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对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二)

作者:赵凯华 邱国华推荐

(本文是赵先生在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会(1999年11月3日安徽黄

山)上作的学术报告,原载:《物理教学探讨》,2000年第6期)

关于教学风格

我们的老师经常采用细嚼慢咽式的讲法。初上讲台,一节课的内容很快就讲完了,学生学习后就发生错误。随着老师的教学经验越来越丰富,讲得就越细,课就越拉越长。譬如说,老师讲课不仅讲了课本上的内容,而且讲了一些学生听课之后容易发生的错误。学生自己学习后对内容理解发生的错误,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后才能纠正,才能摆脱错误观点,真正地理解所学内容。美国学生通常是按自己的想法解题,中国学生有时自己没有想通,仍然按照课本上的作法去作。在课堂教学中,面面俱到封闭式的讲法,把各种可能的想法都给学生讲到,并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关于习题

有的学生说,老师你讲的我都懂,可是一做习题我就不会。题目究竟是难还是容易呢?对中国学生往往是再难的题老师讲过就容易,容易的题老师没有讲过的就难,学生只会依葫芦画瓢,缺乏创造。

学生习题做不出来是正常现象,如果老师讲完课之后学生马上能做出习题来,做习题就没有什么作用了,不必通过思考,那反而不正常。做习题是让学生活学活用所学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训练。教师正面地给学生讲原理,对如何应用可以作一些提示,但绝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把什么都包下来,否则我们就没办法训练学生了。教学最后要深化学生的认识,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当然会遇到困难,不克服困难认识不会深化。

不要误认为把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都解答了的老师是好老师。并把什么问题都讲好,把所谓课堂效率高作为好老师的标准。我同意有人说过的:“好的老师是热爱自己

学生的老师。”首先,老师要千方百计把课讲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会自学后)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要在做题目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能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界有各式各样的现象都是物理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去解决,不要让学生以为只有课本上的东西,习题上的东西才是物理。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比较好的题目,让学生去研究、去求解,让学生在解题当中碰到困难,碰到曲折,去思考。为什么做不出来? 为什么做错?怎样解才正确? 如果老师都包办了,那怎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智力呢?

关于教学评估的问题

评估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然而怎样进行教学评估值得研究。例如,通常认为一个老师讲的东西如果学生都懂了,这就是好的老师。这堂课说一些题外的话,开拓学生的眼界,并不要求学生全懂,也不能说这一堂课就不好,尤其是在大学。我经常作一些调查,对大学生,研究生,工作后的学生,印象深的常常是讲课具有特色的老师。也许一些讲课似乎头头是道的老师,当时似乎讲得好,但是事后学生也忘了。所以在大学教学中,书本上学生自己可以看懂的一些内容,不必挨着讲。因此如何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了,不过我当年在北大物理系担任系主任的时候,对于教师的水平和教学能力我是心中有数的。虽然没有量化,但是每个年级的学生和其它的老师对优秀的教师都有好的评价。有些优秀教师虽然对于每一堂课,也不见得堂堂出色。而且有时上课时,他还故意留下一些问题让学生思索,但真正的高标准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有经验的老师可能在细节上不很在意,但是在整体上把握得好。

关于讲课我们过去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要讲就讲深讲透。这些年我讲一些开拓性的知识,有些问题是学生应该牢牢掌握的问题,不应该放松。有一部分内容是让学生开阔眼界的,让学生看到前面的一座高山。当然教师应当知道,学生在现阶段是不能掌握的,高山他将来才能登攀。教学检查应该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的情况,怎么评价很难用计算机来区分,只有有经验有水平的老师,才能判断哪些东西是应当要求的,要求到什么程度,尤其是在教学内容发展的情况下,这个标准掌握起来并不容易。

关于考教分离

高考不是考老师,是考学生,工科院校普遍搞考教分离。从题库中选题,考完了看平均分,一个老师88.5,另一老师87。88.5强于87,将来提工资,晋升职称就是前者

上,后者下。考教分离,根据学生的平均分来评价老师水平怎么样,我认为这样作很不合适。以学生的平均成绩来代表老师的水平是十分不恰当的,导致个别教师采取这样的方法,我不教课本,我就教题库,我就把题库分析一下,让题库的题目学生都会作就行了。与现在一些学校应付高考的方法相似,针对题库来教学,训练学生会作题库的题,至于他懂不懂物理我不管,会作题就行,会作标准化的题。不管学生是否真学到了物理,更不要说应用。所以考教分离,实际上是考老师。原来中学有一个高考指挥棒,许多教师没办法只有按指挥棒转。而现在大学教学也要受题库的指挥,那就把应试教育扩大到大学这个层次。所以,用考教分离的办法来评价老师,这是不恰当的。如果现有的考教分离主要目标是考老师的话,这就会是一个新的指挥棒,把应试教育扩大到大学这一层次,后患无穷。

科学量化的问题

评教授,各方面都有指标,教授科学研究、教学上怎么样。科学研究怎么量化呢?1级的杂志上发表了多少篇文章,2级上又有多少篇……对于教学,算一下教学工作量;教学水平给一个调查表,让学生打分……最后一算,这个教师总评综合分是多少,打出来了。

我们评审职称时专家的感觉是差不多的,认为这几个人中哪些科研水平高,哪些教学水平高,于是决定今年大概哪几个人先升。评时有涨落,顶多这个人今年没能评上教授,明年能评上,差别也就是一两年,真正好的一定能评上,评了之后再量化。我认为评职称应该以我们直观的感受为准。计算机是死的,人是活的,量化是可以做的,但是不要太繁琐了,不要迷信。量化只能供专家参考,不能强迫专家接受“量化”的结果。尤其是量化的结果与专家的意见有重大矛盾时,应该以专家的意见为准。

关于师资水平

提高师资水平的关键,根本性的是教师的学术水平,这是第一位的。学术水平高的未必教学水平就高,这只是必要条件。但学术水平低,他的教学要受限制,非常受限制。大学给一年级学生上课的必须是最高水平的教师,让学生一进门就有一个很高的科学境界。

我认为师范学院的物理系与理科的物理系,在学术水平上不能有任何区别。而认为综合大学的物理系,在物理上要求应该高一点,而师范院校在教学法与心理学上要求应该高一点,这种做法绝对不行。不应该把师范院校的学生留下来不准考研究生,而是应该让综合性大学的学生去教中学,互相沟通。那么师范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觉得师范性应该体现在这儿,大学毕业的学生未必就有资格当老师,可是大学毕业的学术水平是必要的,大学毕业还应该取得教师资格证,补点课再经过教学实践,才能当一个合格的中学教师。在此含义下,师范院校的学生,既有相当的学术水平,又受过师范教育的训练,才能胜任工作。理科的毕业生想当中学老师,还应检查一下够不够要求。从长远来看,我觉得中学物理教师应该达到大学物理硕士的水平比较合理。当前要有本科水平,包括教初中的物理教师。

师资水平是关键,有的老师说我在大学学了四大力学,教了多年中学后,我自己也忘了。这是由于中学教学规定,教学以不准超纲为限,不问新的问题,而是为了应付高考忙得不可开交。正常情况,中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重要的思想是什么? 当前的潮流又是什么?我觉得处理中学物理的内容,你对大学的普通物理要理解深透,而不是一般的懂。中学中有些不清楚的概念,你在大学普通物理中就明白了,当然并不一定跟学生讲。

对教育科学的看法

物理学是一个严谨的科学,譬如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解释,只有一个,其它都是错的,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而教育科学有这个学派那个学派,有这个见解那个见解,这个大师那个专家。所以我认为学教育学应该避免独此一尊,不能只有这个学派的观点才是正确的,其它都是错误的。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看法,并不必强求一律。

物理也有不同的学派,特别是物理科学中的那些不太成熟的部分,例如量子力学中的某些问题。可是已经成熟的东西,是有一致意见的。

关于教学方法,我同意两句话,其一是要教学得法,其二是教无定法。怎么才得法,有些专家虽然有学问,教学效果却不好。什么叫教学得法,在教学论和教学法中讲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可是每个老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经验教学,没有完全一成不变的模式。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在一定意义下是一种艺术,是一种表演。照本宣科的老师不是好教师,好教师讲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吸引学生,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讲课可以说是

一种表演艺术,表演艺术有不同的模式,梅兰芳唱京戏,与周信芳就不同。四大名旦,各不相同,四大名旦各有特色。

教学要得法,其它教师机械的模仿是不行的。我上课时把我的思路教给学生,很多公式到课堂上现推。对于教师关键是选好苗子,对教学是负责的,由有经验的老教师带他若干年,就会成长起来。我觉得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要让教师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自由地发展。我觉得管理就是要提高他们的水平,水平高了他会很好地发展。校长如何管,我的经验是校长选好系主任,系主任选好教师,选好了之后,相信老师。要注意发现水平高的老师,这也是我当系主任的一个经验。应该说我对物理系的课程还是相当熟悉的,但是我承认在某一具体课程上,我不如正在承担这门课程的老师熟悉。我多年教过本课程,他也教过多年,这门课他比我强,我干嘛去指手划脚。

当然对年青教师,特别是他教的课是我过去教过的,我会提些意见和建议。但他教了几年之后,成熟了,独立上课了,他难道就不会有更高明的地方吗? 你可以和他交换意见,但不要以领导的身份去指手画脚。首先把师资力量配备好,不要过分地干预教师,让教师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只要目标明确,效果就会很好。

对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二)

作者:赵凯华 邱国华推荐

(本文是赵先生在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会(1999年11月3日安徽黄

山)上作的学术报告,原载:《物理教学探讨》,2000年第6期)

关于教学风格

我们的老师经常采用细嚼慢咽式的讲法。初上讲台,一节课的内容很快就讲完了,学生学习后就发生错误。随着老师的教学经验越来越丰富,讲得就越细,课就越拉越长。譬如说,老师讲课不仅讲了课本上的内容,而且讲了一些学生听课之后容易发生的错误。学生自己学习后对内容理解发生的错误,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后才能纠正,才能摆脱错误观点,真正地理解所学内容。美国学生通常是按自己的想法解题,中国学生有时自己没有想通,仍然按照课本上的作法去作。在课堂教学中,面面俱到封闭式的讲法,把各种可能的想法都给学生讲到,并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关于习题

有的学生说,老师你讲的我都懂,可是一做习题我就不会。题目究竟是难还是容易呢?对中国学生往往是再难的题老师讲过就容易,容易的题老师没有讲过的就难,学生只会依葫芦画瓢,缺乏创造。

学生习题做不出来是正常现象,如果老师讲完课之后学生马上能做出习题来,做习题就没有什么作用了,不必通过思考,那反而不正常。做习题是让学生活学活用所学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训练。教师正面地给学生讲原理,对如何应用可以作一些提示,但绝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把什么都包下来,否则我们就没办法训练学生了。教学最后要深化学生的认识,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当然会遇到困难,不克服困难认识不会深化。

不要误认为把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都解答了的老师是好老师。并把什么问题都讲好,把所谓课堂效率高作为好老师的标准。我同意有人说过的:“好的老师是热爱自己

学生的老师。”首先,老师要千方百计把课讲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会自学后)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要在做题目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能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界有各式各样的现象都是物理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去解决,不要让学生以为只有课本上的东西,习题上的东西才是物理。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比较好的题目,让学生去研究、去求解,让学生在解题当中碰到困难,碰到曲折,去思考。为什么做不出来? 为什么做错?怎样解才正确? 如果老师都包办了,那怎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智力呢?

关于教学评估的问题

评估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然而怎样进行教学评估值得研究。例如,通常认为一个老师讲的东西如果学生都懂了,这就是好的老师。这堂课说一些题外的话,开拓学生的眼界,并不要求学生全懂,也不能说这一堂课就不好,尤其是在大学。我经常作一些调查,对大学生,研究生,工作后的学生,印象深的常常是讲课具有特色的老师。也许一些讲课似乎头头是道的老师,当时似乎讲得好,但是事后学生也忘了。所以在大学教学中,书本上学生自己可以看懂的一些内容,不必挨着讲。因此如何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了,不过我当年在北大物理系担任系主任的时候,对于教师的水平和教学能力我是心中有数的。虽然没有量化,但是每个年级的学生和其它的老师对优秀的教师都有好的评价。有些优秀教师虽然对于每一堂课,也不见得堂堂出色。而且有时上课时,他还故意留下一些问题让学生思索,但真正的高标准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有经验的老师可能在细节上不很在意,但是在整体上把握得好。

关于讲课我们过去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要讲就讲深讲透。这些年我讲一些开拓性的知识,有些问题是学生应该牢牢掌握的问题,不应该放松。有一部分内容是让学生开阔眼界的,让学生看到前面的一座高山。当然教师应当知道,学生在现阶段是不能掌握的,高山他将来才能登攀。教学检查应该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的情况,怎么评价很难用计算机来区分,只有有经验有水平的老师,才能判断哪些东西是应当要求的,要求到什么程度,尤其是在教学内容发展的情况下,这个标准掌握起来并不容易。

关于考教分离

高考不是考老师,是考学生,工科院校普遍搞考教分离。从题库中选题,考完了看平均分,一个老师88.5,另一老师87。88.5强于87,将来提工资,晋升职称就是前者

上,后者下。考教分离,根据学生的平均分来评价老师水平怎么样,我认为这样作很不合适。以学生的平均成绩来代表老师的水平是十分不恰当的,导致个别教师采取这样的方法,我不教课本,我就教题库,我就把题库分析一下,让题库的题目学生都会作就行了。与现在一些学校应付高考的方法相似,针对题库来教学,训练学生会作题库的题,至于他懂不懂物理我不管,会作题就行,会作标准化的题。不管学生是否真学到了物理,更不要说应用。所以考教分离,实际上是考老师。原来中学有一个高考指挥棒,许多教师没办法只有按指挥棒转。而现在大学教学也要受题库的指挥,那就把应试教育扩大到大学这个层次。所以,用考教分离的办法来评价老师,这是不恰当的。如果现有的考教分离主要目标是考老师的话,这就会是一个新的指挥棒,把应试教育扩大到大学这一层次,后患无穷。

科学量化的问题

评教授,各方面都有指标,教授科学研究、教学上怎么样。科学研究怎么量化呢?1级的杂志上发表了多少篇文章,2级上又有多少篇……对于教学,算一下教学工作量;教学水平给一个调查表,让学生打分……最后一算,这个教师总评综合分是多少,打出来了。

我们评审职称时专家的感觉是差不多的,认为这几个人中哪些科研水平高,哪些教学水平高,于是决定今年大概哪几个人先升。评时有涨落,顶多这个人今年没能评上教授,明年能评上,差别也就是一两年,真正好的一定能评上,评了之后再量化。我认为评职称应该以我们直观的感受为准。计算机是死的,人是活的,量化是可以做的,但是不要太繁琐了,不要迷信。量化只能供专家参考,不能强迫专家接受“量化”的结果。尤其是量化的结果与专家的意见有重大矛盾时,应该以专家的意见为准。

关于师资水平

提高师资水平的关键,根本性的是教师的学术水平,这是第一位的。学术水平高的未必教学水平就高,这只是必要条件。但学术水平低,他的教学要受限制,非常受限制。大学给一年级学生上课的必须是最高水平的教师,让学生一进门就有一个很高的科学境界。

我认为师范学院的物理系与理科的物理系,在学术水平上不能有任何区别。而认为综合大学的物理系,在物理上要求应该高一点,而师范院校在教学法与心理学上要求应该高一点,这种做法绝对不行。不应该把师范院校的学生留下来不准考研究生,而是应该让综合性大学的学生去教中学,互相沟通。那么师范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觉得师范性应该体现在这儿,大学毕业的学生未必就有资格当老师,可是大学毕业的学术水平是必要的,大学毕业还应该取得教师资格证,补点课再经过教学实践,才能当一个合格的中学教师。在此含义下,师范院校的学生,既有相当的学术水平,又受过师范教育的训练,才能胜任工作。理科的毕业生想当中学老师,还应检查一下够不够要求。从长远来看,我觉得中学物理教师应该达到大学物理硕士的水平比较合理。当前要有本科水平,包括教初中的物理教师。

师资水平是关键,有的老师说我在大学学了四大力学,教了多年中学后,我自己也忘了。这是由于中学教学规定,教学以不准超纲为限,不问新的问题,而是为了应付高考忙得不可开交。正常情况,中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重要的思想是什么? 当前的潮流又是什么?我觉得处理中学物理的内容,你对大学的普通物理要理解深透,而不是一般的懂。中学中有些不清楚的概念,你在大学普通物理中就明白了,当然并不一定跟学生讲。

对教育科学的看法

物理学是一个严谨的科学,譬如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解释,只有一个,其它都是错的,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而教育科学有这个学派那个学派,有这个见解那个见解,这个大师那个专家。所以我认为学教育学应该避免独此一尊,不能只有这个学派的观点才是正确的,其它都是错误的。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看法,并不必强求一律。

物理也有不同的学派,特别是物理科学中的那些不太成熟的部分,例如量子力学中的某些问题。可是已经成熟的东西,是有一致意见的。

关于教学方法,我同意两句话,其一是要教学得法,其二是教无定法。怎么才得法,有些专家虽然有学问,教学效果却不好。什么叫教学得法,在教学论和教学法中讲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可是每个老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经验教学,没有完全一成不变的模式。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在一定意义下是一种艺术,是一种表演。照本宣科的老师不是好教师,好教师讲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吸引学生,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讲课可以说是

一种表演艺术,表演艺术有不同的模式,梅兰芳唱京戏,与周信芳就不同。四大名旦,各不相同,四大名旦各有特色。

教学要得法,其它教师机械的模仿是不行的。我上课时把我的思路教给学生,很多公式到课堂上现推。对于教师关键是选好苗子,对教学是负责的,由有经验的老教师带他若干年,就会成长起来。我觉得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要让教师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自由地发展。我觉得管理就是要提高他们的水平,水平高了他会很好地发展。校长如何管,我的经验是校长选好系主任,系主任选好教师,选好了之后,相信老师。要注意发现水平高的老师,这也是我当系主任的一个经验。应该说我对物理系的课程还是相当熟悉的,但是我承认在某一具体课程上,我不如正在承担这门课程的老师熟悉。我多年教过本课程,他也教过多年,这门课他比我强,我干嘛去指手划脚。

当然对年青教师,特别是他教的课是我过去教过的,我会提些意见和建议。但他教了几年之后,成熟了,独立上课了,他难道就不会有更高明的地方吗? 你可以和他交换意见,但不要以领导的身份去指手画脚。首先把师资力量配备好,不要过分地干预教师,让教师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只要目标明确,效果就会很好。


相关内容

  • 课题:中学理科实验考试评价研究
  • 课题:中学理科实验考试评价研究 项目: (一).项目研究的意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已有的主要著作.论文.研究报告及对各种代表性观点的评述) (三).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及主要创新之处. (四).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调研计划. (五).项目组的前期 ...

  • 学生作业的管理
  • 学生物理作业的管理课程论文 目录 一. 选题的缘由与研究的背景„„„„„„„„„„„„„„„„3 (一)选题的缘由„„„„„„„„„„„„„„„„„„„„„„3 (二)研究的背景„„„„„„„„„„„„„„„„„„„„„„3 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5 (一)研究 ...

  •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博白县博白镇绿珠初级中学冯宏贵 为了改进课堂教学,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老师乐意地教,学生轻松地学,师生和谐,提高课堂效益.通过调查部分老师和学生,从教与学方面反馈问题.了解和发现不利于物理教学的主.客观原因,从而有利于指导我们今后的物理教学工作. 一.调查目的 ( ...

  • 对"影响物理学习的各种因素"的调查
  •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题 目 《对"影响物理学习的各种因素"的调查》 院 系 理化学院物理系 年级,班级 02级6班 实 习 生 孟令奎 带队教师 荣宪伟 孙文军 实习学校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 指导教师 王乐钦 xx年8月24日至10月21日 对"影响物理学习的各种因素"的调查 调查时间:xx年9月 调查 ...

  • 初中物理实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 刘海连 [专题名称]中学物理教与学 [专 题 号]G36 [复印期号]2009年06期 [原文出处]<中学教学参考(理科)>(南宁)2009年1期第66-67页 [作者简介]刘海连,广西苍梧县龙圩镇社学初级中学(543100). [内容提要] 本文阐述了物理实验的重要意义以及实验活动开展 ...

  • 公开课评课会议记录
  • 公开课评课会议记录 时间:2011年x月x日 地点: 评课内容: 出席人: 主持人: 尊敬的....主任.各位同行: 上午好.非常欢迎大家百忙之中抽时间来参加我校的教学开放日活动,感谢大家的莅临指导!受科组长陈杰老师委托,由我主持今天的课后点评活动. 本着"高效.多元.共享智慧" ...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学物理教材建设概况_金新喜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学物理教材建设概况 * 金新喜 摘要教科书是传承文化.推动和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教科书的发展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叙述一些翔实的史料,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学物理教材建设的脉络,能够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学物理教材建设的历程和所取得的成就.简单介绍各 ...

  • 朱光亚:星与心的交响
  • 朱光亚,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1924年12月出生于湖北宜昌,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历任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助教,北京大学物理系副教授,朝鲜停战谈判志愿军代表团外文秘书,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物理系教授,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 ...

  • 高考有关信息
  • 2014年4月20日早上八点,北京大学举办校园开放日暨网上 招生信息发布会.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孙东东为家长介绍了 如何帮助考生填报志愿的相关问题.以下为孙东东教授的讲 话实录:各位家长大家好,以前是站在宏观层面上,针对所有的 考生,今天主要是针对北大来讲.在外面家长问的最多的问 题是,我们是海淀哪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