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前必看的几篇考场作文
推荐理由:用词讲究,句式交错生辉
垦香的魅力
山西省一考生
我徜徉于黑白相间的世界里,独享翰墨飘香的魅力。
这还得从爷爷说起。他一笔好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看爷爷写字,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他虽年已七十,但精神矍铄;五指握管,轻轻展纸濡毫,落笔藏锋,运笔牵丝,收笔出勾,一气呵成。每一招,每一式,恰如演练张三丰的太极拳,行云流水,出神入化,心意俱在其中……从那时起,一个梦想便在心中启航了。
七岁时,手捧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我用幼小的手握住了粗粗的笔杆。别看毛笔没多重,柔弱的笔尖却像一个无法捕捉的精灵,肌肉绷得紧紧的,手臂时常酸痛不已。渐渐地,那些横竖撇捺在我的眼里活泼起来。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静动交融。我爱上了书法,将心中的向往寄托于笔尖,凝神专注,写得秀丽而不柔靡,回锋时刚劲有力。 我的秉性和心境,开始融入到了跃动的墨迹中。横,似流水,折射着舒缓的旋律;竖,似青山,昭示着无限的尊严;撇,似夏花,散发着绽放的芬芳;捺,似秋实,收获着璀璨的金黄……那些字,栖居在黑白的世界中,眼前或如蛟龙盘旋,或如银蛇舞动,或如春水泱泱,或如秋山辽阔,执笔流转间,似乎我在挥洒着绝美的传奇,顺锋如高山流水,逆锋如老树虬枝……陪在一旁的爷爷,也禁不住夸我“孺子可教”。
如今,书法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闲暇时刻,最喜欢于桌前点一滴清水,在砚台边轻轻研墨;最爱铺一张宣纸,于纸上挥毫泼墨。任笔尖跌宕起伏,或轻或重,或缓或急,矫若游龙,一气呵成……一切杂念抛于脑后,只倾心于波澜不惊的境界。那一刻,我似乎穿越到了墨池边,与书圣神交,提笔一挥,豪迈之情自萦绕身边。
墨香飘逸,陪我走过日日夜夜,带给我心灵的慰藉。徜徉于黑白世界,浸身于墨香,我愿用书写诠释人生,让那浓浓的墨汁流入我的生命。
【技巧借鉴】
写作,是需要扬长避短的。正像这位考生,由于他选择了书法这一熟悉的话题,于是那散发着墨香的文字也便扑面而来了。考生非凡的遣词造句能力,将书法的魅力展示得光彩四溢。这种能力,或表现为四字词语的自然运用,或表现为长短句的交错出现,或表现为修辞的巧妙运用。纵观全文,像“飘若浮云”、“行云流水”、“老树虬枝”之类的四字成语或短语,信
手拈来,美不胜收;像“或轻或重,或缓或急”之类的句子,笔墨整齐,音韵和谐;像“横,似流水,折射着舒缓的旋律;竖,似青山,昭示着无限的尊严”之类的句子,长短交错,对应生辉。考场作文的用词如此精妙,获取满分也就不足为奇了。
【适应考题】
本文可以应对“我的爱好”、“走近____”、“有一种风景”、“我的世界”、“谢谢你给我的快乐”、“美”、“有了你”等作文题。
推荐理由:善用修辞,语言美不胜收
美在其中
安徽一考生
经不起春天的诱惑,我随着伙伴们来到最富有诗情画意的胜地——碧潭。碧潭并不大,在青山的掩映之下,却显得分外美丽,尤其是在这明媚的春光中。
碧潭的美,在一个“静”字。静得使人觉得那仿佛不是水,而是一片晶莹葱翠的绿茵,蓝天、白云、青山、绿树,都把曼妙的倩影投进了她的怀抱,静静的水面泛起点点涟漪。在春姑娘轻柔的手臂里,她像酣睡的少女,拥抱着岸边的水草,睡得那么香,那么甜。水底的游鱼、沙石,都毫无遮掩地映入了你的眼帘。
碧潭的美,又在一个“动”字。潭中的水草和树木的倒影相互映衬,就像一块变幻不定的五彩丝绸,映着阳光,泛起粼粼波光,如飞花,似碎玉。一片片小光斑就像一个个小精灵在闪烁。阵阵微风吹来,泛起道道波纹,缓缓地从一边推向另一边。岸上虫子的叫声忽高忽低,像在演奏着古老的曲子,又像在诉说着一个美好的故事,让人心旷神怡,飘飘欲仙…… 碧潭之美,还在一个“早”字。当别处还显轻寒的时候,你不妨来碧潭漫步,聆听一下这里最先演奏的春之歌吧!瞧,近岸的小草在悄悄地更换新衣,潭中的水草也早已在不知不觉中露出了嫩芽,露出盎然生机。翩翩起舞的蝴蝶不知何时收到了盛会的请柬,匆匆赶来了,一会儿停在水面的草茎上荡秋千,一会儿扇着翅膀飞来飞去,偶尔还会掠过几只呢喃的燕子,于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之类的句子就会涌上你的心头。
春雨中的碧潭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千丝万缕的银线,密密麻麻地在天空斜织着,淅淅沥沥,纷纷扬扬。雨花仙子迫不及待地摇动花篮,那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奇观。留恋的一刹那间飘落水面,水面上原本清晰的界限像是宣纸中的一点淡墨,渐渐扩散,俄而竞模糊不清了。
“刷刷刷”,那声音,似在耳边,又恍若隔世,像母亲对娇儿的絮絮细语,又像明月下的清风拂过荷塘,低回婉转。
碧潭之关,美不胜收。她让你尽享春色,流连忘返。
【技巧借鉴】
这篇写景作文之所以能够获得满分,除了结构上的美感,主要得益于修辞手法的运用。纵观全文,像“粼粼波光,如飞花,似碎玉”、“水面上原本清晰的界限像是宣纸中的一点淡墨”之类的比喻,精美贴切,读来诗意盎然。精美的拟人句比比皆是,像“曼妙的倩影投进了她的怀抱”、“翩翩起舞的蝴蝶不知何时收到了盛会的请柬”之类的句子,情感充沛,生机盎然,洋溢着对自然与生命的赞美。再加上“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之类诗句的引用,语言更是锦上添花,美得让人惊讶了。透过这篇佳作,大家或许会明白一个道理:修辞,不失为美化语言的法宝。
【适应考题】
本文可以应对“最美的季节”、“美景”、“记忆里的风景”、“风景如画”、“色彩”、“有一种生活”、“绿色”等作文题。
推荐理由:引用诗词,底蕴芬芳四溢
在书卷世界中感悟
长沙市一考生
自从我降临人世,书卷就如同影子般跟随着我。时光的流逝冲淡了我对许多东西的钟爱之情,而对于书卷的那份情愫却怎么也淡不了。在与书本相约的日子里,我那洗尽铅华的心灵,总是在睿智与激情中荡漾。
记得还在牙牙学语时,唐风宋韵便已浸润了我幼小的心灵;稍大以后,那些清词丽句常常能勾起我五彩斑斓的梦,雁落平沙的神情在绚丽的梦境中浮现;乃至走进中学,感受到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清丽,才越发觉得自己的灵魂在读书中升华了。于是,我便时常徜徉于书山中:遥望远方的繁星春水,静静地守护窗前最后的藤叶,俯视山下的呼啸山庄,感悟眼前的死水微澜。书本让我跨越时间的鸿沟,体味人类精神中的一次次辉煌。
也许有人会说,好书者呆板,没有生气;但更有人说,书卷绚丽多彩,引人入胜。想一想,一个能够脱口说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人,能说他没有生气吗?一个能够吟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的人,能说他没有情调吗?环境在变,人世在变,唯独不变的,好像只有对书卷的爱好了。那感觉,正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它是那么真诚,那么坦荡。
当快乐的花瓣在我面前飘荡,我会漫步于静静的康桥,在徐志摩的柔情中流连忘返:我会为自己建一座高楼,与杜甫一道登高远眺;我也会独坐窗前,想象着“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清逸。当悲伤的暴风雨袭来时,我会和书本相约在一屋中,默默倾诉内心的苦楚。雪莱那充满希望的话语,让我心头的坚冰渐渐消融;麦琪的经历则让温情的火焰照亮了我迷茫的前方;顾城那闪亮的黑眼睛,更教会了我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臧克家说:“读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读书,可以让一个人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真正爱读书的人,定能像我一样,感悟到书的美妙与神奇。
【技巧借鉴】
写作“在____世界中感悟”这一半作文时,补题极为重要。在不少考生叙说网络故事或音乐情结的时候,这位考生另辟蹊径,从书卷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片美丽的世外桃源。正因为考生从书卷角度下笔,文章也就有了诗词出彩、底蕴丰厚的可能。与同类文章相比,本文洋溢着书卷气息,令人叫好。写成长经历时,“一蓑烟雨任平生”、“秋水共长天一色”之类的佳句,信手拈来;写自我才情时,“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之类的佳句,自然贴切;写对书卷的感受时,“读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更是平添哲理。看来,引用诗词不失为获取高分的一条捷径。
【适应考题】
本文可以应对“有书为伴”、“我的好友”、“美好的感受”、“幸福”、“诗意地生活”、“心灵里的风景”、“收获”等作文题。
推荐理由:行文有致,结构美不胜收
你是我的一本书
宁波市一考生
橹声悠远,江南古镇打开尘封记忆,和谐宁静。你是否察觉它的亲切,宛若一个深藏在心底的梦影。
——题记
人常言,江南如画,舟行碧波,人在画中;人常言,江南如诗,清幽绵长,和谐清雅。我却欲言,江南,你是我的一本书,品读江南,至纯至关。
斜倚青石,坐岸听水吟。听!水在轻吟浅唱,若优雅琴声,叫人想起白居易的诗句“大珠小珠落玉盘”。水面时而平滑似镜,盈盈如缎,却又如梦,阳光恰似金色长梯,垂落水面,沉淀下满地金色,水光潋滟,折射出彩霞斑斓。伸手轻轻浸入水中,水面荡起一层浅浅笑意,只觉清凉怡人,不禁莞尔。
江南,你是我的一本书。读江南的水,品味那水平如镜,淡然宁静。
梦里的如烟细雨,梦里的杏帘酒香,梦里的绿草如茵、桃花流水,都融入了江南柔情的雨中,悠然靠岸。雨丝丝,细密如花针,宛若圣洁的天使,降临红尘。撑一把油纸伞,穿一身碎花长裙,独步江南的雨巷,只见雨丝如泣如诉,寂寂随着天光飘落,却见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雨密密地连缀,在伞面悄然聚拢来,最终又不舍地滑落,溅起一地微凉。细看原本清晰的远岱,近处的石桥,只剩烟雨朦胧。
江南,你是我的一本书。读江南的雨,感受那细腻柔情,凄然如诉。
二十四桥的清风明月,醉在这独占天下三分月色的江南。却见满月光华,完满无缺,盈盈似幻。月下,举杯邀明月共饮,对饮成三人。只见月华如水,可曾遥寄相思泪。月却无语,只依旧将寂寞的清辉洒向大地,清冷而迷人的光亮,任由古老的船橹将其轻轻搅动。 江南,你是我的一本书。读江南的月,读懂那风雅动人,清辉似镜。
江南,好一片迷人的家园,好一本至纯至美的书。江南,你是我的一本书,青鸟在烟雨中不知飞过多少季节,读你,让我爱上那份和谐与宁静。
【技巧借鉴】
本文景物描写充满诗情画意,诗词典故信手拈来,然而,给评卷老师印象最深的还是其精致而巧妙的结构。下笔之初,用题记引出,宛如在美景中别上了一枚明珠,格外耀眼;首尾之处,或用精美短句串联,或长短句交错,前后自然呼应,浑然一体。主体部分,或写水之淡然平静,或写雨之细腻柔情,或写月之风雅动人,三个部分均是先细腻描绘,后用一句“江南,你是我的一本书”自然作结,行文眉清目秀,读来神清气爽。正因为在结构上的匠心独运,全文宛如一串精致的项链,光彩夺目,成为本文的最大亮点,文章得分也就胜人一筹了。
【适应考题】
本文可以应对“心中的美景”、“与你在一起”、“最美”、“从____轻轻走过”、“我的家园”、“读你”、“心中有份爱”等作文题。
推荐理由:论据丰富,论证大气磅礴
走过那一个拐角
成都市一考生
走过那一个拐角,眼前便是青翠欲滴的空蒙山色;走过那一个拐角,脚下便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走过那一个拐角,迎接你的便是柳暗花明的人生境界。
要走过那一个拐角,必须坚韧如司马迁。
在那不堪回首的日子里,他忍辱含垢地活着。世人的指指点点,如戳他的脊梁骨。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思索中,他毅然选择了前者。他强忍痛苦,在那些暗无天日的日子里,放低自己,低头做人。他记起了“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的故事,立誓走过人生的拐角。他决心用文字诠释生命的尊严,用痛苦熔铸不朽的华章。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不言放弃,终于写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走过生命的拐角,司马迁万世流芳。
要走过那一个拐角,必须淡泊如李太白。
当他吟诵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踌躇满志地走进朝廷时,他本想会有一番天地,让自己去实现治邦安国的抱负。可早已不再励精图治的唐玄宗,想让他做的只是吟风弄月、粉饰太平的随从。他只需吟出“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华词丽句,就可享受“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殊遇。面对现实与理想迥异的人生拐角,他选择了拒绝,因为他讨厌“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于是他告退远游,迈过人生那个拐角,过着“以诗酒自适”的淡泊日子,也成就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人生传奇。
要走过那一个拐角,必须豁达如苏轼。
他在乌台诗案中,无故被诬,先下牢狱,后贬黄州。他不怨天不尤人,躬耕垄亩,怡然自足。在杭州西湖,他留下了美如仙境的苏堤。在黄州赤壁,他高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风雨再大,他长啸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贬谪
之地再远,他都安之若素。他深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他不为虚名所动,只愿寄余生于江海。迈过了人生的一个个拐角,苏轼成为一代文豪。
易卜生说过:“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走过那一个拐角,也成就了人生的抱负。
【技巧借鉴】
考场作文,用议论文写作的考生越来越多,但存在的问题也非常突出,主要失误是缺少论据。对于喜欢写议论文的考生而言,这篇作文无疑是典范之作。文章以“坚韧”、“淡泊”、“豁达”作为走过拐角的条件,用三个并列的分论点来进行论证,思路清晰。丰富的论据,令文章大放异彩。文章事例精当,司马迁、李白、苏轼走过人生拐角的故事,非常经典,叙事完整;理论论证时,或引用古文,或引用诗词,或引用名言,材料丰富多样,语言底蕴丰盈,将考生广博的积累与斐然的才情展示得一目了然。
【适应考题】
本文可以应对“挫折”、“面对风雨”、“生活的强者”、“向前走”、“境界”、“坚守”、“生命的阳光”等作文题。
期中考前必看的几篇考场作文
推荐理由:用词讲究,句式交错生辉
垦香的魅力
山西省一考生
我徜徉于黑白相间的世界里,独享翰墨飘香的魅力。
这还得从爷爷说起。他一笔好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看爷爷写字,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他虽年已七十,但精神矍铄;五指握管,轻轻展纸濡毫,落笔藏锋,运笔牵丝,收笔出勾,一气呵成。每一招,每一式,恰如演练张三丰的太极拳,行云流水,出神入化,心意俱在其中……从那时起,一个梦想便在心中启航了。
七岁时,手捧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我用幼小的手握住了粗粗的笔杆。别看毛笔没多重,柔弱的笔尖却像一个无法捕捉的精灵,肌肉绷得紧紧的,手臂时常酸痛不已。渐渐地,那些横竖撇捺在我的眼里活泼起来。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静动交融。我爱上了书法,将心中的向往寄托于笔尖,凝神专注,写得秀丽而不柔靡,回锋时刚劲有力。 我的秉性和心境,开始融入到了跃动的墨迹中。横,似流水,折射着舒缓的旋律;竖,似青山,昭示着无限的尊严;撇,似夏花,散发着绽放的芬芳;捺,似秋实,收获着璀璨的金黄……那些字,栖居在黑白的世界中,眼前或如蛟龙盘旋,或如银蛇舞动,或如春水泱泱,或如秋山辽阔,执笔流转间,似乎我在挥洒着绝美的传奇,顺锋如高山流水,逆锋如老树虬枝……陪在一旁的爷爷,也禁不住夸我“孺子可教”。
如今,书法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闲暇时刻,最喜欢于桌前点一滴清水,在砚台边轻轻研墨;最爱铺一张宣纸,于纸上挥毫泼墨。任笔尖跌宕起伏,或轻或重,或缓或急,矫若游龙,一气呵成……一切杂念抛于脑后,只倾心于波澜不惊的境界。那一刻,我似乎穿越到了墨池边,与书圣神交,提笔一挥,豪迈之情自萦绕身边。
墨香飘逸,陪我走过日日夜夜,带给我心灵的慰藉。徜徉于黑白世界,浸身于墨香,我愿用书写诠释人生,让那浓浓的墨汁流入我的生命。
【技巧借鉴】
写作,是需要扬长避短的。正像这位考生,由于他选择了书法这一熟悉的话题,于是那散发着墨香的文字也便扑面而来了。考生非凡的遣词造句能力,将书法的魅力展示得光彩四溢。这种能力,或表现为四字词语的自然运用,或表现为长短句的交错出现,或表现为修辞的巧妙运用。纵观全文,像“飘若浮云”、“行云流水”、“老树虬枝”之类的四字成语或短语,信
手拈来,美不胜收;像“或轻或重,或缓或急”之类的句子,笔墨整齐,音韵和谐;像“横,似流水,折射着舒缓的旋律;竖,似青山,昭示着无限的尊严”之类的句子,长短交错,对应生辉。考场作文的用词如此精妙,获取满分也就不足为奇了。
【适应考题】
本文可以应对“我的爱好”、“走近____”、“有一种风景”、“我的世界”、“谢谢你给我的快乐”、“美”、“有了你”等作文题。
推荐理由:善用修辞,语言美不胜收
美在其中
安徽一考生
经不起春天的诱惑,我随着伙伴们来到最富有诗情画意的胜地——碧潭。碧潭并不大,在青山的掩映之下,却显得分外美丽,尤其是在这明媚的春光中。
碧潭的美,在一个“静”字。静得使人觉得那仿佛不是水,而是一片晶莹葱翠的绿茵,蓝天、白云、青山、绿树,都把曼妙的倩影投进了她的怀抱,静静的水面泛起点点涟漪。在春姑娘轻柔的手臂里,她像酣睡的少女,拥抱着岸边的水草,睡得那么香,那么甜。水底的游鱼、沙石,都毫无遮掩地映入了你的眼帘。
碧潭的美,又在一个“动”字。潭中的水草和树木的倒影相互映衬,就像一块变幻不定的五彩丝绸,映着阳光,泛起粼粼波光,如飞花,似碎玉。一片片小光斑就像一个个小精灵在闪烁。阵阵微风吹来,泛起道道波纹,缓缓地从一边推向另一边。岸上虫子的叫声忽高忽低,像在演奏着古老的曲子,又像在诉说着一个美好的故事,让人心旷神怡,飘飘欲仙…… 碧潭之美,还在一个“早”字。当别处还显轻寒的时候,你不妨来碧潭漫步,聆听一下这里最先演奏的春之歌吧!瞧,近岸的小草在悄悄地更换新衣,潭中的水草也早已在不知不觉中露出了嫩芽,露出盎然生机。翩翩起舞的蝴蝶不知何时收到了盛会的请柬,匆匆赶来了,一会儿停在水面的草茎上荡秋千,一会儿扇着翅膀飞来飞去,偶尔还会掠过几只呢喃的燕子,于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之类的句子就会涌上你的心头。
春雨中的碧潭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千丝万缕的银线,密密麻麻地在天空斜织着,淅淅沥沥,纷纷扬扬。雨花仙子迫不及待地摇动花篮,那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奇观。留恋的一刹那间飘落水面,水面上原本清晰的界限像是宣纸中的一点淡墨,渐渐扩散,俄而竞模糊不清了。
“刷刷刷”,那声音,似在耳边,又恍若隔世,像母亲对娇儿的絮絮细语,又像明月下的清风拂过荷塘,低回婉转。
碧潭之关,美不胜收。她让你尽享春色,流连忘返。
【技巧借鉴】
这篇写景作文之所以能够获得满分,除了结构上的美感,主要得益于修辞手法的运用。纵观全文,像“粼粼波光,如飞花,似碎玉”、“水面上原本清晰的界限像是宣纸中的一点淡墨”之类的比喻,精美贴切,读来诗意盎然。精美的拟人句比比皆是,像“曼妙的倩影投进了她的怀抱”、“翩翩起舞的蝴蝶不知何时收到了盛会的请柬”之类的句子,情感充沛,生机盎然,洋溢着对自然与生命的赞美。再加上“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之类诗句的引用,语言更是锦上添花,美得让人惊讶了。透过这篇佳作,大家或许会明白一个道理:修辞,不失为美化语言的法宝。
【适应考题】
本文可以应对“最美的季节”、“美景”、“记忆里的风景”、“风景如画”、“色彩”、“有一种生活”、“绿色”等作文题。
推荐理由:引用诗词,底蕴芬芳四溢
在书卷世界中感悟
长沙市一考生
自从我降临人世,书卷就如同影子般跟随着我。时光的流逝冲淡了我对许多东西的钟爱之情,而对于书卷的那份情愫却怎么也淡不了。在与书本相约的日子里,我那洗尽铅华的心灵,总是在睿智与激情中荡漾。
记得还在牙牙学语时,唐风宋韵便已浸润了我幼小的心灵;稍大以后,那些清词丽句常常能勾起我五彩斑斓的梦,雁落平沙的神情在绚丽的梦境中浮现;乃至走进中学,感受到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清丽,才越发觉得自己的灵魂在读书中升华了。于是,我便时常徜徉于书山中:遥望远方的繁星春水,静静地守护窗前最后的藤叶,俯视山下的呼啸山庄,感悟眼前的死水微澜。书本让我跨越时间的鸿沟,体味人类精神中的一次次辉煌。
也许有人会说,好书者呆板,没有生气;但更有人说,书卷绚丽多彩,引人入胜。想一想,一个能够脱口说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人,能说他没有生气吗?一个能够吟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的人,能说他没有情调吗?环境在变,人世在变,唯独不变的,好像只有对书卷的爱好了。那感觉,正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它是那么真诚,那么坦荡。
当快乐的花瓣在我面前飘荡,我会漫步于静静的康桥,在徐志摩的柔情中流连忘返:我会为自己建一座高楼,与杜甫一道登高远眺;我也会独坐窗前,想象着“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清逸。当悲伤的暴风雨袭来时,我会和书本相约在一屋中,默默倾诉内心的苦楚。雪莱那充满希望的话语,让我心头的坚冰渐渐消融;麦琪的经历则让温情的火焰照亮了我迷茫的前方;顾城那闪亮的黑眼睛,更教会了我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臧克家说:“读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读书,可以让一个人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真正爱读书的人,定能像我一样,感悟到书的美妙与神奇。
【技巧借鉴】
写作“在____世界中感悟”这一半作文时,补题极为重要。在不少考生叙说网络故事或音乐情结的时候,这位考生另辟蹊径,从书卷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片美丽的世外桃源。正因为考生从书卷角度下笔,文章也就有了诗词出彩、底蕴丰厚的可能。与同类文章相比,本文洋溢着书卷气息,令人叫好。写成长经历时,“一蓑烟雨任平生”、“秋水共长天一色”之类的佳句,信手拈来;写自我才情时,“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之类的佳句,自然贴切;写对书卷的感受时,“读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更是平添哲理。看来,引用诗词不失为获取高分的一条捷径。
【适应考题】
本文可以应对“有书为伴”、“我的好友”、“美好的感受”、“幸福”、“诗意地生活”、“心灵里的风景”、“收获”等作文题。
推荐理由:行文有致,结构美不胜收
你是我的一本书
宁波市一考生
橹声悠远,江南古镇打开尘封记忆,和谐宁静。你是否察觉它的亲切,宛若一个深藏在心底的梦影。
——题记
人常言,江南如画,舟行碧波,人在画中;人常言,江南如诗,清幽绵长,和谐清雅。我却欲言,江南,你是我的一本书,品读江南,至纯至关。
斜倚青石,坐岸听水吟。听!水在轻吟浅唱,若优雅琴声,叫人想起白居易的诗句“大珠小珠落玉盘”。水面时而平滑似镜,盈盈如缎,却又如梦,阳光恰似金色长梯,垂落水面,沉淀下满地金色,水光潋滟,折射出彩霞斑斓。伸手轻轻浸入水中,水面荡起一层浅浅笑意,只觉清凉怡人,不禁莞尔。
江南,你是我的一本书。读江南的水,品味那水平如镜,淡然宁静。
梦里的如烟细雨,梦里的杏帘酒香,梦里的绿草如茵、桃花流水,都融入了江南柔情的雨中,悠然靠岸。雨丝丝,细密如花针,宛若圣洁的天使,降临红尘。撑一把油纸伞,穿一身碎花长裙,独步江南的雨巷,只见雨丝如泣如诉,寂寂随着天光飘落,却见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雨密密地连缀,在伞面悄然聚拢来,最终又不舍地滑落,溅起一地微凉。细看原本清晰的远岱,近处的石桥,只剩烟雨朦胧。
江南,你是我的一本书。读江南的雨,感受那细腻柔情,凄然如诉。
二十四桥的清风明月,醉在这独占天下三分月色的江南。却见满月光华,完满无缺,盈盈似幻。月下,举杯邀明月共饮,对饮成三人。只见月华如水,可曾遥寄相思泪。月却无语,只依旧将寂寞的清辉洒向大地,清冷而迷人的光亮,任由古老的船橹将其轻轻搅动。 江南,你是我的一本书。读江南的月,读懂那风雅动人,清辉似镜。
江南,好一片迷人的家园,好一本至纯至美的书。江南,你是我的一本书,青鸟在烟雨中不知飞过多少季节,读你,让我爱上那份和谐与宁静。
【技巧借鉴】
本文景物描写充满诗情画意,诗词典故信手拈来,然而,给评卷老师印象最深的还是其精致而巧妙的结构。下笔之初,用题记引出,宛如在美景中别上了一枚明珠,格外耀眼;首尾之处,或用精美短句串联,或长短句交错,前后自然呼应,浑然一体。主体部分,或写水之淡然平静,或写雨之细腻柔情,或写月之风雅动人,三个部分均是先细腻描绘,后用一句“江南,你是我的一本书”自然作结,行文眉清目秀,读来神清气爽。正因为在结构上的匠心独运,全文宛如一串精致的项链,光彩夺目,成为本文的最大亮点,文章得分也就胜人一筹了。
【适应考题】
本文可以应对“心中的美景”、“与你在一起”、“最美”、“从____轻轻走过”、“我的家园”、“读你”、“心中有份爱”等作文题。
推荐理由:论据丰富,论证大气磅礴
走过那一个拐角
成都市一考生
走过那一个拐角,眼前便是青翠欲滴的空蒙山色;走过那一个拐角,脚下便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走过那一个拐角,迎接你的便是柳暗花明的人生境界。
要走过那一个拐角,必须坚韧如司马迁。
在那不堪回首的日子里,他忍辱含垢地活着。世人的指指点点,如戳他的脊梁骨。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思索中,他毅然选择了前者。他强忍痛苦,在那些暗无天日的日子里,放低自己,低头做人。他记起了“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的故事,立誓走过人生的拐角。他决心用文字诠释生命的尊严,用痛苦熔铸不朽的华章。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不言放弃,终于写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走过生命的拐角,司马迁万世流芳。
要走过那一个拐角,必须淡泊如李太白。
当他吟诵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踌躇满志地走进朝廷时,他本想会有一番天地,让自己去实现治邦安国的抱负。可早已不再励精图治的唐玄宗,想让他做的只是吟风弄月、粉饰太平的随从。他只需吟出“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华词丽句,就可享受“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殊遇。面对现实与理想迥异的人生拐角,他选择了拒绝,因为他讨厌“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于是他告退远游,迈过人生那个拐角,过着“以诗酒自适”的淡泊日子,也成就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人生传奇。
要走过那一个拐角,必须豁达如苏轼。
他在乌台诗案中,无故被诬,先下牢狱,后贬黄州。他不怨天不尤人,躬耕垄亩,怡然自足。在杭州西湖,他留下了美如仙境的苏堤。在黄州赤壁,他高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风雨再大,他长啸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贬谪
之地再远,他都安之若素。他深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他不为虚名所动,只愿寄余生于江海。迈过了人生的一个个拐角,苏轼成为一代文豪。
易卜生说过:“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走过那一个拐角,也成就了人生的抱负。
【技巧借鉴】
考场作文,用议论文写作的考生越来越多,但存在的问题也非常突出,主要失误是缺少论据。对于喜欢写议论文的考生而言,这篇作文无疑是典范之作。文章以“坚韧”、“淡泊”、“豁达”作为走过拐角的条件,用三个并列的分论点来进行论证,思路清晰。丰富的论据,令文章大放异彩。文章事例精当,司马迁、李白、苏轼走过人生拐角的故事,非常经典,叙事完整;理论论证时,或引用古文,或引用诗词,或引用名言,材料丰富多样,语言底蕴丰盈,将考生广博的积累与斐然的才情展示得一目了然。
【适应考题】
本文可以应对“挫折”、“面对风雨”、“生活的强者”、“向前走”、“境界”、“坚守”、“生命的阳光”等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