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财务会计

课程名称(英文):Financial Accounting

课程编号:B07006

课程总学时:90学时(其中,讲课90学时,实验0学时)

课程学分:4.5学分

课程分类:必修课

开设学期:第四学期

适用专业:财务会计教育本科

先修课程:会计学基础、税法

后续课程: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财务会计课程是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在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中,该课程属于主干课程,处于核心地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财务会计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以及满足有关方面对企业会计信息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系统地理解企业各会计要素核算的具体内容、方法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第一章 总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将系统地阐述财务会计的概念、对象、核算的目的、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财务会计的目的与对象,掌握财务会计的概念与核算原则。

重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

难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

一、财务会计的概念

二、财务会计的对象

第二节 财务会计的目的、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

一、财务会计的目的

二、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

三、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

第二章 货币资金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阐述货币资金的概念、意义、核算任务核算方法以及结算方式等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资金的意义、核算任务与有关的管理规定,理解各种结算方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掌握货币资金的概念及核算方法。

重点: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难点:银行转账结算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货币资金的概念、意义与核算任务

一、货币资金的概念

二、货币资金的意义

三、货币资金核算的任务

第二节 现金

一、现金的管理

二、现金的核算

三、备用金的核算

第三节 银行存款

一、银行存款的管理

二、银行存款的核算

三、银行存款核对的方法

四、银行转账结算方式

第四节 其他货币资金

一、外埠存款的核算

二、银行汇票存款的核算

三、银行本票存款的核算

四、在途货币资金的核算

第三章 应收及预付款项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阐述各种应收款项和暂付款项的核算问题。学习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帐款的核算方法,理解坏帐损失的确认与处理方法。

重点:各种应收及预付款项核算的方法

难点:坏账损失的核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应收票据

一、应收票据的概念

二、应收票据的核算

第二节 应收账款

一、应收账款的概念

二、应收账款的核算

第三节 坏账损失

一、坏账损失的概念

二、坏帐损失的确认

三、坏帐损失的核算

第四节 预付账款的核算

一、预付账款的内容

二、预付账款的核算

第五节 其他应收账款

一、其他应收账款的内容

二、其他应收账款的核算

第四章 存货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企业存货的核算问题,包括存货的分类、计价、收发手续以及核算方法。学习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存货的分类、计价、收发核算的手续,掌握存货核算的方法。

重点:存货的核算

难点:存货按计划成本核算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存货概述

一、存货的概念与分类

二、存货的范围

三、存货的计价

第二节 存货的初始计价

一、外购存货

二、自制存货

三、委托加工存货

四、投资者投入的存货

五、接受捐赠取得的存货

六、接受抵债取得的存货

七、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存货

第三节 发出存货的计价

一、存货成本流转假设

二、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三、发出存货的会计处理

第四节 存货核算的其他计价方法

一、计划成本法

二、存货估价法

第五节 存货的期末计价

一、存货期末计价的方法

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三、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

第六节 存货清查

一、存货清查的意义与方法

二、存货盘盈与盘亏的会计处理

第五章 固定资产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讲述固定资产核算的有关问题,包括固定资产的计价与分类、固定资产的取得、折旧、修理、减值、处置和清查的核算。学习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固定资产的分类与计价,掌握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

重点:固定资产核算的方法

难点: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固定资产概述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

二、固定资产的分类

三、固定资产的计价

第二节 固定资产的取得与计价

一、外购的固定资产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三、投资者投资转入的固定资产

四、租入的固定资产

五、接受抵债取得的固定资产

六、非货币性交易转入的固定资产

七、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

八、盘盈的固定资产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折旧和修理

一、固定资产折旧及性质

二、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

三、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四、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五、固定资产修理

第四节 固定资产的减值

一、固定资产减值的认定

二、固定资产减值的核算

第六节 固定资产处置

一、固定资产处置的内容

二、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

第六章 无形资产与其他长期资产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企业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核算问题。学习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无形资产的概念、特征及分类,了解其他长期资产的概念与基本内容,掌握无形资产及其它长期资产核算的方法。

重点:无形资产的核算

难点:无形资产的核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无形资产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与分类

二、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价

三、无形资产取得的核算(初始计量)

四、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后续计量)

五、无形资产出售与出租的核算

六、无形资产减值的核算

第二节 其他长期资产

一、其他长期资产的内容

二、 其他长期资产的核算

第七章 投资性房地产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问题。学习本章,要求学生了解的投资性房地产概念、范围,掌握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方法。

重点: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

难点: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投资性房地产的概述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

二 、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

第二节 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

第三节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一、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二、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第八章 金融资产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问题。学习本章,要求学生了解金融资产的概念与分类,掌握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及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的方法。

重点:各种金融资产核算的方法

难点:金融资产后续计量的核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金融资产的范围及分类

一、金融资产的范围

二、金融资产的分类

第二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概述

二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第三节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概述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第四节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概述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第九章 长期股权投资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成本法与权益法核算的有关问题。学习本章,要求学生了解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的确定,掌握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与权益法,了解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和处置方法。

重点: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的核算方法

难点: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核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一、企业合并形成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二、以合并以外的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第二节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一、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

1、成本法的概念

2、核算特点

3、会计处理方法

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权益法

1、权益法的概念

2、核算特点

3、会计处理方法

三、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和处置

1、减值的计算与核算

2、处置的核算

第十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和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问题。学习本章,要求学生了解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及商业实质的判断,掌握两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认和计量的核算方法。

重点:两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核算的方法

难点: 商业实质的判断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第二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

一、商业实质的判断

二、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1、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2、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三、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1、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2、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第十一章 负债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负债的分类与核算的有关问题。学习本章,要求学生了解负债的概念与分类,掌握各种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核算的方法。

重点:各种流动负债与长期核算的方法

难点:长期负债的核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负债概述

一、负债的概念与特征

二、负债的分类

第二节 流动负债

一、流动负债概述

二、应收票据与应收帐款的核算

三、应交税金与其他应交款的核算

四、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五、其他流动负债的核算

第三节 长期负债

一、长期负债的特点与分类

二、应付债券

三、长期借款

四、其他长期负债

第四节 借款费用

一、借款费用的定义及确认

二、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第五节 债务重组

一、债务重组的概念

二、帐务重组的方式及债务人的帐务处理

第十二章 所有者权益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所有者权益的核算问题,包括投入资本、资本公积及留存收益等。学习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及内容,掌握投入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核算的方法。

重点:所有者权益的核算方法

难点:留存收益的核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所有者权益概述

一、企业组织形式

二、所有者权益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实收资本

一、资本金的概念与分类

二、资本金的投入

三、投入资本的核算

第三节 资本公积

一、资本公积的概念

二、资本公积的核算

第四节 留存收益

一、留存收益概述

二、留存收益的核算

第十三章 收入、费用与利润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企业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有关概念、组成内容及核算方法。学习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收入、费用与利润的概念与确认方法,掌握收入、费用与利润核算的方法。

重点:收入、费用与利润核算的方法

难点:所得税的核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收入、费用与利润概述

一、收入

二、费用

三、利润

第二节 营业收入与营业费用

一、营业收入与营业费用的确认

二、产品销售

三、其他业务收支

四、管理费用

五、财务费用

六、营业利润

第三节 其他净损益

一、投资净损益

二、营业外收支净额

第四节 所得税

一、应纳税所得额

二、所得税费用

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第五节 利润及其分配

一、税后利润

二、利润分配

三、利润结算

第十四章 财务报告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企业财务报告的内容与编制方法。包括会计报表的概述、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等内容。学习本章,要求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了解财务情况说明书的内容和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

重点: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难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财务报告概述

一、财务报告的内容

二、财务报告的作用

三、财务报告的披露方式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概念与作用

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四、资产负债表的附表

第三节 利润表

一、利润表的作用

二、利润表的格式

三、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表的概念与作用

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

三、现金流量的结构

四、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第十五章 会计调整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学习本章,要求了解会计账项的调整内容,掌握会计账项的调整方法。

重点:会计账项的调整方法

难点: 会计政策更正累积影响数的确定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会计变更概述

一、会计变更种类

二、会计变更的处理方法

三、会计政策变更

四、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

五、会计政策披露

第二节 会计估计变更

一、会计估计变更的原因

二、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

第三节 会计差错的更正

一、会计差错的含义与原因

二、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四、学时分配表:

该课程计划学时90学时,均为理论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与主要环节

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引入多媒体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布置习题,由学生课下完成。

该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课程实习两部分内容,课程实习单独设置,在理论教学完成后进行,时间为2周。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该课程是会计学基础、税法的后续课程,是成本会计、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和会计实验的先修课程。

七、建议教材及参考教材

建议教材:

1、《财务会计》,贾圣武 郭艳峥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9

2、《中级财务会计》刘永泽 陈立军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9

3、《财务会计学》戴德明、林钢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1

参考教材: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人民出版社2006

4、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最新版

5、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用书.中级会计实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最新版

6、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用书.初级会计实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最新版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财务会计

课程名称(英文):Financial Accounting

课程编号:B07006

课程总学时:90学时(其中,讲课90学时,实验0学时)

课程学分:4.5学分

课程分类:必修课

开设学期:第四学期

适用专业:财务会计教育本科

先修课程:会计学基础、税法

后续课程: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财务会计课程是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在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中,该课程属于主干课程,处于核心地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财务会计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以及满足有关方面对企业会计信息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系统地理解企业各会计要素核算的具体内容、方法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第一章 总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将系统地阐述财务会计的概念、对象、核算的目的、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财务会计的目的与对象,掌握财务会计的概念与核算原则。

重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

难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

一、财务会计的概念

二、财务会计的对象

第二节 财务会计的目的、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

一、财务会计的目的

二、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

三、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

第二章 货币资金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阐述货币资金的概念、意义、核算任务核算方法以及结算方式等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资金的意义、核算任务与有关的管理规定,理解各种结算方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掌握货币资金的概念及核算方法。

重点: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难点:银行转账结算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货币资金的概念、意义与核算任务

一、货币资金的概念

二、货币资金的意义

三、货币资金核算的任务

第二节 现金

一、现金的管理

二、现金的核算

三、备用金的核算

第三节 银行存款

一、银行存款的管理

二、银行存款的核算

三、银行存款核对的方法

四、银行转账结算方式

第四节 其他货币资金

一、外埠存款的核算

二、银行汇票存款的核算

三、银行本票存款的核算

四、在途货币资金的核算

第三章 应收及预付款项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阐述各种应收款项和暂付款项的核算问题。学习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帐款的核算方法,理解坏帐损失的确认与处理方法。

重点:各种应收及预付款项核算的方法

难点:坏账损失的核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应收票据

一、应收票据的概念

二、应收票据的核算

第二节 应收账款

一、应收账款的概念

二、应收账款的核算

第三节 坏账损失

一、坏账损失的概念

二、坏帐损失的确认

三、坏帐损失的核算

第四节 预付账款的核算

一、预付账款的内容

二、预付账款的核算

第五节 其他应收账款

一、其他应收账款的内容

二、其他应收账款的核算

第四章 存货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企业存货的核算问题,包括存货的分类、计价、收发手续以及核算方法。学习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存货的分类、计价、收发核算的手续,掌握存货核算的方法。

重点:存货的核算

难点:存货按计划成本核算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存货概述

一、存货的概念与分类

二、存货的范围

三、存货的计价

第二节 存货的初始计价

一、外购存货

二、自制存货

三、委托加工存货

四、投资者投入的存货

五、接受捐赠取得的存货

六、接受抵债取得的存货

七、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存货

第三节 发出存货的计价

一、存货成本流转假设

二、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三、发出存货的会计处理

第四节 存货核算的其他计价方法

一、计划成本法

二、存货估价法

第五节 存货的期末计价

一、存货期末计价的方法

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三、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

第六节 存货清查

一、存货清查的意义与方法

二、存货盘盈与盘亏的会计处理

第五章 固定资产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讲述固定资产核算的有关问题,包括固定资产的计价与分类、固定资产的取得、折旧、修理、减值、处置和清查的核算。学习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固定资产的分类与计价,掌握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

重点:固定资产核算的方法

难点: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固定资产概述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

二、固定资产的分类

三、固定资产的计价

第二节 固定资产的取得与计价

一、外购的固定资产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三、投资者投资转入的固定资产

四、租入的固定资产

五、接受抵债取得的固定资产

六、非货币性交易转入的固定资产

七、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

八、盘盈的固定资产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折旧和修理

一、固定资产折旧及性质

二、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

三、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四、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五、固定资产修理

第四节 固定资产的减值

一、固定资产减值的认定

二、固定资产减值的核算

第六节 固定资产处置

一、固定资产处置的内容

二、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

第六章 无形资产与其他长期资产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企业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核算问题。学习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无形资产的概念、特征及分类,了解其他长期资产的概念与基本内容,掌握无形资产及其它长期资产核算的方法。

重点:无形资产的核算

难点:无形资产的核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无形资产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与分类

二、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价

三、无形资产取得的核算(初始计量)

四、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后续计量)

五、无形资产出售与出租的核算

六、无形资产减值的核算

第二节 其他长期资产

一、其他长期资产的内容

二、 其他长期资产的核算

第七章 投资性房地产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问题。学习本章,要求学生了解的投资性房地产概念、范围,掌握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方法。

重点: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

难点: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投资性房地产的概述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

二 、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

第二节 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

第三节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一、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二、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第八章 金融资产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问题。学习本章,要求学生了解金融资产的概念与分类,掌握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及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的方法。

重点:各种金融资产核算的方法

难点:金融资产后续计量的核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金融资产的范围及分类

一、金融资产的范围

二、金融资产的分类

第二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概述

二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第三节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概述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第四节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概述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第九章 长期股权投资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成本法与权益法核算的有关问题。学习本章,要求学生了解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的确定,掌握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与权益法,了解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和处置方法。

重点: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的核算方法

难点: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核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一、企业合并形成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二、以合并以外的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第二节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一、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

1、成本法的概念

2、核算特点

3、会计处理方法

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权益法

1、权益法的概念

2、核算特点

3、会计处理方法

三、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和处置

1、减值的计算与核算

2、处置的核算

第十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和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问题。学习本章,要求学生了解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及商业实质的判断,掌握两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认和计量的核算方法。

重点:两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核算的方法

难点: 商业实质的判断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第二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

一、商业实质的判断

二、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1、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2、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三、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1、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2、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第十一章 负债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负债的分类与核算的有关问题。学习本章,要求学生了解负债的概念与分类,掌握各种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核算的方法。

重点:各种流动负债与长期核算的方法

难点:长期负债的核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负债概述

一、负债的概念与特征

二、负债的分类

第二节 流动负债

一、流动负债概述

二、应收票据与应收帐款的核算

三、应交税金与其他应交款的核算

四、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五、其他流动负债的核算

第三节 长期负债

一、长期负债的特点与分类

二、应付债券

三、长期借款

四、其他长期负债

第四节 借款费用

一、借款费用的定义及确认

二、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第五节 债务重组

一、债务重组的概念

二、帐务重组的方式及债务人的帐务处理

第十二章 所有者权益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所有者权益的核算问题,包括投入资本、资本公积及留存收益等。学习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及内容,掌握投入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核算的方法。

重点:所有者权益的核算方法

难点:留存收益的核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所有者权益概述

一、企业组织形式

二、所有者权益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实收资本

一、资本金的概念与分类

二、资本金的投入

三、投入资本的核算

第三节 资本公积

一、资本公积的概念

二、资本公积的核算

第四节 留存收益

一、留存收益概述

二、留存收益的核算

第十三章 收入、费用与利润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企业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有关概念、组成内容及核算方法。学习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收入、费用与利润的概念与确认方法,掌握收入、费用与利润核算的方法。

重点:收入、费用与利润核算的方法

难点:所得税的核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收入、费用与利润概述

一、收入

二、费用

三、利润

第二节 营业收入与营业费用

一、营业收入与营业费用的确认

二、产品销售

三、其他业务收支

四、管理费用

五、财务费用

六、营业利润

第三节 其他净损益

一、投资净损益

二、营业外收支净额

第四节 所得税

一、应纳税所得额

二、所得税费用

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第五节 利润及其分配

一、税后利润

二、利润分配

三、利润结算

第十四章 财务报告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企业财务报告的内容与编制方法。包括会计报表的概述、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等内容。学习本章,要求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了解财务情况说明书的内容和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

重点: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难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财务报告概述

一、财务报告的内容

二、财务报告的作用

三、财务报告的披露方式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概念与作用

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四、资产负债表的附表

第三节 利润表

一、利润表的作用

二、利润表的格式

三、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表的概念与作用

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

三、现金流量的结构

四、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第十五章 会计调整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学习本章,要求了解会计账项的调整内容,掌握会计账项的调整方法。

重点:会计账项的调整方法

难点: 会计政策更正累积影响数的确定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会计变更概述

一、会计变更种类

二、会计变更的处理方法

三、会计政策变更

四、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

五、会计政策披露

第二节 会计估计变更

一、会计估计变更的原因

二、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

第三节 会计差错的更正

一、会计差错的含义与原因

二、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四、学时分配表:

该课程计划学时90学时,均为理论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与主要环节

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引入多媒体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布置习题,由学生课下完成。

该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课程实习两部分内容,课程实习单独设置,在理论教学完成后进行,时间为2周。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该课程是会计学基础、税法的后续课程,是成本会计、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和会计实验的先修课程。

七、建议教材及参考教材

建议教材:

1、《财务会计》,贾圣武 郭艳峥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9

2、《中级财务会计》刘永泽 陈立军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9

3、《财务会计学》戴德明、林钢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1

参考教材: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人民出版社2006

4、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最新版

5、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用书.中级会计实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最新版

6、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用书.初级会计实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最新版


相关内容

  • 本科[会计学原理]精品课程建设初探
  •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财会月刊阴· 精品课程建设初探本科<会计学原理> 田丽娜 渊太原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太原030024冤 [摘要]本文以在"国家精品课程网"课程中心检索到的77门适用于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原理>精品课程为研究对象,从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 ...

  • [会计报表编制]课程教学设计
  • [摘要]运用行动导向进行<会计报表编制>的教学设计,从<会计报表编制>课程性质,课程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与安排,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通过对会计报表工作任务的分析,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培养学生会计报表的阅读.编制的分析能力,从而实现课程教学理 ...

  • 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 摘要:用人单位的实践要求和人才市场的饱和对高校会计实践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目前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索建立科学的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出理论结合实践的高素质的高校会计毕业生. 关键词:高校:会计教学: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会 ...

  •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
  • < 基础会计> 课 程 标 准 开课系部: 经济管理 适用专业: 会计 课程编号: 课程负责人: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 一.前言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性质 1.<基础会计>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职业能力必修课,是该专业主干课程.课程具有理 ...

  • 高职高专财务会计课程分岗实训教学模式研究
  • 高职高专财务会计课程分岗实训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温志桃 黄钊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年第21期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财务会计课程是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专业技能核心课程之一,是对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进一步深化,具有很高的实践性. ...

  • 成本管理会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 成本管理会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引言 成本管理会计是我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主干课.我校自2003年开办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一直到2009年,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是以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两门课程开设的.为了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节约教学资源,从2010年开始,新的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调整 ...

  • 中级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综合说明
  • <中级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综合说明 一.课程建设目标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深化以学生为本.着力培养具备创新意识人才为目标的课程改革,使本课程在师资队伍.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教材和教学资源库等方面更加完善,并取得可借鉴和值得推广的成果 ...

  •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 <中级财务会计(上)>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会计学 学 时 数:64 学 分 数:4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中级财务会计(上)是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本科生.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它与中级财务会计(下)构成中级财务会计的完整内容.中级财务会计是以企业的资金运 ...

  • 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 <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初级会计电算化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 计划学时:48学时 适用专业:会计专业 1.前言 1.1课程定位 <初级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需要学生在充分掌握财务会计知识的基础上开设,该课程是门融会计理论.会计方法.计算机信 ...

  • 会计怎么说课
  • 会计怎么说课 怎么写说课稿 注意什么等等 谢谢指教 最佳答案 <基础会计理论与实务>说课稿 一. 课程设置 <基础会计理论与实务>是会计.财务管理.投资与理财等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是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促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会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