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张老师执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紧扣关键点突出中心
一篇课文的关键点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在本课教学中,张老师以邱少云身上着火时的动作和神情为切入口,紧紧抓住“纹丝不动”、“千斤巨石”这两个词语展开教学,通过组织学生朗读、交流、表达等形式的教学,一步步突出邱少云严守党的纪律、顾全大局的精神这一中心。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会学习语文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在整个教学中,张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张老师组织学生小组品读第二段,交流“我”的心情,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又如,在学生朗读互评环节,学生能积极主动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独特感悟。当一个学生朗读课文后,有学生说没有读出担心的心情,还有学生说语速过快等。
三、以情促读读中感悟
整个教学过程,张老师将读贯穿于始终,让学生在读中有所理解,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课初,张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二自然段,不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理解当火烧到邱少云上,“我”是怎样的心情时,张老师组织学生齐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较读,将“读”真正浸润到学生的心田,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我”当时既痛苦担心,又矛盾焦急的复杂心情,接着,张老师再次让学生带着这样的心情去读自然段,学生及时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情境营造情感升华
由于课文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难有切身体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张老师通过现代化手段的运用,将学生带入硝烟弥漫的战场,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直观感受当火烧到邱少云身上时,邱少云的表现,从而引导学生理解邱少云与“千斤巨石”之间的相似之处。通过直观情境的营造,加之老师有效的指导和点拨,课文中心得以突显,学生情感得以升华。整个教学过程,现代化手段适时有效,恰当运用。
五、积累迁移内化语言
小学语文改革方向“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在教学中,张老师除了注重培养学生“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大火;让学生说当“我”看到火烧到邱少云身上时的心情。通过这些学习环节,学生将课文的规范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个对答如流、口若悬河,口头表达能力相当强。看得出,张老师平时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很扎实。
综合这节课的教学,本人还有以下几点思考:
1.小组讨论时,老师的有效指导和引导不够到位。
2.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没有进行及时的点评,学生不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3.学生的讨论时间不够充足,学生无法在仓促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讨论和小结。
4.老师的教态再自然些,板书再规范漂亮些就更好了。
今天听了张老师执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紧扣关键点突出中心
一篇课文的关键点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在本课教学中,张老师以邱少云身上着火时的动作和神情为切入口,紧紧抓住“纹丝不动”、“千斤巨石”这两个词语展开教学,通过组织学生朗读、交流、表达等形式的教学,一步步突出邱少云严守党的纪律、顾全大局的精神这一中心。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会学习语文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在整个教学中,张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张老师组织学生小组品读第二段,交流“我”的心情,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又如,在学生朗读互评环节,学生能积极主动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独特感悟。当一个学生朗读课文后,有学生说没有读出担心的心情,还有学生说语速过快等。
三、以情促读读中感悟
整个教学过程,张老师将读贯穿于始终,让学生在读中有所理解,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课初,张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二自然段,不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理解当火烧到邱少云上,“我”是怎样的心情时,张老师组织学生齐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较读,将“读”真正浸润到学生的心田,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我”当时既痛苦担心,又矛盾焦急的复杂心情,接着,张老师再次让学生带着这样的心情去读自然段,学生及时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情境营造情感升华
由于课文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难有切身体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张老师通过现代化手段的运用,将学生带入硝烟弥漫的战场,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直观感受当火烧到邱少云身上时,邱少云的表现,从而引导学生理解邱少云与“千斤巨石”之间的相似之处。通过直观情境的营造,加之老师有效的指导和点拨,课文中心得以突显,学生情感得以升华。整个教学过程,现代化手段适时有效,恰当运用。
五、积累迁移内化语言
小学语文改革方向“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在教学中,张老师除了注重培养学生“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大火;让学生说当“我”看到火烧到邱少云身上时的心情。通过这些学习环节,学生将课文的规范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个对答如流、口若悬河,口头表达能力相当强。看得出,张老师平时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很扎实。
综合这节课的教学,本人还有以下几点思考:
1.小组讨论时,老师的有效指导和引导不够到位。
2.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没有进行及时的点评,学生不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3.学生的讨论时间不够充足,学生无法在仓促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讨论和小结。
4.老师的教态再自然些,板书再规范漂亮些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