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头发一根也不给魔鬼抓住

钱锺书:我们的头发一根也不要给魔鬼抓住

发布: 2010-7-21 07:06 | 发布者: 囫囵 |

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直到最近才读到刘再复先生于去年秋季所写的纪念钱锺书辞世十周年的文字——《钱锺书先生纪事》,内中的一段话应该让不少“钱迷”们更能深刻地认识钱锺书先生:

“我接触交往的人很多,但没有见到一个像钱先生这样清醒地看人看世界。他对身处的环境、身处的社会并不信任,显然觉得人世太险恶(这可能是钱先生最真实的内心)。因为把社会看得太险恶,所以就太多防范。他对我说:‘我们的头发,一根也不要给魔鬼抓住。’这是钱先生才能说得出来的天才之语,但是当我第一次听到时,身心真受了一次强烈的震撼。”

不过,钱先生之所以能说这样的“天才之语”,与笼罩在其自身家庭的政治氛围是分不开的,而他父亲钱基博(1887--1957,《现代中国文学史》的作者)的一生遭际,就是一个典型的示例。2007,是钱基博诞辰120周年暨逝世50周年纪念,他曾执教的母校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部《钱基博年谱》。 读年谱,可以看到钱基博是一个学淹中西、满腹经纶的读书人,不仅如此,他一生讲究操守,重视“树立师范”,力求做到“竭平生之所知,勿曲学以阿世”。 1927年6月,正是“四·一二”大屠杀之后,江苏省教育厅曾欲招钱基博为“教育督学”,先生不仅固辞不就, 在给教育厅长的复信中,还对国民政府的“党化教育”,提出批评意见:“窃谓党治即法治也,党治之教育,宜贯之法治之教育;党治之学生,必予以法治之精神。”1932年,在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任国文教授的钱基博曾给学生命题作文,有一道题目是“砭党治”,就是针对国民党“以党治国”的。结果被特务告密,诬陷他与国家主义派有联系,意在挑动学生反对政府。蒋介石知道后,电饬江苏省教育厅秘密查办,引起轩然大波、先生对此无端横祸,非常气愤,当即给无锡乡谊、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写信,义正词严地揭发国民党的苟且行径,吴稚晖后来回信,声明“误会了”,此事遂不了了之。

建国后,此时在武汉华中大学任教的钱基博像许许多多爱国的知识分子一样,为祖国的大一统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而欢欣鼓舞,倍感骄傲。1950年,老人决定将自己生平积累的几十箱珍贵藏书,全部赠予华中大学图书馆。1951年10月29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甫一出版,已是65岁的老先生就急切购来,并花费了十天功夫通读全书。到了1952年6月, “思想改造运动”开始。面对过去,要求进步的钱基博,也是像大大小小的旧知识分子一样,真诚地改造检讨,并痛下针砭,写下两万多字自我作践的《自我检讨书》一份,这才侥幸过关。此年,武汉华中师范学院成立,钱基博转任历史系教授,为了改善历史系教学设备,老先生又将平生所藏212件文物古玩悉数捐赠出来,帮助筹建历史博物馆。

到了“反右运动”的1957年,甫一开始,刚正耿直的钱老先生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又开始“鸣放”他自认为是披肝沥胆的忠直之言了。他给湖北省领导上了一封洋洋洒洒的万言书,指出省领导工作中的某些缺点。他这边还自以为是向党交心输诚呢,兴致勃勃地赋诗吟诵:“白头忧国输忠悃,青简明经指要津”;没想到那边就展开针对他的革命大批判了,一个读书人的尊严彻底沦丧殆尽。已是风烛残年的钱基博遭此变故,经不住这场明珠暗投的屈辱,结果一病不起,郁郁而终,时年71岁。钱基博至死也没有给戴上“右派分子”的头衔,但他的孪生兄弟、历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苏南行署副主任、省民建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委等职的钱基厚,却难逃厄运,被划上“右派”,撤销了一切职务。他的那篇也是糟蹋自己、痛骂自己并彻底交代“罪行”和彻底悔过的“发言稿”,被要求刊登在这年7月间的《人民日报》上,标题就是《我做了人民的罪人》。到了文革期间,钱基厚又被定性为“反革命分子”,于1975年含冤去世。其间,钱基博遗留有五百余册、经历数十寒暑的《潜庐日记》,在遭到红卫兵的查抄批判后,也被付之一炬、化为尘烟。

读过这部年谱,也让人理解了,为什么作为长子的钱锺书先生,一直在回避着自己的父亲,还有了一句名言“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年谱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答案,为什么建国之后,钱锺书一直表现得是那样沉默隐忍、深藏不露?甚至还被人误解这是文化人的一种明哲保身和老于世故。如刘再复在回忆文章中所悟出的:“‘头发一根也不能给魔鬼抓住’,正是理解钱先生世界的一把钥匙。他不喜欢见人,不喜欢社交,不参加任何会议,他是政协委员,但一天也没有参加过政协会。我们研究所有八个全国政协委员,唯有他是绝对不到会的委员。他是作家协会的理事,但他从未参加过作协召开的会议,也不把作协当一回事。有许多研究学会要聘请他担任顾问、委员等,他一概拒绝。不介入俗事,不进入俗流,除了洁身自好的品性使然之外,便是他对‘魔鬼’的警惕。文化大革命刚开始,有人要陷害他,贴出一张大字报,揭发‘钱锺书有一次看到他的办公桌上放了一本毛选,竟说:拿走,拿走,别弄脏我的书桌’。钱先生立即贴出一张大字报郑重澄清:‘我绝对没有说过这句丧心病狂的话。’在当时极端险恶的‘革命形势’下,如果钱先生不及时用最明确的语言澄清事实,给魔鬼一击,将会发生怎样的灾难呢?”

正因为如此,所以从年谱中看不出钱锺书对老父亲所遭受的不公正的待遇有过任何怨言。不仅如此,在1987年适逢钱基博先生百年诞辰和逝世30周年之际,华中师大拟议召开一次学术会议会,各界人士亦积极响应,惟有钱先生的哲嗣钱锺书反应冷淡,以“不若息事省费”为由,出面制止了这次会议。这让人想到了那则被人传诵最多的文革轶事,江青送请柬让钱锺书参加国庆酒会,可钱反复就是一句话:“我身体不好,我不去!”说不清这是躲避,还是抗命?钱锺书,字默存,最简单的解读就是沉默方能生存。这让人想到先辈胡适先生常常引用的一句名言:“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鸣与默之间,也许正是两代知识分子风骨的差别所在。钱锺书这种特有的处世之道,不仅是动辄得咎的政治环境使然所致,也是缘于前辈人的伤痛给家庭带来的羞辱而造成的,正如另一个国学大师陈寅恪在诗中所体味出的那句名言:“最是文人不自由”!

作者:韩三洲,纵览中国

钱锺书:我们的头发一根也不要给魔鬼抓住

发布: 2010-7-21 07:06 | 发布者: 囫囵 |

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直到最近才读到刘再复先生于去年秋季所写的纪念钱锺书辞世十周年的文字——《钱锺书先生纪事》,内中的一段话应该让不少“钱迷”们更能深刻地认识钱锺书先生:

“我接触交往的人很多,但没有见到一个像钱先生这样清醒地看人看世界。他对身处的环境、身处的社会并不信任,显然觉得人世太险恶(这可能是钱先生最真实的内心)。因为把社会看得太险恶,所以就太多防范。他对我说:‘我们的头发,一根也不要给魔鬼抓住。’这是钱先生才能说得出来的天才之语,但是当我第一次听到时,身心真受了一次强烈的震撼。”

不过,钱先生之所以能说这样的“天才之语”,与笼罩在其自身家庭的政治氛围是分不开的,而他父亲钱基博(1887--1957,《现代中国文学史》的作者)的一生遭际,就是一个典型的示例。2007,是钱基博诞辰120周年暨逝世50周年纪念,他曾执教的母校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部《钱基博年谱》。 读年谱,可以看到钱基博是一个学淹中西、满腹经纶的读书人,不仅如此,他一生讲究操守,重视“树立师范”,力求做到“竭平生之所知,勿曲学以阿世”。 1927年6月,正是“四·一二”大屠杀之后,江苏省教育厅曾欲招钱基博为“教育督学”,先生不仅固辞不就, 在给教育厅长的复信中,还对国民政府的“党化教育”,提出批评意见:“窃谓党治即法治也,党治之教育,宜贯之法治之教育;党治之学生,必予以法治之精神。”1932年,在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任国文教授的钱基博曾给学生命题作文,有一道题目是“砭党治”,就是针对国民党“以党治国”的。结果被特务告密,诬陷他与国家主义派有联系,意在挑动学生反对政府。蒋介石知道后,电饬江苏省教育厅秘密查办,引起轩然大波、先生对此无端横祸,非常气愤,当即给无锡乡谊、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写信,义正词严地揭发国民党的苟且行径,吴稚晖后来回信,声明“误会了”,此事遂不了了之。

建国后,此时在武汉华中大学任教的钱基博像许许多多爱国的知识分子一样,为祖国的大一统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而欢欣鼓舞,倍感骄傲。1950年,老人决定将自己生平积累的几十箱珍贵藏书,全部赠予华中大学图书馆。1951年10月29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甫一出版,已是65岁的老先生就急切购来,并花费了十天功夫通读全书。到了1952年6月, “思想改造运动”开始。面对过去,要求进步的钱基博,也是像大大小小的旧知识分子一样,真诚地改造检讨,并痛下针砭,写下两万多字自我作践的《自我检讨书》一份,这才侥幸过关。此年,武汉华中师范学院成立,钱基博转任历史系教授,为了改善历史系教学设备,老先生又将平生所藏212件文物古玩悉数捐赠出来,帮助筹建历史博物馆。

到了“反右运动”的1957年,甫一开始,刚正耿直的钱老先生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又开始“鸣放”他自认为是披肝沥胆的忠直之言了。他给湖北省领导上了一封洋洋洒洒的万言书,指出省领导工作中的某些缺点。他这边还自以为是向党交心输诚呢,兴致勃勃地赋诗吟诵:“白头忧国输忠悃,青简明经指要津”;没想到那边就展开针对他的革命大批判了,一个读书人的尊严彻底沦丧殆尽。已是风烛残年的钱基博遭此变故,经不住这场明珠暗投的屈辱,结果一病不起,郁郁而终,时年71岁。钱基博至死也没有给戴上“右派分子”的头衔,但他的孪生兄弟、历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苏南行署副主任、省民建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委等职的钱基厚,却难逃厄运,被划上“右派”,撤销了一切职务。他的那篇也是糟蹋自己、痛骂自己并彻底交代“罪行”和彻底悔过的“发言稿”,被要求刊登在这年7月间的《人民日报》上,标题就是《我做了人民的罪人》。到了文革期间,钱基厚又被定性为“反革命分子”,于1975年含冤去世。其间,钱基博遗留有五百余册、经历数十寒暑的《潜庐日记》,在遭到红卫兵的查抄批判后,也被付之一炬、化为尘烟。

读过这部年谱,也让人理解了,为什么作为长子的钱锺书先生,一直在回避着自己的父亲,还有了一句名言“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年谱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答案,为什么建国之后,钱锺书一直表现得是那样沉默隐忍、深藏不露?甚至还被人误解这是文化人的一种明哲保身和老于世故。如刘再复在回忆文章中所悟出的:“‘头发一根也不能给魔鬼抓住’,正是理解钱先生世界的一把钥匙。他不喜欢见人,不喜欢社交,不参加任何会议,他是政协委员,但一天也没有参加过政协会。我们研究所有八个全国政协委员,唯有他是绝对不到会的委员。他是作家协会的理事,但他从未参加过作协召开的会议,也不把作协当一回事。有许多研究学会要聘请他担任顾问、委员等,他一概拒绝。不介入俗事,不进入俗流,除了洁身自好的品性使然之外,便是他对‘魔鬼’的警惕。文化大革命刚开始,有人要陷害他,贴出一张大字报,揭发‘钱锺书有一次看到他的办公桌上放了一本毛选,竟说:拿走,拿走,别弄脏我的书桌’。钱先生立即贴出一张大字报郑重澄清:‘我绝对没有说过这句丧心病狂的话。’在当时极端险恶的‘革命形势’下,如果钱先生不及时用最明确的语言澄清事实,给魔鬼一击,将会发生怎样的灾难呢?”

正因为如此,所以从年谱中看不出钱锺书对老父亲所遭受的不公正的待遇有过任何怨言。不仅如此,在1987年适逢钱基博先生百年诞辰和逝世30周年之际,华中师大拟议召开一次学术会议会,各界人士亦积极响应,惟有钱先生的哲嗣钱锺书反应冷淡,以“不若息事省费”为由,出面制止了这次会议。这让人想到了那则被人传诵最多的文革轶事,江青送请柬让钱锺书参加国庆酒会,可钱反复就是一句话:“我身体不好,我不去!”说不清这是躲避,还是抗命?钱锺书,字默存,最简单的解读就是沉默方能生存。这让人想到先辈胡适先生常常引用的一句名言:“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鸣与默之间,也许正是两代知识分子风骨的差别所在。钱锺书这种特有的处世之道,不仅是动辄得咎的政治环境使然所致,也是缘于前辈人的伤痛给家庭带来的羞辱而造成的,正如另一个国学大师陈寅恪在诗中所体味出的那句名言:“最是文人不自由”!

作者:韩三洲,纵览中国


相关内容

  • 阿累[一面]
  • <一面> 阿累 [ 2008-2-16 16:19:00 | By: 闲云野鹤 ] <一面> 阿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叙议结合的方法,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画龙点睛式的议论的表现方法. 2.能力目标:体会语言的强烈感情,学习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鲁迅 ...

  • 一面教案设计8
  • <一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 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一面>这篇回忆录写得很别致,它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记叙了作者阿累 ...

  • 挪威魔鬼大漩涡
  • 在挪威西海岸维加岛附近的海域,有个叫曼蒂米凯的大漩涡,它曾经吞噬了不少过往船只和渔民的生命,被人们称为"魔鬼大漩涡"和"恶灵之眼".然而,一位挪威海洋考古学家却在这一令人恐惧的大漩涡中奇迹般地逃生了. 恶灵之眼 兰德伯格是挪威颇有知名度的海洋考古学家和探险家, ...

  • 六年级下册课后课内阅读练习
  • (三)课内阅读 知识能力要求: 1.能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课文中有关语句 的意思,并加深理解. 2.能通过关联词语,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表达效果,理解文章内 容. 3.能通过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外貌等的描写,体会人物性 格特点,以及作者的表达目的. 4.阅 ...

  • [一面]节选阅读答案
  • <一面>节选 ①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②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 ...

  • 变色龙原文
  • 警官奥楚美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手里拿着个小包,穿过市集的广场.他身后跟着个警 察,生着棕红色头发,端着一个粗罗,上面盛着没收来的醋栗,装得满满的.四下里一片寂 静.--广场上连人影也没有.小铺和酒店敞开大门,无精打采地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 界,象是一张张饥饿的嘴巴.店门附近连一个乞弓都没有. &q ...

  • 班级里的一件事
  • 班级里的一件事 星期三下午,大家和往常一样来到学校,认真写作业."叮铃铃,叮铃铃,"下课铃打响了,同学们有的擦黑板,有的玩游戏,有的看书,有的在说话,老师在讲台上改作业,突然,不知怎么了,同学们赶紧围了过去,我问了问同学:"这是怎么了? "原来是李想和罗昊田打 ...

  • 规章制度的量词
  • 1 表示人的量词:个.位.条.位是比较正式客气的用法."条"的用法有限. 一个人 一个大人 一个小孩 一个女孩 一个男孩 一个画家 一个司机 一个工人 一个农 民 一个士兵 一个朋友 一位同学 一位老师 一位客人 一位长官 一位代表 一条好汉 2 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匹.头.条. ...

  • 一个人的遭遇
  • <一个人的遭遇>教案 一.教材和教法说明 (一)对课文的简介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编排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第一版块"遭遇战争"中,居专题版块之首.<一个人的遭遇>是一篇长达8页的课文,,那么,如何做到长文短教,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