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系统的自组织与他组织_秦书生

第13卷 第3期2005年7月系 统 辩 证 学 学 报

J O U RN A L O F SY ST EM IC DIA L ECT ICS  N o . 3V ol . 13

J ul. , 2005

  文章编号:1005-6408(2005) 03-0069-05

技术系统的自组织与他组织

秦书生

(沈阳理工大学社科部, 辽宁沈阳110168)

  摘 要:技术系统的演化是一个自组织过程。技术系统的进化过程, 尽管有人的参与, 仍是一个自组织的过程。自组织的技术系统观与技术自主论有着根本区别, 是对技术自主论的辩证否定。技术和技术目的受到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强烈制约, 这就是它的他组织特征。技术既是自组织的, 也是他组织的, 是自组织与他组织的统一。

关键词:技术系统; 技术; 自组织; 他组织

中图分类号:N 941      文献标识码:

  技术系统的演化是一个自组织过程。技术系统具有变无序为有序的自组织能力, 它善于在随机涨落中把偶然性和必然性统一起来, 具有自创生、自

生长、自适应、自复制等自组织特性。技术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相互作用是技术系统自组织演化的动力[1]。技术系统内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不断适应、调节, 经过不同阶段和不同的过程, 向更高级的有序化发展, 涌现独特的整体行为与特征, 产生自适应、自组织的趋向有序化的功能。只有从自组织视角分析问题才能理解技术系统由无序向有序转化的自适应、自组织性。

A

然属性, 是人类社会的需要与自然物质运动规律相结合的产物。技术系统的进化除了不断地改善着人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状态, 同时也是人类自己实现体力与心智解放的过程。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为了克服自己的生理机能与劳动对象的矛盾, 人们通过发展技术来扩张自身的自然能力, 并且不断突破生理局限, 增强自己改造自然的活动效率。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是一个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换过程。作为手段和方法的技术必须依靠自然事物和自然过程, 符合自然规律; 现代技术更是人们自觉利用自然科学知识创造出来的。技术, 包括科学技术知识以及由科学知识指导下的技术行为、技术创造物, 不仅要以正确反映自然规律为基础, 而且技术系统的进化本身也必然服从与自然界进化相一致的规律。技术不应也无法摆脱自然界的制约。技术与自然界之间的这种联系与交换关系, 决定了技术系统的进化客观性、自组织性特征。

第二, 技术系统的进化是有规律的。同自然界一样, 技术系统的进化也是一个合乎客观规律的自组织过程, 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必然性。但是, 技术同自然界的一个明显的区别就在于, 技术系统的

1 技术系统进化的客观性、自组织性

技术系统同自然界的本质是一致的, 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自组织发展过程。与自然界不同的是, 技术系统的进化过程中存在有目的、有意识的人参与, 但是, 技术的这一特点并不排斥它同自然界一样具有的物质性、客观性、自组织性特征。因为:

第一, 技术系统的进化对于自然界有着高度的依存性。

技术属于技术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畴, 具有自  收稿日期:2003-10-10

作者简介:秦书生(1963-) , 男, 河北衡水人, 博士,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复杂性与系统科学哲学、技术哲学。

70

系统辩证学学报                第13卷 

进化过程充满了各种不同的人及社会群体的思想、目的、意志和要求等等, 而自然界运动则完全是无意识的自发性过程。技术系统的进化同自然界运动的这个区别, 容易使人们被表面假象所迷惑, 即技术系统的进化进程似乎是无数的偶然现象的简单堆积, 技术系统的进化过程似乎是多变的和无序的, 毫无规律性可言。这种观点认识上的根源就在于被技术系统的进化史上的许多表象和假象所迷惑, 夸大了思想、意志等主观因素的作用, 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在表面的、偶然的、无序的技术系统的进化历史表象背后, 隐藏着必然性的、有序性的客观规律, 必然性总是通过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虽然技术系统的进化历史进程中到处可见思想、意志等主观性的因素, 虽然技术系统的进化历史进程中充满了偶然性因素, 但这些事实不能也无法用来否定技术系统的进化中的客观性、自组织性特征。这是因为, 一定时期的思想、意志等主观因素的具体内涵, 总是由那个时期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人们的目的、要求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 总是取决于其是否符合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及其相吻合的程度; 人们的思想、意志等偶然性因素, 可以造成具体的技术系统的进化过程中的表象, 但不能改变技术系统进化的客观必然性, 不能改变技术系统的进化总趋势。

第三, 技术系统进化规律的决定性与人的主体能动性。

技术系统进化规律的客观性、自组织性特征, 表明了技术系统进化规律的决定性。从技术系统的进化历史的长河来看, 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技术系统进化的客观进程, 这是不以人的目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进程。技术系统的进化规律既是客观的, 又是决定的。

在揭示了技术系统进化规律的客观性和决定性的同时, 也要充分重视作为技术主体要素的人在技术系统进化过程中的自觉能动性, 技术系统的进化规律的决定性与主体的能动性共同作用于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 辩证地统一于这一历史进程。技术系统进化的历史, 就是客观规律与主体自觉活动的统一过程。

首先, 技术系统的进化规律存在于人的能动的实践活动之中, 这一规律的实现也有赖于人的自觉活动。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追求及其实践活动, 使技术系统的进化打上了鲜明的主体性特征。这种主, , 术既是创造人工自然的手段, 也是人工自然的主要内容。技术是人对自然的能动过程, 人们的知识、技能、经验这些主体要素有重要的作用, 即使是在现代技术活动中, 经验性的技能、诀窍和规则仍然是必要的。然而, 仅仅是主体的能力和知识还不能实现技术功能, 技术还是精神向物质转化, 知识化为物质手段和实体的过程。技术是主体的知识、经验、技能与客体要素(工具、机器设备等) 的统一。技术既包含方法、程序、规则等软件, 也包括物质手段的硬件。由此, 技术系统的进化既表现为主体性受动于、受制于客观规律的过程和结果, 又表现为人的主体性本质和要素对象化的、创造性的过程与结果。

其次, 每个人即单个的技术主体要素从事技术发明、技术创造活动, 一方面总是在实现自己微观的、有限的个人追求, 另一方面又总是将自己的这种追求活动汇合成一种“合力”即推动技术系统的进化的客观性力量, 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直接或间接地去创造技术系统进化的历史。

因此, 技术系统的进化过程, 尽管有人的参与, 仍是一个自组织过程。

2 技术自主论的辩证否定

探讨技术系统自组织, 不能抛开技术自主论,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所谓的技术自主论, 就是认为技术按自身的内在逻辑发展, (在某种程度上) 不受人类控制, 独立于人类社会, 自我决定、自我存在、自我增长的观点。在技术自主论的倡导者中, 法国技术哲学家埃吕尔影响最大。埃吕尔等人所说的技术自主性, 实即技术系统的自主性, 在该系统内, 包括了政治的、经济的、伦理的要素, 它们又和技术本身处于相互作用之中。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伦理的要素对于技术而言具有相对独立性, 不应当把它们看成技术系统的要素, 而应当视为技术系统的环境。

我国著名技术哲学家陈昌曙教授对埃吕尔的技术自主论, 既肯定了其积极意义, 又指出了其不足之处。他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埃吕尔技术自主论评价是国内学者中最为深刻的。陈昌曙教授认为, “应当承认, 他的许多观点是有道理的, 虽则也会有其片面性。”

[2]

“对于这位学者提出的观点, 无论我们是

[2]

否赞同, 都应当认真对待。”“应当说, 尽管他有把

 第3期             秦书生:技术系统的自组织与他组织

71

向和缺陷, 但就把技术的独立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点看, 则远胜于先前的学者们。他提出了许多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的观点。”又说, “技术的发展有其相对独立的自我增长特点, 这是极为重要的观点, 也是技术哲学的一个最基本的论点。事实上, 技术的起源和生成, 一方面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 在这点上, 技术有其推动者; 另一方面, 技术又有其自我发育的内在机制和根据, 就此看, 技术亦是原动者。”[2]

在指出埃吕尔技术自主论缺欠时, 陈昌曙教授指出:“然而, 在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上埃吕尔毕竟是陷入片面性的困境, 他鲜明尖锐地指出了技术对社会结构和政治权力的决定作用, 却把政治、经济、伦理都纳入到技术系统和技术环境之中, 至少是否定了政治、经济、伦理等也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从而也就排斥了这些社会因素对技术也有反作用。”

[2]

[2]

条件, 如果没有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条件, 即技术系统自组织的外部环境, 任何优良的技术都难以萌发和成长(产生自组织有序结构) 。只能

停留在潜在技术阶段。技术依赖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技术系统必然包含着基本的输入和输出, 同时也包含着必不可少的中间反馈环节, 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和技术系统之间构成一个基本的循环。通过反馈, 人类调整自己的行为、目标, 合理运用技术。社会环境向技术系统输入负熵流, 以促进技术系统形成有序结构, 实现技术系统的自组织进化。

自组织的技术系统统观是对技术自主论的辩证否定, 它吸收技术自主论的“合理内核”, 去掉了其错误成分, 弥补其缺失, 超越了技术自主论。

3 技术系统的他组织

有的学者认为, 复杂性并非元素的属性, 而是系统对元素进行组织和整合的产物, 是在系统整体层次上涌现出来的东西。复杂系统各单元之间是一个广而紧密联系的网络, 具有自组织特征。“我们把组织分为自组织和他组织两类。按照系统科学界的一般理解, 如果一个系统的空间的或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是在没有特定外部作用下自发形成的, 就称该系统是自组织的, 称它的形成过程为自组织过程。如果一个系统的空间的或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是在特定外部作用下形成的, 就称该系统是他组织的, 称它的形成过程为他组织过程。简言之, 没有外部组织者而形成的是自组织系统, 由外部力量整合起来的是他组织系统。”[3]由于系统与要素的区分是相对的, 自组织与他组织的区分也应是相对的。从某一角度某一层次来看他是组织的过程, 而从另一角度、另一层次来看则可能是自组织过程。“从对立统一规律来看, 他组织作为自组织的矛盾对立面, 是客观存在的东西, 把它区别划分出来是给这种客观存在的东西起个名而已。承认他组织是以肯定自组织为前提的, 没有自组织就没有他组织, 有自组织存在就一定会有他组织存在。”[4]“严格地说, 自组织与他组织是我们在研究方法上对系统的一种分类, 将系统列到不同的范围内, 采取的办法也不同, 同一现象, 我们既可以说它是自组织现象, 又可以说它是他组织现象。”比如说, 人种植的树, 树自身的生长发育显然是一个自组织过程。如果以种植树所在的, [5]

运用系统自组织理论, 能够深刻揭示出技术自我发育、自我增长的根本属性, 正确理解技术自主论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 正确认识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组织的技术系统观与技术自主论是不相同的。技术系统自组织是指一种有序的技术结构自发形成、维持、演化的过程, 即在没有特定外部干预下由于技术系统内部组分相互作用而自行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从一种有序到另一种有序的演化过程。

技术自主论在肯定技术能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这一点上与自组织的技术系统观有相同之处, 但是, 与埃吕尔技术自主论不同的是, 技术系统自组织并不否认外界环境的作用, 任何技术系统是一个开放的耗散结构, 都不是孤立的、封闭的, 都处于一定的自然、社会环境之中, 都要与外界环境进行一定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 这是系统实现自组织的首要条件。技术系统是一种处于“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技术系统的耗散性主要表现在技术系统总是紧随外界自然条件、社会需求的变化, 从外界汲取有益的养料不断地调适自身, 追求更好地适应于外界变化, 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没有外界物质、能量、信息的引入, 技术系统是不会自动的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发展的。技术系统自组织必须满足一定条件, 系统要从环境中汲取足够大的负熵流, 以抵制系统内部的熵增。因而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等技术系统的环境对技术系统自组织具有

的自然生长过程进行比较, 就会发现人种植树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来讲, 是一个他组织过程。如果把人与自然看成是有机统一的复合系统, 保护环境, 促进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的自觉行为, 那么人种树的活动是自组织过程。

“社会系统都是自组织与他组织的某种统一。就地方系统看, 中央的命令是他组织指令, 若就整个国家而言, 又是自组织的, 中央是这个整系统的一个子系统。”[6]“自组织与他组织也是两个矛盾的方面, 相互制约, 相互渗透。”现实世界不存在纯粹的自组织, 也没有纯粹的他组织。一切他组织都是在外部环境的特定约束和限制下进行的, 环境的限制就是外在的组织力, 即他组织力。另一方面, 一切人工制品都需要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技术的长期发展是一种自发过程, 有不可预测性, 这些又是自组织的特征。所以, 复杂巨系统, 尤其是社会系统, 都是自组织与他组织的某种统一。在短的时间尺度上看, 人的任何自觉行为都是有计划的, 因而所有社会系统都是他组织。但在足够长的时间尺度上, 社会系统形成演化都是自组织的, 充满各种自发性, 无法预料的新现象、新模式、新动向在无法预料的时间出现。一切自觉的他组织行为要获得成功, 必须尊重和顺应这种自发性, 找出与其适应的组织方式和行动方案。”技术既是自组织的, 也是他组织的, 是自组织与他组织的统一。

所谓技术系统他组织是指技术和技术目的受到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强烈制约。“技术本身即富有一种政治伦理涵意, 技术能用来服务于政治、军事目的, 是国际竞争的筹码, 是军事实力的支柱。在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下, 技术本身就是商品, 是企业谋取最大利益的手段, 技术活动(如发明) 也只有在社会的共同协作下才能产生和实现。技术无疑参考文献:

[3]

要改变人类社会生活及人们的生存状况, 引起社会的道德面貌和人们的价值观念的变化。”[7]所谓技术系统他组织有两方面含义:第一, 技术毕竟是一种人的活动, 是在社会中生活的人为了实现某些目的而制造的, 因而技术的发展必然要受到从事技术的人的制约, 要受到参与其中的人的有意识的价值观念支配。第二, 技术的创新、发展及应用必然受到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制约。一切科学都要以社会为策源地, 科学分析的问题只有在社会进程中才得以提出, 也只有在社会中才能找到答案。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必须置于社会经济的前提之下。技术作为社会的建构物,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必然受到社会的占支配地位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向的制约, 同时还要受到某种社会制度的影响。正如专利制度的建立导致了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的确立。

技术的负面效应主要是技术系统他组织造成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资本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工人实行专制和进行勒索, 造成了人工物质生活上的贫困和精神生活上的空虚, 身处一种异化状态, 这种状况就是由对技术的他组织使用方式造成的。至于投掷炸弹、原子弹来杀伤人类, 就更不必说了。技术终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 正是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洞见”到新的发明, 而且只有人才能成为技术的使用者, 使用技术执行某种职能, 人的不同目的制约着技术的不同的使用方向, 不同的社会制度制约着技术的不同的使用性质。工业文明时代, 人类利用先进的工具、技术不顾一切地掠夺开发各种自然资源, 并把废弃物抛弃在周围环境之中, 造成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是典型技术系统的他组织[8]。

[1] 秦书生, 陈凡. 技术系统自组织演化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3(1):34-36. [2] 陈昌曙. 技术哲学引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136, 216, 217-218, 137, 137. [3] 苗东升. 分形与复杂性[J].系统辩证学学报, 2003, 11(2):11-12.

[4] 秦书生. 泛化的与本意的“自组织”质疑[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2(11):24. [5] 许国志. 系统科学[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0. 179. [6] 苗东升. 系统科学精要[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171. [7] 陈向义. 论技术的相对自主性[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2(4):30.

[8] 秦远建. 技术发展的自组织过程探讨[J].系统辩证学学报, 1997, 5(3):86-88.

Self -organization and Herter -organization of Technological System

QING Shu -sheng

(Social Science Department , Sheng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Shengyang 110168, China )

Abstract :The ev olution of techno logical sy stem is a self-o rganizatio n process though it inv olves man ' s participa tion . Technolo gical system co ncept of self -orga nization is different essentially from independent theo ry of tech nolog y, w hich is a dialectical nega tion o f independent theo ry of technolog y. Tech nolo gy itself and tech nolog y object is stro ng ly effected a nd restricted by socia l economy , poly tics and culture that is its her ter -org anization characteristic . Techno logy is bo th self -o rg anized a nd herter -o rganized , it is the unity of self-o rg aniza tio n and herter-o rg aniza tion.

Key words :technological system; technolog y; self-o rganizatio n; herter-o rg aniza tion

(上接第68页)

4 后论

知识动力学作为新的组织哲学观, 还可以对学习

不断涌现, 增加组织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而组织的

知识进化中, 也会有数据到信息, 信息到知识的屏蔽因子, 但这个认识延迟所造成的知识延迟就更为复杂了。因为在它们的进化环节上, 组织管理中的一种数

型组织的学习复杂性和组织知识进化的复杂性的认据在优秀的管理者(或个人) 看来是可以直接成为组识有所提高, 它也是一个可以便捷使用的理论模型。织中的知识的。但这个跳越可能会在组织的实践中被在组织的学习过程中, 个人知识要能成为组织知识, 屏蔽, 只有当组织中的所有数据都完成到信息的进化就必须尽可能地降低组织知识屏蔽的负面效应——知识延迟。组织就必须塑造出一个有利于多方互动的激发新知识的组织环境, 激励成员通过讨论、深度汇谈、经验交流等途径, 让新观点与组织知识在组织中参考文献:

[1] 林学达, 冯鹏志. 创新系统软动力学研究纲要[J ].科学学研究, 2002(1):94-98.

后才可能真正成为组织中的知识。所以, 在知识序背

后的影响变量是复杂多元反馈的, 这也是组织复杂性的表现。

The Complexity of Knowledge Mask and Knowledge Delay in Organization

LIN Xue -da

(the Central Scho ol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 Beijing 100091, China )

Abstract :The author tries to analy se the com plexity o f know ledg e mask and know ledge delay in o rganizatio n fro m the ang le o f the know ledg e dynamics o f g eneral org anization . The theo retical frame is an creative a pproach to studying kno wledg e ma nagement , kno w ledge innov atio n and learning org anization .

Key words :kno w ledge o rder; know ledg e mask; kno w ledge delay

第13卷 第3期2005年7月系 统 辩 证 学 学 报

J O U RN A L O F SY ST EM IC DIA L ECT ICS  N o . 3V ol . 13

J ul. , 2005

  文章编号:1005-6408(2005) 03-0069-05

技术系统的自组织与他组织

秦书生

(沈阳理工大学社科部, 辽宁沈阳110168)

  摘 要:技术系统的演化是一个自组织过程。技术系统的进化过程, 尽管有人的参与, 仍是一个自组织的过程。自组织的技术系统观与技术自主论有着根本区别, 是对技术自主论的辩证否定。技术和技术目的受到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强烈制约, 这就是它的他组织特征。技术既是自组织的, 也是他组织的, 是自组织与他组织的统一。

关键词:技术系统; 技术; 自组织; 他组织

中图分类号:N 941      文献标识码:

  技术系统的演化是一个自组织过程。技术系统具有变无序为有序的自组织能力, 它善于在随机涨落中把偶然性和必然性统一起来, 具有自创生、自

生长、自适应、自复制等自组织特性。技术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相互作用是技术系统自组织演化的动力[1]。技术系统内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不断适应、调节, 经过不同阶段和不同的过程, 向更高级的有序化发展, 涌现独特的整体行为与特征, 产生自适应、自组织的趋向有序化的功能。只有从自组织视角分析问题才能理解技术系统由无序向有序转化的自适应、自组织性。

A

然属性, 是人类社会的需要与自然物质运动规律相结合的产物。技术系统的进化除了不断地改善着人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状态, 同时也是人类自己实现体力与心智解放的过程。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为了克服自己的生理机能与劳动对象的矛盾, 人们通过发展技术来扩张自身的自然能力, 并且不断突破生理局限, 增强自己改造自然的活动效率。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是一个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换过程。作为手段和方法的技术必须依靠自然事物和自然过程, 符合自然规律; 现代技术更是人们自觉利用自然科学知识创造出来的。技术, 包括科学技术知识以及由科学知识指导下的技术行为、技术创造物, 不仅要以正确反映自然规律为基础, 而且技术系统的进化本身也必然服从与自然界进化相一致的规律。技术不应也无法摆脱自然界的制约。技术与自然界之间的这种联系与交换关系, 决定了技术系统的进化客观性、自组织性特征。

第二, 技术系统的进化是有规律的。同自然界一样, 技术系统的进化也是一个合乎客观规律的自组织过程, 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必然性。但是, 技术同自然界的一个明显的区别就在于, 技术系统的

1 技术系统进化的客观性、自组织性

技术系统同自然界的本质是一致的, 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自组织发展过程。与自然界不同的是, 技术系统的进化过程中存在有目的、有意识的人参与, 但是, 技术的这一特点并不排斥它同自然界一样具有的物质性、客观性、自组织性特征。因为:

第一, 技术系统的进化对于自然界有着高度的依存性。

技术属于技术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畴, 具有自  收稿日期:2003-10-10

作者简介:秦书生(1963-) , 男, 河北衡水人, 博士,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复杂性与系统科学哲学、技术哲学。

70

系统辩证学学报                第13卷 

进化过程充满了各种不同的人及社会群体的思想、目的、意志和要求等等, 而自然界运动则完全是无意识的自发性过程。技术系统的进化同自然界运动的这个区别, 容易使人们被表面假象所迷惑, 即技术系统的进化进程似乎是无数的偶然现象的简单堆积, 技术系统的进化过程似乎是多变的和无序的, 毫无规律性可言。这种观点认识上的根源就在于被技术系统的进化史上的许多表象和假象所迷惑, 夸大了思想、意志等主观因素的作用, 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在表面的、偶然的、无序的技术系统的进化历史表象背后, 隐藏着必然性的、有序性的客观规律, 必然性总是通过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虽然技术系统的进化历史进程中到处可见思想、意志等主观性的因素, 虽然技术系统的进化历史进程中充满了偶然性因素, 但这些事实不能也无法用来否定技术系统的进化中的客观性、自组织性特征。这是因为, 一定时期的思想、意志等主观因素的具体内涵, 总是由那个时期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人们的目的、要求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 总是取决于其是否符合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及其相吻合的程度; 人们的思想、意志等偶然性因素, 可以造成具体的技术系统的进化过程中的表象, 但不能改变技术系统进化的客观必然性, 不能改变技术系统的进化总趋势。

第三, 技术系统进化规律的决定性与人的主体能动性。

技术系统进化规律的客观性、自组织性特征, 表明了技术系统进化规律的决定性。从技术系统的进化历史的长河来看, 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技术系统进化的客观进程, 这是不以人的目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进程。技术系统的进化规律既是客观的, 又是决定的。

在揭示了技术系统进化规律的客观性和决定性的同时, 也要充分重视作为技术主体要素的人在技术系统进化过程中的自觉能动性, 技术系统的进化规律的决定性与主体的能动性共同作用于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 辩证地统一于这一历史进程。技术系统进化的历史, 就是客观规律与主体自觉活动的统一过程。

首先, 技术系统的进化规律存在于人的能动的实践活动之中, 这一规律的实现也有赖于人的自觉活动。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追求及其实践活动, 使技术系统的进化打上了鲜明的主体性特征。这种主, , 术既是创造人工自然的手段, 也是人工自然的主要内容。技术是人对自然的能动过程, 人们的知识、技能、经验这些主体要素有重要的作用, 即使是在现代技术活动中, 经验性的技能、诀窍和规则仍然是必要的。然而, 仅仅是主体的能力和知识还不能实现技术功能, 技术还是精神向物质转化, 知识化为物质手段和实体的过程。技术是主体的知识、经验、技能与客体要素(工具、机器设备等) 的统一。技术既包含方法、程序、规则等软件, 也包括物质手段的硬件。由此, 技术系统的进化既表现为主体性受动于、受制于客观规律的过程和结果, 又表现为人的主体性本质和要素对象化的、创造性的过程与结果。

其次, 每个人即单个的技术主体要素从事技术发明、技术创造活动, 一方面总是在实现自己微观的、有限的个人追求, 另一方面又总是将自己的这种追求活动汇合成一种“合力”即推动技术系统的进化的客观性力量, 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直接或间接地去创造技术系统进化的历史。

因此, 技术系统的进化过程, 尽管有人的参与, 仍是一个自组织过程。

2 技术自主论的辩证否定

探讨技术系统自组织, 不能抛开技术自主论,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所谓的技术自主论, 就是认为技术按自身的内在逻辑发展, (在某种程度上) 不受人类控制, 独立于人类社会, 自我决定、自我存在、自我增长的观点。在技术自主论的倡导者中, 法国技术哲学家埃吕尔影响最大。埃吕尔等人所说的技术自主性, 实即技术系统的自主性, 在该系统内, 包括了政治的、经济的、伦理的要素, 它们又和技术本身处于相互作用之中。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伦理的要素对于技术而言具有相对独立性, 不应当把它们看成技术系统的要素, 而应当视为技术系统的环境。

我国著名技术哲学家陈昌曙教授对埃吕尔的技术自主论, 既肯定了其积极意义, 又指出了其不足之处。他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埃吕尔技术自主论评价是国内学者中最为深刻的。陈昌曙教授认为, “应当承认, 他的许多观点是有道理的, 虽则也会有其片面性。”

[2]

“对于这位学者提出的观点, 无论我们是

[2]

否赞同, 都应当认真对待。”“应当说, 尽管他有把

 第3期             秦书生:技术系统的自组织与他组织

71

向和缺陷, 但就把技术的独立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点看, 则远胜于先前的学者们。他提出了许多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的观点。”又说, “技术的发展有其相对独立的自我增长特点, 这是极为重要的观点, 也是技术哲学的一个最基本的论点。事实上, 技术的起源和生成, 一方面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 在这点上, 技术有其推动者; 另一方面, 技术又有其自我发育的内在机制和根据, 就此看, 技术亦是原动者。”[2]

在指出埃吕尔技术自主论缺欠时, 陈昌曙教授指出:“然而, 在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上埃吕尔毕竟是陷入片面性的困境, 他鲜明尖锐地指出了技术对社会结构和政治权力的决定作用, 却把政治、经济、伦理都纳入到技术系统和技术环境之中, 至少是否定了政治、经济、伦理等也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从而也就排斥了这些社会因素对技术也有反作用。”

[2]

[2]

条件, 如果没有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条件, 即技术系统自组织的外部环境, 任何优良的技术都难以萌发和成长(产生自组织有序结构) 。只能

停留在潜在技术阶段。技术依赖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技术系统必然包含着基本的输入和输出, 同时也包含着必不可少的中间反馈环节, 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和技术系统之间构成一个基本的循环。通过反馈, 人类调整自己的行为、目标, 合理运用技术。社会环境向技术系统输入负熵流, 以促进技术系统形成有序结构, 实现技术系统的自组织进化。

自组织的技术系统统观是对技术自主论的辩证否定, 它吸收技术自主论的“合理内核”, 去掉了其错误成分, 弥补其缺失, 超越了技术自主论。

3 技术系统的他组织

有的学者认为, 复杂性并非元素的属性, 而是系统对元素进行组织和整合的产物, 是在系统整体层次上涌现出来的东西。复杂系统各单元之间是一个广而紧密联系的网络, 具有自组织特征。“我们把组织分为自组织和他组织两类。按照系统科学界的一般理解, 如果一个系统的空间的或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是在没有特定外部作用下自发形成的, 就称该系统是自组织的, 称它的形成过程为自组织过程。如果一个系统的空间的或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是在特定外部作用下形成的, 就称该系统是他组织的, 称它的形成过程为他组织过程。简言之, 没有外部组织者而形成的是自组织系统, 由外部力量整合起来的是他组织系统。”[3]由于系统与要素的区分是相对的, 自组织与他组织的区分也应是相对的。从某一角度某一层次来看他是组织的过程, 而从另一角度、另一层次来看则可能是自组织过程。“从对立统一规律来看, 他组织作为自组织的矛盾对立面, 是客观存在的东西, 把它区别划分出来是给这种客观存在的东西起个名而已。承认他组织是以肯定自组织为前提的, 没有自组织就没有他组织, 有自组织存在就一定会有他组织存在。”[4]“严格地说, 自组织与他组织是我们在研究方法上对系统的一种分类, 将系统列到不同的范围内, 采取的办法也不同, 同一现象, 我们既可以说它是自组织现象, 又可以说它是他组织现象。”比如说, 人种植的树, 树自身的生长发育显然是一个自组织过程。如果以种植树所在的, [5]

运用系统自组织理论, 能够深刻揭示出技术自我发育、自我增长的根本属性, 正确理解技术自主论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 正确认识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组织的技术系统观与技术自主论是不相同的。技术系统自组织是指一种有序的技术结构自发形成、维持、演化的过程, 即在没有特定外部干预下由于技术系统内部组分相互作用而自行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从一种有序到另一种有序的演化过程。

技术自主论在肯定技术能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这一点上与自组织的技术系统观有相同之处, 但是, 与埃吕尔技术自主论不同的是, 技术系统自组织并不否认外界环境的作用, 任何技术系统是一个开放的耗散结构, 都不是孤立的、封闭的, 都处于一定的自然、社会环境之中, 都要与外界环境进行一定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 这是系统实现自组织的首要条件。技术系统是一种处于“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技术系统的耗散性主要表现在技术系统总是紧随外界自然条件、社会需求的变化, 从外界汲取有益的养料不断地调适自身, 追求更好地适应于外界变化, 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没有外界物质、能量、信息的引入, 技术系统是不会自动的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发展的。技术系统自组织必须满足一定条件, 系统要从环境中汲取足够大的负熵流, 以抵制系统内部的熵增。因而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等技术系统的环境对技术系统自组织具有

的自然生长过程进行比较, 就会发现人种植树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来讲, 是一个他组织过程。如果把人与自然看成是有机统一的复合系统, 保护环境, 促进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的自觉行为, 那么人种树的活动是自组织过程。

“社会系统都是自组织与他组织的某种统一。就地方系统看, 中央的命令是他组织指令, 若就整个国家而言, 又是自组织的, 中央是这个整系统的一个子系统。”[6]“自组织与他组织也是两个矛盾的方面, 相互制约, 相互渗透。”现实世界不存在纯粹的自组织, 也没有纯粹的他组织。一切他组织都是在外部环境的特定约束和限制下进行的, 环境的限制就是外在的组织力, 即他组织力。另一方面, 一切人工制品都需要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技术的长期发展是一种自发过程, 有不可预测性, 这些又是自组织的特征。所以, 复杂巨系统, 尤其是社会系统, 都是自组织与他组织的某种统一。在短的时间尺度上看, 人的任何自觉行为都是有计划的, 因而所有社会系统都是他组织。但在足够长的时间尺度上, 社会系统形成演化都是自组织的, 充满各种自发性, 无法预料的新现象、新模式、新动向在无法预料的时间出现。一切自觉的他组织行为要获得成功, 必须尊重和顺应这种自发性, 找出与其适应的组织方式和行动方案。”技术既是自组织的, 也是他组织的, 是自组织与他组织的统一。

所谓技术系统他组织是指技术和技术目的受到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强烈制约。“技术本身即富有一种政治伦理涵意, 技术能用来服务于政治、军事目的, 是国际竞争的筹码, 是军事实力的支柱。在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下, 技术本身就是商品, 是企业谋取最大利益的手段, 技术活动(如发明) 也只有在社会的共同协作下才能产生和实现。技术无疑参考文献:

[3]

要改变人类社会生活及人们的生存状况, 引起社会的道德面貌和人们的价值观念的变化。”[7]所谓技术系统他组织有两方面含义:第一, 技术毕竟是一种人的活动, 是在社会中生活的人为了实现某些目的而制造的, 因而技术的发展必然要受到从事技术的人的制约, 要受到参与其中的人的有意识的价值观念支配。第二, 技术的创新、发展及应用必然受到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制约。一切科学都要以社会为策源地, 科学分析的问题只有在社会进程中才得以提出, 也只有在社会中才能找到答案。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必须置于社会经济的前提之下。技术作为社会的建构物,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必然受到社会的占支配地位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向的制约, 同时还要受到某种社会制度的影响。正如专利制度的建立导致了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的确立。

技术的负面效应主要是技术系统他组织造成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资本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工人实行专制和进行勒索, 造成了人工物质生活上的贫困和精神生活上的空虚, 身处一种异化状态, 这种状况就是由对技术的他组织使用方式造成的。至于投掷炸弹、原子弹来杀伤人类, 就更不必说了。技术终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 正是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洞见”到新的发明, 而且只有人才能成为技术的使用者, 使用技术执行某种职能, 人的不同目的制约着技术的不同的使用方向, 不同的社会制度制约着技术的不同的使用性质。工业文明时代, 人类利用先进的工具、技术不顾一切地掠夺开发各种自然资源, 并把废弃物抛弃在周围环境之中, 造成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是典型技术系统的他组织[8]。

[1] 秦书生, 陈凡. 技术系统自组织演化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3(1):34-36. [2] 陈昌曙. 技术哲学引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136, 216, 217-218, 137, 137. [3] 苗东升. 分形与复杂性[J].系统辩证学学报, 2003, 11(2):11-12.

[4] 秦书生. 泛化的与本意的“自组织”质疑[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2(11):24. [5] 许国志. 系统科学[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0. 179. [6] 苗东升. 系统科学精要[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171. [7] 陈向义. 论技术的相对自主性[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2(4):30.

[8] 秦远建. 技术发展的自组织过程探讨[J].系统辩证学学报, 1997, 5(3):86-88.

Self -organization and Herter -organization of Technological System

QING Shu -sheng

(Social Science Department , Sheng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Shengyang 110168, China )

Abstract :The ev olution of techno logical sy stem is a self-o rganizatio n process though it inv olves man ' s participa tion . Technolo gical system co ncept of self -orga nization is different essentially from independent theo ry of tech nolog y, w hich is a dialectical nega tion o f independent theo ry of technolog y. Tech nolo gy itself and tech nolog y object is stro ng ly effected a nd restricted by socia l economy , poly tics and culture that is its her ter -org anization characteristic . Techno logy is bo th self -o rg anized a nd herter -o rganized , it is the unity of self-o rg aniza tio n and herter-o rg aniza tion.

Key words :technological system; technolog y; self-o rganizatio n; herter-o rg aniza tion

(上接第68页)

4 后论

知识动力学作为新的组织哲学观, 还可以对学习

不断涌现, 增加组织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而组织的

知识进化中, 也会有数据到信息, 信息到知识的屏蔽因子, 但这个认识延迟所造成的知识延迟就更为复杂了。因为在它们的进化环节上, 组织管理中的一种数

型组织的学习复杂性和组织知识进化的复杂性的认据在优秀的管理者(或个人) 看来是可以直接成为组识有所提高, 它也是一个可以便捷使用的理论模型。织中的知识的。但这个跳越可能会在组织的实践中被在组织的学习过程中, 个人知识要能成为组织知识, 屏蔽, 只有当组织中的所有数据都完成到信息的进化就必须尽可能地降低组织知识屏蔽的负面效应——知识延迟。组织就必须塑造出一个有利于多方互动的激发新知识的组织环境, 激励成员通过讨论、深度汇谈、经验交流等途径, 让新观点与组织知识在组织中参考文献:

[1] 林学达, 冯鹏志. 创新系统软动力学研究纲要[J ].科学学研究, 2002(1):94-98.

后才可能真正成为组织中的知识。所以, 在知识序背

后的影响变量是复杂多元反馈的, 这也是组织复杂性的表现。

The Complexity of Knowledge Mask and Knowledge Delay in Organization

LIN Xue -da

(the Central Scho ol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 Beijing 100091, China )

Abstract :The author tries to analy se the com plexity o f know ledg e mask and know ledge delay in o rganizatio n fro m the ang le o f the know ledg e dynamics o f g eneral org anization . The theo retical frame is an creative a pproach to studying kno wledg e ma nagement , kno w ledge innov atio n and learning org anization .

Key words :kno w ledge o rder; know ledg e mask; kno w ledge delay


相关内容

  • 学习魏书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 本学期的第一周为我区师德教育周,我校组织我们全体教师学习了国家特级教师魏书生的先进事迹.学习中我始终有一个问题索绕在我的脑海,是什么力量驱使他如此超乎寻常?魏书生如此完美,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人们主要应该学习他什么?思来想去,我终于从他的职业生涯及他的人生艺术.教育艺术和教学艺术中体味出他的力量 ...

  • 中小学教师培训教研教学资源库介绍新
  • 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学教研资源库 一.内容特点 █整合国内著名的教育专家魏书生.李镇西.钟志农,周弘,著名礼仪专家金正昆.青少年性教育专家张超.红色演讲家校园德育教育专家邹越.国内前沿的成功教育专家董进宇博士.赏识教育专家周弘等名人专家的讲座.涉及教学教研.学校管理.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兴趣活动等各 ...

  • 魏书生学校管理思想中的优势特色及成功案例
  • 魏书生学校管理思想的优势特色及成功案例 一.学校管理思想优势特色及成功案例 魏书生学校管理工作上成功的奥秘就是提练管理的核心并分解,然后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有艺术的执行,发挥各项管理的作用.魏书生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目标管理,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的,时间管理,空 间管理,效率管理,信息管理 ...

  • 东北教育考察报告
  • 东北教育考察报告 3月5日, 我们在教体局刘**.李**等领导的带领下,一行33人,考察.参观.学习了辽宁省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实验中学(盘山中学).辽河小学.大连市软件园双语学校.沙河口区中心小学.天津市郭庄子中学和滨湖小学等7个学校.听了11节课和两场专家报告.以及7个学校校长的经验介绍,于3月 ...

  • 语文知识树
  • "语文知识树"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魏书生老师有感于当时语文教育考题泛滥.教学缺乏序列的现状,引导学生画出来的.它的由来主要基于语文课的两个特点:"第一,每篇课文,即使是最浅显的课文,人们都能够围绕它设计出成千上万道考试题.第二,每篇课文,即使是千古名篇,讲课时你 ...

  • 学习魏书生班级管理心得体会
  • " 我属于愿意当班主任的那类教师.我总觉得,做教师而不当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吃了大亏."魏书生如是说.的确,魏书生教了解18年的书,当了17年的班主任.就在他任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兼书记期间,还兼任一至两个班的班主任,足见其对班主任这一工作的青睐.由此可见,&quo ...

  • 文献检索打印
  • 1.绪论复习 1 下列哪个数据库能检索到核心期刊的全文?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书生之家中经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国研网 2 百科全书属于三次文献 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3 文献中,ISBN是指国际标准书号 国际标准书号图书编号国际连续出版物号中国连续出版物号 4 下列选项中属于连续出 ...

  • 暑期挂职锻炼总结报告
  • 暑期挂职锻炼 总结报告 教师姓名: 刘雪梅 所在学部: 计算机软件学部 挂职单位: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 管委会产业发展规划处 挂职岗位: 处长助理 挂职时间: 2009年7月-8月 北京城市学院 计算机软件学部 目 录 一.挂职锻炼单位简介 ............................. ...

  • 我国生态环境技术发展中的道德问题探析
  • 摘 要:在严峻的资源和环境问题面前,我国生态环境技术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也出现了诸多方面的道德问题.产生道德问题的原因不仅涉及到道德范畴,也涉及到文化.经济.技术等多个因素.,因此,解决这些道德问题的路径除了需要道德建设之外,也需要积极健全和落实相关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生态环境技术:道德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