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

  本科生课程实习报告

  报告题目: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2014年6月5日

  缙云山植物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14年5月25日

  实习地点:缙云山

  实习目的:野外实习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野外实习一方面可以巩固和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增强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领域;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专业、团结合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野外生存和开展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植物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也只有通过野外实习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够起到扩大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的作用,真正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为将来胜任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正确认识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重点认识重庆市缙云山典型生态环境类型生长,为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打好基础。通过野外实习,初步学会和了解植物地理学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熟悉植物地理学在森林工作的基本方法。

  实习地概况:

  1 植物资源概况:缙云山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保存良好,特征典型,植物种类繁多,许多植物起源古老,如:香果树、钟萼木、八角莲等。该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森林1300余公顷,生长着1700多种亚热带植物。其中维管束植物有202科,870属,1701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蕨类植物38科,74属,149种,4变种;裸子植物7科25属,37种,5变种,4栽培变种;被子植物157科,771属,1357种,115变种,10亚种,20变型。据调查,位于缙云山的重庆植物园内有高等植物246科,992属,1966种,其中属国家一、二、三级保护的珍稀植物50余种。以缙云山植物为模式标本命名的植物有38种,如缙云槭、缙云四照花、缙云猴欢喜等。缙云山的植物区系丰富,成分复杂,全山共有6个植被类型、32个群系、54个群丛。缙云山黛湖水域现已鉴定的藻类植物有19属105种,其中有两个新种是《中国淡水藻类》尚未列入的,黛湖水域藻类植物为我国已有文献记载的淡水藻类植物的70%以上。

  2 气候概况:缙云山具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3.6℃,最热月(八月)平均气温24.3℃,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3.1℃,极端最高温36.2℃,极端最低温-4.6℃,>10℃年积温为4272.4℃;相对湿度年平均87%,水汽压年平均14.9毫巴;年平均降水量1611.8毫米,最高年降水量1783.8毫米,冬半年(十至三月)降水量368.0毫米,占全年的22.8%,夏半年(四至九月)降水量1243.8毫米,占全年的77.2%;年平均蒸发量 777.1毫米,

  月平均蒸发量64.7毫米,七、八两月蒸发量共255.4毫米,占全年的32.8%;雾日数年平均89.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低于1293小时。缙云山林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八月)24.5℃,最低月平均气温(二月)3.7℃,月均温年较差20.8℃;林外空旷地最高月均气温25.8℃,最低月平均气温3.3℃,月均温年较差22.5℃,比林内年较差高1.7℃,最热月均温林外比林内高1.3℃,最冷月均温林外比林内低0.4℃。

  3 地质地貌概况: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构造属川西褶皱带华蓥山帚状弧形构造。褶皱带由明显的北北西~南南西走向的三个背斜,两个向斜构成,构造单元由西北向西南分别为牛鼻峡背斜,温汤峡背斜和观音峡~中梁山背斜组成,背斜之间有宽缓的澄江向斜和北碚向斜谷地,嘉陵江由西北向西南横切三个背斜和两个向斜,因而形成三个险峻的峡谷,即牛鼻峡、温汤峡、观音峡。峡谷两侧山高岩陡,峭拔幽深,形势险要,其雄奇瑰丽之势,犹如长江三峡的缩影,故素有“嘉陵江小三峡”之称。褶皱带在白垩纪末期第三纪初的四川运动形成。地层有三迭纪、侏罗纪和第四纪地层,而缙云山属于三个背斜的中间一支温汤峡背斜的一部分,与小三峡山下相映,风景秀丽,海拔200952.2米,相对高差752.2米。 缙云山的南段为箱形山脊,顶部平缓。全山西翼较缓,坡度20°左右,西翼较陡,坡度60°~70°,因此两翼植物和植被有所不同。

  实习内容及过程:本次实习主要有三个内容,一为常见植物的识

  别及书本理论的实践,二为缙云山植物的垂直地带性,三为植物群落样地调查,具体如下:

  缙云山植被的垂直地带性:

  我们全班于5月25日早上8点在康乐度假村集合、由此开始为期6个小时的实习,老师首先给我们介绍了实习地区缙云山的地质地貌概况,气候、土壤概况及植被概况,详细的为我们讲解了缙云山的垂直地带性,由于缙云山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因此其植被不是标准的垂直地带性,而是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其具体为:海拔650m以下为农田,650m至750m为针阔混交林,750m以上为常绿阔叶林。

  常见植物的识别: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沿着一条狭窄的水泥路往缙云山山顶进发,沿途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许多的植物的识别及,生长环境,一般用途等知识,具体如下:

  1 红叶石楠:别名:火焰红,千年红。科 属: 蔷薇科 石楠属 。类 别: 常绿小乔木。

  2女贞:女贞是木犀科女贞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也称女桢、女贞实、桢木、冬青子、白蜡树子、鼠梓子、蜡树、将军树等。 3栾树:别名灯笼草,摇钱树,国庆花,落叶乔木。

  4接骨草:多年生高大草本或亚灌木,双子叶植物纲,三白草科。 5三叶草:又名车轴草,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有2种类型,即白花三叶草和红花三叶草。

  6红花酢浆草:别名花花草、三叶草、夜合梅、大叶酢浆草、三夹莲、铜锤草。等酢浆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7 构树:桑科(Moraceae)构树属落叶乔木。又名谷浆树,古名楮,树皮为造纸原料。

  8榕树:也叫孟加拉榕树或印度榕树,为桑科榕属常绿阔叶乔木。喜欢高温多雨、空气湿度大的环境。

  9樟树:樟树是樟科常绿乔木。叶互生,卵形,上面光亮,下面稍灰白色,离基三出脉,脉腋有腺体。

  10梧桐:学名悬铃木、别名青桐、桐麻 、属于梧桐科。 11黄葛树:别名黄桷树、大叶榕树,桑科榕属落叶大乔木。 12雪松:属松科,雪松属。常绿乔木,树冠尖塔形,大枝平展,小枝略下垂。

  13青蒿:别名:蒿、草蒿、方溃、(犭凡)蒿、臭蒿、香蒿、三庚草、蒿子、草青蒿、草蒿子、细叶蒿、香青蒿、苦蒿、臭青蒿、香丝草、酒饼草。科属:菊科。

  14艾蒿: 艾蒿,又名家艾、艾,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 空心莲子草:苋科莲子草属一种,水生或湿生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

  15草珊瑚:多年生常绿草本或亚灌木,株高50-120厘米,茎直立,绿色,无毛,节膨大,节间有纵行较明显的脊和沟。单叶对生,具柄;叶片革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

  16紫叶:紫叶,灌木植物,高达2-3米,叶子呈圆形或心形,色

  彩斑斓,分布于印度和西南亚地区。

  17青桐:又名梧桐、桐麻,落叶乔木,原生于中国,可高达12m,叶为掌状,3~7裂,夏季开花,花小,黄绿色,果实成熟时分裂。 18花椒树:花椒树是无患子目、芸香科、芸香亚科、花椒属植物。为日常生活必备调料。

  19观音莲:又称黑叶芋、黑叶观音莲,龟甲观音莲,为天南星科海芋属观叶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20草: 又称拉拉秧、拉拉藤、五爪龙,多年生茎蔓草本植物。 杠板归:杠板归,为蓼科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茎叶供药用,有清热止咳、散瘀解毒、止痛的功效;也可煎水作农药,对防治蔬菜害虫效果良好。

  21芒萁:又名铁狼萁,水龙骨目里白科芒萁属真蕨类植物的1种,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区;朝鲜南部及日本,是酸性土壤指示植物,有药用价值。

  22菝葜:属祛风湿药,落叶攀援状灌木,茎有刺,叶互生,卵圆形,花黄绿色。

  23白栎: 科属:壳斗科栎 珍稀树种,属山毛榉科落叶乔木,分布于西藏西南部山地。树高可达20米。小枝密生粗毛。叶互生,倒卵形,每组具610个波状钝缺齿,下面有灰色粗毛,细脉明显。果实长卵形,生于杯状壳斗中,壳斗外被细小鳞片。喜光。 24木姜子:又名:山胡椒、腊梅柴、滑叶树、山姜子。落叶小乔木,高3~7米。花枝细长。

  25川灰木: 山矾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米,嫩枝被毛。叶互生,椭圆形,长4-9.5 厘米,宽2-5.5厘米,边缘细锐锯齿。圆锥花序生枝顶,花白色。核果卵形,黑色。可作器具,亦可入药。

  26苦荞: 蓼科,别名荞叶七、野兰荞、万年荞、 菠麦、乌麦、花荞。

  27淡竹叶: 禾本科淡竹叶属植物。别名:碎骨子、山鸡米、金鸡米、迷身草、竹叶卷心。

  28何首乌:多年生草本,又名野苗、交藤、交茎、夜合、地精、桃柳藤、赤葛、九真藤、芮草、蛇草、陈知白、马肝石、九真藤、疮帚等。为蓼科植物,有雌雄二种(赤,白二种),性喜高温高湿,生长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麓。

  29 枇杷:中文古名芦橘,又名金丸、芦枝、琵琶果,是蔷薇科中的枇杷属的一种植物。枇杷原产中国东南部,因果子形状似琵琶乐器而名。

  30葡萄:葡萄又称提子,是葡萄属的一种常见植物。落叶藤本植物,褐色枝蔓细长。常见水果。

  31 石榴:或称安石榴,千屈菜科灌木。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针状枝,倒卵形或椭圆形叶子对生,无毛。夏季开花,多为橙红色,也有黄色和白色

  32 井栏边草:多年生草本,高30~70cm,根状茎粗状,直立,密被钻形黑褐色鳞片,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为钙质土指示植

  物。凤尾蕨科 凤尾蕨属。

  33一枝黄花:花期8-10月,果期10-12月。生于海拔565-2850米的山坡、阔叶林缘、林下、路旁及草丛之中。原产于中国华东、中南及西南等地。喜生长于凉爽湿润的气候,耐寒,宜栽种于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可采用种子、分株等方法繁殖。全草入药,性味辛、苦,微温,能风清热、解毒清肿等。

  34 刺槐:刺槐又名洋槐,属蝶形花科刺槐属的落叶乔木。 35 雪松:松科雪松属,多用于绿化。

  36 漆树:属漆树科,落叶乔木,高达20米,有乳汁。漆树是我国重要的特用经济林。漆液是天然树脂涂料,素有“涂料之王”的美誉。漆树可取蜡,籽可榨油,木材坚实,生长迅速,为天然涂料、油料和木材兼用树种

  37 樱桃:落叶乔木,是某些李属的植物的统称,包括樱桃亚属、酸樱桃亚属、桂樱亚属等,花称为樱花,果实可以作为水果食用。 38 油桃:蔷薇科桃属,是普通桃(果皮外被茸毛)的变种。 39 李: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是我国常见的水果。 40 杏:李亚科杏属,落叶乔木,果仁果肉均可食用。

  41 柑橘:芸香科柑橘亚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约2m。小枝较细弱,无毛,通常有刺。

  42 茄子: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热带为多年生。其结出的果实可食用,颜色多为紫色或紫黑色,也有淡绿色或白色品种,形

  状上也有圆形,椭圆,梨形等各种。茄子是一种典型的蔬菜,根据品种的不同,食用方法多样。

  43 玉米:亦称玉蜀黍、包谷、苞米、棒子。粤语称为粟米,闽南语称作番麦。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饲料来源,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44 苍耳:菊科苍耳属, 一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

  45 仙人掌:石竹目仙人掌科的植物总称,别名为仙巴掌、仙人扇、霸王树、火焰、火掌、玉芙蓉、丸、仙肉、仙仙,常生长于沙漠等干燥环境中,为多肉植物的一类。目前仙人掌科的植物将近有2000种。

  46 天竺葵:牛儿苗科天竺葵属,天竺葵原产非洲南部,世界各地普遍栽培,在西方是很好的装饰窗台的花卉,在欧洲大陆,如德奥等国,尤为常见。

  47 土豆: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但作一年生或一年两季栽培。地下块茎呈圆、卵、椭圆等形,有芽眼,皮红、黄、白或紫色。地上茎呈棱形,有毛。奇数羽状复叶。

  48 莴笋:菊科莴苣属,地上茎可供食用,茎皮白绿色,茎肉质脆嫩,幼嫩茎翠绿,成熟后转变白绿色。又称莴莒,一到二年生蔬菜,主要食用肉质的根茎。嫩叶也可以食用。茎、叶中含莴苣素,味苦,有镇痛的作用,莴笋的适应性强,可春秋两季或越冬栽培,以春季栽培为主,夏季收获。

  49 豇豆:蝶形花科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

  50 香椿:椿亚科香椿属,多年生落叶乔木,偶数羽状复叶。 51 红薯:,又名蕃薯、红薯、甘薯、山芋、番芋、地瓜、红苕、线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等。常见的多年生双子叶植物,草本,其蔓细长,茎匍匐地面。块根,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皮色发白或发红,肉大多为黄白色,但也有紫色,除供食用外,还可以制糖和酿酒、制酒精。

  样地调查:

  认识了这些植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位于缙云山山门下的一家餐馆,大家一起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豆花饭,在短暂的休息之后,我们来到了该餐馆附近的一处针阔混交林地带,开始了今天的第三个任务植物群落的样地调查。我们全班分为两个组,我在第一组,我们用皮尺圈出一个20m×20m的正方形样地,对样地中高于3.6m的乔木进行测量,测量指标包括树种、树高、直径、冠幅、第一枝下高等;在圈出的20m×20m的样地中,圈出一块5m×5m的小样地,对该样地里的低于3.6m的灌木进行测量,测量指标包括灌木的名称,盖度,地径;在圈出的20m×20m的样地中再圈出一个1m×1m的样地,对该样地里面的草本植物进行调查测量,测量指标包括 名称,株数,评均高度和盖度;在圈出的20m×20m的样地中,随机的测量5个点的枯枝落叶层的厚度。具体数据如下:

  数据分析:由上表不难看出,在乔木层中,马尾松和川灰木的数量占了绝对的优势,由此可见马尾松和川灰木是该区域的优势树种,从树高上来说,马尾松的树高基本上在30m左右,而川灰木则普遍在10m到25m之间,马尾松的高度明显高于川灰木,更有利于其争取阳光和养分,维持种群的繁衍。这种植物种群的分布,是典型的针阔混交林的特征。

  数据分析:由上表可知,灌木层主要由柃木和大头茶组成,夹杂少量的杜茎山、薯豆和川灰木;树高基本上在1.2m2.5m之间。川灰木的地径和盖度最高,杜茎山次之,柃木虽然数量最多,但盖度仅为3.13% 薯豆不管是盖度还是地径都是最小的、且数量又最少,由此可见,薯豆是该植物群落里面的劣势植物,而柃木和川灰木则是优势种。

  数据分析:草本层主要由2种植物构成,其中淡竹叶占了绝对的优势,淡竹叶和狗脊的平均的高度约为19cm,由于数量上的优势,淡竹叶的盖度达到了5.56%,而狗脊的盖度则不足3%。不难看出淡竹叶是该群落的优势种。

  数据分析:由上表可以看出,枯枝落叶层的平均厚度为3.68cm,而各个点的厚度差异较大,从1.8cm6.5cm不等,不难得出,该样地里植物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但植物的密度较高,某些地方有较厚的枯枝落叶层,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植物养分的吸收。

  实习收获:无论欢乐、劳累,还是充实、有趣,时光总是在我们回首时变的异常短暂。这次的缙云山野外实习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无疑这段时光留给了我一段难忘的回忆。不管是冒雨前进过后的豆花饭的清香还是漫步林间与老师同学的谈天说地。所有的一切都像定格的画面在脑中回放,难以磨灭。老师渊博的知识和负责任的态度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作为一个免费师范生,我以后注定是要成为教师的,更应该学习吕老师这种精神和态度,对自己也是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在此次实习中,我得以把书本上的知识和现实中的事物联系了起来,而不是单纯的学习书本知识,通过对野外植物的识别和记忆,我更加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在此次实习中,我又学到了许多以前所没有的技能,比如雨天徒步登山,样地调查等,在过程中,我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大自然的无尽慷慨和神秘,更加坚定了我努力学好地理的信心和决心。感谢吕老师的悉心教导和同学们的密切合作,给了我一段难忘的记忆。

  本科生课程实习报告

  报告题目: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2014年6月5日

  缙云山植物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14年5月25日

  实习地点:缙云山

  实习目的:野外实习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野外实习一方面可以巩固和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增强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领域;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专业、团结合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野外生存和开展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植物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也只有通过野外实习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够起到扩大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的作用,真正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为将来胜任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正确认识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重点认识重庆市缙云山典型生态环境类型生长,为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打好基础。通过野外实习,初步学会和了解植物地理学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熟悉植物地理学在森林工作的基本方法。

  实习地概况:

  1 植物资源概况:缙云山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保存良好,特征典型,植物种类繁多,许多植物起源古老,如:香果树、钟萼木、八角莲等。该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森林1300余公顷,生长着1700多种亚热带植物。其中维管束植物有202科,870属,1701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蕨类植物38科,74属,149种,4变种;裸子植物7科25属,37种,5变种,4栽培变种;被子植物157科,771属,1357种,115变种,10亚种,20变型。据调查,位于缙云山的重庆植物园内有高等植物246科,992属,1966种,其中属国家一、二、三级保护的珍稀植物50余种。以缙云山植物为模式标本命名的植物有38种,如缙云槭、缙云四照花、缙云猴欢喜等。缙云山的植物区系丰富,成分复杂,全山共有6个植被类型、32个群系、54个群丛。缙云山黛湖水域现已鉴定的藻类植物有19属105种,其中有两个新种是《中国淡水藻类》尚未列入的,黛湖水域藻类植物为我国已有文献记载的淡水藻类植物的70%以上。

  2 气候概况:缙云山具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3.6℃,最热月(八月)平均气温24.3℃,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3.1℃,极端最高温36.2℃,极端最低温-4.6℃,>10℃年积温为4272.4℃;相对湿度年平均87%,水汽压年平均14.9毫巴;年平均降水量1611.8毫米,最高年降水量1783.8毫米,冬半年(十至三月)降水量368.0毫米,占全年的22.8%,夏半年(四至九月)降水量1243.8毫米,占全年的77.2%;年平均蒸发量 777.1毫米,

  月平均蒸发量64.7毫米,七、八两月蒸发量共255.4毫米,占全年的32.8%;雾日数年平均89.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低于1293小时。缙云山林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八月)24.5℃,最低月平均气温(二月)3.7℃,月均温年较差20.8℃;林外空旷地最高月均气温25.8℃,最低月平均气温3.3℃,月均温年较差22.5℃,比林内年较差高1.7℃,最热月均温林外比林内高1.3℃,最冷月均温林外比林内低0.4℃。

  3 地质地貌概况: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构造属川西褶皱带华蓥山帚状弧形构造。褶皱带由明显的北北西~南南西走向的三个背斜,两个向斜构成,构造单元由西北向西南分别为牛鼻峡背斜,温汤峡背斜和观音峡~中梁山背斜组成,背斜之间有宽缓的澄江向斜和北碚向斜谷地,嘉陵江由西北向西南横切三个背斜和两个向斜,因而形成三个险峻的峡谷,即牛鼻峡、温汤峡、观音峡。峡谷两侧山高岩陡,峭拔幽深,形势险要,其雄奇瑰丽之势,犹如长江三峡的缩影,故素有“嘉陵江小三峡”之称。褶皱带在白垩纪末期第三纪初的四川运动形成。地层有三迭纪、侏罗纪和第四纪地层,而缙云山属于三个背斜的中间一支温汤峡背斜的一部分,与小三峡山下相映,风景秀丽,海拔200952.2米,相对高差752.2米。 缙云山的南段为箱形山脊,顶部平缓。全山西翼较缓,坡度20°左右,西翼较陡,坡度60°~70°,因此两翼植物和植被有所不同。

  实习内容及过程:本次实习主要有三个内容,一为常见植物的识

  别及书本理论的实践,二为缙云山植物的垂直地带性,三为植物群落样地调查,具体如下:

  缙云山植被的垂直地带性:

  我们全班于5月25日早上8点在康乐度假村集合、由此开始为期6个小时的实习,老师首先给我们介绍了实习地区缙云山的地质地貌概况,气候、土壤概况及植被概况,详细的为我们讲解了缙云山的垂直地带性,由于缙云山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因此其植被不是标准的垂直地带性,而是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其具体为:海拔650m以下为农田,650m至750m为针阔混交林,750m以上为常绿阔叶林。

  常见植物的识别: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沿着一条狭窄的水泥路往缙云山山顶进发,沿途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许多的植物的识别及,生长环境,一般用途等知识,具体如下:

  1 红叶石楠:别名:火焰红,千年红。科 属: 蔷薇科 石楠属 。类 别: 常绿小乔木。

  2女贞:女贞是木犀科女贞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也称女桢、女贞实、桢木、冬青子、白蜡树子、鼠梓子、蜡树、将军树等。 3栾树:别名灯笼草,摇钱树,国庆花,落叶乔木。

  4接骨草:多年生高大草本或亚灌木,双子叶植物纲,三白草科。 5三叶草:又名车轴草,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有2种类型,即白花三叶草和红花三叶草。

  6红花酢浆草:别名花花草、三叶草、夜合梅、大叶酢浆草、三夹莲、铜锤草。等酢浆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7 构树:桑科(Moraceae)构树属落叶乔木。又名谷浆树,古名楮,树皮为造纸原料。

  8榕树:也叫孟加拉榕树或印度榕树,为桑科榕属常绿阔叶乔木。喜欢高温多雨、空气湿度大的环境。

  9樟树:樟树是樟科常绿乔木。叶互生,卵形,上面光亮,下面稍灰白色,离基三出脉,脉腋有腺体。

  10梧桐:学名悬铃木、别名青桐、桐麻 、属于梧桐科。 11黄葛树:别名黄桷树、大叶榕树,桑科榕属落叶大乔木。 12雪松:属松科,雪松属。常绿乔木,树冠尖塔形,大枝平展,小枝略下垂。

  13青蒿:别名:蒿、草蒿、方溃、(犭凡)蒿、臭蒿、香蒿、三庚草、蒿子、草青蒿、草蒿子、细叶蒿、香青蒿、苦蒿、臭青蒿、香丝草、酒饼草。科属:菊科。

  14艾蒿: 艾蒿,又名家艾、艾,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 空心莲子草:苋科莲子草属一种,水生或湿生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

  15草珊瑚:多年生常绿草本或亚灌木,株高50-120厘米,茎直立,绿色,无毛,节膨大,节间有纵行较明显的脊和沟。单叶对生,具柄;叶片革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

  16紫叶:紫叶,灌木植物,高达2-3米,叶子呈圆形或心形,色

  彩斑斓,分布于印度和西南亚地区。

  17青桐:又名梧桐、桐麻,落叶乔木,原生于中国,可高达12m,叶为掌状,3~7裂,夏季开花,花小,黄绿色,果实成熟时分裂。 18花椒树:花椒树是无患子目、芸香科、芸香亚科、花椒属植物。为日常生活必备调料。

  19观音莲:又称黑叶芋、黑叶观音莲,龟甲观音莲,为天南星科海芋属观叶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20草: 又称拉拉秧、拉拉藤、五爪龙,多年生茎蔓草本植物。 杠板归:杠板归,为蓼科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茎叶供药用,有清热止咳、散瘀解毒、止痛的功效;也可煎水作农药,对防治蔬菜害虫效果良好。

  21芒萁:又名铁狼萁,水龙骨目里白科芒萁属真蕨类植物的1种,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区;朝鲜南部及日本,是酸性土壤指示植物,有药用价值。

  22菝葜:属祛风湿药,落叶攀援状灌木,茎有刺,叶互生,卵圆形,花黄绿色。

  23白栎: 科属:壳斗科栎 珍稀树种,属山毛榉科落叶乔木,分布于西藏西南部山地。树高可达20米。小枝密生粗毛。叶互生,倒卵形,每组具610个波状钝缺齿,下面有灰色粗毛,细脉明显。果实长卵形,生于杯状壳斗中,壳斗外被细小鳞片。喜光。 24木姜子:又名:山胡椒、腊梅柴、滑叶树、山姜子。落叶小乔木,高3~7米。花枝细长。

  25川灰木: 山矾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米,嫩枝被毛。叶互生,椭圆形,长4-9.5 厘米,宽2-5.5厘米,边缘细锐锯齿。圆锥花序生枝顶,花白色。核果卵形,黑色。可作器具,亦可入药。

  26苦荞: 蓼科,别名荞叶七、野兰荞、万年荞、 菠麦、乌麦、花荞。

  27淡竹叶: 禾本科淡竹叶属植物。别名:碎骨子、山鸡米、金鸡米、迷身草、竹叶卷心。

  28何首乌:多年生草本,又名野苗、交藤、交茎、夜合、地精、桃柳藤、赤葛、九真藤、芮草、蛇草、陈知白、马肝石、九真藤、疮帚等。为蓼科植物,有雌雄二种(赤,白二种),性喜高温高湿,生长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麓。

  29 枇杷:中文古名芦橘,又名金丸、芦枝、琵琶果,是蔷薇科中的枇杷属的一种植物。枇杷原产中国东南部,因果子形状似琵琶乐器而名。

  30葡萄:葡萄又称提子,是葡萄属的一种常见植物。落叶藤本植物,褐色枝蔓细长。常见水果。

  31 石榴:或称安石榴,千屈菜科灌木。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针状枝,倒卵形或椭圆形叶子对生,无毛。夏季开花,多为橙红色,也有黄色和白色

  32 井栏边草:多年生草本,高30~70cm,根状茎粗状,直立,密被钻形黑褐色鳞片,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为钙质土指示植

  物。凤尾蕨科 凤尾蕨属。

  33一枝黄花:花期8-10月,果期10-12月。生于海拔565-2850米的山坡、阔叶林缘、林下、路旁及草丛之中。原产于中国华东、中南及西南等地。喜生长于凉爽湿润的气候,耐寒,宜栽种于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可采用种子、分株等方法繁殖。全草入药,性味辛、苦,微温,能风清热、解毒清肿等。

  34 刺槐:刺槐又名洋槐,属蝶形花科刺槐属的落叶乔木。 35 雪松:松科雪松属,多用于绿化。

  36 漆树:属漆树科,落叶乔木,高达20米,有乳汁。漆树是我国重要的特用经济林。漆液是天然树脂涂料,素有“涂料之王”的美誉。漆树可取蜡,籽可榨油,木材坚实,生长迅速,为天然涂料、油料和木材兼用树种

  37 樱桃:落叶乔木,是某些李属的植物的统称,包括樱桃亚属、酸樱桃亚属、桂樱亚属等,花称为樱花,果实可以作为水果食用。 38 油桃:蔷薇科桃属,是普通桃(果皮外被茸毛)的变种。 39 李: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是我国常见的水果。 40 杏:李亚科杏属,落叶乔木,果仁果肉均可食用。

  41 柑橘:芸香科柑橘亚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约2m。小枝较细弱,无毛,通常有刺。

  42 茄子: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热带为多年生。其结出的果实可食用,颜色多为紫色或紫黑色,也有淡绿色或白色品种,形

  状上也有圆形,椭圆,梨形等各种。茄子是一种典型的蔬菜,根据品种的不同,食用方法多样。

  43 玉米:亦称玉蜀黍、包谷、苞米、棒子。粤语称为粟米,闽南语称作番麦。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饲料来源,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44 苍耳:菊科苍耳属, 一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

  45 仙人掌:石竹目仙人掌科的植物总称,别名为仙巴掌、仙人扇、霸王树、火焰、火掌、玉芙蓉、丸、仙肉、仙仙,常生长于沙漠等干燥环境中,为多肉植物的一类。目前仙人掌科的植物将近有2000种。

  46 天竺葵:牛儿苗科天竺葵属,天竺葵原产非洲南部,世界各地普遍栽培,在西方是很好的装饰窗台的花卉,在欧洲大陆,如德奥等国,尤为常见。

  47 土豆: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但作一年生或一年两季栽培。地下块茎呈圆、卵、椭圆等形,有芽眼,皮红、黄、白或紫色。地上茎呈棱形,有毛。奇数羽状复叶。

  48 莴笋:菊科莴苣属,地上茎可供食用,茎皮白绿色,茎肉质脆嫩,幼嫩茎翠绿,成熟后转变白绿色。又称莴莒,一到二年生蔬菜,主要食用肉质的根茎。嫩叶也可以食用。茎、叶中含莴苣素,味苦,有镇痛的作用,莴笋的适应性强,可春秋两季或越冬栽培,以春季栽培为主,夏季收获。

  49 豇豆:蝶形花科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

  50 香椿:椿亚科香椿属,多年生落叶乔木,偶数羽状复叶。 51 红薯:,又名蕃薯、红薯、甘薯、山芋、番芋、地瓜、红苕、线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等。常见的多年生双子叶植物,草本,其蔓细长,茎匍匐地面。块根,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皮色发白或发红,肉大多为黄白色,但也有紫色,除供食用外,还可以制糖和酿酒、制酒精。

  样地调查:

  认识了这些植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位于缙云山山门下的一家餐馆,大家一起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豆花饭,在短暂的休息之后,我们来到了该餐馆附近的一处针阔混交林地带,开始了今天的第三个任务植物群落的样地调查。我们全班分为两个组,我在第一组,我们用皮尺圈出一个20m×20m的正方形样地,对样地中高于3.6m的乔木进行测量,测量指标包括树种、树高、直径、冠幅、第一枝下高等;在圈出的20m×20m的样地中,圈出一块5m×5m的小样地,对该样地里的低于3.6m的灌木进行测量,测量指标包括灌木的名称,盖度,地径;在圈出的20m×20m的样地中再圈出一个1m×1m的样地,对该样地里面的草本植物进行调查测量,测量指标包括 名称,株数,评均高度和盖度;在圈出的20m×20m的样地中,随机的测量5个点的枯枝落叶层的厚度。具体数据如下:

  数据分析:由上表不难看出,在乔木层中,马尾松和川灰木的数量占了绝对的优势,由此可见马尾松和川灰木是该区域的优势树种,从树高上来说,马尾松的树高基本上在30m左右,而川灰木则普遍在10m到25m之间,马尾松的高度明显高于川灰木,更有利于其争取阳光和养分,维持种群的繁衍。这种植物种群的分布,是典型的针阔混交林的特征。

  数据分析:由上表可知,灌木层主要由柃木和大头茶组成,夹杂少量的杜茎山、薯豆和川灰木;树高基本上在1.2m2.5m之间。川灰木的地径和盖度最高,杜茎山次之,柃木虽然数量最多,但盖度仅为3.13% 薯豆不管是盖度还是地径都是最小的、且数量又最少,由此可见,薯豆是该植物群落里面的劣势植物,而柃木和川灰木则是优势种。

  数据分析:草本层主要由2种植物构成,其中淡竹叶占了绝对的优势,淡竹叶和狗脊的平均的高度约为19cm,由于数量上的优势,淡竹叶的盖度达到了5.56%,而狗脊的盖度则不足3%。不难看出淡竹叶是该群落的优势种。

  数据分析:由上表可以看出,枯枝落叶层的平均厚度为3.68cm,而各个点的厚度差异较大,从1.8cm6.5cm不等,不难得出,该样地里植物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但植物的密度较高,某些地方有较厚的枯枝落叶层,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植物养分的吸收。

  实习收获:无论欢乐、劳累,还是充实、有趣,时光总是在我们回首时变的异常短暂。这次的缙云山野外实习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无疑这段时光留给了我一段难忘的回忆。不管是冒雨前进过后的豆花饭的清香还是漫步林间与老师同学的谈天说地。所有的一切都像定格的画面在脑中回放,难以磨灭。老师渊博的知识和负责任的态度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作为一个免费师范生,我以后注定是要成为教师的,更应该学习吕老师这种精神和态度,对自己也是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在此次实习中,我得以把书本上的知识和现实中的事物联系了起来,而不是单纯的学习书本知识,通过对野外植物的识别和记忆,我更加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在此次实习中,我又学到了许多以前所没有的技能,比如雨天徒步登山,样地调查等,在过程中,我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大自然的无尽慷慨和神秘,更加坚定了我努力学好地理的信心和决心。感谢吕老师的悉心教导和同学们的密切合作,给了我一段难忘的记忆。


相关内容

  • 植物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植物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90401 一.培养目标 硕士学位研究生是我国教育结构中的较高层次.因此硕士研究生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对硕士生的培养必须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坚持质量第一.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德.智 ...

  • 南望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南望山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2016年5月4日 植物地理篇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南望山植被生长情况的观察与描述,识别常见或典型的植物科属,对常见植物种能进行基本描述:理解植物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等基本概念的目的,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简单掌握一些常见植物的植物名称.植物叶 ...

  • 大学生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 在教师里永远也学到真正的土地植物原理,必须要走到田地中去,参加实习,才能在实习中得到植物成长的原理。作为一名植物病理专业学生,在实验室的学习永远不能完全的了解植物,必须要走进田地,开始工作! 在为期四天的实习中,我感受到农民才是真正的农业专家。书本上知识再正确,真正运用到现实中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点 ...

  •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原
  •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PlantPhysiology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农学.植保.园艺.草业科学.环境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科学.水产养殖等本科专业. 课程学时:48(理论)+16(实验) 课程学分:4 课程代码:0300B002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 ...

  •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 一.实习目的:本次教学实习是<植物病理学>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教学实习,掌握几种重要作物病害症状的特点及病原物形态特征,了解病情调查.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病原的鉴定以及病害的田间诊断调查研究的常规方法,提高学生诊断和研究病害的能力.二.指导教师:高克祥 李安娜三.实习时间: ...

  • 西北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 开拓眼界,成长之旅 实习时间:2015年8月10日-2015年8月21日 实习成员:山西师大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1301.1302.1303班全体成员 实习工具:GPS .锤子.标本夹及相关制作标本工具 指导老师: 实习路线:临汾--西安·翠华山--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 中科院水利部--兰 ...

  • 地理科学野外实习报告
  • 渭南师范学院资源环境系 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专业:地理科学 组别:第2组 年级班级:2011级地理1班 指导老师:吕海波.胡明 1 一. 实习人员构成 实习指导老师:胡明.吕海波 实习成员:杨桓.张智娇.杨岚.刘永英.党婵婵.程西宁 二.实习目的: 地理学特别是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现象和成因复杂多 ...

  •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   为了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将室内学到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巩固地貌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同时系统学习实习时野外地貌考察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现场认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资管专业2011级全体138名学生分批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一周(6.1--6.5)的野外实习。   这次实习我们分别去了张家界国 ...

  • 大学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 实习地点: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校道及后山 实习目的: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一睹大自然神奇的风采;更主要的是观察校道上主要树木,后山的主要植物;地质地貌,了解其形成过程。学会用自然地理学理论知识解释地质变迁过程和现象。使课堂上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xx年6月9日,星期六,天气大雨转晴。我们跟随陶老师和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