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7期(总第67期)
边疆经济与文化
THEBORDERECONOMYANDCULTURE
No 7 2009General No 67
文化论坛
诗经 国风 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研究
姚明亮
(渭南师范学院政治经济系,陕西渭南714000)
摘 要: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以质朴深厚的抒情,展示了各种富有内涵的男性形象,剖开了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他们或大胆主动、率真莽撞;或羞涩胆怯、憨厚可爱;或真挚专一、一往情深,无不洋溢着感人心腑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国风 ;婚恋诗;男性形象中图分类号:
I207 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 5409(2009)07 0087 02
一、恋爱中的男性形象
诗经 的精华在 国风 ,而国风中婚恋诗
最为著名, 周南 关雎 就是以婚姻为主题的诗
[1]
篇,其突出特点是 格言其情 。值得注意的是, 诗经 国风 中的婚恋诗不仅数量较多,而且艺术质量很高。无论是 男悦女词 ,还是 女或男之语 ,也无论是表追求、抒思慕、叙幽会、寄怀念,还是描述爱情、婚姻的悲剧,抒发内心的哀痛,无不情真意切、热情朴素、感人至深,具有不朽的价值,而作为婚恋主体之一的男性,其活跃程度毫不逊色于女子。其中,在追求爱情中大胆直率,但又温文尔雅,具有浓厚 中庸 色彩的男性形象。 周南 关雎 为我们描叙了一种纯洁而含蓄的爱,一种典雅中正的柏拉图式的爱情,柏拉图认为: 真正的爱情,就是要把疯狂或是近于淫荡的东西赶得远远的。 这种爱情符合儒家的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诗中的君子是一位儒雅的风流倜傥的仁者形象,他对采摘荇菜的姑娘产生爱慕之情,陷入情网、不能自拔。他并没有采取不道德的手段,而是试图用自己的才华和品德来赢得姑娘的芳心,采用了 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的文明之举去努力打动吸引姑娘,他严格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真是 君子之爱,取之有道。
周南 汉广 中男子对姑娘由衷的仰慕和 在水一方,道阻且长 的永恒遗憾交织在一起,构成 诗经 中痴心男子的主要形象特征。 诗序 : 汉广 ,德广所及也。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于江汉之域,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也。 因此有学者认为: 这是一民间情诗,谓周时郑交
[2]
甫在江汉之边,追逐神女而不可得自叹诗。 诗开头一句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就点明了他对
她的爱是可望不可即,是求不得,但他不同于 关雎 中的君子,他既无沮丧忧苦的表现,又无嫉恨他人的怨言,而是自始至终爱慕着对方,想到游女的出嫁,还表现出良好的祝愿,愿为她喂好她的马和驹,这种健康的思想,美好的品德、豁达乐观的性格,能为几千年前的青年所共有,是弥足珍贵的。
秦风 蒹葭 亦是一篇男子追求意中人的爱情诗,这首诗写一位痴情男子在河边寻觅意中人的情景:秋景清露,芦花翻白,水网迷离,烟波渺渺;寻觅者徘徊往复,神情恍惚;意中人若存若亡,忽隐忽现。一幅可望不可及之景,使 伊人 高洁、美好的形象呈现出来。同时也渗透着一种企慕、惆怅和难掩之情。只因为: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男子就像屈原说的那样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尽管道路艰险、漫长、曲折,他还穷追不舍,具体可感而又可望不可即的意中人形象使热情澎湃的他满怀激情去苦苦寻觅,结果却总是不确指,真是让人苦恼、着急,从中可看出情之切,思之苦。
关雎 、 汉广 、 蒹葭 中的男主人公都是温文尔雅的男子形象,他们都风流倜傥,强烈地追求所爱,而又持之有度把内心对爱情的无限向往和思想、行为的自我约束相结合,这符合儒家中的 中庸 思想。
其二,在追求情爱过程之中表现出率真又莽撞,充满野性情调的男性形象。在 召南 野有死麕 中则以他者的角度展现出了男性更是大胆主动,率真中又有点莽撞,英俊的猎手与一位少女不期而遇,他大胆出击,追求爱情,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他善于抓住时机,一个 诱 字则恰如其分地揭示了猎手在爱情面前的大胆与主动,进
收稿日期:2009 02 24
作者简介:姚明亮(1980 ),男,陕西蒲城人,助教,硕士,从事语言及语言学应用研究。
BIANJI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年第7期TheBorderEconomyAndCultureNo 7,2009
一步获得姑娘的芳心后更放肆、莽撞。姑娘羞涩地
说 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真让人为他耳热心跳,但全诗并无荒淫之意,反而洋溢着一种青春与生命的欢乐,表现了人的自然的生命之美。再如 郑风 野有蔓草 写的浪漫不羁,大胆、率真。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当他看到清秀俊美的姑娘只是一个人的时候,觉得可以尽情地倾吐心愿,积慕得申,心中有说不出的欢乐。他抓住机会,获得了至爱,即道出了那惊心动魄的美感,又表达了对美的追求。
其三,在爱情中有大胆主动出击的男性形象,当然也会有胆怯、羞涩的男性形象。这些男性形象就像羞答答的玫瑰,在女性充满爱的目光的注视下慢慢绽放,红着脸儿在太阳的照耀下享受着爱情的滋润。如 郑风 溱洧 中的男性,与意中人一见钟情时,却不够大胆,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姑娘热烈追求,他却 傻 心不开,但幸亏只是 傻 而不是 呆 。最终抒发自己的情性,没有丝毫的个性压抑之感,并私下定情,他僵固的心灵开始复苏,变得新鲜与敏感,与自然界的春华秋实相感应,充分展示了那无拘无束的自然生命之美。
最后,在爱情中还有这样一种男性,他们对爱真挚专一,一往情深。 郑风 出其东门 的抒情男主人公,把自己心中的爱,献给了一位穿戴朴素的姑娘,其中以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他对爱的专一忠诚。因为他倾心于一位 缟衣綦巾 (衣着俭朴)的姑娘, 我 的一往情深,执着的爱,使得其他 如云 、 如荼 的游女,失去了色泽与光采。在 有女如云 的环境中,男子本易见异思迁,移情别恋,更何况 诗经 时代,去古未远,各种野蛮的婚俗还大量存在,男女之大防尚不甚严,这个男子对自己的爱人却情有独钟,能在美女如云的诱惑下保持清醒的头脑,这完全缘于他对爱情的忠贞,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爱情生活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忠贞不渝的品格。
二、婚姻中的男性形象
男权社会,丈夫对妻子往往是始乱终弃。这是 男性因拥有经济支配权而具有婚姻支配权的现实决定的。但这类薄情形象相对于多情痴情形象而言
[3]
毕竟是少数。
其一,婚姻中男性形象中备受关注的离异家庭中的 负心汉 形象。这些诗歌我们习惯以女性为参照物将其称之为 弃妇诗 ,这些诗中多以女子自诉口吻,叙述他们在婚姻家庭生活中被男性抛弃的不同经历,从一个敌对的角度塑造出了诸多
负心汉 的形象。其中最为普遍的是男子政治、经济地位的转变,家庭角色的独特性,因而在女子年老色衰之后,男子变得重色不重德,将其抛弃。 卫风 氓 中的男子是一个典型的负心汉形象,从叙事角度讲,他经历了初恋、求婚,娶妻、结婚,变心,休妻三个阶段。他将所有的家务都推到女子身上,不懂得怜爱女子,在女子的辛勤劳作下,家庭生活逐渐好起来,他却粗暴轻狂起来,他不仅不感激女子为他做出的努力,反而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由于女子的年老色衰而抛弃,暴露了他丑恶的嘴脸,虚情假意,奸诈凶暴,重色轻情。从另一方面讲: 他们或因朝三暮四、二三其德而被谴责,见诸弃妇诗系列,或因在爱情面前畏缩退却而成为女性敢爱敢恨
[4]
的陪衬。
其二,悲痛欲绝的鳏夫形象。 邶风 绿衣 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对亡妻一往情深的痴情男子。这首诗直接抒发了丈夫对亡妻的深情厚意,读来催人泪下,一位丧偶的男子穿上妻子生前给他做的衣裳,睹物思人,凄然伤情,哀伤不已,唱出了这首沉痛凄楚的悼亡之歌,让我们感受到 诗经 时代男子对爱情的忠贞和伉俪之情的深厚融洽,它是人生的至情至性。深沉而含蓄,是对失去真爱的回忆和感伤。
最后 诗经 国风 中还塑造出了美满和谐家庭中 贤夫 形象,也为现代标准的 丈夫 树立了一个典范。其中 郑风 女曰鸡鸣 是表现美满和谐家庭的生活诗,朱熹评 女曰鸡鸣 是 贤夫妇相警戒之词 。诗中的男主人公既然无夫权的潜迹阴影,又没有男尊女卑的礼教观念,深知责任的他在妻子体贴的凝视中收拾猎具,准备出发,他懂得妻子的爱,并且珍惜这份爱,用自己的爱去回应妻子的爱,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他感受到妻子的体贴,杂佩相赠,以表自己的情意。
另外,还有以 召南 行露 为代表的荒淫无耻、强娶强聘的男子形象。诗中写一个已有妻室的男子隐瞒真情,又欲强娶一位已成婚女子的形象,但却隐喻强暴男子像雀穿屋、像鼠穿墙的可恶。综上所述, 诗经 国风 塑造了一系列敢爱敢恨,爱恨交加的男性形象,角色种类之繁多,涵盖各个阶段男性。然而这些被提及的确不是很多,也可能没有成为 诗经 研究的主要对象,但是通过不多篇幅表现出了男性有血有肉的丰满形象,有其独特的时代印记!
参考文献:
[1] [宋]朱 熹.诗集传:卷4[M] 四库全书 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 杨任之.诗经探源[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1:19.
[3] 吴秀红,张前川.论 诗经 婚恋作品中的男性形象[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3):105.[4] 郑 群.重情尚义 诗经 恋诗中男性群像[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
责任编辑:赵云长
JIJIYUA
2009年第7期(总第67期)
边疆经济与文化
THEBORDERECONOMYANDCULTURE
No 7 2009General No 67
文化论坛
诗经 国风 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研究
姚明亮
(渭南师范学院政治经济系,陕西渭南714000)
摘 要: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以质朴深厚的抒情,展示了各种富有内涵的男性形象,剖开了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他们或大胆主动、率真莽撞;或羞涩胆怯、憨厚可爱;或真挚专一、一往情深,无不洋溢着感人心腑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国风 ;婚恋诗;男性形象中图分类号:
I207 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 5409(2009)07 0087 02
一、恋爱中的男性形象
诗经 的精华在 国风 ,而国风中婚恋诗
最为著名, 周南 关雎 就是以婚姻为主题的诗
[1]
篇,其突出特点是 格言其情 。值得注意的是, 诗经 国风 中的婚恋诗不仅数量较多,而且艺术质量很高。无论是 男悦女词 ,还是 女或男之语 ,也无论是表追求、抒思慕、叙幽会、寄怀念,还是描述爱情、婚姻的悲剧,抒发内心的哀痛,无不情真意切、热情朴素、感人至深,具有不朽的价值,而作为婚恋主体之一的男性,其活跃程度毫不逊色于女子。其中,在追求爱情中大胆直率,但又温文尔雅,具有浓厚 中庸 色彩的男性形象。 周南 关雎 为我们描叙了一种纯洁而含蓄的爱,一种典雅中正的柏拉图式的爱情,柏拉图认为: 真正的爱情,就是要把疯狂或是近于淫荡的东西赶得远远的。 这种爱情符合儒家的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诗中的君子是一位儒雅的风流倜傥的仁者形象,他对采摘荇菜的姑娘产生爱慕之情,陷入情网、不能自拔。他并没有采取不道德的手段,而是试图用自己的才华和品德来赢得姑娘的芳心,采用了 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的文明之举去努力打动吸引姑娘,他严格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真是 君子之爱,取之有道。
周南 汉广 中男子对姑娘由衷的仰慕和 在水一方,道阻且长 的永恒遗憾交织在一起,构成 诗经 中痴心男子的主要形象特征。 诗序 : 汉广 ,德广所及也。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于江汉之域,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也。 因此有学者认为: 这是一民间情诗,谓周时郑交
[2]
甫在江汉之边,追逐神女而不可得自叹诗。 诗开头一句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就点明了他对
她的爱是可望不可即,是求不得,但他不同于 关雎 中的君子,他既无沮丧忧苦的表现,又无嫉恨他人的怨言,而是自始至终爱慕着对方,想到游女的出嫁,还表现出良好的祝愿,愿为她喂好她的马和驹,这种健康的思想,美好的品德、豁达乐观的性格,能为几千年前的青年所共有,是弥足珍贵的。
秦风 蒹葭 亦是一篇男子追求意中人的爱情诗,这首诗写一位痴情男子在河边寻觅意中人的情景:秋景清露,芦花翻白,水网迷离,烟波渺渺;寻觅者徘徊往复,神情恍惚;意中人若存若亡,忽隐忽现。一幅可望不可及之景,使 伊人 高洁、美好的形象呈现出来。同时也渗透着一种企慕、惆怅和难掩之情。只因为: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男子就像屈原说的那样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尽管道路艰险、漫长、曲折,他还穷追不舍,具体可感而又可望不可即的意中人形象使热情澎湃的他满怀激情去苦苦寻觅,结果却总是不确指,真是让人苦恼、着急,从中可看出情之切,思之苦。
关雎 、 汉广 、 蒹葭 中的男主人公都是温文尔雅的男子形象,他们都风流倜傥,强烈地追求所爱,而又持之有度把内心对爱情的无限向往和思想、行为的自我约束相结合,这符合儒家中的 中庸 思想。
其二,在追求情爱过程之中表现出率真又莽撞,充满野性情调的男性形象。在 召南 野有死麕 中则以他者的角度展现出了男性更是大胆主动,率真中又有点莽撞,英俊的猎手与一位少女不期而遇,他大胆出击,追求爱情,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他善于抓住时机,一个 诱 字则恰如其分地揭示了猎手在爱情面前的大胆与主动,进
收稿日期:2009 02 24
作者简介:姚明亮(1980 ),男,陕西蒲城人,助教,硕士,从事语言及语言学应用研究。
BIANJI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年第7期TheBorderEconomyAndCultureNo 7,2009
一步获得姑娘的芳心后更放肆、莽撞。姑娘羞涩地
说 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真让人为他耳热心跳,但全诗并无荒淫之意,反而洋溢着一种青春与生命的欢乐,表现了人的自然的生命之美。再如 郑风 野有蔓草 写的浪漫不羁,大胆、率真。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当他看到清秀俊美的姑娘只是一个人的时候,觉得可以尽情地倾吐心愿,积慕得申,心中有说不出的欢乐。他抓住机会,获得了至爱,即道出了那惊心动魄的美感,又表达了对美的追求。
其三,在爱情中有大胆主动出击的男性形象,当然也会有胆怯、羞涩的男性形象。这些男性形象就像羞答答的玫瑰,在女性充满爱的目光的注视下慢慢绽放,红着脸儿在太阳的照耀下享受着爱情的滋润。如 郑风 溱洧 中的男性,与意中人一见钟情时,却不够大胆,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姑娘热烈追求,他却 傻 心不开,但幸亏只是 傻 而不是 呆 。最终抒发自己的情性,没有丝毫的个性压抑之感,并私下定情,他僵固的心灵开始复苏,变得新鲜与敏感,与自然界的春华秋实相感应,充分展示了那无拘无束的自然生命之美。
最后,在爱情中还有这样一种男性,他们对爱真挚专一,一往情深。 郑风 出其东门 的抒情男主人公,把自己心中的爱,献给了一位穿戴朴素的姑娘,其中以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他对爱的专一忠诚。因为他倾心于一位 缟衣綦巾 (衣着俭朴)的姑娘, 我 的一往情深,执着的爱,使得其他 如云 、 如荼 的游女,失去了色泽与光采。在 有女如云 的环境中,男子本易见异思迁,移情别恋,更何况 诗经 时代,去古未远,各种野蛮的婚俗还大量存在,男女之大防尚不甚严,这个男子对自己的爱人却情有独钟,能在美女如云的诱惑下保持清醒的头脑,这完全缘于他对爱情的忠贞,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爱情生活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忠贞不渝的品格。
二、婚姻中的男性形象
男权社会,丈夫对妻子往往是始乱终弃。这是 男性因拥有经济支配权而具有婚姻支配权的现实决定的。但这类薄情形象相对于多情痴情形象而言
[3]
毕竟是少数。
其一,婚姻中男性形象中备受关注的离异家庭中的 负心汉 形象。这些诗歌我们习惯以女性为参照物将其称之为 弃妇诗 ,这些诗中多以女子自诉口吻,叙述他们在婚姻家庭生活中被男性抛弃的不同经历,从一个敌对的角度塑造出了诸多
负心汉 的形象。其中最为普遍的是男子政治、经济地位的转变,家庭角色的独特性,因而在女子年老色衰之后,男子变得重色不重德,将其抛弃。 卫风 氓 中的男子是一个典型的负心汉形象,从叙事角度讲,他经历了初恋、求婚,娶妻、结婚,变心,休妻三个阶段。他将所有的家务都推到女子身上,不懂得怜爱女子,在女子的辛勤劳作下,家庭生活逐渐好起来,他却粗暴轻狂起来,他不仅不感激女子为他做出的努力,反而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由于女子的年老色衰而抛弃,暴露了他丑恶的嘴脸,虚情假意,奸诈凶暴,重色轻情。从另一方面讲: 他们或因朝三暮四、二三其德而被谴责,见诸弃妇诗系列,或因在爱情面前畏缩退却而成为女性敢爱敢恨
[4]
的陪衬。
其二,悲痛欲绝的鳏夫形象。 邶风 绿衣 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对亡妻一往情深的痴情男子。这首诗直接抒发了丈夫对亡妻的深情厚意,读来催人泪下,一位丧偶的男子穿上妻子生前给他做的衣裳,睹物思人,凄然伤情,哀伤不已,唱出了这首沉痛凄楚的悼亡之歌,让我们感受到 诗经 时代男子对爱情的忠贞和伉俪之情的深厚融洽,它是人生的至情至性。深沉而含蓄,是对失去真爱的回忆和感伤。
最后 诗经 国风 中还塑造出了美满和谐家庭中 贤夫 形象,也为现代标准的 丈夫 树立了一个典范。其中 郑风 女曰鸡鸣 是表现美满和谐家庭的生活诗,朱熹评 女曰鸡鸣 是 贤夫妇相警戒之词 。诗中的男主人公既然无夫权的潜迹阴影,又没有男尊女卑的礼教观念,深知责任的他在妻子体贴的凝视中收拾猎具,准备出发,他懂得妻子的爱,并且珍惜这份爱,用自己的爱去回应妻子的爱,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他感受到妻子的体贴,杂佩相赠,以表自己的情意。
另外,还有以 召南 行露 为代表的荒淫无耻、强娶强聘的男子形象。诗中写一个已有妻室的男子隐瞒真情,又欲强娶一位已成婚女子的形象,但却隐喻强暴男子像雀穿屋、像鼠穿墙的可恶。综上所述, 诗经 国风 塑造了一系列敢爱敢恨,爱恨交加的男性形象,角色种类之繁多,涵盖各个阶段男性。然而这些被提及的确不是很多,也可能没有成为 诗经 研究的主要对象,但是通过不多篇幅表现出了男性有血有肉的丰满形象,有其独特的时代印记!
参考文献:
[1] [宋]朱 熹.诗集传:卷4[M] 四库全书 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 杨任之.诗经探源[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1:19.
[3] 吴秀红,张前川.论 诗经 婚恋作品中的男性形象[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3):105.[4] 郑 群.重情尚义 诗经 恋诗中男性群像[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
责任编辑:赵云长
JIJIY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