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宁可人
1.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全体。
2.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
3、同质:是指所研究的观察对象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或特征。
4、变异:指同质个体的某项指标之间的差异。
5、参数:反映总体特征的指标称为参数。
6、统计量:通过样本资料计算出来的相应指标称为统计量。
7、抽样误差:由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样本指标与样本指标之间的差异。
8、概率: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9、正态分布:高峰位于均数处,中间高两边低,左右完全对称地下降,但永远不与横轴相交的钟形曲线。
10、平均数:是描述一组同质变量值的平均水平或集中趋势的指标。
11、中位数:将一组数据由小到大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观测值。
12、医学参考值范围:又称正常值范围,医学上常将包括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项指标的波动范围称为该指标的正常值范围。
13、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14、标准差: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它是离均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用σ表示。
15、标准误: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等于原变量总体标准差除以例数的平方根,用以说明均数抽样误差的大小。
16、均数的抽样误差:由个体差异和抽样所导致的样本均数与样本均数之间,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间的差异。
17、假设检验:先对总体做出某种假设,然后根据样本信息来推断其是否成立的一类统计方法的总称。
18、统计推断:是根据已知的样本信息来推断未知的总体,是统计分析的目的,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19、Ⅰ型错误: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0,这类弃真错误,发生的概率为α,为已知。
20、Ⅱ型错误: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H0,这类存伪错误,发生的概率为β,未知。
21、检验效能:又称把握度,为1-β,其意义是两总体确有差别,按α水准能发现它们有差别的能力。
22、可信区间:指总体参数可能所在的范围。 23、率(rate):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24、构成比:表示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常以百分数表示。
25、相对比:表示两个有关事物指标之比,常以百分数和倍数表示,用以说明一个指标是另一个指标的几倍或百分之几。
26、标准化率:亦称调整率,是采用统一的标准对内部构成不同的各组频率进行调整和对比的方法。
27、参数检验:一类依赖于总体分布的具体形式的统计推断方法。
28、非参数检验:一类不依赖总体分布类型的检验,在应用中可以不考虑被研究对象为何种分布以及分布是否已知,检验假设中没有包括总体参数的统计方法。
29、自变量:如果没有一个变量依赖于其他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关系时,一般把测量比较简单的变量作为自变量。
30、因变量:测量比较复杂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或应变量。
31、相关分析:分析两个或多个变量间相互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
32、线性回归分析:用直线回归方程或数学模型描述变量间数量关系的统计方法。
33、相关系数: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相关关系密切程度与方向的统计指标。
34、回归系数:即回归直线的斜率,表示自变量x每改变一个单位时,应变量y平均变化b个单位,B为回归系数。
35、决定系数:r2,表示由x与y的直线关系导致的y的变异SS回,在总变异SS总所占比重,即回归效果的好坏,决定系数越接近1,回归效果越好。
36、最小二乘法:以各实测点到直线的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来确定回归直线。
37、统计表:将统计分析的事物及其指标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来,直观地反映事物的数量关系及其趋势的一种表现形式。
38、统计图:用点的位置,线段的升降,直条的长短和面积大小等表达统计数据的一种形式。
39、单纯随机抽样:是从总体中以完全随机的方法抽取一部分观察对象组成样本,是最简单的抽样方法。
40、整群抽样:先将总体划分为N个群,每个群包含若干个观察对象,再随机抽取n个群(n
41、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机械地每隔若干个观察单位抽取一个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42、分层抽样:按影响观察值变异较大的某种特征将总体分成若干层,再从每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43、配对设计:是将受试对象按一定条件配成对子,再随机分配每对中的两个受试对象到不同的处理组,或者比较受试者实验前后的变量值改变情况。
44、盲法:在随机对比试验中,为避免出现偏倚,使研究者或研究对象不明确干预措施的分配的方法。
45、对照: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的差异的科学对比,鉴别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的效应差异。
46、随机区组设计:又称配伍设计,是将几个条件基本相同的受试对象划成一个区组,区组中观察对象的数量取决于对比组的组数。将区组中的受试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分配到不同的对比组中。
47、随机对照试验:又称完全随机设计,属于单因素研究设计,是将受试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然后给予不同的处理因素,对各组的效应进行同期平行观察,比较各组观察指标有无差异。
48、实验研究: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人为地对受试对象施加处理因素,控制混杂因素,观察、总结处理因素的效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名词解释
------宁可人
1.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全体。
2.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
3、同质:是指所研究的观察对象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或特征。
4、变异:指同质个体的某项指标之间的差异。
5、参数:反映总体特征的指标称为参数。
6、统计量:通过样本资料计算出来的相应指标称为统计量。
7、抽样误差:由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样本指标与样本指标之间的差异。
8、概率: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9、正态分布:高峰位于均数处,中间高两边低,左右完全对称地下降,但永远不与横轴相交的钟形曲线。
10、平均数:是描述一组同质变量值的平均水平或集中趋势的指标。
11、中位数:将一组数据由小到大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观测值。
12、医学参考值范围:又称正常值范围,医学上常将包括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项指标的波动范围称为该指标的正常值范围。
13、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14、标准差: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它是离均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用σ表示。
15、标准误: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等于原变量总体标准差除以例数的平方根,用以说明均数抽样误差的大小。
16、均数的抽样误差:由个体差异和抽样所导致的样本均数与样本均数之间,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间的差异。
17、假设检验:先对总体做出某种假设,然后根据样本信息来推断其是否成立的一类统计方法的总称。
18、统计推断:是根据已知的样本信息来推断未知的总体,是统计分析的目的,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19、Ⅰ型错误: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0,这类弃真错误,发生的概率为α,为已知。
20、Ⅱ型错误: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H0,这类存伪错误,发生的概率为β,未知。
21、检验效能:又称把握度,为1-β,其意义是两总体确有差别,按α水准能发现它们有差别的能力。
22、可信区间:指总体参数可能所在的范围。 23、率(rate):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24、构成比:表示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常以百分数表示。
25、相对比:表示两个有关事物指标之比,常以百分数和倍数表示,用以说明一个指标是另一个指标的几倍或百分之几。
26、标准化率:亦称调整率,是采用统一的标准对内部构成不同的各组频率进行调整和对比的方法。
27、参数检验:一类依赖于总体分布的具体形式的统计推断方法。
28、非参数检验:一类不依赖总体分布类型的检验,在应用中可以不考虑被研究对象为何种分布以及分布是否已知,检验假设中没有包括总体参数的统计方法。
29、自变量:如果没有一个变量依赖于其他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关系时,一般把测量比较简单的变量作为自变量。
30、因变量:测量比较复杂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或应变量。
31、相关分析:分析两个或多个变量间相互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
32、线性回归分析:用直线回归方程或数学模型描述变量间数量关系的统计方法。
33、相关系数: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相关关系密切程度与方向的统计指标。
34、回归系数:即回归直线的斜率,表示自变量x每改变一个单位时,应变量y平均变化b个单位,B为回归系数。
35、决定系数:r2,表示由x与y的直线关系导致的y的变异SS回,在总变异SS总所占比重,即回归效果的好坏,决定系数越接近1,回归效果越好。
36、最小二乘法:以各实测点到直线的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来确定回归直线。
37、统计表:将统计分析的事物及其指标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来,直观地反映事物的数量关系及其趋势的一种表现形式。
38、统计图:用点的位置,线段的升降,直条的长短和面积大小等表达统计数据的一种形式。
39、单纯随机抽样:是从总体中以完全随机的方法抽取一部分观察对象组成样本,是最简单的抽样方法。
40、整群抽样:先将总体划分为N个群,每个群包含若干个观察对象,再随机抽取n个群(n
41、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机械地每隔若干个观察单位抽取一个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42、分层抽样:按影响观察值变异较大的某种特征将总体分成若干层,再从每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43、配对设计:是将受试对象按一定条件配成对子,再随机分配每对中的两个受试对象到不同的处理组,或者比较受试者实验前后的变量值改变情况。
44、盲法:在随机对比试验中,为避免出现偏倚,使研究者或研究对象不明确干预措施的分配的方法。
45、对照: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的差异的科学对比,鉴别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的效应差异。
46、随机区组设计:又称配伍设计,是将几个条件基本相同的受试对象划成一个区组,区组中观察对象的数量取决于对比组的组数。将区组中的受试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分配到不同的对比组中。
47、随机对照试验:又称完全随机设计,属于单因素研究设计,是将受试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然后给予不同的处理因素,对各组的效应进行同期平行观察,比较各组观察指标有无差异。
48、实验研究: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人为地对受试对象施加处理因素,控制混杂因素,观察、总结处理因素的效果的一种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