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我县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滕伯金
我县于1997年通过省政府“普九”达标验收以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断适应教育形势发展需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县教育走上了健康、持续发展的路子,取得可喜成就。现结合本人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对我县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深入思考。
一、当前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是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全县现有公办、集体办、私立幼儿园38所,农村小学校校有学前班,全县幼儿三年入园率达60%,一年入园率达90%以上。学前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质量逐年提高。二是义务教育成效显著。1997年,全县通过省政府“两基”达标验收,随后,全县建立了“两基”年检制度,狠抓“两基”工作的巩固和提高,进一步推进“两基”工作向高标准、高质量迈进。三是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迅速。近年来,通过新建、扩容等形式,高中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初步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升学愿望。高中教育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四是职业教育不断壮大。现已建成职教、成教、普教一体化的职教中心,全县现有农职业学校2所,在校职高学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27%。职高教育创立了东西联办的路子,职高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
二、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2002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
全县着力进行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确立了全县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农村义务教育“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运行体制落到实处,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由县上统一发放,合理调整教育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革中小学人事管理体制,实行校长聘任制和教师聘用制;加强教育行政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教育、人事、编委核定编制,实行定岗、定员、择优上岗、合同管理,全县教师工资、公用经费、基建经费、设备经费等纳入县财政预算,按标准统一核拨,各中小学、中心小学建立党支部,在教育局党委的领导下,管理党务工作。全县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完成,理顺了教育关系,明确了各级政府对教育的职能和责任,从制度上保证了全县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合理规划教育布局结构,优化教育资源
2004年,县上提出“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逐步合并、整合资源、扩大规模、集中办学、提高效益”的全县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整体工作思路,确立了“打破属地、统筹规划、就近入学、小学为主、兼顾初中、先调后改、分步推行”的布局结构调整基本原则。
一是按照“初中形成规模”的思路,加大农村中学调整和建设力度,下大力气投入资金建设寄宿制农村中学。先后撤并了王信堡中学、赵定庄中学、南坝中学等六所农村中学。完成了红山窑中学、新城子中学、焦家庄中学、六坝中学、永昌农中、永昌三中等农村中学的教学楼、学生公寓、餐厅的修建,改建了学生宿舍、食堂、供水供暖等设施。在原东寨中学基础上,规划新建了永昌五中。
二是按照“小学相对集中”思路,建设高标准农村寄宿制小学。
充分利用撤并的农村中学资源建设规模较大的农村寄宿制小学,同时,将原规模过小的农村小学合并入距离较近、规模较大的小学,建设寄宿制农村小学,投入资金,为农村寄宿制小学配置学生床柜,架设暖气、改建水暖设施、购置灶具,保证了农村寄宿制小学的顺利运行。目前,已建成农村寄宿制小学8所。
三是根据城市人口逐年增加,城镇小学难以承受的现实, 在县城新建永昌三小,在河西堡镇合并新建河西堡一小,目前两校都已完成选址、规划招标工作,计划于2008年完成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
四、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教育健康发展 一是做好管理人员、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确保新课改实验有效推进。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和“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思路。采用专家培训、重点校带动、教研员分层包校、举办研讨会、实施校本培训和课题研究等形式,保证了课程改革实验的师资基础。
二是严格执行课程方案,认真挖掘课程资源,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各学校严格执行课程方案,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并认真实施,在严格执行课程方案的同时,积极开发具有县域、校情特色的校本课程,构建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综合实践课程。
三是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积极推进课改实验,将课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始终把课堂教学作为新课改实验的主阵地,把课改的任务始终落实在课堂上。通过五年多的探索实践,新课改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的教学观从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向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教师的主体观从以教师为本转向以学生为本,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已经形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愉悦性不断增强,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日益凸现。
四是积极稳妥地推进评价与考试改革,建立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和督导评估制度,实现了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形式过程化、评价结果激励化,保证了新课程实验的顺利推进。
五、加强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设,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一是随着国家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实施,我县的信息技术教育获得了跨越式发展,以项目建成实施为契机,各学校又加大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投入,完善信息技术教育建设。目前,全县中小学已基本实现信息技术教育“校校通”工程。城镇中小学和农村中学已建立了校园网,与Internet网和远程教育宽带网相连,实现了天网、地网的联通,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农村小学已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部分建立了学校网站和网页。信息技术教育在全县学校的覆盖率达100%。二是加强师资培训,夯实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基础。对全县教师进行分层次培训,将信息技术从应用层面转向整合阶段。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学习和培训,有效提高了我县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对普及推广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奠定了基础。三是让远程教育资源进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随着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建设,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我们将远程教学资源引进课堂,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带来了课堂教学的大转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提
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四是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学研究。各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开展教学研究,塔建教师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的平台,使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发挥了巨大作用。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夯实教育稳步发展的师资基础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没有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没有教育的发展。一是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强化师德建设。师德建设是教育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师德建设上,按照“内练素质,外树形象”的总体建设思路,把“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作为师德建设的核心。在制度上规范教师的师德,在舆论监督中约束教师的行为,在各项工作考核中,实行“师德建设”一票否决制,遏制了教师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在规范教师师德行为的同时,树立一批师德标兵,用身边的人激励广大教师,使全体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树立了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二是以提高教师质量为中心,强化师能训练。一抓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积极开展全县中小学、幼儿教师继续教育集中培训及自学提高工作。二抓新课程师资培训,根据新课改“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组织教师参加新课程标准教师全员培训,每年选派一部分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培训和研讨活动,同时,又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县级、校级新课程研讨、观摩、交流活动,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三抓课题实验研究。在切实抓好常规教研的同时,大力开展课题研究。四抓集体备课制,要求上好六种课(过关课、展示课、诊断课、研讨课、示范课、优质课),写好教学反思和案例评析。三是以提高效
益为重点,强化队伍管理。一抓新教师“入口关”,按“严格把关、凡进必考”的原则,对新分配的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从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考核,择优录用。二抓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实行动态管理,保证了骨干教师队伍的高标准、高素质。三抓新教师成长与发展,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教师“师带徒”帮教制度,缩短了新教师成长周期,保证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四抓学校对口帮扶,带动农村薄弱学校的发展。五抓政风行风建设,开展社会评学校,学生、家长评老师,老师、学生评校长“三评”活动,实行奖优罚劣,树立了教育良好的社会形象。
总之,我县教育在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回顾过去,我们满怀激情,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新的征途期待我们去开拓,宏伟的目标期待我们去实现。我们将继续发扬永昌教育人吃苦耐劳、勇于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争取永昌教育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对当前我县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滕伯金
我县于1997年通过省政府“普九”达标验收以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断适应教育形势发展需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县教育走上了健康、持续发展的路子,取得可喜成就。现结合本人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对我县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深入思考。
一、当前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是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全县现有公办、集体办、私立幼儿园38所,农村小学校校有学前班,全县幼儿三年入园率达60%,一年入园率达90%以上。学前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质量逐年提高。二是义务教育成效显著。1997年,全县通过省政府“两基”达标验收,随后,全县建立了“两基”年检制度,狠抓“两基”工作的巩固和提高,进一步推进“两基”工作向高标准、高质量迈进。三是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迅速。近年来,通过新建、扩容等形式,高中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初步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升学愿望。高中教育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四是职业教育不断壮大。现已建成职教、成教、普教一体化的职教中心,全县现有农职业学校2所,在校职高学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27%。职高教育创立了东西联办的路子,职高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
二、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2002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
全县着力进行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确立了全县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农村义务教育“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运行体制落到实处,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由县上统一发放,合理调整教育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革中小学人事管理体制,实行校长聘任制和教师聘用制;加强教育行政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教育、人事、编委核定编制,实行定岗、定员、择优上岗、合同管理,全县教师工资、公用经费、基建经费、设备经费等纳入县财政预算,按标准统一核拨,各中小学、中心小学建立党支部,在教育局党委的领导下,管理党务工作。全县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完成,理顺了教育关系,明确了各级政府对教育的职能和责任,从制度上保证了全县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合理规划教育布局结构,优化教育资源
2004年,县上提出“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逐步合并、整合资源、扩大规模、集中办学、提高效益”的全县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整体工作思路,确立了“打破属地、统筹规划、就近入学、小学为主、兼顾初中、先调后改、分步推行”的布局结构调整基本原则。
一是按照“初中形成规模”的思路,加大农村中学调整和建设力度,下大力气投入资金建设寄宿制农村中学。先后撤并了王信堡中学、赵定庄中学、南坝中学等六所农村中学。完成了红山窑中学、新城子中学、焦家庄中学、六坝中学、永昌农中、永昌三中等农村中学的教学楼、学生公寓、餐厅的修建,改建了学生宿舍、食堂、供水供暖等设施。在原东寨中学基础上,规划新建了永昌五中。
二是按照“小学相对集中”思路,建设高标准农村寄宿制小学。
充分利用撤并的农村中学资源建设规模较大的农村寄宿制小学,同时,将原规模过小的农村小学合并入距离较近、规模较大的小学,建设寄宿制农村小学,投入资金,为农村寄宿制小学配置学生床柜,架设暖气、改建水暖设施、购置灶具,保证了农村寄宿制小学的顺利运行。目前,已建成农村寄宿制小学8所。
三是根据城市人口逐年增加,城镇小学难以承受的现实, 在县城新建永昌三小,在河西堡镇合并新建河西堡一小,目前两校都已完成选址、规划招标工作,计划于2008年完成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
四、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教育健康发展 一是做好管理人员、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确保新课改实验有效推进。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和“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思路。采用专家培训、重点校带动、教研员分层包校、举办研讨会、实施校本培训和课题研究等形式,保证了课程改革实验的师资基础。
二是严格执行课程方案,认真挖掘课程资源,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各学校严格执行课程方案,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并认真实施,在严格执行课程方案的同时,积极开发具有县域、校情特色的校本课程,构建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综合实践课程。
三是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积极推进课改实验,将课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始终把课堂教学作为新课改实验的主阵地,把课改的任务始终落实在课堂上。通过五年多的探索实践,新课改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的教学观从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向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教师的主体观从以教师为本转向以学生为本,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已经形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愉悦性不断增强,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日益凸现。
四是积极稳妥地推进评价与考试改革,建立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和督导评估制度,实现了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形式过程化、评价结果激励化,保证了新课程实验的顺利推进。
五、加强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设,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一是随着国家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实施,我县的信息技术教育获得了跨越式发展,以项目建成实施为契机,各学校又加大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投入,完善信息技术教育建设。目前,全县中小学已基本实现信息技术教育“校校通”工程。城镇中小学和农村中学已建立了校园网,与Internet网和远程教育宽带网相连,实现了天网、地网的联通,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农村小学已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部分建立了学校网站和网页。信息技术教育在全县学校的覆盖率达100%。二是加强师资培训,夯实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基础。对全县教师进行分层次培训,将信息技术从应用层面转向整合阶段。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学习和培训,有效提高了我县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对普及推广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奠定了基础。三是让远程教育资源进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随着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建设,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我们将远程教学资源引进课堂,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带来了课堂教学的大转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提
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四是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学研究。各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开展教学研究,塔建教师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的平台,使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发挥了巨大作用。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夯实教育稳步发展的师资基础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没有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没有教育的发展。一是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强化师德建设。师德建设是教育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师德建设上,按照“内练素质,外树形象”的总体建设思路,把“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作为师德建设的核心。在制度上规范教师的师德,在舆论监督中约束教师的行为,在各项工作考核中,实行“师德建设”一票否决制,遏制了教师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在规范教师师德行为的同时,树立一批师德标兵,用身边的人激励广大教师,使全体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树立了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二是以提高教师质量为中心,强化师能训练。一抓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积极开展全县中小学、幼儿教师继续教育集中培训及自学提高工作。二抓新课程师资培训,根据新课改“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组织教师参加新课程标准教师全员培训,每年选派一部分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培训和研讨活动,同时,又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县级、校级新课程研讨、观摩、交流活动,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三抓课题实验研究。在切实抓好常规教研的同时,大力开展课题研究。四抓集体备课制,要求上好六种课(过关课、展示课、诊断课、研讨课、示范课、优质课),写好教学反思和案例评析。三是以提高效
益为重点,强化队伍管理。一抓新教师“入口关”,按“严格把关、凡进必考”的原则,对新分配的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从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考核,择优录用。二抓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实行动态管理,保证了骨干教师队伍的高标准、高素质。三抓新教师成长与发展,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教师“师带徒”帮教制度,缩短了新教师成长周期,保证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四抓学校对口帮扶,带动农村薄弱学校的发展。五抓政风行风建设,开展社会评学校,学生、家长评老师,老师、学生评校长“三评”活动,实行奖优罚劣,树立了教育良好的社会形象。
总之,我县教育在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回顾过去,我们满怀激情,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新的征途期待我们去开拓,宏伟的目标期待我们去实现。我们将继续发扬永昌教育人吃苦耐劳、勇于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争取永昌教育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