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口中的"共鸣感文案",到底是什么?

领导口中的“共鸣感文案”,到底是什么?

“小王,你这文案创意,要引起共鸣啊!”

那到底什么是“共鸣感”?为什么有的文案引发了所谓的共鸣,有的没有?本篇文章,告诉你科学化创造“共鸣文案”的方法。

如何批量创造“共鸣文案”?

我们知道,文案的目标是把你的关键信息植入用户的大脑,如果你接到任务,要卖一系列在线培训课。

首先,你先找到自己想要植入的信息,比如:

“系列职场培训课程,只要40元。”

这个信息简单直接,但“可理解性差”,因此你可以加入“视觉化”,让文案更加容易被理解:

“一场电影的价格,就可以让你学习职场前三年的经验。”

这个文案加入了”视觉化“的因素,让它更加容易被理解,但总是缺乏”共鸣“。因此你加入“共鸣”的因素:

“一场逻辑混乱的电影烂片都要收你40块。或者,你可以花40块学习职场前三年的经验”。

(这样,加入了用户的记忆情境,让本来缺乏情感意义的价格信息,具有了情感意义)

而这,是写文案过程中最经常的3个层级:

抽象:直接的形容和描述(只要40元)

视觉化:把抽象难以理解的,变成具体的、可被感知的(一场电影的价格)共鸣:把具体的事物,变成用户可以感受的情感(烂片都要收你这么多钱)那么,共鸣感到底是如何塑造的呢?为什么有些电影、文案和广告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感觉到自己“被理解”“被支持”,而有些不能呢?

实际上,所谓的“共鸣感”就是:主人公做的某件事,与你记忆中的情境产生连接时,你产生的积极情绪感受。

举个例子,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失去双腿的残疾人,在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但经常被各种正常人的欺负辱骂。

大部分看到这个故事,会觉得“这个人太可怜了”、“很同情他”,甚至有的人会潸然泪下,但这些感觉都属于“同理心”,并不属于共鸣。

因为你并没有跟自己记忆中的情境建立连接——大部分人没有失去双腿的经历,看到这个文案,很难跟自己的情境记忆关联,而共鸣感的产生,必须依赖观众跟自己情境记忆产生的连接。

(这个时候,对真正失去双腿的人来说,唤起的就是共鸣了。)

如果故事改一下,变成:失去双腿的残疾人,在加入残疾人劳动营的第一天,被更资深的残疾人欺负辱骂,甚至连父母特意给他带的饼干,都被他们抢了。这样一改,大部分人就更容易产生共鸣了。因为“被资深的人欺负”并不是由“残疾”这个小众特性直接带来的,很多人都有过“作为新人被资深的人欺负”的经历,就容易产生记忆连接,从而感受到共鸣。

很多让人感觉到强烈共鸣感的文案、电影、小说等,都是通过“相似情境”来唤起目标观众记忆中的情境基模,然后为其提供支持、鼓励或代其发声等,从而创造了积极的情绪体验。

比如最能让我产生共鸣感的一个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出现了大量跟我过去类似的情境——因为坚信某个事实而反抗老师、相信科学的理论可以应用实践、被人嘲笑只顾为提升能力学习而不顾成绩和获奖等,然后主人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相信自己,不断斗争,给我带来的积极的体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感”。

而如果没有建立这种“相似情境的连接”,用户过去生活中本身缺乏类似的情境,不论你多么感人多么有情怀,可能也无法引发共鸣。

比如在奥运会时,歌颂为国争光的一些运动健儿,展现他们荣耀登顶的感觉,

很多广告都很感人,但是没有共鸣。

因为大部分普通观众,在自己的记忆中缺乏类似的情境(很多人一辈子都没体验过荣耀登顶)。

而有的文案(比如耐克的一些文案),着重在描述这些运动员和普通人相似的

一些场景,从而引发共鸣:

比如上面这个广告,我看到后立马回想到了类似的情境——以前在学校的商业分析大赛中,明明认为自己分析报告比其他对手好,耗费了无数心血,但裁判仍然给了低分。

那么这种共鸣感的创造,具体在广告中怎么做呢?如何巧妙利用用户的情境基模来创造这种共鸣感?

一个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寻找用户记忆情境中的某种阻碍,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提供某种帮助。

步骤一

我们的用户在过去的记忆情境中,存在什么阻碍?(任何阻拦人更幸福的因素都是阻碍)

比如知名的苹果Think Different 广告中,“与众不同的人”存在的“阻碍”:“我们因为与众不同,而不被周围的人理解。”

步骤二

在这个阻碍过程中,我可以帮你什么忙?

比如Think Different 广告中,帮这些天才合理化了自己的行为——“我们的疯狂,是为了改变世界”

结果

“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共鸣!”

所以,为了创造共鸣,你要去寻找用户记忆情境中的阻碍(而不是在自己的记忆情境中寻找),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提供某种情感帮助。

其中,根据不同的阻碍,最常提供的情感帮助有:

支持、批判、反击和鼓励。

1、支持

比如美利金融之前的一个广告文章“给认真向钱看的人”,引起了很多正在积极追求事业的人的共鸣。

为什么呢?

步骤一

用户过去的记忆情境中,有哪些被否认、怀疑、反对的场景?

很多用户是积极追求事业的人,他们经常被人认为太功利。

步骤二

我们如何支持他们的这个行为,让他们的行为更加合理?

专门写文章致敬那些“认真向钱看的人”,让更多人相信,努力工作并且赚钱是一种荣耀。

再比如台湾7-11发现他们的有些用户经常面临的怀疑和反对是:一回到家里,就容易被说为什么一直单身,怎么还不找对象。

作为对用户的支持,就打广告:单身是种人权,没有义务向谁交代。

阿迪达斯“这就是我”系列广告,发现很多年轻消费者经常被人指责“太慢”、“太浮夸”、“太幼稚”等,因此直接支持他们,打广告:“太不巧,这就是我”(帮助这些人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所有人都经常面临指责、怀疑和否定,而如果你通过广告唤起了他们内心的这种情景,然后站在他们这一边,想办法合理化他们的行为,就容易引发强烈的共鸣感。

实际上,面对面的销售员也经常这样做啊。

一对夫妻吵架了,如果这个销售员遇到这个妻子,聊到此事,可能会站在她这一边,说:

“我看这事,肯定是你丈夫不对。他昨天回来这么晚,换成我我也担心和生气啊!有一次啊,我也是……”

这样,就引发妻子的共鸣:对对对!

如果遇到的是丈夫,可能就会反过来说:

“这事,很明显是你老婆的错。咱们男人每天挣钱养家,哪有空顾这么多?好不容易劳累一天回到家,还挨一顿臭骂。有一次啊,我也是……”

然后,就引发丈夫的共鸣:对对对!

为什么这样做是有效的呢?

因为当任何一个人面对某种负面情绪(也就是阻碍)的时候,都会对更靠近自己的一方产生更近的心理距离,觉得是自己人。

比如有实验发现,在播放恐怖电影的时候,在观影人身边放一个矿泉水品牌,

等电影结束,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对这个矿泉水品牌更加亲近有好感。

毕竟,在面临任何负面威胁的时候,我们都会天然对站在我们这边的人产生依附和被支持感(即使仅仅是物理距离都有效)。

所以,如果想唤起共鸣,就要不断问自己:我的主要用户,在和我相关的情境中,可能会面临哪些怀疑、否定等各种阻碍?我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支持他们,站在他们这边,帮助他们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2、批判

比如老罗英语培训的一个知名广告,借助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情绪引起共鸣。步骤一

我的用户经常面临什么不合理的现象?经常想要批判什么不合理?

在线英语培训只要1元(价格),那么关于价格这个话题,很多用户觉得显著不合理的是——一直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

步骤二

我如何帮助用户揭露和批判这种不合理?

“人民币一元钱在现在还能买些什么?或者,你可以来老罗英语培训听八次课。”

用户经常会遇到各种不合理的现象(也是一种阻碍),如果你能够把这些现象指出来并且帮助用户批判、惩罚这些不合理,他们也会感觉到共鸣。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第三方惩戒”——与你无关的情况,你仍然选择去揭露不公、不合理。

大量的研究表明,第三方惩戒能够让一个人在群体中提高信任感,并且激起成员的共鸣。

比如在心理学家设计的一个分钱游戏中,有人故意作弊,然后主动站出来批判作弊者的人,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信任。

(这也是为什么网络上很多喷子,看到某男星出轨了,明明和你没关系,也要跑到微博上去大骂,这实际上是一种第三方惩戒行为,你在潜意识相信这可以让你获得信任和支持。)

在实际应用于广告的时候,即使你不进行大力批判,仅仅是指出某个不合理现象本身,也有可能得到共鸣和支持。

比如在一个青春电影上市的预热文案中,有这样一句:

“说好一起挂科,你却偷偷及格。”(单纯靠指出大家共同回忆中的某些不合理行为)

再比如小牛电动车上市的视频中,指出挤地铁、坐公交、打出租的各种不合理,

引发的大量共鸣。(比如出租车上的味道像多年没洗的被子)

3、代其反击

比如小马宋之前给猎豹清理大师写的文案:

朋友圈卖劣质面膜的人,应该拉黑吗?

不,要先去骂一句傻X 。

这句文案之所以能够引起共鸣,就是在用户遇到某种阻碍的时候,你提供了关键帮助:帮他们做了想做但不敢做的事情。

用户遇到的阻碍:看到朋友圈卖面膜的不爽。他们想做但不敢做的事情:直接去骂(你帮忙他们做了)。

再比如有个国外有个关于女权特别火的视频,讽刺了“物化女性”的现象,片中的一个个女人都主动站出来指责讽刺这些现象。

(比如有人对一个物化女性的伏特加广告反击说:好吧,你这个广告说我愿意为了一滴酒而牺牲尊严?)

这是很多女性在被物化时,想做但不方便做、不敢做的事情,但这个视频帮她们做了。

用户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朋友借钱不还、室友太炒人、司机没礼貌、上司太苛刻……

当有这些阻碍的时候,除了像前面那样提供“支持”(你是对的)、“批判”(的确是他们不对)之外,还可以直接帮用户做他们想做但不敢做、不方便做的事情(比如直接反击)。

不光文案,很多爆火的公众号文章也是利用了这种心理。

比如咪蒙的文章《致贱人,我凭什么要帮你》,大骂那些整天求人帮忙然后还不满的人(认为别人帮他是义务,不帮就算不对)。

读者之所以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是因为:(1)这是大多数人的共有情境(这个阻碍经常发生);(2)帮助他们做了他们一直想做但不敢做、懒得做或者不方便做的事情——直接大骂。

之所以这样有效,是因为:我们大脑本身是无法区分幻想和实际体验的。

我们幻想自己在做某件事,和我们实际在做某件事,在大脑神经中枢实际产生的愉悦感是类似的。(这也是为什么色情产业比较火的原因)

4

、提供鼓励

步骤一

领导口中的“共鸣感文案”,到底是什么?

“小王,你这文案创意,要引起共鸣啊!”

那到底什么是“共鸣感”?为什么有的文案引发了所谓的共鸣,有的没有?本篇文章,告诉你科学化创造“共鸣文案”的方法。

如何批量创造“共鸣文案”?

我们知道,文案的目标是把你的关键信息植入用户的大脑,如果你接到任务,要卖一系列在线培训课。

首先,你先找到自己想要植入的信息,比如:

“系列职场培训课程,只要40元。”

这个信息简单直接,但“可理解性差”,因此你可以加入“视觉化”,让文案更加容易被理解:

“一场电影的价格,就可以让你学习职场前三年的经验。”

这个文案加入了”视觉化“的因素,让它更加容易被理解,但总是缺乏”共鸣“。因此你加入“共鸣”的因素:

“一场逻辑混乱的电影烂片都要收你40块。或者,你可以花40块学习职场前三年的经验”。

(这样,加入了用户的记忆情境,让本来缺乏情感意义的价格信息,具有了情感意义)

而这,是写文案过程中最经常的3个层级:

抽象:直接的形容和描述(只要40元)

视觉化:把抽象难以理解的,变成具体的、可被感知的(一场电影的价格)共鸣:把具体的事物,变成用户可以感受的情感(烂片都要收你这么多钱)那么,共鸣感到底是如何塑造的呢?为什么有些电影、文案和广告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感觉到自己“被理解”“被支持”,而有些不能呢?

实际上,所谓的“共鸣感”就是:主人公做的某件事,与你记忆中的情境产生连接时,你产生的积极情绪感受。

举个例子,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失去双腿的残疾人,在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但经常被各种正常人的欺负辱骂。

大部分看到这个故事,会觉得“这个人太可怜了”、“很同情他”,甚至有的人会潸然泪下,但这些感觉都属于“同理心”,并不属于共鸣。

因为你并没有跟自己记忆中的情境建立连接——大部分人没有失去双腿的经历,看到这个文案,很难跟自己的情境记忆关联,而共鸣感的产生,必须依赖观众跟自己情境记忆产生的连接。

(这个时候,对真正失去双腿的人来说,唤起的就是共鸣了。)

如果故事改一下,变成:失去双腿的残疾人,在加入残疾人劳动营的第一天,被更资深的残疾人欺负辱骂,甚至连父母特意给他带的饼干,都被他们抢了。这样一改,大部分人就更容易产生共鸣了。因为“被资深的人欺负”并不是由“残疾”这个小众特性直接带来的,很多人都有过“作为新人被资深的人欺负”的经历,就容易产生记忆连接,从而感受到共鸣。

很多让人感觉到强烈共鸣感的文案、电影、小说等,都是通过“相似情境”来唤起目标观众记忆中的情境基模,然后为其提供支持、鼓励或代其发声等,从而创造了积极的情绪体验。

比如最能让我产生共鸣感的一个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出现了大量跟我过去类似的情境——因为坚信某个事实而反抗老师、相信科学的理论可以应用实践、被人嘲笑只顾为提升能力学习而不顾成绩和获奖等,然后主人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相信自己,不断斗争,给我带来的积极的体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感”。

而如果没有建立这种“相似情境的连接”,用户过去生活中本身缺乏类似的情境,不论你多么感人多么有情怀,可能也无法引发共鸣。

比如在奥运会时,歌颂为国争光的一些运动健儿,展现他们荣耀登顶的感觉,

很多广告都很感人,但是没有共鸣。

因为大部分普通观众,在自己的记忆中缺乏类似的情境(很多人一辈子都没体验过荣耀登顶)。

而有的文案(比如耐克的一些文案),着重在描述这些运动员和普通人相似的

一些场景,从而引发共鸣:

比如上面这个广告,我看到后立马回想到了类似的情境——以前在学校的商业分析大赛中,明明认为自己分析报告比其他对手好,耗费了无数心血,但裁判仍然给了低分。

那么这种共鸣感的创造,具体在广告中怎么做呢?如何巧妙利用用户的情境基模来创造这种共鸣感?

一个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寻找用户记忆情境中的某种阻碍,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提供某种帮助。

步骤一

我们的用户在过去的记忆情境中,存在什么阻碍?(任何阻拦人更幸福的因素都是阻碍)

比如知名的苹果Think Different 广告中,“与众不同的人”存在的“阻碍”:“我们因为与众不同,而不被周围的人理解。”

步骤二

在这个阻碍过程中,我可以帮你什么忙?

比如Think Different 广告中,帮这些天才合理化了自己的行为——“我们的疯狂,是为了改变世界”

结果

“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共鸣!”

所以,为了创造共鸣,你要去寻找用户记忆情境中的阻碍(而不是在自己的记忆情境中寻找),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提供某种情感帮助。

其中,根据不同的阻碍,最常提供的情感帮助有:

支持、批判、反击和鼓励。

1、支持

比如美利金融之前的一个广告文章“给认真向钱看的人”,引起了很多正在积极追求事业的人的共鸣。

为什么呢?

步骤一

用户过去的记忆情境中,有哪些被否认、怀疑、反对的场景?

很多用户是积极追求事业的人,他们经常被人认为太功利。

步骤二

我们如何支持他们的这个行为,让他们的行为更加合理?

专门写文章致敬那些“认真向钱看的人”,让更多人相信,努力工作并且赚钱是一种荣耀。

再比如台湾7-11发现他们的有些用户经常面临的怀疑和反对是:一回到家里,就容易被说为什么一直单身,怎么还不找对象。

作为对用户的支持,就打广告:单身是种人权,没有义务向谁交代。

阿迪达斯“这就是我”系列广告,发现很多年轻消费者经常被人指责“太慢”、“太浮夸”、“太幼稚”等,因此直接支持他们,打广告:“太不巧,这就是我”(帮助这些人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所有人都经常面临指责、怀疑和否定,而如果你通过广告唤起了他们内心的这种情景,然后站在他们这一边,想办法合理化他们的行为,就容易引发强烈的共鸣感。

实际上,面对面的销售员也经常这样做啊。

一对夫妻吵架了,如果这个销售员遇到这个妻子,聊到此事,可能会站在她这一边,说:

“我看这事,肯定是你丈夫不对。他昨天回来这么晚,换成我我也担心和生气啊!有一次啊,我也是……”

这样,就引发妻子的共鸣:对对对!

如果遇到的是丈夫,可能就会反过来说:

“这事,很明显是你老婆的错。咱们男人每天挣钱养家,哪有空顾这么多?好不容易劳累一天回到家,还挨一顿臭骂。有一次啊,我也是……”

然后,就引发丈夫的共鸣:对对对!

为什么这样做是有效的呢?

因为当任何一个人面对某种负面情绪(也就是阻碍)的时候,都会对更靠近自己的一方产生更近的心理距离,觉得是自己人。

比如有实验发现,在播放恐怖电影的时候,在观影人身边放一个矿泉水品牌,

等电影结束,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对这个矿泉水品牌更加亲近有好感。

毕竟,在面临任何负面威胁的时候,我们都会天然对站在我们这边的人产生依附和被支持感(即使仅仅是物理距离都有效)。

所以,如果想唤起共鸣,就要不断问自己:我的主要用户,在和我相关的情境中,可能会面临哪些怀疑、否定等各种阻碍?我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支持他们,站在他们这边,帮助他们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2、批判

比如老罗英语培训的一个知名广告,借助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情绪引起共鸣。步骤一

我的用户经常面临什么不合理的现象?经常想要批判什么不合理?

在线英语培训只要1元(价格),那么关于价格这个话题,很多用户觉得显著不合理的是——一直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

步骤二

我如何帮助用户揭露和批判这种不合理?

“人民币一元钱在现在还能买些什么?或者,你可以来老罗英语培训听八次课。”

用户经常会遇到各种不合理的现象(也是一种阻碍),如果你能够把这些现象指出来并且帮助用户批判、惩罚这些不合理,他们也会感觉到共鸣。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第三方惩戒”——与你无关的情况,你仍然选择去揭露不公、不合理。

大量的研究表明,第三方惩戒能够让一个人在群体中提高信任感,并且激起成员的共鸣。

比如在心理学家设计的一个分钱游戏中,有人故意作弊,然后主动站出来批判作弊者的人,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信任。

(这也是为什么网络上很多喷子,看到某男星出轨了,明明和你没关系,也要跑到微博上去大骂,这实际上是一种第三方惩戒行为,你在潜意识相信这可以让你获得信任和支持。)

在实际应用于广告的时候,即使你不进行大力批判,仅仅是指出某个不合理现象本身,也有可能得到共鸣和支持。

比如在一个青春电影上市的预热文案中,有这样一句:

“说好一起挂科,你却偷偷及格。”(单纯靠指出大家共同回忆中的某些不合理行为)

再比如小牛电动车上市的视频中,指出挤地铁、坐公交、打出租的各种不合理,

引发的大量共鸣。(比如出租车上的味道像多年没洗的被子)

3、代其反击

比如小马宋之前给猎豹清理大师写的文案:

朋友圈卖劣质面膜的人,应该拉黑吗?

不,要先去骂一句傻X 。

这句文案之所以能够引起共鸣,就是在用户遇到某种阻碍的时候,你提供了关键帮助:帮他们做了想做但不敢做的事情。

用户遇到的阻碍:看到朋友圈卖面膜的不爽。他们想做但不敢做的事情:直接去骂(你帮忙他们做了)。

再比如有个国外有个关于女权特别火的视频,讽刺了“物化女性”的现象,片中的一个个女人都主动站出来指责讽刺这些现象。

(比如有人对一个物化女性的伏特加广告反击说:好吧,你这个广告说我愿意为了一滴酒而牺牲尊严?)

这是很多女性在被物化时,想做但不方便做、不敢做的事情,但这个视频帮她们做了。

用户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朋友借钱不还、室友太炒人、司机没礼貌、上司太苛刻……

当有这些阻碍的时候,除了像前面那样提供“支持”(你是对的)、“批判”(的确是他们不对)之外,还可以直接帮用户做他们想做但不敢做、不方便做的事情(比如直接反击)。

不光文案,很多爆火的公众号文章也是利用了这种心理。

比如咪蒙的文章《致贱人,我凭什么要帮你》,大骂那些整天求人帮忙然后还不满的人(认为别人帮他是义务,不帮就算不对)。

读者之所以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是因为:(1)这是大多数人的共有情境(这个阻碍经常发生);(2)帮助他们做了他们一直想做但不敢做、懒得做或者不方便做的事情——直接大骂。

之所以这样有效,是因为:我们大脑本身是无法区分幻想和实际体验的。

我们幻想自己在做某件事,和我们实际在做某件事,在大脑神经中枢实际产生的愉悦感是类似的。(这也是为什么色情产业比较火的原因)

4

、提供鼓励

步骤一


相关内容

  • 那些让人"有点冲动"的文案标题,都是怎么写的?--都是人性的本能,关联了你的过往
  • 老习惯了,先给答案. 那些让你看了就有点冲动的文案标题,都关联了你记忆中过往的经历和场景,并且帮助你在情感上表达宣泄. 接下来会分三个层次来和大家拆解这个问题,并在最后给出产出"有点冲动"的思考方法.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冲动是什么? 冲动就是你看了这句话,这个标题以后,有了情感共 ...

  • 高质量文案
  • 1.要有明确的对象感: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对象决定我们的写作风格,写作要点,以及在文案中应该交代的背景知识! 建议在写作文案前,可以在心中,模拟想象你的用户的典型形象:他的年龄.外貌.衣着,甚至是他房间的摆设.用的聊天软件.他的浏览器的首页.你模拟的越到位,会发现自己写出来的文案,也越贴近你的目标受 ...

  • 张飞的死因有重大发现!
  • 来源: 李超 NANKING的日志 张飞的死因有重大发现! 公元221年,天下三分,寰宇初定,刘备称帝.遂大宴群臣,共商治国之道.席间,每人分发一个锦囊,内中乃各自将要担当的官次职务. 考虑到张飞一介武夫,不堪文案繁琐,诸葛亮遂将最小的锦囊交给张飞,并再三嘱咐曰:"翼德此去,任重道远,切莫 ...

  • 房产节目策划文案
  • 谈活动及房产节目的设置 主要想谈一谈活动和房产节目的设置. 根据湖北台的做法看来,活动并没有刻意的去创新,无非就是事件营销+节日营销+话题营销.我个人认为,策划和前期的沟通固然重要,活动的执行还是主要部分,必须要有相关的人员来执行.另外,活动如何推广出去?节目,那么就衔接到节目的这一块,必须要有节目 ...

  • [案例]拒绝成为戏精!长沙碧桂园走心营销,用精彩俘获一座城!
  • 沟通交流/邀请加群 导语 在这个"戏精"为王的时代,"浮夸"这首歌简直是对营销深入本质的描写.一个营销活动,没有"浮夸"的创意,没有"浮夸"的形式,没有"浮夸"的文案都不好意思出街了. 地铁长文案.一 ...

  • 古华京:九大微信文章标题让读者疯狂转发的命题法则
  • 古华京:九大微信文章标题让读者疯狂转发的命题法则 很多朋友在我微信上问我,看到一些文章能实现在朋友圈疯狂转发,是怎么做到的.今天我综合朋友们的各种问题,就在这里给大家解密下让读者能疯狂转发的微信文案标题的. 朋友们应该都知道,撰写一篇好的微信文章,最重要的环节是要有一个好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往往影响 ...

  • 5个"飞"(非)一般的奥运广告文案内容营销策划案例
  • 发布者:心雨 时间:2016-08-29 浏览:102 标签:房地产文案广告文案楼书文案房地产广告文案文案策划 5个"飞"(非)一般的奥运广告文案内容营销策划案例 奥运为全球关注焦点,也是品牌营销巅峰时刻.活跃的中国社交媒体中,比拼奥运元素是厂家营销的重要手段:虽然形式不一(视频 ...

  • 保健品疯狂下货广告文案创作揭秘
  • 保健品疯狂下货广告文案创作揭秘 营销培训讲义 2009-09-10 01:17:47 阅读17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保健品疯狂下货广告文案创作揭秘 医药保健品行业的竞争特性决定了绝大多数产品生命周期短暂,迅速销售产品比建立品牌更迫切,而且卖药品和保健品又必须先对消费者"讲道理" ...

  • 网络营销软文写作方法经验总结
  • 网络营销软文写作方法经验总结目录:  网络营销文案写作的"五字法则"....................................................................................... 1  企业软文营销需要注意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