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 - 地理表现

地形地貌

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

(1)淮北平原。 (2)江淮丘陵。 (3)皖西大别山区。 (4)沿江平原。(5)皖南山区。 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长江流经安徽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在境内全长430公里,新安江为钱塘江正源,境内干流长240公里。长江水系湖泊众多,较大的有巢湖、龙感湖、南漪湖。其中巢湖面积800平方公里,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水文状况

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在东经114.9度至119.8度与北纬29.4度至34.6度之间。主要河流分属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水系。北部宿县地区境内,有一小部属废黄河,一小部属沂沭泗流域的复兴河水系。总面积13.94万平方公里,其中淮河水系6.69万平方公里(包括废黄河470平方公里、复兴河163平方公里),长江水系6.6万平方公里,钱塘江水系6500平方公里。 其水文特征变化明显。夏季普遍水源充足,为丰水期。冬春季水量明显减少。对当地的经济有着直接的影响。

季风气候典型

安徽地处南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为主,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所以大陆性气候不明显。除少数年份外,一般寒期和酷热期较短促。全省年降水量在750─1700毫米之间,有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丘陵少等特点。淮北一般在900毫米以下,江南、沿江西部和大别山区在1200毫米以上,1000毫米的等雨量线横贯江淮丘陵中部。山区降水一般随高度增加,黄山光明顶年平均雨量达2300毫米。从全国降水量分布图上看,安徽省雨量比较适中,一般年份都能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光热水资源丰富且雨热同季,并具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加上多样的土地类型和丰富的森林、动植物和水产资源,适应农林牧渔业的多样化发展。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 安徽省各地四季分明,“春暖”,

“夏炎”,“秋爽”,“冬寒”的气候明显。若按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候平均气温<10℃为冬季、>22℃为夏季,10─22℃之间为春秋,那么我省各地四季分配大致是:春秋各22个月,夏冬各4个月,冬夏长,春秋短。因南北气候差异明显,淮北冬长于夏,江南则夏长于冬。季节的开始日期,春夏先南后北,秋冬先北后南,前后约差5─15天,春季差别最大,夏季差别最小。

春温多变

4、5月是冬季风向夏季风转换的过渡时期,南北气流相互争雄,进退不定,锋面带南北移动,气旋活动频繁,天气气候变化无常,因此,时冷时暖、时雨时晴是我省春季气候的一大特色。春季气温上升不稳定,日际变化大,春温低于秋温,春雨多于秋雨。3、4、5三个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0─38%,自北而南增大。江南雨季来得早,全年雨量集中期在4、5、6三个月,沿江西部、屯溪、祁门一带春雨甚至多于夏雨。春温低、春雨多,特别是长时间的低温连阴雨,对早稻及棉花等春播作物的苗期生长不利。秋季,除地面常有冷高压盘据外,高空仍有副热带暖高压维持,大气层结比较稳定,秋高气爽,晴好天气多。

秋季9─11月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量的15─20%左右,南北差异不大。因此,安徽省各地常出现夹秋旱和秋旱。少数年份,在夏季风撤退和冬季风加强过程中,气旋、锋面,带来的秋风秋雨,对秋收秋种不利。

梅雨天气显著

梅雨期最长为(1954年)达57天,梅雨量超过正常年份降水量的1─2倍,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1958、1959、1966、1967、1978和1994等年,由于梅雨期很短或者空梅,造成了严重干旱乃至百年未见的大旱。可见梅雨量的多寡与安徽省旱涝灾害及农业生产的关系极大。 夏雨集中是季风气候的特征之一,是雨带由南而北缓行的结果。我省夏雨集中的程度由南向北逐渐加大,6、7、8三个月雨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33─60%。 沿江、江南春、夏雨量几乎相当,江淮之间夏雨占40─50%,淮北大多数地区占50%以上。夏季是农作物

生长旺盛的季节,需水量大,夏雨集中对农作物生长有利,但过于集中,雨量过大,则易出现涝灾,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有危害。

地形地貌

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

(1)淮北平原。 (2)江淮丘陵。 (3)皖西大别山区。 (4)沿江平原。(5)皖南山区。 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长江流经安徽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在境内全长430公里,新安江为钱塘江正源,境内干流长240公里。长江水系湖泊众多,较大的有巢湖、龙感湖、南漪湖。其中巢湖面积800平方公里,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水文状况

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在东经114.9度至119.8度与北纬29.4度至34.6度之间。主要河流分属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水系。北部宿县地区境内,有一小部属废黄河,一小部属沂沭泗流域的复兴河水系。总面积13.94万平方公里,其中淮河水系6.69万平方公里(包括废黄河470平方公里、复兴河163平方公里),长江水系6.6万平方公里,钱塘江水系6500平方公里。 其水文特征变化明显。夏季普遍水源充足,为丰水期。冬春季水量明显减少。对当地的经济有着直接的影响。

季风气候典型

安徽地处南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为主,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所以大陆性气候不明显。除少数年份外,一般寒期和酷热期较短促。全省年降水量在750─1700毫米之间,有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丘陵少等特点。淮北一般在900毫米以下,江南、沿江西部和大别山区在1200毫米以上,1000毫米的等雨量线横贯江淮丘陵中部。山区降水一般随高度增加,黄山光明顶年平均雨量达2300毫米。从全国降水量分布图上看,安徽省雨量比较适中,一般年份都能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光热水资源丰富且雨热同季,并具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加上多样的土地类型和丰富的森林、动植物和水产资源,适应农林牧渔业的多样化发展。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 安徽省各地四季分明,“春暖”,

“夏炎”,“秋爽”,“冬寒”的气候明显。若按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候平均气温<10℃为冬季、>22℃为夏季,10─22℃之间为春秋,那么我省各地四季分配大致是:春秋各22个月,夏冬各4个月,冬夏长,春秋短。因南北气候差异明显,淮北冬长于夏,江南则夏长于冬。季节的开始日期,春夏先南后北,秋冬先北后南,前后约差5─15天,春季差别最大,夏季差别最小。

春温多变

4、5月是冬季风向夏季风转换的过渡时期,南北气流相互争雄,进退不定,锋面带南北移动,气旋活动频繁,天气气候变化无常,因此,时冷时暖、时雨时晴是我省春季气候的一大特色。春季气温上升不稳定,日际变化大,春温低于秋温,春雨多于秋雨。3、4、5三个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0─38%,自北而南增大。江南雨季来得早,全年雨量集中期在4、5、6三个月,沿江西部、屯溪、祁门一带春雨甚至多于夏雨。春温低、春雨多,特别是长时间的低温连阴雨,对早稻及棉花等春播作物的苗期生长不利。秋季,除地面常有冷高压盘据外,高空仍有副热带暖高压维持,大气层结比较稳定,秋高气爽,晴好天气多。

秋季9─11月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量的15─20%左右,南北差异不大。因此,安徽省各地常出现夹秋旱和秋旱。少数年份,在夏季风撤退和冬季风加强过程中,气旋、锋面,带来的秋风秋雨,对秋收秋种不利。

梅雨天气显著

梅雨期最长为(1954年)达57天,梅雨量超过正常年份降水量的1─2倍,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1958、1959、1966、1967、1978和1994等年,由于梅雨期很短或者空梅,造成了严重干旱乃至百年未见的大旱。可见梅雨量的多寡与安徽省旱涝灾害及农业生产的关系极大。 夏雨集中是季风气候的特征之一,是雨带由南而北缓行的结果。我省夏雨集中的程度由南向北逐渐加大,6、7、8三个月雨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33─60%。 沿江、江南春、夏雨量几乎相当,江淮之间夏雨占40─50%,淮北大多数地区占50%以上。夏季是农作物

生长旺盛的季节,需水量大,夏雨集中对农作物生长有利,但过于集中,雨量过大,则易出现涝灾,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有危害。


相关内容

  • 电大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
  • 电大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txt25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远方: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是冬日的阳,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20分.)1.康熙六年七月十二日(1667年8月30日),康熙批准了由吏部汇奏并经御前会议讨论通过的全国性地方行政区 ...

  • 新课程省份高考改革方案特色比较
  • 新课程省份 高考改革方案特色比较 高考研究 2009-02-20 1250 从2004年9月开始,山东.广东.海南与宁夏4省.区的高一新生率先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从而拉开了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帷幕.到2014年,全国所有省份都将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本轮高考 ...

  • 实施高中新课程省份高考改革方案比较
  • 从2004年9月开始,山东.广东.海南与宁夏4省.区的高一新生率先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从而拉开了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新一轮高考(论坛)改革的帷幕. 到2010年,全国所有省份都将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本轮高考改革的最直接动力.与普通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是,2006年及之前先行 ...

  • 课题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 [课题]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参赛人:臧小兵 时间: 2012-3-27 班级:高三(17)班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纲要求]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产业转移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我国的 ...

  • 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 高三 地理试卷 图1示意我国某科考基地及其附近区域,该区域有冰川分布,R 河2月份流量最大.读图完成1-2题. 1. "站在这里向北看去,山丘 图 1 下的湖泊,就像一块碧玉一般, 镶嵌在大地上:而湖泊北部和东部两座延伸出来的长长山脊,如同一双温柔的手,以无限的深情呵护着这熟睡的精灵&qu ...

  • 2016年安徽政法干警笔试文综考点:南亚季风与北印度洋季风环流
  • [安徽政法干警考试信息] 2016年安徽政法干警笔试文综考点:南亚季风与北 印度洋季风环流 2016年安徽政法干警考试公告暂未发布,根据去年公告发布时间,安徽中公教育预计今年公告将在8月下旬发布,届时安徽政法干警考试职位表也将出炉. 安徽政法干警考试大纲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全 ...

  • 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研究_宣国富
  • 第24卷 第3期2005年 6月地域研究与开发 AREAL RESEA RCH AN D DEVELOP M EN T V ol. 24 N o. 3Jun. 2005 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研究 宣国富, 徐建刚, 赵 静 1 1 2 (1.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南京210093; 2 ...

  • 语言学概论 第五章 第六章
  • 第五章 语 义 第一节 词义 一.词义及其内容: 词义就是词所表示的意义内容.具体可以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部分的内容. (一)语法意义:是指词的表示语法作用的意义.词的语法意义是语言中的词的语法作用通过类聚之后所显示出来的,所以是一种更抽象更概括的意义.(上一章讲的) (二)词汇意义:是指词所表 ...

  • 我的地理学习方法
  • 每每在大学与他人谈及地理,总有说不完的话语和无尽的感慨.也许因为父亲是一名地理教师,亦或许是因为地理本身对我的独特吸引力,于我而言,地理不仅仅只是回望过去时,高中文科必修的一门科目.一段高中时代的情怀,更是内心一种独特的享受和共鸣.那么该如何学好中学地理?地理这门学科已成为诸多学生的软肋.每一门科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