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内战烽火(教学设计)

第 17 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内战烽火

1.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 大军挺进大别山. 2.培养学生识别图画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通过图画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形 成用图画的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抗战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政权相勾结,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 战的资料,认识到美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 2.讨论探究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和毛泽东冒险去重庆谈判的原因, 学 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问题,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 3.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史实,认识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取胜的法宝之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反动派的专制,独裁进行斗争的史 实,使学生感知和平民主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并增强对党的热爱之 情. 2. 通过感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历尽艰辛, 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学生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 ●教学重点 1.重庆谈判. 2.挺进大别山. ●教学难点 挺进大别山. ●教学方法 1.综述法.是为了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内容. 2.引导回忆法.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习过的内容,正确理解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局势. 3.图示法.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 4.层层提问法.可用于人民集团,在外国是那些怀抱帝国主义思想的反动分子.这是一方面,这是必须 注意的一方面. 但是,另一方面,同样是从整个形势看来,从上述一切内外的情况的分析看来,使我 们更有信心地去争取第二个可能性,第二个前途.这就是克服一切困难,团结全国人民, 废止国民党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实行民主改革,巩固和扩大抗日力量,彻底打败日本侵略 者,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希望中国实现这个可 能性,实现这个前途的,在中国是广大的人民,中国共产党及其他民主派别,在外国是一 切以平等地位待我的民族,外国的进步分子,外国的人民大众. 生回答]扶蒋反共. [教师提问]美国的扶蒋和蒋介石的发动内战准备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 美国在蒋介石的要求下, 派飞机, 军舰把国民党军队五十多万人运到华北, 华东和东北内战前线,准备进攻解放区.国民党还收编五十多万伪军,作为抢夺胜利果实的 说, 他们当时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 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期目标是的必要.去了可以揭穿蒋介石的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况下,对解放区改行重点进攻, 在其他战场上转取守势,抽调兵力企图首先消灭陕北,山东两解放区的人民军队,再将主力 转用于其他战场.人民军队继续执行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 在山东,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等指挥下,于 5 月中旬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美械装备 的国民党精锐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基本上被粉碎. 在陕北, 国民党军投入胡宗南等部二十五万人的兵力, 向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 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敌我兵力比例为 10:1.我军处于绝对劣势.他们在延安以南顽强 地进行了六昼夜的阻击战,掩护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然后于 1947 年 3 月 19 日主动撤出延安,开始了艰苦的陕北转战. 陕北有着群众基础好, 地形险要, 回旋余地大等有利条件. 西北解放军在彭德怀指挥下, 遵照中央方针,采取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 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 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同学们,战略进攻的开始就是刘邓挺进大别山.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从中 提取有效信息. [学生看书]…… [教师引导]请大家提取鄂豫皖解放区, 完全恢复并扩大了中原解放区 (1946 年 7 月被迫撤离) .它像一把利剑插入了敌人心脏. (也可以放影片《大转折》中的相关片断,通过动态画面,以体现话来说明:

第 17 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内战烽火

1.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 大军挺进大别山. 2.培养学生识别图画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通过图画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形 成用图画的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抗战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政权相勾结,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 战的资料,认识到美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 2.讨论探究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和毛泽东冒险去重庆谈判的原因, 学 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问题,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 3.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史实,认识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取胜的法宝之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反动派的专制,独裁进行斗争的史 实,使学生感知和平民主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并增强对党的热爱之 情. 2. 通过感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历尽艰辛, 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学生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 ●教学重点 1.重庆谈判. 2.挺进大别山. ●教学难点 挺进大别山. ●教学方法 1.综述法.是为了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内容. 2.引导回忆法.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习过的内容,正确理解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局势. 3.图示法.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 4.层层提问法.可用于人民集团,在外国是那些怀抱帝国主义思想的反动分子.这是一方面,这是必须 注意的一方面. 但是,另一方面,同样是从整个形势看来,从上述一切内外的情况的分析看来,使我 们更有信心地去争取第二个可能性,第二个前途.这就是克服一切困难,团结全国人民, 废止国民党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实行民主改革,巩固和扩大抗日力量,彻底打败日本侵略 者,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希望中国实现这个可 能性,实现这个前途的,在中国是广大的人民,中国共产党及其他民主派别,在外国是一 切以平等地位待我的民族,外国的进步分子,外国的人民大众. 生回答]扶蒋反共. [教师提问]美国的扶蒋和蒋介石的发动内战准备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 美国在蒋介石的要求下, 派飞机, 军舰把国民党军队五十多万人运到华北, 华东和东北内战前线,准备进攻解放区.国民党还收编五十多万伪军,作为抢夺胜利果实的 说, 他们当时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 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期目标是的必要.去了可以揭穿蒋介石的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况下,对解放区改行重点进攻, 在其他战场上转取守势,抽调兵力企图首先消灭陕北,山东两解放区的人民军队,再将主力 转用于其他战场.人民军队继续执行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 在山东,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等指挥下,于 5 月中旬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美械装备 的国民党精锐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基本上被粉碎. 在陕北, 国民党军投入胡宗南等部二十五万人的兵力, 向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 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敌我兵力比例为 10:1.我军处于绝对劣势.他们在延安以南顽强 地进行了六昼夜的阻击战,掩护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然后于 1947 年 3 月 19 日主动撤出延安,开始了艰苦的陕北转战. 陕北有着群众基础好, 地形险要, 回旋余地大等有利条件. 西北解放军在彭德怀指挥下, 遵照中央方针,采取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 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 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同学们,战略进攻的开始就是刘邓挺进大别山.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从中 提取有效信息. [学生看书]…… [教师引导]请大家提取鄂豫皖解放区, 完全恢复并扩大了中原解放区 (1946 年 7 月被迫撤离) .它像一把利剑插入了敌人心脏. (也可以放影片《大转折》中的相关片断,通过动态画面,以体现话来说明:


相关内容

  • 第17课[内战烽火]教案
  • 第17课 <内战烽火>教学设计 建湖县裴刘学校 周华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全面内战爆发前后基本史实: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的爆发: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 通过思考"毛泽东为什么要去重庆谈判"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阅 ...

  • 内战烽火教案
  • 教 年 课题 内容标 准 月 日 案 第 课时 <内战烽火>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 内战的本质.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 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转入战略进攻.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全面内战爆发前后 ...

  • 内战烽火反思
  • 17.<内战烽火>教学反思 三十团中杨淑红 本节课的内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上承抗日战争,下启人民解放战争,它在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这一专题中同样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内容较多,有三个子目录:重庆谈判.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本课涉及两个重要知识点: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而按新课 ...

  • 八下历史17课内战烽火导学案
  • 第17课 内战烽火 波峰中学 历史备课组 学习目标 :掌握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熟 记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 学习重点:重庆谈判 ,挺进大别山 学习难点:挺进大别山 一,自主学习(试一试,你一定能独立完成) (一) 重庆谈判(时间) 1,背景:全国人民 , 国民党 2,中共 ...

  • 八上第四-七单元学案
  • 八上第四-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中考要求]:见中考说明书P58-59 二.[预习]: 第四单元 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 1."九一八事变" (1) 时间: (2) 地点:沈阳 (3) 经过: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进攻 (4) 结果: ...

  • 历史八上第17课人教版
  •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第17课 内战烽火 [设计人]:马晨 胡方正 [学习重点]重庆谈判(√√)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学习难点]挺进大别山的正确性--战局发生变化.由守转攻时机成熟 [学习方法] 1.指导学生收集抗战胜利后,美帝国主义与蒋介石政权相互勾结,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内战的资料,要求学 ...

  • 历史八上第四.五单元基训答案
  •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基础闯关]1.A 2.A 3.D 4.(1)张学良.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2)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 东北三省全部落人日军之手. (3)张学良盲从蒋介石的命令,致使东北三省沦亡,是错误的. [能 ...

  • 八上历史知识点
  • 八上历史知识点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 ...

  • [新校园]历史七年级上册答案
  • <中学生报-历史>七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一.基础测评: 1.B 2.D 3.C 4.B 5.D 6.B 7. 识图话史(1)虎门销烟 林则徐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