0.5 cm处进针,以35°角快速刺入皮下后稍放平针头,当针尖已压着血管时针体角度再稍抬高25°,快、稳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徐徐进入少许。固定时先撕开输液贴末端保护膜的一个小角贴于治疗盘上,然后把未贴于治疗盘上的两条一起撕下贴于针柄和针眼上,最后一条固定,这样不仅提高了输液速度也加强了无菌操作。 5.2小儿头皮穿刺与固定小儿头皮穿刺时针斜面与皮肤角度以10°左右为宜,在进入皮下继续穿刺时,速度宜慢,过快易刺破血管。见回血后停止进针,穿刺成功后,固定是非常重要的。应避开前额及眉毛以免影响患儿面部活动。一般患儿输液都有惧怕、哭闹等特点,稍不注意就出现输液贴脱落。所以将输液管固定于患儿一侧耳朵上置于脑后,避免看到。如果头皮静脉不易找到,则选用踝静脉或足背静脉,用小夹板固定。 6如何控制滴速 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发现,输液过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发生变化。 6.1由于开始穿刺时针头斜面与血管壁相贴,当时滴速不快,输液中因患者体位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结果自行变化。 6.2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既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6.3有些患者输液时希望尽快滴完,特别是临近吃饭或需大小便时其心情更加迫切,此时患者常自行或请求工作为员将滴速调快,为避免发生意外,护士需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过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等严重后果。 7巡视病人 在输液过程中应经常巡视病人,注意用药手反应,观察穿刺部位情况,发现药物渗出到皮下组织时应及时处理。 7.1老年人反应较迟钝,加上有的患者没有家属陪伴,由于翻身或活动时针头滑出血管外,没有及时发现,局部红肿,渗出血管外。 7.2小儿输液时应重点对家长做好宣教,家长不要搂抱、摇动患儿,不要在头部加盖衣服,照看好患儿的手以防抓掉头皮针或输液管。可给孩子讲故事,分散其注意力,在床上玩耍活动或大小便时,手足保持平行、放低,防止血液反流,堵塞针头。 8更换液体 更换液体或加入其他药物时,应先将瓶口向上插输液器,街片刻排除空气后再倒挂在输液架上,这样可避免液体由通气管溢出,从而减少药物治疗量而影响治疗效果,避免造成药液浪费和预防滴管内液体降低或流空,使空气进入静脉,给患者造成空气栓塞的隐患。 9拔针与按压 当输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是拔针的最佳时期。拔针时先分离输液贴,只留下贴于针眼的那条,根据进针角度及针头走向进行拔针,针头拔出后应迅速按压,切忌边拔边揉,以避免造成血管重新出血。针尖刺入血管针眼要比皮肤肉眼所见针眼高0.5~1.5 cm,为了更好地止血,叮嘱患者用多指一起按压。凝血机制较好者要求按压2~3 min即可,对于凝血机制较差者则需按压15 min以上。当针眼完全凝血后,应告知患者勿急于用力活动血管,以免引起血管外针眼出血,出现皮下血肿。 10加快患者康复 为了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轻松愉快地输液环境,我院门诊安装大彩电、空调等设备,还为患者提供了一些报纸刊物等。分散其注意力,减少紧张情绪和疼痛、寂寞感。护士除了要热情饱满地工作态度和亲切和蔼的语言对待每一位来输液的患者,还需与患者多沟通,也是体现人性化理念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