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基础在于小学时的阅读
写作能力,本质上是一种书面语言的组织能力,跟口头语言的原理是差不多的。
我们知道,孩子说话会有沉默期,写作能力也有沉默期。 沉默期的孩子其实也在不停息的进行学习,但是这种学习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学习。
最近心理学界有个热门词汇“内隐学习”、“内隐记忆”,就是说的这种现象。
内隐学习对应的是外显学习,外显学习我们容易理解,就是师傅教徒弟,你一句我一句这样。或者给一道题目,想办法做出来。 内隐学习是无意识的学习,婴幼儿学语言是最典型的内隐学习。其实这种现象古人也意识到了。古人说“厚积薄发”,还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可以看做内隐学习的一种表达。 就写作能力而言,这种能力的形成也是很大程度来自内隐学习的。
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曾经就写作能力做过很严谨的调查,他发现,建立在大量的,有兴趣基础上的阅读(也包括听读),对于提升作文能力最有帮助。
首先要保证量,也就是厚积,没有一定量的积累,是没法薄发的。这个积累过程可能就是沉默期的由来。同时要有兴趣。兴趣不仅仅是好玩,有趣,更重要的是能保证这种阅读是可理解性输入。因为没有人能对自己不懂的东西感兴趣,特别感兴趣的东西肯定是自己的能力
能够很好驾驭的。用兴趣这个指标,可以保证孩子自主选择那些保证他能可理解性输入的内容。这比老师或者家长随便扔给他一本书要强得多。
为了保证可理解性输入的效果,克拉申又提出了窄读(narrow reading )的概念。就是阅读的题材要相对集中,比如围绕一个作家来读,围绕某个系列读,这样就不会遇到很多生词或者减少因不熟悉背景而造成的理解困难。
很多家长由于缺乏这些教育常识,往往发现孩子作文能力不佳就到社会上寻找作文辅导班来帮助。大多辅导班只追求短期效应,教给孩子一些糊弄老师的方法。
糊弄老师,实际上就是糊弄自己。
正确的做法是,孩子的作文写不好,不要着急。相信孩子仍处于沉默期。与此同时,让孩子加大阅读量,听读量(听读就是听广播,评书,故事,小说,广义上也包括看语言类的电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兴趣。
卡通片虽然也让孩子感兴趣。不过要看是不是有丰富语言与故事的。如果多是动作与打斗,对语言能力的提升意义不大。玩电子游戏,则更多是刺激孩子的原始能力脑区:如攻击与防御,对于孩子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提升不大。甚至有种说法,过于沉迷游戏会造成认知能力的下降(也就是智商降低)。
现在孩子写作文越来越早。应该说,多练笔不是什么坏事。起码可以巩固现有的成果,也可以帮助家长评价目前孩子所处的水平。但
是,不要以多写作来代替阅读。更不要因为孩子写作文不好而加大写作量,这样做是不会提升作文水平的,只能原地踏步。
写作练习要适度,输入量要加大。而且,孩子写作的每篇作文都要存档。让孩子形成作品意识,系统意识,创作意识。这种归档的方法,甚至打印成册的做法,能够帮孩子树立一种成就感。因为家长重视他的劳动成果。
在国外,写作文还承载着一些“学术”功能。比如实验报告,讨论提纲,调查报告,小论文等等。这个过程,其实是在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素材搜集能力。有时候,这个搜集材料的过程比作文的结果更加锻炼人。
我的沉默期比较久,一直到小学四年级开始才写了一些小日记。一共坚持了一周,水平还不如现在许多一年级的孩子。但是到了五年级,仅仅一年时间,水平就开始爆发。到了六年级得了市级作文竞赛的一等奖。
这个沉默期里,我一直没有停止过有兴趣的阅读。因为是自主阅读,我都是真读,真读就是读或者收听那些自己真正能懂的东西,而假读,有时候是糊弄老师和家长,装模作样的读。我看到一些家长时不时扔给孩子世界文学名著来读就觉得担心。
比如《好老师不如好妈妈》这本书中提到,不许孩子读缩微的世界名著,只能读那些原版名著。这种做法很可能是违背可理解性输入这个原则的。这种阅读往往是一种假读。世界文学名著,因为翻译的时候是用比较欧化的语言,阅读起来,语感上就很吃力。而且文学名
著可不是故事书,人物众多,含义深刻,看《战争与和平》这样的书,光人物关系就能把人搞晕。
所以,阅读要真读,要理解阅读的真谛,要理解阅读与写作能力的真正联系。要真正做到可理解性输入。
我大量的听各种广播节目。那个时候家里也没电视,广播是很好的伙伴。然后,阅读量很大。
少年百科丛书出一本我就买一本,中国历史故事,中国革命历史故事,自然地理入门,成语故事,来自西方的故事,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以及一些优秀作文选,对这类书爱不释手。后来对于历史故事饥渴到要拿来初中教材阅读。
每个人最终都能学会说话,大多数人都能学会游泳,骑自行车,作文能力实际上不是一种多么高深的能力。原则上,只要坚持可理解性输入,大部分人都能写好作文,有一个比较好的文笔。
至于中学时写的说服性文字,如议论文,则需要专门的思维训练,那就是另外一套学习方法了。但是无疑,小学时打下的文字基础,会对议论文的写作有很大帮助。
儿童时期的真读(有效阅读,可理解性阅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一时期可以为一生奠定基础。
我在高中时候学习历史,地理非常省力,因为小学时候的基础这个时候竟然还起作用。我小学时候奠定的写作基础,让我在高一,高二分别获得全市作文竞赛一、三等奖。这种成功让我萌发了成为一名作家的理想,并在此激励下,考入北大中文系。就我而言,一生的发
展路线图,在小学时便已经奠定了。
其实想一想也不奇怪,小学六年,中学六年,一样长的时间,可中学有那么多学科,那么多习题,往往疲于奔命,哪里还有什么时间让我们去凭着兴趣真读?
所以,小学时候这宝贵的阅读时光错过了,到了中学就比较难以弥补了。
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表(30本)(2011年版) 小学低段(1-2年级,10本)
一、文学
1.蝴蝶·豌豆花,金波/编,蔡皋等/画
2.稻草人,叶圣陶/著
3.没头脑和不高兴,任溶溶/著
4.小猪唏哩呼噜,孙幼军/著,裘兆明/图
5.猜猜我有多爱你,(爱尔兰)麦克布雷尼/著,(英国)婕朗/绘,梅子涵/译
6.不一样的卡梅拉(我想去看海),(法国)约里波瓦/著,(法国)艾利施/绘,郑迪蔚/译
二、科学
1.第一次发现(濒临危机的动物),法国伽利玛少儿出版社/编,(法国)雨果/绘,王文静/译
2.神奇校车(在人体中游览),(美国)乔安娜? 柯尔/著,(美国)布鲁斯? 迪根/绘
三、人文
1.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周兴嗣、王应麟、李毓秀/著,罗容海、郝光明、王军丽/译注
2.中国神话故事,聂作平/编著
小学中段(3-4年级,10本)
一、文学
1.千家诗,谢枋得、王相/编选,李乃龙/译注
2.三毛流浪记,张乐平/绘
3.宝葫芦的秘密,张天翼/著,丁午/图
4.安徒生童话,(丹麦)安徒生/著,叶君健/译
5.长袜子皮皮,(瑞典)林格伦/著,李之义/译
6.亲爱的汉修先生,(美国)贝芙莉? 克莱瑞/著,柯倩华/译
二、科学
1.奇妙的数王国,李毓佩/著
2.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 ,(日本)后藤道夫/著,施雯黛、王蕴洁/译
二、人文
1.林汉达历史故事集,林汉达/著
2.书的故事,(前苏联)伊林/著,胡愈之/译
小学高段(5-6年级,10本)
一、文学
1.西游记,吴承恩/著
2.城南旧事,林海音/著,关维兴/图
3.草房子,曹文轩/著
4.我的妈妈是精灵,陈丹燕/著
5.夏洛的网,(美国)E·B·怀特/著,任溶溶/译
二、科学
1.科学家故事100个,叶永烈/著
2.昆虫记,(法国)法布尔/著,陈筱卿/译
3.地心游记,(法国)凡尔纳/著,杨宪益、闻时清/译
三、人文
1.孔子的故事,李长之/著
2.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丰子恺/著。
“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推荐书目表(70种,新阅读研究所研制,2011年版)
这份由朱永新创办的公益研究机构“新阅读研究所”组织推荐的“中国
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中,包含30本基础阅读书目和70种推荐阅读书目,按小学低、中、高学段,分别精选出文学、科学、人文类各若干本。其中既有《蝴蝶·豌豆花》、《小猪唏哩呼噜》、《长袜子皮皮》、《千家诗》等一批文学名著上榜,也有《中国神话故事》、《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孔子的故事》、《昆虫记》、《神奇校车》等一批人文和科普图书被选入。
朱永新指出:有调查表明,59.2%的学生只用很少的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籍,
6.2%的学生阅读时间为零。一些父母,在面对书店里琳琅满目的图书时也为应该选择哪些图书给孩子读而倍感困惑。所以,为儿童青少年推荐基础书目,就显得特别迫切。
该项目主持人王林博士介绍,“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是项目组组织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儿童文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以及一批小学教师共同参与研究,参考了国内外近50个儿童文学奖项和100多种推荐书单,从数万种小学生能够阅读的各类图书中精选出了中国小学生的基础图书。
2011年初,项目组在北京、山东、河南等10所城市和农村学校的6000多名学生中进行了试读调查,并以回收的几千份学生、教师、家长的试读调查表作为确定书目的重要参考依据。这份书目今后还将持续进行修订,并开展一系列推广和培训活动。
一生的基础在于小学时的阅读
写作能力,本质上是一种书面语言的组织能力,跟口头语言的原理是差不多的。
我们知道,孩子说话会有沉默期,写作能力也有沉默期。 沉默期的孩子其实也在不停息的进行学习,但是这种学习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学习。
最近心理学界有个热门词汇“内隐学习”、“内隐记忆”,就是说的这种现象。
内隐学习对应的是外显学习,外显学习我们容易理解,就是师傅教徒弟,你一句我一句这样。或者给一道题目,想办法做出来。 内隐学习是无意识的学习,婴幼儿学语言是最典型的内隐学习。其实这种现象古人也意识到了。古人说“厚积薄发”,还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可以看做内隐学习的一种表达。 就写作能力而言,这种能力的形成也是很大程度来自内隐学习的。
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曾经就写作能力做过很严谨的调查,他发现,建立在大量的,有兴趣基础上的阅读(也包括听读),对于提升作文能力最有帮助。
首先要保证量,也就是厚积,没有一定量的积累,是没法薄发的。这个积累过程可能就是沉默期的由来。同时要有兴趣。兴趣不仅仅是好玩,有趣,更重要的是能保证这种阅读是可理解性输入。因为没有人能对自己不懂的东西感兴趣,特别感兴趣的东西肯定是自己的能力
能够很好驾驭的。用兴趣这个指标,可以保证孩子自主选择那些保证他能可理解性输入的内容。这比老师或者家长随便扔给他一本书要强得多。
为了保证可理解性输入的效果,克拉申又提出了窄读(narrow reading )的概念。就是阅读的题材要相对集中,比如围绕一个作家来读,围绕某个系列读,这样就不会遇到很多生词或者减少因不熟悉背景而造成的理解困难。
很多家长由于缺乏这些教育常识,往往发现孩子作文能力不佳就到社会上寻找作文辅导班来帮助。大多辅导班只追求短期效应,教给孩子一些糊弄老师的方法。
糊弄老师,实际上就是糊弄自己。
正确的做法是,孩子的作文写不好,不要着急。相信孩子仍处于沉默期。与此同时,让孩子加大阅读量,听读量(听读就是听广播,评书,故事,小说,广义上也包括看语言类的电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兴趣。
卡通片虽然也让孩子感兴趣。不过要看是不是有丰富语言与故事的。如果多是动作与打斗,对语言能力的提升意义不大。玩电子游戏,则更多是刺激孩子的原始能力脑区:如攻击与防御,对于孩子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提升不大。甚至有种说法,过于沉迷游戏会造成认知能力的下降(也就是智商降低)。
现在孩子写作文越来越早。应该说,多练笔不是什么坏事。起码可以巩固现有的成果,也可以帮助家长评价目前孩子所处的水平。但
是,不要以多写作来代替阅读。更不要因为孩子写作文不好而加大写作量,这样做是不会提升作文水平的,只能原地踏步。
写作练习要适度,输入量要加大。而且,孩子写作的每篇作文都要存档。让孩子形成作品意识,系统意识,创作意识。这种归档的方法,甚至打印成册的做法,能够帮孩子树立一种成就感。因为家长重视他的劳动成果。
在国外,写作文还承载着一些“学术”功能。比如实验报告,讨论提纲,调查报告,小论文等等。这个过程,其实是在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素材搜集能力。有时候,这个搜集材料的过程比作文的结果更加锻炼人。
我的沉默期比较久,一直到小学四年级开始才写了一些小日记。一共坚持了一周,水平还不如现在许多一年级的孩子。但是到了五年级,仅仅一年时间,水平就开始爆发。到了六年级得了市级作文竞赛的一等奖。
这个沉默期里,我一直没有停止过有兴趣的阅读。因为是自主阅读,我都是真读,真读就是读或者收听那些自己真正能懂的东西,而假读,有时候是糊弄老师和家长,装模作样的读。我看到一些家长时不时扔给孩子世界文学名著来读就觉得担心。
比如《好老师不如好妈妈》这本书中提到,不许孩子读缩微的世界名著,只能读那些原版名著。这种做法很可能是违背可理解性输入这个原则的。这种阅读往往是一种假读。世界文学名著,因为翻译的时候是用比较欧化的语言,阅读起来,语感上就很吃力。而且文学名
著可不是故事书,人物众多,含义深刻,看《战争与和平》这样的书,光人物关系就能把人搞晕。
所以,阅读要真读,要理解阅读的真谛,要理解阅读与写作能力的真正联系。要真正做到可理解性输入。
我大量的听各种广播节目。那个时候家里也没电视,广播是很好的伙伴。然后,阅读量很大。
少年百科丛书出一本我就买一本,中国历史故事,中国革命历史故事,自然地理入门,成语故事,来自西方的故事,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以及一些优秀作文选,对这类书爱不释手。后来对于历史故事饥渴到要拿来初中教材阅读。
每个人最终都能学会说话,大多数人都能学会游泳,骑自行车,作文能力实际上不是一种多么高深的能力。原则上,只要坚持可理解性输入,大部分人都能写好作文,有一个比较好的文笔。
至于中学时写的说服性文字,如议论文,则需要专门的思维训练,那就是另外一套学习方法了。但是无疑,小学时打下的文字基础,会对议论文的写作有很大帮助。
儿童时期的真读(有效阅读,可理解性阅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一时期可以为一生奠定基础。
我在高中时候学习历史,地理非常省力,因为小学时候的基础这个时候竟然还起作用。我小学时候奠定的写作基础,让我在高一,高二分别获得全市作文竞赛一、三等奖。这种成功让我萌发了成为一名作家的理想,并在此激励下,考入北大中文系。就我而言,一生的发
展路线图,在小学时便已经奠定了。
其实想一想也不奇怪,小学六年,中学六年,一样长的时间,可中学有那么多学科,那么多习题,往往疲于奔命,哪里还有什么时间让我们去凭着兴趣真读?
所以,小学时候这宝贵的阅读时光错过了,到了中学就比较难以弥补了。
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表(30本)(2011年版) 小学低段(1-2年级,10本)
一、文学
1.蝴蝶·豌豆花,金波/编,蔡皋等/画
2.稻草人,叶圣陶/著
3.没头脑和不高兴,任溶溶/著
4.小猪唏哩呼噜,孙幼军/著,裘兆明/图
5.猜猜我有多爱你,(爱尔兰)麦克布雷尼/著,(英国)婕朗/绘,梅子涵/译
6.不一样的卡梅拉(我想去看海),(法国)约里波瓦/著,(法国)艾利施/绘,郑迪蔚/译
二、科学
1.第一次发现(濒临危机的动物),法国伽利玛少儿出版社/编,(法国)雨果/绘,王文静/译
2.神奇校车(在人体中游览),(美国)乔安娜? 柯尔/著,(美国)布鲁斯? 迪根/绘
三、人文
1.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周兴嗣、王应麟、李毓秀/著,罗容海、郝光明、王军丽/译注
2.中国神话故事,聂作平/编著
小学中段(3-4年级,10本)
一、文学
1.千家诗,谢枋得、王相/编选,李乃龙/译注
2.三毛流浪记,张乐平/绘
3.宝葫芦的秘密,张天翼/著,丁午/图
4.安徒生童话,(丹麦)安徒生/著,叶君健/译
5.长袜子皮皮,(瑞典)林格伦/著,李之义/译
6.亲爱的汉修先生,(美国)贝芙莉? 克莱瑞/著,柯倩华/译
二、科学
1.奇妙的数王国,李毓佩/著
2.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 ,(日本)后藤道夫/著,施雯黛、王蕴洁/译
二、人文
1.林汉达历史故事集,林汉达/著
2.书的故事,(前苏联)伊林/著,胡愈之/译
小学高段(5-6年级,10本)
一、文学
1.西游记,吴承恩/著
2.城南旧事,林海音/著,关维兴/图
3.草房子,曹文轩/著
4.我的妈妈是精灵,陈丹燕/著
5.夏洛的网,(美国)E·B·怀特/著,任溶溶/译
二、科学
1.科学家故事100个,叶永烈/著
2.昆虫记,(法国)法布尔/著,陈筱卿/译
3.地心游记,(法国)凡尔纳/著,杨宪益、闻时清/译
三、人文
1.孔子的故事,李长之/著
2.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丰子恺/著。
“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推荐书目表(70种,新阅读研究所研制,2011年版)
这份由朱永新创办的公益研究机构“新阅读研究所”组织推荐的“中国
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中,包含30本基础阅读书目和70种推荐阅读书目,按小学低、中、高学段,分别精选出文学、科学、人文类各若干本。其中既有《蝴蝶·豌豆花》、《小猪唏哩呼噜》、《长袜子皮皮》、《千家诗》等一批文学名著上榜,也有《中国神话故事》、《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孔子的故事》、《昆虫记》、《神奇校车》等一批人文和科普图书被选入。
朱永新指出:有调查表明,59.2%的学生只用很少的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籍,
6.2%的学生阅读时间为零。一些父母,在面对书店里琳琅满目的图书时也为应该选择哪些图书给孩子读而倍感困惑。所以,为儿童青少年推荐基础书目,就显得特别迫切。
该项目主持人王林博士介绍,“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是项目组组织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儿童文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以及一批小学教师共同参与研究,参考了国内外近50个儿童文学奖项和100多种推荐书单,从数万种小学生能够阅读的各类图书中精选出了中国小学生的基础图书。
2011年初,项目组在北京、山东、河南等10所城市和农村学校的6000多名学生中进行了试读调查,并以回收的几千份学生、教师、家长的试读调查表作为确定书目的重要参考依据。这份书目今后还将持续进行修订,并开展一系列推广和培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