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练习题

《出师表》比较阅读练习题

(一)【甲】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③今王诚欲致④士,先从隗始隗(1)简拔: (2)裨补阙漏: (3)优劣得所所: (4)意气扬扬: (5)名显诸侯: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且见事⑤,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⑥燕。(节选自《燕昭王求贤》,有删改)

【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由是感激..(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3)遂许先帝以驱驰..( )(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苟全性命于乱世 / 况贤于隗者乎 B.受任于败军之际 / 臣闻古之君人

C.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遂许先帝以驱驰 /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 士争凑燕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译文: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译文:

12.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2分)

(二)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16.解释下列短语。(2分。任选4个作答)

18.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19.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三)[甲]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后出师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庶竭驽钝,攘除..

奸凶 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④今贼适.疲于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知臣谨慎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 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 以奉先帝之遗愿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辍耕之垄上 C.而议者谓为非计 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水落而石出者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4。翻译下面句子。

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5.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

1

① ② ③ (四)

(一)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二)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白帝城)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指刘禅)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献出)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侍奉)之如父。”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1.选文(二)具体说明了选文(一)中的哪一句话(用原文回答)?并简要概括选文(二)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夙夜忧叹 夙夜:_________ ②庶竭驽钝 驽钝: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属以后事 属:___________ ④若嗣子可辅 辅: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两段文字,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价。(只谈一点即可)

(五)【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墨者①有钜子②腹黄享 ③,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④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予,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①墨者:指墨家。②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③腹黄享 (tún):人名。④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 1.解词

(1)以光先帝遗德 (2)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4)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 2.译句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3.(甲)文和(乙)文虽然一段是以议论为主,一段是以记叙为主,但是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请在读懂(乙)文故事的基础上,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道理。

4.读完这两段选文,你从中领悟到什么呢?假如现在让你向你的班主任老师(或班长)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一条建议,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呢?请结合你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感悟,将你的建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少于30字)

(六)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④,又虎视淮阴⑤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⑥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⑦,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释〕①郗(xī)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②苻(fú)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③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④梁、岐:地名。⑤淮阴:地名。⑥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⑦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 1.解词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3)郗超与谢玄不善 (4)既已狼噬梁、岐 2.译句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3.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只断两处)

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又 重 其 不 以 爱 憎 匿 善

4.【乙】文中郗超认为谢玄一定能完成北讨苻坚的重任,他的根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5.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 诸葛亮: 郗超: 2

(七)[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15.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卑鄙____________ (2)悉

16、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 咨臣以当世之事 D.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1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8.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

(八)(甲)亲贤臣,远小人,„„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

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约己爱民 ④悉仰于官 22.翻译下列句子。(2分)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

2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分) 2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九)(甲)侍中、„„„„,可计日而待也。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①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②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耶?”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③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1.解释加线词的意思。

(1)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3)其谁可而为之( )

(4)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3.甲乙两文都说到“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中肯建议,其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祁黄羊举荐贤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 4.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十)(甲)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

(乙)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臣不胜受恩感激。(选自《出师表》)

(丙)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 “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注释 ①的知:确切知道。②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③人庶:人臣庶民。 ④魏武帝:曹操。⑤教令:教化,命令。 (选自《贞观政要·诚信》 10.下列句中加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有上书请去佞臣者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B.流水清浊,在其源也 不可知其源

C.深鄙其为人 先帝不以臣卑鄙 D.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 牺牲玉锦,弗敢加也,必以信

11.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

A.皆以为贤

B.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

C.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 D.不欲以诈道训俗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2)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13.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曹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何评价他的?读了《观沧海》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

(十一)(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③,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④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吕氏春秋•下贤》)注: ①稷(jì):人名。②乘(shènɡ):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③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 ④庸:怎么。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躬耕于南阳 躬:

(十二)(2014·河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共11分)

(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节选自《出师表》)

(二)魏郑公①谏止唐太宗封禅②,日:“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③。 (节选自《容斋随笔》)

注:①魏郑公:魏征。②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③夺:使之改变。不能夺,无言反驳。

1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遗 B.喻 以光先帝遗德 引喻失义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远 D.悉

亲贤臣,远小人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4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2)猥自枉屈 猥: 17.语段(一)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3分) (3)攘除奸凶 攘: (4)一日三至而弗得见 弗: 16.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8.同样是劝谏君主,诸葛亮和魏郑公的劝谏艺术有什么不同?(2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7.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

18.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19.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

4

《出师表》比较阅读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8.(1)此(或“这”,或“这件事”)(2)身份低微,见识短浅(3)答应(4)买 9.B 10.士/争凑燕 11.(1)三次到我住的草庐拜访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天下大事 (2)于是不到一年,有很多匹日行千里的马送到燕国 12.思贤若渴,尊重人才,虚心求教。 (二)答案:16.(1)选拔;(2)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3)才能高的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4)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5)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共2分。对2个得1分,得满2分为止)17.(1)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公正,全面了解军事方面的事情。(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共4分,每句2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18.D(2分)19.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晏子的标准则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三) 1、①寄:托付 ②攘除:铲除 ③宜:应该 ④适:正好,正逢

2、D 3.A 4、 ①这就是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②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意思正确即可,关健词不能译错 ) 5、①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②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③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

(四)1.答案: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诸葛亮受遗诏。2。答案:①早晚: ②比喻才能平庸。 ③委托,交付。 ④辅助,协助。 3.答案:①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②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 4、答案举例:①忠心耿耿。 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足智多谋,运筹帷幄。④古代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等等。

(五)1.发扬光大;罚;昭示;恩赐。2.(1)如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2)(钜子)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来推行正义,钜子可以称得上大公无私了。3.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或:陟罚臧否,不宜异同。)4.此题是一道开放性表述题。目的在引导学生将阅读读文言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获得一定的认识。学生回答的内容必须围绕两段选文的中心;为人做事应处以公心。

(六)1.留给;善良;好;像狼一样。2.(1)宫廷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对官员善恶的表扬和处罚,不应该有不同的标准。(2)我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府中,发现他任用人才,都能尽量发挥别人的本领。即使是小事,也能尽到自己的责任。3.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 又 重 其 不 以 爱 憎 匿 善。4.郗超曾与谢玄共事,发现谢玄使用人才得当,做事细致,能使各人都发挥出他们的才干。(意思对即可) 5.评价诸葛亮能扣住“公平严明、知人善任、亲贤远佞”来答即可。评价郗超能扣住“发现人才眼光独到、力排众议推荐人才、不计个人恩怨、心胸宽广”来答即可。

(七)9.(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全部 10.D 11.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12. 围绕“勤俭,清廉”答题即可。评价: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潮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

使英雄泪满襟。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八)21.①躬:亲自,亲身 ②卑鄙:出生卑微,身份低贱 ③约:克制 ④悉:全部,都22.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23.D 2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 25.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 (九)1.(1)给予 (2)痛心遗憾 (3)做、担任 (4)过了 2. (1)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所以兴隆的原因。(2)您问的是谁可以担任(县令),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

3.(1)亲贤臣,远小人(2)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4.本题可从选用人才、举荐人才、结交朋友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加以完整阐述即可得满分。 (十)10. B 11. B 12.(1)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业的任务交给我 (2)这犹如源头混浊却希望水流清澈,是没有道理的。13.水何澹澹 洪波涌起 运用比喻引出下面的议论,说明君王的以身作则重要。14.诸葛亮称其为“贼”,唐太宗“常以魏武帝多诡诈”(用自己的话说亦可)曹操是个具有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且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的人。

(十一)15.(1)躬:亲自。 (2)猥: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 (3)攘:排除,铲除。 (4)弗:不,没有。

16.译文:(只希望)在动乱中苟且保全生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 17.答案提示:从淡泊名利来谈,言之有理即可。

18.答案要点:(1)都是帝王(身居高位);(2)都是求贤若渴;(3)都不惜降低身份,亲自去拜访。(1分)

19.答案要点:内容: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诸葛亮的一片忠心。(言之有理即可。)形式:结构清晰,语言朴素,情感真挚,中心明确。

(十二)15.D(2分)

16.(1)这确实是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时刻:(译对大意,1分;“秋"译对1分。共2(共4分)

17.亲贤臣远小人(1分)因为只有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做到广开言路,才能赏罚分明。(2分)(2分)(2)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盛,就指日可待了。(译对大意,1分;“隆”译对1分。共2分)可。共3分)

18.诸葛亮:直言进谏。(1分)魏郑公:运用比喻委婉劝谏。(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5

《出师表》比较阅读练习题

(一)【甲】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③今王诚欲致④士,先从隗始隗(1)简拔: (2)裨补阙漏: (3)优劣得所所: (4)意气扬扬: (5)名显诸侯: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且见事⑤,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⑥燕。(节选自《燕昭王求贤》,有删改)

【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由是感激..(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3)遂许先帝以驱驰..( )(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苟全性命于乱世 / 况贤于隗者乎 B.受任于败军之际 / 臣闻古之君人

C.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遂许先帝以驱驰 /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 士争凑燕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译文: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译文:

12.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2分)

(二)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16.解释下列短语。(2分。任选4个作答)

18.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19.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三)[甲]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后出师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庶竭驽钝,攘除..

奸凶 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④今贼适.疲于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知臣谨慎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 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 以奉先帝之遗愿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辍耕之垄上 C.而议者谓为非计 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水落而石出者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4。翻译下面句子。

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5.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

1

① ② ③ (四)

(一)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二)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白帝城)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指刘禅)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献出)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侍奉)之如父。”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1.选文(二)具体说明了选文(一)中的哪一句话(用原文回答)?并简要概括选文(二)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夙夜忧叹 夙夜:_________ ②庶竭驽钝 驽钝: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属以后事 属:___________ ④若嗣子可辅 辅: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两段文字,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价。(只谈一点即可)

(五)【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墨者①有钜子②腹黄享 ③,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④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予,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①墨者:指墨家。②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③腹黄享 (tún):人名。④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 1.解词

(1)以光先帝遗德 (2)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4)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 2.译句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3.(甲)文和(乙)文虽然一段是以议论为主,一段是以记叙为主,但是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请在读懂(乙)文故事的基础上,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道理。

4.读完这两段选文,你从中领悟到什么呢?假如现在让你向你的班主任老师(或班长)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一条建议,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呢?请结合你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感悟,将你的建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少于30字)

(六)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④,又虎视淮阴⑤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⑥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⑦,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释〕①郗(xī)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②苻(fú)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③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④梁、岐:地名。⑤淮阴:地名。⑥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⑦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 1.解词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3)郗超与谢玄不善 (4)既已狼噬梁、岐 2.译句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3.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只断两处)

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又 重 其 不 以 爱 憎 匿 善

4.【乙】文中郗超认为谢玄一定能完成北讨苻坚的重任,他的根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5.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 诸葛亮: 郗超: 2

(七)[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15.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卑鄙____________ (2)悉

16、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 咨臣以当世之事 D.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1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8.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

(八)(甲)亲贤臣,远小人,„„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

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约己爱民 ④悉仰于官 22.翻译下列句子。(2分)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

2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分) 2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九)(甲)侍中、„„„„,可计日而待也。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①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②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耶?”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③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1.解释加线词的意思。

(1)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3)其谁可而为之( )

(4)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3.甲乙两文都说到“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中肯建议,其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祁黄羊举荐贤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 4.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十)(甲)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

(乙)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臣不胜受恩感激。(选自《出师表》)

(丙)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 “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注释 ①的知:确切知道。②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③人庶:人臣庶民。 ④魏武帝:曹操。⑤教令:教化,命令。 (选自《贞观政要·诚信》 10.下列句中加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有上书请去佞臣者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B.流水清浊,在其源也 不可知其源

C.深鄙其为人 先帝不以臣卑鄙 D.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 牺牲玉锦,弗敢加也,必以信

11.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

A.皆以为贤

B.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

C.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 D.不欲以诈道训俗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2)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13.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曹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何评价他的?读了《观沧海》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

(十一)(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③,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④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吕氏春秋•下贤》)注: ①稷(jì):人名。②乘(shènɡ):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③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 ④庸:怎么。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躬耕于南阳 躬:

(十二)(2014·河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共11分)

(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节选自《出师表》)

(二)魏郑公①谏止唐太宗封禅②,日:“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③。 (节选自《容斋随笔》)

注:①魏郑公:魏征。②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③夺:使之改变。不能夺,无言反驳。

1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遗 B.喻 以光先帝遗德 引喻失义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远 D.悉

亲贤臣,远小人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4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2)猥自枉屈 猥: 17.语段(一)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3分) (3)攘除奸凶 攘: (4)一日三至而弗得见 弗: 16.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8.同样是劝谏君主,诸葛亮和魏郑公的劝谏艺术有什么不同?(2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7.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

18.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19.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

4

《出师表》比较阅读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8.(1)此(或“这”,或“这件事”)(2)身份低微,见识短浅(3)答应(4)买 9.B 10.士/争凑燕 11.(1)三次到我住的草庐拜访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天下大事 (2)于是不到一年,有很多匹日行千里的马送到燕国 12.思贤若渴,尊重人才,虚心求教。 (二)答案:16.(1)选拔;(2)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3)才能高的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4)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5)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共2分。对2个得1分,得满2分为止)17.(1)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公正,全面了解军事方面的事情。(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共4分,每句2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18.D(2分)19.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晏子的标准则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三) 1、①寄:托付 ②攘除:铲除 ③宜:应该 ④适:正好,正逢

2、D 3.A 4、 ①这就是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②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意思正确即可,关健词不能译错 ) 5、①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②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③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

(四)1.答案: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诸葛亮受遗诏。2。答案:①早晚: ②比喻才能平庸。 ③委托,交付。 ④辅助,协助。 3.答案:①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②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 4、答案举例:①忠心耿耿。 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足智多谋,运筹帷幄。④古代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等等。

(五)1.发扬光大;罚;昭示;恩赐。2.(1)如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2)(钜子)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来推行正义,钜子可以称得上大公无私了。3.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或:陟罚臧否,不宜异同。)4.此题是一道开放性表述题。目的在引导学生将阅读读文言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获得一定的认识。学生回答的内容必须围绕两段选文的中心;为人做事应处以公心。

(六)1.留给;善良;好;像狼一样。2.(1)宫廷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对官员善恶的表扬和处罚,不应该有不同的标准。(2)我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府中,发现他任用人才,都能尽量发挥别人的本领。即使是小事,也能尽到自己的责任。3.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 又 重 其 不 以 爱 憎 匿 善。4.郗超曾与谢玄共事,发现谢玄使用人才得当,做事细致,能使各人都发挥出他们的才干。(意思对即可) 5.评价诸葛亮能扣住“公平严明、知人善任、亲贤远佞”来答即可。评价郗超能扣住“发现人才眼光独到、力排众议推荐人才、不计个人恩怨、心胸宽广”来答即可。

(七)9.(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全部 10.D 11.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12. 围绕“勤俭,清廉”答题即可。评价: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潮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

使英雄泪满襟。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八)21.①躬:亲自,亲身 ②卑鄙:出生卑微,身份低贱 ③约:克制 ④悉:全部,都22.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23.D 2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 25.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 (九)1.(1)给予 (2)痛心遗憾 (3)做、担任 (4)过了 2. (1)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所以兴隆的原因。(2)您问的是谁可以担任(县令),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

3.(1)亲贤臣,远小人(2)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4.本题可从选用人才、举荐人才、结交朋友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加以完整阐述即可得满分。 (十)10. B 11. B 12.(1)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业的任务交给我 (2)这犹如源头混浊却希望水流清澈,是没有道理的。13.水何澹澹 洪波涌起 运用比喻引出下面的议论,说明君王的以身作则重要。14.诸葛亮称其为“贼”,唐太宗“常以魏武帝多诡诈”(用自己的话说亦可)曹操是个具有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且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的人。

(十一)15.(1)躬:亲自。 (2)猥: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 (3)攘:排除,铲除。 (4)弗:不,没有。

16.译文:(只希望)在动乱中苟且保全生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 17.答案提示:从淡泊名利来谈,言之有理即可。

18.答案要点:(1)都是帝王(身居高位);(2)都是求贤若渴;(3)都不惜降低身份,亲自去拜访。(1分)

19.答案要点:内容: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诸葛亮的一片忠心。(言之有理即可。)形式:结构清晰,语言朴素,情感真挚,中心明确。

(十二)15.D(2分)

16.(1)这确实是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时刻:(译对大意,1分;“秋"译对1分。共2(共4分)

17.亲贤臣远小人(1分)因为只有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做到广开言路,才能赏罚分明。(2分)(2分)(2)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盛,就指日可待了。(译对大意,1分;“隆”译对1分。共2分)可。共3分)

18.诸葛亮:直言进谏。(1分)魏郑公:运用比喻委婉劝谏。(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5


相关内容

  • [出师表]练习题
  •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①涉罚臧否(   )②中道崩租(    )③以遗陛下(    )④行阵和睦(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①以光先帝遗德(      )②引喻失义(     ) ③察纳雅言(       )④性行淑均(      ) 3.为下列句子中的"以" ...

  • 九年级上册出师表的练习题答案
  • 九年级语文上册24课<出师表>练习题答案 一.给加点字注音. 崩殂cú侍卫shì陟罚zhì臧否zàngpǐ 郭攸之yōu 费祎yī 以遗陛下wâi 裨补bì 阙漏quē 性行xíng 淑均shū 行阵háng 倾颓qīngtuí 苟全gǒu 猥自枉屈wěi 夙夜忧叹sù 庶竭shùjiã ...

  • [隆中对]与[出师表]比较阅读练习
  • <隆中对>与<出师表>比较阅读练习 1.这两篇文章均选自<__________>,其中<隆中对>的作者是______朝史学家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 利尽南海__________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__________ 以光先帝遗 ...

  • 出师表.隆中对比较阅读练习
  • <出师表>.<隆中对> 对比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__________ 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 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 猥自枉屈__________ 以彰其咎__________ 2.把 ...

  • 出师表练习题答案
  • (一)古今异义 1.诚宜开张圣听(开张:扩大.今指店铺开业) 2.引喻失义(义:适意,恰当.今常用义为:正义,意义,人与人之间的情谊等) 3.陟罚臧否(否:恶,坏.不是今常用的"否定""是否"的"否") 4.晓畅军事(晓畅:精通,熟练.今常 ...

  • [出师表]理解性默写习题答案
  • <出师表>基础知识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哪两句一致? 5.& ...

  • 隆中对习题
  • 隆中对 (1)读一读写一写 好(hào)为 乐(yuè)毅 诣(yì) 屏(bǐnɡ)人 倾颓(tuí) 度(duï)德量力 存恤(xù) 胄(zhîu) 箪(dān)食壶浆 屯(tún)新野 (2)通假字 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伸张] 自董卓已来 ...

  • 初中文言文词语解释练习
  • 七上 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 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 饭疏食饮水(<十二章>) .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虽有嘉肴>) . 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嘉肴>) . 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 . 尔辈 ...

  • 乌有先生历险记练习题答案
  • 乌有先生历险记 乌有先生者,中山布衣1也,年且 2 11."唯读书是务"解释为七 书.(提示:这是个倒置句,与成语"唯利是图"相同.)"是"在句子中起了提宾作 用. 12.充:. 13.公素善先生:.(提示:<鸿门宴>:素善留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