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张艾嘉

  自在对我来讲是最重要的。我一直在追求的状态是表里如一,希望自己可以变成比较诚实的人。我想,只有诚实才能自在

  

  传说,年龄和三围是张艾嘉不能被问及的两个问题。

  “我不怕老,但是当然也不喜欢人家说我老了。”她笑起来,浅浅梨涡仍有天真气韵。

  “你真的不知道?”她扬起眉毛,“我是1953年出生的,55岁!”

  十六七岁进入演艺圈,30多岁就有人在欧洲为她办了回顾展,“那时候真的是挺呼风唤雨的”;绯闻男友一个比一个出名:杨德昌、罗大佑、李宗盛,以及蒋家公子。

  打拼将近40年,她经历丰富,头衔众多。歌手、演员、导演、编剧、制片,她穿行于大银幕的前前后后,自在从容。

  

  这一行能打能拼能牺牲的女铁人太多,出名的时候呼风唤雨,风头过后,比普通人更凄清孤寂。难得她把工作和家庭两大桶水担得那么稳、那么平。两个继子,一个儿子,热热闹闹一大家子,她买菜下厨,点拨菲佣,事事周到笃定。“艾嘉姐是所有女孩子都想变成的那种人。”连麻辣出位的小S也这样赞叹。

  一个女人红到50多岁,越老越美,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老天眷顾、上帝垂青,与她有关的传奇又那么那么多,似一个个大大的热气球,将她越拉越高,令众人仰视赞叹,个中挣扎与磨砺则常常被传奇所遮蔽。

  她却说,“羡慕我的人,是看我做得轻松,背地里的辛苦,别人通通不知道。”

  初见时同她握手,她的手瘦而有力,是做惯家事的。

  

  心里有很多感性要爆发出来

  

  年轻时随性不羁,喝酒喝得开心了,可以醉卧街头。该恋爱的年纪就爱到疯狂,情史赫赫;待得成家,立马收敛心性,相夫教子。

  这样的人生,怨不得徒弟兼朋友刘若英常常念叨,“你真的太让人羡慕了。”

  她撸一撸短发,哈哈笑出声,“我常常跟她讲,要想结婚,要想幸福,就赶紧给自己放假,穿件露背的衣服去巴黎啊!――当然,这只是讲笑话,没有这么简单。”

  是啊,哪有那么简单!她的成长、成功、家庭、幸福,没有一样来得容易。

  她母亲是位绝世佳人,父亲是在空军。然而她一出世,父亲就因为撞机过世了。再后来,母亲改嫁,她跟着祖父母一起生活。

  在她上面,还有大姐跟哥哥。13岁她去了美国,在那边生活了3年,小小年纪就边读书边做工。“帮人照顾小孩,很多人喜欢用我,每周我都赚到很多钱的,二三十美元吧。”守时、负责、独立,是那个时候养成的习惯。

  16岁辍学做事。“我不是读书人,不想花妈妈的钱,她供姐姐念书已经很吃力。我跟妈妈说,让我试试在台湾电视唱歌好吗?”

  起先是在广播电台做DJ,慢慢开始拍电视剧,18岁,得到与邵氏合作的机会,赴香港拍摄《龙虎金刚》,逐渐红了起来。

  她那诸多圈内女星羡慕的完美婚姻,也曾走过曲曲折折好一段长路。第一次结婚是在25岁,嫁给美联社香港分社社长刘幼林,两人相差16岁。这段婚姻只维系了不到4年。再披婚纱,已是38岁。

  许多人赞她勇敢,未婚生子。她神情凝重,正色以告,“千万不要学我,我那时其实是任性,太想要孩子了,觉得再不生就生不出来了,不论是否可以结婚,我都要定了那个孩子。”

  她坦言做“第三者”的滋味并不好受,“我最不能容忍自己犯的错误就是伤害到他人,这让我一直不安。”

  儿子奥斯卡9岁时遭绑架,是她此生最大的噩梦。因为是公众人物,这件至今仍令她心悸的事情,常常被记者们提起。她最初抵触,渐渐放开。“回避并不能遗忘,渐渐接受、放开,也许也是一种治疗。”

  奥斯卡已经成年,长得高大英俊,绑架是否对他造成了某种阴影,张艾嘉仍在观察。3个绑匪是她家的装修工人,20出头的年纪,不知后果。“我很想跟他们说:‘你们所造成的伤害你们不会了解的。’”

  人物周刊:你的人生有遗憾吗?如果可以重来,你愿意修改哪一段?

  张艾嘉:可以重来的话,我可能想整个都换一换好啦。(大笑)

  其实我这种个性的人,很多东西都是自找的。快不快乐、辛不辛苦,都是自找的。既然是个性或者自己的走向令你变成今天的自己,那你就要去承受所有的事情。

  人物周刊:父亲早逝,母亲改嫁,祖父母过于严厉,这些童年经历是否留下阴影?儿子还小的时候,什么是你刻意经营的?

  张艾嘉:这是人的命。生下来就是这个命,你父亲就是过世了,你就必须接受。生死这种东西,真的是没办法选择的。我祖父母是非常爱我的,只是他们那一代人就是这么爱孩子的。就是要打,要凶,完全没有恶意,怕耽误对你的教育。我很理解这些,我同他们非常亲,不觉得有任何阴影。

  我童年就等于是没有跟父母真正相处过的。所以我儿子出生后,我就想,一定要给我的孩子正常的家庭生活。我跟我先生从他出生以来,每一个礼拜六、礼拜天一定是陪着孩子的。

  人物周刊:儿子长大独立后,是不是觉得自己的生活又回来了?

  张艾嘉:其实不是,很有点失落的。我在家庭生活上花了很多时间,那是我人生蛮重要的一个重点。这些年里我自己的生活就是看着他们慢慢长大。

  但是忽然间他们真的长大了,特别是今年,奥斯卡18岁了,我开始知道我不能再去黏他们了。不管我多么不愿意不舍得,他就是长大了,必须去接受。我现在非常努力地希望,他们能把我当作朋友一样看待。但是很难。

  人物周刊:在一个访谈节目中,你说,你以前是边敲边推儿子的房门。

  张艾嘉:(大笑)现在不敢了,我必须尊重他,而且他已经学会了反锁。

  人物周刊:一个人的精力终归是有限的,既演又导,还自己做编剧、开公司,同时还有那么一个大家要操持,精力何来啊?

  张艾嘉:(笑)是啊,很辛苦。你看我从来都不胖。

  好像我从小就精力旺盛,从小就觉得自己心里面有很多很多的感情要爆发出来,对爱情也好,对生命、对事业也好。如果我不发泄出来,我会爆炸,所以我就变得很爱管闲事。

  可是慢慢地这种东西开始有些退。到了一定年纪,精力没有那么旺盛了,就会选择性地去做一些事情。

  人物周刊:你觉得自己身上有没有矛盾的地方?一方面崇尚自由不羁,另一方面,现实俗务、家庭关系,你也能处理得很好。

  张艾嘉:在我这个年纪的女人,多多少少都是有点传统的包袱。我一直像大家讲的很叛逆、很自由,可是到了这个时候,我必须要把自己收敛起来,有很多责任在身上。爱是什么呢?爱就是心甘情愿地为这个家付出。

  

  为什么我男朋友都那么丑

  

  《某年某月某一天》是张艾嘉执导的第一部影片,那个时候影人与记者的关系很融洽。收工后,她邀请探班的媒体一块吃饭,多喝了几杯之后口无遮拦,“拍得很烂,真的,你们不要叫人进影院去看。”

  之后,她在这个领域日臻成熟,《少女小渔》、《心动》、《20 30 40》的细腻深情,为她赢得业内尊重。

  无论是演是导,她都从未受过专业训练,全靠耳濡目染、片场偷师。她能有今日成就,恰如知名作家林燕妮的感叹,“这女子啊,没有一天服气的。”

  而她自己的总结只有“用功”二字。

  年轻时她并没有想到会在这一行扎下根来。“那个时候女演员往往都是演两年戏,就找机会嫁个好人家,很少有人把拍戏当终身职业的。”

  19岁那年,她第一次到美国拍电影,顺道探访住在洛杉矶的哥哥。有人问她是做什么的,她支支吾吾。

  朋友走后,哥哥问她,“你为什么不说你是演员呢,你觉得羞愧吗?你不尊重自己的工作。”

  自那之后她常常提醒自己,“这是我一生的工作。我一定要尊重我的工作,这种尊重很重要。我尊重我的工作,才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

  她养成早起的习惯已有多年,最初是因为身体状况不佳,医生要她别再熬夜,规律生活。时间长了成为习惯,夏天5点冬天6点,黎明即起。“这个时间写剧本再好不过了,没有人打电话或拜访,你也不好意思去打扰别人。”

  她专心工作,也钦慕有才华、专注工作的男性,“很容易喜欢上有才华的男人”,“后来就懂得了,才华这个东西远远欣赏就够了,跟有才华的人相处是很辛苦的。”

  

  人物周刊:你谈恋爱的时候,好像不太在意对象的容貌呵。

  张艾嘉:(大笑)你这句话真对!为什么我的男朋友都那么丑,因为他们很有才华。

  我认为男人最有魅力的时候,就是他在工作的时候。我在那时候,就特别容易被他们打动。

  人物周刊:晕了。

  张艾嘉:就晕了,我跟你讲,以前男人会弹钢琴,我就会这样晕了,我很容易晕。所以那个人长什么样子,我常常不觉得是最重要的,好看的东西都很短暂。

  人物周刊:你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能有现在的成就,关键在哪里?电影这一行,里里外外你都尝试过了,是因为好奇?

  张艾嘉:用功,我很用功。林燕妮说我是不服输,其实我不是对输赢很在意的人。

  我了解自己的能力范围在哪里,遇到一个事情如果我做不好,我会分析为什么没有把它做好。是我没有天分?还是我没有掌握诀窍?抑或我没有好好努力?我并不是不服输,我只是想把事情做好。

  比如演技上,我偶然看到台湾老演员欧威的表演。他不好看,是长得很粗的人,那部戏也有很多大牌演员,他们都很努力地在那边挤眉弄眼。他一点表情都没有,但他眼神是很集中的,然后他在某个时候,稍微有点动作,其他人就不见了。

  这是种很有力量的表演。我到那时才发现,原来自己对表演的认知那么少,才开始很认真地去总结和学习。

  人物周刊:30多岁时就有人在国外给你办电影回顾展,如果以那一年为事业的阶段性小结,从那时候到现在,你最大的成长和突破在哪里?

  张艾嘉:就是把光环摘下来了。那个时候我挺呼风唤雨的。当时还不是很多中国女演员有这样的荣誉。

  人物周刊:你的事业跟身材一样,始终保持得非常好,如何让自己一直向上?刘嘉玲说,“我的美是吃了很多苦熬出来的。”你如何同年龄及惰性作战?

  张艾嘉 :(大笑)我没像她们那样刻意节食,控制自己。如果不当演员,我肯定会开家餐馆或者做全职太太,我太爱吃,太爱做菜了。

  向上这东西,我认识一个人,他常常讲我们现代人太懒了,人想跟自己的身体好好相处,就要常常提气。这个提气包括你对自己的要求,也包括呼吸及体质。

  其实人就是靠那口气。我这个年纪,已经时常觉得累。拍完一部戏倒在床上,早上起来,全身都疼,觉得真的快死掉了。但是我爬起来,刷完牙、洗完脸、梳完头,这口气就又提起来了,一提起来,有可能这个也不痛了,那个也不痛了。所以你要知道那口气是多么重要。人若是老去放松这口气,你就会泄气,泄得非常快。

  

  爱情是我生命和创作的基石

  

  张艾嘉说自己一直想要一个女儿,但是上帝赐给了她一个儿子。继子4年前当了爸爸,张艾嘉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孙女儿。小孙女住在美国,常常在越洋电话里奶声奶气地叫她“Grandma、Grandma”,令她感到贴心温暖。“我很喜欢女孩子,虽然当奶奶早了点,但是非常好。”

  这个做了奶奶的人依然忙碌,她签了刘若英14年、李心洁10年、杨淇3年。打理手下艺人的同时,还要忙自己的电影。“表演是我的老本行,这个也不能放。”

  今年,新片《一个好爸爸》刚刚公映,她又在香港先锋导演林奕华的新戏《华丽上班族之生存与生活》中扮演一位女老板。

  她重新装修了自己在香港的办公室,扔掉了许多东西,把两间屋子打通,做成一个大大的排练厅。“排练厅里有好大一面镜子,我们这次就在那里排新戏,”她露出小小的得意,“你知道香港的地价,呵呵,有几个人能有这样的办公室?”

  人物周刊:你考虑过退休吗?

  张艾嘉:我考虑了。我想要的退休生活并不是不拍电影,不工作了。而是我一直很向往的,可以不负责任地去做那些事。我希望自己以享受的心情去工作,不要把弦绷得那么紧紧的,自在地生活。

  人物周刊:自在对你很重要?

  张艾嘉:对,自在对我来讲是最重要的。我一直追求的状态是表里如一,希望自己变成比较诚实的人。我想,只有诚实才能自在。做我们这一行很容易不自在,有时你看到一些演员忽然间摆出一副很酷的样子,不理你。我不觉得他们是故意摆酷,而是因为他们不自在。可能是缺乏信心而又不愿让人家知道的表现。

  我年轻时刚进入这个圈子,并没有人认为我美丽,在我们那个时代,一定是林青霞美丽、林凤娇美丽,我从开始就不是一般人认为的那种明星的美丽。

  可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慢慢慢慢就有人称赞我美丽了。刚开始,我都会冒汗。现在,我欣然接受。我觉得,我的特质应该就是自在跟自信,还有现代感比较强。

  人物周刊:怕老吗?怕人家提这个字吗?

  张艾嘉:我不太怕人家提“老”字,当然我也不太喜欢人家讲我老了。其实我对年龄这个东西反应没有那么强烈。我有个很美丽的母亲,好像比我更怕老。她每次讲,“你看我这个什么什么不行了,那个什么什么也不行了。”我就跟她说,我也老花了,我也看不见了。那些事情每一个人都要经过的。

  我留长发的时间很长,后来我就觉得头发有点赘了。年纪大的人不能留太长的头发,那就把它修掉。也很好啊,现在这个发型很方便,自己可以轻松搞定,我不喜欢出门带一群化妆师什么的,我不习惯别人弄。

  人物周刊:爱情是你作品的核心,你始终相信爱吗?

  张艾嘉:相信!爱情是我生命跟创作的基石。直到现在,我还常常对我先生说,我爱你!也常常逼着他说。(大笑)

  大家都说,日子长了,爱情就会消失,就会变成亲情、友情,我不能接受。可以添加一些亲情、一些友情,但都必须是在爱情的基础上。

  自在对我来讲是最重要的。我一直在追求的状态是表里如一,希望自己可以变成比较诚实的人。我想,只有诚实才能自在

  

  传说,年龄和三围是张艾嘉不能被问及的两个问题。

  “我不怕老,但是当然也不喜欢人家说我老了。”她笑起来,浅浅梨涡仍有天真气韵。

  “你真的不知道?”她扬起眉毛,“我是1953年出生的,55岁!”

  十六七岁进入演艺圈,30多岁就有人在欧洲为她办了回顾展,“那时候真的是挺呼风唤雨的”;绯闻男友一个比一个出名:杨德昌、罗大佑、李宗盛,以及蒋家公子。

  打拼将近40年,她经历丰富,头衔众多。歌手、演员、导演、编剧、制片,她穿行于大银幕的前前后后,自在从容。

  

  这一行能打能拼能牺牲的女铁人太多,出名的时候呼风唤雨,风头过后,比普通人更凄清孤寂。难得她把工作和家庭两大桶水担得那么稳、那么平。两个继子,一个儿子,热热闹闹一大家子,她买菜下厨,点拨菲佣,事事周到笃定。“艾嘉姐是所有女孩子都想变成的那种人。”连麻辣出位的小S也这样赞叹。

  一个女人红到50多岁,越老越美,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老天眷顾、上帝垂青,与她有关的传奇又那么那么多,似一个个大大的热气球,将她越拉越高,令众人仰视赞叹,个中挣扎与磨砺则常常被传奇所遮蔽。

  她却说,“羡慕我的人,是看我做得轻松,背地里的辛苦,别人通通不知道。”

  初见时同她握手,她的手瘦而有力,是做惯家事的。

  

  心里有很多感性要爆发出来

  

  年轻时随性不羁,喝酒喝得开心了,可以醉卧街头。该恋爱的年纪就爱到疯狂,情史赫赫;待得成家,立马收敛心性,相夫教子。

  这样的人生,怨不得徒弟兼朋友刘若英常常念叨,“你真的太让人羡慕了。”

  她撸一撸短发,哈哈笑出声,“我常常跟她讲,要想结婚,要想幸福,就赶紧给自己放假,穿件露背的衣服去巴黎啊!――当然,这只是讲笑话,没有这么简单。”

  是啊,哪有那么简单!她的成长、成功、家庭、幸福,没有一样来得容易。

  她母亲是位绝世佳人,父亲是在空军。然而她一出世,父亲就因为撞机过世了。再后来,母亲改嫁,她跟着祖父母一起生活。

  在她上面,还有大姐跟哥哥。13岁她去了美国,在那边生活了3年,小小年纪就边读书边做工。“帮人照顾小孩,很多人喜欢用我,每周我都赚到很多钱的,二三十美元吧。”守时、负责、独立,是那个时候养成的习惯。

  16岁辍学做事。“我不是读书人,不想花妈妈的钱,她供姐姐念书已经很吃力。我跟妈妈说,让我试试在台湾电视唱歌好吗?”

  起先是在广播电台做DJ,慢慢开始拍电视剧,18岁,得到与邵氏合作的机会,赴香港拍摄《龙虎金刚》,逐渐红了起来。

  她那诸多圈内女星羡慕的完美婚姻,也曾走过曲曲折折好一段长路。第一次结婚是在25岁,嫁给美联社香港分社社长刘幼林,两人相差16岁。这段婚姻只维系了不到4年。再披婚纱,已是38岁。

  许多人赞她勇敢,未婚生子。她神情凝重,正色以告,“千万不要学我,我那时其实是任性,太想要孩子了,觉得再不生就生不出来了,不论是否可以结婚,我都要定了那个孩子。”

  她坦言做“第三者”的滋味并不好受,“我最不能容忍自己犯的错误就是伤害到他人,这让我一直不安。”

  儿子奥斯卡9岁时遭绑架,是她此生最大的噩梦。因为是公众人物,这件至今仍令她心悸的事情,常常被记者们提起。她最初抵触,渐渐放开。“回避并不能遗忘,渐渐接受、放开,也许也是一种治疗。”

  奥斯卡已经成年,长得高大英俊,绑架是否对他造成了某种阴影,张艾嘉仍在观察。3个绑匪是她家的装修工人,20出头的年纪,不知后果。“我很想跟他们说:‘你们所造成的伤害你们不会了解的。’”

  人物周刊:你的人生有遗憾吗?如果可以重来,你愿意修改哪一段?

  张艾嘉:可以重来的话,我可能想整个都换一换好啦。(大笑)

  其实我这种个性的人,很多东西都是自找的。快不快乐、辛不辛苦,都是自找的。既然是个性或者自己的走向令你变成今天的自己,那你就要去承受所有的事情。

  人物周刊:父亲早逝,母亲改嫁,祖父母过于严厉,这些童年经历是否留下阴影?儿子还小的时候,什么是你刻意经营的?

  张艾嘉:这是人的命。生下来就是这个命,你父亲就是过世了,你就必须接受。生死这种东西,真的是没办法选择的。我祖父母是非常爱我的,只是他们那一代人就是这么爱孩子的。就是要打,要凶,完全没有恶意,怕耽误对你的教育。我很理解这些,我同他们非常亲,不觉得有任何阴影。

  我童年就等于是没有跟父母真正相处过的。所以我儿子出生后,我就想,一定要给我的孩子正常的家庭生活。我跟我先生从他出生以来,每一个礼拜六、礼拜天一定是陪着孩子的。

  人物周刊:儿子长大独立后,是不是觉得自己的生活又回来了?

  张艾嘉:其实不是,很有点失落的。我在家庭生活上花了很多时间,那是我人生蛮重要的一个重点。这些年里我自己的生活就是看着他们慢慢长大。

  但是忽然间他们真的长大了,特别是今年,奥斯卡18岁了,我开始知道我不能再去黏他们了。不管我多么不愿意不舍得,他就是长大了,必须去接受。我现在非常努力地希望,他们能把我当作朋友一样看待。但是很难。

  人物周刊:在一个访谈节目中,你说,你以前是边敲边推儿子的房门。

  张艾嘉:(大笑)现在不敢了,我必须尊重他,而且他已经学会了反锁。

  人物周刊:一个人的精力终归是有限的,既演又导,还自己做编剧、开公司,同时还有那么一个大家要操持,精力何来啊?

  张艾嘉:(笑)是啊,很辛苦。你看我从来都不胖。

  好像我从小就精力旺盛,从小就觉得自己心里面有很多很多的感情要爆发出来,对爱情也好,对生命、对事业也好。如果我不发泄出来,我会爆炸,所以我就变得很爱管闲事。

  可是慢慢地这种东西开始有些退。到了一定年纪,精力没有那么旺盛了,就会选择性地去做一些事情。

  人物周刊:你觉得自己身上有没有矛盾的地方?一方面崇尚自由不羁,另一方面,现实俗务、家庭关系,你也能处理得很好。

  张艾嘉:在我这个年纪的女人,多多少少都是有点传统的包袱。我一直像大家讲的很叛逆、很自由,可是到了这个时候,我必须要把自己收敛起来,有很多责任在身上。爱是什么呢?爱就是心甘情愿地为这个家付出。

  

  为什么我男朋友都那么丑

  

  《某年某月某一天》是张艾嘉执导的第一部影片,那个时候影人与记者的关系很融洽。收工后,她邀请探班的媒体一块吃饭,多喝了几杯之后口无遮拦,“拍得很烂,真的,你们不要叫人进影院去看。”

  之后,她在这个领域日臻成熟,《少女小渔》、《心动》、《20 30 40》的细腻深情,为她赢得业内尊重。

  无论是演是导,她都从未受过专业训练,全靠耳濡目染、片场偷师。她能有今日成就,恰如知名作家林燕妮的感叹,“这女子啊,没有一天服气的。”

  而她自己的总结只有“用功”二字。

  年轻时她并没有想到会在这一行扎下根来。“那个时候女演员往往都是演两年戏,就找机会嫁个好人家,很少有人把拍戏当终身职业的。”

  19岁那年,她第一次到美国拍电影,顺道探访住在洛杉矶的哥哥。有人问她是做什么的,她支支吾吾。

  朋友走后,哥哥问她,“你为什么不说你是演员呢,你觉得羞愧吗?你不尊重自己的工作。”

  自那之后她常常提醒自己,“这是我一生的工作。我一定要尊重我的工作,这种尊重很重要。我尊重我的工作,才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

  她养成早起的习惯已有多年,最初是因为身体状况不佳,医生要她别再熬夜,规律生活。时间长了成为习惯,夏天5点冬天6点,黎明即起。“这个时间写剧本再好不过了,没有人打电话或拜访,你也不好意思去打扰别人。”

  她专心工作,也钦慕有才华、专注工作的男性,“很容易喜欢上有才华的男人”,“后来就懂得了,才华这个东西远远欣赏就够了,跟有才华的人相处是很辛苦的。”

  

  人物周刊:你谈恋爱的时候,好像不太在意对象的容貌呵。

  张艾嘉:(大笑)你这句话真对!为什么我的男朋友都那么丑,因为他们很有才华。

  我认为男人最有魅力的时候,就是他在工作的时候。我在那时候,就特别容易被他们打动。

  人物周刊:晕了。

  张艾嘉:就晕了,我跟你讲,以前男人会弹钢琴,我就会这样晕了,我很容易晕。所以那个人长什么样子,我常常不觉得是最重要的,好看的东西都很短暂。

  人物周刊:你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能有现在的成就,关键在哪里?电影这一行,里里外外你都尝试过了,是因为好奇?

  张艾嘉:用功,我很用功。林燕妮说我是不服输,其实我不是对输赢很在意的人。

  我了解自己的能力范围在哪里,遇到一个事情如果我做不好,我会分析为什么没有把它做好。是我没有天分?还是我没有掌握诀窍?抑或我没有好好努力?我并不是不服输,我只是想把事情做好。

  比如演技上,我偶然看到台湾老演员欧威的表演。他不好看,是长得很粗的人,那部戏也有很多大牌演员,他们都很努力地在那边挤眉弄眼。他一点表情都没有,但他眼神是很集中的,然后他在某个时候,稍微有点动作,其他人就不见了。

  这是种很有力量的表演。我到那时才发现,原来自己对表演的认知那么少,才开始很认真地去总结和学习。

  人物周刊:30多岁时就有人在国外给你办电影回顾展,如果以那一年为事业的阶段性小结,从那时候到现在,你最大的成长和突破在哪里?

  张艾嘉:就是把光环摘下来了。那个时候我挺呼风唤雨的。当时还不是很多中国女演员有这样的荣誉。

  人物周刊:你的事业跟身材一样,始终保持得非常好,如何让自己一直向上?刘嘉玲说,“我的美是吃了很多苦熬出来的。”你如何同年龄及惰性作战?

  张艾嘉 :(大笑)我没像她们那样刻意节食,控制自己。如果不当演员,我肯定会开家餐馆或者做全职太太,我太爱吃,太爱做菜了。

  向上这东西,我认识一个人,他常常讲我们现代人太懒了,人想跟自己的身体好好相处,就要常常提气。这个提气包括你对自己的要求,也包括呼吸及体质。

  其实人就是靠那口气。我这个年纪,已经时常觉得累。拍完一部戏倒在床上,早上起来,全身都疼,觉得真的快死掉了。但是我爬起来,刷完牙、洗完脸、梳完头,这口气就又提起来了,一提起来,有可能这个也不痛了,那个也不痛了。所以你要知道那口气是多么重要。人若是老去放松这口气,你就会泄气,泄得非常快。

  

  爱情是我生命和创作的基石

  

  张艾嘉说自己一直想要一个女儿,但是上帝赐给了她一个儿子。继子4年前当了爸爸,张艾嘉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孙女儿。小孙女住在美国,常常在越洋电话里奶声奶气地叫她“Grandma、Grandma”,令她感到贴心温暖。“我很喜欢女孩子,虽然当奶奶早了点,但是非常好。”

  这个做了奶奶的人依然忙碌,她签了刘若英14年、李心洁10年、杨淇3年。打理手下艺人的同时,还要忙自己的电影。“表演是我的老本行,这个也不能放。”

  今年,新片《一个好爸爸》刚刚公映,她又在香港先锋导演林奕华的新戏《华丽上班族之生存与生活》中扮演一位女老板。

  她重新装修了自己在香港的办公室,扔掉了许多东西,把两间屋子打通,做成一个大大的排练厅。“排练厅里有好大一面镜子,我们这次就在那里排新戏,”她露出小小的得意,“你知道香港的地价,呵呵,有几个人能有这样的办公室?”

  人物周刊:你考虑过退休吗?

  张艾嘉:我考虑了。我想要的退休生活并不是不拍电影,不工作了。而是我一直很向往的,可以不负责任地去做那些事。我希望自己以享受的心情去工作,不要把弦绷得那么紧紧的,自在地生活。

  人物周刊:自在对你很重要?

  张艾嘉:对,自在对我来讲是最重要的。我一直追求的状态是表里如一,希望自己变成比较诚实的人。我想,只有诚实才能自在。做我们这一行很容易不自在,有时你看到一些演员忽然间摆出一副很酷的样子,不理你。我不觉得他们是故意摆酷,而是因为他们不自在。可能是缺乏信心而又不愿让人家知道的表现。

  我年轻时刚进入这个圈子,并没有人认为我美丽,在我们那个时代,一定是林青霞美丽、林凤娇美丽,我从开始就不是一般人认为的那种明星的美丽。

  可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慢慢慢慢就有人称赞我美丽了。刚开始,我都会冒汗。现在,我欣然接受。我觉得,我的特质应该就是自在跟自信,还有现代感比较强。

  人物周刊:怕老吗?怕人家提这个字吗?

  张艾嘉:我不太怕人家提“老”字,当然我也不太喜欢人家讲我老了。其实我对年龄这个东西反应没有那么强烈。我有个很美丽的母亲,好像比我更怕老。她每次讲,“你看我这个什么什么不行了,那个什么什么也不行了。”我就跟她说,我也老花了,我也看不见了。那些事情每一个人都要经过的。

  我留长发的时间很长,后来我就觉得头发有点赘了。年纪大的人不能留太长的头发,那就把它修掉。也很好啊,现在这个发型很方便,自己可以轻松搞定,我不喜欢出门带一群化妆师什么的,我不习惯别人弄。

  人物周刊:爱情是你作品的核心,你始终相信爱吗?

  张艾嘉:相信!爱情是我生命跟创作的基石。直到现在,我还常常对我先生说,我爱你!也常常逼着他说。(大笑)

  大家都说,日子长了,爱情就会消失,就会变成亲情、友情,我不能接受。可以添加一些亲情、一些友情,但都必须是在爱情的基础上。


相关内容

  • 时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
  • 那是一段时光,城里的夜色变得慢,行人不总是步履匆匆,小巷的邻里邻居在黄昏下唠家常,街边小店的老人独独钟情邓丽君的<一帘幽梦>,两小无猜的孩子在放学路上叽叽喳喳,平房里传来曲调清扬的古老歌谣--时光里,人们不觉有什么东西逝去,只是回想起,恍如昨日,才发现那是一段最好的时光,一去难再回,往事 ...

  • 李宗盛作词的歌曲
  • <如果你说> 词李宗盛 曲李宗盛 唱郑怡 <小雨来得正是时候>1983 <结束> 词李宗盛 曲李宗盛 唱郑怡.李宗盛 <小雨来得正是时候>1983 <摇滚舞台> 词李宗盛 曲李宗盛 唱薛岳 <摇滚舞台>1984 <锁上记忆 ...

  • 李宗盛的经典
  • 李宗盛的经典 <寂寞难耐>词曲 李宗盛 唱 李宗盛 <爱的代价>词曲 李宗盛 唱 李宗盛 <我是真的爱你>词曲 李宗盛 唱 李宗盛 <你像个孩子>词曲 李宗盛 唱 李宗盛 <我有话要说>词曲 李宗盛 唱 李宗盛 <十七岁女生的温柔&g ...

  • 香港电影排行榜
  • 2楼 1.功夫 周星驰 6128万 2.少林足球 周星驰 6073万 3.警察故事4简单任务 成龙.吴辰君 5750万 4.红番区 成龙.梅艳芳 5700万 5.无间道 刘德华.梁朝伟 5505万 6.赌神2 周润发.梁家辉.吴倩莲 5250万 7.长江七号 周星驰 5140万 8.审死官 周星驰. ...

  • 1985-1999香港票房排行榜
  • 1985年票房前十名: 影片 主演 票房 一.福星高照 洪金宝.曾志伟.成龙 3080万 二.夏日福星 成龙.刘德华.洪金宝 2900万 三.警察故事 成龙.林青霞.楚原 2660万 四.龙的心 成龙.洪金宝 2050万 五.僵尸先生 林正英.钱小豪.许冠英 2000万 六.恭喜发财 林子祥.石天. ...

  • 台湾金马奖,影帝影后大爆冷,还是红毯最惹眼!
  • 由于冯小刚本人未能到场,由导演管虎代为领奖.恭喜"小钢炮"! 管虎代念冯小刚获奖致辞,"我想说,我应该拿最佳新人奖,因为我还是一个刚出道的新演员,直接给男主角,我就没有进步空间了.我今晚在<老炮儿>演唱会上唱了李宗盛写给张艾嘉的<爱的代价>这也是 ...

  • 阿郎的故事影评(精选8篇)
  • 阿郎的故事影评精选(一): 在杜琪峰三个字已经彻底堕落,不能再称为是优质港片代名词的这天,再回头去看看他红火过的那些电影,是件很有意味的事情,更何况这电影里还有罗大佑的歌.有周润发.张艾嘉的出演,对于我来言,就有了足够的吸引力. 这部电影就是1989年的<阿郎的故事>,34岁的发哥.36 ...

  • 女人必看的励志大片
  • 影片数:10 来源:网络 整理:山花 简介: 为大家献上10部经典女性励志电影,这些快乐女生的奋斗故事不仅可以为你拨开心中密布的乌云,还可以作为未来人生之路的风向标,女生们,加油! 女人四十 主演:萧芳芳乔宏罗家英 导演:许鞍华 类型:喜剧/ 剧情 评分:8.9 年代:1995 "香港金像 ...

  • 我国[红楼梦]版本知多少
  • 80余年来,已有十余个版本的<红楼梦>登上银幕或荧屏. 1924年<黛玉葬花>:最早将<红楼梦>故事搬上银幕的是梅兰芳!1924年,梅兰芳的<黛玉葬花>被拍摄剪辑成戏曲纪录片,遗憾的是,这是一部默片,没能记录下他的声音. 1927年前卫版<红楼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