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可控变流器的设计1

单相可控变流器的设计

1概述

电力变流器是由一个或多个电力电子装置连同变流变压器、滤波器、主要开关及其他辅助设备组成的变流设备,它应能独立运行并完成规定功能。常见的电力变流器有:整流器,用于交流到直流的变流;逆变器,用于直流到交流的变流;交流变流器,用于交流变流;直流变流器,用于直流变流。此次课设设计的为变流器中的整流器。

整流电路是电力电子电路中出现最早的一种,它的作用是将交流电能变为直流电能供给直流用电设备。整流电路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直流电动机,电镀,电解电源,同步发电机励磁,通信系统电源等。

整流电路通常由触发电路、主电路、滤波器和变压器组成。主电路多用硅整流二极管和晶闸管组成。滤波器接在主电路与负载之间,用于滤除脉动直流电压中的交流成分。变压器设置与否视具体情况而定。变压器的作用是实现交流输入电压与直流输出电压间的匹配以及交流电网与整流电路之间的电隔离。

整流电路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分类,主要分类方法有:按组成的器件可以分为不可控,半控,全控三种;按电路结构可分为桥式电路和零式电路;按交流输入相数分为单相电路和多相电路;按变压器二次电流的方向是单向或双向,又分为单拍电路和双拍电路。 2 方案的选择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可分为单相桥式相控整流电路和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它们所连接的负载性质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特点。下面分析两种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在带电感性负载的工作情况。

单相半控整流电路的优点是:线路简单、调整方便。弱点是:输出电压脉动冲大,负载电流脉冲大(电阻性负载时),且整流变压器二次绕组中存在直流分量, 使铁心磁化,变压器不能充分利用;而单相全控式整流电路具有输出电流脉动小,功率因数高,变压器二次电流为两个等大反向的半波,没有直流磁化问题,变压器利用率高的优点。

单相全控式整流电路其输出平均电压是半波整流电路2倍,在相同的负载下流过晶闸 管的平均电流减小一半,且功率因数提高了一半。

单相半波相控整流电路因其性能较差,实际中很少采用,在中小功率场合采用更多的是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

根据以上的比较分析因此选择的方案为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负载为阻感性负载)。 3方案设计

我的选题是单相可控变流器的设计,初始条件是单相半控桥式可控整流电路,电阻-电感性(大电感)负载,R =1.5Ω,最大电流I d =40A 。需要运用的知识点有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原理及参数计算。

整流电路主要由驱动电路、保护电路和整流主电路组成。根据设计任务,在此设计中采用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接电阻性负载。

图1 系统原理方框图

4具体设计

4.1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阻感性负载

4.1.1 工作原理

假设电路已经工作在稳定状态:当整流电路带电感性负载时,整流工作的物理过程和电压、电流波形都与带电阻性负载时不同。因为电感对电流的变化有阻碍作用,即电感元件中的电流不能突变,当电流变化时电感要产生感应电动势而阻碍其变化,所以电路电流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电压的变化。

图 2 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电感性负载及其波形

(a)电路;(b)电源电压;(c)触发脉冲;(d)输出电压;(e)输出电流;(f)晶闸管VT 1, VT 4上的电流;(g)晶闸管VT 2 ,VT 3上的电流;(h)变压器副边电流;(i)晶闸管VT 1, VT 4上的电压。

工作原理:在电源电压u 2正半周期间,VT 1、VT 2承受正向电压,若在ωt =α时触发,VT 1、VT 2导通,电流经VT 1、负载、VT 2和T 二次侧形成回路,但由于电感的存在, u 2过零变负时,电感上的感应电动势使VT 1、VT 2继续导通,直到VT 3、VT 4被触发导通时,VT 1、VT 2承受反相电压而截止,输出电压的波形出现了负值部分。

在电源电压u 2负半周期间,晶闸管VT 3、在ωt =π+α时触发,VT 4承受正向电压,VT 3、

负载电流从VT 1、在ωt =2πVT 4导通,VT 1、VT 2受反相电压截止,VT 2中换流至VT 3、VT 4中;

时,电压u 2过零,VT 3、VT 4因电感中的感应电动势一直导通,直到下个周期VT 1、VT 2导通时,VT 3、VT 4因加反向电压才截止。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当α≤π2时,负载电流I d 才连续,当α>π2时,负载电流不连续,而且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均接近零,因此这种电路控制角的移相范围是0~π2。

4.1.2整流电路参数计算

1)整流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可按下式计算

1π+α220. 9U 2cos α U d ()2U sin ωtd ωt 2U 2cos α⎰αππ

由题意可知,U d =I d R =1.5×40=60V

当α=0时,U d 取得最大值60V ,即U d = 0.9*U 2=60V,从而得出U 2=67V,α=90o 时,

o U d =0。α角的移相范围为90。

2)整流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

U =1

π⎰απ+α2U 2sin ωt d (ωt )=U 2=67V 2

3)整流电流的平均值和有效值分别为

I d =U d U =0. 92cos α=40A R d R d

I =U U 2=44.7A =R d R d

4)在一个周期内每组晶闸管各导通180°,两组轮流导通,变压器二次电流是正、负对称

的方波,电流的平均值I d 和有效值I 相等,其波形系数为1。

流过每个晶闸管的电流平均值和有效值分别为:

I dT =θT 1π1I d =I d =I d =⨯40=20A 22π2π2

I T =θT 40π1=28.3A I d =I d =I d =2π2π2

5)晶闸管在导通时管压降u T =0,故其波形为与横轴重合的直线段;VT 1和VT 2加正向电压但触发脉冲没到时,VT 3、VT 4已导通,把整个电压u 2加到VT 1或VT 2上,则每个元件承受的最大可能的正向电压等于2U 2;VT 1和VT 2反向截止时漏电流为零,只要另一组晶闸管导通,也就把整个电压u 2加到VT 1或VT 2上,故两个晶闸管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也为2U 2, 即U Tm =2⨯67=94.75V 。

4.2变压器的设计

4.2.1 变压器的概念及其工作原理

变压器是一种静止电机,它可将一种电压的电能转换为另一种电压的电能。从电力的生产、输送、分配到各用电户,采用着各式各样的变压器。首先,从电力系统来讲,变压器就是种主要设备。我们知道,要将大功率的电能输送到很远的地方去,采用较低电压即相应的大电流来传输是不可能的。这是由于一方面大电流将在输电线上引起大的功率损耗;另一方面大电流还将在输电线上引起大的电压降落,致使电能根本输不过去。为此,需要变压器来将发电机的端电压升高,相应电流就可减少。一般来说,当输电距离越远,输出功率越大时,要求的输出电压也越大。

在电力系统中变压器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不仅需要变压器的数量多,而且要求性能好,技术经济指标先进,还要保证运行安全可靠。

一二侧电压之比近似等于其匝数比。因此在原绕组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副绕组的匝数,就可以达到输出电压的目的。若将副绕组与负载相接,副边就会有电流流过,这样就把电能传输给了负载。从而实现了传输电能,改变电压的要求,就是变压器工作的基本原理。

4.2.2整流变压器参数计算

二次相电压U 2:平时我们在计算U 2是在理想条件下进行的,但实际上许多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如电网电压波动、管子本身的压降以及整流变压器等效内阻造成的压降等。所以设计时U 2应按下式计算:

U 2=U dn +n ∆U t

A β(cosα-CU dl 2) 2n

式中 U dl ——负载的额定电压;

∆U t ——整流元件的正向导通压降,一般取1V ;

n ——电流回路所经过的整流元件(VT 及VD )的个数;

A ——理想情况下α=0º时U d 0与U 2的比值,查表可知;

β ——电网电压波动系数,一般取0.9;

α ——最少移相角,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总希望U 2值留有调节余量,对于

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取α(30°~35°),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取α(10°~15°);

C ——线路接线方式系数,查表单相桥式C 取0.5V ;

U dl ——变压器阻抗电压比,100KV ·A 以下,取U dl =0.05V,

100KV·A 以上,取U dl =0.05~0.1V ; I 2I 2n ——二次侧允许的最大电流与额定电流之比。

一次与二次额定电流及容量计算:如果不计变压器的励磁电流,根据变压器磁动势平衡原理可得一次和二次电流关系式为:

I 1N 1=I 2N 2

K =N 1U 1= N 2U 2

式中N 1、N 2——变压器一次和二次绕组的匝数;

K ——变压器的匝数比。

由于整流变压器流过的电流通常都是非正弦波,所以其电流、容量计算与线路型式有关。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计算如下:

大电感负载时变压器二次电流的有效值为

I 2=I d =I =40A U 60U 2=d =V =66. 67V 此时,α为0。可以计算出U d =I d ⨯R d =1. 5⨯40V =60V , 0. 90. 9

选择整流变压器的变比为:K =U 1220==3. 298 U 266. 7

变压器二次侧容量为S 2=U 2I 2=67V ×40A=2.68KV·A

4.3 晶闸管选择及参数计算分析

由于单相桥式全控整流带电感性负载主电路主要元件是晶闸管,所以选取元件时主要考虑晶闸管的参数及其选取原则。

4.3.1 晶闸管的主要参数

①额定电压U Tn

通常取U DRM 和U RRM 中较小的,再取靠近标准的电压等级作为晶闸管型的额定电压。

在选用晶闸管时,额定电压应为正常工作峰值电压的2~3倍,以保证电路的工作安全。

晶闸管的额定电压U Tm =﹛minUD RM , U Tn ≥﹙2~3﹚UTm U RRM ﹜

U Tm :工作电路中加在管子上的最大瞬时电压

②额定电流I T (AV )

I T (AV ) 又称为额定通态平均电流。其定义是在室温40°和规定的冷却条件下,元件在电阻性负载流过正弦半波、导通角不小于170°的电路中,结温不超过额定结温时,所允许的最大通态平均电流值。将此电流按晶闸管标准电流取相近的电流等级即为晶闸管的额定电流。

要注意的是若晶闸管的导通时间远小于正弦波的半个周期,即使正向电流值没超过额定值,但峰值电流将非常大,可能会超过管子所能提供的极限,使管子由于过热而损坏。

在实际使用时不论流过管子的电流波形如何、导通角多大,只要其最大电流有效值I Tm ≤I Tn , 散热冷却符合规定,则晶闸管的发热、温升就能限制在允许的范围。

I Tn :额定电流有效值,根据管子的I T (AV ) 换算出,

I T (AV ) 、I Tm 、I Tn 三者之间的关系:

I Tn =/2π⎰(Imsin ωt ) 2d (ωt ) =0π2I m π

I T (AV ) =1/2π⎰Im sin ωtd (ωt ) =0πI m 2

考虑到晶闸管电流的安全裕量为1. 5~2,流过每个晶闸管的电流有效值为,晶闸管的

I 40I VT =d =A =28. 28A ,I N =(1. 5~2) I VT =42. 42~56. 56A 。 额定电流为22

波形系数:有直流分量的电流波形,其有效值I T 与平均值I Td 之比称为该波形的波形系数,用K f 表示:K f =I T I Td

额定状态下, 晶闸管的电流波形系数为:

2I m I K f =Tn =π=1. 11I m I T (AV ) 2

晶闸管承受最大反向电压U m =2U 2=2⨯66. 67V =94. 29V ,所以晶闸管的额定电压为 U N =(2~3)U m =(2~3) ⨯94. 29V =188. 58~282. 87V 。

4.3.2 晶闸管的选择原则

一、所选晶闸管电流有效值I Tn 大于元件 在电路中可能流过的最大电流有效值。

二、 选择时考虑(1.5~2)倍的安全余量。即I Tn =0.707I T (AV ) =(1.5~2)I Tm

I T (AV ) ≥(1. 5~2)

因为I T =I

2I Tm 1. 11 , 则晶闸管的额定电流为I T (AV )=10A(输出电流的有效值为最小值,所

以该额定电流也为最小值) 考虑到2倍裕量, 取20A. 即晶闸管的额定电流至少应大于20A 。

三、 若散热条件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则元件的额定电流应降低使用。

① 通态平均管压降U T (AV ) 。指在规定的工作温度条件下,使晶闸管导通的正弦波半个周

期内阳极与阴极电压的平均值,一般在0.4~1.2V 。

② 维持电流I H 。指在常温门极开路时,晶闸管从较大的通态电流降到刚好能保持通态所

需要的最小通态电流。一般I H 值从几十到几百毫安,由晶闸管电流容量大小而定。 ③ 门极触发电流I G 。在常温下,阳极电压为6V 时,使晶闸管能完全导通所需的门极电

流,一般为毫安级。

④ 断态电压临界上升率d i d t 。在额定结温和门极开路的情况下,不会导致晶闸管从断态

到通态转换的最大正向电压上升率。一般为每微秒几十伏。

⑤ 通态电流临界上升率d u d t 。在规定条件下,晶闸管能承受的最大通态电流上升率。若

晶闸管导通时电流上升太快,则会在晶闸管刚开通时,有很大的电流集中在门极附近的小区域内,从而造成局部过热而损坏晶闸管。

4.4 系统功率因素的计算

单相全控整流电路中基波和各次谐波的有效值为: 22I d n =1,3,5,„ I n =n π

因此可得基波电流有效值为: 22I 1=I d π

i 2的有效值I =I d ,可得基波因数为: ν=

I 122=≈0. 9I

又因为,电流基波与电压的相位差就等于控制角α,所以位移因素为:

λ1=cos ϕ1=cos α

所以,功率因数为:

λ=νλ1=I 122cos ϕ1=cos α≈0. 9cos απI

4.5 晶闸管电路对电网的影响

晶闸管变流设备一般都是通过变压器与电网连接的,因此其工作频率为工频初级电压即为交流电网电压。经过变压器的耦合,晶闸管主电路可以得到一个合适的输入电压,是晶闸管在较大的功率因数下运行。变流主电路和电网之间用变压器隔离,还可以抑制由变流器进入电网的谐波成分,减小电网污染。在变流电路所需的电压与电网电压相差不多时,有时会采用自耦变压器;当变流电路所需的电压与电网电压一致时,也可以不经变压器而直接与电网连接,不过要在输入端串联“进线电抗器”以减少对电网的污染。

在分析整流电路工作原理时,我们曾经假设晶闸管是理想的开关元件,导通时认为其电阻为零,而关断时,认为其电阻无穷大。但事实上,晶闸管并非是理想的可控开关元件,导通时有一定的管压降。

晶闸管装置中的无功功率,会对公用电网带来不利影响:

1) 无功功率会导致电流增大和视在功率增加,导致设备容量增加。

2) 无功功率增加,会使总电流增加,从而使设备和线路的损耗增加。

3) 使线路压降增大,冲击性无功功率负载还会使电压剧烈波动。

晶闸管装置还会产生谐波,对公用电网产生危害,包括:

1) 谐波使电网中的元件产生附加的谐波损耗,降低发电、输电及用电设备的效率,大量的3次谐波流过中性线会使线路过热甚至发生火灾。

2) 谐波影响各种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使电机发生机械振动、噪声和过热,使变压器局部严重过热,使电容器、电缆等设备过热、使绝缘老化、寿命缩短以至损坏。

3) 谐波会引起电网中局部的并联谐振和串联谐振,从而使谐波放大,会使上述1) 和

2) 两项的危害大大增加,甚至引起严重事故。

4) 谐波会导致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误动作,并使电气测量仪表不准确。

5) 谐波会对临近的通信系统产生干扰,轻者产生噪声,降低通信质量,重者导致信息丢失,使通信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为防止谐波危害,晶闸管装置可以采取措施抑制谐波,其办法大致有:(1)增加电流相数:一个改变变流装置的电流波形的方法是增加交流装置的脉动数,谐波次数越高,其幅值就越小,增加供电的相数就能显著减小谐波的次数。(2)安装谐波滤波器:常采用的排除大中型变流装置谐波的有效方法是在交流装置输入端对这些谐波分量进行滤波。(3)减小相位角 。

4.6 晶闸管触发电路的设计及定相

4.6.1晶闸管触发电路的设计

触发电路的选择:

1)触发信号可以是交流,直流或脉冲形式。由于晶闸管触发导通后,门极即失去控制作用,为减少门极损耗,一般触发信号采用脉冲形式。

2)触发脉冲信号应有一定的功率和宽度。触发电路的任务是提供控制晶闸管的门极触发信号。由于晶闸管门极参数的分散性以及其触发电压、电流随温度变化的特性,为使各合格元件在各种条件下均能可靠触发,触发电流、电压必须大于门极触发电流I GT 和触发电压U GT ,即脉冲信号触发功率必须保证在各种工作条件下都能使晶闸管可靠导通,触发脉冲信号应有一定的宽度,脉冲前沿要陡,保证触发的晶闸管可靠导通。如果触发脉冲过窄,在脉冲终止时主电路电流还未上升到晶闸管的掣住电流,则晶闸管会重新关断。对 于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要求触发脉冲信号是间隔60°的双窄脉冲或大于60°小于120°的宽脉冲或脉冲列。

3)为使并联晶闸管元件能同时导通,则触发电路应能产生强触发脉冲。在大电流晶闸管并联电路中,要求并联元件能同时导通,各元件的d i d t 都应在允许范围之内。由于元件特性的分散性,先导通元件的d i d t 就会超过允许值而损坏,故应采取图3所示的强 触发脉冲。强触发电流幅值为触发电流值的5倍左右,前沿陡度应不小于0.5A/μs ,最好大于1A/μs ;强触发宽度对应时间t 2应大于50μs ,脉冲持续时间t 3应大于550μs 。

4) 触发脉冲的同步及移相范围。为使晶闸管在每个周期都在相同的控制角α下触发导通,触发脉冲必须与电源同步,也就是说触发信号应与电源保持固定的相位关系。同时,为了使电路在给定的范围内工作,应保证触发脉冲能在相应范围内进行移相。为保证逆变工作安全可靠,对最小的逆变角βmin 也应加以限制,一般βmin=30°~35°。

5) 隔离输出方式及抗干扰能力。触发电路通常采用单独的低压电源供电,因此应采

用某种方法将其与主电路电源隔离。常用的是在触发电路与主电路之间连接脉冲变压器。此类脉冲变压器需作专门设计。触发电路正确可靠的运行是对晶闸管设备的安全运行极为重要的环节。引起触发电路误动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从主电路或安装在触发电路附近的继电器和接触器引起的干扰。主电路的干扰常通过触发电路的输出级而进入触发电路,常用的抗干扰措施为:脉冲变压器采用静电屏蔽,串联二极管、并联电容等。

由于全控桥式整流电路负载中含有电阻和电感,电感是大电感,因此电流是连续的。 这里设计的触发电路采用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这种电路输出为双窄脉冲(也可输出单窄脉冲),它适用于对触发电路要求较高的晶闸管整流电路。

锯齿波触发电路可以分为三个基本环节:脉冲的形成与放大、锯齿波的形成和脉冲移相、同步环节。

图3 晶闸管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

锯齿波电路脉冲形成过程如下: (1)冲形成环节

锯齿波电路脉冲形成过程如下VT 4、VT 5—— 脉冲形成,VT 7、VT 8—— 脉冲放大。控制电压U c 0加在VT 4基极上。U c 0对脉冲的控制作用及脉冲形成:U c 0=0时,VT 5VT 4截止。饱和导通。VT 7、VT 8处于截止状态,无脉冲输出。电容C 3充电,充满后电容两端电压接近2E 1(30V)。

U c 0=0.7V 时,VT 4导通,A 点电位由+E1(+15V) 1.0V 左右,VT 5基极电位 约-2E 1(-30V), VT 5立即截止。VT 5集电极电压由-E1(-15V) +2.1V,V7、V8导通,输出触发脉冲。电容C 3放电和反向充电,使VT 5基极电位 , 直到U b 5>-E 1(-15V),VT 5又重新导通。使VT 7、VT 8截止,输出脉冲终止。脉冲前沿由VT

4导通时刻确定,脉冲宽度与反向充

电回路时间常数R 11C 3有关。电路的触发脉冲由脉冲变压器TP 二次侧输出,其一次绕组接在VT 5集电极电路中。

(2)锯齿波的形成和脉冲移相环节

锯齿波电压形成的方案较多,采用恒流源电路方案。

由VT 1、VT 2、VT 3和C 2等元件组成,VT 1、VS 、RP 2和R 3为一恒流源电路。VT 2截止时,恒流源电流I 1c 对电容C 2充电,调节RP 2,即改变C 2的恒定充电电流I 1c ,可见RP 2是用来调节锯齿波斜率的。VT 2导通时,因R 4很小故C 2迅速放电,U b 3电位迅速降到零伏附近,VT 2周期性地通断,U b 3便形成一锯齿波,同样U b 3也是一个锯齿波,射极跟随器VT 3的作用是减小控制回路电流对锯齿波电压U b 3的影响。V4基极电位由锯齿波电压、控制电压U c 0、直流偏移电压U p 三者作用的叠加所定,如果U c 0=0,U p 为负值时,b 4点的波形由U h +确定,当U c 0为正值时,b4点的波形由U h + 确定,M 是V4由截止到导通的转折点,也就是脉冲的前沿,加U p 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控制电压U c 0=0时脉冲的初始相位。

图4 晶闸管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波形

(3)同步环节

同步——要求触发脉冲的频率与主电路电源的频率相同且相位关系确定,锯齿波是由开关VT 2管来控制的,VT 2开关的频率就是锯齿波的频率——由同步变压器所接的交流电压决定,

VT 2由导通变截止期间产生锯齿波——锯齿波起点基本就是同步电压由正变负的过零

点,VT 2截止状态持续的时间就是锯齿波的宽度——取决于充电时间常数R 1C 1。

(4)双窄脉冲形成环节

VT 5、VT 6构成“或”门,当VT 5、VT 6都导通时,VT 7、VT 8都截止,没有脉冲输出只要VT 5、VT 6有一个截止,都会使VT 7、VT 8导通,有脉冲输出,第一个脉冲由本相触发单元的U c 0对应的控制角α 产生,隔60︒的第二个脉冲是由滞后60︒相位的后一相触发单元产生(通过VT 6)。

4.6.2 触发电路的定相

为保证触发电路和主电路频率一致,利用一个同步变压器,将其一次侧接入为主电路供电的电网,由其二次侧提供同步电压信号,这样,由同步电压决定的触发脉冲频率与主电路晶闸管频率始终是一致的。

触发电路的定相由多方面的因素确定,主要包括相控电路的主电路结构、触发电路结构等。只有根据各晶闸管供电电压的相位正确决定各触发电路同步电压U Ts 的相位,才能保证各晶闸管有相同的控制角α,相同的输出电压波形。正确选择同步电压相位,叫做晶闸管电路的同步或定相,它是变流装置设计、安装、调整、维护中的重要问题。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的同步电压U Ts 和晶闸管的供电电压之间的相位关系分析如下:晶闸管的供电电压如图5所示,据单相电路要求移相范围00~1800,即要求触发电路在正半波范围内发出脉冲。因此,正半波范围内应存在锯齿波的上升段,锯齿波的宽度为2400,见图6所示。

图5 晶闸管的供电电压

图6 晶闸管的同步电压

由上分析可见,为保证触发电路与主电路的同步,其晶闸管的供电电压和触发电路的同步电压U TS 相位差1800。

4.7 晶闸管过电压、过电流保护电路的设计

在电力电子电路中,电力电子器件由于承受电压、电流过大,du /dt 或di /dt 变化过快,就会使电力电子器件烧坏,从而使整个电路不能正常工作,因此设计过电压、过电流保护电路来保证电力电子器件的正常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就过电压保护电路、过电流保护电路的设计分别予以讨论分析。

4.7.1 晶闸管过电压保护电路的设计

晶闸管电路中可能发生的过电压可分为外因过电压和内因过电压两类。外因过电压主要来自雷击和系统中的操作过程等外部原因。内因过电压主要来自晶闸管内部的开关过程。,包括换相过电压和关断过电压。

晶闸管电路过电压保护主要防止内因过电压,一般情况下,外因过电压出现的几率比较小,这里主要分析内因过电压的电路设计。

晶闸管内因过电压保护电路如图7所示。

图7 晶闸管过电压保护电路

这种保护电路能有效的抑制内因过电压,从而保护晶闸管不受损坏。这种电路一

般和d i d t 抑制电路串联使用,从而更好的保护晶闸管。

图8 晶闸管过电压、di/dt抑制保护电路

如图8所示,V 开通时刻缓冲电容C S 先通过R S 向V 放电,使电流i c 先上一个台阶,以后因为有d i d t 抑制电路的L i ,i c 的上升速度减慢。R i 、VD i 是在V 关断时刻为L i 中的磁场能量提供放电回路设置的。在V 关断时,负载电流通过VD S 向C S 分流,减轻了V 的负担,抑制了d u d t 和过电压。

4.7.2 晶闸管过电流保护电路的设计

晶闸管电路运行不正常或者发生故障时,可能会发生过电流。过电流分为过载和短路两种情况。图9给出了各种过电流保护措施及其配置位置。

图9 过电流保护措施及配置位置

其中采用快速熔断器、直流快速断路器是较为常用的措施。一般电力电子装置均同时采用几种过电流保护措施,以提高保护的可靠性和合理性。通常,电子电路作为第一保护措施,快速熔断器仅作为短路时的部分区段保护,直流快速断路器整定在电子电路动作之后实现保护,过电流继电器整定在过载时动作。

从图可看出,晶闸管的过电流保护采用快速熔断器进行保护,因为快速熔断器是电力电子装置中最有效、应用最广的一种过电流保护措施,本图中这一功能是通过快速熔断器与晶闸管直接串联来实现的。

小结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近几十年来,随着电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力电子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力电子课程已成为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

这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交流变直流,即整流过程,此次课程设计包括主电路参数计算,触发电路的设计,晶闸管的过电压保护和过电流保护电路的设计,我通过查阅资料,认真完成了每一个任务。

在做的过程中也几次失去过信心,幸好有同学们的帮忙,以及老师的指点才使我走出困境,这个从会做到不会做再到会做的过程使我学会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和集体的温暖,知道自己只是懂得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当然不论做什么,有不会的知识是一定的,关键是我们要有去获取知识解决困难的能力。

整个课程设计虽然花费了我大量的时间、精力,但我从中也学会了不少知识。首先,在整个设计中必须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整流电路中还有很重要的驱动电路,保护电路之类的电路及参数需要选择,然后明确首先得完成的基本要求;其次,学会查找资料,由于图书馆关于电力电子的书很少,所以开始基本上找不到有关滤波器等设计的资料及参考书籍,而网上的资源太多,太杂,不得不说,这方面做的仍然不太好,虽然查了很多书,但是相关的信息却很少;最后,学会独立完成一份设计,并从中获得自信,也明了一个设计必须得有很坚实的基础。

总之,通过此次课程设计,我学会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自己查找资料、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对我以后的学习以及找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也要感谢学校给我了很好的测试并锻炼自己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王兆安, 黄俊. 电力电子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周渊深. 电力电子技术与MATLAB 仿真.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3]贾正春,马志源. 电力电子学.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4]叶斌. 电力电子应用技术.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 [5]林辉,王辉. 电力电子技术. 武汉:武汉理工出版社,2002.3 [6]叶斌. 电力电子应用技术.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 [7]陈国呈. 新型电力电子变换技术.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9 [8]浣喜明、姚为正. 电力电子技术.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黄俊. 半导体变流技术. 第二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 [10]莫正康. 半导体变流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11]叶斌. 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及装置.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12]王维平.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附录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总体框图如图10所示:

图10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总体框图

单相可控变流器的设计

1概述

电力变流器是由一个或多个电力电子装置连同变流变压器、滤波器、主要开关及其他辅助设备组成的变流设备,它应能独立运行并完成规定功能。常见的电力变流器有:整流器,用于交流到直流的变流;逆变器,用于直流到交流的变流;交流变流器,用于交流变流;直流变流器,用于直流变流。此次课设设计的为变流器中的整流器。

整流电路是电力电子电路中出现最早的一种,它的作用是将交流电能变为直流电能供给直流用电设备。整流电路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直流电动机,电镀,电解电源,同步发电机励磁,通信系统电源等。

整流电路通常由触发电路、主电路、滤波器和变压器组成。主电路多用硅整流二极管和晶闸管组成。滤波器接在主电路与负载之间,用于滤除脉动直流电压中的交流成分。变压器设置与否视具体情况而定。变压器的作用是实现交流输入电压与直流输出电压间的匹配以及交流电网与整流电路之间的电隔离。

整流电路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分类,主要分类方法有:按组成的器件可以分为不可控,半控,全控三种;按电路结构可分为桥式电路和零式电路;按交流输入相数分为单相电路和多相电路;按变压器二次电流的方向是单向或双向,又分为单拍电路和双拍电路。 2 方案的选择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可分为单相桥式相控整流电路和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它们所连接的负载性质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特点。下面分析两种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在带电感性负载的工作情况。

单相半控整流电路的优点是:线路简单、调整方便。弱点是:输出电压脉动冲大,负载电流脉冲大(电阻性负载时),且整流变压器二次绕组中存在直流分量, 使铁心磁化,变压器不能充分利用;而单相全控式整流电路具有输出电流脉动小,功率因数高,变压器二次电流为两个等大反向的半波,没有直流磁化问题,变压器利用率高的优点。

单相全控式整流电路其输出平均电压是半波整流电路2倍,在相同的负载下流过晶闸 管的平均电流减小一半,且功率因数提高了一半。

单相半波相控整流电路因其性能较差,实际中很少采用,在中小功率场合采用更多的是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

根据以上的比较分析因此选择的方案为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负载为阻感性负载)。 3方案设计

我的选题是单相可控变流器的设计,初始条件是单相半控桥式可控整流电路,电阻-电感性(大电感)负载,R =1.5Ω,最大电流I d =40A 。需要运用的知识点有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原理及参数计算。

整流电路主要由驱动电路、保护电路和整流主电路组成。根据设计任务,在此设计中采用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接电阻性负载。

图1 系统原理方框图

4具体设计

4.1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阻感性负载

4.1.1 工作原理

假设电路已经工作在稳定状态:当整流电路带电感性负载时,整流工作的物理过程和电压、电流波形都与带电阻性负载时不同。因为电感对电流的变化有阻碍作用,即电感元件中的电流不能突变,当电流变化时电感要产生感应电动势而阻碍其变化,所以电路电流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电压的变化。

图 2 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电感性负载及其波形

(a)电路;(b)电源电压;(c)触发脉冲;(d)输出电压;(e)输出电流;(f)晶闸管VT 1, VT 4上的电流;(g)晶闸管VT 2 ,VT 3上的电流;(h)变压器副边电流;(i)晶闸管VT 1, VT 4上的电压。

工作原理:在电源电压u 2正半周期间,VT 1、VT 2承受正向电压,若在ωt =α时触发,VT 1、VT 2导通,电流经VT 1、负载、VT 2和T 二次侧形成回路,但由于电感的存在, u 2过零变负时,电感上的感应电动势使VT 1、VT 2继续导通,直到VT 3、VT 4被触发导通时,VT 1、VT 2承受反相电压而截止,输出电压的波形出现了负值部分。

在电源电压u 2负半周期间,晶闸管VT 3、在ωt =π+α时触发,VT 4承受正向电压,VT 3、

负载电流从VT 1、在ωt =2πVT 4导通,VT 1、VT 2受反相电压截止,VT 2中换流至VT 3、VT 4中;

时,电压u 2过零,VT 3、VT 4因电感中的感应电动势一直导通,直到下个周期VT 1、VT 2导通时,VT 3、VT 4因加反向电压才截止。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当α≤π2时,负载电流I d 才连续,当α>π2时,负载电流不连续,而且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均接近零,因此这种电路控制角的移相范围是0~π2。

4.1.2整流电路参数计算

1)整流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可按下式计算

1π+α220. 9U 2cos α U d ()2U sin ωtd ωt 2U 2cos α⎰αππ

由题意可知,U d =I d R =1.5×40=60V

当α=0时,U d 取得最大值60V ,即U d = 0.9*U 2=60V,从而得出U 2=67V,α=90o 时,

o U d =0。α角的移相范围为90。

2)整流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

U =1

π⎰απ+α2U 2sin ωt d (ωt )=U 2=67V 2

3)整流电流的平均值和有效值分别为

I d =U d U =0. 92cos α=40A R d R d

I =U U 2=44.7A =R d R d

4)在一个周期内每组晶闸管各导通180°,两组轮流导通,变压器二次电流是正、负对称

的方波,电流的平均值I d 和有效值I 相等,其波形系数为1。

流过每个晶闸管的电流平均值和有效值分别为:

I dT =θT 1π1I d =I d =I d =⨯40=20A 22π2π2

I T =θT 40π1=28.3A I d =I d =I d =2π2π2

5)晶闸管在导通时管压降u T =0,故其波形为与横轴重合的直线段;VT 1和VT 2加正向电压但触发脉冲没到时,VT 3、VT 4已导通,把整个电压u 2加到VT 1或VT 2上,则每个元件承受的最大可能的正向电压等于2U 2;VT 1和VT 2反向截止时漏电流为零,只要另一组晶闸管导通,也就把整个电压u 2加到VT 1或VT 2上,故两个晶闸管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也为2U 2, 即U Tm =2⨯67=94.75V 。

4.2变压器的设计

4.2.1 变压器的概念及其工作原理

变压器是一种静止电机,它可将一种电压的电能转换为另一种电压的电能。从电力的生产、输送、分配到各用电户,采用着各式各样的变压器。首先,从电力系统来讲,变压器就是种主要设备。我们知道,要将大功率的电能输送到很远的地方去,采用较低电压即相应的大电流来传输是不可能的。这是由于一方面大电流将在输电线上引起大的功率损耗;另一方面大电流还将在输电线上引起大的电压降落,致使电能根本输不过去。为此,需要变压器来将发电机的端电压升高,相应电流就可减少。一般来说,当输电距离越远,输出功率越大时,要求的输出电压也越大。

在电力系统中变压器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不仅需要变压器的数量多,而且要求性能好,技术经济指标先进,还要保证运行安全可靠。

一二侧电压之比近似等于其匝数比。因此在原绕组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副绕组的匝数,就可以达到输出电压的目的。若将副绕组与负载相接,副边就会有电流流过,这样就把电能传输给了负载。从而实现了传输电能,改变电压的要求,就是变压器工作的基本原理。

4.2.2整流变压器参数计算

二次相电压U 2:平时我们在计算U 2是在理想条件下进行的,但实际上许多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如电网电压波动、管子本身的压降以及整流变压器等效内阻造成的压降等。所以设计时U 2应按下式计算:

U 2=U dn +n ∆U t

A β(cosα-CU dl 2) 2n

式中 U dl ——负载的额定电压;

∆U t ——整流元件的正向导通压降,一般取1V ;

n ——电流回路所经过的整流元件(VT 及VD )的个数;

A ——理想情况下α=0º时U d 0与U 2的比值,查表可知;

β ——电网电压波动系数,一般取0.9;

α ——最少移相角,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总希望U 2值留有调节余量,对于

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取α(30°~35°),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取α(10°~15°);

C ——线路接线方式系数,查表单相桥式C 取0.5V ;

U dl ——变压器阻抗电压比,100KV ·A 以下,取U dl =0.05V,

100KV·A 以上,取U dl =0.05~0.1V ; I 2I 2n ——二次侧允许的最大电流与额定电流之比。

一次与二次额定电流及容量计算:如果不计变压器的励磁电流,根据变压器磁动势平衡原理可得一次和二次电流关系式为:

I 1N 1=I 2N 2

K =N 1U 1= N 2U 2

式中N 1、N 2——变压器一次和二次绕组的匝数;

K ——变压器的匝数比。

由于整流变压器流过的电流通常都是非正弦波,所以其电流、容量计算与线路型式有关。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计算如下:

大电感负载时变压器二次电流的有效值为

I 2=I d =I =40A U 60U 2=d =V =66. 67V 此时,α为0。可以计算出U d =I d ⨯R d =1. 5⨯40V =60V , 0. 90. 9

选择整流变压器的变比为:K =U 1220==3. 298 U 266. 7

变压器二次侧容量为S 2=U 2I 2=67V ×40A=2.68KV·A

4.3 晶闸管选择及参数计算分析

由于单相桥式全控整流带电感性负载主电路主要元件是晶闸管,所以选取元件时主要考虑晶闸管的参数及其选取原则。

4.3.1 晶闸管的主要参数

①额定电压U Tn

通常取U DRM 和U RRM 中较小的,再取靠近标准的电压等级作为晶闸管型的额定电压。

在选用晶闸管时,额定电压应为正常工作峰值电压的2~3倍,以保证电路的工作安全。

晶闸管的额定电压U Tm =﹛minUD RM , U Tn ≥﹙2~3﹚UTm U RRM ﹜

U Tm :工作电路中加在管子上的最大瞬时电压

②额定电流I T (AV )

I T (AV ) 又称为额定通态平均电流。其定义是在室温40°和规定的冷却条件下,元件在电阻性负载流过正弦半波、导通角不小于170°的电路中,结温不超过额定结温时,所允许的最大通态平均电流值。将此电流按晶闸管标准电流取相近的电流等级即为晶闸管的额定电流。

要注意的是若晶闸管的导通时间远小于正弦波的半个周期,即使正向电流值没超过额定值,但峰值电流将非常大,可能会超过管子所能提供的极限,使管子由于过热而损坏。

在实际使用时不论流过管子的电流波形如何、导通角多大,只要其最大电流有效值I Tm ≤I Tn , 散热冷却符合规定,则晶闸管的发热、温升就能限制在允许的范围。

I Tn :额定电流有效值,根据管子的I T (AV ) 换算出,

I T (AV ) 、I Tm 、I Tn 三者之间的关系:

I Tn =/2π⎰(Imsin ωt ) 2d (ωt ) =0π2I m π

I T (AV ) =1/2π⎰Im sin ωtd (ωt ) =0πI m 2

考虑到晶闸管电流的安全裕量为1. 5~2,流过每个晶闸管的电流有效值为,晶闸管的

I 40I VT =d =A =28. 28A ,I N =(1. 5~2) I VT =42. 42~56. 56A 。 额定电流为22

波形系数:有直流分量的电流波形,其有效值I T 与平均值I Td 之比称为该波形的波形系数,用K f 表示:K f =I T I Td

额定状态下, 晶闸管的电流波形系数为:

2I m I K f =Tn =π=1. 11I m I T (AV ) 2

晶闸管承受最大反向电压U m =2U 2=2⨯66. 67V =94. 29V ,所以晶闸管的额定电压为 U N =(2~3)U m =(2~3) ⨯94. 29V =188. 58~282. 87V 。

4.3.2 晶闸管的选择原则

一、所选晶闸管电流有效值I Tn 大于元件 在电路中可能流过的最大电流有效值。

二、 选择时考虑(1.5~2)倍的安全余量。即I Tn =0.707I T (AV ) =(1.5~2)I Tm

I T (AV ) ≥(1. 5~2)

因为I T =I

2I Tm 1. 11 , 则晶闸管的额定电流为I T (AV )=10A(输出电流的有效值为最小值,所

以该额定电流也为最小值) 考虑到2倍裕量, 取20A. 即晶闸管的额定电流至少应大于20A 。

三、 若散热条件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则元件的额定电流应降低使用。

① 通态平均管压降U T (AV ) 。指在规定的工作温度条件下,使晶闸管导通的正弦波半个周

期内阳极与阴极电压的平均值,一般在0.4~1.2V 。

② 维持电流I H 。指在常温门极开路时,晶闸管从较大的通态电流降到刚好能保持通态所

需要的最小通态电流。一般I H 值从几十到几百毫安,由晶闸管电流容量大小而定。 ③ 门极触发电流I G 。在常温下,阳极电压为6V 时,使晶闸管能完全导通所需的门极电

流,一般为毫安级。

④ 断态电压临界上升率d i d t 。在额定结温和门极开路的情况下,不会导致晶闸管从断态

到通态转换的最大正向电压上升率。一般为每微秒几十伏。

⑤ 通态电流临界上升率d u d t 。在规定条件下,晶闸管能承受的最大通态电流上升率。若

晶闸管导通时电流上升太快,则会在晶闸管刚开通时,有很大的电流集中在门极附近的小区域内,从而造成局部过热而损坏晶闸管。

4.4 系统功率因素的计算

单相全控整流电路中基波和各次谐波的有效值为: 22I d n =1,3,5,„ I n =n π

因此可得基波电流有效值为: 22I 1=I d π

i 2的有效值I =I d ,可得基波因数为: ν=

I 122=≈0. 9I

又因为,电流基波与电压的相位差就等于控制角α,所以位移因素为:

λ1=cos ϕ1=cos α

所以,功率因数为:

λ=νλ1=I 122cos ϕ1=cos α≈0. 9cos απI

4.5 晶闸管电路对电网的影响

晶闸管变流设备一般都是通过变压器与电网连接的,因此其工作频率为工频初级电压即为交流电网电压。经过变压器的耦合,晶闸管主电路可以得到一个合适的输入电压,是晶闸管在较大的功率因数下运行。变流主电路和电网之间用变压器隔离,还可以抑制由变流器进入电网的谐波成分,减小电网污染。在变流电路所需的电压与电网电压相差不多时,有时会采用自耦变压器;当变流电路所需的电压与电网电压一致时,也可以不经变压器而直接与电网连接,不过要在输入端串联“进线电抗器”以减少对电网的污染。

在分析整流电路工作原理时,我们曾经假设晶闸管是理想的开关元件,导通时认为其电阻为零,而关断时,认为其电阻无穷大。但事实上,晶闸管并非是理想的可控开关元件,导通时有一定的管压降。

晶闸管装置中的无功功率,会对公用电网带来不利影响:

1) 无功功率会导致电流增大和视在功率增加,导致设备容量增加。

2) 无功功率增加,会使总电流增加,从而使设备和线路的损耗增加。

3) 使线路压降增大,冲击性无功功率负载还会使电压剧烈波动。

晶闸管装置还会产生谐波,对公用电网产生危害,包括:

1) 谐波使电网中的元件产生附加的谐波损耗,降低发电、输电及用电设备的效率,大量的3次谐波流过中性线会使线路过热甚至发生火灾。

2) 谐波影响各种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使电机发生机械振动、噪声和过热,使变压器局部严重过热,使电容器、电缆等设备过热、使绝缘老化、寿命缩短以至损坏。

3) 谐波会引起电网中局部的并联谐振和串联谐振,从而使谐波放大,会使上述1) 和

2) 两项的危害大大增加,甚至引起严重事故。

4) 谐波会导致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误动作,并使电气测量仪表不准确。

5) 谐波会对临近的通信系统产生干扰,轻者产生噪声,降低通信质量,重者导致信息丢失,使通信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为防止谐波危害,晶闸管装置可以采取措施抑制谐波,其办法大致有:(1)增加电流相数:一个改变变流装置的电流波形的方法是增加交流装置的脉动数,谐波次数越高,其幅值就越小,增加供电的相数就能显著减小谐波的次数。(2)安装谐波滤波器:常采用的排除大中型变流装置谐波的有效方法是在交流装置输入端对这些谐波分量进行滤波。(3)减小相位角 。

4.6 晶闸管触发电路的设计及定相

4.6.1晶闸管触发电路的设计

触发电路的选择:

1)触发信号可以是交流,直流或脉冲形式。由于晶闸管触发导通后,门极即失去控制作用,为减少门极损耗,一般触发信号采用脉冲形式。

2)触发脉冲信号应有一定的功率和宽度。触发电路的任务是提供控制晶闸管的门极触发信号。由于晶闸管门极参数的分散性以及其触发电压、电流随温度变化的特性,为使各合格元件在各种条件下均能可靠触发,触发电流、电压必须大于门极触发电流I GT 和触发电压U GT ,即脉冲信号触发功率必须保证在各种工作条件下都能使晶闸管可靠导通,触发脉冲信号应有一定的宽度,脉冲前沿要陡,保证触发的晶闸管可靠导通。如果触发脉冲过窄,在脉冲终止时主电路电流还未上升到晶闸管的掣住电流,则晶闸管会重新关断。对 于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要求触发脉冲信号是间隔60°的双窄脉冲或大于60°小于120°的宽脉冲或脉冲列。

3)为使并联晶闸管元件能同时导通,则触发电路应能产生强触发脉冲。在大电流晶闸管并联电路中,要求并联元件能同时导通,各元件的d i d t 都应在允许范围之内。由于元件特性的分散性,先导通元件的d i d t 就会超过允许值而损坏,故应采取图3所示的强 触发脉冲。强触发电流幅值为触发电流值的5倍左右,前沿陡度应不小于0.5A/μs ,最好大于1A/μs ;强触发宽度对应时间t 2应大于50μs ,脉冲持续时间t 3应大于550μs 。

4) 触发脉冲的同步及移相范围。为使晶闸管在每个周期都在相同的控制角α下触发导通,触发脉冲必须与电源同步,也就是说触发信号应与电源保持固定的相位关系。同时,为了使电路在给定的范围内工作,应保证触发脉冲能在相应范围内进行移相。为保证逆变工作安全可靠,对最小的逆变角βmin 也应加以限制,一般βmin=30°~35°。

5) 隔离输出方式及抗干扰能力。触发电路通常采用单独的低压电源供电,因此应采

用某种方法将其与主电路电源隔离。常用的是在触发电路与主电路之间连接脉冲变压器。此类脉冲变压器需作专门设计。触发电路正确可靠的运行是对晶闸管设备的安全运行极为重要的环节。引起触发电路误动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从主电路或安装在触发电路附近的继电器和接触器引起的干扰。主电路的干扰常通过触发电路的输出级而进入触发电路,常用的抗干扰措施为:脉冲变压器采用静电屏蔽,串联二极管、并联电容等。

由于全控桥式整流电路负载中含有电阻和电感,电感是大电感,因此电流是连续的。 这里设计的触发电路采用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这种电路输出为双窄脉冲(也可输出单窄脉冲),它适用于对触发电路要求较高的晶闸管整流电路。

锯齿波触发电路可以分为三个基本环节:脉冲的形成与放大、锯齿波的形成和脉冲移相、同步环节。

图3 晶闸管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

锯齿波电路脉冲形成过程如下: (1)冲形成环节

锯齿波电路脉冲形成过程如下VT 4、VT 5—— 脉冲形成,VT 7、VT 8—— 脉冲放大。控制电压U c 0加在VT 4基极上。U c 0对脉冲的控制作用及脉冲形成:U c 0=0时,VT 5VT 4截止。饱和导通。VT 7、VT 8处于截止状态,无脉冲输出。电容C 3充电,充满后电容两端电压接近2E 1(30V)。

U c 0=0.7V 时,VT 4导通,A 点电位由+E1(+15V) 1.0V 左右,VT 5基极电位 约-2E 1(-30V), VT 5立即截止。VT 5集电极电压由-E1(-15V) +2.1V,V7、V8导通,输出触发脉冲。电容C 3放电和反向充电,使VT 5基极电位 , 直到U b 5>-E 1(-15V),VT 5又重新导通。使VT 7、VT 8截止,输出脉冲终止。脉冲前沿由VT

4导通时刻确定,脉冲宽度与反向充

电回路时间常数R 11C 3有关。电路的触发脉冲由脉冲变压器TP 二次侧输出,其一次绕组接在VT 5集电极电路中。

(2)锯齿波的形成和脉冲移相环节

锯齿波电压形成的方案较多,采用恒流源电路方案。

由VT 1、VT 2、VT 3和C 2等元件组成,VT 1、VS 、RP 2和R 3为一恒流源电路。VT 2截止时,恒流源电流I 1c 对电容C 2充电,调节RP 2,即改变C 2的恒定充电电流I 1c ,可见RP 2是用来调节锯齿波斜率的。VT 2导通时,因R 4很小故C 2迅速放电,U b 3电位迅速降到零伏附近,VT 2周期性地通断,U b 3便形成一锯齿波,同样U b 3也是一个锯齿波,射极跟随器VT 3的作用是减小控制回路电流对锯齿波电压U b 3的影响。V4基极电位由锯齿波电压、控制电压U c 0、直流偏移电压U p 三者作用的叠加所定,如果U c 0=0,U p 为负值时,b 4点的波形由U h +确定,当U c 0为正值时,b4点的波形由U h + 确定,M 是V4由截止到导通的转折点,也就是脉冲的前沿,加U p 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控制电压U c 0=0时脉冲的初始相位。

图4 晶闸管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波形

(3)同步环节

同步——要求触发脉冲的频率与主电路电源的频率相同且相位关系确定,锯齿波是由开关VT 2管来控制的,VT 2开关的频率就是锯齿波的频率——由同步变压器所接的交流电压决定,

VT 2由导通变截止期间产生锯齿波——锯齿波起点基本就是同步电压由正变负的过零

点,VT 2截止状态持续的时间就是锯齿波的宽度——取决于充电时间常数R 1C 1。

(4)双窄脉冲形成环节

VT 5、VT 6构成“或”门,当VT 5、VT 6都导通时,VT 7、VT 8都截止,没有脉冲输出只要VT 5、VT 6有一个截止,都会使VT 7、VT 8导通,有脉冲输出,第一个脉冲由本相触发单元的U c 0对应的控制角α 产生,隔60︒的第二个脉冲是由滞后60︒相位的后一相触发单元产生(通过VT 6)。

4.6.2 触发电路的定相

为保证触发电路和主电路频率一致,利用一个同步变压器,将其一次侧接入为主电路供电的电网,由其二次侧提供同步电压信号,这样,由同步电压决定的触发脉冲频率与主电路晶闸管频率始终是一致的。

触发电路的定相由多方面的因素确定,主要包括相控电路的主电路结构、触发电路结构等。只有根据各晶闸管供电电压的相位正确决定各触发电路同步电压U Ts 的相位,才能保证各晶闸管有相同的控制角α,相同的输出电压波形。正确选择同步电压相位,叫做晶闸管电路的同步或定相,它是变流装置设计、安装、调整、维护中的重要问题。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的同步电压U Ts 和晶闸管的供电电压之间的相位关系分析如下:晶闸管的供电电压如图5所示,据单相电路要求移相范围00~1800,即要求触发电路在正半波范围内发出脉冲。因此,正半波范围内应存在锯齿波的上升段,锯齿波的宽度为2400,见图6所示。

图5 晶闸管的供电电压

图6 晶闸管的同步电压

由上分析可见,为保证触发电路与主电路的同步,其晶闸管的供电电压和触发电路的同步电压U TS 相位差1800。

4.7 晶闸管过电压、过电流保护电路的设计

在电力电子电路中,电力电子器件由于承受电压、电流过大,du /dt 或di /dt 变化过快,就会使电力电子器件烧坏,从而使整个电路不能正常工作,因此设计过电压、过电流保护电路来保证电力电子器件的正常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就过电压保护电路、过电流保护电路的设计分别予以讨论分析。

4.7.1 晶闸管过电压保护电路的设计

晶闸管电路中可能发生的过电压可分为外因过电压和内因过电压两类。外因过电压主要来自雷击和系统中的操作过程等外部原因。内因过电压主要来自晶闸管内部的开关过程。,包括换相过电压和关断过电压。

晶闸管电路过电压保护主要防止内因过电压,一般情况下,外因过电压出现的几率比较小,这里主要分析内因过电压的电路设计。

晶闸管内因过电压保护电路如图7所示。

图7 晶闸管过电压保护电路

这种保护电路能有效的抑制内因过电压,从而保护晶闸管不受损坏。这种电路一

般和d i d t 抑制电路串联使用,从而更好的保护晶闸管。

图8 晶闸管过电压、di/dt抑制保护电路

如图8所示,V 开通时刻缓冲电容C S 先通过R S 向V 放电,使电流i c 先上一个台阶,以后因为有d i d t 抑制电路的L i ,i c 的上升速度减慢。R i 、VD i 是在V 关断时刻为L i 中的磁场能量提供放电回路设置的。在V 关断时,负载电流通过VD S 向C S 分流,减轻了V 的负担,抑制了d u d t 和过电压。

4.7.2 晶闸管过电流保护电路的设计

晶闸管电路运行不正常或者发生故障时,可能会发生过电流。过电流分为过载和短路两种情况。图9给出了各种过电流保护措施及其配置位置。

图9 过电流保护措施及配置位置

其中采用快速熔断器、直流快速断路器是较为常用的措施。一般电力电子装置均同时采用几种过电流保护措施,以提高保护的可靠性和合理性。通常,电子电路作为第一保护措施,快速熔断器仅作为短路时的部分区段保护,直流快速断路器整定在电子电路动作之后实现保护,过电流继电器整定在过载时动作。

从图可看出,晶闸管的过电流保护采用快速熔断器进行保护,因为快速熔断器是电力电子装置中最有效、应用最广的一种过电流保护措施,本图中这一功能是通过快速熔断器与晶闸管直接串联来实现的。

小结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近几十年来,随着电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力电子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力电子课程已成为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

这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交流变直流,即整流过程,此次课程设计包括主电路参数计算,触发电路的设计,晶闸管的过电压保护和过电流保护电路的设计,我通过查阅资料,认真完成了每一个任务。

在做的过程中也几次失去过信心,幸好有同学们的帮忙,以及老师的指点才使我走出困境,这个从会做到不会做再到会做的过程使我学会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和集体的温暖,知道自己只是懂得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当然不论做什么,有不会的知识是一定的,关键是我们要有去获取知识解决困难的能力。

整个课程设计虽然花费了我大量的时间、精力,但我从中也学会了不少知识。首先,在整个设计中必须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整流电路中还有很重要的驱动电路,保护电路之类的电路及参数需要选择,然后明确首先得完成的基本要求;其次,学会查找资料,由于图书馆关于电力电子的书很少,所以开始基本上找不到有关滤波器等设计的资料及参考书籍,而网上的资源太多,太杂,不得不说,这方面做的仍然不太好,虽然查了很多书,但是相关的信息却很少;最后,学会独立完成一份设计,并从中获得自信,也明了一个设计必须得有很坚实的基础。

总之,通过此次课程设计,我学会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自己查找资料、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对我以后的学习以及找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也要感谢学校给我了很好的测试并锻炼自己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王兆安, 黄俊. 电力电子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周渊深. 电力电子技术与MATLAB 仿真.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3]贾正春,马志源. 电力电子学.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4]叶斌. 电力电子应用技术.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 [5]林辉,王辉. 电力电子技术. 武汉:武汉理工出版社,2002.3 [6]叶斌. 电力电子应用技术.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 [7]陈国呈. 新型电力电子变换技术.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9 [8]浣喜明、姚为正. 电力电子技术.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黄俊. 半导体变流技术. 第二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 [10]莫正康. 半导体变流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11]叶斌. 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及装置.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12]王维平.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附录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总体框图如图10所示:

图10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总体框图


相关内容

  • 电力电子考试范围及答案
  • 1.晶闸管门极触发信号刚从断态转入通态即移去触发信号,能维持通态所需要 的最小阳极电流,称为( B ). A .维持电流 B .擎住电流 C .浪涌电流 D .额定电流 2.为了减小门极损耗,晶闸管正常导通的方法是阳极加正向电压,门极加 ( A ). A .正脉冲 B .负脉冲 C .直流 D .正 ...

  • 电力电子技术(王兆安-课后答案
  • 电力电子技术答案 2-1 与信息电子电路中的二极管相比,电力二极管具有怎样的结构特点才使得其具有耐受 高压和大电流的能力?答:1.电力二极管大都采用垂直导电结构,使得硅片中通过电流的有效面积增大,显著提高了二极管的通流能力. 2.电力二极管在P区和N区之间多了一层低掺杂N区,也称漂移区.低掺杂N区由 ...

  • 电力电子技术填空题
  • 1.电子技术包括____微电子电力_____和电力电子技术两大分支,通常所说的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就属于前者. 2.为减少自身损耗,提高效率,电力电子器件一般都工作在___开关__状态.当器件的工作频率较高时,____开关_____损耗会成为主要的损耗. 4.面积等效原理指的是,__冲量___ ...

  • 大功率可控整流电路
  •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660V/100A大功率可控整流电路 摘 要 整流电路是将交流电能变为直流电能的一种装置,整流电路是电力电子电路中出现最早的一种.它的发展还与其他许多基础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如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拓扑学.仿真技术.信息处理与通信技术等等.每一门学科或专业技术的 ...

  • 发电机励磁基础知识
  • 发电机励磁基础知识讲座 第一讲 发电机和三相交流电路 一.同步发电机的基本原理: 1.电磁感应定律:导线在磁场中运动切割磁力线,在导线两端产生感应电势.线圈在磁场里运动,如通过线圈截面的磁力线(或磁通)发生变化,在线圈也会感应电势,其感应电势: d φ e =N dt 式中:e ----线圈两端的感 ...

  • 单相电机电容接线图
  • 单相电机电容接线图 时间:2010-01-24 17:22:24 来源:资料室 作者: ∙ 山特ups 电源故障维修 ∙ 焊锡技术-教你怎样使焊锡点光亮 ∙ 贴片元件代码型号对照 ∙ 国际频率单位换算 ∙ RS232接口电路图 ∙ 四环电阻计算器 ∙ TLC0831 A/D转换器中文简单介绍 ∙ 什 ...

  • 晶闸管额定电流
  • 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学习指导书 (配套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电力电子技术>) 李丽 编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二○○五年六月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http://www.swust.net.cn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学习指导 前言部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电力电子技术是 ...

  • 直流调速装置
  • 直流调速装置 直流调速装置是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中较为典型的一种装置,本课题通过对与直流调速装置相关的知识: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有源逆变电路以及可关断晶闸管等内容介绍和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解这些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分析电路的方法. 一.本课题学习目标与要求 1.会分析单相桥式可控整 ...

  • 单片机8098在晶闸管变流装置中的应用
  • 第24巷第2期 大连铁道学 院学报 Vol24No2 1111丝!! ・研究简报・ !呈!!!竺呈!!竺l垒!!垒兰型垒!!!坠!三坚矍------一型竺二:!!坠 文章编号1000-1670(7003)02一0094-03 单片机8098在晶闸管变流装置中的应用 邓福军,唐明新,赵闻蕾 (大连铁道 ...