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环境美学

  摘 要:美学是一门神秘的学科,而美学的不断发展也深刻的影响着这个世界的面貌。由传统的自然美学到现代的环境美学,我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力求通过对环境美学的发展历程的研究,以及比较传统美学和现代美学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解开环境美学神秘的面纱。同时通过对现代环境美学的的展望,提倡大家转变观念,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关注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人类提供一个更好的的生存环境。   关键词:环境美学;美学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069-01   一、环境美学的概念   阿诺德・伯林特在《环境美学》中指出,所谓应用美学,指有意识地将美学价值和准则贯彻到日常生活、具有实际目的的活动中,从穿衣、建房等一系列行为。   二、环境美学产生的背景   近代以来,随着人类一轮轮的科技革命迅速的壮大了人作为地球的主宰能力,不断膨胀的欲望,机械论世界观,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和掠夺性的伦理学使人类不计成本的向地球索取压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我们越来越明显的感受到这种环境的变化带给我们的恐慌、不安。人类正在将地球推向毁灭的同时也最大限度的破坏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们终于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   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将环境危机称为“精神危机”。我们要想解决环境问题首先要进行思想上的革命,发动一场世界观、价值观的革命。于是相继产生了各个领域的转向,而美学领域也做出了积极的响应。针对环境危机的加深,20世纪60年代环境美学诞生并在西方国家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然环境美学的产生一方面是现实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学科自身变革和重建的必然趋势。   三、环境美学的发展历程   从鲍姆嘉通18世纪中叶创立美学这门学科直到20世纪,美学对象基本上是艺术品,以人类为中心的。   18世纪美学特别是康德美学对于西方美学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康德美学摆脱宗教的束缚,使美学获得了自由。康德认为“美是无利害的利害性”使审美变成了一种纯粹的主体主观心理上的感受。受其影响黑格尔提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的论题。19世纪的谢林和20世纪的桑塔耶那、杜威都在某种程度上涉及到了自然美学,杜威所主张的美学研究和日常生活的结合,直接成为环境美学发展的理论基础。1966年,罗纳德・赫伯恩发表《当代美学和对自然美的忽视》其中指出:将美学本质上简化为艺术哲学实际上就忽略了自然世界。这标志着西方环境美学的开端,美学的审美对象开始向自然转变。卡尔松在80年代发表了的《鉴赏与自然环境》一文中提出三个范式,将自然艺术化,风景化,自然化,其中第三种的审美对象是直观的自然,更加接近当代的环境美学的观点。而阿诺德・柏林特的理论则是对环境美学的又一发展,他在《生活在景观中》指出:内在和外在、意识与物质世界、人类与自然过程并不是对立的事务,而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人类与环境是统一的。从这个方面讲环境只能是人化的自然界,是人的审美能力特别是人的感觉能力所及的具体环境。这样审美对象就从传统的艺术品上转移到人类所能触及的自然环境上来。   经过多年的发展自然美学研究终于冲破了艺术独占美学的局面,发展迅猛之势令人惊叹。   四、环境美学的范围   环境美学中主要包括自然、农村、城市环境三个领域,而自然应该作为农村和城市的构建基础。   作为环境美学一部分的城市美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工业革命以后,设计行业从传统手工业中脱离出来,尤其是包豪斯的一些理念使世界“千城一面”。后现代主义设计实则是在设计领域的一种反省,而在环境美学领域,我们则是更多的要求一种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五、环境美学的走向   我们向往亲近自然,但是我们说的自然其实也只是能给我们带来美好感受的自然,比如:绿草,蓝天,而对于真正的自然我们却望而却步。我们不喜欢苍蝇、蚊子等一切不符合我们审美的事务。但是,世界的存在,生物的循环有其自身的方式和规律,我们不能只希望自然为人类服务,我们更应该多的把自己当做自然中的一部分,让生态系统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运转。这就意味着,环境美学的研究对象最终应转移到自然上来。当然,城市美学仍是现阶段环境美学关注的重点。   六、小结   传统美学发展到环境美学经历了很大的变革,审美对象由艺术品转移到自然上来,审美方式由以前的静观式的视觉方式转变为多维的体验式的方式,人类中心主义得到了纠正,这些都标志着人类的进步,我们正在逐步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或者说,我们正在将人类自然化,让人成为自然中的一个正常的环节,争取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对生态的破坏,由此可以看出环境美学诞生和发展的意义是重大的,我们有望沿着这样一条道路去寻求一个更加和谐的世界。   参考文献:   [1]陈望衡.环境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摘 要:美学是一门神秘的学科,而美学的不断发展也深刻的影响着这个世界的面貌。由传统的自然美学到现代的环境美学,我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力求通过对环境美学的发展历程的研究,以及比较传统美学和现代美学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解开环境美学神秘的面纱。同时通过对现代环境美学的的展望,提倡大家转变观念,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关注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人类提供一个更好的的生存环境。   关键词:环境美学;美学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069-01   一、环境美学的概念   阿诺德・伯林特在《环境美学》中指出,所谓应用美学,指有意识地将美学价值和准则贯彻到日常生活、具有实际目的的活动中,从穿衣、建房等一系列行为。   二、环境美学产生的背景   近代以来,随着人类一轮轮的科技革命迅速的壮大了人作为地球的主宰能力,不断膨胀的欲望,机械论世界观,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和掠夺性的伦理学使人类不计成本的向地球索取压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我们越来越明显的感受到这种环境的变化带给我们的恐慌、不安。人类正在将地球推向毁灭的同时也最大限度的破坏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们终于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   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将环境危机称为“精神危机”。我们要想解决环境问题首先要进行思想上的革命,发动一场世界观、价值观的革命。于是相继产生了各个领域的转向,而美学领域也做出了积极的响应。针对环境危机的加深,20世纪60年代环境美学诞生并在西方国家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然环境美学的产生一方面是现实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学科自身变革和重建的必然趋势。   三、环境美学的发展历程   从鲍姆嘉通18世纪中叶创立美学这门学科直到20世纪,美学对象基本上是艺术品,以人类为中心的。   18世纪美学特别是康德美学对于西方美学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康德美学摆脱宗教的束缚,使美学获得了自由。康德认为“美是无利害的利害性”使审美变成了一种纯粹的主体主观心理上的感受。受其影响黑格尔提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的论题。19世纪的谢林和20世纪的桑塔耶那、杜威都在某种程度上涉及到了自然美学,杜威所主张的美学研究和日常生活的结合,直接成为环境美学发展的理论基础。1966年,罗纳德・赫伯恩发表《当代美学和对自然美的忽视》其中指出:将美学本质上简化为艺术哲学实际上就忽略了自然世界。这标志着西方环境美学的开端,美学的审美对象开始向自然转变。卡尔松在80年代发表了的《鉴赏与自然环境》一文中提出三个范式,将自然艺术化,风景化,自然化,其中第三种的审美对象是直观的自然,更加接近当代的环境美学的观点。而阿诺德・柏林特的理论则是对环境美学的又一发展,他在《生活在景观中》指出:内在和外在、意识与物质世界、人类与自然过程并不是对立的事务,而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人类与环境是统一的。从这个方面讲环境只能是人化的自然界,是人的审美能力特别是人的感觉能力所及的具体环境。这样审美对象就从传统的艺术品上转移到人类所能触及的自然环境上来。   经过多年的发展自然美学研究终于冲破了艺术独占美学的局面,发展迅猛之势令人惊叹。   四、环境美学的范围   环境美学中主要包括自然、农村、城市环境三个领域,而自然应该作为农村和城市的构建基础。   作为环境美学一部分的城市美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工业革命以后,设计行业从传统手工业中脱离出来,尤其是包豪斯的一些理念使世界“千城一面”。后现代主义设计实则是在设计领域的一种反省,而在环境美学领域,我们则是更多的要求一种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五、环境美学的走向   我们向往亲近自然,但是我们说的自然其实也只是能给我们带来美好感受的自然,比如:绿草,蓝天,而对于真正的自然我们却望而却步。我们不喜欢苍蝇、蚊子等一切不符合我们审美的事务。但是,世界的存在,生物的循环有其自身的方式和规律,我们不能只希望自然为人类服务,我们更应该多的把自己当做自然中的一部分,让生态系统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运转。这就意味着,环境美学的研究对象最终应转移到自然上来。当然,城市美学仍是现阶段环境美学关注的重点。   六、小结   传统美学发展到环境美学经历了很大的变革,审美对象由艺术品转移到自然上来,审美方式由以前的静观式的视觉方式转变为多维的体验式的方式,人类中心主义得到了纠正,这些都标志着人类的进步,我们正在逐步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或者说,我们正在将人类自然化,让人成为自然中的一个正常的环节,争取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对生态的破坏,由此可以看出环境美学诞生和发展的意义是重大的,我们有望沿着这样一条道路去寻求一个更加和谐的世界。   参考文献:   [1]陈望衡.环境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相关内容

  • 自然与艺术:关于自然美学的恰当起点
  • 摘 要:当代西方美学家研究自然美学大多从艺术与自然比较开始,从中找出自然的独特审美个性,并强调自然审美的独立性: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样做同时也为自然美学带来巨大的理论误区.在历史上,我们无法想象艺术产生之前人类欣赏自然的情形:在逻辑上,没有艺术这一参照,自然美学似乎就无法建立.中国古代美学资源则支 ...

  • 美学论文2
  • 从理论美学到生活美学 [摘要]长期以来,美学家们倾向于从哲学角度来建构美学理论体系,而忽视了对于大众审美实践的关注,使美学这门人文学科远离了大众的生活,成为无源之水.要走出困境,美学家们就需要理论与实践兼顾,将理论美学和生活美学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关键词]理论美学:审美实践:生活美学 自 ...

  • 后现代主义之后是什么------朱雨泽
  • 后现代主义之后是什么 -----呈现自然是人类艺术发展史的未来 朱雨泽 人类的艺术发展史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创作是追寻真理的实践过程,或说是试图接近真理的本质过程,真理是人与万物一体的自由境界.艺术的性质和本源的问题是一个哲学和美学领域的课题.人类所有伟大的艺术变革都是建立在反思的基础上的.艺术的核 ...

  • _西方美学史_的概念
  • 2003年第6期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apital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总第155期) 美学史的写法 编者的话: 国内学术界出版的中西美学史著作,最早大约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 ...

  • 刘纲纪与中国当代美学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刘纲纪与中国当代美学 作者:张玉能 来源:<江汉论坛>2013年第11期 摘要:刘纲纪是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他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形成了自己的完整美学体系.刘纲纪的美学体系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为基础,以实践的自由为核 ...

  • 2013年度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研究报告
  • 作者: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课题组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4年06期 2013年度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指中国学者在该年度内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相关成果,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第二,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第三,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包括译介 ...

  •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对当代中国美学的影响
  •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对当代中国美学的影响 摘 要:随着中国当代美学与西方美学的日益融合,受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影响,中国当代美学出现了多维取向.多元建构.多面融合的局面.鉴于在中国当代美学发展过程中经验主义美学的地位与作用不容低估,从而提出重视研究经验美学的基本精神及其对我国美学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经验 ...

  • 生态批评的中国机理
  • [摘 要]中国生态批评在中西生态文明的交流中生发,与西方生态批评构成了平行研究的共生关系.在生态性与审美性的耦合中,鲁枢元等学者初成了生态诗学,显示了中国生态批评的理论自觉.中国的绿色审美范式较之西方的绿色阅读范式,避免了生态诗理和绿色诗律的缺失,实现了生态性与审美性的平衡.中国生态批评虽形成了新的 ...

  •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西方园林的融合
  • ・350・ 第34卷第5期2008年2,q 山 SHANXI 西 建筑 ARCHITEOFURE V01.34No.5Feb.2008 文章编号:1009.6825(2008)05.0350-02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西方园林的融合 杨固宁 摘要:针对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现代园林以风格时代服务对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