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自我形象紊乱的多因素护理干预
【摘要】 对乳腺癌患者发生自我形象紊乱的多种因素及护理干预进行综述。“自我形象紊乱”在乳腺癌患者中发生率较高,直接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均可发生自我形象紊乱。因此,应予以充分重视,积极治疗,使患者恢复自信心,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乳腺癌;自我形象紊乱;护理干预
自我形象紊乱(self-image disorder,SID)是北美护理协会1973年通过的一项护理诊断。其定义为:个体在感知自我形象方面受到干扰。主要诊断依据为:对存在的或受到的身体结构和(或)功能方面的变化有负性的语言性反应和(或)非语言性反应[1]。如前定义,当一位女性乳腺癌患者切除乳房,乳房的丧失,意味着将失去哺乳功能、女性形体的魅力,并影响生活的和谐,往往使患者情绪低落,产生孤独、绝望、无助,不敢面对现实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甚至导致行为异常而发生自我形象紊乱,影响治疗效果和术后生活质量[2]。针对不同治疗阶段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1 手术因素
为了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有很大一部分患者需要进行乳房切除,给患者形体造成缺陷。在众多的患者中,有少部分为了维持形体完美,宁愿放弃手术,从而失去治疗机会。
1.1 入院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柴东芹[3]针对术后患者出现自我形象紊乱问题提出具体措施。即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从患者入院起,责任护士应主动热情与患者接触,使用通俗的语言,与患者进行广泛的交谈,注意搜集各方面的资料,如患者患病前的社会角色和对所患疾病的认识,从家庭、社会的支持情况到对护理的各种需求,加强心理疏导,解除思想顾虑,进行康复指导。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解释手术后形体的改变只是暂时的,待病情稳定后可以戴义乳或重塑乳房,恢复形体,使患者看到希望,提高自尊意识。
1.2 术前健康宣教 向患者讲解手术切除乳房的必要性及手术相关的知识。如麻醉方式、手术大致经过,术后患肢的功能等情况。在讲解的过程中需针对不同心理需求、文化水平、婚育状况、年龄等因人施教,必要时可让有较好效果的患者现身说教,鼓励帮助患者提高自信心,恢复乐观情绪,配合治疗和护理。
1.3 加强手术后的护理 防止发生各种并发症,教会患者做术后功能锻炼操,并嘱其一定要坚持功能锻炼。伤口未完全愈合前避免在患肢输液。
1.4 松弛疗法 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提高自身身体素质,还能改善情绪,预防自我形象紊乱的发生。另外还可以阅读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书籍,适当参加社会活动,使自己成为自强不息的女性,为社会、家庭做贡献[4]。
1.5 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癌症不仅给患者个人造成痛苦,也影响其家庭成员的正常生活,破坏家庭的正常秩序。因此,患者家庭同样需要经历一个强烈的应激和适应阶段,同样需要护士的关心和指导。乳腺癌患者能否改善消极情绪与其家庭的支持程度密切相关。家庭与患者的接触最多,对患者的影响最大。所以,
乳腺癌患者自我形象紊乱的多因素护理干预
【摘要】 对乳腺癌患者发生自我形象紊乱的多种因素及护理干预进行综述。“自我形象紊乱”在乳腺癌患者中发生率较高,直接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均可发生自我形象紊乱。因此,应予以充分重视,积极治疗,使患者恢复自信心,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乳腺癌;自我形象紊乱;护理干预
自我形象紊乱(self-image disorder,SID)是北美护理协会1973年通过的一项护理诊断。其定义为:个体在感知自我形象方面受到干扰。主要诊断依据为:对存在的或受到的身体结构和(或)功能方面的变化有负性的语言性反应和(或)非语言性反应[1]。如前定义,当一位女性乳腺癌患者切除乳房,乳房的丧失,意味着将失去哺乳功能、女性形体的魅力,并影响生活的和谐,往往使患者情绪低落,产生孤独、绝望、无助,不敢面对现实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甚至导致行为异常而发生自我形象紊乱,影响治疗效果和术后生活质量[2]。针对不同治疗阶段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1 手术因素
为了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有很大一部分患者需要进行乳房切除,给患者形体造成缺陷。在众多的患者中,有少部分为了维持形体完美,宁愿放弃手术,从而失去治疗机会。
1.1 入院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柴东芹[3]针对术后患者出现自我形象紊乱问题提出具体措施。即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从患者入院起,责任护士应主动热情与患者接触,使用通俗的语言,与患者进行广泛的交谈,注意搜集各方面的资料,如患者患病前的社会角色和对所患疾病的认识,从家庭、社会的支持情况到对护理的各种需求,加强心理疏导,解除思想顾虑,进行康复指导。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解释手术后形体的改变只是暂时的,待病情稳定后可以戴义乳或重塑乳房,恢复形体,使患者看到希望,提高自尊意识。
1.2 术前健康宣教 向患者讲解手术切除乳房的必要性及手术相关的知识。如麻醉方式、手术大致经过,术后患肢的功能等情况。在讲解的过程中需针对不同心理需求、文化水平、婚育状况、年龄等因人施教,必要时可让有较好效果的患者现身说教,鼓励帮助患者提高自信心,恢复乐观情绪,配合治疗和护理。
1.3 加强手术后的护理 防止发生各种并发症,教会患者做术后功能锻炼操,并嘱其一定要坚持功能锻炼。伤口未完全愈合前避免在患肢输液。
1.4 松弛疗法 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提高自身身体素质,还能改善情绪,预防自我形象紊乱的发生。另外还可以阅读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书籍,适当参加社会活动,使自己成为自强不息的女性,为社会、家庭做贡献[4]。
1.5 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癌症不仅给患者个人造成痛苦,也影响其家庭成员的正常生活,破坏家庭的正常秩序。因此,患者家庭同样需要经历一个强烈的应激和适应阶段,同样需要护士的关心和指导。乳腺癌患者能否改善消极情绪与其家庭的支持程度密切相关。家庭与患者的接触最多,对患者的影响最大。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