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
LAN ZHOU XUE KAN
试论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对中国的影响
李
(济南大学
素
济南250000)
外国语学院,山东
[摘要]中国文坛在五四运动时期处于全方位开放状态,日本唯美主义对当时的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一些影响。尽管我国并未由此而出现唯美主义文学流派,但是在文学创作的风格上所受的影响却是十分典型的。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对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并非是原封不动地接受的,而是结合我国国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了变革。本文对日本唯美主义文学进行了概述,探讨了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影响下的中国文学发展之路,分析了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在中国兴起的原因,并阐述了日本唯美主义文学中国化的主要表现。
[关键词]日本;唯美主义文学;中国文学;影响[I3/7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11)07-0218-03
[收稿日期]2011-04-29
[作者简介]李素,女,山东巨野人,博士,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近现代文学。从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到30年代末,由于受到日本我国现代文学中也兴起了唯美主唯美主义文学思潮之影响,
义思潮,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具有鲜明的求新求异之特点,注重于官能与情调,为当时中国的一部分作家所认可。虽未在中国文学史上掀起大的波澜,但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中的颓废感伤情绪、变态性描写、恶魔主义写作模式、肉体主义女性观等,侵入到中国文学界,形成了一考量当年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对股唯美主义思潮。时至今日,
中国之影响,尽管不是那么轰轰烈烈,但是必须得承认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是促成我国唯美主义文学思潮的一个主要来源。
一、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概述
20世纪初叶,在日本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的热潮之中,唯美主义作为反自然主义的组成部分之一开始出现,又被称为新浪漫主义,其源头即为日本浪漫主义文学。唯美主义文学尽管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始终的本质就是反道德与反社会的,
未能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然而,从该流派的代表作家佐藤春夫、永井荷风等人的文学作品中可了解谷崎润一郎、
唯美主义所谓的美与传统意义上的道德是毫不相干的。到,
他们的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一些让常人觉得作呕之行为。这些作家往往将一些在常人眼里看来非常变态之行为进行大幅度、赤裸裸的细致描写,甚至以丑为美,沉醉于肉欲与享乐。唯美主义文学作品是对当时日本道德观的一在文学作品中将自身种反叛。作家们以自己所特有的方式,
对于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对政府控制民众思想的反抗,对为艺术而艺术之追求等作出了淋漓尽致的表达。可以说,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是一种建立在纯粹肉体之上的官能性享乐,表现为让人作呕的变态性恶魔主义,在谷崎润一郎的眼中,
美与善毫无关系可言,美是反道德和反理性的。
二、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影响下的中国文学发展之路中国五四时期的文坛出现了一种全方位开放之态势,日本唯美主义思潮作为浪漫主义文学的组成部分之一,也被大量文人看做是一种最新的文学潮流。虽然中国最终并未产生唯美主义的文学创作派别,也未能出现能够在文学史上留名的唯美主义代表作家,但还是形成了一种文学界所公认的唯美主义文学思潮。早在20个世界20年代初,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思潮就通过留日学生流入我国文坛,并且融入到我国日本唯美主义文的唯美主义思潮当中。需要重点指出的是,
学如同是轻轻吹拂进来的微风一般,虽然没有掀起大的波浪,但是始终习习不绝。截至1928年,我国对于日本唯美主义作家和作品之译介均为零星与间断性的,对于谷崎、佐藤、永井这样的唯美主义代表作家也未曾有过专门的评介,甚至当这些译作发表以后也没有掀起大的反响。但是,自从1928年开始,我国文坛对于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就开展了较仅仅就谷崎润一郎这一位作家的作品大规模的翻译与评论,
来说,从1928年开始到30年代末,我国所翻译出版的文学作品或者作品集就达到了十多个版本,从而成为我国译介得1928年起,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最多的国外作家之一。因此,在中国的传播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三、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在中国兴起的原因分析(一)深刻的社会原因与思想原因
1928年,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在中国兴起,而这一年正是中国左翼革命文学风起云涌,并且发展成为最重要的文学思日本唯美主义文学中潮之时。尽管对于左翼革命文学而言,
所具有的极端个人主义与颓废色彩与其大相径庭,而且左翼革命文学作家蒋光慈等人也公开地表达了对于唯美主义文
218
学之不满与挑战,但是大多数左翼文学家们并非是将唯美主唯美主义文学作为左翼革命文学的对立面来对待的。比如,义的积极倡导者田汉就属于左翼革命文学这一阵营。出现1928年前后到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这是由于从全局来看,
30年代中期,同时也是欧洲唯美主义文学在中国传播的高就在1928年将王尔峰时期。作家田汉自从日本回来之后,
《莎乐美》德作品搬到了舞台之上,并就此形成了对于王尔初创时期的左翼革命文德唯美主义所进行的大讨论。因此,
学,其思想当中的狂热与偏激,性格中的浮躁与凌厉,行为中的浪漫与不羁,对于现实文坛的直面与挑战,都和唯美主义文学所具有的标新立异与狂热不羁等,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有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就是这样的形着相通与相似之处。因而,
势下受到中国文坛关注的。实际上,其时中国的翻译家和评论家主要还是以日本唯美主义所体现出来的反叛性、新奇性评与先锋性等作为标准来赞许日本唯美文学作品的。比如,《小说月报》上高度评价了日本唯美主义论家谢六逸就曾在
代表作家谷崎润一郎,称其为最有品位的人,断定其作品具《日本文谢六逸又在其专著备新浪漫派之所有特色。当年,
学史》中评价谷崎的文字大胆而奔放,作品每出一部即能震撼读书界。1929年,作家章克标评价谷崎润一郎为极端的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所具有的新奇性抓住美的追求者。可见,
了一些中国文人的心,从而在我国文化界形成了不可小视的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热点。
(二)逃避现实的实用主义原因
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我国文人对于日本唯美主义之理解即使存在值得商榷之处,但是也能从中得到特殊日本唯美主义主要是被视为一种奇特的效用。在这一时期,
和新异的文学现象来对待的。此外,论者与译者均未提及日或者最多不过是基于机械反本唯美主义有什么其他的价值,
映论之角度勉强地觉得唯美主义帮助人们认识到日本资本主义在发展进程之中的一个社会现象,这和王尔德唯美主义在我国所得到的高度评价产生了十分鲜明的对比。实际上,从20年代初期起,就有评论家在王尔德作品中发现人道主义之倾向,沈泽民甚至还发现了王尔德剧作在表现国民性上十分有价值,从而有助于我国作家深入探索国民性之弱点。同时,更多文人从其作品中发现了疯狂追求爱情所展现出来对于日本唯美主义,评论家除的强烈个性主义特征。然而,
了得出这一文学流派唯美、享乐与颓废之特色之外,别无他用。这一评价十分符合实情。唯美主义尽管对日本近代社然而却完全沉醉在变态的肉欲享乐及江会进行了一些批评,
湖趣味当中,只是从女人身上求得满足,从传统的艺术品当中去追寻乐趣。所以,这一时期中国对于日本唯美主义进行的大力传播,主要还是出于纯文学价值理念,而日本唯美主义对于我国之影响也主要局限在纯文学领域当中,而不会如日本唯美同王尔德唯美主义一样引发思想界的震撼。反之,主义文学往往更加容易地被视为抚慰失意心情、宣泄人生痛苦、超越现实情境的避风港。比如,翻译佐藤春夫作品的李漱泉就曾公开表示:自己在1931年经历了颠沛流离,不曾有过宁日,在这一情况之下,留在他身边,和他朝夕相对的不是马克思主义著作,而是数位日本唯美主义作家的作品,其中
。再如,看得最多的就是《佐藤春夫集》放荡不羁的诗人杨骚曾描述自己如何在异常拮据的状况下翻译日本唯美主义《痴人之爱》作品的,而且还由此发挥,宣称自己并不怕那些来标榜自己能指导民族革命的人士痛斥他无聊和落伍。在风云变幻的年代里,李漱泉与杨骚等面临的心境恐怕是当时他们在烦恼、苦闷及窘迫当中对一批知识分子的共同经历,
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痴迷,正好反映出日本唯美主义在这一时代中国所具有的逃避现实生活这一特殊的实用效应。
四、日本唯美主义文学中国化的主要表现
在日本唯美主义传入到我国之后,它对于当时的中国文坛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已是一个不争之事实。但是,这一影响未能在我国的文学园地当中产生出和日本唯美主义文学一样的丰硕成果。大量中国作家,比如,创造社的郁达夫与田汉等,文学研究会的俞平伯与朱自清、周作人等,狮吼社的滕均放弃了之前十分推崇的日本唯美主义,转固与章克标等,
主要原因是由于日本唯美主而走上了别的道路。究其原因,
义文学在我国出现发生了中国化之变异现象。中国现代主义作家在接收日本唯美主义思潮时对其作出了过滤与筛选,从而导致我国现代文坛中的唯美主义已不再是纯粹的日本唯美主义,而是具有了中国特色,被中国化了的唯美主义文学。
(一)中国唯美主义对“为艺术而艺术”具有新的阐释中国唯美主义与日本唯美主义一样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但是两者的含义并不相同。日本唯美主义所提导的并而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在非是一种纯文学态度与艺术态度,
日本唯美主义者的眼中,文学必须置身于现实生活以外,作家们要以一种超越现实生活之心态去发掘一种更加纯粹的美,而文学也应当拒绝任何的精神与思想,而不带有任何功注重艺术上的非功利性与独立性可谓是利之目的。应当说,
中国现代文学界中具日本唯美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
“为艺术而艺术”备唯美眼光的作家们所提出的具有以下与日本唯美主义不一样的内涵。
一是强化了艺术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日本唯美主义作家们非常看中艺术自身所具有的独立性。尽管这些作家在其文学创作的过程当中有时也会描写到其时日本社会当中的现实生活问题,但是其更为注重对非现实生活进对于他来行展示。就如同代表作家谷崎润一郎曾经说过的,
讲,排在第一位的是艺术,排在第二位的是生活。显而易见,这一文艺观体现出了主观唯心主义之特质,而中国唯美主义者通常都会承认生活对于艺术所具有的决定性效用。对于中国作家而言,其所处时代具有的特殊性让他们难以和日本唯美主义者一样摆脱现实的生活处境而在象牙塔中寂寞地进行文学创作。所以,在中国唯美主义作家的文学作品当中,读者往往能够听到当时时代之足音。比如,作家郁达夫我国的唯美主就觉得艺术和生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
义者抛弃了日本唯美主义当中的唯心主义成分,并将艺术置身于现实生活当中,从而拉近了艺术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二是强化了艺术功利性和非功利性之间的统一。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派别的作家们主张的是,文学应当排斥所有的
219
思想与精神,注重艺术所具有的非功利性,作家永井荷风就他一辈子都淡泊名利,在艺术上尤为注是这一主张的代表,
重非功利性。尽管在刚刚回国时,他也曾有过对明治时期官僚专制主义之不满,然而,他很快地就对自身所具有的功利主张产生了深刻的怀疑与否认,从而创立了适合他自身的荷也就是对于一切都采取超然之态度,并排斥任何一风之道,
种思想,用十分孤寂的贵族式姿态笑看人生。因此,他在花由此而发表了多篇街柳巷的放荡与享乐当中寻找创作灵感,
以花街柳巷当中的风流韵事为内容的所谓花柳小说,比如《隅田川》《新桥夜话》《墨东绮谭》及等。永井的一生都置身于现实生活以外,从而得以用旁观者之眼光来看待社会与人并在非功利世界当中体味到奇特之趣味。但是,我国的生,
唯美主义作家完全不可能如同永井荷风一样决然放弃掉文学的功利性价值而心无旁骛地进行文学创作。对于身处20世纪20至30年代的作家们而言,他们的心中都会产生非功特别是对于那些具备了唯美倾向利性和功利性之间的矛盾,
的作家们而言,这一矛盾显得更为明显。他们不仅希望通过追求日本唯美主义中非功利性以对抗我国传统文学当中的而且自身又对于国家、民族具有极为强烈的所谓文以载道,
使命感与归属感。如此一来,中国唯美作家们对于日本唯美也就是在文学创作当中要主义文学往往使用了折中之手段,
求做到艺术功利性和非功利性的相互统一。例如,作家郭沫艺术的本身无所谓目的。甚至于喜欢平淡的周若就曾说过,
作人也发出了心声,中国是我自己的国家,是我歌于斯和哭但是眼见那么的不成样子,真是让怒从心头起。于斯之地方,
所以,我国现代文坛中那些产生了唯美倾向的作家们不但没反有从本质上全盘接受日本唯美主义所提出的非功利主张,之还以非功利为旗帜进行功利性的文学创作。
(二)中国唯美主义对于颓废有了不同于日本的理解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展现出来的颓废偏重于主观与幻觉,是运用一种非理性视角来观察与关照世间的万事万物。所具备了这一颓废意识的日本唯美主义作家们在文学创作以,
中也就难以避免地会出现部分变态色彩及宣扬悲观与颓废而谷崎润一郎正是其中之典型。他极为喜爱丑美、之情绪,
怪美、恶美、畸形美及病态美等。他经常会用一些怪异题材与变态情感为本人作品中的创作对象,因此,他所创造出来就已具备了强烈的官能色彩与病态精神。其小说的所谓美,
《纹身》《富美子的脚》《饶太郎》及等,均反映出作家对于颓他还被称誉为日本的废之美与官能之美的无比忠诚。所以,
谷崎之颓废又与波德莱尔之颓废有所不波德莱尔。但是,
同。由于在其表现为苦闷与孤独的内心世界,在发泄颓废与悲观之思想情绪的基础上,尚未体现出一种如同波德莱尔所展示的颓废主义倾向。也就是说,在作家谷崎润一郎的作品当中,我们难以找到任何一种可以称得上主义的内容,而我国现代文坛中一部分具备了唯美主义倾向的作家们所接受的,正是这一种与谷崎润一郎相似的颓废。他们往往会把这一种颓废的思想转变成一种现实的创作技巧,由此来反对当时中国之现实。中国五四时期的现代作家们因为受到了西方文艺思潮的深刻影响,所以造成在其内心深处往往具有浪漫主义的人文气息。正是在这一种人文精神之推动下,中国
作家们在挑选日本唯美主义文学颓废之时,常常会侧重于在浓郁的颓废色彩当中冲破所有罗网的一种反叛精神。所以,中国的唯美主义作家实际上是一群充满了忧郁、苦闷与彷徨情绪的感伤主义者,而郁达夫正是其中的代表。和谷崎比较他并非是一个真正彻底的唯美主义者。谷崎润十分推起来,
甚至通过崇尚丑恶以崇的是病态性官能享乐与颓废之意识,
追求一种价值观颠倒之兴奋。从这些方面来说,郁达夫始终与其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而且郁达夫也并不完全赞同谷崎那种一味地将丑视为美的艺术表现手法。他觉得文学一旦以罪恶之花为美,也有具有不妥之处。所以,他在小说当中描写一些变态性行为与心理时也就难以如同谷崎润一郎一样通过欣赏郁达夫小说《沉沦》以欣赏之态度来对待。例如,
之后就会发觉,郁达夫式颓废中往往还具有一种十分强烈的背叛人生。应叛逆意识。他运用自己手中的笔来背叛社会、
当说,郁达夫所借鉴的只是谷崎创作中的技巧,而放弃的则是日本唯美主义作家们对于颓废美的偏执与狂热之情。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是中国唯美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源头,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对于中国读者形成了一股比较大的影响力。如今,我们在目睹这些影响之后,还要留意这些来自于日本唯美主义之影响,与西方唯美主义对于我国文学之影响是截然不同的。因为日本唯美主义主要侧重于强调感觉、官能及其幻想,因此未能形成如同甚至也未能写出一篇关西方唯美主义一样的完整理论体系,
于全面论述日本唯美主义创作观念的论文,其主张主要在具体的作品当中借助于人物之口或者在人物的形象中体现出来。日本这种无理论架构和无思想倾向的唯美主义无法如同王尔德唯美主义一样在我国形成重要效应。也就是说,日本唯美主义思潮对于我国作家所产生的影响难以表现在清晰而自觉的理论形态之中,这一影响主要侧重于感官与情调。同时,因为这一影响主要表现为消极、颓废与享乐等反道德的那部分,即便是在文化较为开化的20世纪20至30年代的中国,也是能够理直气壮地进行张扬的。所以,日本唯美主义对于我国现代文学之影响是逐步渗入的,也是局部的而并非是完整的一个整体。因为各种原因,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之间的关系难以引发相关研究者之注我们应当深入研究日本唯美主义和中国现代文学意。为此,
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的唯美主义。参考文献
[1]王向远.东方文学史[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2]刘勇,邹红.中国现代文学史[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方长安.前期创造社与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思潮[J ].涪陵师范学2005(6).院学报,
[4]刘媛.异域之美的接受———论20世纪203、0年代日本唯美主义J ].湘南学院学报,2005(6).文学在中国的译介[
[5]张能泉.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对狮吼社的影响[J ].日本学论坛,2008(2).
〔责任编辑:刘俊沅〕
220
2011.07
LAN ZHOU XUE KAN
试论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对中国的影响
李
(济南大学
素
济南250000)
外国语学院,山东
[摘要]中国文坛在五四运动时期处于全方位开放状态,日本唯美主义对当时的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一些影响。尽管我国并未由此而出现唯美主义文学流派,但是在文学创作的风格上所受的影响却是十分典型的。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对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并非是原封不动地接受的,而是结合我国国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了变革。本文对日本唯美主义文学进行了概述,探讨了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影响下的中国文学发展之路,分析了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在中国兴起的原因,并阐述了日本唯美主义文学中国化的主要表现。
[关键词]日本;唯美主义文学;中国文学;影响[I3/7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11)07-0218-03
[收稿日期]2011-04-29
[作者简介]李素,女,山东巨野人,博士,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近现代文学。从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到30年代末,由于受到日本我国现代文学中也兴起了唯美主唯美主义文学思潮之影响,
义思潮,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具有鲜明的求新求异之特点,注重于官能与情调,为当时中国的一部分作家所认可。虽未在中国文学史上掀起大的波澜,但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中的颓废感伤情绪、变态性描写、恶魔主义写作模式、肉体主义女性观等,侵入到中国文学界,形成了一考量当年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对股唯美主义思潮。时至今日,
中国之影响,尽管不是那么轰轰烈烈,但是必须得承认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是促成我国唯美主义文学思潮的一个主要来源。
一、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概述
20世纪初叶,在日本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的热潮之中,唯美主义作为反自然主义的组成部分之一开始出现,又被称为新浪漫主义,其源头即为日本浪漫主义文学。唯美主义文学尽管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始终的本质就是反道德与反社会的,
未能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然而,从该流派的代表作家佐藤春夫、永井荷风等人的文学作品中可了解谷崎润一郎、
唯美主义所谓的美与传统意义上的道德是毫不相干的。到,
他们的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一些让常人觉得作呕之行为。这些作家往往将一些在常人眼里看来非常变态之行为进行大幅度、赤裸裸的细致描写,甚至以丑为美,沉醉于肉欲与享乐。唯美主义文学作品是对当时日本道德观的一在文学作品中将自身种反叛。作家们以自己所特有的方式,
对于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对政府控制民众思想的反抗,对为艺术而艺术之追求等作出了淋漓尽致的表达。可以说,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是一种建立在纯粹肉体之上的官能性享乐,表现为让人作呕的变态性恶魔主义,在谷崎润一郎的眼中,
美与善毫无关系可言,美是反道德和反理性的。
二、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影响下的中国文学发展之路中国五四时期的文坛出现了一种全方位开放之态势,日本唯美主义思潮作为浪漫主义文学的组成部分之一,也被大量文人看做是一种最新的文学潮流。虽然中国最终并未产生唯美主义的文学创作派别,也未能出现能够在文学史上留名的唯美主义代表作家,但还是形成了一种文学界所公认的唯美主义文学思潮。早在20个世界20年代初,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思潮就通过留日学生流入我国文坛,并且融入到我国日本唯美主义文的唯美主义思潮当中。需要重点指出的是,
学如同是轻轻吹拂进来的微风一般,虽然没有掀起大的波浪,但是始终习习不绝。截至1928年,我国对于日本唯美主义作家和作品之译介均为零星与间断性的,对于谷崎、佐藤、永井这样的唯美主义代表作家也未曾有过专门的评介,甚至当这些译作发表以后也没有掀起大的反响。但是,自从1928年开始,我国文坛对于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就开展了较仅仅就谷崎润一郎这一位作家的作品大规模的翻译与评论,
来说,从1928年开始到30年代末,我国所翻译出版的文学作品或者作品集就达到了十多个版本,从而成为我国译介得1928年起,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最多的国外作家之一。因此,在中国的传播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三、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在中国兴起的原因分析(一)深刻的社会原因与思想原因
1928年,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在中国兴起,而这一年正是中国左翼革命文学风起云涌,并且发展成为最重要的文学思日本唯美主义文学中潮之时。尽管对于左翼革命文学而言,
所具有的极端个人主义与颓废色彩与其大相径庭,而且左翼革命文学作家蒋光慈等人也公开地表达了对于唯美主义文
218
学之不满与挑战,但是大多数左翼文学家们并非是将唯美主唯美主义文学作为左翼革命文学的对立面来对待的。比如,义的积极倡导者田汉就属于左翼革命文学这一阵营。出现1928年前后到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这是由于从全局来看,
30年代中期,同时也是欧洲唯美主义文学在中国传播的高就在1928年将王尔峰时期。作家田汉自从日本回来之后,
《莎乐美》德作品搬到了舞台之上,并就此形成了对于王尔初创时期的左翼革命文德唯美主义所进行的大讨论。因此,
学,其思想当中的狂热与偏激,性格中的浮躁与凌厉,行为中的浪漫与不羁,对于现实文坛的直面与挑战,都和唯美主义文学所具有的标新立异与狂热不羁等,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有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就是这样的形着相通与相似之处。因而,
势下受到中国文坛关注的。实际上,其时中国的翻译家和评论家主要还是以日本唯美主义所体现出来的反叛性、新奇性评与先锋性等作为标准来赞许日本唯美文学作品的。比如,《小说月报》上高度评价了日本唯美主义论家谢六逸就曾在
代表作家谷崎润一郎,称其为最有品位的人,断定其作品具《日本文谢六逸又在其专著备新浪漫派之所有特色。当年,
学史》中评价谷崎的文字大胆而奔放,作品每出一部即能震撼读书界。1929年,作家章克标评价谷崎润一郎为极端的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所具有的新奇性抓住美的追求者。可见,
了一些中国文人的心,从而在我国文化界形成了不可小视的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热点。
(二)逃避现实的实用主义原因
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我国文人对于日本唯美主义之理解即使存在值得商榷之处,但是也能从中得到特殊日本唯美主义主要是被视为一种奇特的效用。在这一时期,
和新异的文学现象来对待的。此外,论者与译者均未提及日或者最多不过是基于机械反本唯美主义有什么其他的价值,
映论之角度勉强地觉得唯美主义帮助人们认识到日本资本主义在发展进程之中的一个社会现象,这和王尔德唯美主义在我国所得到的高度评价产生了十分鲜明的对比。实际上,从20年代初期起,就有评论家在王尔德作品中发现人道主义之倾向,沈泽民甚至还发现了王尔德剧作在表现国民性上十分有价值,从而有助于我国作家深入探索国民性之弱点。同时,更多文人从其作品中发现了疯狂追求爱情所展现出来对于日本唯美主义,评论家除的强烈个性主义特征。然而,
了得出这一文学流派唯美、享乐与颓废之特色之外,别无他用。这一评价十分符合实情。唯美主义尽管对日本近代社然而却完全沉醉在变态的肉欲享乐及江会进行了一些批评,
湖趣味当中,只是从女人身上求得满足,从传统的艺术品当中去追寻乐趣。所以,这一时期中国对于日本唯美主义进行的大力传播,主要还是出于纯文学价值理念,而日本唯美主义对于我国之影响也主要局限在纯文学领域当中,而不会如日本唯美同王尔德唯美主义一样引发思想界的震撼。反之,主义文学往往更加容易地被视为抚慰失意心情、宣泄人生痛苦、超越现实情境的避风港。比如,翻译佐藤春夫作品的李漱泉就曾公开表示:自己在1931年经历了颠沛流离,不曾有过宁日,在这一情况之下,留在他身边,和他朝夕相对的不是马克思主义著作,而是数位日本唯美主义作家的作品,其中
。再如,看得最多的就是《佐藤春夫集》放荡不羁的诗人杨骚曾描述自己如何在异常拮据的状况下翻译日本唯美主义《痴人之爱》作品的,而且还由此发挥,宣称自己并不怕那些来标榜自己能指导民族革命的人士痛斥他无聊和落伍。在风云变幻的年代里,李漱泉与杨骚等面临的心境恐怕是当时他们在烦恼、苦闷及窘迫当中对一批知识分子的共同经历,
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痴迷,正好反映出日本唯美主义在这一时代中国所具有的逃避现实生活这一特殊的实用效应。
四、日本唯美主义文学中国化的主要表现
在日本唯美主义传入到我国之后,它对于当时的中国文坛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已是一个不争之事实。但是,这一影响未能在我国的文学园地当中产生出和日本唯美主义文学一样的丰硕成果。大量中国作家,比如,创造社的郁达夫与田汉等,文学研究会的俞平伯与朱自清、周作人等,狮吼社的滕均放弃了之前十分推崇的日本唯美主义,转固与章克标等,
主要原因是由于日本唯美主而走上了别的道路。究其原因,
义文学在我国出现发生了中国化之变异现象。中国现代主义作家在接收日本唯美主义思潮时对其作出了过滤与筛选,从而导致我国现代文坛中的唯美主义已不再是纯粹的日本唯美主义,而是具有了中国特色,被中国化了的唯美主义文学。
(一)中国唯美主义对“为艺术而艺术”具有新的阐释中国唯美主义与日本唯美主义一样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但是两者的含义并不相同。日本唯美主义所提导的并而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在非是一种纯文学态度与艺术态度,
日本唯美主义者的眼中,文学必须置身于现实生活以外,作家们要以一种超越现实生活之心态去发掘一种更加纯粹的美,而文学也应当拒绝任何的精神与思想,而不带有任何功注重艺术上的非功利性与独立性可谓是利之目的。应当说,
中国现代文学界中具日本唯美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
“为艺术而艺术”备唯美眼光的作家们所提出的具有以下与日本唯美主义不一样的内涵。
一是强化了艺术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日本唯美主义作家们非常看中艺术自身所具有的独立性。尽管这些作家在其文学创作的过程当中有时也会描写到其时日本社会当中的现实生活问题,但是其更为注重对非现实生活进对于他来行展示。就如同代表作家谷崎润一郎曾经说过的,
讲,排在第一位的是艺术,排在第二位的是生活。显而易见,这一文艺观体现出了主观唯心主义之特质,而中国唯美主义者通常都会承认生活对于艺术所具有的决定性效用。对于中国作家而言,其所处时代具有的特殊性让他们难以和日本唯美主义者一样摆脱现实的生活处境而在象牙塔中寂寞地进行文学创作。所以,在中国唯美主义作家的文学作品当中,读者往往能够听到当时时代之足音。比如,作家郁达夫我国的唯美主就觉得艺术和生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
义者抛弃了日本唯美主义当中的唯心主义成分,并将艺术置身于现实生活当中,从而拉近了艺术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二是强化了艺术功利性和非功利性之间的统一。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派别的作家们主张的是,文学应当排斥所有的
219
思想与精神,注重艺术所具有的非功利性,作家永井荷风就他一辈子都淡泊名利,在艺术上尤为注是这一主张的代表,
重非功利性。尽管在刚刚回国时,他也曾有过对明治时期官僚专制主义之不满,然而,他很快地就对自身所具有的功利主张产生了深刻的怀疑与否认,从而创立了适合他自身的荷也就是对于一切都采取超然之态度,并排斥任何一风之道,
种思想,用十分孤寂的贵族式姿态笑看人生。因此,他在花由此而发表了多篇街柳巷的放荡与享乐当中寻找创作灵感,
以花街柳巷当中的风流韵事为内容的所谓花柳小说,比如《隅田川》《新桥夜话》《墨东绮谭》及等。永井的一生都置身于现实生活以外,从而得以用旁观者之眼光来看待社会与人并在非功利世界当中体味到奇特之趣味。但是,我国的生,
唯美主义作家完全不可能如同永井荷风一样决然放弃掉文学的功利性价值而心无旁骛地进行文学创作。对于身处20世纪20至30年代的作家们而言,他们的心中都会产生非功特别是对于那些具备了唯美倾向利性和功利性之间的矛盾,
的作家们而言,这一矛盾显得更为明显。他们不仅希望通过追求日本唯美主义中非功利性以对抗我国传统文学当中的而且自身又对于国家、民族具有极为强烈的所谓文以载道,
使命感与归属感。如此一来,中国唯美作家们对于日本唯美也就是在文学创作当中要主义文学往往使用了折中之手段,
求做到艺术功利性和非功利性的相互统一。例如,作家郭沫艺术的本身无所谓目的。甚至于喜欢平淡的周若就曾说过,
作人也发出了心声,中国是我自己的国家,是我歌于斯和哭但是眼见那么的不成样子,真是让怒从心头起。于斯之地方,
所以,我国现代文坛中那些产生了唯美倾向的作家们不但没反有从本质上全盘接受日本唯美主义所提出的非功利主张,之还以非功利为旗帜进行功利性的文学创作。
(二)中国唯美主义对于颓废有了不同于日本的理解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展现出来的颓废偏重于主观与幻觉,是运用一种非理性视角来观察与关照世间的万事万物。所具备了这一颓废意识的日本唯美主义作家们在文学创作以,
中也就难以避免地会出现部分变态色彩及宣扬悲观与颓废而谷崎润一郎正是其中之典型。他极为喜爱丑美、之情绪,
怪美、恶美、畸形美及病态美等。他经常会用一些怪异题材与变态情感为本人作品中的创作对象,因此,他所创造出来就已具备了强烈的官能色彩与病态精神。其小说的所谓美,
《纹身》《富美子的脚》《饶太郎》及等,均反映出作家对于颓他还被称誉为日本的废之美与官能之美的无比忠诚。所以,
谷崎之颓废又与波德莱尔之颓废有所不波德莱尔。但是,
同。由于在其表现为苦闷与孤独的内心世界,在发泄颓废与悲观之思想情绪的基础上,尚未体现出一种如同波德莱尔所展示的颓废主义倾向。也就是说,在作家谷崎润一郎的作品当中,我们难以找到任何一种可以称得上主义的内容,而我国现代文坛中一部分具备了唯美主义倾向的作家们所接受的,正是这一种与谷崎润一郎相似的颓废。他们往往会把这一种颓废的思想转变成一种现实的创作技巧,由此来反对当时中国之现实。中国五四时期的现代作家们因为受到了西方文艺思潮的深刻影响,所以造成在其内心深处往往具有浪漫主义的人文气息。正是在这一种人文精神之推动下,中国
作家们在挑选日本唯美主义文学颓废之时,常常会侧重于在浓郁的颓废色彩当中冲破所有罗网的一种反叛精神。所以,中国的唯美主义作家实际上是一群充满了忧郁、苦闷与彷徨情绪的感伤主义者,而郁达夫正是其中的代表。和谷崎比较他并非是一个真正彻底的唯美主义者。谷崎润十分推起来,
甚至通过崇尚丑恶以崇的是病态性官能享乐与颓废之意识,
追求一种价值观颠倒之兴奋。从这些方面来说,郁达夫始终与其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而且郁达夫也并不完全赞同谷崎那种一味地将丑视为美的艺术表现手法。他觉得文学一旦以罪恶之花为美,也有具有不妥之处。所以,他在小说当中描写一些变态性行为与心理时也就难以如同谷崎润一郎一样通过欣赏郁达夫小说《沉沦》以欣赏之态度来对待。例如,
之后就会发觉,郁达夫式颓废中往往还具有一种十分强烈的背叛人生。应叛逆意识。他运用自己手中的笔来背叛社会、
当说,郁达夫所借鉴的只是谷崎创作中的技巧,而放弃的则是日本唯美主义作家们对于颓废美的偏执与狂热之情。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是中国唯美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源头,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对于中国读者形成了一股比较大的影响力。如今,我们在目睹这些影响之后,还要留意这些来自于日本唯美主义之影响,与西方唯美主义对于我国文学之影响是截然不同的。因为日本唯美主义主要侧重于强调感觉、官能及其幻想,因此未能形成如同甚至也未能写出一篇关西方唯美主义一样的完整理论体系,
于全面论述日本唯美主义创作观念的论文,其主张主要在具体的作品当中借助于人物之口或者在人物的形象中体现出来。日本这种无理论架构和无思想倾向的唯美主义无法如同王尔德唯美主义一样在我国形成重要效应。也就是说,日本唯美主义思潮对于我国作家所产生的影响难以表现在清晰而自觉的理论形态之中,这一影响主要侧重于感官与情调。同时,因为这一影响主要表现为消极、颓废与享乐等反道德的那部分,即便是在文化较为开化的20世纪20至30年代的中国,也是能够理直气壮地进行张扬的。所以,日本唯美主义对于我国现代文学之影响是逐步渗入的,也是局部的而并非是完整的一个整体。因为各种原因,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之间的关系难以引发相关研究者之注我们应当深入研究日本唯美主义和中国现代文学意。为此,
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的唯美主义。参考文献
[1]王向远.东方文学史[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2]刘勇,邹红.中国现代文学史[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方长安.前期创造社与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思潮[J ].涪陵师范学2005(6).院学报,
[4]刘媛.异域之美的接受———论20世纪203、0年代日本唯美主义J ].湘南学院学报,2005(6).文学在中国的译介[
[5]张能泉.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对狮吼社的影响[J ].日本学论坛,2008(2).
〔责任编辑:刘俊沅〕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