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组 教材分析

第五组

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 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展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来使人历历在目。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对话和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三篇文章之后,教材安排了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四篇课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的极好范本。“口语交际·习作”中明晃晃”等词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鲁迅,感受鲁迅,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4、感悟鲁迅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具:课件,鲁迅的相关资料说明。

教学课时:

17、少年闰土 2课时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课时

19、一面 1课时

20有的人 1课时

口语交际 习作五 3课时

回顾拓展五 1课时

17 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

1、有速度地默读课文。

2、概括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3、根据画面展开联想。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

教学难点: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课前了解旧社会封建家庭的生活方式,了解文中提到的动物; 多媒体图片; 网络教室。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思路。

3、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

1、介绍朋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叫闰土。板书:闰土(出示课文插图)

2、打招呼:与朋友初次见面,谁能与闰土打个招呼? 指名说(过渡:看来同学们都会打招呼,想不想赶快了解我们的这位朋友?)

3、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也像你们一样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画面。静静地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 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少年闰土。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 你想认识这位少年吗? 细细地读读课文。

(二) 学生反馈交流。(板书学生对闰土和“我”的认识。)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 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 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做好记号。先由四人小组长组织,进行组内交流,再把你们解决不了的写在黑板上,看看大家是否能够相互解决一部分。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四、学习闰土的外貌

由学生问题进入第一自然段教学。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看出闰土是一个纯朴、活泼的孩子)

3、老师给大家捎来一顶绍兴的小毡帽,我们找个小朋友戴一戴。仔细观察,戴上毡帽的小朋友像闰土吗?

区分紫色──又白又嫩,体会闰土的健康。

4、抓住重点词,亲切地朗读这句话。

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形象非常可爱,可惜课文中没有写到“我”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再读读课文,你们能不能根据闰土的形象特点来想象一下“我”会有怎样的形象? 注意:要有想象力,但要有根据,合乎逻辑。

5、学习作者对闰土外貌的描写,将大家对“我”的设想用几句话写一写。

6、 反馈交流,师生评价。

7、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样想的缘由,我们到下节课可以继续研究。

五、教学第一段画面:

正是这不同于我的外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让我最记忆犹新的则是看瓜刺猹的闰土。

(一) 轻轻地读读这段话,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二) 反馈交流,体味提升。

1、第一句教学:

(1)指名读第一句。同桌互读,并且把认为读得好的同桌推荐给大家。再请这些同学齐读。学生评价。学习读。

(2)教师点播:在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我在哪里? 试想,每每回忆起这幅画面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3)深情地读读这段话,把这幅画面,把这个小英雄深深刻在脑中。

2、第二句教学:

(1)刺猹──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 (2)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3)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 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其间„„”

3、指导背诵本段。

(三)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复习旧课,直入主题

1、谈话: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少年闰土》。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

2、出示刺猹的图片。

①师引述: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在做什么呢? 谁能把这幅画的内容续下去?

②请全班的同学看图,背诵第一自然段。

③小结:看来同学们对上一节课的内容掌握得不错。

这幅画可以看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呢?(机智勇敢)

3、过渡:闰土还不只机智勇敢,他还有很多特点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品读体会

1、课文讲了闰土几件事? 你对哪一件事情最感兴趣? 捕鸟、拾贝、刺猹、观鱼

2、 在这四件事中,我们还能了解到闰土的什么特点呢? 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学习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自由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外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把你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

(1)闰土是个捕鸟高手。 (2)闰土很勇敢。

(3)简略学习“捡贝壳”、“看跳鱼儿”部分:体会闰土的自由自在

3、小结:综合闰土给“我”讲的这四件事,我们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重点理解:

“啊! 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 “他们”指谁? “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指什么? 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4、小结:由于环境的不同,闰土和文中的“我”对生活有不同的理解。

5、争辩研读,深入理解课文

作者鲁迅是如此的向往闰土的生活,那闰土和作者相比,谁的生活有意思呢? 同学们! 如果要你选择,你是向往闰土的生活还是课文中“我”的生活?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也可以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以及鲁迅的作品来谈。

6、展开想象,训练口语。

A 、过渡: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我”与他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必须回家了。当时会发生怎样感人的情景呢?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象一下“我”和闰土分别时会说些什么?

B 、谁能结合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再说一说。

C 、课文是怎样写的呢?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D 、课文最后说他们从此没有再见面,其实三十年后,他们俩又见面了,不过三十年后的闰土改变太大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改变的呢? 有兴趣知道的同学,请去找鲁迅的小说——《故乡》来读读吧!

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2、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4、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5、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教具: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学习给文章加小标题。

3、学习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闰土吗? 说说闰土给你留下的印象。

闰土这个朋友是谁介绍给我们的? 他在介绍闰土时用了哪些方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从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中,感受他崇高的精神。

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目标。出示小黑板(熟读课文,采取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概括各段段意,练习给各段加上小标题,初步理解课语文内容。)(明确目标)

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字典弄清楚。

2、再浏览一遍,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可分为几段? 你怎么知道的?

3、同桌讨论。总结归纳段意(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第二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第三段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第四段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

和帮助黄包车工人。第五段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4、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给每个段加个小标题吗? 教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

5、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段落放声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想想如何加小标题。

6、生分小组讨论研究。

7、教师小结。(板书:谈《水浒传》; 谈碰壁; 救助车夫、女佣回忆)

三、再次默读课文,想想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人物的品质。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出示中心句,齐读两遍。

二、学习二、四、五段(重点、难点的学习)

1、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提出自学要求:找到相关的句子勾出来,自由读,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想想理由,并在旁边用铅笔批注出来。

2、小组交流。 预设:

(一) 谈《水浒传》部分(学生勾到了这段相关的句子,如: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 还是我的记性好。” 那天临走,伯父送我两本书„„)

师: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子女。) 指名读有关语句。

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师:我之所以会“张冠李戴”,将一个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个人身上,是因为我────生:“囫囵吞枣”。如果是其他的长辈见“我”这样读书会怎样说? 而伯父却────生:摸着胡子„„(带着感情读)

师:你能听懂伯父的话吗? 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婉转的批评“我”读书太马虎) 因此,听了这句话,“我”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指名再读这件事,仔细体会鲁迅先生关心子女,善于启发教育孩子,连批评孩子时都替孩子想得多。

师:伯父不仅仅是宛转地批评了我,而且还送给了我两本书──《表》和《小约翰》,伯父这么一个大文学家,居然还仍抽出时间翻译儿童读物给孩子们看,这不也表明他为孩子们想得多吗?

(二)谈“碰壁”

1、你听说过或遇到过鼻子被墙壁碰扁的事情吗?

2、谁收集到了关于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资料,给大家交流交流。(如果学生没收集到教师就做介绍)

3、师:那么, 伯父说的“四周围黑洞洞的, 还不容易碰壁吗? ”究竟含着什么意思呢? 我们来看屏幕上鲁迅先生的一段话──—

中国各处是壁, 然而无形, 像“鬼打墙”一般, 使你随时能“碰”。

4、联系鲁迅那个时代的情况, 读读这段话, 想一想、议—议:“四周围黑洞洞的”指什么? “碰壁”又指什么?(生思考、讨论)

5、师:同学们想一想, 谈“碰壁”与表现伯父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也有联系吗?

6、师:生活在旧中国最黑暗时代的鲁迅先生正因为为劳苦大众想得多, 所以他才会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横眉冷对千夫指, 不怕“碰壁”, 英勇抗争, 让我们一道来背一背(手指屏幕) 今天学到的这两句诗── (师生齐背)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三) 学习“救助车夫”这件事。

(出示投影片)(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师:请大家看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图上的内容。

师:谁能说说你课外收集到的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鲁迅先生是什么身份? 想想资料上的内容,再看看图中的鲁迅先生,你有什么感受?

师:是啊,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为别人想得多啊! 伯父在救护资助车夫以后并没有轻松,反而变得那么严肃,他在想些什么呢?(鲁迅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四) 学习“关心女佣”这件事。

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穷苦人) 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一是鲁迅病的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 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 从阿三的话中我们分明触摸到了先生那颗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心啊!)

三、学了这三个故事,鲁迅先生的形象一定深深扎根在了你的心里。让我们再品味这句话──他为自己„„

三、课堂总结

四、布置作业

19 一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怀。

教学难点:体会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品质。

教具:鲁迅的照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习《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以至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板书课题:一面)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先写“我”与鲁迅一面之交的背景。

再写内山的热情接待和“我”买书缺钱造成的窘况。

重点写“我”与鲁迅的会面。

第二部分:写一面之交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

跳读课文,勾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认真读一读,看能收获到什么。 3、学生读书,划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读,体会。

三、指导学生朗读三处外貌描写。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

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3、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 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 牙黄羽纱的长衫; 隶体“一”字似的胡须; 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4、这三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出示鲁迅的照片,自己观察,对照课文的描写,对作者的描写作出评论。

5、引导思考:文中这三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6、在写人物方面,你收获到了什么?

四、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默读讨论:

“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的、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起头? (2)真情朗读。(范读──个人读──集体读)

五、真情朗读,升华感情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探讨:题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为“作者与鲁迅的一面之缘”,你还有其他有新意的不同理解吗?(还可以理解为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一个侧面,即“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20 有的人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课前准备:鲁迅的诗《自嘲》。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习鲁迅伟大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导入:人都有生死。对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 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在死的问题上,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哪个同学能举出这两方面的例子?

学生举例,教师评析、小结。

2、根据本课内容,介绍鲁迅的《自嘲》和散文诗集《野草》。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 3、听录音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二、学生自读诗歌。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分清诗歌的结构层次。(诗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 第二、三、四节写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 第五、六、七节分别与上面三节对应,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结局)

三、小组合作,阅读研讨

1、找出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每节诗的后两行)

2、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感情。 指名朗读诗

歌,读出各节的真情实感。(对学生把握不准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或者变化语气、语调使学生真正把握住诗歌的内在感情)

四、学习写作方法

对比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对比,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这首诗每一小节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细读诗歌,体会诗歌对比的写法。

五、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学习了这首诗歌,你或许会思考人活着怎样才有意义?你或许有许多话想对鲁迅说,把你们想说的写一写。

2、阅读《某人》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

口语交际·习作五

教学目标

1、交流回顾与某人初次相见时的情景,也可交流与其相处后发生的事以及印象的变化。

2、完成习作: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的特点,也可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的续写。

教学重点:

1、讲述给你留下印象深刻人物。

2、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的特点,也可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的续写。

教学难点: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的续写。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通过口语交际,增强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的

1、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新面孔,结识新朋友,并在后来的相处中不断加深了解。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记忆的长河里搜索一下这些人留在我们心里的印象。

2、板书课题:留在心里的印象。

二、联系实际,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

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

你们初次相见时是怎样一番情景? 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第一印象?

2、指名回答:

后来你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 你对他(或她) 的印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上述两组问题。学生按兴趣自由选择学习伙伴。

3、提出合作学习要求:叙述时态度要大方,语句要通顺,把事情说具体。听的同学要专心倾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小组成员逐一说完后,选出本小组说得的的人。

4、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行进巡视,相机指导。

三、汇报交流,集体评议

小组推选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师生集体评议。 全课总结。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的特点,也可根据所给

材料进行合理的续写。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欣赏、评价着,突然,我的好朋友陈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了。我忍不住和他吵了起来,争执中,陈明又把它踩坏了,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

同学们,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结果又会怎样?

二、各抒己见,发散思维

1、小组讨论,设想各种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组长将意见汇总。

2、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3、集体评议:想一想,刚才同学们所设想的哪一种事情经过和结果更积极,更能激发人向上?

小结:虽然事情的结果可能会出人意料,也可能在情理之中,但你的续写应该让人感到更积极向上,而不是消极低落。

三、回顾课文,自然衔接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所写的回忆文章《少年闰土》,课文通过哪几件事揭示了闰土的形象?

2、在你和小伙伴之间一定也发生过令人难忘的事,请用一句话来概括。

四、出示选题,选择习作 课件出示:

习作一:《少年闰土》写了有关闰土的几件事情,使闰土的形象跃然纸上。你也可以用一两件事来介绍自己的小伙伴,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

习作二:我和陈明是好朋友。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陈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了。争执中,陈明又把它踩坏了,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

以上这段话很简略地讲了“我”和好朋友之间的一件事情,没有详细地讲述事情后来怎样了,结果又是怎样的。请你根据自己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具体。

从以上内容中选择一个,完成习作。 学生习作,教师指导

五、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习作,教师指导。

2、组内互读,互改。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教学目标:明确讲评要求,分组合作完成讲评。

一、明确要求

课件出示作文批改要求和重点:

内容叙述得是否具体; 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流畅; 书写是否工整美观; 结构是否比较严谨; 是否有创意; 是否切题。

二、范文引路

课件出示一篇中等水平的学生习作。

学生快速朗读。

合作学习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评价、讨论。

小组派代表予以点评,宣布本组成员所给分数及理由。 三、合作批改

同桌交换阅读对方作文。用修改符号批改,按项目评分。

四、汇报交流

指名读自己或他人所写的优美语句。

课件出示几名程度不同的学生的作文,同桌读眉批、总批,汇报批改意见。 作者谈收获。

五、课堂总结

回顾·拓展五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交流对鲁迅的认识。

2、交流体会本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体会这类句子的方法。

3、积累鲁迅的名言。

4、通过阅读“鲁迅巧对先生”的故事,感受鲁迅的敏捷才思。 教学重点:积累鲁迅的名言。

教学难点:体会本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谈谈心目中的鲁迅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被鲁迅先生的才学和人格魅力所折服,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自己心目中的鲁迅。

(2)提出要求:可以就课文来谈,可以结合课外学习的收获来谈; 可以讲同鲁迅有关的人和事,也可以说说读鲁迅作品的体会。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4)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5)教师小结。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认识了鲁迅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希望同学们能从他的身上汲取力量,超越自我。

2、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 1)学生读教材中的内容,谈理解。

师:含义深刻的句子表面是一层意思,却暗含着更深的意义。那么本组课文中有哪些类似的句子,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去理解这些句子的?

(2)学生找句子,交流体会方法。

(3)教师归纳总结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方法:

联系上下文; 联系生活实际; 结合时代背景; 展开丰富联想。„„ 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继续运用我们总结的这些体会句子的方法去学习课文,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日积月累

过渡:鲁迅先生的文章无疑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笔财富,这节

课我们一起细细品读鲁迅先生文章中的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

1、学生自读。指名读。

2、理解重点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课外再搜集一些鲁迅先生的名言。

三、 趣味语文

1、过渡:鲁迅先生的童年发生过许多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一个鲁迅巧对先生的故事。

2、学生自读。指名读。

周樟寿的对子妙在哪里? 他为什么对得好?

文人巧对对联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搜集此类故事,与同学们交流。

第五组

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 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展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来使人历历在目。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对话和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三篇文章之后,教材安排了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四篇课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的极好范本。“口语交际·习作”中明晃晃”等词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鲁迅,感受鲁迅,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4、感悟鲁迅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具:课件,鲁迅的相关资料说明。

教学课时:

17、少年闰土 2课时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课时

19、一面 1课时

20有的人 1课时

口语交际 习作五 3课时

回顾拓展五 1课时

17 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

1、有速度地默读课文。

2、概括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3、根据画面展开联想。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

教学难点: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课前了解旧社会封建家庭的生活方式,了解文中提到的动物; 多媒体图片; 网络教室。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思路。

3、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

1、介绍朋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叫闰土。板书:闰土(出示课文插图)

2、打招呼:与朋友初次见面,谁能与闰土打个招呼? 指名说(过渡:看来同学们都会打招呼,想不想赶快了解我们的这位朋友?)

3、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也像你们一样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画面。静静地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 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少年闰土。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 你想认识这位少年吗? 细细地读读课文。

(二) 学生反馈交流。(板书学生对闰土和“我”的认识。)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 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 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做好记号。先由四人小组长组织,进行组内交流,再把你们解决不了的写在黑板上,看看大家是否能够相互解决一部分。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四、学习闰土的外貌

由学生问题进入第一自然段教学。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看出闰土是一个纯朴、活泼的孩子)

3、老师给大家捎来一顶绍兴的小毡帽,我们找个小朋友戴一戴。仔细观察,戴上毡帽的小朋友像闰土吗?

区分紫色──又白又嫩,体会闰土的健康。

4、抓住重点词,亲切地朗读这句话。

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形象非常可爱,可惜课文中没有写到“我”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再读读课文,你们能不能根据闰土的形象特点来想象一下“我”会有怎样的形象? 注意:要有想象力,但要有根据,合乎逻辑。

5、学习作者对闰土外貌的描写,将大家对“我”的设想用几句话写一写。

6、 反馈交流,师生评价。

7、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样想的缘由,我们到下节课可以继续研究。

五、教学第一段画面:

正是这不同于我的外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让我最记忆犹新的则是看瓜刺猹的闰土。

(一) 轻轻地读读这段话,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二) 反馈交流,体味提升。

1、第一句教学:

(1)指名读第一句。同桌互读,并且把认为读得好的同桌推荐给大家。再请这些同学齐读。学生评价。学习读。

(2)教师点播:在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我在哪里? 试想,每每回忆起这幅画面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3)深情地读读这段话,把这幅画面,把这个小英雄深深刻在脑中。

2、第二句教学:

(1)刺猹──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 (2)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3)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 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其间„„”

3、指导背诵本段。

(三)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复习旧课,直入主题

1、谈话: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少年闰土》。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

2、出示刺猹的图片。

①师引述: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在做什么呢? 谁能把这幅画的内容续下去?

②请全班的同学看图,背诵第一自然段。

③小结:看来同学们对上一节课的内容掌握得不错。

这幅画可以看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呢?(机智勇敢)

3、过渡:闰土还不只机智勇敢,他还有很多特点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品读体会

1、课文讲了闰土几件事? 你对哪一件事情最感兴趣? 捕鸟、拾贝、刺猹、观鱼

2、 在这四件事中,我们还能了解到闰土的什么特点呢? 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学习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自由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外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把你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

(1)闰土是个捕鸟高手。 (2)闰土很勇敢。

(3)简略学习“捡贝壳”、“看跳鱼儿”部分:体会闰土的自由自在

3、小结:综合闰土给“我”讲的这四件事,我们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重点理解:

“啊! 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 “他们”指谁? “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指什么? 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4、小结:由于环境的不同,闰土和文中的“我”对生活有不同的理解。

5、争辩研读,深入理解课文

作者鲁迅是如此的向往闰土的生活,那闰土和作者相比,谁的生活有意思呢? 同学们! 如果要你选择,你是向往闰土的生活还是课文中“我”的生活?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也可以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以及鲁迅的作品来谈。

6、展开想象,训练口语。

A 、过渡: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我”与他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必须回家了。当时会发生怎样感人的情景呢?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象一下“我”和闰土分别时会说些什么?

B 、谁能结合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再说一说。

C 、课文是怎样写的呢?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D 、课文最后说他们从此没有再见面,其实三十年后,他们俩又见面了,不过三十年后的闰土改变太大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改变的呢? 有兴趣知道的同学,请去找鲁迅的小说——《故乡》来读读吧!

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2、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4、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5、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教具: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学习给文章加小标题。

3、学习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闰土吗? 说说闰土给你留下的印象。

闰土这个朋友是谁介绍给我们的? 他在介绍闰土时用了哪些方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从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中,感受他崇高的精神。

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目标。出示小黑板(熟读课文,采取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概括各段段意,练习给各段加上小标题,初步理解课语文内容。)(明确目标)

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字典弄清楚。

2、再浏览一遍,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可分为几段? 你怎么知道的?

3、同桌讨论。总结归纳段意(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第二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第三段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第四段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

和帮助黄包车工人。第五段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4、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给每个段加个小标题吗? 教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

5、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段落放声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想想如何加小标题。

6、生分小组讨论研究。

7、教师小结。(板书:谈《水浒传》; 谈碰壁; 救助车夫、女佣回忆)

三、再次默读课文,想想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人物的品质。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出示中心句,齐读两遍。

二、学习二、四、五段(重点、难点的学习)

1、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提出自学要求:找到相关的句子勾出来,自由读,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想想理由,并在旁边用铅笔批注出来。

2、小组交流。 预设:

(一) 谈《水浒传》部分(学生勾到了这段相关的句子,如: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 还是我的记性好。” 那天临走,伯父送我两本书„„)

师: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子女。) 指名读有关语句。

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师:我之所以会“张冠李戴”,将一个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个人身上,是因为我────生:“囫囵吞枣”。如果是其他的长辈见“我”这样读书会怎样说? 而伯父却────生:摸着胡子„„(带着感情读)

师:你能听懂伯父的话吗? 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婉转的批评“我”读书太马虎) 因此,听了这句话,“我”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指名再读这件事,仔细体会鲁迅先生关心子女,善于启发教育孩子,连批评孩子时都替孩子想得多。

师:伯父不仅仅是宛转地批评了我,而且还送给了我两本书──《表》和《小约翰》,伯父这么一个大文学家,居然还仍抽出时间翻译儿童读物给孩子们看,这不也表明他为孩子们想得多吗?

(二)谈“碰壁”

1、你听说过或遇到过鼻子被墙壁碰扁的事情吗?

2、谁收集到了关于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资料,给大家交流交流。(如果学生没收集到教师就做介绍)

3、师:那么, 伯父说的“四周围黑洞洞的, 还不容易碰壁吗? ”究竟含着什么意思呢? 我们来看屏幕上鲁迅先生的一段话──—

中国各处是壁, 然而无形, 像“鬼打墙”一般, 使你随时能“碰”。

4、联系鲁迅那个时代的情况, 读读这段话, 想一想、议—议:“四周围黑洞洞的”指什么? “碰壁”又指什么?(生思考、讨论)

5、师:同学们想一想, 谈“碰壁”与表现伯父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也有联系吗?

6、师:生活在旧中国最黑暗时代的鲁迅先生正因为为劳苦大众想得多, 所以他才会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横眉冷对千夫指, 不怕“碰壁”, 英勇抗争, 让我们一道来背一背(手指屏幕) 今天学到的这两句诗── (师生齐背)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三) 学习“救助车夫”这件事。

(出示投影片)(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师:请大家看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图上的内容。

师:谁能说说你课外收集到的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鲁迅先生是什么身份? 想想资料上的内容,再看看图中的鲁迅先生,你有什么感受?

师:是啊,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为别人想得多啊! 伯父在救护资助车夫以后并没有轻松,反而变得那么严肃,他在想些什么呢?(鲁迅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四) 学习“关心女佣”这件事。

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穷苦人) 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一是鲁迅病的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 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 从阿三的话中我们分明触摸到了先生那颗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心啊!)

三、学了这三个故事,鲁迅先生的形象一定深深扎根在了你的心里。让我们再品味这句话──他为自己„„

三、课堂总结

四、布置作业

19 一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怀。

教学难点:体会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品质。

教具:鲁迅的照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习《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以至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板书课题:一面)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先写“我”与鲁迅一面之交的背景。

再写内山的热情接待和“我”买书缺钱造成的窘况。

重点写“我”与鲁迅的会面。

第二部分:写一面之交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

跳读课文,勾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认真读一读,看能收获到什么。 3、学生读书,划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读,体会。

三、指导学生朗读三处外貌描写。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

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3、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 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 牙黄羽纱的长衫; 隶体“一”字似的胡须; 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4、这三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出示鲁迅的照片,自己观察,对照课文的描写,对作者的描写作出评论。

5、引导思考:文中这三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6、在写人物方面,你收获到了什么?

四、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默读讨论:

“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的、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起头? (2)真情朗读。(范读──个人读──集体读)

五、真情朗读,升华感情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探讨:题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为“作者与鲁迅的一面之缘”,你还有其他有新意的不同理解吗?(还可以理解为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一个侧面,即“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20 有的人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课前准备:鲁迅的诗《自嘲》。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习鲁迅伟大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导入:人都有生死。对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 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在死的问题上,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哪个同学能举出这两方面的例子?

学生举例,教师评析、小结。

2、根据本课内容,介绍鲁迅的《自嘲》和散文诗集《野草》。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 3、听录音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二、学生自读诗歌。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分清诗歌的结构层次。(诗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 第二、三、四节写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 第五、六、七节分别与上面三节对应,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结局)

三、小组合作,阅读研讨

1、找出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每节诗的后两行)

2、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感情。 指名朗读诗

歌,读出各节的真情实感。(对学生把握不准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或者变化语气、语调使学生真正把握住诗歌的内在感情)

四、学习写作方法

对比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对比,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这首诗每一小节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细读诗歌,体会诗歌对比的写法。

五、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学习了这首诗歌,你或许会思考人活着怎样才有意义?你或许有许多话想对鲁迅说,把你们想说的写一写。

2、阅读《某人》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

口语交际·习作五

教学目标

1、交流回顾与某人初次相见时的情景,也可交流与其相处后发生的事以及印象的变化。

2、完成习作: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的特点,也可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的续写。

教学重点:

1、讲述给你留下印象深刻人物。

2、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的特点,也可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的续写。

教学难点: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的续写。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通过口语交际,增强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的

1、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新面孔,结识新朋友,并在后来的相处中不断加深了解。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记忆的长河里搜索一下这些人留在我们心里的印象。

2、板书课题:留在心里的印象。

二、联系实际,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

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

你们初次相见时是怎样一番情景? 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第一印象?

2、指名回答:

后来你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 你对他(或她) 的印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上述两组问题。学生按兴趣自由选择学习伙伴。

3、提出合作学习要求:叙述时态度要大方,语句要通顺,把事情说具体。听的同学要专心倾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小组成员逐一说完后,选出本小组说得的的人。

4、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行进巡视,相机指导。

三、汇报交流,集体评议

小组推选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师生集体评议。 全课总结。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的特点,也可根据所给

材料进行合理的续写。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欣赏、评价着,突然,我的好朋友陈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了。我忍不住和他吵了起来,争执中,陈明又把它踩坏了,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

同学们,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结果又会怎样?

二、各抒己见,发散思维

1、小组讨论,设想各种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组长将意见汇总。

2、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3、集体评议:想一想,刚才同学们所设想的哪一种事情经过和结果更积极,更能激发人向上?

小结:虽然事情的结果可能会出人意料,也可能在情理之中,但你的续写应该让人感到更积极向上,而不是消极低落。

三、回顾课文,自然衔接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所写的回忆文章《少年闰土》,课文通过哪几件事揭示了闰土的形象?

2、在你和小伙伴之间一定也发生过令人难忘的事,请用一句话来概括。

四、出示选题,选择习作 课件出示:

习作一:《少年闰土》写了有关闰土的几件事情,使闰土的形象跃然纸上。你也可以用一两件事来介绍自己的小伙伴,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

习作二:我和陈明是好朋友。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陈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了。争执中,陈明又把它踩坏了,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

以上这段话很简略地讲了“我”和好朋友之间的一件事情,没有详细地讲述事情后来怎样了,结果又是怎样的。请你根据自己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具体。

从以上内容中选择一个,完成习作。 学生习作,教师指导

五、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习作,教师指导。

2、组内互读,互改。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教学目标:明确讲评要求,分组合作完成讲评。

一、明确要求

课件出示作文批改要求和重点:

内容叙述得是否具体; 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流畅; 书写是否工整美观; 结构是否比较严谨; 是否有创意; 是否切题。

二、范文引路

课件出示一篇中等水平的学生习作。

学生快速朗读。

合作学习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评价、讨论。

小组派代表予以点评,宣布本组成员所给分数及理由。 三、合作批改

同桌交换阅读对方作文。用修改符号批改,按项目评分。

四、汇报交流

指名读自己或他人所写的优美语句。

课件出示几名程度不同的学生的作文,同桌读眉批、总批,汇报批改意见。 作者谈收获。

五、课堂总结

回顾·拓展五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交流对鲁迅的认识。

2、交流体会本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体会这类句子的方法。

3、积累鲁迅的名言。

4、通过阅读“鲁迅巧对先生”的故事,感受鲁迅的敏捷才思。 教学重点:积累鲁迅的名言。

教学难点:体会本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谈谈心目中的鲁迅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被鲁迅先生的才学和人格魅力所折服,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自己心目中的鲁迅。

(2)提出要求:可以就课文来谈,可以结合课外学习的收获来谈; 可以讲同鲁迅有关的人和事,也可以说说读鲁迅作品的体会。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4)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5)教师小结。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认识了鲁迅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希望同学们能从他的身上汲取力量,超越自我。

2、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 1)学生读教材中的内容,谈理解。

师:含义深刻的句子表面是一层意思,却暗含着更深的意义。那么本组课文中有哪些类似的句子,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去理解这些句子的?

(2)学生找句子,交流体会方法。

(3)教师归纳总结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方法:

联系上下文; 联系生活实际; 结合时代背景; 展开丰富联想。„„ 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继续运用我们总结的这些体会句子的方法去学习课文,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日积月累

过渡:鲁迅先生的文章无疑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笔财富,这节

课我们一起细细品读鲁迅先生文章中的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

1、学生自读。指名读。

2、理解重点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课外再搜集一些鲁迅先生的名言。

三、 趣味语文

1、过渡:鲁迅先生的童年发生过许多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一个鲁迅巧对先生的故事。

2、学生自读。指名读。

周樟寿的对子妙在哪里? 他为什么对得好?

文人巧对对联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搜集此类故事,与同学们交流。


相关内容

  •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复习方法指导
  •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复习方法指导 据统计,全国共有257所高校(包括科研机构)相关专业将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列为参考书目,共有243所高校(包括科研机构)相关专业将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列为参考书目.下面,跨考教育郑老师为大家详析 ...

  •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五册语文教学计划
  •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一班现有学生48名.男生16名,女人32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学生聪明活泼,但课堂上依然缺乏主动积极的提出问题.探寻问题,缺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认真思考问题,积极踊跃地表达自 ...

  • 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工作计划
  •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二.教材分析 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精选课文,减少课文类型,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工作计划.本册共有课文32篇,看图学文2篇,精读课文15篇 ...

  • 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
  •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二.教材分析 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精选课文,减少课文类型,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本册共有课文32篇,看图学文2篇,精读课文15篇,略读课文15篇。课文内容丰富,时代感强。在语言训 ...

  • 教师资格证说课考试流程
  • 注意事项 1. 考生必须凭<成都市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人员教育教学基本素质 和能力审查表>和有效身份证原件到指定考场参加说课考试. 2. 考生准备的提纲.教案.教材等允许带进考室作为参考. 3. 本次说课考试只安排一次,因故未参加考试者,视为自动放弃 考试. 4. 说课结束后5-7个工作日内 ...

  • 六上册教材分析
  •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介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

  •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计划
  •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计划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略 二.教材分析 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精选课文,减少课文类型,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本册共有课文32篇,看图学文2篇,精读课文15篇,略读课文15篇。课文 ...

  •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 ...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50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3人.班级学生两极分化明显,优秀的学生语文能力强:习作能力强,热爱阅读,书写也美观,如陈冶可.黄钿钿.吴若琪--但是学困生阵容不容忽视,一类是屡考屡不及格的,如金日成.黄苏淇.刘启静(刘启静与金日成 ...

  • 高二英语第五单元Music教材分析
  • 人教版高二第五单元 Music 阅读课"THE BAND THAT WASN"教材分析 ----------By Class 09 (2), G3 一.文章大意:how a band forms and be famous 二.细节信息: 1.Most musicians g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