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班级:***

姓名:***

学号:***

转基因技术综述

摘要:转基因技术就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目的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注射、基因枪、电破法、脂质体等。转基因最初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即把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生物体基因组内,观察生物体表现出的性状,达到揭示基因功能的目的。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 DNA 转基因食品

正文:

自从人类耕种作物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未停止过作物的遗传改良。过去的几千年里农作物改良的方式主要是对自然突变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体的选择和利用,通过随机和自然的方式来积累优良基因。遗传学创立后近百年的动植物育种则是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进行优良基因的重组和外源基因的导入而实现遗传改良。

因此,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技术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但在基因转移的范围和效率上,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有两点重要区别。第一,传统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则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第二,传统的杂交和选择技术一般是在生物个体水平上进行,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可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对后代的表现预见性较差。而转基因技术所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因此,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将两者紧密结合,可相得益彰,大大地提高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效率。

转基因技术是指用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使生物体的遗传性状发生改变的技术,可分为转基因动物与转基因植物两大分支。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

从20世纪80年代末转基因植物在美国问世至今,十多年来,该项技术正以

日新月异的速度迅猛发展,但由于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是否存在潜在风险尚无定论,故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成为全球的热点问题,并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许多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

目前国际上对转基因农产品主要有3种管理模式:一是宽松型。以美国为代表,只要经过FDA的有关分析,达到要求即允许上市。二是严格型。以欧盟为代表的,对转基因潜在风险、产品实验、商品化与环境释放等均做了严格的规定。三是实行标识制度,即由消费者自行选择。

转基因植物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将克隆的优良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的基因组中,并使其得以表达,从而获得的具有新的遗传性状的植物。自1983年世界第一例转基因植物——烟草问世以来仅20多年的时间,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和应用就已经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已有近1000例转基因植物被批准进入田间试验,涉及的植物物种有50余个,已有48个转基因植物品种被批准进行商业化生产。常见的转基因植物技术有:

截至2000年10月底,世界各国批准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作物有100多个品种,包括大豆、玉米、棉花、油菜、水稻、番茄等12种作物,用这些转基因作物生产加工的转基因食品达4000余种。美国市场上的包装食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已占60%。

科学家发明转基因技术的初衷是想利用该技术造福人类,既可加快农作物和家畜品种的改良速度,提高人类食物的品质,又可以生产珍贵的药用蛋白,为患病者带来福音。比如说,抗虫的转基因玉米不会被虫咬,可以让人们放心食用;将能产生人体疫苗的基因转入植物食品,人们就可以在食用食物的同时增加自身对疾病的抵抗力。

但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是否会造成潜在的尚不可能预知的危险?大量转基因生物会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转基因产品会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一些科学家们开始担心对生物、植物生命进行的“任意修改”,创造出的新型遗传基因和生物可能会危害到人类。它们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即所谓的遗传基因污染,而这种新的污染源很难被消除。还有,转基因农作物和以此为原材料制造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影响也尚未有定论。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转基因技术的负面影响也作了大量研究,出现了许多相

关报道,如英国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副教授约翰·罗西的一篇论文,引起世界震惊。论文指出,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把抗虫害转基因玉米“BT玉米”的花粉撒在苦苣菜叶上,然后让蝴蝶幼虫啃食这些菜叶。4天之后,有44%的幼虫死亡,活着的幼虫身体较小,并且没有精神。而另一组幼虫啃食撒有普通玉米花粉的菜叶,就没有出现死亡率高或发育不良的现象。论文据此推断,bt转基因玉米花粉中含有毒素。另据报道,英国伦理和毒性中心的实验报告说,与一般大豆相比,耐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中,防癌的成分异黄酮减少了。与普通大豆相比,两种转基因大豆中的异黄酮成分减少了12%~14%,还有巴西坚果事件等。

因此,转基因技术也具有两面性,有长亦有短。在发展转基因技术等生物技术时,应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规范管理,使转基因技术能够健康发展。

在人类的科技发展史上,除了4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核技术外,恐怕没有像基因工程技术一样,在全世界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和争议了。生物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可能产生一系列风险.转基因技术-改造自然还是破坏自然?造福人类还是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毁灭?目前,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所谓转基因生物就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将DNA进行人为改造的生物。在食品工业中,大豆和玉米以及他们的加工品都是必不可少的原料,利用这些转基因原料制成的食品也是转基因食品。

目前,国际上通常称转基因食品为“有风险的食品”,对它的利弊争论激烈。一方认为,转基因对人不会有任何危险,而且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革命。经过转基因的农产品比传统的农产品具有更高的生长优势,而且可以添加额外的营养物质或除去某些不良物质,惠及生产商和消费者。而另一方则认为,当一种功能基因被移入另一机体中,这种基因的功能可能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化,而机体的相应反应更不可预测。另外疾病可能有很长的潜伏期,而毒性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也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才能显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长期影响还难以有科学确定。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制定了各自对转基因生物(包括植物)的管理法规,负责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和监控。我认为转基因植物是指科学

家在实验室中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把作物基因构成加以改变,培育出的新品种。实际上,生命现象是十分复杂的,不一定经得起突如其来的“改变”。我们无法确定在转基因技术的“那一头”,会不会潜伏着“异形”怪物。我们所能做的其实只是很粗糙、很原始的一小部分。数十亿年来,大自然已经替我们完成了大部分的“生命奇迹”。由于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人类对基因的活动方式了解还不够透彻,我们没有十足的把握控制基因重组后的结果。因此,有许多人担心,人为地用基因技术改变生物,会打破生态平衡。还有人担心,所使用的DNA会取自一些携带病毒、细菌或抗生素的动植物,可能对食用者引发出许多不知名的疾病。实际上,这些担心已被证实,并非是“空穴来风”和“杞人忧天”。近年来席卷西欧国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及人类健康、至今官司未了的“疯牛病”事件。起初人们认为将动物骨粉及脏器经过高温消毒后作为畜用饲料是安全无害的,但若干年后突然“冒出来”的不受核酸控制、不怕高温、可以传染的“疯牛病”蛋白质因子,导致了多例消费者染病死亡,震惊了世界。经和组织(OECD)1993年提出了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实质等同性原则。如果转基因植物生产的产品与传统产品具有实质等同性,则可以认为是安全的。反之,则应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在进行实质等同性评价时,一般要考虑以下主要方面:一方面有毒物质 ,必须确保转入的外援基因或基因产物对人畜无害。另一方面,过敏源,在自然条件下存在着许多过敏源,在基因工程中如果将控制过敏源形成的基因转入目标植物,则会对过敏源造成不利的影响。

据了解,中国大陆目前正在进行研究的基因工程受体生物92种,而申报只有22种,从事此类研究的单位80多个,申报安全性评价的只有19个。但是最令人担忧的是基因工程安全评价没有一个完全合理的办法。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此次举办第七次生命科学前沿讨论会--基因工程和生物安全性问题,邀请了部分在京的转基因专家,畅谈讨论,旨在为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出谋划策。

在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上,我国同样不能“先发展后治理”,而应探索出有自己特色的研究发展的路子。通过转基因方法培育的新品种,其安全性应该达到自然界中自然突变、化学物理诱变、有性杂交等方法培育的品种水平。目前应该侧重应用基础研究,例如:新基因克隆,新方法发明,新系统创造,模拟传

统育种方法重组基因的发生过程等,以确保转基因品种的安全性。

总之,转基因植物产品只有达到了与传统方法所育品种的产品一样安全时,才能被广大消费者接受,才能有益于人类健康和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转基因植物药物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傅红,张凯.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5

[2]《转基因食品与药物安全问题》.刘宇梅,魏玮,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3]《转基因生物环境释放风险评估的原则和一般模式》,陈良燕,农村生态环境 2001年02期

[4]《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自然资源学报》钱迎倩 ,魏伟 2001年02期

[5]《转基因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评价王忠华》 ,周美园 生命科学 2002年05期

[6]《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价的实践与发展唐敬春》 , 尤宏 环境保护科学 2002年03期

[7] 《转基因植物根系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叶庆富 ,舒庆尧 应用生态学报 2002年03期

[8]《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研究》、潘迎捷, 管理及发展趋势生物学教学 2003年09期

[9]《转基因植物的研究进展》. 陈吉美,德州学院学报,2004(2)

[10]《转基因植物研究进展》. 文平,王仁祥.,生物学教学,2005(12)

[11]《转基因动物研究进展》. 郭黠,谢辉,何承伟,医学综述,2006(5)

班级:***

姓名:***

学号:***

转基因技术综述

摘要:转基因技术就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目的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注射、基因枪、电破法、脂质体等。转基因最初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即把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生物体基因组内,观察生物体表现出的性状,达到揭示基因功能的目的。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 DNA 转基因食品

正文:

自从人类耕种作物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未停止过作物的遗传改良。过去的几千年里农作物改良的方式主要是对自然突变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体的选择和利用,通过随机和自然的方式来积累优良基因。遗传学创立后近百年的动植物育种则是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进行优良基因的重组和外源基因的导入而实现遗传改良。

因此,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技术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但在基因转移的范围和效率上,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有两点重要区别。第一,传统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则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第二,传统的杂交和选择技术一般是在生物个体水平上进行,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可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对后代的表现预见性较差。而转基因技术所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因此,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将两者紧密结合,可相得益彰,大大地提高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效率。

转基因技术是指用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使生物体的遗传性状发生改变的技术,可分为转基因动物与转基因植物两大分支。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

从20世纪80年代末转基因植物在美国问世至今,十多年来,该项技术正以

日新月异的速度迅猛发展,但由于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是否存在潜在风险尚无定论,故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成为全球的热点问题,并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许多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

目前国际上对转基因农产品主要有3种管理模式:一是宽松型。以美国为代表,只要经过FDA的有关分析,达到要求即允许上市。二是严格型。以欧盟为代表的,对转基因潜在风险、产品实验、商品化与环境释放等均做了严格的规定。三是实行标识制度,即由消费者自行选择。

转基因植物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将克隆的优良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的基因组中,并使其得以表达,从而获得的具有新的遗传性状的植物。自1983年世界第一例转基因植物——烟草问世以来仅20多年的时间,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和应用就已经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已有近1000例转基因植物被批准进入田间试验,涉及的植物物种有50余个,已有48个转基因植物品种被批准进行商业化生产。常见的转基因植物技术有:

截至2000年10月底,世界各国批准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作物有100多个品种,包括大豆、玉米、棉花、油菜、水稻、番茄等12种作物,用这些转基因作物生产加工的转基因食品达4000余种。美国市场上的包装食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已占60%。

科学家发明转基因技术的初衷是想利用该技术造福人类,既可加快农作物和家畜品种的改良速度,提高人类食物的品质,又可以生产珍贵的药用蛋白,为患病者带来福音。比如说,抗虫的转基因玉米不会被虫咬,可以让人们放心食用;将能产生人体疫苗的基因转入植物食品,人们就可以在食用食物的同时增加自身对疾病的抵抗力。

但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是否会造成潜在的尚不可能预知的危险?大量转基因生物会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转基因产品会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一些科学家们开始担心对生物、植物生命进行的“任意修改”,创造出的新型遗传基因和生物可能会危害到人类。它们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即所谓的遗传基因污染,而这种新的污染源很难被消除。还有,转基因农作物和以此为原材料制造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影响也尚未有定论。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转基因技术的负面影响也作了大量研究,出现了许多相

关报道,如英国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副教授约翰·罗西的一篇论文,引起世界震惊。论文指出,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把抗虫害转基因玉米“BT玉米”的花粉撒在苦苣菜叶上,然后让蝴蝶幼虫啃食这些菜叶。4天之后,有44%的幼虫死亡,活着的幼虫身体较小,并且没有精神。而另一组幼虫啃食撒有普通玉米花粉的菜叶,就没有出现死亡率高或发育不良的现象。论文据此推断,bt转基因玉米花粉中含有毒素。另据报道,英国伦理和毒性中心的实验报告说,与一般大豆相比,耐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中,防癌的成分异黄酮减少了。与普通大豆相比,两种转基因大豆中的异黄酮成分减少了12%~14%,还有巴西坚果事件等。

因此,转基因技术也具有两面性,有长亦有短。在发展转基因技术等生物技术时,应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规范管理,使转基因技术能够健康发展。

在人类的科技发展史上,除了4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核技术外,恐怕没有像基因工程技术一样,在全世界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和争议了。生物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可能产生一系列风险.转基因技术-改造自然还是破坏自然?造福人类还是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毁灭?目前,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所谓转基因生物就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将DNA进行人为改造的生物。在食品工业中,大豆和玉米以及他们的加工品都是必不可少的原料,利用这些转基因原料制成的食品也是转基因食品。

目前,国际上通常称转基因食品为“有风险的食品”,对它的利弊争论激烈。一方认为,转基因对人不会有任何危险,而且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革命。经过转基因的农产品比传统的农产品具有更高的生长优势,而且可以添加额外的营养物质或除去某些不良物质,惠及生产商和消费者。而另一方则认为,当一种功能基因被移入另一机体中,这种基因的功能可能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化,而机体的相应反应更不可预测。另外疾病可能有很长的潜伏期,而毒性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也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才能显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长期影响还难以有科学确定。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制定了各自对转基因生物(包括植物)的管理法规,负责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和监控。我认为转基因植物是指科学

家在实验室中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把作物基因构成加以改变,培育出的新品种。实际上,生命现象是十分复杂的,不一定经得起突如其来的“改变”。我们无法确定在转基因技术的“那一头”,会不会潜伏着“异形”怪物。我们所能做的其实只是很粗糙、很原始的一小部分。数十亿年来,大自然已经替我们完成了大部分的“生命奇迹”。由于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人类对基因的活动方式了解还不够透彻,我们没有十足的把握控制基因重组后的结果。因此,有许多人担心,人为地用基因技术改变生物,会打破生态平衡。还有人担心,所使用的DNA会取自一些携带病毒、细菌或抗生素的动植物,可能对食用者引发出许多不知名的疾病。实际上,这些担心已被证实,并非是“空穴来风”和“杞人忧天”。近年来席卷西欧国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及人类健康、至今官司未了的“疯牛病”事件。起初人们认为将动物骨粉及脏器经过高温消毒后作为畜用饲料是安全无害的,但若干年后突然“冒出来”的不受核酸控制、不怕高温、可以传染的“疯牛病”蛋白质因子,导致了多例消费者染病死亡,震惊了世界。经和组织(OECD)1993年提出了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实质等同性原则。如果转基因植物生产的产品与传统产品具有实质等同性,则可以认为是安全的。反之,则应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在进行实质等同性评价时,一般要考虑以下主要方面:一方面有毒物质 ,必须确保转入的外援基因或基因产物对人畜无害。另一方面,过敏源,在自然条件下存在着许多过敏源,在基因工程中如果将控制过敏源形成的基因转入目标植物,则会对过敏源造成不利的影响。

据了解,中国大陆目前正在进行研究的基因工程受体生物92种,而申报只有22种,从事此类研究的单位80多个,申报安全性评价的只有19个。但是最令人担忧的是基因工程安全评价没有一个完全合理的办法。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此次举办第七次生命科学前沿讨论会--基因工程和生物安全性问题,邀请了部分在京的转基因专家,畅谈讨论,旨在为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出谋划策。

在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上,我国同样不能“先发展后治理”,而应探索出有自己特色的研究发展的路子。通过转基因方法培育的新品种,其安全性应该达到自然界中自然突变、化学物理诱变、有性杂交等方法培育的品种水平。目前应该侧重应用基础研究,例如:新基因克隆,新方法发明,新系统创造,模拟传

统育种方法重组基因的发生过程等,以确保转基因品种的安全性。

总之,转基因植物产品只有达到了与传统方法所育品种的产品一样安全时,才能被广大消费者接受,才能有益于人类健康和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转基因植物药物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傅红,张凯.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5

[2]《转基因食品与药物安全问题》.刘宇梅,魏玮,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3]《转基因生物环境释放风险评估的原则和一般模式》,陈良燕,农村生态环境 2001年02期

[4]《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自然资源学报》钱迎倩 ,魏伟 2001年02期

[5]《转基因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评价王忠华》 ,周美园 生命科学 2002年05期

[6]《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价的实践与发展唐敬春》 , 尤宏 环境保护科学 2002年03期

[7] 《转基因植物根系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叶庆富 ,舒庆尧 应用生态学报 2002年03期

[8]《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研究》、潘迎捷, 管理及发展趋势生物学教学 2003年09期

[9]《转基因植物的研究进展》. 陈吉美,德州学院学报,2004(2)

[10]《转基因植物研究进展》. 文平,王仁祥.,生物学教学,2005(12)

[11]《转基因动物研究进展》. 郭黠,谢辉,何承伟,医学综述,2006(5)


相关内容

  • 克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 克隆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克隆通常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生殖方式或者自然的无性生殖方式(如植物).一个克隆就是一个多细胞生物在遗传上与另外一种生物完全一样.克隆可以是自然克隆,例如由无性生殖或是由于偶然的原因产生两个遗传上完全一样的个体(就像同卵双生一样).但是通常所说的克隆是指通过有意识的设计来产生 ...

  •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学号:110321218 姓名:雷雪冬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1103212 摘要: 转基因技术作为一门强有力的研究手段,在农业.医学.动植物优良种类的培养.生命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具有广泛应用.在医学方面,可以用来为治疗遗传性疾病.恶性肿瘤.艾滋病等提供出路:在植物培育方面,可以 ...

  • 生物技术在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 动物营养 生物技术在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国春艳1,2,史良2,刁其玉2 (1.新疆农业大学动物营养教研室,乌鲁木齐 830052:2.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北京100081) 摘要: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动物营养学也在逐渐向纵深发展.动物营养学不再局限于对畜禽营养物 质代谢的研究,而是越来越 ...

  • 食品生物技术论文
  • 食品生物技术 基因工程的应用进展与未来展望 摘要:食品生物技术具有悠远的发展历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由狩猎向农业.畜牧业转变出现的,在促进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食品生物技术已经渗透到食品工业的方方面面.食品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是指以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 ...

  • 机械工程的应用
  • 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综述及利弊关系 摘 要 转基因技术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技术之一,已经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转基因技术可以认为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让其他生物.植物朝着对人类有利方向发展的技术.通过对转基因技术的介绍,阐述了该技术的利弊关系,指出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和规范管理,才能很好地利用该技术 ...

  • 生物芯片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 2015年中国生物芯片行业发展调研与市场 前景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510226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 ...

  • 2015年生物技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全球及中国生物技术项目可行性分析与发 展趋势预测报告(2015版) 报告编号:1590A21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 ...

  • 基因工程在医学上的应用
  • 基因工程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摘要: 作为生物工程技术的核心,及新工程的发展与应用,在医学方面有着非同凡响的影响.本文首先回顾了基因工程的发展简史,然后在基因工程制药,抗病毒疫苗,疾病治疗及基因诊病等方面综述了基因工程在医学中的应用.基因工程将给医药方面带来更美好的前景. 关键词: 基因工程 医学 应 ...

  • 生物工程的应用
  • 生物技术包括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动生物技术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传统生物技术,也可以称为第一代生物技术,是基于醋酸.乙醇和乳酸发酵为基础,经过长期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现代生物技术则是在传统生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以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 ...

  • 浅谈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的发展
  • 浅谈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的发展 摘要:众所周知,生物技术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农业直接影响的粮食安全,而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而生物技术有望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根据国内外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我们认为现代农业应该包括以生物技术为核心和以动力装备现代农业为两翼.如何将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