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碘为何能防核辐射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发生后,我国一些公众盲目抢购碘盐,欧美部分公众开始抢购碘片,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靠吃碘来防核辐射。那么,吃碘防核辐射的机理何在?碘究竟能不能应对各种核辐射?

核电站是靠放射性物质的裂变来产生能量的,正常状态下放射性物质在多层防护装置中发生核反应,为发电提供能量。当发生核泄漏时,核反应中产生的各种放射性物质就会播散出来,对周围环境产生危害。这些物质包括放射性铯、铀、钚、碘以及氮、氩等,其中放射性铯、铀、钚、碘对人体都是有害的,放射性氮几秒钟后就很快会衰变,而放射性氩则对身体无害。相比较而言,铯、铀、钚,一般不易泄漏,而且其损伤人体,不以某个特定器官为靶标,生活中除远离屏蔽外,尚没有特定的防护方法。而放射性碘较易泄漏,且容易损伤年轻人的甲状腺这一特定器官。有研究表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放射性碘是最大的损伤因素,该事故造成年龄在0~18周岁的人群暴发甲状腺癌病例超过了5000例。

碘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健康成人体内碘的总量约为30mg,其中70%~80%存在于甲状腺内,是合成甲状腺素的主要原料。而甲状腺素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维持生长发育的一种重要激素。为了有足够的原料合成身体需要的甲状腺素,甲状腺具备了很强的摄取和浓缩碘的能力,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甲状腺细胞内含碘浓度比血浆高25倍。日常生活中甲状腺从食物中摄取的是无放射性的碘,而当发生核泄漏时,随着放射性碘即碘131在周围环境中的浓度增高,通过人体吸入和皮肤接触对人体造成损伤。而对碘“情有独钟”的甲状腺,不分青红皂白,就会将绝大部分碘131摄入到甲状腺组织中。碘131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碘,它属于一种高毒性核素,具有放射性,在其衰变时释放的射线,会损伤甲状腺细胞,持续大剂量会导致甲状腺肿、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萎缩等,远后期会使甲状腺癌的发生率增加。“服碘防护”就是指在核事故已经或可能导致释放碘的放射性同位素时,服用含有非放射性碘的化合物(碘化钾),使甲状腺组织内充满稳定的碘,不留空席给外来的碘131。有专家形象地说,甲状腺就好比一个阵地,“外敌”——碘131要“入侵”时,便先让不损害自己的稳定碘,去占领阵地,使“外敌”无立足之地,只好排出体外,达到维护身体健康的目的。有研究表明,如果在吸入放射性碘的同时服用稳定性碘,能阻断90%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的沉积。在吸入放射性碘数小时内服用稳定性碘,仍可使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的量降低一半左右。对无色无声,无味无臭,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仪器来探测和量度的核辐射来说,用碘片降低甚至防范碘131的危害,也许是人类目前唯一可主动采取的防护措施。因为如此,目前世界上每一个运营的核电厂,都将预存碘化钾药片作为必备的应急方案之一。

服用碘可封闭甲状腺,让放射性碘无法“入侵”,但是碘片不能防止其他的放射性物质,比如最近东京电力公司测出的铯、钚等。所以发生核泄漏时,需要将吃碘片和其他防护措施一起配合使用,如远离放射源、隐蔽待于室内、关闭门窗等。

此外,是否服用碘片,要根据当地政府部门的指导,不能擅自服用。成年人推荐量为100毫克碘,孕妇和3~12岁的儿童50毫克,3岁以下儿童25毫克。过量摄碘也会导致碘中毒,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而服用加碘盐并不能起到服用碘片的作用。专家计算,成年人需一次摄入3公斤加碘盐才能达到一片碘片的剂量,这远远超出了人类能承受的盐的一次性摄入量。日常生活中,我们可通过多吃海带、紫菜、螺旋藻等藻类食品,来增加碘的摄入。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发生后,我国一些公众盲目抢购碘盐,欧美部分公众开始抢购碘片,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靠吃碘来防核辐射。那么,吃碘防核辐射的机理何在?碘究竟能不能应对各种核辐射?

核电站是靠放射性物质的裂变来产生能量的,正常状态下放射性物质在多层防护装置中发生核反应,为发电提供能量。当发生核泄漏时,核反应中产生的各种放射性物质就会播散出来,对周围环境产生危害。这些物质包括放射性铯、铀、钚、碘以及氮、氩等,其中放射性铯、铀、钚、碘对人体都是有害的,放射性氮几秒钟后就很快会衰变,而放射性氩则对身体无害。相比较而言,铯、铀、钚,一般不易泄漏,而且其损伤人体,不以某个特定器官为靶标,生活中除远离屏蔽外,尚没有特定的防护方法。而放射性碘较易泄漏,且容易损伤年轻人的甲状腺这一特定器官。有研究表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放射性碘是最大的损伤因素,该事故造成年龄在0~18周岁的人群暴发甲状腺癌病例超过了5000例。

碘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健康成人体内碘的总量约为30mg,其中70%~80%存在于甲状腺内,是合成甲状腺素的主要原料。而甲状腺素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维持生长发育的一种重要激素。为了有足够的原料合成身体需要的甲状腺素,甲状腺具备了很强的摄取和浓缩碘的能力,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甲状腺细胞内含碘浓度比血浆高25倍。日常生活中甲状腺从食物中摄取的是无放射性的碘,而当发生核泄漏时,随着放射性碘即碘131在周围环境中的浓度增高,通过人体吸入和皮肤接触对人体造成损伤。而对碘“情有独钟”的甲状腺,不分青红皂白,就会将绝大部分碘131摄入到甲状腺组织中。碘131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碘,它属于一种高毒性核素,具有放射性,在其衰变时释放的射线,会损伤甲状腺细胞,持续大剂量会导致甲状腺肿、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萎缩等,远后期会使甲状腺癌的发生率增加。“服碘防护”就是指在核事故已经或可能导致释放碘的放射性同位素时,服用含有非放射性碘的化合物(碘化钾),使甲状腺组织内充满稳定的碘,不留空席给外来的碘131。有专家形象地说,甲状腺就好比一个阵地,“外敌”——碘131要“入侵”时,便先让不损害自己的稳定碘,去占领阵地,使“外敌”无立足之地,只好排出体外,达到维护身体健康的目的。有研究表明,如果在吸入放射性碘的同时服用稳定性碘,能阻断90%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的沉积。在吸入放射性碘数小时内服用稳定性碘,仍可使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的量降低一半左右。对无色无声,无味无臭,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仪器来探测和量度的核辐射来说,用碘片降低甚至防范碘131的危害,也许是人类目前唯一可主动采取的防护措施。因为如此,目前世界上每一个运营的核电厂,都将预存碘化钾药片作为必备的应急方案之一。

服用碘可封闭甲状腺,让放射性碘无法“入侵”,但是碘片不能防止其他的放射性物质,比如最近东京电力公司测出的铯、钚等。所以发生核泄漏时,需要将吃碘片和其他防护措施一起配合使用,如远离放射源、隐蔽待于室内、关闭门窗等。

此外,是否服用碘片,要根据当地政府部门的指导,不能擅自服用。成年人推荐量为100毫克碘,孕妇和3~12岁的儿童50毫克,3岁以下儿童25毫克。过量摄碘也会导致碘中毒,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而服用加碘盐并不能起到服用碘片的作用。专家计算,成年人需一次摄入3公斤加碘盐才能达到一片碘片的剂量,这远远超出了人类能承受的盐的一次性摄入量。日常生活中,我们可通过多吃海带、紫菜、螺旋藻等藻类食品,来增加碘的摄入。


相关内容

  • 雾霾为何频发
  • 20天内多次来袭,中央气象台专家解读-- 雾霾为何频发 31日本次雾霾天气将减弱结束 本报记者 刘 毅 < 人民日报 >( 2013年01月28日   09 版) 1月27日,今年第四次雾霾侵扰京城,北京市气象台当日11时发布霾黄色预警.而中央气象台27日连续第二天发布大雾蓝色预警:预计 ...

  • 黑体辐射实验(讲义)
  • 黑体辐射实验 教学目的 1.掌握和了解黑体辐射的光谱分布--普朗克辐射定律: 2.掌握和了解黑体辐射的积分辐射--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 3.掌握和了解维恩位移定律. 重难点 难点:WGH-10黑体实验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重点:通过实验掌握黑体辐射的光谱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实验观察与 ...

  • 核辐射物理及探测学
  • 习题集 第一章习题 1-1 当电子的速度为2.5×108m ·s -1时, 它的动能和总能量各为多少MeV? 1-2 将α粒子的速度加速至光速的0.95时, α粒子的质量为多少u? 合多少g? 1-3 t=25℃, p=1.013×10Pa 时, S+O2→SO 2的反应热q=296.9kJ·mol ...

  • 气象学与气候学习题2
  • 18气象学习题(有答案)-2 9.假如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铅直,地球上还会有:10.为何长日照植物大多原产于高纬度地区,而短日:11.对长日照作物和短日照植物进行南北引种,哪一: 12.已知日地平均距离为1.495×108公里,:14.根据水平面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的计算式,分:16.任一坡面上太 ...

  • 中国为何要建无国问津的磁悬浮列车
  • 王贵成/文 我们中国不愧是具有"特色"的国家,外国人不敢用.不敢建造的项目,到了中国就能畅通无阻地建成使用.磁悬浮列车专线在上海的建成就是一个明显的事例. 本来,磁悬浮技术是德国人的一个高科技发明.1922年,德国人赫尔曼·肯佩尔提出电磁悬浮构想.1934年申请获得磁悬浮列车的专 ...

  • 红外光谱的测绘和定性分析
  • 红外光谱的测绘和定性分析 复旦大学 化学教学实验中心 任楠 实验目的 •掌握固体试样红外光谱测定的薄膜法.压片法等制样技术 •了解FT-IR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掌握红外吸收光谱的测绘方法 •掌握红外谱图的基本计算机处理与红外光谱的定性分析 实验原理 •红外光谱的分析原理 物质在吸收红外辐射后 ...

  • 提醒电脑对人的危害
  • 电脑辐射----每天用电脑4-6小时的人必看 中午睡觉时要记得关计算机 你是否常觉得头重重的或记忆力衰退呢? 趴着睡觉的时候要记的把计算机关机,不只是把屏幕关掉而已,因为只把屏幕关掉是无法杜绝辐射线的,而且我们都是趴着睡,头直接对着计算机,哪天得了老人痴呆症或脑瘤就来不及了!辐射线真的很可怕的!!小 ...

  •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
  • 题目: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情分析:由于新教材删去了原来的大气的组成成分.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的特征,因此在讲大气的受热过程的时候应该插入一部分必要的关于大气组成的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另外,太阳光线的波长与辐射类型也应讲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大气的 ...

  •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问题综合解答(第1号)
  •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问题综合解答 (第1号) 1. 国家基本站和一般站,在人工和自动站平行观测期间,定时观测记录缺测时的处理方法是否可参照基准站的规定处理? 答:可以.即人工观测记录和自动气象站的同类观测记录可相互代替. 2. 自动气象站2分钟与10分钟平均风有缺测时,是否可以相互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