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语上12[伊索寓言]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2 伊索寓言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这三则寓言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寓意.

2.理解《狐狸和乌鸦》中的乌鸦受骗的原因,以及《蝉和狐狸》中的蝉能识破狐狸的骗局,避免了上当的原因。

教学评价设计:

1.从解题入手,讲述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初读课文,解决本课的生字词,整体感知故事大意。

3.精读故事,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揭示故事寓意。 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了解寓言的相关知识

学生:搜集寓言故事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 整体感知-----初步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课

1 师:前面我们学过了几则成语故事,以及一些民间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伊索的寓言故事.看看这里又给我们讲述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2 教师板题.设问:什么是寓言呢?什么又是伊索寓言呢?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师简单介绍寓言及伊索寓言。

3 出示课时目标(指名学生读目标)

(1)能正确流利由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这则故事的寓意.

(二)检查预习

1 检查生字识字

(1)出示学生预习单,看看学生是否写得正确规范。

(2)学生练习写书写不规范或写错的字。

2检查对本课词语的识读和理解应用。

(出示词语: 狐狸 葡萄 说谎 掺杂 喉咙 一贯

戒心 圈套 赞叹 惊慌失措 )

(1)正确读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2)学生用上一些词语练习说话.

3检查朗读课文

(1)先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学生读课文,讨论交流容易读错的字.如:馋 掺 酸等.

(3)再次朗读课文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简单交流:这篇课文讲述了哪几个故事?你最喜欢哪个故事呢?给大家说说.

(2)学生交流:让学生选择一则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环节二 部分理解_------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品读《狐狸和葡萄》

1、 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2、 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馋得直流口水 想尽各种办法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3、 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4、 “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5、 自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6、 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7、积累迁移,指导写字,狸、葡、萄、馋、酸。

第二课时

环节二 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出示课时目标

(1)理解>和>这两则寓言故事.

(2)能从这两则寓言故事的寓意中获得教益.

(二)品读《牧童和狼》。

1.集体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主人公是牧童,任务是在村边放羊。闲得无聊,大喊“狼来了”,拿村民们的“惊慌失措”取乐。)

2.到底有没有狼?

(理解反问句:哪里有什么狼!注意它的标点,说说为什么不用“?”而用“!”。) 明明没有狼,孩子为什么说“狼来了”?

(理解“惊慌失措”,给“措”选择合适的字意)

3.你觉得牧童“好几次”大叫“狼来了”,是什么行为?

( 欺骗、撒谎、不诚实、不老实。)

4.引读第二自然段,村民们好几次上当受骗后,会怎么想?怎样说?

(村民们知道牧童在撒谎,不愿意再上当。)

5.以后村民们再听到“慌忙大叫”后,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牧童的结果会是什么?

6.小组之间讨论:牧童是一个怎样的人?

7.集体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8.牧童说谎的结果是什么?

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人和事吗?

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那些说谎的人说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

(三)品读《蝉和狐狸》。

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圈套”本来指什么?在本则寓言中指什么?

(使人上当受骗的、坏的、害人的计谋、计策,阴谋诡计。把蝉从树上骗下来,吃掉他。)

2.怎样骗的?

(细读第二自然段。并画出突出表现狐狸会骗的词语。)

朗读狐狸的话。

3.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蝉?从哪里看出来的?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用不同的线画出最能说明上述问题的内容。拓展思维:想象蝉的思考过程。)

4.对待狐狸这样的奸诈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5.理解寓意。

(1)这则寓言中蝉聪明在哪里?(读“蝉和狐狸”的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之间交流:你想对寓言中的蝉说些什么?对那些中了“圈套”的“蝉”说些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环节三 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指导学生说一说每则故事的寓意。

(五)拓展延伸对比“狐狸和蝉”与“狐狸和乌鸦”的主人公形象。

主要把握“乌鸦”爱听奉承话,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抵不住诱惑,失去戒心。而“蝉”善于思考,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存有戒心,识破了狐狸花言巧语的险恶用心。

(六)总结。读了三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启发学生从文章结构和寓言寓意等方面谈收获。)

(七) 板书设计 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狐狸:虚荣,表里不一

《牧童和狼》牧童:不诚实,经常说谎,自食其果

《狐狸和蝉》蝉: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存有戒心

教后反思:

在今后教学寓言故事时,不但要学生感受寓言主人公的形象感悟寄托的道理,还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学有所悟.同时要制造一些让学生多说多练的机会,以便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2 伊索寓言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这三则寓言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寓意.

2.理解《狐狸和乌鸦》中的乌鸦受骗的原因,以及《蝉和狐狸》中的蝉能识破狐狸的骗局,避免了上当的原因。

教学评价设计:

1.从解题入手,讲述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初读课文,解决本课的生字词,整体感知故事大意。

3.精读故事,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揭示故事寓意。 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了解寓言的相关知识

学生:搜集寓言故事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 整体感知-----初步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课

1 师:前面我们学过了几则成语故事,以及一些民间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伊索的寓言故事.看看这里又给我们讲述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2 教师板题.设问:什么是寓言呢?什么又是伊索寓言呢?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师简单介绍寓言及伊索寓言。

3 出示课时目标(指名学生读目标)

(1)能正确流利由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这则故事的寓意.

(二)检查预习

1 检查生字识字

(1)出示学生预习单,看看学生是否写得正确规范。

(2)学生练习写书写不规范或写错的字。

2检查对本课词语的识读和理解应用。

(出示词语: 狐狸 葡萄 说谎 掺杂 喉咙 一贯

戒心 圈套 赞叹 惊慌失措 )

(1)正确读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2)学生用上一些词语练习说话.

3检查朗读课文

(1)先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学生读课文,讨论交流容易读错的字.如:馋 掺 酸等.

(3)再次朗读课文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简单交流:这篇课文讲述了哪几个故事?你最喜欢哪个故事呢?给大家说说.

(2)学生交流:让学生选择一则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环节二 部分理解_------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品读《狐狸和葡萄》

1、 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2、 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馋得直流口水 想尽各种办法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3、 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4、 “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5、 自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6、 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7、积累迁移,指导写字,狸、葡、萄、馋、酸。

第二课时

环节二 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出示课时目标

(1)理解>和>这两则寓言故事.

(2)能从这两则寓言故事的寓意中获得教益.

(二)品读《牧童和狼》。

1.集体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主人公是牧童,任务是在村边放羊。闲得无聊,大喊“狼来了”,拿村民们的“惊慌失措”取乐。)

2.到底有没有狼?

(理解反问句:哪里有什么狼!注意它的标点,说说为什么不用“?”而用“!”。) 明明没有狼,孩子为什么说“狼来了”?

(理解“惊慌失措”,给“措”选择合适的字意)

3.你觉得牧童“好几次”大叫“狼来了”,是什么行为?

( 欺骗、撒谎、不诚实、不老实。)

4.引读第二自然段,村民们好几次上当受骗后,会怎么想?怎样说?

(村民们知道牧童在撒谎,不愿意再上当。)

5.以后村民们再听到“慌忙大叫”后,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牧童的结果会是什么?

6.小组之间讨论:牧童是一个怎样的人?

7.集体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8.牧童说谎的结果是什么?

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人和事吗?

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那些说谎的人说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

(三)品读《蝉和狐狸》。

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圈套”本来指什么?在本则寓言中指什么?

(使人上当受骗的、坏的、害人的计谋、计策,阴谋诡计。把蝉从树上骗下来,吃掉他。)

2.怎样骗的?

(细读第二自然段。并画出突出表现狐狸会骗的词语。)

朗读狐狸的话。

3.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蝉?从哪里看出来的?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用不同的线画出最能说明上述问题的内容。拓展思维:想象蝉的思考过程。)

4.对待狐狸这样的奸诈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5.理解寓意。

(1)这则寓言中蝉聪明在哪里?(读“蝉和狐狸”的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之间交流:你想对寓言中的蝉说些什么?对那些中了“圈套”的“蝉”说些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环节三 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指导学生说一说每则故事的寓意。

(五)拓展延伸对比“狐狸和蝉”与“狐狸和乌鸦”的主人公形象。

主要把握“乌鸦”爱听奉承话,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抵不住诱惑,失去戒心。而“蝉”善于思考,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存有戒心,识破了狐狸花言巧语的险恶用心。

(六)总结。读了三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启发学生从文章结构和寓言寓意等方面谈收获。)

(七) 板书设计 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狐狸:虚荣,表里不一

《牧童和狼》牧童:不诚实,经常说谎,自食其果

《狐狸和蝉》蝉: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存有戒心

教后反思:

在今后教学寓言故事时,不但要学生感受寓言主人公的形象感悟寄托的道理,还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学有所悟.同时要制造一些让学生多说多练的机会,以便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相关内容

  • 耶稣生平圣经对照
  • 耶稣生平圣经对照 这个介绍依照被提出给事件的一个按年代序列在耶稣的生涯中, 在四本福音书. 各次事件包括适当的 Scriptural reference(s) . 并且, 事件的地点被表明, 更好跟随阁下的旅行当他是在地球上. 大多事件发生了在近似三年部耶稣, 和以下图用途期间每年逾越节宴餐帮助划 ...

  • 12伊索寓言[蝉和狐狸]教学设计
  • 12 伊索寓言 <蝉和狐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从中受到教益.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上台背诵上节课学过的两则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 2.<狐 ...

  • 30寓言四则讲学稿
  • 济南12中七年级上语文讲学稿 新授课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第30课 <寓言四则> 第一课时 主备人:张美玲 审稿人:陈妍 课时:两课时 班级: 姓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积累并理解"饶头.智.亡.吊.何遽"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

  • 2014黄岩区北城街道中心小学主报告
  • 黄岩区中小学年度教育工作责任目标考核 学校工作自查报告 黄岩区北城街道中心小学 一年来,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和支持下,学校严格恪守"重 素质教育,创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坚持以"高水平的管理凝聚人心,让有思想的 教育震撼人心,让有进取的学习鼓舞人心,让 ...

  • 关于寓言概念定义的考证
  • 2009年2月第23卷第1期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XINXIANGUNIVERSITY Eeb.2009v01.23No.1 关于"寓言 王菊芹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济源454650) 摘要:"寓言"在文献中的出现较早,4.v-m来命名文 ...

  • 伊索寓言两则练习
  • <伊索寓言>两则 一.积累及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庇护( )赫拉( )喇叭( ) ... 宙斯( )凯歌( )粘住( ) ... 2.填空.(明确体裁特点) (1)本文选自<____>,相传根据____(时代)____(国)____(人名)所讲的____(文体)所撰的文集 ...

  • 伊索寓言教案
  •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 12.伊索寓言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认真听范 读,多读,理清课文脉络.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结合实际生活受到启迪. ...

  • 中国寓言故事
  • 中国十大寓言故事 愚公移山① (选自<列子>) ●列御寇 [作品原文] 太行.王屋②二山,方③七百里,高万仞④.本在冀州⑤之南,河 阳⑥之北. 北山愚公⑦者,年且⑧九十,面山⑨而居,惩⑩山北之塞(11).出 入之迂(12)也,聚室而谋(13)曰:"吾与汝毕力(14)平险(15) ...

  • 英文寓言故事(视频+文本)
  • [英文寓言故事] (资料网络 阿居书馆整理) 英文寓言故事(视频+文本) 英文寓言故事 第1课  英文寓言故事 第2课 英文寓言故事 第3课  英文寓言故事 第4课 英文寓言故事 第5课  英文寓言故事 第6课 英文寓言故事 第7课  英文寓言故事 第8课 英文寓言故事 第9课  英文寓言故事 第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