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渊潭的槐花汪曾祺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玉渊潭的槐花汪曾祺

玉渊潭的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

来了放蜂的人。蜂箱都放好了,他的“家”也安顿了。一个刷了涂料的很厚的黑色的帆布篷子。里面打了两道土堰,上面架起几块木板,是床。床上一卷铺盖。地上排着油瓶、酱油瓶、醋瓶。一个白铁桶里已经有多半桶蜜。外面一个蜂窝煤炉子上坐着锅。一个女人在案板上切青蒜。锅开了,她往锅里下了一把干切面。不大会儿,面熟了,她把面捞在碗里,加了作料、撒上青蒜,在一个碗里舀了半勺豆瓣。一人一碗。她吃的是加了豆瓣的。

蜜蜂忙着采蜜,进进出出,飞满一天。

我跟养蜂人买过两次蜜,绕玉渊潭散步回来,经过他的棚子,大都要在他门前的树墩上坐一坐,抽一支烟,看他收蜜,刮蜡,跟他聊两句,彼此都熟了。

这是一个五十岁上下的中年人,高高瘦瘦的,身体像是不太好,他做事总是那么从容不迫,慢条斯理的。样子不像个农民,倒有点像一个农村小学校长。听口音,是石家庄一带的。他到过很多省。哪里有鲜花,就到哪里去。菜花开的地方,玫瑰花开的地方,苹果花开的地方,枣花开的地方。每年都到南方去过冬,广西,贵州。到了春暖,再往北翻。我问他是不是枣花蜜最好,他说是荆条花的蜜最好。这很出乎我的意外。荆条是个不起眼的东西,而且我从来没有见过荆条开花,想不到荆条花蜜却是最好的蜜。我想他每年收入应当不错。他说比一般农民要好一些,但是也落不下多少:蜂具,路费;而且每年要赔几十斤白糖——蜜蜂冬天不采蜜,得喂它糖。

女人显然是他的老婆。不过他们岁数相差太大了。他五十了,女人也就是三十出头。而且,她是四川人,说四川话。我问他:你们是怎么认识的?他说:她是新繁县人。那年他到新繁放蜂,认识了。她说北方的大米好吃,就跟来了。

有那么简单?也许她看中了他的脾气好,喜欢这样安静平和的性格?也许她觉得这种放蜂生活,东南西北到处跑,好耍?这是一种农村式的浪漫主义。四川女孩子做事往往很洒脱,想咋个就咋个,不像北方女孩子有那么多考虑。他们结婚已经几年了。丈夫对她好,她对丈夫也很体贴。她觉得她的选择没有错,很满意,不后悔。我问养蜂人:她回去过没有?他说:回去过一次,一个人。他让她带了两千块钱,她买了好些札物送人,风风光光地回了一趟新繁。

一天,我没有看见女人,问养蜂人,她到哪里去了。养蜂人说:到我那大儿子家去了,去接我那大儿子的孩子。他有个大儿子,在北京工作,在汽车修配厂当工人。

她抱回来一个四岁多的男孩,带着他在棚子里住了几天。她带他到甘家口商场买衣服,买鞋,买饼干,买冰糖葫芦。男孩子在床上玩鸡啄米,她靠着被窝用勾针给他勾一顶大红的毛线帽子。她很爱这个孩子。这种爱是完全非功利的,既不是讨丈夫的欢心,也不是为了和丈夫的儿子一家搞好关系。这是一颗很善良,很美的心。孩子叫她奶奶,奶奶笑了。

过了几天,她把孩子又送了回去。

过了两天,我去玉渊潭散步,养蜂人的棚子拆了,蜂箱集中在一起。等我散步回来,养蜂人的大儿子开来一辆卡车,把棚柱、木板、煤炉、锅碗和蜂箱装好,养蜂人两口子坐上车,卡车开走了。

玉渊潭的槐花落了。

请简要概述文章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作用。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养蜂人的性格特征。

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文章以“玉渊潭的槐花盛开”为开头,以“玉渊潭的槐花落了”为结尾,这种写法给你哪些启示?

阅读答案:

【小题1】文章第二段主要介绍了放蜂人家里的陈设和做饭、吃饭的情景。(2分)这段文字表现了养蜂人简陋的家当和简朴的生活,同时也引出下文对养蜂人一家的介绍。(2分)

【小题2】从全文来看养蜂人有如下性格特征:一是做事沉稳从容不迫,安静平和;(1分)二是勤劳善良,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1分)三是热爱生活,为人坦诚宽容,充满爱心。(2分)

【小题3】看似平凡的东西里面却孕育着不平凡。(2分)像荆条一样普通的放蜂人一家简朴的生活中却处处浸润着人间的真善美。(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4】这篇文章的写法给我如下启示:一、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二、借景抒情。借“槐花盛开”表达作者的欣喜,借“槐花落”表达作者的失落与依恋之情。三、“槐花”起了线索作用。(借鉴古诗文比兴的写法)这里的“槐花”象征了朴实的养蜂人。(答出两个方面即可。不要仅仅列出条目,要有分析说明,形成完整文段)

解析:

【小题1】略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玉渊潭的槐花汪曾祺

玉渊潭的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

来了放蜂的人。蜂箱都放好了,他的“家”也安顿了。一个刷了涂料的很厚的黑色的帆布篷子。里面打了两道土堰,上面架起几块木板,是床。床上一卷铺盖。地上排着油瓶、酱油瓶、醋瓶。一个白铁桶里已经有多半桶蜜。外面一个蜂窝煤炉子上坐着锅。一个女人在案板上切青蒜。锅开了,她往锅里下了一把干切面。不大会儿,面熟了,她把面捞在碗里,加了作料、撒上青蒜,在一个碗里舀了半勺豆瓣。一人一碗。她吃的是加了豆瓣的。

蜜蜂忙着采蜜,进进出出,飞满一天。

我跟养蜂人买过两次蜜,绕玉渊潭散步回来,经过他的棚子,大都要在他门前的树墩上坐一坐,抽一支烟,看他收蜜,刮蜡,跟他聊两句,彼此都熟了。

这是一个五十岁上下的中年人,高高瘦瘦的,身体像是不太好,他做事总是那么从容不迫,慢条斯理的。样子不像个农民,倒有点像一个农村小学校长。听口音,是石家庄一带的。他到过很多省。哪里有鲜花,就到哪里去。菜花开的地方,玫瑰花开的地方,苹果花开的地方,枣花开的地方。每年都到南方去过冬,广西,贵州。到了春暖,再往北翻。我问他是不是枣花蜜最好,他说是荆条花的蜜最好。这很出乎我的意外。荆条是个不起眼的东西,而且我从来没有见过荆条开花,想不到荆条花蜜却是最好的蜜。我想他每年收入应当不错。他说比一般农民要好一些,但是也落不下多少:蜂具,路费;而且每年要赔几十斤白糖——蜜蜂冬天不采蜜,得喂它糖。

女人显然是他的老婆。不过他们岁数相差太大了。他五十了,女人也就是三十出头。而且,她是四川人,说四川话。我问他:你们是怎么认识的?他说:她是新繁县人。那年他到新繁放蜂,认识了。她说北方的大米好吃,就跟来了。

有那么简单?也许她看中了他的脾气好,喜欢这样安静平和的性格?也许她觉得这种放蜂生活,东南西北到处跑,好耍?这是一种农村式的浪漫主义。四川女孩子做事往往很洒脱,想咋个就咋个,不像北方女孩子有那么多考虑。他们结婚已经几年了。丈夫对她好,她对丈夫也很体贴。她觉得她的选择没有错,很满意,不后悔。我问养蜂人:她回去过没有?他说:回去过一次,一个人。他让她带了两千块钱,她买了好些札物送人,风风光光地回了一趟新繁。

一天,我没有看见女人,问养蜂人,她到哪里去了。养蜂人说:到我那大儿子家去了,去接我那大儿子的孩子。他有个大儿子,在北京工作,在汽车修配厂当工人。

她抱回来一个四岁多的男孩,带着他在棚子里住了几天。她带他到甘家口商场买衣服,买鞋,买饼干,买冰糖葫芦。男孩子在床上玩鸡啄米,她靠着被窝用勾针给他勾一顶大红的毛线帽子。她很爱这个孩子。这种爱是完全非功利的,既不是讨丈夫的欢心,也不是为了和丈夫的儿子一家搞好关系。这是一颗很善良,很美的心。孩子叫她奶奶,奶奶笑了。

过了几天,她把孩子又送了回去。

过了两天,我去玉渊潭散步,养蜂人的棚子拆了,蜂箱集中在一起。等我散步回来,养蜂人的大儿子开来一辆卡车,把棚柱、木板、煤炉、锅碗和蜂箱装好,养蜂人两口子坐上车,卡车开走了。

玉渊潭的槐花落了。

请简要概述文章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作用。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养蜂人的性格特征。

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文章以“玉渊潭的槐花盛开”为开头,以“玉渊潭的槐花落了”为结尾,这种写法给你哪些启示?

阅读答案:

【小题1】文章第二段主要介绍了放蜂人家里的陈设和做饭、吃饭的情景。(2分)这段文字表现了养蜂人简陋的家当和简朴的生活,同时也引出下文对养蜂人一家的介绍。(2分)

【小题2】从全文来看养蜂人有如下性格特征:一是做事沉稳从容不迫,安静平和;(1分)二是勤劳善良,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1分)三是热爱生活,为人坦诚宽容,充满爱心。(2分)

【小题3】看似平凡的东西里面却孕育着不平凡。(2分)像荆条一样普通的放蜂人一家简朴的生活中却处处浸润着人间的真善美。(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4】这篇文章的写法给我如下启示:一、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二、借景抒情。借“槐花盛开”表达作者的欣喜,借“槐花落”表达作者的失落与依恋之情。三、“槐花”起了线索作用。(借鉴古诗文比兴的写法)这里的“槐花”象征了朴实的养蜂人。(答出两个方面即可。不要仅仅列出条目,要有分析说明,形成完整文段)

解析:

【小题1】略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略


相关内容

  • 玉渊潭的槐花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玉渊潭的槐花 汪曾祺 玉渊潭的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 来了放蜂的人.蜂箱都放好了,他的"家"也安顿了.一个刷了涂料的很厚的黑色的帆布篷子.里面打了两道土堰,上面架起几块木板,是床.床上一卷铺盖.地上排着油瓶.酱油瓶.醋瓶.一个白铁桶里 ...

  • 胡同文化阅读答案
  • 阅读<胡同文化>,完成第后面小题.(共15分) 胡同文化 汪曾祺 ①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的方位走向大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 ...

  • 汪曾祺散文集[人间有戏]:听遛鸟人谈戏
  • 人民网北京10月23日电 (陈苑)本书所选的都是与戏曲有关的文章,是汪曾祺在做北京市京剧团编剧时,二十多年来与戏曲打交道的见闻与思考,每一篇的篇幅虽然短小,但是每一篇都透着理性.睿智和从容.内容涵盖"样板戏"的谈往.名人轶事.戏曲与文学的关系.习剧札记等等,这些谈戏文章同他的游记 ...

  • 中考记叙文阅读命题分析与备考
  • 从2015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来看,记叙文阅读几乎占据了现代文阅读的"半壁江山".从命题形式来看,记叙文阅读试题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支点,以"人文情感"为杠杆,几乎涉及记叙文阅读全部考点的各个方面. [选材特点] 从所选文本的来源上看,在我所 ...

  • 金状元语文活页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八期(期末复习专刊)参考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八期(期末复习专刊) 参考答案 期末复习归纳与导引 一.基础知识积累1.(1)suì kūn yù shū (2)xiáo yǎn xì lùsī (3)shuî cuàn zǎi qí (4)qiān dī bânɡ pǔyù (5)chù tā liáo lâi (6)niâ ǎ ...

  • [槐花深一寸]阅读答案
  • 槐花深一寸 丁立梅 ①槐花开的时候,我抽了空去看.人生的旅途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我们能相遇到的花期也有限,我不想错过每一场花开. ②槐花也属乡野之花.它比桃花.梨花更与人亲,那是因为它心怀甜蜜.记忆中,花开时节,空气中密布它的香甜,让你不容忽视.于是乡下孩子的乐事里,就有这么一件,爬上树去摘槐花.那 ...

  • 香甜莫过槐花饼阅读答案
  • 香甜莫过槐花饼(13分) ①故乡的槐树极多,房前屋后,山脚岩边,井旁泽畔,都有.一簇一簇的,一片一片的,弥漫了村庄四野.似乎散漫零乱,却又井然有序;似乎千篇一律,却又各具情致.槐花开放的时节,远远地,阵阵香气扑鼻而来,小村就浸在槐花的清香里. ②每当这时候,母亲就在长竿一头绑住一小铁钩,钩住一束槐花 ...

  • 游庐山记阅读答案
  •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游庐山记 [清]敬恽 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①,泊左蠡.庚辰,舣星子②,因往游焉. ...

  • 怒放的七月槐阅读答案
  • )阅读<怒放的七月槐>,完成小题.(19分) 怒放的七月槐 李清玺 每每出去散步,我总是情不自禁地端详每一棵树,比一比高低,论一论大小,评一评美丑.更有甚者,为了看银杏树结的果儿,还专程跑到市招待处的院子里,一次看不够,准备下次还来,其中的奥妙真有点说不清. 今年夏天,最惹眼的,当然要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