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回忆录序言

母亲嘱我为其回忆录写序。长期与母亲生活在一起,了解母亲的经历,我本以为可以很快、很平静地完成这个任务。真正动笔时却感到很难,想说的话太多,不知从何处开始。

久经生活磨砺,我已是一个很难落泪的人,但却是噙着泪水一口气读完母亲回忆录的。母亲用饱含着深爱的笔,写下对故乡的眷恋,对童年的追忆,对革命的向往,对工作的热情,对幸福的追求,对真理的探索,对梦想的执着,对爱情的忠贞,对家庭的责任,对子女的关怀,对父母的奉养,对手足的惦念,对人生的思考……。

合上书卷,我仍然心潮翻滚,百感交集,泪遮双目,关于母亲的往事记忆:童年无忧无虑,少年寄人篱下,十六投身革命,二十参加公安,廿三一见钟情,廿五喜迎新婚,而立迫离青岛,辞公职、变农民、学农活、种庄稼、打秋场、卖蔬菜、脱砖坯、拾柴草、编织席、养双亲、育儿女、独撑家……,一幕幕清晰地展现在心头。

这是一本真实记录母亲人生之路、充分反映母亲为人做事风格、具有很好传承教育作用、文笔优美格调乐观向上的佳作。作为子女,我们不仅要好好珍藏,更要以此教育下一代。母亲的一生历经坎坷、饱经磨难,但她从未对生活感到绝望,从未背叛自己的信仰,从未放弃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而是选择坚强、勇敢、乐观地对待生活,坚信自己、丈夫和子女的人生不会永远是这样,直到赢得晚年的幸福。现实比理想残酷,梦想比现实坚强。母亲的人生之路再次验证了这一点。人生没有真正的绝境,人生只有真正的绝望。敢于正视人生道路的一切困难,勇于面对,选择坚持,相信自己,最终一定会成功,是母亲让我们更深地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母亲自立自强,正直善良,乐于助人,心灵手巧,爱好广泛。1972年前后,父亲因病失去了劳动能力,我们尚年幼,住在冬天前后透风、夏天满屋漏雨、用塑料布当窗户的土坯房中,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全家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但我却从未见母亲流泪。长大后我才懂得,要强的母亲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只能往心中落!母亲生活自立,即使到了晚年,也不愿给子女添一点麻烦;母亲工作自强,不论是早年从事革命宣传工作、侦察工作、城建工作,还是当农民,最后从事公安教育工作,都是行家里手;母亲正直善良、乐于助人,总是尽一切可能帮助生活困难的人;晚年自学书画,钟爱画花鸟,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母亲一生最为人称道的是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对子女的悉心培育。1962年,组织要求母亲与当时是右派的父亲划清界限(即离婚),否则不能保留公职。当年,母亲本有充足的理由可以选择与父亲离婚,保住公职,留在青岛过相对舒适的生活,也可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母亲相信自己的爱人,忠于自己的爱情,坚信父亲无罪,顶着巨大的压力,不顾亲友的劝阻,毅然决然地辞去公职,离开青岛,北上辽宁与父亲同呼吸、共患难,一生相濡以沫,传为美谈。我们要感谢和赞美母亲,正是她对神圣爱情的坚守,才赋予给我们姐弟四人以生命,同父亲一起含辛茹苦地养育我们,言传身教给我们人生的意义,把我们培养成才,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有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母亲已是耄耋之年,三年前顽强战胜病魔,痊愈后更加热爱生活,心态年轻,对孙一辈更加关爱,也深受他们尊敬。特别是我的女儿,对奶奶更是无比佩服,有什么事都愿意跟奶奶说,觉得奶奶理解她、相信她、支持她,让她能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心中常常为奶奶祈福,希望奶奶健康长寿,等到她有出息的那天,回报奶奶的厚爱。

母亲晚年幸福,期颐人瑞,是我们所有子女的共同愿望!照顾好母亲,陪母亲重返故乡,再见亲人,是我们所有子女的共同责任!看到子女和睦友爱,看到孙一辈成家立业,看到四世同堂,是母亲最大的心愿。我们相信一定会实现!

再一次祝福在我们心中永远伟大的母亲!

儿子

2013年2月

母亲嘱我为其回忆录写序。长期与母亲生活在一起,了解母亲的经历,我本以为可以很快、很平静地完成这个任务。真正动笔时却感到很难,想说的话太多,不知从何处开始。

久经生活磨砺,我已是一个很难落泪的人,但却是噙着泪水一口气读完母亲回忆录的。母亲用饱含着深爱的笔,写下对故乡的眷恋,对童年的追忆,对革命的向往,对工作的热情,对幸福的追求,对真理的探索,对梦想的执着,对爱情的忠贞,对家庭的责任,对子女的关怀,对父母的奉养,对手足的惦念,对人生的思考……。

合上书卷,我仍然心潮翻滚,百感交集,泪遮双目,关于母亲的往事记忆:童年无忧无虑,少年寄人篱下,十六投身革命,二十参加公安,廿三一见钟情,廿五喜迎新婚,而立迫离青岛,辞公职、变农民、学农活、种庄稼、打秋场、卖蔬菜、脱砖坯、拾柴草、编织席、养双亲、育儿女、独撑家……,一幕幕清晰地展现在心头。

这是一本真实记录母亲人生之路、充分反映母亲为人做事风格、具有很好传承教育作用、文笔优美格调乐观向上的佳作。作为子女,我们不仅要好好珍藏,更要以此教育下一代。母亲的一生历经坎坷、饱经磨难,但她从未对生活感到绝望,从未背叛自己的信仰,从未放弃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而是选择坚强、勇敢、乐观地对待生活,坚信自己、丈夫和子女的人生不会永远是这样,直到赢得晚年的幸福。现实比理想残酷,梦想比现实坚强。母亲的人生之路再次验证了这一点。人生没有真正的绝境,人生只有真正的绝望。敢于正视人生道路的一切困难,勇于面对,选择坚持,相信自己,最终一定会成功,是母亲让我们更深地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母亲自立自强,正直善良,乐于助人,心灵手巧,爱好广泛。1972年前后,父亲因病失去了劳动能力,我们尚年幼,住在冬天前后透风、夏天满屋漏雨、用塑料布当窗户的土坯房中,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全家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但我却从未见母亲流泪。长大后我才懂得,要强的母亲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只能往心中落!母亲生活自立,即使到了晚年,也不愿给子女添一点麻烦;母亲工作自强,不论是早年从事革命宣传工作、侦察工作、城建工作,还是当农民,最后从事公安教育工作,都是行家里手;母亲正直善良、乐于助人,总是尽一切可能帮助生活困难的人;晚年自学书画,钟爱画花鸟,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母亲一生最为人称道的是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对子女的悉心培育。1962年,组织要求母亲与当时是右派的父亲划清界限(即离婚),否则不能保留公职。当年,母亲本有充足的理由可以选择与父亲离婚,保住公职,留在青岛过相对舒适的生活,也可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母亲相信自己的爱人,忠于自己的爱情,坚信父亲无罪,顶着巨大的压力,不顾亲友的劝阻,毅然决然地辞去公职,离开青岛,北上辽宁与父亲同呼吸、共患难,一生相濡以沫,传为美谈。我们要感谢和赞美母亲,正是她对神圣爱情的坚守,才赋予给我们姐弟四人以生命,同父亲一起含辛茹苦地养育我们,言传身教给我们人生的意义,把我们培养成才,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有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母亲已是耄耋之年,三年前顽强战胜病魔,痊愈后更加热爱生活,心态年轻,对孙一辈更加关爱,也深受他们尊敬。特别是我的女儿,对奶奶更是无比佩服,有什么事都愿意跟奶奶说,觉得奶奶理解她、相信她、支持她,让她能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心中常常为奶奶祈福,希望奶奶健康长寿,等到她有出息的那天,回报奶奶的厚爱。

母亲晚年幸福,期颐人瑞,是我们所有子女的共同愿望!照顾好母亲,陪母亲重返故乡,再见亲人,是我们所有子女的共同责任!看到子女和睦友爱,看到孙一辈成家立业,看到四世同堂,是母亲最大的心愿。我们相信一定会实现!

再一次祝福在我们心中永远伟大的母亲!

儿子

2013年2月


相关内容

  • 浅谈琦君笔下的母亲形象
  • 浅谈琦君笔下的母亲形象 摘要:琦君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被誉为台湾的冰心.她以其饱含深挚淳朴感情的笔触抒写了对母亲眷恋,及母爱对其产生的多方面的影响.从真.善.美的视角叙写了母亲贤妻良母,虔诚,善良的典型农村妇女形象.在琦君看来,母亲是女儿心灵的港湾,是传统美德的典范.琦君关于母爱的散文在文学史上有着 ...

  • 城南旧事新书推荐课教案
  • <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电影情节回顾,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欲望.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 2.指导阅读整本书的常用方法. 3.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体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 ...

  • 把爱岗敬业当作最美的青春誓言
  • 序言: 朋友们,上个月我才为母亲办了三周年纪念日,当记忆的门窗被重新开启,当往事如潮水般涌来--才在刹那间发现,原来与亲人相处的岁月从未走远,"好好把工作干好"的叮咛还响在耳边„„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热情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把爱岗敬业当作最美的 ...

  • 鲁迅临终要事编辑出版瞿秋白译文集
  • 人生知己难逢,鲁迅与瞿秋白为忘年之交.瞿秋白去世后,鲁迅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悲痛不已,甚至连执笔写字也振作不起来.鲁迅亲自编辑出版瞿秋白的译文集<海上述林>,这成为鲁迅生命最后时间里的一项重要事情.当这项工作完成后,鲁迅备感宽慰,十几天后他溘然长逝.本文摘自<失落的巅峰--六位中共前主 ...

  • 不是序言的序言
  • 不是序言的序言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六年一弹指,就到了说再见的时候.这一次迎来的依然是大家期待的暑假,但不同的是,当这次暑假过后我们走进的就不再是玉潭中学小学部062班的教室,身边围绕的也不再是我们062班的同学,因为,我们毕业了. 六年中我们朝夕相处,这份浓重的情感不是作文集上一篇小小的序言三 ...

  • 冬天的序言
  • 故乡飘起第一场雪 这场雪来得晚了一些,用手指掐算着日子,隔着九百公里的故乡和我的心率差了毫厘. 昨晚做了个冗长却又离奇的梦,清晨被一股来自北方的寒流惊醒,伸手就触到了熟悉的气息. 蜷缩着身子踏在轻软的落叶上,有一瞬我竟幻觉到踏着白雪,一深一浅,一正一歪的就走到了去年冬天. 北上的汽笛声,能不能承载我 ...

  • 作文封面设计和序言
  • 文化路小学 三年级二班 序言 这是我们的第一本文集,也是我第一次写序.这本文集里收录了学生平时的练笔和一些课堂作文,都是学生自己的一些看法.感受,或许笔法有些稚嫩,语句也不流畅.优美,但是还是能不断完善的,通过不断练习,相信会越写越好.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文水平的提高,固然不一定读万 ...

  • 初三班级纪念册序言
  • 安龙县龙山中学2012届九(2)毕业纪念册序言 张 帆 2012年的火热六月中旬,我们挥手九(2)班教室,道一声:我轻轻的走,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作别老师.同学依依不舍的目光-- 回旋的时光之水潺潺流经我们生命中美好的三年,把心中那些快乐与不快乐全部冲散,把心中陌生与熟悉的脸冲淡,却沉积下 ...

  • 解读[柳亚子家书]里有关宋庆龄的史料
  • 收稿日期:2011-05-05� 作者简介:周永珍(1938―),女,北京通县人,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 摘 要: 作者通过对1939年―1940年间柳无垢致柳亚子的33封家信的解读,揭示了保卫中国同盟早期活动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并就家信里叙述的宋庆龄平日里待人接物的事例,介绍了她的高尚品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