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污染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的水污染问题也变得日益加重,它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发展,更严重的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鉴于此,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全力开展水污染防治活动,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我国城市水污染原因进行多视角的分析,并就相应防治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而为防止城市水体污染问题的,保障城市安全供水,加快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关键词 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水污染问题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7-0048-01   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等原因,造成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如何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以下我们首先对造成城市水体污染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1 城市水体污染问题的多视角分析   造成城市水体污染的原因不一,主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随意排放污水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中人为排放污染物,缺乏对污染物的控制盒监管,未有及时进行达标处理是导致城市水污染存在的主要根源。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造成城市水污染问题的原因进行多视角分析。   1)城市污染物大量无节制的排放。城市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所产生的大量废水,未有及时进行处理,源源不断地排入河流或伴随着地表雨水径流汇入河流,导致水体污染,地下水质下降,进而导致城市整个供水环境的恶化;   2)城市污染物排放的监控体制比较薄弱。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地虽然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严格控制城市污染物的排放量,但是由于人力和资金等问题的原因,一些城市尤其是偏远的小城市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监控体制。造成一些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存在着偷偷排污的行为;   3)城市水污染的治理不到位。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由于受资金缺口的制约,部分污水处理系统处于闲置状态,部分污水得不到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或地下,或由于管网雨污合流影响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等一系列问题。   2 城市水体污染防治对策   城市水体污染的防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它是一项长期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对城市水体污染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社会公众的整体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一项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环保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为了保护城市的水资源,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不断增强市民的水忧患意识,节约用水,防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积极参与到防治城市水污染的具体实践中去。   2)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根治污染源   城市水体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工业废水的排放。工业污染源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政府必须采用强制手段,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对于工业污染的排放国务院要求必须达标才可以排放这为进一步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各地政府应该对违规排放企业,进行关停,并促使企业进行技术政造,实施清洁生产。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水环境保护法规,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做到以防为主、以冶为辅。最终实现水体变清,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运用技术手段,加强对污水的处理   是采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对城市污水的处理,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目前城市污水再生处理技术方法包括但不局限于二级处理、二级强化处理、三级处理(深度处理)和消毒处理。二级处理:是以一级处理为基础,利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或其他等效处理方法,除去城市污水中悬浮性和溶解性有机物。二级强化处理:是在二级处理功能基础上利用生物法、物化法,除去城市污水中的磷、氮等物质。深度处理:在二级处理或二级强化处理基础上,采用化学混凝、沉淀、过滤等物理化学处理方法进一步强化悬浮固体、胶体、病原体和某些无机物去除的净化处理过程。由于各地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程度不一,各地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采取合适的技术手段,将污染物去除或将其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物质进行排放,从而防治对城市水体的污染。   4)发挥市场经济杠杆的推动作用,促使污水资源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要通过污水处理和排污收费的合理定价,逐步建立起激励节约用水和防治污染的价格形成机制。在城市的污染防治工作中要着重把污水作为一种稳定可靠的水资源进行再生利用,形成良性循环,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水污染控制的协调发展。   3结论   城市的水污染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环保问题,它更是一个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生存问题。为了创造良好的城市水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本文通过对当前城市水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多视角的分析探讨,并从多方面提出了防治城市污水的相关对策和建议,从而为保障城市安全用水,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忠祥,钱易.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水污染防治对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邓荣森.对当前我国中小城镇污水处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环保产业,2003,11.   [3]莫家斌.探讨我国城市水污染现状及其对策[J].科技资讯,2009(13).   [4]冯建春,王金慧,孔蕾.城市水污染现状及其防治[J].科技信息,2008(35).   [5]李玉文,周玮.浅谈城市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8(9).   [6]沈竞,林振山.大中城市水污染状况及治理措施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0(12).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的水污染问题也变得日益加重,它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发展,更严重的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鉴于此,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全力开展水污染防治活动,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我国城市水污染原因进行多视角的分析,并就相应防治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而为防止城市水体污染问题的,保障城市安全供水,加快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关键词 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水污染问题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7-0048-01   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等原因,造成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如何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以下我们首先对造成城市水体污染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1 城市水体污染问题的多视角分析   造成城市水体污染的原因不一,主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随意排放污水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中人为排放污染物,缺乏对污染物的控制盒监管,未有及时进行达标处理是导致城市水污染存在的主要根源。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造成城市水污染问题的原因进行多视角分析。   1)城市污染物大量无节制的排放。城市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所产生的大量废水,未有及时进行处理,源源不断地排入河流或伴随着地表雨水径流汇入河流,导致水体污染,地下水质下降,进而导致城市整个供水环境的恶化;   2)城市污染物排放的监控体制比较薄弱。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地虽然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严格控制城市污染物的排放量,但是由于人力和资金等问题的原因,一些城市尤其是偏远的小城市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监控体制。造成一些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存在着偷偷排污的行为;   3)城市水污染的治理不到位。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由于受资金缺口的制约,部分污水处理系统处于闲置状态,部分污水得不到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或地下,或由于管网雨污合流影响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等一系列问题。   2 城市水体污染防治对策   城市水体污染的防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它是一项长期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对城市水体污染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社会公众的整体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一项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环保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为了保护城市的水资源,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不断增强市民的水忧患意识,节约用水,防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积极参与到防治城市水污染的具体实践中去。   2)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根治污染源   城市水体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工业废水的排放。工业污染源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政府必须采用强制手段,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对于工业污染的排放国务院要求必须达标才可以排放这为进一步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各地政府应该对违规排放企业,进行关停,并促使企业进行技术政造,实施清洁生产。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水环境保护法规,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做到以防为主、以冶为辅。最终实现水体变清,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运用技术手段,加强对污水的处理   是采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对城市污水的处理,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目前城市污水再生处理技术方法包括但不局限于二级处理、二级强化处理、三级处理(深度处理)和消毒处理。二级处理:是以一级处理为基础,利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或其他等效处理方法,除去城市污水中悬浮性和溶解性有机物。二级强化处理:是在二级处理功能基础上利用生物法、物化法,除去城市污水中的磷、氮等物质。深度处理:在二级处理或二级强化处理基础上,采用化学混凝、沉淀、过滤等物理化学处理方法进一步强化悬浮固体、胶体、病原体和某些无机物去除的净化处理过程。由于各地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程度不一,各地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采取合适的技术手段,将污染物去除或将其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物质进行排放,从而防治对城市水体的污染。   4)发挥市场经济杠杆的推动作用,促使污水资源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要通过污水处理和排污收费的合理定价,逐步建立起激励节约用水和防治污染的价格形成机制。在城市的污染防治工作中要着重把污水作为一种稳定可靠的水资源进行再生利用,形成良性循环,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水污染控制的协调发展。   3结论   城市的水污染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环保问题,它更是一个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生存问题。为了创造良好的城市水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本文通过对当前城市水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多视角的分析探讨,并从多方面提出了防治城市污水的相关对策和建议,从而为保障城市安全用水,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忠祥,钱易.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水污染防治对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邓荣森.对当前我国中小城镇污水处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环保产业,2003,11.   [3]莫家斌.探讨我国城市水污染现状及其对策[J].科技资讯,2009(13).   [4]冯建春,王金慧,孔蕾.城市水污染现状及其防治[J].科技信息,2008(35).   [5]李玉文,周玮.浅谈城市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8(9).   [6]沈竞,林振山.大中城市水污染状况及治理措施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0(12).


相关内容

  • 城市光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 ################################################################# !!!" !!!!!!!" 2006年3月 照明设计 !!!" 灯与照明 第30卷第1期 1 2 2.1 !!!!!" 摘 城市 ...

  • 城市电磁辐射污染现状分析及其防治对策_赵锋
  • 第24卷5期2011年10月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URBANENVIRONMENT&URBANECOLOGYVol.24No.5Oct.2011 39 城市电磁辐射污染现状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赵 锋 (天津市辐射环境管理所,天津300191) 摘要:首先阐述城市电磁辐射污染源,并介绍电磁辐射污染 ...

  • 地质矿产部部标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 部部标准 DZ 55-87 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规范 1987-12-08发 布 1988-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批准 目 录 1总则 2术语 3设计书的编制 4环境水文地质调查 5环境水文地质勘探与试验 6环境水文地质监测 7地下水环境评价及对策研究 8 ...

  • 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 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负责人 : 岳喜同 开课单位: 环境卫生学教研室 课程编码: 0510037 课程中文名称:环境卫生学 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Health <环境卫生学>课程是预防医学专业高等教育的专业必修课程.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我国环 ...

  • 环境地质学
  • 环境地质学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 1.环境地质学的含义及其研究对象? 2.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3.环境地质学比较成熟的分支学科有哪些? 4.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5.环境地质学是怎样产生好发展的? 6.学习.研究环境地质学有何重要意义? 第二章 1.地质环境的含义?地质环境和环境地质的 ...

  • 水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措施_姚诚
  • 第22卷第2期2009年4月污染防治技术POLLUTIONCONTROLTECHNOLOGYVol.22,No.2 Apr.,2009 水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措施 姚 诚 (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南京 210013) 摘 要: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前提,可是如今,地球生态遭受破坏,水体污染严重性 ...

  • 城市中雾霾的形成机理及其对策研究
  • 经济/产业 <合作经济与科技> No.2s2015 城市中雾霾的形成机理及其对策研究 □文/王雨田1李卫东2 (1.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2.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提要]雾霾成为我国城市秋冬季中的常见现象,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引起高度关注.本文陈述雾霾的本质.危害. ...

  • 2012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 附件二 2012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前言 <2012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以下简称2012年度项目指南)是2012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评审.立项的指导性文件.其编制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北京市科技发展总体部署.国内外科技前沿动态,结合北京的优势学科.特色领域 ...

  •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目录
  • 必修1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问题研究 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问题研究 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