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卷第1期2008年2胄
巾国医学教育技沭
C壬|lNAMEDlC矗L
Vol。22No.1R玉.2008
EDUC矧ON
TEC}差NOLoGY
对药理学精品课程的分析与思考
昊钢,李惠萍,冯艺萍,陈
丽
《耪髑医学瓷锋专嚣学校舞疆教磷室,e-嚣揍憩545006)
【摘要l:通过对药理学精品课程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了药理学精品课程的影响性,提出了
药理学等课程共享资源的方向。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橼识码】:A【文章编号】:1004-5287{2008}01-0025-03
Analysisandthoughtsoftop-qualitypharmacology
courses‘
Wu能甥,Li
l
Huiping-Feng№坛,Chen
l
Li
l
。
《DepartmentofPharmacologyLiuztwuMedicalCollegeLittzhou545006China}
iAbstract】:Bylongitudinalandparallelcomparisonoftop—qualitypharmacologycourses-the
analyzestheeffectsoftop—qualitypharmacologycourses。andputsforwardthesharingofpharmacologyandothercoul_ses.
paper
directionforresource
【Keywords】:pharmacology;teaching;top-quality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网高等教育相继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教学改革工程,搜离等教鸯的教学观
course
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事,提高人才培养质鬣疆l。
至今网上共公示了4次国家级精品课程,分别是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笔者通过收集公示的药理学精磊课程,对其进行了分析纛思考。1横向和纵向比较药理学国家精品课程
将药理学精菇课程翻蒸它医学基础学科的精晶课程(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等)作横向比较,再和药学专业课程(生药学、药剂学、药物化学等)作缎尚诧较,看羲药理学糟品课程在医药相关课程中的位置如何,结果如表1所示。
念、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办
学条件和教学环境、教材建设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Hl。2003年4冀,教育部决定在全隧寓等学校(包括高职高专院校)中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简称精品课程建设)。实施糖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而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也是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计鲻用5年时闻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的交流。因而,我们要转变教肖技术资源传统、静态的观念,把注意力转移到动态可生成性的人力资源主。在当前教育技术实麓的过程孛,一方嚣要注重如何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入力资源的开发乖j用,另一方面要重视怎样对这一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以此推动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项国雄,魏丹丹.教育技术的资源观一对教育技术资源
内涵的重新审视[J】.中莓电化教育,2005,216(1):68-71[2]于建川.从人力资源视角看校本师资培训[J].继续教
弯,2003,(2):26-27
【3】赵葡,徐国良。论高等学蔽人力资嚣砖人奉管理【j3.高
等农业教育,2005,(2):9-11
[4]毛克平,李佑成。教师人力资源舞发的价值追求[J】.成
人教弯,2004,212(9):26-28
【5]萧鸣政.现代绩效考评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2007
收稿日期:2007-09.18’
作者简介:爨钢(1973一)‘,男,广西3戡族自治区贵港市人,讲师,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药理学教学。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第22卷第1期
表1各学科精品课程的数量比较表
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总计(个)’
(个)。
(个)’
(个)。
药理学精品课程网站(以下简称网站)基本上提供了教研室简介、教案、多媒体课件、实验讲义、练习题或(和)试题、教学录像等教学资源。
各网站发布的教案主要是格式教案,教案内容比较精炼。对本校教师来说,可能用来接受教案检查和上课是可以的,但对校外的同行来说,这种教案共享和参考的价值不大,原因在于课件表达的内容比较精炼,配套的教案应该是比较具体而到位的扩展才是一个完备的教案。因此说,精品课程的教案书写要求有待进一步提高。
各网站的多媒体课件多是PPT格式,下载简捷,修改方便,共享性较好,值得提倡和推广。但课件缺点也很明显。如,很多课件没有按统一风格制作而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课件字体大小不一致,投影效果较差。课件内容多是课本的精炼而新内容较少等,这些都降低了课件的共享价值。
各网站的实验讲义、练习题和试题,主要以文字和图片两种形式提供,图片中的文字难以修改,共享性较差。
各网站的教学录像均展现了各高校的风采,共享价值较高。
总而言之,精品课程提供的文字资源参考价值较大,而制作为图片、Hash等形式则降低了共享价值。2分析药理学精品课程的影响性
这几年在很多医药网站和论坛上都有中南大学的药理学精品课程链接,使用google搜索,可找到不少网站收录,如中国大学生资料网、鸭绿江学术论坛、生物桥、丫丫家庭社区、测控技术研究协会、医学新干线等。中山大学的药理学课程是2005年被评上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时间较晚,影响也较小。不过由中山大学教师建立的“医林小站”影响不小,里面的药理学教学资源比较丰富。
另外,武汉大学药理学精品课程在2003年即被评上湖北省的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时间较早,在网上有着很多相关链接和课件打包下载。还有很多没有注明或者修改后供下载的,都是武汉大学药理学课件,可见其流传的广泛性。许多省级药理学精品课程也值得借鉴学习,如,暨南大学、安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等学校的药理学精品课程。
由此看出,药理学精品课程建设,对校内而言是促进药理学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材、实验等方面的建设,并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对校外而言则是实
课程名称
…一。.
琛j
1.1统计4年来各学科国家精品课程数量
从表1可以看出各学科国家精品课程的数量。其中,药理学共2个,而生理学(包括人体生理学)6个,人体解剖学共3个,病理生理学(包括病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5个。它说明,在医学基础课程中药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落后状况。再和其它药学专业课程比较,药理学精品课程建设属中上水平。1.2分析各精品课程的访问便捷性
对表l精品课程的访问便捷性分析,可反映出‘学校对精品课程共享性的态度和精品课程在学校的地位。
访问从各学校主页进入,学校主页设有“精品课程”链接的是中国药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访问便捷性好。
其它学校多要进入到教务处才有“精品课程”链接,或者通过学校的网站地图导航才可找到相关内容。
学校网站主页没有“精品课程”链接,应该是学校的很多部门都有各自的网站管理和发布,而“精品课程”多由教务处(部)策划,因此“精品课程”的链接多放到教务处(部)主页上。在学校主页缺少“精品课程”的链接,对访问的便捷性有一些影响,校外同行难以通过学校主页快捷找到相关精品课程去借鉴学习,从这方面看,其教学资源共享性比较差。
如果只想搜索某一门精品课程,比如,想搜索药理学精品课程,可在google搜索关键词“药理学精品课程”即可,得到的既有国家级,也有省级、校级的药理学精品课程,访问量比较大的排位靠前。
1.3
分析药理学精品课程的共享价值
第22卷第1期
吴钢等.对药理学精品课程的分析与思考
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其它的药理学同仁提供了一个借鉴学习的平台口J。
3对药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3.1
应该明确精品课程以共享为主
对药理学精品课程的使用技术就不一一赘述,
不管是使用学校的技术力量或是外包给学校外的开发单位来进行精品课程的建设,只要达到资源共享效果即可。从长远发展来看,应推荐自行开发建设。
首先应明确的是,共享是发展所需要,但在共享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各位教师的知识产权问题。教学课件等精品课程内容是教师的劳动结晶,应该得到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共享,否则教师的共享积极性没有了,共享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其次,很多学校教师的课件其实个性化较强,难以直接拿来使用,一般都需要经过修改,才能符合自己的风格。其中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每个教师的知识范畴不一样,对教材的理解深度也不一样;第二是每个教师讲授方式和特点不同,课件内容的表达形式也就会有差别。所以在学习借鉴精品课程时要避免生搬硬套。
3.2可在精品课程的制作中加入科研因素
目前,精品课程的建设主要还是以教学内容为主,科研要求很低HJ,以后的发展方向应该加入科研的内容。因为,本科生教育主要是学习固有的知识,对科研方面是了解甚少,教师在课堂上受课时的限制,也没有过多时间去讲授。因此,教师可将科研基础知识和经验的内容加入精品课程建设中。
以药理学精品课程为例,建立一个科研版块,可先加入药理学科研的基本知识,如,建立动物模型、建立实验方法和动物的分级等内容。然后再将一些已经结题的研究,有选择性地以实例形式加入。这样的传授模式,教师花费时间较少,广而授之,其收益应该不小。
3.3可将精品课程的制作发展为精品科室建设等形式
.精品课程的建设以教学为中心,而精品科室的建设中心应该是一个全面建设、全面提高。
精品科室的建设应该包括教学、科研、教师和实验室人员等方面。精品课程是以教学为主,可将其中的标准适当修改,即可作为精品科室的标准;科研方面的标准以科研基础知识的全面性和科研实例的
实用性为主;教师和实验室人员方面的标准,应包括培养计划、进修计划以及检查验收计划等,以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的执行为一个周期。其中要注意的是,教师和实验人员的制定标准应该切实可行,每个人员可根据实际稍有不同。
3.4学习美国开放式课件的优势。保持资源共享的势头
’我国精品课程建设大多缺乏合作与交流,具有国际水平的精品课程较少【5J。
笔者认为,美国一些大学建设开放式课件的做法不错。比如,麻省理工学院(MIT)开放式课件【61是由
WilliamandFloraHewlett基金会、AndrewW.Mellon基
金会和MIT共同资助。MIT开放式课件中国镜像则由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协会与MIT合作开通,但其中的药理学原理课件还没有翻译成中文版。
类似的还有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工科精选课件由JohnW'dey&Sons,Ine.资助,约翰霍普金斯公共卫生学院开放式课件由WilliamandFloraHewlett
基金会资助。美国大学在开放式课件方面的建设思
路值得借鉴。
教育部计划精品课程的建设时间是2003年至2007年,以后也会有别的教改项目替代精品课程建设来促进课程建设。而药理学同仁们应该共同努力,尽早规划出促进国内药理学教学快速稳定发展的方案,比如,建立一个药理学教学和科研的网络共享平台。这可由药理学会,或几所大学药理教研室组织策划主办,药学行业单位协助,参照美国大学的开放式课件方式建立运行,将药理学资源共享之路走下去。
参考文献
[1]夏鲁惠.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N].中国教育报,2[/B-8-29(4).hap://www.jrb.OOnk∥gh/
2003/(19/29/zy/4-zh/1.htm
[2]吴启迪.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千门精品课程上网络,
打造高教新质量”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nm.edu.cn/edoas/websitel8/inf010963.htm.21X堆2-5[3]柳礼泉,陈宇翔.精品课程建设与一流教师队伍培养
[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3):77-81
[4]李银芳.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
国高教研究,2007,(1):91-93
[5]李国友,梁弘秀,曾派兴,等.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热中的
冷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7,29(8):73-76
[6]王玲华.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和使用的几个问题[J].中国
‘
现代教育装备,2007,(1):54-55
第22卷第1期2008年2胄
巾国医学教育技沭
C壬|lNAMEDlC矗L
Vol。22No.1R玉.2008
EDUC矧ON
TEC}差NOLoGY
对药理学精品课程的分析与思考
昊钢,李惠萍,冯艺萍,陈
丽
《耪髑医学瓷锋专嚣学校舞疆教磷室,e-嚣揍憩545006)
【摘要l:通过对药理学精品课程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了药理学精品课程的影响性,提出了
药理学等课程共享资源的方向。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橼识码】:A【文章编号】:1004-5287{2008}01-0025-03
Analysisandthoughtsoftop-qualitypharmacology
courses‘
Wu能甥,Li
l
Huiping-Feng№坛,Chen
l
Li
l
。
《DepartmentofPharmacologyLiuztwuMedicalCollegeLittzhou545006China}
iAbstract】:Bylongitudinalandparallelcomparisonoftop—qualitypharmacologycourses-the
analyzestheeffectsoftop—qualitypharmacologycourses。andputsforwardthesharingofpharmacologyandothercoul_ses.
paper
directionforresource
【Keywords】:pharmacology;teaching;top-quality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网高等教育相继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教学改革工程,搜离等教鸯的教学观
course
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事,提高人才培养质鬣疆l。
至今网上共公示了4次国家级精品课程,分别是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笔者通过收集公示的药理学精磊课程,对其进行了分析纛思考。1横向和纵向比较药理学国家精品课程
将药理学精菇课程翻蒸它医学基础学科的精晶课程(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等)作横向比较,再和药学专业课程(生药学、药剂学、药物化学等)作缎尚诧较,看羲药理学糟品课程在医药相关课程中的位置如何,结果如表1所示。
念、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办
学条件和教学环境、教材建设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Hl。2003年4冀,教育部决定在全隧寓等学校(包括高职高专院校)中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简称精品课程建设)。实施糖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而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也是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计鲻用5年时闻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的交流。因而,我们要转变教肖技术资源传统、静态的观念,把注意力转移到动态可生成性的人力资源主。在当前教育技术实麓的过程孛,一方嚣要注重如何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入力资源的开发乖j用,另一方面要重视怎样对这一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以此推动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项国雄,魏丹丹.教育技术的资源观一对教育技术资源
内涵的重新审视[J】.中莓电化教育,2005,216(1):68-71[2]于建川.从人力资源视角看校本师资培训[J].继续教
弯,2003,(2):26-27
【3】赵葡,徐国良。论高等学蔽人力资嚣砖人奉管理【j3.高
等农业教育,2005,(2):9-11
[4]毛克平,李佑成。教师人力资源舞发的价值追求[J】.成
人教弯,2004,212(9):26-28
【5]萧鸣政.现代绩效考评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2007
收稿日期:2007-09.18’
作者简介:爨钢(1973一)‘,男,广西3戡族自治区贵港市人,讲师,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药理学教学。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第22卷第1期
表1各学科精品课程的数量比较表
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总计(个)’
(个)。
(个)’
(个)。
药理学精品课程网站(以下简称网站)基本上提供了教研室简介、教案、多媒体课件、实验讲义、练习题或(和)试题、教学录像等教学资源。
各网站发布的教案主要是格式教案,教案内容比较精炼。对本校教师来说,可能用来接受教案检查和上课是可以的,但对校外的同行来说,这种教案共享和参考的价值不大,原因在于课件表达的内容比较精炼,配套的教案应该是比较具体而到位的扩展才是一个完备的教案。因此说,精品课程的教案书写要求有待进一步提高。
各网站的多媒体课件多是PPT格式,下载简捷,修改方便,共享性较好,值得提倡和推广。但课件缺点也很明显。如,很多课件没有按统一风格制作而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课件字体大小不一致,投影效果较差。课件内容多是课本的精炼而新内容较少等,这些都降低了课件的共享价值。
各网站的实验讲义、练习题和试题,主要以文字和图片两种形式提供,图片中的文字难以修改,共享性较差。
各网站的教学录像均展现了各高校的风采,共享价值较高。
总而言之,精品课程提供的文字资源参考价值较大,而制作为图片、Hash等形式则降低了共享价值。2分析药理学精品课程的影响性
这几年在很多医药网站和论坛上都有中南大学的药理学精品课程链接,使用google搜索,可找到不少网站收录,如中国大学生资料网、鸭绿江学术论坛、生物桥、丫丫家庭社区、测控技术研究协会、医学新干线等。中山大学的药理学课程是2005年被评上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时间较晚,影响也较小。不过由中山大学教师建立的“医林小站”影响不小,里面的药理学教学资源比较丰富。
另外,武汉大学药理学精品课程在2003年即被评上湖北省的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时间较早,在网上有着很多相关链接和课件打包下载。还有很多没有注明或者修改后供下载的,都是武汉大学药理学课件,可见其流传的广泛性。许多省级药理学精品课程也值得借鉴学习,如,暨南大学、安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等学校的药理学精品课程。
由此看出,药理学精品课程建设,对校内而言是促进药理学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材、实验等方面的建设,并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对校外而言则是实
课程名称
…一。.
琛j
1.1统计4年来各学科国家精品课程数量
从表1可以看出各学科国家精品课程的数量。其中,药理学共2个,而生理学(包括人体生理学)6个,人体解剖学共3个,病理生理学(包括病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5个。它说明,在医学基础课程中药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落后状况。再和其它药学专业课程比较,药理学精品课程建设属中上水平。1.2分析各精品课程的访问便捷性
对表l精品课程的访问便捷性分析,可反映出‘学校对精品课程共享性的态度和精品课程在学校的地位。
访问从各学校主页进入,学校主页设有“精品课程”链接的是中国药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访问便捷性好。
其它学校多要进入到教务处才有“精品课程”链接,或者通过学校的网站地图导航才可找到相关内容。
学校网站主页没有“精品课程”链接,应该是学校的很多部门都有各自的网站管理和发布,而“精品课程”多由教务处(部)策划,因此“精品课程”的链接多放到教务处(部)主页上。在学校主页缺少“精品课程”的链接,对访问的便捷性有一些影响,校外同行难以通过学校主页快捷找到相关精品课程去借鉴学习,从这方面看,其教学资源共享性比较差。
如果只想搜索某一门精品课程,比如,想搜索药理学精品课程,可在google搜索关键词“药理学精品课程”即可,得到的既有国家级,也有省级、校级的药理学精品课程,访问量比较大的排位靠前。
1.3
分析药理学精品课程的共享价值
第22卷第1期
吴钢等.对药理学精品课程的分析与思考
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其它的药理学同仁提供了一个借鉴学习的平台口J。
3对药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3.1
应该明确精品课程以共享为主
对药理学精品课程的使用技术就不一一赘述,
不管是使用学校的技术力量或是外包给学校外的开发单位来进行精品课程的建设,只要达到资源共享效果即可。从长远发展来看,应推荐自行开发建设。
首先应明确的是,共享是发展所需要,但在共享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各位教师的知识产权问题。教学课件等精品课程内容是教师的劳动结晶,应该得到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共享,否则教师的共享积极性没有了,共享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其次,很多学校教师的课件其实个性化较强,难以直接拿来使用,一般都需要经过修改,才能符合自己的风格。其中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每个教师的知识范畴不一样,对教材的理解深度也不一样;第二是每个教师讲授方式和特点不同,课件内容的表达形式也就会有差别。所以在学习借鉴精品课程时要避免生搬硬套。
3.2可在精品课程的制作中加入科研因素
目前,精品课程的建设主要还是以教学内容为主,科研要求很低HJ,以后的发展方向应该加入科研的内容。因为,本科生教育主要是学习固有的知识,对科研方面是了解甚少,教师在课堂上受课时的限制,也没有过多时间去讲授。因此,教师可将科研基础知识和经验的内容加入精品课程建设中。
以药理学精品课程为例,建立一个科研版块,可先加入药理学科研的基本知识,如,建立动物模型、建立实验方法和动物的分级等内容。然后再将一些已经结题的研究,有选择性地以实例形式加入。这样的传授模式,教师花费时间较少,广而授之,其收益应该不小。
3.3可将精品课程的制作发展为精品科室建设等形式
.精品课程的建设以教学为中心,而精品科室的建设中心应该是一个全面建设、全面提高。
精品科室的建设应该包括教学、科研、教师和实验室人员等方面。精品课程是以教学为主,可将其中的标准适当修改,即可作为精品科室的标准;科研方面的标准以科研基础知识的全面性和科研实例的
实用性为主;教师和实验室人员方面的标准,应包括培养计划、进修计划以及检查验收计划等,以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的执行为一个周期。其中要注意的是,教师和实验人员的制定标准应该切实可行,每个人员可根据实际稍有不同。
3.4学习美国开放式课件的优势。保持资源共享的势头
’我国精品课程建设大多缺乏合作与交流,具有国际水平的精品课程较少【5J。
笔者认为,美国一些大学建设开放式课件的做法不错。比如,麻省理工学院(MIT)开放式课件【61是由
WilliamandFloraHewlett基金会、AndrewW.Mellon基
金会和MIT共同资助。MIT开放式课件中国镜像则由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协会与MIT合作开通,但其中的药理学原理课件还没有翻译成中文版。
类似的还有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工科精选课件由JohnW'dey&Sons,Ine.资助,约翰霍普金斯公共卫生学院开放式课件由WilliamandFloraHewlett
基金会资助。美国大学在开放式课件方面的建设思
路值得借鉴。
教育部计划精品课程的建设时间是2003年至2007年,以后也会有别的教改项目替代精品课程建设来促进课程建设。而药理学同仁们应该共同努力,尽早规划出促进国内药理学教学快速稳定发展的方案,比如,建立一个药理学教学和科研的网络共享平台。这可由药理学会,或几所大学药理教研室组织策划主办,药学行业单位协助,参照美国大学的开放式课件方式建立运行,将药理学资源共享之路走下去。
参考文献
[1]夏鲁惠.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N].中国教育报,2[/B-8-29(4).hap://www.jrb.OOnk∥gh/
2003/(19/29/zy/4-zh/1.htm
[2]吴启迪.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千门精品课程上网络,
打造高教新质量”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nm.edu.cn/edoas/websitel8/inf010963.htm.21X堆2-5[3]柳礼泉,陈宇翔.精品课程建设与一流教师队伍培养
[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3):77-81
[4]李银芳.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
国高教研究,2007,(1):91-93
[5]李国友,梁弘秀,曾派兴,等.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热中的
冷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7,29(8):73-76
[6]王玲华.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和使用的几个问题[J].中国
‘
现代教育装备,2007,(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