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是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照一定的规律聚集而成的天然地质体。
岩体:一定工程范围内的自然地质体
岩体的力学特征:不均匀性,不连续性,各向异性,储存地质因子。
岩体结构:整体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散体结构。
矿山岩石力学的研究方法:工程地质研究方法,科学实验方法,数学力学分析方法,整体综合分析方法。
视密度(单位体积岩石的质量)分为干密度(干燥状态下),自然密度(自然状态下),饱和密度(饱和状态下)
真密度:单位固体体积岩石的质量。
容重:单位体积岩石的重量。
岩石的比重:干燥岩石的重量和4℃时同体积纯水重量的比值。
岩石的孔隙率:岩石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岩石的水理性:岩石与水相互作用时所表现的性质,包括岩石的吸水性,透水性,软化性,抗冻性。
岩石的天然含水率:天然状态下岩石中水的质量与岩石的烘干质量的比值
岩石的吸水性:岩石在一定条件下吸收水分的性能。
岩石吸水率:岩石在常温常压下吸入水的质量与其烘干质量的比值。
饱水率:岩石在强制状态下,岩石吸入水的质量与其烘干质量的比值。
饱水系数:岩石吸水率与饱水率的比值。
岩石的耐水性:岩石在吸水后体积膨胀、松动或崩解的性质。
岩石的透水性:岩石能被水透过的性能。
岩石的软化性:岩石浸水后强度降低的性能。
软化系数:岩样饱水状态的抗压强度与干燥状态抗压强度的比值。
岩石的抗冻性:岩石抵抗冻融破坏的性能。
岩石的强度:岩石在各种荷载作用下达到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岩石强度指标值的影响因素:1试件尺寸 2试件形状 3试件三维尺寸比例 4加载速率 5湿度
单轴抗压强度的破坏形式:1、X状共轭斜面剪切破坏 2、单斜面剪切破坏 3、拉伸破坏。
点荷载强度试验的优点:点荷载试验装置能被便携到岩土工程现场去做试验,对试件要求不严格,不需要像做抗压强度试验那样精心准备试件。
岩石强度的大小关系:三轴抗压>双向抗压>单向抗压>抗剪>抗拉
岩石的变形有弹性变形、塑性变形、黏性变形。
弹性:岩石在受外力的瞬间即产生变形,而去除外力后又能立即恢复其原有形状和尺寸的性质。
塑性:岩石受力后变形,在外力去除后变形不能完全恢复的性质。
黏性:流体内部阻止其相对流动的一种特性。
全应力-应变曲线的五个阶段:1、孔隙压密阶段 2、弹性变形阶段
3、塑性强化阶段 4、残余承载阶段 5、力的摩擦阶段。
全应力-应变曲线的工程意义:1、预测岩爆 2、预测蠕变破坏 3、预测循环加载条件下岩石的破坏。
泊松比:岩石的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值。
岩石的扩容:岩石在荷载作用下,在其破坏之前产生的一种明显的非弹性体积变形。
岩石的流变性质:指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性质。
岩石的流变包括蠕动、松弛、弹性后效。
长期强度:指一种岩石发生稳定蠕变和非稳定蠕变的临界应力。
蠕变过程的四个阶段:1、瞬时弹性变形阶段 2、过渡蠕变阶段 3、等速蠕变阶段 4、加速蠕变阶段。
岩石的各向异性:岩石的全部或部分物理、力学性质随方向不同而表现出差异的现象。
横观各向同性体:在岩石某一平面内的各方向弹性性质相同,这个面称为各向同性面,而垂直此面的力学性质是不同的,具有这种性质的物体称为横观各向同性体。
论述: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答:1、矿物成分:矿物硬度越大,岩石的弹性越明显,强度越高。含有不稳定矿物的岩石,其力学性质随时间的变化不稳定。含黏土矿物的岩石,遇水时发生膨胀和软化,强度降低很大。2、岩石的结构构造:岩石的结构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结构的差异上。例如:粒状结构中,等粒结构比非等粒结构强度高;在等粒结构中,细粒结构比粗粒结构强度高。岩石的构造不同所表现的性质也一般不同,如块状构造的岩石多具有各向同性特征,而层状构造岩石具有各向异性特征。3、水:水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即联结作用、润滑作用、水楔作用、空隙压力作用、溶蚀或潜蚀作用。4、温度: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增高,岩石的延性加大,屈服点降低,强度也降低。5、加载速度:做单轴压缩试验时施加荷载的速度对岩石的变形性质和强度指标有明显影响。加载速度愈大,测得的弹性模量愈大,获得的强度指标值越高。6、受力状态:岩石的脆性和塑
性并非岩石固有性质,它与其受力状态有关,随着受力状态的改变,其脆性和塑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7、风化:新鲜岩石的力学性质和风化岩石的力学性质有着较大的区别,特别是当风化程度很深时,岩石的力学性质会明显降低。
简述莫尔强度理论的基本思想、优缺点、适用条件?答:莫尔强度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认为只有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对材料破坏有影响。优点:该理论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岩石的强度特征,它既适用于塑性岩石也适用于脆性岩石的剪切破坏。同时也反映了岩石抗拉强度远小于抗压强度这一特性,并能解释岩石在三向等拉时会破坏,而在三向等压时不会破坏的特点。缺点:忽略了中间主应力的影响。适用条件:只适用于剪破坏,不适用于膨胀或蠕变破坏。
结构面:岩体中存在的不同性质、不同成因的地质界面。
结构体:被结构面切割而成的岩石块体。
结构面的状态:产状、形态、延展性、密集程度、充填物。
岩体裂隙度(线密度):沿着某条取样线方向单位长度上节理的数量。
岩体切割度(面密度):岩体被节理割裂分离的程度。
岩体强度:指岩体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准岩体强度:利用室内测定的岩石强度间接确定岩体强度。
完整性系数(龟裂系数):岩体中弹性波传播速度与岩石中弹性波传播速度的比值的平方。
岩体质量评价的考虑因素:岩石质量、岩石的完整性、岩体结构面风化程度、地下水的影响、地应力的影响
岩石质量指标RQD:长度在10cm(含10cm)以上的岩芯累计长度占总长度的百分比。
岩体地质力学(CSIR)分类法考虑的是岩体的哪些因素?答:完整岩石强度、岩芯质量指标、节理间距、节理条件、地下水条件、节理走向和倾向
巴顿岩体质量(Q)分类法考虑的是岩体的哪些因素?答:节理发育组数、节理粗糙度、节理含水状况、节理面蚀变、岩体应力状态及应力折减因子。
BQ分类法考虑的是岩体的哪些因素?答: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软弱结构面产状、地下水影响、天然应力影响。
岩体质量分类的意义:为了在工程设计与施工中能区分出岩体质量的好坏和表现在稳定性上的差别,需要对岩体做出合理的分类,作为选择工程结构参数、科学管理生产以及评价经济效益的依据之一。
原岩:未受工程扰动影响而又处于自然平衡状态的岩体。
原岩应力(地应力、初始应力):作用于原岩体中的天然应力。
次生应力:人类在岩体中进行工程活动,扰动了原岩的自然平衡状态,使一定范围内的原岩应力重新分布,变化后的应力被称为次生应力。
自重应力(重力应力):指地壳上部各种岩体由于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应力,它是由岩体自重引起的。
重力应力场:由地心引力引起的应力场。
原岩自重应力场的分布特点:1、水平应力小于垂直应力 2、水平应力和垂直应力均为压应力 3、垂直应力只与岩体密度和深度有关,而水平应力还同时与岩体弹性常数E、u有关 4、结构面影响岩体自重应力分布。
构造应力:指由构造作用产生的应力
构造应力场:指构造应力在空间的分布状态。
原岩的构造应力场分布特点:1、应力有压应力,也可能有拉应力
2、以水平应力为主时,一般水平应力大于水垂直应力 3、分布很不均匀,通常以地壳浅部为主 4、褶皱、断层和节理等各种构造行迹是相伴而生,共同形成一个构造体系。
地应力分布的一般规律:1、地应力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的非稳定应力场,它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2、实测垂直应力基本等于上覆岩层的重量。3、水平应力普遍大于垂直应力。4、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随深度呈线性增长关系。5、平均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的比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6、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之值一般相差较大,显示出很强的方向性。
影响原岩应力分布的因素:1、地形对原始地应力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2、岩体结构可能引起应力集中、削弱或改变应力方向。3、岩体力学性质影响地应力累积。4、古岩体应力比现有地层厚度所引起的重力应力要大。
凯瑟效应:多晶金属的应力从其历史最高水平释放后,再重新加载,当应力未达到先前最大应力值时,很少有声发射产生,而当应力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后,则大量产生声发射,这一现象叫做凯瑟效应。
应力解除法的基本原理:岩体在应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需测定岩体中某点的应力时,可将该点一定范围内的岩体与基岩分离,使该点岩体上所受应力解除。这时由应力产生的变形即相应恢复。通过一定的量测元件和仪器量测出应力解除后的变形值,既可由确定的应力与应变关系求得相应应力值。
地下硐室:是指在地下岩土中人工开挖或天然存在的作为各种用途的构筑物。
围岩:受开挖影响而发生应力状态改变的周围岩体。
应力重分布:从原始地应力场变化至新的平衡应力场的过程。
次生应力:经应力重分布形成的新的平衡应力。
塑性条件:岩体中应力满足此条件时,岩体便呈现塑性状态。
根据围岩应力分布状态,可将巷道周围岩体分为4个区域:应力松弛区、塑性强化区、弹性变形区、原岩状态区。
围岩压力:地下垌室围岩在二次应力作用下产生过量的塑性变形或松动破坏,进而引起施加于支护结构上的压力。
围岩压力的分类:1、散体地压:指由于开挖,在一定范围内,滑移或塌落的岩体以重力形式直接作用在支架上的压力。2、变形地压:指大范围岩体位移受到支护结构的抑制而产生的地压。3、冲击地压:围岩应力超过其弹性极限,岩体内聚集的弹性变形能突然猛烈地释放。4、膨胀地压:指由于膨胀而产生的地压。
地质软岩:单轴抗压强度小于25MPa的松散、破碎、软弱及风化膨胀性岩体的总称。
工程软岩:指在工程力作用下能产生显著塑性变形的工程岩体。
岩体地下工程维护的基本原则:1、合理利用和充分发挥岩体强度。
2、改善围岩的应力条件。3、合理支护。4、强调监测和信息反馈。
锚喷支护:锚杆与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的简称。
锚喷支护的优点:是软弱破碎岩体的一种最有效支护形式,具有主动加固围岩、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支承能力、良好的抗震性能等优点。
锚杆支护的特点:通过置入岩体内部的锚杆,提高围岩的支承能力,锚杆支护迅速及时,而且在一般情况下支护效果良好,用料节省。
锚杆支护的理论主要有:悬吊理论、组合梁理论、组合拱理论、最大应力理论、围岩强度理论。
论述:分析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答:1、岩体结构面:岩体结构面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决定性因素,它直接制约着边坡岩体变形、破坏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边坡破坏、失稳往往是沿岩体结构面直发生。边坡岩体的破坏主要受岩体中结构面的控制。2、岩性:岩性是决定岩体强度和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对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起主要作用,通常,坚硬致密的岩石抗
水、抗风化能力强、强度高,不易发生滑坡,只有当坡角过大和边坡高度过高时才产生滑坡,片理、层理发育的岩石边坡稳定性相对较差。3:水及其渗透性: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压作用和软化作用两个方面。静水压力产生浮力,使岩、土的有效重量减轻,削弱了岩、土体抵抗破坏的能力。动水压力或超镜水压力产生渗透力,直接引起渗透变形或渗透破坏。软化作用则表现在溶蚀、冲刷软化岩体或结构面充填物中的黏土质成分,从而引起岩体内聚力和内摩擦角的显著降低。4:边坡的几何形状:凸边坡较凹边坡的稳定性低。当边坡向采场凸出时,岩体侧向受拉应力,由于岩体抗拉能力很低,此时边坡稳定性差。当边坡向采场凹进时,边坡岩体侧向受压,边坡比较稳定。5、爆破、地震:露天爆破产生的地震波,给潜在破坏面施以额外的动应力,可使岩石原生结构面和构造结构面张开,并产生爆破裂纹等次生结构面,甚至使岩石破碎,促使边坡破坏。6、人为因素:由于对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认识不足在生产中往往人为的促使边坡破坏,如在边坡堆上堆积废石和设备以及建筑房屋、水库等建筑物,加大了边坡的承重,增加了岩体的下滑力。7、风化作用8、工程布置9、露天矿开采深度和服务年限。
岩石:是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照一定的规律聚集而成的天然地质体。
岩体:一定工程范围内的自然地质体
岩体的力学特征:不均匀性,不连续性,各向异性,储存地质因子。
岩体结构:整体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散体结构。
矿山岩石力学的研究方法:工程地质研究方法,科学实验方法,数学力学分析方法,整体综合分析方法。
视密度(单位体积岩石的质量)分为干密度(干燥状态下),自然密度(自然状态下),饱和密度(饱和状态下)
真密度:单位固体体积岩石的质量。
容重:单位体积岩石的重量。
岩石的比重:干燥岩石的重量和4℃时同体积纯水重量的比值。
岩石的孔隙率:岩石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岩石的水理性:岩石与水相互作用时所表现的性质,包括岩石的吸水性,透水性,软化性,抗冻性。
岩石的天然含水率:天然状态下岩石中水的质量与岩石的烘干质量的比值
岩石的吸水性:岩石在一定条件下吸收水分的性能。
岩石吸水率:岩石在常温常压下吸入水的质量与其烘干质量的比值。
饱水率:岩石在强制状态下,岩石吸入水的质量与其烘干质量的比值。
饱水系数:岩石吸水率与饱水率的比值。
岩石的耐水性:岩石在吸水后体积膨胀、松动或崩解的性质。
岩石的透水性:岩石能被水透过的性能。
岩石的软化性:岩石浸水后强度降低的性能。
软化系数:岩样饱水状态的抗压强度与干燥状态抗压强度的比值。
岩石的抗冻性:岩石抵抗冻融破坏的性能。
岩石的强度:岩石在各种荷载作用下达到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岩石强度指标值的影响因素:1试件尺寸 2试件形状 3试件三维尺寸比例 4加载速率 5湿度
单轴抗压强度的破坏形式:1、X状共轭斜面剪切破坏 2、单斜面剪切破坏 3、拉伸破坏。
点荷载强度试验的优点:点荷载试验装置能被便携到岩土工程现场去做试验,对试件要求不严格,不需要像做抗压强度试验那样精心准备试件。
岩石强度的大小关系:三轴抗压>双向抗压>单向抗压>抗剪>抗拉
岩石的变形有弹性变形、塑性变形、黏性变形。
弹性:岩石在受外力的瞬间即产生变形,而去除外力后又能立即恢复其原有形状和尺寸的性质。
塑性:岩石受力后变形,在外力去除后变形不能完全恢复的性质。
黏性:流体内部阻止其相对流动的一种特性。
全应力-应变曲线的五个阶段:1、孔隙压密阶段 2、弹性变形阶段
3、塑性强化阶段 4、残余承载阶段 5、力的摩擦阶段。
全应力-应变曲线的工程意义:1、预测岩爆 2、预测蠕变破坏 3、预测循环加载条件下岩石的破坏。
泊松比:岩石的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值。
岩石的扩容:岩石在荷载作用下,在其破坏之前产生的一种明显的非弹性体积变形。
岩石的流变性质:指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性质。
岩石的流变包括蠕动、松弛、弹性后效。
长期强度:指一种岩石发生稳定蠕变和非稳定蠕变的临界应力。
蠕变过程的四个阶段:1、瞬时弹性变形阶段 2、过渡蠕变阶段 3、等速蠕变阶段 4、加速蠕变阶段。
岩石的各向异性:岩石的全部或部分物理、力学性质随方向不同而表现出差异的现象。
横观各向同性体:在岩石某一平面内的各方向弹性性质相同,这个面称为各向同性面,而垂直此面的力学性质是不同的,具有这种性质的物体称为横观各向同性体。
论述: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答:1、矿物成分:矿物硬度越大,岩石的弹性越明显,强度越高。含有不稳定矿物的岩石,其力学性质随时间的变化不稳定。含黏土矿物的岩石,遇水时发生膨胀和软化,强度降低很大。2、岩石的结构构造:岩石的结构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结构的差异上。例如:粒状结构中,等粒结构比非等粒结构强度高;在等粒结构中,细粒结构比粗粒结构强度高。岩石的构造不同所表现的性质也一般不同,如块状构造的岩石多具有各向同性特征,而层状构造岩石具有各向异性特征。3、水:水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即联结作用、润滑作用、水楔作用、空隙压力作用、溶蚀或潜蚀作用。4、温度: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增高,岩石的延性加大,屈服点降低,强度也降低。5、加载速度:做单轴压缩试验时施加荷载的速度对岩石的变形性质和强度指标有明显影响。加载速度愈大,测得的弹性模量愈大,获得的强度指标值越高。6、受力状态:岩石的脆性和塑
性并非岩石固有性质,它与其受力状态有关,随着受力状态的改变,其脆性和塑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7、风化:新鲜岩石的力学性质和风化岩石的力学性质有着较大的区别,特别是当风化程度很深时,岩石的力学性质会明显降低。
简述莫尔强度理论的基本思想、优缺点、适用条件?答:莫尔强度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认为只有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对材料破坏有影响。优点:该理论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岩石的强度特征,它既适用于塑性岩石也适用于脆性岩石的剪切破坏。同时也反映了岩石抗拉强度远小于抗压强度这一特性,并能解释岩石在三向等拉时会破坏,而在三向等压时不会破坏的特点。缺点:忽略了中间主应力的影响。适用条件:只适用于剪破坏,不适用于膨胀或蠕变破坏。
结构面:岩体中存在的不同性质、不同成因的地质界面。
结构体:被结构面切割而成的岩石块体。
结构面的状态:产状、形态、延展性、密集程度、充填物。
岩体裂隙度(线密度):沿着某条取样线方向单位长度上节理的数量。
岩体切割度(面密度):岩体被节理割裂分离的程度。
岩体强度:指岩体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准岩体强度:利用室内测定的岩石强度间接确定岩体强度。
完整性系数(龟裂系数):岩体中弹性波传播速度与岩石中弹性波传播速度的比值的平方。
岩体质量评价的考虑因素:岩石质量、岩石的完整性、岩体结构面风化程度、地下水的影响、地应力的影响
岩石质量指标RQD:长度在10cm(含10cm)以上的岩芯累计长度占总长度的百分比。
岩体地质力学(CSIR)分类法考虑的是岩体的哪些因素?答:完整岩石强度、岩芯质量指标、节理间距、节理条件、地下水条件、节理走向和倾向
巴顿岩体质量(Q)分类法考虑的是岩体的哪些因素?答:节理发育组数、节理粗糙度、节理含水状况、节理面蚀变、岩体应力状态及应力折减因子。
BQ分类法考虑的是岩体的哪些因素?答: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软弱结构面产状、地下水影响、天然应力影响。
岩体质量分类的意义:为了在工程设计与施工中能区分出岩体质量的好坏和表现在稳定性上的差别,需要对岩体做出合理的分类,作为选择工程结构参数、科学管理生产以及评价经济效益的依据之一。
原岩:未受工程扰动影响而又处于自然平衡状态的岩体。
原岩应力(地应力、初始应力):作用于原岩体中的天然应力。
次生应力:人类在岩体中进行工程活动,扰动了原岩的自然平衡状态,使一定范围内的原岩应力重新分布,变化后的应力被称为次生应力。
自重应力(重力应力):指地壳上部各种岩体由于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应力,它是由岩体自重引起的。
重力应力场:由地心引力引起的应力场。
原岩自重应力场的分布特点:1、水平应力小于垂直应力 2、水平应力和垂直应力均为压应力 3、垂直应力只与岩体密度和深度有关,而水平应力还同时与岩体弹性常数E、u有关 4、结构面影响岩体自重应力分布。
构造应力:指由构造作用产生的应力
构造应力场:指构造应力在空间的分布状态。
原岩的构造应力场分布特点:1、应力有压应力,也可能有拉应力
2、以水平应力为主时,一般水平应力大于水垂直应力 3、分布很不均匀,通常以地壳浅部为主 4、褶皱、断层和节理等各种构造行迹是相伴而生,共同形成一个构造体系。
地应力分布的一般规律:1、地应力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的非稳定应力场,它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2、实测垂直应力基本等于上覆岩层的重量。3、水平应力普遍大于垂直应力。4、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随深度呈线性增长关系。5、平均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的比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6、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之值一般相差较大,显示出很强的方向性。
影响原岩应力分布的因素:1、地形对原始地应力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2、岩体结构可能引起应力集中、削弱或改变应力方向。3、岩体力学性质影响地应力累积。4、古岩体应力比现有地层厚度所引起的重力应力要大。
凯瑟效应:多晶金属的应力从其历史最高水平释放后,再重新加载,当应力未达到先前最大应力值时,很少有声发射产生,而当应力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后,则大量产生声发射,这一现象叫做凯瑟效应。
应力解除法的基本原理:岩体在应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需测定岩体中某点的应力时,可将该点一定范围内的岩体与基岩分离,使该点岩体上所受应力解除。这时由应力产生的变形即相应恢复。通过一定的量测元件和仪器量测出应力解除后的变形值,既可由确定的应力与应变关系求得相应应力值。
地下硐室:是指在地下岩土中人工开挖或天然存在的作为各种用途的构筑物。
围岩:受开挖影响而发生应力状态改变的周围岩体。
应力重分布:从原始地应力场变化至新的平衡应力场的过程。
次生应力:经应力重分布形成的新的平衡应力。
塑性条件:岩体中应力满足此条件时,岩体便呈现塑性状态。
根据围岩应力分布状态,可将巷道周围岩体分为4个区域:应力松弛区、塑性强化区、弹性变形区、原岩状态区。
围岩压力:地下垌室围岩在二次应力作用下产生过量的塑性变形或松动破坏,进而引起施加于支护结构上的压力。
围岩压力的分类:1、散体地压:指由于开挖,在一定范围内,滑移或塌落的岩体以重力形式直接作用在支架上的压力。2、变形地压:指大范围岩体位移受到支护结构的抑制而产生的地压。3、冲击地压:围岩应力超过其弹性极限,岩体内聚集的弹性变形能突然猛烈地释放。4、膨胀地压:指由于膨胀而产生的地压。
地质软岩:单轴抗压强度小于25MPa的松散、破碎、软弱及风化膨胀性岩体的总称。
工程软岩:指在工程力作用下能产生显著塑性变形的工程岩体。
岩体地下工程维护的基本原则:1、合理利用和充分发挥岩体强度。
2、改善围岩的应力条件。3、合理支护。4、强调监测和信息反馈。
锚喷支护:锚杆与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的简称。
锚喷支护的优点:是软弱破碎岩体的一种最有效支护形式,具有主动加固围岩、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支承能力、良好的抗震性能等优点。
锚杆支护的特点:通过置入岩体内部的锚杆,提高围岩的支承能力,锚杆支护迅速及时,而且在一般情况下支护效果良好,用料节省。
锚杆支护的理论主要有:悬吊理论、组合梁理论、组合拱理论、最大应力理论、围岩强度理论。
论述:分析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答:1、岩体结构面:岩体结构面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决定性因素,它直接制约着边坡岩体变形、破坏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边坡破坏、失稳往往是沿岩体结构面直发生。边坡岩体的破坏主要受岩体中结构面的控制。2、岩性:岩性是决定岩体强度和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对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起主要作用,通常,坚硬致密的岩石抗
水、抗风化能力强、强度高,不易发生滑坡,只有当坡角过大和边坡高度过高时才产生滑坡,片理、层理发育的岩石边坡稳定性相对较差。3:水及其渗透性: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压作用和软化作用两个方面。静水压力产生浮力,使岩、土的有效重量减轻,削弱了岩、土体抵抗破坏的能力。动水压力或超镜水压力产生渗透力,直接引起渗透变形或渗透破坏。软化作用则表现在溶蚀、冲刷软化岩体或结构面充填物中的黏土质成分,从而引起岩体内聚力和内摩擦角的显著降低。4:边坡的几何形状:凸边坡较凹边坡的稳定性低。当边坡向采场凸出时,岩体侧向受拉应力,由于岩体抗拉能力很低,此时边坡稳定性差。当边坡向采场凹进时,边坡岩体侧向受压,边坡比较稳定。5、爆破、地震:露天爆破产生的地震波,给潜在破坏面施以额外的动应力,可使岩石原生结构面和构造结构面张开,并产生爆破裂纹等次生结构面,甚至使岩石破碎,促使边坡破坏。6、人为因素:由于对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认识不足在生产中往往人为的促使边坡破坏,如在边坡堆上堆积废石和设备以及建筑房屋、水库等建筑物,加大了边坡的承重,增加了岩体的下滑力。7、风化作用8、工程布置9、露天矿开采深度和服务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