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卡片
学会欣赏
1852
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两岁丧母,七岁失父,是由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为了走出生命途中的泥泞,作者刚跨出校门便去高加索部队当兵。屠格涅夫更是倾注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几经周折,找到了他的姑母,表达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的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
量!’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的寂寥,并无当作家的妄念。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的小说家。他在一生中共完成了九十余部长篇小说,不但才华洋溢,而且勤于写作。
由于他的思绪敏锐而又充沛,所以在写作时不需要任何参考资料,似乎所有的文章都存在于脑海之中,他只是用纸和笔将它们倾泻而出,一篇篇的佳作就是如此问世的。
他的书房内挂着一幅没放画的画框。朋友好奇地问他说:“为什么你要挂一幅空白的画框呢?”
巴尔扎克回答说:“你知道吗?我只要用一点想像力,世界上任何名画就会出现在画框里了。”
心中的名画
函请接济家父
———朱自清先生的故事
□湖北
卢沟桥事变发生之后,朱自清先生转往大后方,他写信给当时在上海教书的李健吾,请他就近接济自己住在扬州的老父亲,李健吾自然不会让老师失望。那么,朱自清先生何以有信心如此重托他人呢?原来,这二人之间早已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1925年暑假过后,朱自清先生应聘来到清华大学担任了中国文学系的教授。李健吾这时刚好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毕业,考取了清华大学中文系。上第一堂课,朱自清先生点名,点到李健吾时,问道:“李健吾,这个名字怪熟的,是不是常在报纸上写文章的那个李健吾?”李健吾回答:“不敢瞒老师,是
鲁修贤
我。”确实是在师大附中读书时,李健吾就和蹇先艾等组织了爝火社,从事新文学活动了。“那我早认识你啦!”朱先生高兴地说。下课后,朱自清先生劝李健吾:“你是要学创作的,念中文系不相宜,还是转到外文系去吧。”当时中文系只念古书,所以朱自清先生这么说。李健吾听了朱自清先生的话,第二年就转到外文系去了。师生虽不在一个系,但李健吾写了作品,都要先送给朱先生看,始终把朱自清先生当作导师。朱自清先生也每次都字斟句酌地帮李健吾定稿。多年互助,使他们真挚的师生情笃定终生。
停停、等等,是治愈愤怒的最好方法。
———塞内加
29
读书卡片
学会欣赏
1852
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两岁丧母,七岁失父,是由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为了走出生命途中的泥泞,作者刚跨出校门便去高加索部队当兵。屠格涅夫更是倾注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几经周折,找到了他的姑母,表达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的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
量!’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的寂寥,并无当作家的妄念。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的小说家。他在一生中共完成了九十余部长篇小说,不但才华洋溢,而且勤于写作。
由于他的思绪敏锐而又充沛,所以在写作时不需要任何参考资料,似乎所有的文章都存在于脑海之中,他只是用纸和笔将它们倾泻而出,一篇篇的佳作就是如此问世的。
他的书房内挂着一幅没放画的画框。朋友好奇地问他说:“为什么你要挂一幅空白的画框呢?”
巴尔扎克回答说:“你知道吗?我只要用一点想像力,世界上任何名画就会出现在画框里了。”
心中的名画
函请接济家父
———朱自清先生的故事
□湖北
卢沟桥事变发生之后,朱自清先生转往大后方,他写信给当时在上海教书的李健吾,请他就近接济自己住在扬州的老父亲,李健吾自然不会让老师失望。那么,朱自清先生何以有信心如此重托他人呢?原来,这二人之间早已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1925年暑假过后,朱自清先生应聘来到清华大学担任了中国文学系的教授。李健吾这时刚好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毕业,考取了清华大学中文系。上第一堂课,朱自清先生点名,点到李健吾时,问道:“李健吾,这个名字怪熟的,是不是常在报纸上写文章的那个李健吾?”李健吾回答:“不敢瞒老师,是
鲁修贤
我。”确实是在师大附中读书时,李健吾就和蹇先艾等组织了爝火社,从事新文学活动了。“那我早认识你啦!”朱先生高兴地说。下课后,朱自清先生劝李健吾:“你是要学创作的,念中文系不相宜,还是转到外文系去吧。”当时中文系只念古书,所以朱自清先生这么说。李健吾听了朱自清先生的话,第二年就转到外文系去了。师生虽不在一个系,但李健吾写了作品,都要先送给朱先生看,始终把朱自清先生当作导师。朱自清先生也每次都字斟句酌地帮李健吾定稿。多年互助,使他们真挚的师生情笃定终生。
停停、等等,是治愈愤怒的最好方法。
———塞内加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