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过程控制程序

统计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

通过应用统计技术,对公司有关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确保过程能力及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和改进。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顾客要求和需做统计过程控制(Cp、Cpk、Pp、Ppk、Cmk、PPM)的所有过程和产品。 3 职责

3.1 品质管理部:数据分析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统计技术应用的指导、检查、分析和管理;并对检验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提出改进要求。 3.2 工程技术:确定过程和产品的技术要求、控制要求,并组织进行改进。 3.3 **事业部:负责收集、统计生产过程的数据,并根据SPC控制图研究结果对过程、产品实施改进。

3.4 其它部门:负责与本部门有关的数据的收集、分析与传递。 4 定义

4.1 统计过程控制(SPC)

利用统计技术把数据转换成过程状态信息,以便确认、纠正和改进过程效能。 4.2 统计过程控制体系

为实施SPC技术管理所需的组织机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4.3 工序能力(B)

处于稳定、标准状态下,工序的实际加工能力,表达式B=6σ=6S,其影响因素是人、机、料、法、环、测。 4.4 稳定过程能力(Cp)

衡量工序能力对产品规格要求满足程度的数量值,是规格范围(T)与工序能力(B)的比值,表达式Cp=T/B(T=规格上限Tu-规格下限TL)。 4.5 稳定过程能力指数(Cpk)

是一项有关稳定过程能力的指数,计算时需同时考虑过程数的趋势及该趋势接近于规格界限的程度。

4.6 初期过程能力(Pp)

是一项类似于Cp的指数,但计算时是以新产品的初期过程的性能。 4.7 初期过程能力指数(Ppk)

是一项类似于Cpk的指数,但计算时是以新产品的初期过程性能研究所得的数据为基础。 4.8 质量水准(PPM)

每百万个零件不合格数,指一种根据实际的缺陷材料来反映过程能力的一种方法,PPM数据常用来优先制定纠正措施。 4.9 设备能力指数(Cmk)

反映机械设备在受控条件下,当其人/料/法不变时的生产能力大小。 4.10 节点

过程中产品的形状、配合或功能发生变化的一个确定点。 4.11 规范界限

判断某一具体特性是否合格所规定的要求,即标准中规定的最大允许偏差。 4.12 控制图

对过程质量加以测定、记录从而进行控制的管理的一种用科学方法设计的图。

4.13 帕雷多分析

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中研究问题时将所有潜在问题的有关方面或波动根源按它们的作用程度而予以轻重排列。

5 程序

6 相关文件

6.1 《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Q/MR.B-001 6.2 《记录控制程序》 Q/MR.B-002 6.3 《设备控制程序》 Q/MR.B-006 6.4 《采购过程控制程序》 Q/MR.B-008 6.5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Q/MR.B-010

6.6 《特殊过程控制程序》 Q/MR.B-011 6.7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Q/MR.B-016 6.8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Q/MR.B-024 6.9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Q/MR.JBX.B-002 6.10 《失效分析控制程序》 Q/MR.JBX.B-005 6.11 《产品防护控制程序》 Q/MR.JBX.B-007 6.12 《检验、试验控制程序》 Q/MR.JBX.B-008 6.13 《产品交付服务程序》 Q/MR.JBX.B-010 7 记录

7.1 《过程能力数据收集明细表》 7.2 《P控制图》 7.3 《X-R控制图》 7.4 《过程能力评估表》

附件一

PPM、Cp、Cpk、Pp、Ppk过程能力计算及评价方法

1 质量水准PPM的过程能力计算及评值方法

当产品和/或过程特性的数据为计数值时,制造过程能力的计算及等级评价方法如下: (1)计算公式:

不良品数

× 1000000 检验总数 (2)等级评价及处理方法:

2 稳定过程的能力指数Cp、Cpk计算及评价方法: (1)计算公式:

A)Ca = ) / (T / 2)×100% 注: U = 规格中心值

T = 公差 = SU - SL = 规格上限值 – 规格下限值 σ= 产品和/或过程特性之数据分配的群体标准差的估计值 x = 产品和/或过程特性之数据分配的平均值 B)Cp = T / 6σ(当产品和/或过程特性为双边规格时)或

CPU(上稳定过程的能力指数)= (/ 3σ(当产品和/或过程特性为单边规格时) CPL(下稳定过程的能力指数)= )/ 3σ(当产品和/或过程特性为单边规格时) Z1 = 3Cp(1+Ca)„„根据Z1数值查常(正)态分配表得P1%; Z2 = 3Cp(1-Ca)„„根据Z2数值查常(正)态分配表得P2% 不合格率P% = P1% + P2%

注:σ = R / d2 ( R 为全距之平均值,d2为系数,与抽样的样本大小n有关,当n = 4

时,d2 = 2.059;当n = 5时,d2 = 2.3267) C)Cpk = (1-∣Ca∣)× Cp

当Ca = 0时,Cpk = Cp。

D)Cpk = Min(CPU,CPL) = Min{(/ 3σ,)/ 3σ}

当产品特性为单边规格时,Cpk值即以CPU值或CPL值计算,但需取 绝对值;Cpk值取CPU值和CPL值中的最小值。

(2)等级评价及处理方法:

A) 当我们需要了过程的实际能力是否良好时,是不可单以Ca或Cp来判定,以不合格率(P%)进行过程总评即可针对Ca及Cp进行综合评价。

B)Cpk为Ca和Cp的总合指数:

C)改进对策的方法:

a)Ca其对策方法以生产单位为主,设计、工艺部门为辅,检验部门为辅。 b)Cp其对策方法以技术单位为主,生产部门为辅,检验部门为辅。 3 性能指数(即初期过程的能力指数)Pp、Ppk计算及评价方法: (1)计算公式:

A)Pp = T / 6σS(当产品和/或过程特性为双边规格时)

PPU(上初期过程的能力指数) = ()/ 3σS(当产品和/或过程特性为单边规格时)

PPL(下初期过程的能力指数) = )/ 3σS(当产品和/或过程特性为单边规格时)

2

注:σS∑(/ n - 1 T = 公差 = SU - SL = 规格上限值 – 规格下限值 x= 产品和/或过程特性之数据分配的平均值 n = 抽样样本的大小

xi = 每个样本的实际测量数值 σS = 样本标准差的估计值

B)Ppk = Min(PPU,PPL) = Min{()/ 3σS,)/ 3σS}

Ppk值为PPU和PPL中数值最小者。当产品特性为单边规格时,Ppk值即以PPU值或PPL值计算,但需取绝对值。 (2)等级评价及处理方法:

(3)过程中的过程能力要求:

A)过程稳定且数据呈常(正)态分配时,过程能力指数须达到Cpk≧1.33。 B)长期不稳定的过程,但是SPC抽检样本的质量符合规格且呈可预测的型态时,初期过程能力指数须达到Ppk≥1.67。

附件二

控制图的判定方法

1 控制状态的判断(过程在稳定状态)

(1) 多数点子集中在中心线附近; (2) 少数点子落在控制界限附近

(3) 点子的分布与跳动呈随机状态,无规则可循; (4) 无点子超出控制界限以外。

2 可否延长控制界限做为后续过程控制用的研判基准

(1) 连续25点以上出现在控制界限线内时(机率为93.46%); (2) 连续35点中,出现在控制界限外点子不超出1点时; (3)连续100点中,出现在控制界限外点子不超出2点时。

过程在满足上述条件时,虽可认为过程在控制状态而不予变动控制界限,但并非点子超出控制界限外也可接受;这些超限的点子必定有异常原因,故应追究调查原因并加以消除。 3 检查判断原则

(1) 应视每一个点子为一个分配,而非单纯的点;

(2) 点子的动向代表过程的变化;虽无异常的原因,各点子在界限内仍会有差异存在;

(3) 异常的一般检定原则如下图所示。

检定规划1:(2/3A)

3点中有2点在A区或A区以外

X

检定规划3:(6连串)

连续6点持续地上升或下降

X

检定规划5: ( 9单侧)

连续9点在C区或C区以外 X 检定规划7: (15C)

连续15点在中心线上下两侧的C区

X

检定规划2: (4/5B)

5点中有4点在B区或B区以外 X

检定规划4: (8缺C)

有8点在中心线的两侧,但C区并无点子

X

检定规划6: (14升降)

连续14点交互着一升一降 X 检定规划8: (1界外) 有1点在A区以外

X

附件三

机械和工装设备能力计算作业规范

1 目的

降低普通变差,提高制造过程能力。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制造过程的主要设备(指关键设备和重要设备)。 3 定义

3.1 设备能力指数(Cmk)

反映机械设备在受控条件下,当其人/料/法不变时的生产能力大小。 3.2 初次运作能力

指机械设备首次生产的成功率。 4 职责

4.1 设备管理部:负责对设备能力进行计算。

4.1 设备使用部门:负责数据收集/汇总并负责机械设备初次运作能力的分析改 善。 5 作业内容

5.1 对于具有特性标识的主要成型设备,其机械能力指数(Cmk)要求为Cmk≥1.33。

5.2 机械能力指数数据计算及处理

5.2.1 生产过程是在受控状态下,并且其人/料/法不变的情况下,确定一个主要特性。

5.2.2 抽验计划

(1) 抽验频率依实际生产决定; (2) 子组大小为5个;

(3) 组数依实际生产决定(建议25组以上);

(4) 计算公式:

在Cmk中,K表示“临界”(Kritisch),Cmk 的表达式如下:

X与最近的公差边界的临界距离 (X— Tu)或(To—X) 3*S的宽度 3*S

上式中:

X ——算术平均值 S —— 标准偏差 T o —— 上偏差 Tu —— 下偏差

X与最近的公差边界的临界距离=X—Tu或To—X二者取较小的。 备注:规定Cmk>1.67。(Cmk对于具有成形刀具的机器特别重要)。

5.2.3 设备使用部门应定期对主要使用设备测试其机械能力指数。 5.3 设备初次运作能力计算及处理

具有特性标识的主要设备,其初次运作能力要求为≥95%,一般设备≥90%,计算方法如下:

(1) 尺寸、硬度和外观的首件检验结果可为GO或NO(GO)判定; (2) 计算以每台设备每周为一个结果(从周一到周五); (3) 当初次运作能力不符合要求时,由各单位进行改善; (4) 每台主要设备的首件检查结果适时进行登记、统计分析。

统计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

通过应用统计技术,对公司有关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确保过程能力及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和改进。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顾客要求和需做统计过程控制(Cp、Cpk、Pp、Ppk、Cmk、PPM)的所有过程和产品。 3 职责

3.1 品质管理部:数据分析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统计技术应用的指导、检查、分析和管理;并对检验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提出改进要求。 3.2 工程技术:确定过程和产品的技术要求、控制要求,并组织进行改进。 3.3 **事业部:负责收集、统计生产过程的数据,并根据SPC控制图研究结果对过程、产品实施改进。

3.4 其它部门:负责与本部门有关的数据的收集、分析与传递。 4 定义

4.1 统计过程控制(SPC)

利用统计技术把数据转换成过程状态信息,以便确认、纠正和改进过程效能。 4.2 统计过程控制体系

为实施SPC技术管理所需的组织机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4.3 工序能力(B)

处于稳定、标准状态下,工序的实际加工能力,表达式B=6σ=6S,其影响因素是人、机、料、法、环、测。 4.4 稳定过程能力(Cp)

衡量工序能力对产品规格要求满足程度的数量值,是规格范围(T)与工序能力(B)的比值,表达式Cp=T/B(T=规格上限Tu-规格下限TL)。 4.5 稳定过程能力指数(Cpk)

是一项有关稳定过程能力的指数,计算时需同时考虑过程数的趋势及该趋势接近于规格界限的程度。

4.6 初期过程能力(Pp)

是一项类似于Cp的指数,但计算时是以新产品的初期过程的性能。 4.7 初期过程能力指数(Ppk)

是一项类似于Cpk的指数,但计算时是以新产品的初期过程性能研究所得的数据为基础。 4.8 质量水准(PPM)

每百万个零件不合格数,指一种根据实际的缺陷材料来反映过程能力的一种方法,PPM数据常用来优先制定纠正措施。 4.9 设备能力指数(Cmk)

反映机械设备在受控条件下,当其人/料/法不变时的生产能力大小。 4.10 节点

过程中产品的形状、配合或功能发生变化的一个确定点。 4.11 规范界限

判断某一具体特性是否合格所规定的要求,即标准中规定的最大允许偏差。 4.12 控制图

对过程质量加以测定、记录从而进行控制的管理的一种用科学方法设计的图。

4.13 帕雷多分析

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中研究问题时将所有潜在问题的有关方面或波动根源按它们的作用程度而予以轻重排列。

5 程序

6 相关文件

6.1 《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Q/MR.B-001 6.2 《记录控制程序》 Q/MR.B-002 6.3 《设备控制程序》 Q/MR.B-006 6.4 《采购过程控制程序》 Q/MR.B-008 6.5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Q/MR.B-010

6.6 《特殊过程控制程序》 Q/MR.B-011 6.7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Q/MR.B-016 6.8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Q/MR.B-024 6.9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Q/MR.JBX.B-002 6.10 《失效分析控制程序》 Q/MR.JBX.B-005 6.11 《产品防护控制程序》 Q/MR.JBX.B-007 6.12 《检验、试验控制程序》 Q/MR.JBX.B-008 6.13 《产品交付服务程序》 Q/MR.JBX.B-010 7 记录

7.1 《过程能力数据收集明细表》 7.2 《P控制图》 7.3 《X-R控制图》 7.4 《过程能力评估表》

附件一

PPM、Cp、Cpk、Pp、Ppk过程能力计算及评价方法

1 质量水准PPM的过程能力计算及评值方法

当产品和/或过程特性的数据为计数值时,制造过程能力的计算及等级评价方法如下: (1)计算公式:

不良品数

× 1000000 检验总数 (2)等级评价及处理方法:

2 稳定过程的能力指数Cp、Cpk计算及评价方法: (1)计算公式:

A)Ca = ) / (T / 2)×100% 注: U = 规格中心值

T = 公差 = SU - SL = 规格上限值 – 规格下限值 σ= 产品和/或过程特性之数据分配的群体标准差的估计值 x = 产品和/或过程特性之数据分配的平均值 B)Cp = T / 6σ(当产品和/或过程特性为双边规格时)或

CPU(上稳定过程的能力指数)= (/ 3σ(当产品和/或过程特性为单边规格时) CPL(下稳定过程的能力指数)= )/ 3σ(当产品和/或过程特性为单边规格时) Z1 = 3Cp(1+Ca)„„根据Z1数值查常(正)态分配表得P1%; Z2 = 3Cp(1-Ca)„„根据Z2数值查常(正)态分配表得P2% 不合格率P% = P1% + P2%

注:σ = R / d2 ( R 为全距之平均值,d2为系数,与抽样的样本大小n有关,当n = 4

时,d2 = 2.059;当n = 5时,d2 = 2.3267) C)Cpk = (1-∣Ca∣)× Cp

当Ca = 0时,Cpk = Cp。

D)Cpk = Min(CPU,CPL) = Min{(/ 3σ,)/ 3σ}

当产品特性为单边规格时,Cpk值即以CPU值或CPL值计算,但需取 绝对值;Cpk值取CPU值和CPL值中的最小值。

(2)等级评价及处理方法:

A) 当我们需要了过程的实际能力是否良好时,是不可单以Ca或Cp来判定,以不合格率(P%)进行过程总评即可针对Ca及Cp进行综合评价。

B)Cpk为Ca和Cp的总合指数:

C)改进对策的方法:

a)Ca其对策方法以生产单位为主,设计、工艺部门为辅,检验部门为辅。 b)Cp其对策方法以技术单位为主,生产部门为辅,检验部门为辅。 3 性能指数(即初期过程的能力指数)Pp、Ppk计算及评价方法: (1)计算公式:

A)Pp = T / 6σS(当产品和/或过程特性为双边规格时)

PPU(上初期过程的能力指数) = ()/ 3σS(当产品和/或过程特性为单边规格时)

PPL(下初期过程的能力指数) = )/ 3σS(当产品和/或过程特性为单边规格时)

2

注:σS∑(/ n - 1 T = 公差 = SU - SL = 规格上限值 – 规格下限值 x= 产品和/或过程特性之数据分配的平均值 n = 抽样样本的大小

xi = 每个样本的实际测量数值 σS = 样本标准差的估计值

B)Ppk = Min(PPU,PPL) = Min{()/ 3σS,)/ 3σS}

Ppk值为PPU和PPL中数值最小者。当产品特性为单边规格时,Ppk值即以PPU值或PPL值计算,但需取绝对值。 (2)等级评价及处理方法:

(3)过程中的过程能力要求:

A)过程稳定且数据呈常(正)态分配时,过程能力指数须达到Cpk≧1.33。 B)长期不稳定的过程,但是SPC抽检样本的质量符合规格且呈可预测的型态时,初期过程能力指数须达到Ppk≥1.67。

附件二

控制图的判定方法

1 控制状态的判断(过程在稳定状态)

(1) 多数点子集中在中心线附近; (2) 少数点子落在控制界限附近

(3) 点子的分布与跳动呈随机状态,无规则可循; (4) 无点子超出控制界限以外。

2 可否延长控制界限做为后续过程控制用的研判基准

(1) 连续25点以上出现在控制界限线内时(机率为93.46%); (2) 连续35点中,出现在控制界限外点子不超出1点时; (3)连续100点中,出现在控制界限外点子不超出2点时。

过程在满足上述条件时,虽可认为过程在控制状态而不予变动控制界限,但并非点子超出控制界限外也可接受;这些超限的点子必定有异常原因,故应追究调查原因并加以消除。 3 检查判断原则

(1) 应视每一个点子为一个分配,而非单纯的点;

(2) 点子的动向代表过程的变化;虽无异常的原因,各点子在界限内仍会有差异存在;

(3) 异常的一般检定原则如下图所示。

检定规划1:(2/3A)

3点中有2点在A区或A区以外

X

检定规划3:(6连串)

连续6点持续地上升或下降

X

检定规划5: ( 9单侧)

连续9点在C区或C区以外 X 检定规划7: (15C)

连续15点在中心线上下两侧的C区

X

检定规划2: (4/5B)

5点中有4点在B区或B区以外 X

检定规划4: (8缺C)

有8点在中心线的两侧,但C区并无点子

X

检定规划6: (14升降)

连续14点交互着一升一降 X 检定规划8: (1界外) 有1点在A区以外

X

附件三

机械和工装设备能力计算作业规范

1 目的

降低普通变差,提高制造过程能力。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制造过程的主要设备(指关键设备和重要设备)。 3 定义

3.1 设备能力指数(Cmk)

反映机械设备在受控条件下,当其人/料/法不变时的生产能力大小。 3.2 初次运作能力

指机械设备首次生产的成功率。 4 职责

4.1 设备管理部:负责对设备能力进行计算。

4.1 设备使用部门:负责数据收集/汇总并负责机械设备初次运作能力的分析改 善。 5 作业内容

5.1 对于具有特性标识的主要成型设备,其机械能力指数(Cmk)要求为Cmk≥1.33。

5.2 机械能力指数数据计算及处理

5.2.1 生产过程是在受控状态下,并且其人/料/法不变的情况下,确定一个主要特性。

5.2.2 抽验计划

(1) 抽验频率依实际生产决定; (2) 子组大小为5个;

(3) 组数依实际生产决定(建议25组以上);

(4) 计算公式:

在Cmk中,K表示“临界”(Kritisch),Cmk 的表达式如下:

X与最近的公差边界的临界距离 (X— Tu)或(To—X) 3*S的宽度 3*S

上式中:

X ——算术平均值 S —— 标准偏差 T o —— 上偏差 Tu —— 下偏差

X与最近的公差边界的临界距离=X—Tu或To—X二者取较小的。 备注:规定Cmk>1.67。(Cmk对于具有成形刀具的机器特别重要)。

5.2.3 设备使用部门应定期对主要使用设备测试其机械能力指数。 5.3 设备初次运作能力计算及处理

具有特性标识的主要设备,其初次运作能力要求为≥95%,一般设备≥90%,计算方法如下:

(1) 尺寸、硬度和外观的首件检验结果可为GO或NO(GO)判定; (2) 计算以每台设备每周为一个结果(从周一到周五); (3) 当初次运作能力不符合要求时,由各单位进行改善; (4) 每台主要设备的首件检查结果适时进行登记、统计分析。


相关内容

  • 统计质量控制
  • 文章编号:1007-5240(2002) -02-0075-05 统计质量控制 马曙光,于书芳 (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8) (SOC )摘要:首先介绍了现代企业管理中质量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统计质量控制. SOC 在质量 控制图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使质量控制数量化 ...

  • 统计技术与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 1.目的 合理使用统计技术,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采取纠正/预防措施,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并识别可以实施的持续改进,增强顾客满意. 2.使用范围 适用于产品实现和服务实现的全过程. 3.职责 3.1业务部依据销售及顾客满意度的信息,通过使用统计技术和数据分析,提出销售策略的建议及最大 ...

  • 数据统计和分析控制程序019
  • 1.0目的 通过对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确定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及时发 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可以改进的机会加以实施. 2.0范围 适用于对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以及其他来源的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3.0职责与权限 3.1品保部负责数据分析及统计技术方法应用的指导.培训.验证和管理: ...

  • 申报高级统计师资格技术总结
  • 尊敬的领导: 本人从事统计工作多年,在工作中不断学、不断进取,积累丰富的经验,为xx的发展作了不的努力: 一、加强统计基础管理工作,不断探索统计管理新途径 一是建立健全统计管理体系,用制度确保统计工作落到实处。随着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原料的大量应用,纺织行业日新月异,整体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呈现 ...

  • 统计过程控制作业指导书(修改版)
  • 统计过程控制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应用适当的统计技术,对定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控制过程特性,确保产品质量特性达到规定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质量策划.过程特性.产品特殊特性及持续改进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3 参考文件 <统计过程控制(SPC )参考手册> 4 名词和定义 4.1 统 ...

  • 企业经营统计论文
  • 浅谈企业管理与统计 关键词:企业管理:统计:经济 一.引言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主要内容之一.企业管理的内容包括了企业发展过程的全部工作内容.而面对企业管理的统计是工具.是武器.是方法论.统计的数据是依据.证据.诗 ...

  • 统计技术作业指导书
  • 篇一:统计技术应用作业指导书 统计技术应用作业指导书 jsb(统)-001-20## 1 目的 根据公司质量体系运行的实际需要,通过指导技术部技术人员在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有关环节正确选择.使用适宜的统计技术,以保证产品质量和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对技术部技术人员在产品设 ...

  • $$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 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排列图 因果图 散布图 直方图 控制图 控制图的重要性 控制图原理 控制图种类及选用 统计质量控制是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执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CAQ 系统的基础,这里简要介绍制造企业应用最广的统计质量控制方法. 常用统计分析方法与控制图 获得有效的质量数据之后, 就可以利 ...

  • 统计过程控制管理规定
  • 1. 目的 规定有关统计过程控制及过程能力分析的方法. 2. 使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设备能力.初始过程能力和长期过程能力的研究. 3. 术语 3.1 变差:也称波动,指同一过程输出个体间的差异. 3.2 初始过程能力:是过程总变差的总范围(6σs). 3.3 过程能力:某一稳定过程固有变差的总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