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社会实践报告

今年暑假,很荣幸的成为了我校“红色之旅”赴延安社会实践活动团的一员。在为期三天的学习参观活动中,我参观了延安王家坪革命纪念馆、宝塔山、杨家岭、枣园革命旧址以及路遥文学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张思德广场进行了现场教学并集体宣誓;聆听了《延安精神》的专题报告会,交流学习心得。在活动期间还参加了西安理工大学与西安石油大学在延安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的联欢晚会。

“红色扬帆,希望起航”活动体现了党和学校对新一代青年学生的的关怀,体现了对弘扬延安精神的高度重视。组织学生开展寻访延安活动,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主要组成部分。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工作生活了十三年,孕育产生了伟大的延安精神,组织寻访延安活动,就是为了更好地弘扬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又是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延安精神一直引领党和人民战胜困难,不断前进,同时又在党和人民的实践中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传家宝,革命战争年代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平建设时期更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延安精神,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集中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展示。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传家宝。

宝塔山、延河水,见证了成千上万革命先辈们前赴后继、追求真理的历史足迹,也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延安是全国人民魂牵梦绕的圣地。

我们一队同学登临宝塔山,参观革命旧址,建立革命友情,感受延安巨变,所到之处,都触发了我们对峥嵘岁月的记忆。通过活动,也展示了党领导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的伟大历程,展示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革命老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激发了我们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的动力。 2010年7月13日14:30,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红色之旅”赴延安社会实践活动团与西安石油大学的同学们在张思德纪念广场进行了现场教学和集体宣誓。。

延安大学杨延虎教授在张思德同志纪念广场为我两校同学现场讲授了“张思德精神与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介绍了张思德的英勇事迹和《为人民服务》讲话的由来,杨延虎教授指出《为人民服务》重要讲话发表60多年来,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全国人民的幸福,前赴后继,不懈奋斗。今天,我们重温《为人民服务》,追忆张思德同志的事迹,心灵又一次受到洗礼,灵魂再次得到升华,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大家在广场上进行了集体宣誓。同学们纷纷表示在这种实人、实事、实地、实景的环境中进行的现场教学,内容更加深刻、感受更加真切,使他们在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的同时,坚定了理想信念,收获颇丰。 下午四点,XX 大学2010年“红色之旅”赴延安社会实践活动团参观了枣园革命旧址。

枣园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的枣园村,被称为“延安时期的中南海”,是中共中央书记处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所在地。1943年10月,中央书记处成员由杨家岭移住枣园,继续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实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为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走进枣园,绿树成荫、芳草萋萋,保存完好的窑洞旧址复原了党中央领导人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工作环境。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旧居,一尘不染的地板、整洁的床铺,还原了革命领导人当年工作时的风貌。我校学生还参观了“为人民服务”讲话台、中央医务所、幸福渠等景点。

晚上7:30,我校学生在延安大学报告厅聆听了《延安精神》的专题报告会。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高尚斌教授为我校同学昨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专题报告会,通过三个方面为我们阐释了延安十三年,分别是:一、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是中央产生核心、全党拥戴领袖的十三年;二、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是克服千难万险、创造辉煌奇迹的十三年;三、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是历史经验丰富、影响未来深远的十三年。

最后教授告诉我们,只要像列宁所说的那样,善于把握历史的全部总和,善于在历史的联系中认识历史,就会真切地感受到,延安十三年克服千难万险、创造辉煌奇迹的历史经验,溶化在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理论与实践之中。同学们又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认识了党中央在延安的生活,更加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前辈们那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作风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2010年7月14日,早上八点,我们到达宝塔山下,宝塔就在眼前,但还需要一段路程我们才能到下塔下。跟随者队旗,我们出发了,宽阔的石板路直通塔下,有人开着车上去,而我们要走上去。大家边走边玩,争相拍照,嬉闹、搞怪,笑声不断。我们还拍了一张经典的千手观音。

来到塔下,我们一起在党旗下宣誓,在塔前合影,然后大家各自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游的人四处观望,游的人绕塔一周跑,漂亮的导游小姐还给我们作了介绍,让我们了解了塔的历史和“宝塔山”的由来。下一站是比宝塔所处位置更高的摘星楼,我们沿着修筑的上山的阶梯,一步一步往上爬,腿好酸,但还是有说有笑,并且,无论在什么条件下,大家都没忘记拍照,记录下我们的美好之旅。到了摘星楼,在那小憩之后,我们顺着大路往下走,向烽火台进发,烽火台上,我们可以看到下面的延安城,我们还在爬上烽火台的楼梯上,拍了一张菱形的照片,因为两个楼梯连起来就是一个菱形,这是很有创意的一件事。游玩烽火台,我们的宝塔山之行就算结束了,我们是挥舞着队旗一路狂奔而下,并在宝塔山景区门口合影留念。

20世纪30年代后期,倭寇乱华,神州有陆沉之忧。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毛泽东率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中国虽历大难而有转旋之望!在中国西北从陕西省会西安通往陕北小城延安的崎岖道路上有一道独特的风景:在这荒芜的黄土高原上,一批又一批,一群又一群的爱国青年,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南洋海外,栉风沐雨、风餐露宿,冲破重重阻拦,络绎不绝地奔向心中的圣地延安。

来自南洋的华侨青年唱着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告别南洋》,踏歌而行,义愤填膺、同仇敌忾。“你不见尸横长白山,血流在黑龙江?在这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炎黄子孙怎能隔岸观望?”“到延安去”,“到抗日前线去”。当时,印度援华医疗队队长爱德华目睹时隐时现地行进在蜿蜒山路上向延安进发的青年队伍时,由衷地赞叹道:“奇迹,奇迹,这简直就是奇迹!这是20世纪中国的耶路撒冷!

一个国家必须有精神高地,便于人们登高眺望。延安是所有还有理想的中国人心中的耶路撒冷,延安永远是这个世界上还有梦想的中国人的革命圣地。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毛主席指引我党我军进行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了惊天动地、气贯长虹延安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次的回溯革命之旅,缅怀历史、悼念先烈,从我党我军艰苦创业、星火燎原的历程中坚定了信念,汲取了力量和智慧。

70余年弹指一挥,今日的中国今非昔比、日益强大。昔日奔赴延安的爱国志士早已实现他们心中的梦想:一个崭新、强大的中国如旭日东升,巍巍屹立于世界东方。自此至今,再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军队敢在中国的土地上耀武扬威。如今先辈们大多已含笑九泉。什么叫生生不已?什么叫薪火相传?今天我与当年热血青年一样朝气蓬勃、壮怀激烈。在迟到了70余年后,我终于踏上朝圣之路。

之前我从未到过延安,但从历史、地理中对陕北对延安早已熟悉的如同故乡。印象中的陕北有黄土高原、黄河、壶口、轩辕黄帝陵、信天游、延河、窑洞、杨家岭、枣园、秧歌、宝塔山,还有李继迁、范仲淹、李自成,当然还有关于“肤施”地名的美丽传说和无边河边飘来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作春闺梦里人”的悲凉诗句。这次来延安参观学习,心中有莫名的亲切和激动。咱也算“回延安”吧。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延安城、宝塔山、延河水、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 , 中国革命在这里落脚,又从这里出发。在这里,形成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特征的延安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匆匆而来,依依难舍,久久不愿离开延安, 回望雄浑苍莽的黄土高原,我永远记住了王家坪革命纪念馆中一块题为“边区的十个没有”的展版。上面写着: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磨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为什么当时人们向往延安? 延安时期的党风是整出来的! 党纪最严明的时期才能夺取全国胜利, 世之潮流,浩浩荡荡, 顺之则昌, 逆之将亡。

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后迅速取得全国的胜利,不是靠自己所拥有的实力,而是靠自己所树立的榜样,不是靠强大的武装,而是靠执着的理想。或许,这是延安留给后人的最重要的启示,或许,这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理论联系实际的延安精神的强大之处。“忧劳兴国,逸豫亡身”,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先烈们为党和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远不能忘记他们用生命培育的延安精神,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他们

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做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然而今天,我们仍然面临着在中国大地上清除贪污腐败、洋奴买办和官僚主义的艰巨任务。贪污腐败、官僚盛行,正在把中国由强大国家变成肥大国家。此时,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延安的榜样,有必要重新焕发延安的精神,有必要重新高扬延安的理想。 通过几天来的参观、座谈、走访活动,同学们更加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前辈们那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作风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纷纷感慨延安经济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是祖国繁荣昌盛的一个缩影,我们为祖国的富强感到欢欣鼓舞。在延安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延安人民以及全国人民在祖国大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今后,这种精神也必将继续激励着我们用实际行动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今年暑假,很荣幸的成为了我校“红色之旅”赴延安社会实践活动团的一员。在为期三天的学习参观活动中,我参观了延安王家坪革命纪念馆、宝塔山、杨家岭、枣园革命旧址以及路遥文学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张思德广场进行了现场教学并集体宣誓;聆听了《延安精神》的专题报告会,交流学习心得。在活动期间还参加了西安理工大学与西安石油大学在延安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的联欢晚会。

“红色扬帆,希望起航”活动体现了党和学校对新一代青年学生的的关怀,体现了对弘扬延安精神的高度重视。组织学生开展寻访延安活动,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主要组成部分。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工作生活了十三年,孕育产生了伟大的延安精神,组织寻访延安活动,就是为了更好地弘扬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又是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延安精神一直引领党和人民战胜困难,不断前进,同时又在党和人民的实践中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传家宝,革命战争年代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平建设时期更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延安精神,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集中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展示。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传家宝。

宝塔山、延河水,见证了成千上万革命先辈们前赴后继、追求真理的历史足迹,也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延安是全国人民魂牵梦绕的圣地。

我们一队同学登临宝塔山,参观革命旧址,建立革命友情,感受延安巨变,所到之处,都触发了我们对峥嵘岁月的记忆。通过活动,也展示了党领导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的伟大历程,展示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革命老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激发了我们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的动力。 2010年7月13日14:30,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红色之旅”赴延安社会实践活动团与西安石油大学的同学们在张思德纪念广场进行了现场教学和集体宣誓。。

延安大学杨延虎教授在张思德同志纪念广场为我两校同学现场讲授了“张思德精神与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介绍了张思德的英勇事迹和《为人民服务》讲话的由来,杨延虎教授指出《为人民服务》重要讲话发表60多年来,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全国人民的幸福,前赴后继,不懈奋斗。今天,我们重温《为人民服务》,追忆张思德同志的事迹,心灵又一次受到洗礼,灵魂再次得到升华,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大家在广场上进行了集体宣誓。同学们纷纷表示在这种实人、实事、实地、实景的环境中进行的现场教学,内容更加深刻、感受更加真切,使他们在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的同时,坚定了理想信念,收获颇丰。 下午四点,XX 大学2010年“红色之旅”赴延安社会实践活动团参观了枣园革命旧址。

枣园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的枣园村,被称为“延安时期的中南海”,是中共中央书记处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所在地。1943年10月,中央书记处成员由杨家岭移住枣园,继续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实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为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走进枣园,绿树成荫、芳草萋萋,保存完好的窑洞旧址复原了党中央领导人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工作环境。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旧居,一尘不染的地板、整洁的床铺,还原了革命领导人当年工作时的风貌。我校学生还参观了“为人民服务”讲话台、中央医务所、幸福渠等景点。

晚上7:30,我校学生在延安大学报告厅聆听了《延安精神》的专题报告会。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高尚斌教授为我校同学昨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专题报告会,通过三个方面为我们阐释了延安十三年,分别是:一、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是中央产生核心、全党拥戴领袖的十三年;二、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是克服千难万险、创造辉煌奇迹的十三年;三、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是历史经验丰富、影响未来深远的十三年。

最后教授告诉我们,只要像列宁所说的那样,善于把握历史的全部总和,善于在历史的联系中认识历史,就会真切地感受到,延安十三年克服千难万险、创造辉煌奇迹的历史经验,溶化在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理论与实践之中。同学们又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认识了党中央在延安的生活,更加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前辈们那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作风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2010年7月14日,早上八点,我们到达宝塔山下,宝塔就在眼前,但还需要一段路程我们才能到下塔下。跟随者队旗,我们出发了,宽阔的石板路直通塔下,有人开着车上去,而我们要走上去。大家边走边玩,争相拍照,嬉闹、搞怪,笑声不断。我们还拍了一张经典的千手观音。

来到塔下,我们一起在党旗下宣誓,在塔前合影,然后大家各自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游的人四处观望,游的人绕塔一周跑,漂亮的导游小姐还给我们作了介绍,让我们了解了塔的历史和“宝塔山”的由来。下一站是比宝塔所处位置更高的摘星楼,我们沿着修筑的上山的阶梯,一步一步往上爬,腿好酸,但还是有说有笑,并且,无论在什么条件下,大家都没忘记拍照,记录下我们的美好之旅。到了摘星楼,在那小憩之后,我们顺着大路往下走,向烽火台进发,烽火台上,我们可以看到下面的延安城,我们还在爬上烽火台的楼梯上,拍了一张菱形的照片,因为两个楼梯连起来就是一个菱形,这是很有创意的一件事。游玩烽火台,我们的宝塔山之行就算结束了,我们是挥舞着队旗一路狂奔而下,并在宝塔山景区门口合影留念。

20世纪30年代后期,倭寇乱华,神州有陆沉之忧。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毛泽东率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中国虽历大难而有转旋之望!在中国西北从陕西省会西安通往陕北小城延安的崎岖道路上有一道独特的风景:在这荒芜的黄土高原上,一批又一批,一群又一群的爱国青年,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南洋海外,栉风沐雨、风餐露宿,冲破重重阻拦,络绎不绝地奔向心中的圣地延安。

来自南洋的华侨青年唱着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告别南洋》,踏歌而行,义愤填膺、同仇敌忾。“你不见尸横长白山,血流在黑龙江?在这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炎黄子孙怎能隔岸观望?”“到延安去”,“到抗日前线去”。当时,印度援华医疗队队长爱德华目睹时隐时现地行进在蜿蜒山路上向延安进发的青年队伍时,由衷地赞叹道:“奇迹,奇迹,这简直就是奇迹!这是20世纪中国的耶路撒冷!

一个国家必须有精神高地,便于人们登高眺望。延安是所有还有理想的中国人心中的耶路撒冷,延安永远是这个世界上还有梦想的中国人的革命圣地。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毛主席指引我党我军进行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了惊天动地、气贯长虹延安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次的回溯革命之旅,缅怀历史、悼念先烈,从我党我军艰苦创业、星火燎原的历程中坚定了信念,汲取了力量和智慧。

70余年弹指一挥,今日的中国今非昔比、日益强大。昔日奔赴延安的爱国志士早已实现他们心中的梦想:一个崭新、强大的中国如旭日东升,巍巍屹立于世界东方。自此至今,再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军队敢在中国的土地上耀武扬威。如今先辈们大多已含笑九泉。什么叫生生不已?什么叫薪火相传?今天我与当年热血青年一样朝气蓬勃、壮怀激烈。在迟到了70余年后,我终于踏上朝圣之路。

之前我从未到过延安,但从历史、地理中对陕北对延安早已熟悉的如同故乡。印象中的陕北有黄土高原、黄河、壶口、轩辕黄帝陵、信天游、延河、窑洞、杨家岭、枣园、秧歌、宝塔山,还有李继迁、范仲淹、李自成,当然还有关于“肤施”地名的美丽传说和无边河边飘来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作春闺梦里人”的悲凉诗句。这次来延安参观学习,心中有莫名的亲切和激动。咱也算“回延安”吧。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延安城、宝塔山、延河水、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 , 中国革命在这里落脚,又从这里出发。在这里,形成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特征的延安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匆匆而来,依依难舍,久久不愿离开延安, 回望雄浑苍莽的黄土高原,我永远记住了王家坪革命纪念馆中一块题为“边区的十个没有”的展版。上面写着: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磨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为什么当时人们向往延安? 延安时期的党风是整出来的! 党纪最严明的时期才能夺取全国胜利, 世之潮流,浩浩荡荡, 顺之则昌, 逆之将亡。

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后迅速取得全国的胜利,不是靠自己所拥有的实力,而是靠自己所树立的榜样,不是靠强大的武装,而是靠执着的理想。或许,这是延安留给后人的最重要的启示,或许,这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理论联系实际的延安精神的强大之处。“忧劳兴国,逸豫亡身”,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先烈们为党和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远不能忘记他们用生命培育的延安精神,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他们

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做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然而今天,我们仍然面临着在中国大地上清除贪污腐败、洋奴买办和官僚主义的艰巨任务。贪污腐败、官僚盛行,正在把中国由强大国家变成肥大国家。此时,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延安的榜样,有必要重新焕发延安的精神,有必要重新高扬延安的理想。 通过几天来的参观、座谈、走访活动,同学们更加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前辈们那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作风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纷纷感慨延安经济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是祖国繁荣昌盛的一个缩影,我们为祖国的富强感到欢欣鼓舞。在延安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延安人民以及全国人民在祖国大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今后,这种精神也必将继续激励着我们用实际行动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相关内容

  • 赴延安暑期社会实践报告1
  • 赴延安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调研革命老区新时期的发展 姓名:李召 学院:技术物理 班级:051212 学号:05121124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着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 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因此,2013年赴延安暑期社会实践我们将唱响"追思 ...

  • 关于延安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指导意义的实践报告
  • 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关于延安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指导意义的实践报告 姓 名:**** 学 号:********* 学 院:**学院 专 业:*****专业 年 级:****级 目录 1.标题 „„„„„„„„„„„„„„„„第3页 2.前言 „„„„„„„„„„„„„„„„第3页 3.活动行程 ...

  • 人力资源管理实习报告实习报告
  • [实习目的] 1.毕业生实习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 2.锻炼自己动手能力,熟悉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运作体系和管理流程,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加深理解并巩固所学专业知识. 3.了解企业需求,加深对企业的认识,适应企业工作环境,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 4.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 ...

  • 收入分配问题
  • 关于延安市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思考 韩艳梅(延安大学政法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延安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差距也在逐步拉大,其主要原因是各县域.各行业.各部门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所引起的,因此,我们要采取种种有效措施,加快落后县域.行业和部门的发展,用发展的手段 ...

  • 延安整风运动
  • 延安整风运动 综述: 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延安整风 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创 举.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 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什么是延安整风运动 ...

  • 第四讲:延安整风
  • 第四讲:延安整风延安整风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卢 毅20世纪40年代的延安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全党范围的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通过延安整风,中国共产党不仅初步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破除了将苏共经验和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教条主义,而且还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 ...

  • 延安市农村社会发展考察报告
  • 延安市农村社会发展考察报告 摘要:本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第22期干部进修班延安考察团分农村社会发展考察报告.本报告考察了影响延安市农民增收和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在营销环节上要大力发展农民营销合作社,政府要为其让出空间,将那些由政府部门翻牌而成的行政性公司或脱钩或解散:农村社区公共事 ...

  •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延安映像
  • 延安映像--感重庆邮电大学红色记忆小分队延安之行作者:郑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一种信仰,感动古今,支撑发展. 无端.一种莫名的精神的向往迫使我来到了您的领域. 看今朝旖旎风光 实践延安行.悠然见南山. 曾幻想,尘土飞扬.黄衣加身的您,是何等的悲哀.曾幻想,秃秃 ...

  • 延安整风运动中的周恩来
  • 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整风运动中,周恩来科学总结经验,严于解剖自己,顾全大局,相忍为党,对整风运动作出很大贡献,并为后人树立了一座不需雕琢的历史丰碑. "毛泽东同志的方向,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