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测量方法1

导线测量

(I)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注:1 表中n为测站数。

1、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2、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II)水平角观测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

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泡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大于1〞.2〞级仪器不应大于2〞。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

〞级仪器不应超过10〞,2〞级仪器不应超过15〞,6〞级仪器不应超过20〞。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0.3〞,2〞级仪器不应超过1〞,6〞级仪器不应超过1.5〞。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

表3.3.8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注;1 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指标的限制。

2 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0的范围时,该方向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

2 当观测方向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

3 当观测方向多于6个时,可进行分组观测。分组观测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其两组观测角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差的2倍。分组观测的最后结果,应按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

4 各测回间应配置度盘。度盘配置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5 水平角的观测值应取各测回的平均数作为测站成果。

3.3.9 三、四等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当测站只有两个方向时,应在观测总测回中以奇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以偶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右角。左右角的

测回数为总测回数的一半。但在观测右角时,应以左角起始方向为准变换度盘位置,也可用起始方向的度盘位置加上左角的概值在前进方向配置度盘。

左角平均值与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0之差,不应大于本规范表3.3.1中相应等级导线测角中误差的2倍。

水平角观测的测站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仪器或反光镜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

2 水平角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宜超过1格。四等及以上等级的水平角观测,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0的范围时,宜在测回间重新整置气泡位置。有垂直轴补偿器的仪器,可不受此款限制。

3 如受外界因素(如地震)的影响,仪器的补偿器无法正常工作或超出补偿器的补偿范围时,应停止观测。

4 当测站或照准目标偏心时,应在水平角观测前或观测后测定归心元素。测定时,投影示误三角形的最长边,对于标石、`仪器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5mm,对于照准标志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10mm。投影完毕后,除标石中心外,其他各投影中心均应描绘两个观测方向。角度元素应量至15ˊ,长度元素应量至1mm。

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时,应在原来度盘位置上重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测回内2C互差或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 2 下半测回归零差或零方向的2C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该测回。

3 若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总方向数的1/3时,应重测该测回。当重测的测回数超过总测回数的1/3时,应重测该站。

首级控制网所联测的已知方向的水平角观测,应按首级网相应等级的规定执行。

每日观测结束,应对外业记录手簿进行检查,当使用电子记录时,应保存原始观测数据,打印输出相关数据和预先设置的各项限差。

(III)距离测量

一级及以上等级控制网的边长,应采用中、短程全站仪或电磁波测距仪测距,一组以下也可采用普通钢尺量距。

规范对中、短程测距仪器的划分:短程为3km以下,中程为3~15km。 测距仪器的标称精度,按(3.3.16)式表示。

mD = a+b×D (3.3.16) 式中,mD—测距中误差(㎜) a—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 b—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km) D—测距长度(km)

测距仪器及相关的气象仪表,应及时校验。当在高海拔地区使用空盒气压表时,宜送当地气象台(站)校准。

各等级控制网边长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18的规定。

表3.3.18 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1 测回是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2~4次的过程。

2 困难情况下,边长测距可采取不同时间段测量代替往返观测。

3.3.19 测距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站对中误差和反光镜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

2 当观测数据超限时,应重测整个测回,如观测数据出现分群时,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重新观测。

3 四等及以上等级控制网的边长测量,应分别量取两端点观测始末的气象数据,计算时应取平均值。

4 测量气象元素的温度计宜采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气压表宜选用高原型空盒气压表;读数前应将温度计悬挂在离开地面和人体1.5m以外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且读数精确至0.2℃;气压表应置平,指针不应滞阻,且读数精确至50Pa。

5 当测距边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定的高差进行修正时,垂直角的观测和对向观测高差较差要求,可按本规范第4.3.2和和4.3.3条中五等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有关规定放宽1倍执行。

每日观测结束,应对外业记录进行检查。当使用电子记录时,应保存原始观测数据,打印输出相关数据和预先设置的各项限差。

(VI)导线测量数据处理

当观测数据中含有偏心测量成果时,应首先进行归心改正计算。 水平距离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量的斜距,须经气象改正和仪器的加、乘常数改正后才能进行水平距离计算。 2 两点间的高差测量,宜采用水准测量。当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时,基高差应进行大气折光改正和地球曲率改正。

3 水平距离可按(3.3.23)式计算: DP =

S2h2 (3.3.23)

式中,DP---测线的水平距离(m)

S---经气象及加、乘常数等改正后的斜距(m)

h---仪器的发射中心与反光镜的反射中心之间的高差(m) 3.3.24 导线网水平角观测的测角中误差,应按(3.3.24)式计算; mβ =

1ff

 (3.3.24) Nn

式中,fβ---导线环的角度闭合差或附合导线的方位角闭合差(秒)

n---计算fβ时的相应测站数; N---闭合环及附合导线的总数。

测距边的精度评定,应按(3.3.25-1)、(3.3.25-2)式计算;当网中的边长相差不大时,可按(3.3.25-3)式计算网的平均测距中误差。

1 单位权中误差:

μ =

Pdd 3.3.25-1

2n

式中,d—各边往、返测的距离较差(㎜) n—测距边数;

P—各边距离的先验权,其值为算。

1

2

D

,σD为测距的先验中误差,可按测距仪器的标称精度计

2 任一边的实际测距中误差: mDI = μ

1

3.3.25-2 PI

式中,mDI---第i边的实际测距中误差(㎜) Pi—第i边距离测量的先验权。 3 网的平均测距中误差: mDI=

dd 3.3.25-3

2n

式中,mDI---平均测距中误差(㎜)。

3.3.26 测距边长差的归化投影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归算到测区平均高程面上的测距边长度,应按(3.3.26-1)式计算: DH = DP (1+

HPHM

) 3.3.26-1

RA

式中,DH—归算到测区平均高程面上的测边长度(m); DP—测线的水平距离(m); HP---测区的平均高程(m);

HM—测距边两端点的平均高程(m);

RA---参考椭圆体在测距边方向法截弧的曲率半径(m).

2 归算到参考椭圆球面上的测距边长度,应按(3.3.26-2)式计算: DO=DF(1-

Hmhm

)) +3.3.26-2

RAHmhm

式中,DO—归算到参考椭圆面上的测距边长度(m); Hm-=---测区大地水准面高出参考椭圆面的高差(m); 3 测距边在高斯投影面上的长度,应按(3.3.26-3)式计算:

2

ymy2

Dg = D0(1++) (3.3.26-3) 22

2Rm24Rm

式中,Dg+---测距边在高斯投影面上的长度(m) Ym---测距边两端点横坐标的平均值(m)

RM---测距边中点处在参考椭圆球面上的平均曲率半径(m); ∆y---测距边两端点横坐标的增量(m).

一级及以上等级的导线网计算,应采取严密平差法;二、三级导线网,可根据需要采用严密或简化方法平差。当采用简化方法平差时,成果表中的方位角和边长应采用坐标反算值。

导线网平差时,角度和距离的先验中误差,可分别按3..3.24条和3。3。25条中的方法计算,也可用数理统计等方法求得的经验公式估算先验中误差的值,并用以计算角度及边长的权。

平差计算时,对计算略图和计算机输入数据应进行仔细校对,对计算结果应进行检查。打印输出的平差成果,应包括起算数据、观测数据以及必要的中间数据。

平差后的精度评定,应包含有单位权中误差、点位误差椭圆参数或相对点位误差椭圆参数、边长相对中误差或点位中误差等。当采用简化平差时,平差后的精度评定,可作相应简化。

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应符合表3.3.31的规定。

表3.3.31 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要求

导线测量

(I)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注:1 表中n为测站数。

1、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2、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II)水平角观测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

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泡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大于1〞.2〞级仪器不应大于2〞。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

〞级仪器不应超过10〞,2〞级仪器不应超过15〞,6〞级仪器不应超过20〞。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0.3〞,2〞级仪器不应超过1〞,6〞级仪器不应超过1.5〞。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

表3.3.8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注;1 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指标的限制。

2 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0的范围时,该方向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

2 当观测方向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

3 当观测方向多于6个时,可进行分组观测。分组观测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其两组观测角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差的2倍。分组观测的最后结果,应按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

4 各测回间应配置度盘。度盘配置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5 水平角的观测值应取各测回的平均数作为测站成果。

3.3.9 三、四等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当测站只有两个方向时,应在观测总测回中以奇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以偶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右角。左右角的

测回数为总测回数的一半。但在观测右角时,应以左角起始方向为准变换度盘位置,也可用起始方向的度盘位置加上左角的概值在前进方向配置度盘。

左角平均值与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0之差,不应大于本规范表3.3.1中相应等级导线测角中误差的2倍。

水平角观测的测站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仪器或反光镜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

2 水平角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宜超过1格。四等及以上等级的水平角观测,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0的范围时,宜在测回间重新整置气泡位置。有垂直轴补偿器的仪器,可不受此款限制。

3 如受外界因素(如地震)的影响,仪器的补偿器无法正常工作或超出补偿器的补偿范围时,应停止观测。

4 当测站或照准目标偏心时,应在水平角观测前或观测后测定归心元素。测定时,投影示误三角形的最长边,对于标石、`仪器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5mm,对于照准标志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10mm。投影完毕后,除标石中心外,其他各投影中心均应描绘两个观测方向。角度元素应量至15ˊ,长度元素应量至1mm。

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时,应在原来度盘位置上重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测回内2C互差或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 2 下半测回归零差或零方向的2C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该测回。

3 若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总方向数的1/3时,应重测该测回。当重测的测回数超过总测回数的1/3时,应重测该站。

首级控制网所联测的已知方向的水平角观测,应按首级网相应等级的规定执行。

每日观测结束,应对外业记录手簿进行检查,当使用电子记录时,应保存原始观测数据,打印输出相关数据和预先设置的各项限差。

(III)距离测量

一级及以上等级控制网的边长,应采用中、短程全站仪或电磁波测距仪测距,一组以下也可采用普通钢尺量距。

规范对中、短程测距仪器的划分:短程为3km以下,中程为3~15km。 测距仪器的标称精度,按(3.3.16)式表示。

mD = a+b×D (3.3.16) 式中,mD—测距中误差(㎜) a—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 b—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km) D—测距长度(km)

测距仪器及相关的气象仪表,应及时校验。当在高海拔地区使用空盒气压表时,宜送当地气象台(站)校准。

各等级控制网边长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18的规定。

表3.3.18 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1 测回是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2~4次的过程。

2 困难情况下,边长测距可采取不同时间段测量代替往返观测。

3.3.19 测距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站对中误差和反光镜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

2 当观测数据超限时,应重测整个测回,如观测数据出现分群时,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重新观测。

3 四等及以上等级控制网的边长测量,应分别量取两端点观测始末的气象数据,计算时应取平均值。

4 测量气象元素的温度计宜采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气压表宜选用高原型空盒气压表;读数前应将温度计悬挂在离开地面和人体1.5m以外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且读数精确至0.2℃;气压表应置平,指针不应滞阻,且读数精确至50Pa。

5 当测距边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定的高差进行修正时,垂直角的观测和对向观测高差较差要求,可按本规范第4.3.2和和4.3.3条中五等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有关规定放宽1倍执行。

每日观测结束,应对外业记录进行检查。当使用电子记录时,应保存原始观测数据,打印输出相关数据和预先设置的各项限差。

(VI)导线测量数据处理

当观测数据中含有偏心测量成果时,应首先进行归心改正计算。 水平距离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量的斜距,须经气象改正和仪器的加、乘常数改正后才能进行水平距离计算。 2 两点间的高差测量,宜采用水准测量。当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时,基高差应进行大气折光改正和地球曲率改正。

3 水平距离可按(3.3.23)式计算: DP =

S2h2 (3.3.23)

式中,DP---测线的水平距离(m)

S---经气象及加、乘常数等改正后的斜距(m)

h---仪器的发射中心与反光镜的反射中心之间的高差(m) 3.3.24 导线网水平角观测的测角中误差,应按(3.3.24)式计算; mβ =

1ff

 (3.3.24) Nn

式中,fβ---导线环的角度闭合差或附合导线的方位角闭合差(秒)

n---计算fβ时的相应测站数; N---闭合环及附合导线的总数。

测距边的精度评定,应按(3.3.25-1)、(3.3.25-2)式计算;当网中的边长相差不大时,可按(3.3.25-3)式计算网的平均测距中误差。

1 单位权中误差:

μ =

Pdd 3.3.25-1

2n

式中,d—各边往、返测的距离较差(㎜) n—测距边数;

P—各边距离的先验权,其值为算。

1

2

D

,σD为测距的先验中误差,可按测距仪器的标称精度计

2 任一边的实际测距中误差: mDI = μ

1

3.3.25-2 PI

式中,mDI---第i边的实际测距中误差(㎜) Pi—第i边距离测量的先验权。 3 网的平均测距中误差: mDI=

dd 3.3.25-3

2n

式中,mDI---平均测距中误差(㎜)。

3.3.26 测距边长差的归化投影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归算到测区平均高程面上的测距边长度,应按(3.3.26-1)式计算: DH = DP (1+

HPHM

) 3.3.26-1

RA

式中,DH—归算到测区平均高程面上的测边长度(m); DP—测线的水平距离(m); HP---测区的平均高程(m);

HM—测距边两端点的平均高程(m);

RA---参考椭圆体在测距边方向法截弧的曲率半径(m).

2 归算到参考椭圆球面上的测距边长度,应按(3.3.26-2)式计算: DO=DF(1-

Hmhm

)) +3.3.26-2

RAHmhm

式中,DO—归算到参考椭圆面上的测距边长度(m); Hm-=---测区大地水准面高出参考椭圆面的高差(m); 3 测距边在高斯投影面上的长度,应按(3.3.26-3)式计算:

2

ymy2

Dg = D0(1++) (3.3.26-3) 22

2Rm24Rm

式中,Dg+---测距边在高斯投影面上的长度(m) Ym---测距边两端点横坐标的平均值(m)

RM---测距边中点处在参考椭圆球面上的平均曲率半径(m); ∆y---测距边两端点横坐标的增量(m).

一级及以上等级的导线网计算,应采取严密平差法;二、三级导线网,可根据需要采用严密或简化方法平差。当采用简化方法平差时,成果表中的方位角和边长应采用坐标反算值。

导线网平差时,角度和距离的先验中误差,可分别按3..3.24条和3。3。25条中的方法计算,也可用数理统计等方法求得的经验公式估算先验中误差的值,并用以计算角度及边长的权。

平差计算时,对计算略图和计算机输入数据应进行仔细校对,对计算结果应进行检查。打印输出的平差成果,应包括起算数据、观测数据以及必要的中间数据。

平差后的精度评定,应包含有单位权中误差、点位误差椭圆参数或相对点位误差椭圆参数、边长相对中误差或点位中误差等。当采用简化平差时,平差后的精度评定,可作相应简化。

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应符合表3.3.31的规定。

表3.3.31 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要求


相关内容

  • 地下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复习资料
  • 1.矿山测量任务有哪些内容:①建立矿区地面和井下(露天矿)测量控制系统,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②矿山基本建设中的施工测量③测绘各种采掘工程图.矿山专用图及矿体几何图④对资源利用及生产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⑤观测和研究由于开采所引起的地表及岩层移动的基本规律,以及露天矿边坡的稳定性,组织开展"三下& ...

  • 应用全站仪测量导线方法与测角中误差分析
  • 应用全站仪测量导线方法与测角中误差分析 摘要 本文对全站仪测量导线的方法进行了介绍,根据20个闭.附合导线平差结果对全站仪导线测角中误差进行了分析,为全站仪在矿山测量工作中更好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全站仪;导线测量方法;测角中误差分析 全站仪在矿井测量中已广泛使用,大明矿斜井从2002年开始将全站 ...

  • 导线测量观测方法的探讨
  • 导线测量观测方法的探讨 [摘要J 在导线测量观测过程中,充分利用全站仪的各种功能,将各项改正置入仪器,让其自动改正, 简化外业观刚步骤,直接观测导线的水平方向折角.平距和高差.仪器高和现高等要素,能获得和常规测量方 法同样的精度. [关键词I 导线测量; 全站仪; 平距和高差; 改正设置 [中图分类 ...

  • 地铁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 第六篇 工程施工测量 第一章 施工测量的组织和管理 1.1 本标段施工测量的技术要求 ⑴施工测量的方法及精度要求严格遵守<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 根据<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规定,地铁车站和区间施工测量中线和高程的 ...

  • 矿山测量贯通论文1
  • 目录 前言----------------------1 1.芦山矿区概况-------------------------2 1.1区域构造位臵以及特征------------------2 1.2井田构造特征--------------------2 2.贯通测量概述-------------- ...

  • 地铁暗挖工程联系测量技术总结
  • 大连地铁暗挖工程联系测量技术总结 摘要:测量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已经算是非常成熟和完善,测量技术也越来越先进.测量精度也越来越高.但在地铁车站暗挖施工环境中,由于受到现场施工条件的限制,一些先进的仪器无法使用,或使用之前的测量技术达不到我们所需要的精度要求.这样我就要在现有的条件下,采取一些 ...

  • 矿山测量工高级技师试题
  • 矿山测量工高级技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 1. 四等水准测量的外业观测次序为( ) A .前-前-后-后 B.后-前-前-后 C.后-后-前-前 D .后-前-前-后 2. 矿区地面四等三角网布设的边长.测角中误差.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应符 合( ) A .5-9Km .+2.5 ...

  • 矿山测量试卷
  • <矿山测量学>试卷A (开卷□.闭卷■,时间 100 分钟) 专业班级 姓名 班级序号 成 绩 一.名词解释(共 25 分,每题 5 分) 1.煤矿测量图 2.方向附合导线 3.一井内巷道贯通测量 4.近井点 5.投向误差 二.简答题(共 28 分,每题 7 分) 1.井下平面控制测量的 ...

  • 太行山隧道1#,2#斜井的洞内控制测量经验
  • 摘要:本文通过笔者对太行山隧道1#,2#斜井的洞内控制测量经验,阐述了长大隧道平面控制,洞内导线的布设方法.施测方案.施测方法及单线双隧右线控制方法.关键词:导线.控制网.导线复测,控制网精度,贯通精度.工程简介太行山特长隧道是新建铁路石家庄至太原客运专线的重点工程,位于孤山特大桥和盂县车站之间.本 ...

  • 测量考试及答案
  • 测量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 已知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220°,则其象限角为(D ) A 220° B 40° C 南西50° D 南西40° 2. 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理论值为( A ) A 总为0 B与路线形状有关 C 为一不等于0的常数 D由路线中任两点确定 3.根据两点坐标计算边长和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