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名相晏子曾三次辞谢国君赏金|晏婴|赏赐

核心提示:齐景公就派人送给晏婴黄金千两和一些集市上收来的税金,请晏婴用这些钱来招待宾客。晏婴辞谢了齐景公的赏赐。而且是三赏三辞。

晏子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老年时报》2015年10月23日07版,作者:佚名,原题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这是春秋时晏子的话。语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此典中的“智者”,原为“圣人”。齐国的宰相晏婴正在吃饭,齐景公差遣的使者到了。晏婴见使者光临,便分一半饭食招待使者。一份饭两个人吃,结果使者没吃饱,晏婴也没吃饱。二人都很尴尬。使者回到朝廷,把在晏府吃饭的情况禀报给齐景公。齐景公听后说:“唉!晏婴是齐国的三朝宰相,家里如此贫穷,我居然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啊!”于是,齐景公就派人送给晏婴黄金千两和一些集市上收来的税金,请晏婴用这些钱来招待宾客。

晏婴辞谢了齐景公的赏赐。而且是三赏三辞。最后一次,晏婴庄重地说:“我晏婴家不穷。如果接受您这些赏赐,我的父族、母族和妻族都能得到恩惠,这份恩惠还可以扩展到我的朋友,还可以救济好多老百姓。您的赏赐真丰厚啊。但是,我晏婴家不穷。我听说,那些从国君那里得到丰厚钱财的臣子,如果把得到的好处都用在百姓身上,这是臣子代替国君管理百姓,这种越俎代庖的事,忠诚的臣子是不做的;如果从国君那里得到丰厚钱财而不用在老百姓身上,这是为自家的小仓库增添收藏,抱有仁爱之心的人是不做的。在朝中做官,取悦了国君,就可以从国君那里得到钱财;不再做官,就会得罪那些读书明理的人。这种人死了以后他的财产就变成了别人的财产。这样的人活在世上只不过是钱财的主人罢了。聪明的人是不会这么做的。有一块布和一袋粮食,如果月月如此,足够我中年晚年受用了。请原谅,我不能接受您的赏赐。”

齐景公对晏婴说:“原先我祖先桓公在位时,给了管仲一万两千五百户的赏赐,管仲没推辞,接受了——您拒绝我的赏赐这是为什么呢?”晏婴回答说:“我听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我推测,管仲的失误,大概就是我的成功吧?所以,我再次庄重地叩请国君,我不能接受您的赏赐。”           (据《细说成语典故》)

核心提示:齐景公就派人送给晏婴黄金千两和一些集市上收来的税金,请晏婴用这些钱来招待宾客。晏婴辞谢了齐景公的赏赐。而且是三赏三辞。

晏子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老年时报》2015年10月23日07版,作者:佚名,原题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这是春秋时晏子的话。语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此典中的“智者”,原为“圣人”。齐国的宰相晏婴正在吃饭,齐景公差遣的使者到了。晏婴见使者光临,便分一半饭食招待使者。一份饭两个人吃,结果使者没吃饱,晏婴也没吃饱。二人都很尴尬。使者回到朝廷,把在晏府吃饭的情况禀报给齐景公。齐景公听后说:“唉!晏婴是齐国的三朝宰相,家里如此贫穷,我居然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啊!”于是,齐景公就派人送给晏婴黄金千两和一些集市上收来的税金,请晏婴用这些钱来招待宾客。

晏婴辞谢了齐景公的赏赐。而且是三赏三辞。最后一次,晏婴庄重地说:“我晏婴家不穷。如果接受您这些赏赐,我的父族、母族和妻族都能得到恩惠,这份恩惠还可以扩展到我的朋友,还可以救济好多老百姓。您的赏赐真丰厚啊。但是,我晏婴家不穷。我听说,那些从国君那里得到丰厚钱财的臣子,如果把得到的好处都用在百姓身上,这是臣子代替国君管理百姓,这种越俎代庖的事,忠诚的臣子是不做的;如果从国君那里得到丰厚钱财而不用在老百姓身上,这是为自家的小仓库增添收藏,抱有仁爱之心的人是不做的。在朝中做官,取悦了国君,就可以从国君那里得到钱财;不再做官,就会得罪那些读书明理的人。这种人死了以后他的财产就变成了别人的财产。这样的人活在世上只不过是钱财的主人罢了。聪明的人是不会这么做的。有一块布和一袋粮食,如果月月如此,足够我中年晚年受用了。请原谅,我不能接受您的赏赐。”

齐景公对晏婴说:“原先我祖先桓公在位时,给了管仲一万两千五百户的赏赐,管仲没推辞,接受了——您拒绝我的赏赐这是为什么呢?”晏婴回答说:“我听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我推测,管仲的失误,大概就是我的成功吧?所以,我再次庄重地叩请国君,我不能接受您的赏赐。”           (据《细说成语典故》)


相关内容

  • 晏子使楚.doc
  • <晏子使楚>比较阅读材料 一.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 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 ...

  • 昭公陈氏始大
  • 齐惠栾.高氏皆耆酒[1],信内多怨[2],强于陈.鲍氏而恶之. 夏,有告陈桓子曰:"子旗.子良将攻陈.鲍".亦告鲍氏.桓子授甲而如鲍氏.遭子良醉而骋,遂见文子,则已授甲矣.使视二子,则皆将饮酒.桓子曰:"彼虽不信,闻我授甲,则必逐我.及其饮酒也,先伐诸"?陈. ...

  • 吕不韦的故事
  • 秦昭王四十年(前267年),太子悼死在魏国,运回国葬在芷阳.到了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年),把他的第二个儿子安国君立为太子.而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安国君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立她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子楚,子楚的母亲叫夏姬,不受宠爱.子楚作为秦国的人质 ...

  • 西汉刘向[权谋书]原文 卷四 士可杀而不可辱
  • 卷四 士可杀而不可辱(1) ------------ 1. 士人不随便牺牲 一个有勇气而在行动上又很果敢的士人,不去表现自己的操守.品行,而随便地冒死轻生,怎能不令人感到惋惜:士人应该为了维护仁义牺牲生命,仗着大节义理,而不选择牺牲的地点.所以才能身虽死而留名于后代,不是有勇气,做事果断,怎么能做到 ...

  • 古人交往中--用玉典型事例
  • 古代使用玉器的事例,零星地记载于史书之中,主要内容又多是礼器的使用,如用玉礼天地四方,奠玉币,搢主,佩玉等方面的制度,其它方面的记载则很零散.<左传>一书用了较多的篇幅记载春秋时期用玉的事例,这些事例涉及的方面较广,既有各诸侯国之间以玉交往,又有当事人的态度.表现,对后代的用玉制度也有较 ...

  • 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士的故事
  • 1.两桃杀三士 战国齐景公时,田开疆帅师征服徐国,有拓疆开边强齐之功:古冶子有斩鼋救主之功:由田开疆推荐的公孙捷有打虎救主之功.三人结为兄弟,自号为"齐邦三杰".齐景公为奖其功劳,嘉赐"五乘之宾"的荣誉.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三人挟功恃勇,不仅简慢公卿,而且在景 ...

  • 第8课 战国七雄
  • 北京市第28中学特级教师 陈毓秀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战国时期的起迄年代.战国七雄的形成和方位,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历史作用.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围魏救赵和马陵之战.合纵与连横.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①战国时期多国的变法,是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的政 ...

  • 依据[史记]和[左氏春秋传]重新梳理赵氏孤儿案
  • 历朝历代经久不衰流传在世间的"赵氏孤儿案",其蓝本基本来源于<史记赵世家>中的一段一千字左右的记载.内容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不在乎是在晋景公在位的第三个年头,晋国的一个专权人士屠案贾和其他晋国将领一同,剿灭了晋国的赵氏家族,而赵氏家族的掌门人赵朔的遗孀赵庄姬当时已经怀孕 ...

  • 勾践灭吴古今异义
  • 勾践灭吴古今异义 1. 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中原,原野之中,现常用于"中原地区".句意是,因而使百姓的尸骨暴露在荒野之中. 2. 丈夫二十不取 丈夫,男子.今常用于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句意是,男子二十岁还不娶媳妇. 3. 生丈夫 丈夫,男孩.今常用义同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