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泰山封禅

浅谈泰山封禅

姓名 刘宁 学号2010402056 学院 历史学院 摘要:

自古以来历代皇帝都选择了泰山作为封禅的地点,举行各种封禅仪式,这是一种庄重古老富有文化历史气息的崇高礼仪,而泰山作为五岳独尊当仁不让成为了承载中华民族厚重文化底蕴的选择,于是才有了几千年来的泰山封禅大典。 关键词:

封禅 泰山 封禅文化

引言:

泰山封禅是泰山最重要的历史文化特色。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历史上历朝皇帝对泰山的顶礼膜拜,才使得泰山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一种举足轻重的政治象征作用,泰山才逐渐演化成为中国的的“国山”,从而在名气上凌驾于其他名山之上。

正文

泰山是神奇的。我国古代有一种“五方说”,把季节、方位、颜色等结合起来以辨吉凶。泰山在东方,属春,为青帝神的化身,是五岳之宗,降吉赐福之地。《史记》中也有非常有名的一句记载“古者封泰山者七十二家。”秦、汉、唐、宋历代皇帝封泰山求国泰民安的声势均非常的大。老百姓登泰山朝圣求平安者更是数不胜数。人们笃信泰山是神山,泰山石是神石。自秦始皇登临泰岱立石歌功颂德,封建时代的泰山封禅由此拉开序幕,其后历朝天子,封禅而置石者,代不乏人。

所谓泰山“封禅”,是指帝王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称为封;在泰山下的山丘——梁甫山上开辟场地设坛祭祀,报地之功称为禅。即所谓的“祭泰山而禅梁甫”。泰山封禅是中国诸多名山之中独有的文化现象。千百年来,上至天子权贵,下到乡民游子,他们都喜欢在立泰山石行封禅大典,压泰山石乞子求福,供泰山石膜拜神灵,取泰山石为基做台,以泰山石镇寨镇馆等,于是逐渐将对泰山的崇拜信仰和泰山的赏石文化自然的融合在了一起。 那么究竟为什么选择泰山来进行封禅呢?

这要从一个神化故事说起,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刚分,有一个叫盘古的人生长在天地之间,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加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就这样顶天立地的生活着,后来盘古慢慢地衰老死去时,刹那间巨人倒地,他的头部变成了泰山,因此,泰山成了五岳之首。有拔地通天之势,也有擎天捧日之姿,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它作为崇

高伟大的象征去仰慕它。从远古的七十二君王到秦皇汉武,再到康熙、乾隆,历代帝王的泰山情结,赋予了它神圣的威严和权能,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历代文人墨客感吟唱颂,圣人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被传为佳话,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以“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来衡量人的社会伦理、道德价值。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为千古绝唱。黎民百姓,万众心向泰山,对泰山无比的尊崇和膜拜,以祈福平安。因此,泰山是 民族之山,历史之山,文化之山,是中华民族一统的象征。

我想,其次要考虑的是地理位置问题。泰山是黄河下游地区的第一高山,是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比如大汶口文化的发祥地就是在泰山。黄河水灾泛滥,人民借泰山来躲避水灾,将泰山作为了他们生命种族和生活的依托,于是古人对泰山产生敬畏进而神化。

还有,“泰”和“岱”在古代中意思都是相似的,都有“大”的含义,所以泰山就是大山。泰山与天日相近,大汶口也曾出土过日火山的形象,形象的体现了先民的心里,由于他们的活动范围内泰山是最高的,所以使得泰山成为了祭天崇拜的对象得以神化。以后的统治者也认为泰山可以通天,古代帝王为了加强统治都宣扬“君权神受”“神权天受”的理论,为了来印证这样的理论,所以借助泰山的名气,久而久之就使得泰山祭天的作用和地位一步步的强化,随后成为了历代皇帝一生追求的大事。

那么封禅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汉代班固《 白虎通义 》说:“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太平也。”《五经通义 》曰:“ 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似乎纯粹出于政治目的,表示帝受命于天,向天告太平,对佑护之功表示答谢,当然更要报告帝王的政绩如何显赫。封禅的具体仪式富有象征性。班固说:“故升封者,增高也;下禅梁父之基,广厚也;刻石纪号者,著己之功绩以自效也。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故增泰山之高以报天,附梁父之阯以报地,明天地之所命,功成事遂,有益于天地,若高者加高,厚者加厚矣”。《白虎通议》《 礼记正义 》云:“祭天则燔柴也,天谓日也; 祭地, 瘗者,祭月也。”原来封禅的种种目的与象征,都包含着一层更为深潜的意识:沟通天人之际,协调天、地、神、人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精神意志与外在行为的和谐统一。

像秦始皇是想借泰山封禅来弘扬自己的功德。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认为自己是功高盖世,是万世之君。统一了文字、实行郡县制,而且是统一了度量衡,所以把自己比作始皇帝,第一个皇帝。这个功绩怎么能记载下来呢?只有到泰山封禅才能记载下来,所以通过封禅留下了秦刻石。今天的泰山岩石有着28亿岁的高龄,形成于距今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泰山山脉延绵黄河南岸两百多公里,主峰巍峨雄峙在滨海的山东省泰安市内,在泰山的岱庙里,存有碑刻200余通,其中不乏历代皇帝留下的铭刻,有一通奇特的唐碑,它碑身双石同座并立,覆以石盖,这就是武则天公元660年派人所立的“双束碑“。

武则天在历史上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女人,她当时也很有点儿野心,她想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她内心的想法。那么,这个碑如何来表达武则天的意志的呢?它是由两块条石并立而成的,上面是一块石头做的碑帽,底下是一块石头做的碑座,也就是说他们并立天下,共治四方。虽然武则天当时还没有当皇帝,但是她希望自己的地位和权利是和皇帝一样的,就是除了在政治上的寓意以外,因为武则天是高宗的皇后,是一种夫妻关系,这个碑就表达了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所以老

百姓把这个碑叫做鸳鸯碑,这是当时武则天派人立这个碑的意思。果然这个碑立了以后,过了大概5年,在公元666年那一年,她就鼓动了高宗李治来泰山封禅。

在泰山顶上,苍岩如墙,峭壁如削,镌刻了数十处摩崖石刻,而最有历史价值,最为壮观的就是皇帝封禅的摩崖石刻。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十三年封禅时亲自撰书了《纪泰山铭》碑,碑刻叙述了封禅的起因和规模,记有封禅仪典的过程。《纪泰山铭》碑形制宏伟、高大,1000个鎏金大字金碧辉煌,碑文通篇为八分隶书,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引来后人诸多的感慨。

泰山封禅刻石铭记着一代君主政治、经济、文化所取得的成就,选择生命力如此恒久的岩石来刻碑记功,著以功绩,的确是人类的一大发明。然而,泰山玉皇顶前耸立着一通古拙稳重的大碑,却通体不刻一字,称为“无字碑”,是汉武帝刘彻封禅泰山时所立。对此无字碑,古人评说不一,有人说,碑不着一字是汉武帝谦虚的表现,因为他自认为自己渺小,做了皇帝,惶恐不已,还有人说,汉武帝自认为功绩卓著,难以用文字表达,因此立碑岱顶不著一字,与有字碑相比,颇有此碑无字更有价的含义。而最著名的封禅刻石则是秦泰山刻石,它不但是泰山最早的刻石,也是中国古代帝王最早的纪功刻石。

正式的皇家仪式应该说从秦始皇开始,因为秦始皇以前据记载有72代君王祭祀泰山,但秦始皇把过去的柴望祭祀变为国家的正式封禅大典。 秦始皇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保持国家的统一,所以必须求助于泰山,就是想利用封禅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实践证明这个目的通过到泰山封禅也确实起到了。泰山上正式举行封禅大典的是六位:秦始皇、汉武帝、东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

不是所有的帝王都有资格来封禅,它的条件大体是这样规定的,基本上是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更朝换代国家统一。第二个条件,帝王在位的时候必须有政绩,政绩卓著,要国泰民安、国富民强,要有政绩,大家都信服,这是第二个条件。第三个条件就比较软,也是比较硬的条件,就是必须有祥瑞出现。就是有一个吉祥物。比如齐桓公,春秋时期他是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他想到泰山来封禅,但是当时的管仲就极力反对,为什么反对呢?就是说你不够资格。当时齐桓公就说,我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我的功劳够大了,难道还不行吗?他说不行,你缺乏祥瑞。实际上缺什么祥瑞呢。这样管仲就给他提了几个吉祥物,其中包括东海的比目鱼,西海的比翼鸟,这根本是弄不到的,没有这个东西你不能封禅,实际上就是说你的功德不够。

而现在大型节目《泰山封禅大典》在泰山脚下演出,这实际上就是帝王封禅活动的一个延续,古代先王的封禅大典随着清王朝的消亡而结束,但是整个泰山崇拜这种文化现象在民间并没有结束。

当我们从悠悠的古风当中回到现代的时候,应该说泰山是整个中华民族,是我们国家的象征。

参考文献 《白虎通义》《礼记正义》《五经通义 》《纪泰山铭》

浅谈泰山封禅

姓名 刘宁 学号2010402056 学院 历史学院 摘要:

自古以来历代皇帝都选择了泰山作为封禅的地点,举行各种封禅仪式,这是一种庄重古老富有文化历史气息的崇高礼仪,而泰山作为五岳独尊当仁不让成为了承载中华民族厚重文化底蕴的选择,于是才有了几千年来的泰山封禅大典。 关键词:

封禅 泰山 封禅文化

引言:

泰山封禅是泰山最重要的历史文化特色。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历史上历朝皇帝对泰山的顶礼膜拜,才使得泰山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一种举足轻重的政治象征作用,泰山才逐渐演化成为中国的的“国山”,从而在名气上凌驾于其他名山之上。

正文

泰山是神奇的。我国古代有一种“五方说”,把季节、方位、颜色等结合起来以辨吉凶。泰山在东方,属春,为青帝神的化身,是五岳之宗,降吉赐福之地。《史记》中也有非常有名的一句记载“古者封泰山者七十二家。”秦、汉、唐、宋历代皇帝封泰山求国泰民安的声势均非常的大。老百姓登泰山朝圣求平安者更是数不胜数。人们笃信泰山是神山,泰山石是神石。自秦始皇登临泰岱立石歌功颂德,封建时代的泰山封禅由此拉开序幕,其后历朝天子,封禅而置石者,代不乏人。

所谓泰山“封禅”,是指帝王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称为封;在泰山下的山丘——梁甫山上开辟场地设坛祭祀,报地之功称为禅。即所谓的“祭泰山而禅梁甫”。泰山封禅是中国诸多名山之中独有的文化现象。千百年来,上至天子权贵,下到乡民游子,他们都喜欢在立泰山石行封禅大典,压泰山石乞子求福,供泰山石膜拜神灵,取泰山石为基做台,以泰山石镇寨镇馆等,于是逐渐将对泰山的崇拜信仰和泰山的赏石文化自然的融合在了一起。 那么究竟为什么选择泰山来进行封禅呢?

这要从一个神化故事说起,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刚分,有一个叫盘古的人生长在天地之间,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加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就这样顶天立地的生活着,后来盘古慢慢地衰老死去时,刹那间巨人倒地,他的头部变成了泰山,因此,泰山成了五岳之首。有拔地通天之势,也有擎天捧日之姿,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它作为崇

高伟大的象征去仰慕它。从远古的七十二君王到秦皇汉武,再到康熙、乾隆,历代帝王的泰山情结,赋予了它神圣的威严和权能,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历代文人墨客感吟唱颂,圣人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被传为佳话,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以“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来衡量人的社会伦理、道德价值。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为千古绝唱。黎民百姓,万众心向泰山,对泰山无比的尊崇和膜拜,以祈福平安。因此,泰山是 民族之山,历史之山,文化之山,是中华民族一统的象征。

我想,其次要考虑的是地理位置问题。泰山是黄河下游地区的第一高山,是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比如大汶口文化的发祥地就是在泰山。黄河水灾泛滥,人民借泰山来躲避水灾,将泰山作为了他们生命种族和生活的依托,于是古人对泰山产生敬畏进而神化。

还有,“泰”和“岱”在古代中意思都是相似的,都有“大”的含义,所以泰山就是大山。泰山与天日相近,大汶口也曾出土过日火山的形象,形象的体现了先民的心里,由于他们的活动范围内泰山是最高的,所以使得泰山成为了祭天崇拜的对象得以神化。以后的统治者也认为泰山可以通天,古代帝王为了加强统治都宣扬“君权神受”“神权天受”的理论,为了来印证这样的理论,所以借助泰山的名气,久而久之就使得泰山祭天的作用和地位一步步的强化,随后成为了历代皇帝一生追求的大事。

那么封禅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汉代班固《 白虎通义 》说:“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太平也。”《五经通义 》曰:“ 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似乎纯粹出于政治目的,表示帝受命于天,向天告太平,对佑护之功表示答谢,当然更要报告帝王的政绩如何显赫。封禅的具体仪式富有象征性。班固说:“故升封者,增高也;下禅梁父之基,广厚也;刻石纪号者,著己之功绩以自效也。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故增泰山之高以报天,附梁父之阯以报地,明天地之所命,功成事遂,有益于天地,若高者加高,厚者加厚矣”。《白虎通议》《 礼记正义 》云:“祭天则燔柴也,天谓日也; 祭地, 瘗者,祭月也。”原来封禅的种种目的与象征,都包含着一层更为深潜的意识:沟通天人之际,协调天、地、神、人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精神意志与外在行为的和谐统一。

像秦始皇是想借泰山封禅来弘扬自己的功德。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认为自己是功高盖世,是万世之君。统一了文字、实行郡县制,而且是统一了度量衡,所以把自己比作始皇帝,第一个皇帝。这个功绩怎么能记载下来呢?只有到泰山封禅才能记载下来,所以通过封禅留下了秦刻石。今天的泰山岩石有着28亿岁的高龄,形成于距今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泰山山脉延绵黄河南岸两百多公里,主峰巍峨雄峙在滨海的山东省泰安市内,在泰山的岱庙里,存有碑刻200余通,其中不乏历代皇帝留下的铭刻,有一通奇特的唐碑,它碑身双石同座并立,覆以石盖,这就是武则天公元660年派人所立的“双束碑“。

武则天在历史上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女人,她当时也很有点儿野心,她想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她内心的想法。那么,这个碑如何来表达武则天的意志的呢?它是由两块条石并立而成的,上面是一块石头做的碑帽,底下是一块石头做的碑座,也就是说他们并立天下,共治四方。虽然武则天当时还没有当皇帝,但是她希望自己的地位和权利是和皇帝一样的,就是除了在政治上的寓意以外,因为武则天是高宗的皇后,是一种夫妻关系,这个碑就表达了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所以老

百姓把这个碑叫做鸳鸯碑,这是当时武则天派人立这个碑的意思。果然这个碑立了以后,过了大概5年,在公元666年那一年,她就鼓动了高宗李治来泰山封禅。

在泰山顶上,苍岩如墙,峭壁如削,镌刻了数十处摩崖石刻,而最有历史价值,最为壮观的就是皇帝封禅的摩崖石刻。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十三年封禅时亲自撰书了《纪泰山铭》碑,碑刻叙述了封禅的起因和规模,记有封禅仪典的过程。《纪泰山铭》碑形制宏伟、高大,1000个鎏金大字金碧辉煌,碑文通篇为八分隶书,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引来后人诸多的感慨。

泰山封禅刻石铭记着一代君主政治、经济、文化所取得的成就,选择生命力如此恒久的岩石来刻碑记功,著以功绩,的确是人类的一大发明。然而,泰山玉皇顶前耸立着一通古拙稳重的大碑,却通体不刻一字,称为“无字碑”,是汉武帝刘彻封禅泰山时所立。对此无字碑,古人评说不一,有人说,碑不着一字是汉武帝谦虚的表现,因为他自认为自己渺小,做了皇帝,惶恐不已,还有人说,汉武帝自认为功绩卓著,难以用文字表达,因此立碑岱顶不著一字,与有字碑相比,颇有此碑无字更有价的含义。而最著名的封禅刻石则是秦泰山刻石,它不但是泰山最早的刻石,也是中国古代帝王最早的纪功刻石。

正式的皇家仪式应该说从秦始皇开始,因为秦始皇以前据记载有72代君王祭祀泰山,但秦始皇把过去的柴望祭祀变为国家的正式封禅大典。 秦始皇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保持国家的统一,所以必须求助于泰山,就是想利用封禅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实践证明这个目的通过到泰山封禅也确实起到了。泰山上正式举行封禅大典的是六位:秦始皇、汉武帝、东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

不是所有的帝王都有资格来封禅,它的条件大体是这样规定的,基本上是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更朝换代国家统一。第二个条件,帝王在位的时候必须有政绩,政绩卓著,要国泰民安、国富民强,要有政绩,大家都信服,这是第二个条件。第三个条件就比较软,也是比较硬的条件,就是必须有祥瑞出现。就是有一个吉祥物。比如齐桓公,春秋时期他是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他想到泰山来封禅,但是当时的管仲就极力反对,为什么反对呢?就是说你不够资格。当时齐桓公就说,我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我的功劳够大了,难道还不行吗?他说不行,你缺乏祥瑞。实际上缺什么祥瑞呢。这样管仲就给他提了几个吉祥物,其中包括东海的比目鱼,西海的比翼鸟,这根本是弄不到的,没有这个东西你不能封禅,实际上就是说你的功德不够。

而现在大型节目《泰山封禅大典》在泰山脚下演出,这实际上就是帝王封禅活动的一个延续,古代先王的封禅大典随着清王朝的消亡而结束,但是整个泰山崇拜这种文化现象在民间并没有结束。

当我们从悠悠的古风当中回到现代的时候,应该说泰山是整个中华民族,是我们国家的象征。

参考文献 《白虎通义》《礼记正义》《五经通义 》《纪泰山铭》


相关内容

  • 山东省2011年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
  • 山东省2011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模 拟 试 题(二)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 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 卷为选择题,30分:第Ⅱ卷为综合题,7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3.第I 卷每小题 ...

  •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考试试题最新
  • 东阿县实验高中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签字笔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 ...

  • 糟糕的宋真宗为何有胆量去搞"封禅"
  • 封禅源于最高规格的祭天,就是到泰山顶上直接与天帝对话.周之前这是大型典礼活动,有些诸侯甚至设有"泰山办事处",以便陪周王参加祭天活动.周衰落后,诸侯争霸,祭泰山之礼随之进入不正常时期. <论语>中有季氏祭泰山的记载,孔子对此很不满意,认为这是违背礼乐之举. 秦始皇统一 ...

  • 唐宋帝王封禅玉册身世传奇
  • 唐宋帝王封禅玉册身世传奇 ■ 从秦始皇到宋真宗,千余年间,共有12位古代帝王到泰山封禅.每个到泰山封禅的皇帝都会带上玉册,这些封禅玉册被视为帝王们和神灵进行沟通之物,历代帝王封禅之后,封禅玉册被深埋在泰山.然而,到目前为止,人们在泰山出土的玉器中只发现了其中两卷,而这两卷玉册的身世流转,也颇为传奇. ...

  • 大年初一游岱庙
  • (2008-02-08 03:00:10) 转载▼ 标签: 春节出游泰安泰山岱庙文物遗产观光祝福分类: 名胜旅游 大年初一游岱庙 鞭炮齐鸣辞旧岁,锣鼓喧天迎新春.今天是大年初一,我们早早起床争放鞭炮,吃过号称金元宝的初一水饺,就立马走访亲朋好友相互拜年.该拜访的全拜过了,因时间还早,和老公商议按原计 ...

  • 泰山导游词作文400字
  • 泰山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导游张智堃.今天,我要带领着大家一起到五岳之一的泰山观光. 泰山古称岱宗,它位于山东省东部,华北大平原的东侧,面积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泰山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丰碑屹立于中华大地,举世 ...

  • [译文][史记封禅书]
  • [译文] 自古以来受天命为帝王的人,何尝不封禅?大约没有必须的吉兆.瑞应就忙着行封禅礼的大有人在,而从来没有过已经出现了封禅必须的吉兆.瑞应而不到泰山去的人.有的人虽然承受天命当了帝王而治世的大功未能成就,有的身已至梁父而道德与封禅的盛举不侔,有的道德已侔而又无瑕行封禅礼,所以得行封禅的很少.< ...

  • [天子游猎赋]的封禅观念与"文赋互见"
  • 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三年>)的中国古代,封禅作为最高级别的祭祀大典,在国家建设中地位极为重要.<史记·封禅书>云: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 ...

  • 一壶珍珠搞定群臣
  • 北宋时,宋真宗请他的宰相王旦吃饭,饭后顺带送了王旦一壶酒. 王宰相回家后,想看看皇帝赐他的是什么好酒,就拿了个酒杯,想倒杯酒来尝尝.他揭开酒壶,一看,我的天啊,哪里有什么酒,竟是一壶的珍珠宝贝. 王旦这下子为难了.皇帝老爷请客"送礼",是要我发动大臣们支持皇帝老爷去泰山封禅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