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第二课时:复习除法总复习(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除法笔算的方法。

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口算

320÷40 630÷70 96÷32 40×90

150÷30 59+14 770-27 99÷33

学生口算后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并说说口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先算一算,再比一比

162÷30 990÷60

162÷34 990÷62

162÷38 990÷66

选6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分组计算。然后集体讲评

(1)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结合题目说说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2)每组的三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3)162÷34你把除数34看成几来试商?162÷38你又把除数38看成几来试商?

师生小结:谁能说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呢?

除数不是整十数,你是怎样试商的?什么时候初商偏小?初商偏小怎么办?什么时候初商偏大?初商偏大怎么办?

三、计算并验算。

83÷18 604÷21 89035 962÷54

学生练习后集体讲评,说说你是怎样验算的?

表扬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并指出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并强调作业时要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

四、解决问题

T 3 学生先认真审题,然后说一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解题,最后集体讲评。

(1)怎样求平均每只蚌产珍珠多少颗?(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2)“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又怎样求26只蚌能剖出珍珠多少颗?

(3)“如果每72颗珍珠串成一条项链,那么这些珍珠能串成多少条项链? ”该怎样列式?不计算,谁能估计一下结果是多少?为什么呢?

五、全课总结。

复习除法总复习(二)

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含有两级运算或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提高学生综合运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一、口算

80÷20 150÷50 15×6 2×45

14+86 630÷70 300÷60 13×4

480÷80 36÷2 16×3 770-70

600+40 550÷5 70÷5 51+49

学生先在书上练习,然后全班校对,表扬算得又快又对的学生。

二、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735÷15×6 800-600÷20

(704+258)÷37 18×(537-488)

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后,请四个上黑板板演,其余学生在下面练习,最后集体讲评。

二、比较下面各题的大小

190-40×2○ (190-40)×2 72÷12÷3○72÷(12÷3)

240÷(8×3)○240÷8÷3 1574×51×0○89-18÷2

学生口答后说出自己是怎样比较的。

三、先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再列综合算式。

48 16 195 15

× ÷

-25 74 +

四、列式计算:

1、483加上17乘35的积,和是多少?

2、用78在减去42的差去除432,商是多少?

3、160减去95与15的差,差是多少?

4、甲数比乙数少12,甲烽是27的3倍,乙数是多少?

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集体讲评。

五、全课总结。

大数的认识复习课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复习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

2.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省略亿、万后面的数。

3.结合练 习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省略亿、万后面的数。

教学关键:

以练习的方式来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位顺序表

1.让学生回忆一下亿以内数的数位,并指名同学背诵。

2.在黑板上挂数位顺序表,问:你们还记得如何分级吗?

生:从个位到千位为个级,万位到千万位为万级。

3.师:个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万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亿级表示有几个什么?

4.师:我们还知道每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5.讲评练习有关这方面的练习。

二、复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法,那么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 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

生:第一步要分级,用逗号或虚线隔开,从高位往低位读起。

2.亿级、万级和个级的读法有什么不同。

如:4005 2136(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

1084 3005 2019(一千零八十四亿三千零五万两千零一十九)

师:亿级多了一个亿字,万级多了一个万字。

3.复习中间和末尾有零的读法。

①每一级的末尾有零。

如:789 0000 读作:七百八十九万

45 0000 0000 读作:四十五亿

师:每一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②中间和末尾有零的情况。

如:4005 2136 读作: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

1435 0871 0532 一千四百三十五亿零八百七十一万零五百三十二

师:零放在什么位置要读?

生:每一级前面和中间的零都要读。

师:中间两个零或多个零要怎样读呢?

生:都只读一个零。

4.请同学把读法的法则在总结一遍,然后全班读一遍加深印象。

三、复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和亿以上数的写法,那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

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

生:第一步要判断最高位是那一位,从最高位写到最低位。

七千万零五百(7000 0500)

2.师:每一级的末尾没有单位时该怎么办?谁举一个例子。

生:每一级的末尾没有单位时应该用零占位。如:五百二十一万(521 0000)

3.师:是不是读零的地方都写一个零?七千万零五十。(7000 0050) 生:要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往下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六百万八千(600 8000)

4.请同学总结写法,个别请,这里比较简单,可以请中等的学生回答。

四、比较大小

师:在比较大小的时候,我门应该怎么做?第一步?有几种情况?

生:第一步分级。

师:如果数位相同和不同怎么办?

看题目:20 8090>20 0809

生:数位相同时,要从最高位比较,如果最高位相同,就一步一步的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生肯定,如果学生回答不完整,可以请同学补充。

如:1900<2万

师:如果碰到这样的数时,应该怎么办?

生:可以先把2万化成阿拉伯数字。

师:然后在按照比较的方法。

如:3458<123456

生:数位不同,只要看数位多的数,那个数就大。

五、省略“亿”“万”后面的尾数

1.整亿整万的数。

如:470 0000=470万 127 0000 0000=127亿

师:这样的数要怎样省略?

生:整万的数要省略四个零,后面加一个万字,整亿的数要省略亿后面的八个零,加一个亿字。

2.求近似数

如:1292 4800≈1292万 2 7200 0000≈3亿 35 0720 0000≈35亿 师:求近似数要怎么求?

生:省略万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然后省略后面的数,加一个万字。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然后省略后面的数,加一个亿字。 在这里要重点强调整数和近似数是不同的,要注意符号。

六、总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回去好好复习。

电子计算器的使用复习

复习目标:

1、了解算术型计算器表面各按键的功能。

2、了解算术型计算器工作的基本过程。

3、掌握算术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基础知识

1、师:关于计算器,同学们都知道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2、师:大家说的都不错,下面我们谁给大家介绍一下电子计算器方面的知识。

3、出示思考题

(1)计算器包括哪些按键?

(2)这些按键的功能是什么?

4、汇报结果

(1)哪些是数字键?按下数字键在哪里显示?他们什么关系?

教师任意报数,学生练习输入

(教师强调输入要从高位输起)

(2)要完成加减乘除运算并显示计算结果,还需要什么键?(四则运算键和等号键)(板书) 练习12÷4 (说出过程)

(3)A、如果发现输入错误,怎么办?(清除键)(板书)

例如:9-3,

教师强调:清除键只清除错误输入的4,前边输入的数据仍然保留。

B、如果一道题计算完毕,需要计算另一道题,这时应该怎么办?

C、如果需要清除前边的所有数据,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下面我们通过几道四则运算式题,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

(二)计算器的应用

1出示例1:用计算器计算389+260(板书)

学生自己试做,然后汇报过程。

教师关键要强调输入数据和使用运算键的方法。

练习:

750+1473= 2983-627= 32×68=

1548÷43= 49×39= 17805-3976=

小结:加、减、乘、除的单项运算,只要选择相应的四则运算符号就可以了。

2出示例2:计算68+5×25(板书)

单数组学生用笔算,双数组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然后汇报结果。

1) 提问:为什么大家的计算结果不一样呢?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笔算:先算乘法5×25,再算加法+68,结果是193

计算器:

2)教师说明:算术型计算器由于没有先乘除、后加减的自动识别功能,所以造成计算结果错误。

3)正确按键顺序:

练习:

783+56×21 57+272÷17 94+184×3

3出示例3用计算器计算3024÷(167-83)

提问:

3)归纳总结

在什么情况,不需要记录第一步计算的结果?

(第二步是加法或是乘法)

在什么情况,需要记录第一步计算的结果(需要使用C·CE)? (第二步是减法或是除法)

三、巩固反馈

1、用计算器计算。

48+97 146-89 301+274 1952-764

102×63 4608÷36 27×39 1596÷38

2、用计算器计算。

591-243+207 52×34+625 3815÷35-27

32×59-1034 8004÷92+76 8027-7570-84

3、有一批货物,用一辆载重8吨的货车15次可以运完;如果改用一辆载重12吨的货车,多少次可以运完?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用计算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根据你所了解和掌握的关于计算器的知识,你能设想一下未来计算器的发展趋势吗?

第六课时:空间与图形

教 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2、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3、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难点: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角的度量

1)什么叫射线、直线、线段,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任意画直线、射线和线段,

出题进行判断。

1)什么叫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关系?

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用“∠”表示。

2)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举例汇报量角方法。

用三角板拼角

7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180度。

什么叫平角周角,平角、周角、钝角、直角和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1平角=2个直角

1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5)画角的方法是什么? 画指定度数的角。

65度、100度、155度、

学生用三角板拼角

用量角器画角,互相检查。

2、复习平行和垂直

1)什么叫垂直和平行?生活中有哪些垂直和平行的例子,说一说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

垂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学生举例说明

2)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是什么?学生画垂线

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

使学生掌握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交流汇报补充

同桌画线段,互相检查。

三、练习内容:

1、出示角:学生量出角的度数。

2、出示图,计算角的度数

3、出示图,看看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哪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因数与倍数》复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因数、倍数、2、3、5的倍数的特征、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特征与联系,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2、使学生在理解以上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一定的数感,能对一些数做出正确判断。能灵活用这部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3、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说理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

1、复习整理这一单元的概念,使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网络。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复习整理这一单元的概念,使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网络。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知识

1、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有哪些?

2、你认为那些内容是本单元的重难点呢?

二、建立知识结构

这些知识之间有着那些联系呢?师生共研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填空:

1、看到5×6=30这个算式我们可以说()和()是()的因数,()是()和()的倍数

2、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最小的倍数是(), 最大的倍数()。

3、一个数()上的数的()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3的倍数。

4、一个数,如果只有()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

判断对错:

1、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这个数的倍数小。()

2、一个数越大,它的因数的个数越多。()

3、两个质数的乘积一定是合数。()

4、最小的质数是奇数。()

5、偶数加奇数的和一定是奇数。()

选择:

1、一个非零自然数至少有()个因数。

A、1 B、2 C、3 D、4

2、下列各数中,()不是12的倍数。

A、12 B、24 C、38 D、48

3、用7、1、2三个数字组成的所有三位数()

A、一定是3的倍数

B、一定不是3的倍数

C、有的是3的倍数,有的不是

延伸拓展

1、猜猜老师的年龄

我的年龄数的十位上的数字是最小的质数,个位上的数字是10以内最大的偶数,你能猜出我的年龄吗?

你能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岀一道题,使得结果是你的年龄吗?

2、水果店里运来78个西瓜,如果每3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如果每5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为什么?

四、课堂作业

1、24的因数有( ); 50内8的倍数有( )

2、填质数: 21=()+()=()×()

3、一个数既是18的倍数,又是18的因数,这个数是()。

4、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分类。

46 7 78 45 60 29 93 13

质数: 合数: 偶数: 奇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2、3、5的倍数:

第八课时:统计复习课

复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会根据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问题。

2、进一步熟悉求平均数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认识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会求数量关系稍复杂的平均数。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上星期袁老师收集了大家身高的原始数据。(出示五(1)班同学身高情况表)

从这个表中,你能很快知道身高段的人数吗?要想清楚知道各种身高段人数可怎样对数据进行整理?

2、下面我们就来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

活动二:

1、出示:五(2)班同学的身高统计

图 五(1)班同学的身高统计图

2、思考:通过这个图结合你刚才画的统计图,你知道哪个班同学长得高一些吗?

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了解呢?

3、小结:平均数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数据的某些特征。

活动三:

1、根据所给的数据按要求求出平均数:(出示五(1)班学生身高统计表)

(1)求出你所在小组的平均身高。

(2)求出班上男、女生的平均身高。

(3)求出五(1)班同学的平均身高。

思考:①求平均数的基础数量关系是什么?

②你有几种求(3)的方法,你发现这些方法有什么同样之处?

要求:独立思考完成。

2、说明:求平均数的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就是用总数÷总份数,要注意的是总数与总份数一定要对应起来。现在我告诉大家五(2)班的平均身高是147.5厘米,你能比较出两个班同学的身高了吗?

3、辨析题:

(1)五(6)班的某同学身高是1.48米,你认为他去平均水深为1.40米的游泳池游泳,会有危险吗?(说明平均水深表示这个水池水深的中间值,并不意味着这个水池每一处地方都是1.40米,有的地方会比1.40米深的多,有的地方会比1.40浅的多)

(2)梅琪所在的五(4)班学生平均身高是146.7厘米,陶依婷所在的五(3)班平均身高是147.6厘米。你能比较这两人的身高吗?(说明一个班的平均身高只代表这个班同学身高的总体情况,对于班里的个体身高情况并不会受影响。)

(3)五(5)班男生28人,平均身高是148.9厘米,女生18人,平均身高145.3厘米。他们班一位同学是这样算全班的平均身高的:(148.9+145.3)÷2,你认为这样列式对吗?请说明理由。(求平均数一定要注意总数与份数一致,

要求:小组讨论,言简意概的阐明意见。(最好列出小标题分层说明) 活动四:独立练习

只列式,不计算:

1、求某网站在一星期里平均每天被访问多少万次?

①前3天共被访问4.8万次,后4天共被访问7.8万次。

列式: (4.8+7.8)÷(3+4)

②前3天平均每天被访问1.6万次,后4天平均每天被访问1.95万次

列式:(1.6×3+1.95×4)÷(3+4)

③前3天平均每天被访问1.6万次,后4天共被访问7.8万次。

列式: (1.6×3+7.8)÷(3+4)

2、一辆汽车,第一天行驶180千米,用汽油20.4千克,第二天行驶200千米,用汽油24.6千克。

①平均每天行驶多少千米? 列式: (180+200)÷2 ②平均每天用汽油多少千克? 列式: (20.4+24.60)÷2 ③平均每千米用汽油多少千克? 列式: (20.4+24.6)÷(180+200) ④平均1千克汽油能行驶多少千米?列式: (180+200)÷(20.4+24.6) 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复习了什么内容?通过复习你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吗?

练习题一

第二课时:复习除法总复习(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除法笔算的方法。

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口算

320÷40 630÷70 96÷32 40×90

150÷30 59+14 770-27 99÷33

学生口算后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并说说口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先算一算,再比一比

162÷30 990÷60

162÷34 990÷62

162÷38 990÷66

选6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分组计算。然后集体讲评

(1)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结合题目说说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2)每组的三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3)162÷34你把除数34看成几来试商?162÷38你又把除数38看成几来试商?

师生小结:谁能说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呢?

除数不是整十数,你是怎样试商的?什么时候初商偏小?初商偏小怎么办?什么时候初商偏大?初商偏大怎么办?

三、计算并验算。

83÷18 604÷21 89035 962÷54

学生练习后集体讲评,说说你是怎样验算的?

表扬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并指出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并强调作业时要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

四、解决问题

T 3 学生先认真审题,然后说一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解题,最后集体讲评。

(1)怎样求平均每只蚌产珍珠多少颗?(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2)“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又怎样求26只蚌能剖出珍珠多少颗?

(3)“如果每72颗珍珠串成一条项链,那么这些珍珠能串成多少条项链? ”该怎样列式?不计算,谁能估计一下结果是多少?为什么呢?

五、全课总结。

复习除法总复习(二)

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含有两级运算或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提高学生综合运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一、口算

80÷20 150÷50 15×6 2×45

14+86 630÷70 300÷60 13×4

480÷80 36÷2 16×3 770-70

600+40 550÷5 70÷5 51+49

学生先在书上练习,然后全班校对,表扬算得又快又对的学生。

二、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735÷15×6 800-600÷20

(704+258)÷37 18×(537-488)

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后,请四个上黑板板演,其余学生在下面练习,最后集体讲评。

二、比较下面各题的大小

190-40×2○ (190-40)×2 72÷12÷3○72÷(12÷3)

240÷(8×3)○240÷8÷3 1574×51×0○89-18÷2

学生口答后说出自己是怎样比较的。

三、先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再列综合算式。

48 16 195 15

× ÷

-25 74 +

四、列式计算:

1、483加上17乘35的积,和是多少?

2、用78在减去42的差去除432,商是多少?

3、160减去95与15的差,差是多少?

4、甲数比乙数少12,甲烽是27的3倍,乙数是多少?

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集体讲评。

五、全课总结。

大数的认识复习课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复习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

2.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省略亿、万后面的数。

3.结合练 习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省略亿、万后面的数。

教学关键:

以练习的方式来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位顺序表

1.让学生回忆一下亿以内数的数位,并指名同学背诵。

2.在黑板上挂数位顺序表,问:你们还记得如何分级吗?

生:从个位到千位为个级,万位到千万位为万级。

3.师:个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万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亿级表示有几个什么?

4.师:我们还知道每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5.讲评练习有关这方面的练习。

二、复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法,那么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 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

生:第一步要分级,用逗号或虚线隔开,从高位往低位读起。

2.亿级、万级和个级的读法有什么不同。

如:4005 2136(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

1084 3005 2019(一千零八十四亿三千零五万两千零一十九)

师:亿级多了一个亿字,万级多了一个万字。

3.复习中间和末尾有零的读法。

①每一级的末尾有零。

如:789 0000 读作:七百八十九万

45 0000 0000 读作:四十五亿

师:每一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②中间和末尾有零的情况。

如:4005 2136 读作: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

1435 0871 0532 一千四百三十五亿零八百七十一万零五百三十二

师:零放在什么位置要读?

生:每一级前面和中间的零都要读。

师:中间两个零或多个零要怎样读呢?

生:都只读一个零。

4.请同学把读法的法则在总结一遍,然后全班读一遍加深印象。

三、复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和亿以上数的写法,那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

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

生:第一步要判断最高位是那一位,从最高位写到最低位。

七千万零五百(7000 0500)

2.师:每一级的末尾没有单位时该怎么办?谁举一个例子。

生:每一级的末尾没有单位时应该用零占位。如:五百二十一万(521 0000)

3.师:是不是读零的地方都写一个零?七千万零五十。(7000 0050) 生:要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往下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六百万八千(600 8000)

4.请同学总结写法,个别请,这里比较简单,可以请中等的学生回答。

四、比较大小

师:在比较大小的时候,我门应该怎么做?第一步?有几种情况?

生:第一步分级。

师:如果数位相同和不同怎么办?

看题目:20 8090>20 0809

生:数位相同时,要从最高位比较,如果最高位相同,就一步一步的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生肯定,如果学生回答不完整,可以请同学补充。

如:1900<2万

师:如果碰到这样的数时,应该怎么办?

生:可以先把2万化成阿拉伯数字。

师:然后在按照比较的方法。

如:3458<123456

生:数位不同,只要看数位多的数,那个数就大。

五、省略“亿”“万”后面的尾数

1.整亿整万的数。

如:470 0000=470万 127 0000 0000=127亿

师:这样的数要怎样省略?

生:整万的数要省略四个零,后面加一个万字,整亿的数要省略亿后面的八个零,加一个亿字。

2.求近似数

如:1292 4800≈1292万 2 7200 0000≈3亿 35 0720 0000≈35亿 师:求近似数要怎么求?

生:省略万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然后省略后面的数,加一个万字。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然后省略后面的数,加一个亿字。 在这里要重点强调整数和近似数是不同的,要注意符号。

六、总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回去好好复习。

电子计算器的使用复习

复习目标:

1、了解算术型计算器表面各按键的功能。

2、了解算术型计算器工作的基本过程。

3、掌握算术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基础知识

1、师:关于计算器,同学们都知道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2、师:大家说的都不错,下面我们谁给大家介绍一下电子计算器方面的知识。

3、出示思考题

(1)计算器包括哪些按键?

(2)这些按键的功能是什么?

4、汇报结果

(1)哪些是数字键?按下数字键在哪里显示?他们什么关系?

教师任意报数,学生练习输入

(教师强调输入要从高位输起)

(2)要完成加减乘除运算并显示计算结果,还需要什么键?(四则运算键和等号键)(板书) 练习12÷4 (说出过程)

(3)A、如果发现输入错误,怎么办?(清除键)(板书)

例如:9-3,

教师强调:清除键只清除错误输入的4,前边输入的数据仍然保留。

B、如果一道题计算完毕,需要计算另一道题,这时应该怎么办?

C、如果需要清除前边的所有数据,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下面我们通过几道四则运算式题,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

(二)计算器的应用

1出示例1:用计算器计算389+260(板书)

学生自己试做,然后汇报过程。

教师关键要强调输入数据和使用运算键的方法。

练习:

750+1473= 2983-627= 32×68=

1548÷43= 49×39= 17805-3976=

小结:加、减、乘、除的单项运算,只要选择相应的四则运算符号就可以了。

2出示例2:计算68+5×25(板书)

单数组学生用笔算,双数组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然后汇报结果。

1) 提问:为什么大家的计算结果不一样呢?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笔算:先算乘法5×25,再算加法+68,结果是193

计算器:

2)教师说明:算术型计算器由于没有先乘除、后加减的自动识别功能,所以造成计算结果错误。

3)正确按键顺序:

练习:

783+56×21 57+272÷17 94+184×3

3出示例3用计算器计算3024÷(167-83)

提问:

3)归纳总结

在什么情况,不需要记录第一步计算的结果?

(第二步是加法或是乘法)

在什么情况,需要记录第一步计算的结果(需要使用C·CE)? (第二步是减法或是除法)

三、巩固反馈

1、用计算器计算。

48+97 146-89 301+274 1952-764

102×63 4608÷36 27×39 1596÷38

2、用计算器计算。

591-243+207 52×34+625 3815÷35-27

32×59-1034 8004÷92+76 8027-7570-84

3、有一批货物,用一辆载重8吨的货车15次可以运完;如果改用一辆载重12吨的货车,多少次可以运完?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用计算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根据你所了解和掌握的关于计算器的知识,你能设想一下未来计算器的发展趋势吗?

第六课时:空间与图形

教 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2、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3、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难点: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角的度量

1)什么叫射线、直线、线段,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任意画直线、射线和线段,

出题进行判断。

1)什么叫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关系?

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用“∠”表示。

2)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举例汇报量角方法。

用三角板拼角

7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180度。

什么叫平角周角,平角、周角、钝角、直角和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1平角=2个直角

1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5)画角的方法是什么? 画指定度数的角。

65度、100度、155度、

学生用三角板拼角

用量角器画角,互相检查。

2、复习平行和垂直

1)什么叫垂直和平行?生活中有哪些垂直和平行的例子,说一说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

垂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学生举例说明

2)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是什么?学生画垂线

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

使学生掌握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交流汇报补充

同桌画线段,互相检查。

三、练习内容:

1、出示角:学生量出角的度数。

2、出示图,计算角的度数

3、出示图,看看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哪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因数与倍数》复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因数、倍数、2、3、5的倍数的特征、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特征与联系,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2、使学生在理解以上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一定的数感,能对一些数做出正确判断。能灵活用这部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3、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说理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

1、复习整理这一单元的概念,使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网络。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复习整理这一单元的概念,使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网络。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知识

1、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有哪些?

2、你认为那些内容是本单元的重难点呢?

二、建立知识结构

这些知识之间有着那些联系呢?师生共研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填空:

1、看到5×6=30这个算式我们可以说()和()是()的因数,()是()和()的倍数

2、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最小的倍数是(), 最大的倍数()。

3、一个数()上的数的()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3的倍数。

4、一个数,如果只有()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

判断对错:

1、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这个数的倍数小。()

2、一个数越大,它的因数的个数越多。()

3、两个质数的乘积一定是合数。()

4、最小的质数是奇数。()

5、偶数加奇数的和一定是奇数。()

选择:

1、一个非零自然数至少有()个因数。

A、1 B、2 C、3 D、4

2、下列各数中,()不是12的倍数。

A、12 B、24 C、38 D、48

3、用7、1、2三个数字组成的所有三位数()

A、一定是3的倍数

B、一定不是3的倍数

C、有的是3的倍数,有的不是

延伸拓展

1、猜猜老师的年龄

我的年龄数的十位上的数字是最小的质数,个位上的数字是10以内最大的偶数,你能猜出我的年龄吗?

你能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岀一道题,使得结果是你的年龄吗?

2、水果店里运来78个西瓜,如果每3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如果每5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为什么?

四、课堂作业

1、24的因数有( ); 50内8的倍数有( )

2、填质数: 21=()+()=()×()

3、一个数既是18的倍数,又是18的因数,这个数是()。

4、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分类。

46 7 78 45 60 29 93 13

质数: 合数: 偶数: 奇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2、3、5的倍数:

第八课时:统计复习课

复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会根据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问题。

2、进一步熟悉求平均数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认识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会求数量关系稍复杂的平均数。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上星期袁老师收集了大家身高的原始数据。(出示五(1)班同学身高情况表)

从这个表中,你能很快知道身高段的人数吗?要想清楚知道各种身高段人数可怎样对数据进行整理?

2、下面我们就来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

活动二:

1、出示:五(2)班同学的身高统计

图 五(1)班同学的身高统计图

2、思考:通过这个图结合你刚才画的统计图,你知道哪个班同学长得高一些吗?

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了解呢?

3、小结:平均数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数据的某些特征。

活动三:

1、根据所给的数据按要求求出平均数:(出示五(1)班学生身高统计表)

(1)求出你所在小组的平均身高。

(2)求出班上男、女生的平均身高。

(3)求出五(1)班同学的平均身高。

思考:①求平均数的基础数量关系是什么?

②你有几种求(3)的方法,你发现这些方法有什么同样之处?

要求:独立思考完成。

2、说明:求平均数的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就是用总数÷总份数,要注意的是总数与总份数一定要对应起来。现在我告诉大家五(2)班的平均身高是147.5厘米,你能比较出两个班同学的身高了吗?

3、辨析题:

(1)五(6)班的某同学身高是1.48米,你认为他去平均水深为1.40米的游泳池游泳,会有危险吗?(说明平均水深表示这个水池水深的中间值,并不意味着这个水池每一处地方都是1.40米,有的地方会比1.40米深的多,有的地方会比1.40浅的多)

(2)梅琪所在的五(4)班学生平均身高是146.7厘米,陶依婷所在的五(3)班平均身高是147.6厘米。你能比较这两人的身高吗?(说明一个班的平均身高只代表这个班同学身高的总体情况,对于班里的个体身高情况并不会受影响。)

(3)五(5)班男生28人,平均身高是148.9厘米,女生18人,平均身高145.3厘米。他们班一位同学是这样算全班的平均身高的:(148.9+145.3)÷2,你认为这样列式对吗?请说明理由。(求平均数一定要注意总数与份数一致,

要求:小组讨论,言简意概的阐明意见。(最好列出小标题分层说明) 活动四:独立练习

只列式,不计算:

1、求某网站在一星期里平均每天被访问多少万次?

①前3天共被访问4.8万次,后4天共被访问7.8万次。

列式: (4.8+7.8)÷(3+4)

②前3天平均每天被访问1.6万次,后4天平均每天被访问1.95万次

列式:(1.6×3+1.95×4)÷(3+4)

③前3天平均每天被访问1.6万次,后4天共被访问7.8万次。

列式: (1.6×3+7.8)÷(3+4)

2、一辆汽车,第一天行驶180千米,用汽油20.4千克,第二天行驶200千米,用汽油24.6千克。

①平均每天行驶多少千米? 列式: (180+200)÷2 ②平均每天用汽油多少千克? 列式: (20.4+24.60)÷2 ③平均每千米用汽油多少千克? 列式: (20.4+24.6)÷(180+200) ④平均1千克汽油能行驶多少千米?列式: (180+200)÷(20.4+24.6) 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复习了什么内容?通过复习你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吗?

练习题一


相关内容

  • 小学语文备课大师 首页
  • - 网 上 书 屋 武 侠 小 说 作 文 宝 库 流 量 分 析 名 师 在 线 在 线 词 典 小学语文一上备课室 [热荐]汉语拼音全套flash在线学习 07-22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7-21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7-20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 ...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准确解释重点文言字.词.句的含义,培养文言语感. (2)积累名句,背诵精彩句.段. (3)理解文章内容,评价人物形象,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复习,积累文言词语及名句 ,培养文言语感. (2)通过拓展迁移,提 ...

  •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黄珊珊 同学们,金秋时节,我们曾经看到过秋天缤纷的色彩,听到过秋天美妙的声音,分享过秋天带给我的欢乐.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秋天,感受秋天的魅力,感受秋天的美好. 一.复习课文. 1.(出示第九课图1)先请同学们看课件,仔细观察,好好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是描写 ...

  • 看图写话二年级上册复习课教案
  • 二年级写话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展开想象,把图画内容写清楚.完整. 2.引导学生注意写话的格式及写话中运用恰当的标点符号. 教学重难点: 训练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展开想象,把图画内容写清楚.完整.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同学们,这节 ...

  • 五年级上册复习一Recycle_1教案
  • 单元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能够反前三个单元所学语言知识融会贯通,运用以实际的语言交际中去. 2.能够通过温习旧知识开拓思维,自觉学习并运用融合和扩展后的新语言知 识. 知识目标: 1.复习1~3单元的语言和词汇,要求学生做到能听.会认,并在实际情景中准确表达. 2.复习1~3单元Let's l ...

  •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 2.小数乘小数 3.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4.积的近似值 5.连乘.连加.乘减 6.整数乘法运算推广 第二单元 小数除法 1.小数除以整数 2.小数除以整数商小于1 3.一个数除以小数 4.商的近似数5.小数除法的练习6.循环小数 ...

  •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
  •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 东洲小学 吴文笏 第一课时 一,复习内容: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课本 (一)生物与环境 (二)光 (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四)运动和力 二,复习目标: 要切实完成经历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和切实掌握相关的科学概念这两个双重任务,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采用行之有效的教 ...

  • 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6(19)教案人教版PEP
  • 三年级英语上册 Unit6(19)教案 人教版PEP 重点:单词:balloon, kite, plane, bal, cat, boat, doll. 难点:单词:balloon, plane的发音:Let's do部分动作单词的理解. 教具准备: l. 教师准备ball,balloon,kite ...

  • 2014新版陕旅版六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 XX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二单元教案) (高效课堂模式) 学 科 : : 任课班级: : 任课教师 : : 2014年 月 日 陕旅版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教材分析 1. 陕旅版小学年级六年级<英语>上册教育理念 教材是实施课标的手段之一, ...

  •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课全册教案
  •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二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课全册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课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中所学的字词,能够读写正确 2.能流利地.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记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字词 形近字:伸--神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