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有哪些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一、X 理论、Y 理论及Z 理论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 把对人的基本假设作了区分,即X 理论和Y 理论。X 理论认为:人们总是尽可能地逃避工作,不愿意承担责任,因此要想有效地进行管理,实现组织的目标,就必须实行强制手段,进行严格的领导和控制。Y 理论则是建立在个人和组织的目标能够达成一致的基础之上。Y 理论认为,工作是人的本能,人们会对承诺的目标做出积极反应,并且能够从工作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员工在恰当的工作条件下愿意承担责任。

不同的理论假设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具有不同的含义:X 理论要求为了实现有效的管理,实现企业的目标,应当采取严格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Y 理论则要求管理实践要满足人们的成就感、自尊感和自我实现感等需求。 在80年代具有重大影响的《Z 理论》的作者威廉·大内,通过大量的企业调研在其著作中提出了“Z型组织”的理论。他认为:“提高生产率的关键因素是员工在企业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因此,企业应实行民主管理,即职工参与管理。他的理论是在行为科学的X 理论、Y 理论之后,对人的行为从个体上升到群体和组织的高度进行研究,认为人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体行为,而且是整体行为。Z 理论的要点是:长期的雇佣;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员工相互平等;人性化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消除单调的工作,实行多专多能;注重对人的潜能细致而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树立整体观念,独立工作,自我管理。Z 理论为以人为本的思想提供了具体的管理模式,以人为本的员工管理模式的关键在于员工的参与。

二、激励—保健理论

激励—保健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博格(Frederick Herzberg)提出的。他认为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任务的成败。按照赫茨博格的理论,导致工作满意的因素和导致工作不满的因素是有区别的。这些导致工作不满的因素成为保健因

素,而那些带来工作满意感的因素成为激励因素。当导致工作不满的保健因素得到改善时,员工的不满感降低,但也是仅此而已。要想真正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必须重视激励因素,只有这些因素才会真正增加员工的满意度。

赫茨博格的激励保健理论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员工的激励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核心问题。因此,改善保健因素,而重视激励因素必然有助于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调动组织成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功能。

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供了一个人的需求层次模型,他认为人的需求是具有不同层次的,一个层次需求的满足会引致更高层次的需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模型

自我实现;自尊需要;社会需要;安全保障需要;生理需要。

他认为,人们在较高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前首先要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人们的需求层次从底层到顶层包括人的生理需要、安全保障需要、社会需要、自尊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另外,不同人的需求层次因个人情况也存在着差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模型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意义在于:它要求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要实现对员工的激励必须考虑人的不同需求,通过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获得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使员工能够把个人需要同企业目标联系在一起。

四、霍桑研究

该研究开始于1924年,是在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中进行的。最初研究目的是检查不同的照明水平对工人生产率的影响。他们建立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被给予不同的照明强度,而对照组保持原有的照明强度。结论是照明强度同生产率没有关系。1927年,哈佛大学的梅奥教授加入研究,经过新的实验,梅奥得出的结论是: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的影响;群体工作标准规定了单个工人的产量;在决定产量方面,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群体情绪和安全感的作用要小。

霍桑研究使人们在管理过程当中对人的因素更加重视;霍桑研究所提出的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的影响,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充分考虑群体因素,加强沟通和团队协作,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以更好实现吸纳、维持、开发和激励员工的功能。

五、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是由弗鲁姆(Victor Vroom)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可以带来既定并具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就会采取特定的行为,包括三种联系:

(1)努力—绩效联系,即个体感到通过一定努力而达到一定工作绩效的可能性。

(2)绩效—奖赏联系,即个体对于达到一定工作绩效后可获得奖赏的判断。

(3)吸引力,即个体在工作完成后所获得的潜在结果或者奖励对个体的重要程度。 人们对目标可能性的预期将决定人们采取的行动,期望理论得出的结论是人们会选择最有可能实现预期的绩效水平。

所谓薪酬管理,是指一个组织针对所有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来确定他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以及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就薪酬水平、薪酬体系、薪酬结构、薪酬构成以及特殊员工群体的薪酬做出决策。同时,作为一种持续的组织过程,企业还要持续不断地制定薪酬计划,拟定薪酬预算,就薪酬管理问题与员工进行沟通,同时对薪酬系统的有效性做出评价而后不断予以完善。

薪酬管理对几乎任何一个组织来说都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企业的薪酬管理系统一般要同时达到公平性、有效性和合法性三大目标,企业经营对薪酬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就薪酬管理来讲,受到的限制因素却也越来越多,除了基本的企业经济承受能力、政府法律法规外,还涉及到企业不同时期的战略、内部人才定位、外部人才市场、以及行业竞争者的薪酬策略等因素,这里面充满了变数。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一、X 理论、Y 理论及Z 理论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 把对人的基本假设作了区分,即X 理论和Y 理论。X 理论认为:人们总是尽可能地逃避工作,不愿意承担责任,因此要想有效地进行管理,实现组织的目标,就必须实行强制手段,进行严格的领导和控制。Y 理论则是建立在个人和组织的目标能够达成一致的基础之上。Y 理论认为,工作是人的本能,人们会对承诺的目标做出积极反应,并且能够从工作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员工在恰当的工作条件下愿意承担责任。

不同的理论假设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具有不同的含义:X 理论要求为了实现有效的管理,实现企业的目标,应当采取严格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Y 理论则要求管理实践要满足人们的成就感、自尊感和自我实现感等需求。 在80年代具有重大影响的《Z 理论》的作者威廉·大内,通过大量的企业调研在其著作中提出了“Z型组织”的理论。他认为:“提高生产率的关键因素是员工在企业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因此,企业应实行民主管理,即职工参与管理。他的理论是在行为科学的X 理论、Y 理论之后,对人的行为从个体上升到群体和组织的高度进行研究,认为人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体行为,而且是整体行为。Z 理论的要点是:长期的雇佣;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员工相互平等;人性化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消除单调的工作,实行多专多能;注重对人的潜能细致而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树立整体观念,独立工作,自我管理。Z 理论为以人为本的思想提供了具体的管理模式,以人为本的员工管理模式的关键在于员工的参与。

二、激励—保健理论

激励—保健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博格(Frederick Herzberg)提出的。他认为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任务的成败。按照赫茨博格的理论,导致工作满意的因素和导致工作不满的因素是有区别的。这些导致工作不满的因素成为保健因

素,而那些带来工作满意感的因素成为激励因素。当导致工作不满的保健因素得到改善时,员工的不满感降低,但也是仅此而已。要想真正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必须重视激励因素,只有这些因素才会真正增加员工的满意度。

赫茨博格的激励保健理论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员工的激励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核心问题。因此,改善保健因素,而重视激励因素必然有助于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调动组织成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功能。

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供了一个人的需求层次模型,他认为人的需求是具有不同层次的,一个层次需求的满足会引致更高层次的需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模型

自我实现;自尊需要;社会需要;安全保障需要;生理需要。

他认为,人们在较高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前首先要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人们的需求层次从底层到顶层包括人的生理需要、安全保障需要、社会需要、自尊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另外,不同人的需求层次因个人情况也存在着差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模型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意义在于:它要求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要实现对员工的激励必须考虑人的不同需求,通过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获得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使员工能够把个人需要同企业目标联系在一起。

四、霍桑研究

该研究开始于1924年,是在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中进行的。最初研究目的是检查不同的照明水平对工人生产率的影响。他们建立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被给予不同的照明强度,而对照组保持原有的照明强度。结论是照明强度同生产率没有关系。1927年,哈佛大学的梅奥教授加入研究,经过新的实验,梅奥得出的结论是: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的影响;群体工作标准规定了单个工人的产量;在决定产量方面,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群体情绪和安全感的作用要小。

霍桑研究使人们在管理过程当中对人的因素更加重视;霍桑研究所提出的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的影响,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充分考虑群体因素,加强沟通和团队协作,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以更好实现吸纳、维持、开发和激励员工的功能。

五、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是由弗鲁姆(Victor Vroom)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可以带来既定并具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就会采取特定的行为,包括三种联系:

(1)努力—绩效联系,即个体感到通过一定努力而达到一定工作绩效的可能性。

(2)绩效—奖赏联系,即个体对于达到一定工作绩效后可获得奖赏的判断。

(3)吸引力,即个体在工作完成后所获得的潜在结果或者奖励对个体的重要程度。 人们对目标可能性的预期将决定人们采取的行动,期望理论得出的结论是人们会选择最有可能实现预期的绩效水平。

所谓薪酬管理,是指一个组织针对所有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来确定他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以及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就薪酬水平、薪酬体系、薪酬结构、薪酬构成以及特殊员工群体的薪酬做出决策。同时,作为一种持续的组织过程,企业还要持续不断地制定薪酬计划,拟定薪酬预算,就薪酬管理问题与员工进行沟通,同时对薪酬系统的有效性做出评价而后不断予以完善。

薪酬管理对几乎任何一个组织来说都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企业的薪酬管理系统一般要同时达到公平性、有效性和合法性三大目标,企业经营对薪酬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就薪酬管理来讲,受到的限制因素却也越来越多,除了基本的企业经济承受能力、政府法律法规外,还涉及到企业不同时期的战略、内部人才定位、外部人才市场、以及行业竞争者的薪酬策略等因素,这里面充满了变数。


相关内容

  • 现代项目管理教程自考课程
  • 现代项目管理教程 基础篇 第一章 现代管理与项目管理概念 思考题 1. 假设你是即将走上领导岗位,负责一个组织的管理工作,你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管理理 念? 2. 假设你即将去创业,准备开办一家小型企业,你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管理理念? 3. 请说明新商业环境的本质特征. 一是复杂性的提高,二是竞争的加剧, ...

  •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应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和工作任务呢
  •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应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和工作任务呢? 源于传统人事管理,而又超越传统人事管理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应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和工作任务呢? 人力资源管理关心的是"人的问题", 其核心是认识人性.尊重人性,强调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在一个组织中,围 ...

  • 电大ok城市管理学简答
  • 循环经济3R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第1页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的重点是什么? 第1页 城市的涵义 第1页 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第1页 城市化的推动力是什么? 第1页 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第1页 城市管理的政治性主体: 第1页 中共市委性质和作用 第2页 城市管理的参与性主体: 第2页 ...

  • 教育学问答题
  •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什么是教育.教育学.学校教育? 2.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简述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 3.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 4.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5.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 6.资产阶级采取哪些措施建立国民教育体系? 7.试 ...

  • 图书馆学基础 第六章 图书馆转型
  • 第一节 图书馆转型的策略 1.图书馆转型的时代背景? (1)信息技术的冲击 (2)互连网促进了资源共享 (3)知识经济使图书馆信息服务事业更贴近社会 (4)市场经济的完善 2.图书馆转型的内驱力? (1)技术驱动 (2)经济驱动 (3)人才驱动 3.(1997年)是知识经济正式为国际组织提出的一年. ...

  • 物流和物流企业概述
  • 第一章 物流和物流企业概述 一.名词解释 物流--指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 物流管理--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了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供应链--指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中,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涉及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 ...

  • 现代管理专题_考试小抄(整理版)
  • 现代管理专题 名词解释 1.知识经济(经合组织的定义):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知识是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驱动器. 2.企业再造:企业再造也叫做企业流程再造,是指为了在衡量绩效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改善,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彻底改造业务流程. 3. 工作设计:工作 ...

  • 未来十年热门专业
  • 未来十年热门专业 09-08-14 09:52 发表于:<角落> 分类:未分类 2009-08-13 添加到搜藏未来十年热门专业 掌门人:风雨无阻行万里 标签:专业 大学 教育 当我们跨入21世纪时可以发现,知识化.网络化和国际化是我们需要面临的新时代的特征,与这些时代背景相对应的,未来 ...

  • [人力资源管理]形考参考答案(已校对)
  • <人力资源管理>形考参考答案 第二次任务--0021 增加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中的专家判断法又称( ). A. 德尔菲法 B. 马尔可夫分析法 C. 回归分析法 D. 经验判断法 2. 由于工作和生活条件的不断变化,人会不断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